第一篇:教育论文:深化教育改革 优化教育结构
——关于##县教育事业发展的思考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教育事业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基础事业。党的十六大提出:“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针对全县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问题提出初步预测
和思考。
一、现状及预测
1、各年级在校学生数现状及预测全县现有各类学校612所,其中小学560所,初中38所,高中4所,幼儿园9所,职中1所。在校学生82870人,其中小学在校生47786人,初中在校生25012人,高中在校生5426人,职中在校生1389人,幼儿园人数2633人。根据目前人口出生率及对现有0-5周岁儿童的摸底调查情况预测到2010年全县中小学各年级人数处在高峰期,到2010年后,中小学各年级人数均呈逐年减少趋势。
2、现有教职工现状及变化2003-2004学年度全县政府举办的基础教育单位总教职工人数为4331人,其中小学部分2377人,初中1453人,高中356人,职中为72人,幼儿园73人。按照目前国家的编制标准,到2010年全县基础教育单位教职工人数需求较现在有很大的变化:其中学前教育700人;小学教育1102人;初中教育1260人;高中教育1040人;职中教育142人。高中教育单位教职工人数需求大幅上升。
二、思考与建议按照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有关基础教育和农村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以及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求,对今后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以下思考与建议:
1、合理调整中小学学校布局。学校布局不合理,有限的教育资源就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因此从未来5─10年学生总数下降趋势和国家对课程设置改革的要求考虑,中小学布局应以乡镇中心学校为轴点,以寄宿制为特征,进行合理调整,压缩学校所数,扩大学校规模。小学应由现在的560所调整至200所以内;初中学校应由现在的38所调整到30所以内;现高中布局基本合理应予以保持。
2、教育投入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意投资效益。现在教育建设资金很少,投入应考虑投资效益问题,有些村级学校服务人口不多,投入一、二十万元建校,再过五、六年学校就会因生源问题而改变用途,造成有限教育经费的浪费。因此,建议所有投资建设均要求进行投资效益论证。建设投入应集中投向乡镇中心小学、初中及调整后保留的学校,避免投资浪费。
3、深化改革,推进基础教育事业发展。要按照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三大块来思考教育改革发展问题。学前教育应着力发展民办幼儿园、学前班,政府不再投资新开办幼儿园。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指导和示范引导,逐步建立社区、镇村学前教育服务网络。现有政府举办的学前教育机构可根据收费与成本的变化情况,采取差额预算或核定基数定补的办法,逐步提高受教育者分摊教育成本的比例,从而有效控制财政供给人员的增加。义务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政府应加大公用经费投入,认真落实“三个增长”的要求,确保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高中教育应采取更加灵活的形式,吸纳社会资金扩大高中办学规模,尽量满足人民群众送子女接受高中教育的需要。一是大力提高高中学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程度。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吸纳社会资金加快学校后勤服务设施建设,吸纳社会贤士能人参与管理学校后勤服务工作,提高和完善学校的后勤服务功能。二是引资招商开办民办高中。未来10-20年高中生源状况有开办民办高中的空间,可以在大河南或青泥、草坪、党家坝一线开办一所规模在2000名学生左右的民办高中。同时适当控制现有政府举办高中学校的发展规模,既可抑制高中教师增长过快的势头,又可以给民办高中留存充足的生源。三是改革现有政府举办高中教育的财政预算办法。基本思路是按照受教育者分摊的教育成本比例,核减预算基数,根据各高中学校收费和教育成本的变化情况,由政府采取差额预算,核基定补或自收自支等财政预算手段予以调节,尽量减轻县本级财政对高中教育的投入负担。在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前提下,逐步走向自我负担、自我发展的轨道。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决定了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对当地教育发展作出长期性和阶段性的规划,而规划的依据必须充分考虑和预测到生源的变化情况,必须充分考虑国家对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国家对课程开设改革的要求。(作者系##县教育局党委书记)
[1]
在百度搜索:教育论文:深化教育改革 优化教育结构
第二篇:教育论文:深化教育改革 优化教育结构
——关于##县教育事业发展的思考
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教育事业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基础事业。党的十六大提出:“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针对全县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问题提出初步预测和思考。
一、现状及预测
1、各年级在校学生数现状及预测
全县现有各类学校612所,其中小学560所,初中38所,高中4所,幼儿园9所,职中1所。在校学生82870人,其中小学在校生47786人,初中在校生25012人,高中在校生5426人,职中在校生1389人,幼儿园人数2633人。
根据目前人口出生率及对现有0-5周岁儿童的摸底调查情况预测到2012年全县中小学各年级人数处在高峰期,到2012年后,中小学各年级人数均呈逐年减少趋势。
2、现有教职工现状及变化
2003-2004学全县政府举办的基础教育单位总教职工人数为4331人,其中小学部分2377人,初中1453人,高中356人,职中为72人,幼儿园73人。按照目前国家的编制标准,到2012年全县基础教育单位教职工人数需求较现在有很大的变化:其中学前教育700人;小学教育1102人;初中教育1260人;高中教育1040人;职中教育142人。高中教育单位教职工人数需求大幅上升。
二、思考与建议
按照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有关基础教育和农村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以及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求,对今后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以下思考与建议:
1、合理调整中小学学校布局。学校布局不合理,有限的教育资源就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因此从未来5─10年学生总数下降趋势和国家对课程设置改革的要求考虑,中小学布局应以乡镇中心学校为轴点,以寄宿制为特征,进行合理调整,压缩学校所数,扩大学校规模。小学应由现在的560所调整至200所以内;初中学校应由现在的38所调整到30所以内;现高中布局基本合理应予以保持。
2、教育投入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意投资效益。现在教育建设资金很少,投入应考虑投资效益问题,有些村级学校服务人口不多,投入一、二十万元建校,再过五、六年学校就会因生源问题而改变用途,造成有限教育经费的浪费。因此,建议所有投资建设均要求进行投资效益论证。建设投入应集中投向乡镇中心小学、初中及调整后保留的学校,避免投资浪费。
3、深化改革,推进基础教育事业发展。要按照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三大块来思考教育改革发展问题。
学前教育应着力发展民办幼儿园、学前班,政府不再投资新开办幼儿园。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指导和示范引导,逐步建立社区、镇村学前教育服务网络。现有政府举办的学前教育机构可根据收费与成本的变化情况,采取差额预算或核定基数定补的办法,逐步提高受教育者分摊教育成本的比例,从而有效控制财政供给人员的增加。
义务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政府应加大公用经费投入,认真落实“三个增长”的要求,确保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
高中教育应采取更加灵活的形式,吸纳社会资金扩大高中办学规模,尽量满足人民群众送子女接受高中教育的需要。一是大力提高高中学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程度。政府应制定相
第三篇:教育论文:深化教育改革 优化教育结构
——关于##县教育事业发展的思考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教育事业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基础事业。党的十六大提出:“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针对全县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问题提出初步预测和思考。
一、现状及预测
1、各年级在校学生数现状及预测全县现有各类学校612所,其中小学560所,初中38所,高中4所,幼儿园9所,职中1所。在校学生82870人,其中小学在校生47786人,初中在校生25012人,高中在校生5426人,职中在校生1389人,幼儿园人数2633人。根据目前人口出生率及对现有0-5周岁儿童的摸底调查情况预测到2010年全县中小学各年级人数处在高峰期,到2010年后,中小学各年级人数均呈逐年减少趋势。
2、现有教职工现状及变化2003-2004学全县政府举办的基础教育单位总教职工人数为4331人,其中小学部分2377人,初中1453人,高中356人,职中为72人,幼儿园73人。按照目前国家的编制标准,到2010年全县基础教育单位教职工人数需求较现在有很大的变化:其中学前教育700人;小学教育1102人;初中教育1260人;高中教育1040人;职中教育142人。高中教育单位教职工人数需求大幅上升。
二、思考与建议按照xx《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有关基础教育和农村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以及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求,对今后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以下思考与建议:
1、合理调整中小学学校布局。学校布局不合理,有限的教育资源就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因此从未来5─10年学生总数下降趋势和国家对课程设置改革的要求考虑,中小学布局应以乡镇中心学校为轴点,以寄宿制为特征,进行合理调整,压缩学校所数,扩大学校规模。小学应由现在的560所调整至200所以内;初中学校应由现在的38所调整到30所以内;现高中布局基本合理应予以保持。
2、教育投入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意投资效益。现在教育建设资金很少,投入应考虑投资效益问题,有些村级学校服务人口不多,投入一、二十万元建校,再过五、六年学校就会因生源问题而改变用途,造成有限教育经费的浪费。因此,建议所有投资建设均要求进行投资效益论证。建设投入应集中投向乡镇中心小学、初中及调整后保留的学校,避免投资浪费。
3、深化改革,推进基础教育事业发展。要按照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三大块来思考教育改革发展问题。学前教育应着力发展民办幼儿园、学前班,政府不再投资新开办幼儿园。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指导和示范引导,逐步建立社区、镇村学前教育服务网络。现有政府举办的学前教育机构可根据收费与成本的变化情况,采取差额预算或核定基数定补的办法,逐步提高受教育者分摊教育成本的比例,从而有效控制财政供给人员的增加。义务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政府应加大公用经费投入,认真落实“三个增长”的要求,确保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高中教育应采取更加灵活的形式,吸纳社会资金扩大高中办学规模,尽量满足人民群众送子女接受高中教育的需要。一是大力提高高中学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程度。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吸纳社会资金加快学校后勤服务设施建设,吸纳社会贤士能人参与管理学校后勤服务工作,提高和完善学校的后勤服务功能。二是引资招商开办民办高中。未来10-20年高中生源状况有开办民办高中的空间,可以在大河南或青泥、草坪、党家坝一线开办一所规模在2000名学生左右的民办高中。同时适当控制现有政府举办高中学校的发展规模,既可抑制高中教师增长过快的势头,又可以给民办高中留存充足的生源。三是改革现有政府举办高中教育的财政预算办法。基本思路是按照受教育者分摊的教育成本比例,核减预算基数,根据各高中学校收费和教育成本的变化情况,由政府采取差额预算,核基定补或自收自支等财政预算手段予以调节,尽量减轻县本级财政对高中教育的投入负担。在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前提下,逐步走向自我负担、自我发展的轨道。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决定了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对当地教育发展作出长期性和阶段性的规划,而规划的依据必须充分考虑和预测到生源的变化情况,必须充分考虑国家对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国家对课程开设改革的要求。(作者系##县教育局党委书记)
[1]
第四篇:深化教育改革 优化教育供给
深化教育改革 优化教育供给
望江现有中小学144所,其中公办普通高中6所,民办普通高中3所,民办职业高中2所,初中15所,九年一贯制4所,十二年一贯制1所,特教学校1所,小学113所。近年来,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望江教育全面“换挡”,进入调结构、提质量的转型期、关键期,我们着力深化教育改革,全面优化教育供给。
一、主要做法
(一)调结构
一是优化普高资源。望江现有9所普通高中,其中公办高中6所,民办高中3所,高中教育资源供过于求。为此,我们积极引导学校利用“过剩”资源举办义务教育,通过多元办学、特色办学,走艺体办学模式,探索民办学校退出机制,优化高中教育结构,提升高中教育质量。二是协调普职发展。我县现有高中学生19205人,其中普高16928人,职高2277人,职普比1:7.43,普职发展极不协调。为此,我们要继续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加强基础能力、专业师资队伍等方面建设,培育特色专业,引导学校深度合作,促进职业教育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同时积极探索和建立普通高中与职业学校学籍互转的普职融通模式,实现普通高中、职业学校、高校三者之间左右互通、上下衔接,为每一个学生架设成长的“立交桥”,近两年对口招163人达二本线,分组抽签录取;非省示范实行捆绑招生,打破计划指标,以教育质量为核心竞争力,从源头上平衡生源,激发学校办学的积极性,有利于高中教育质量的大面积提高。三是转变管理方式。打破传统型的管理方式,实现县教育局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由教育管理向教育治理转变,重点在综合运用法规、标准、规划、政策、公共财政、信息服务等手段引导和支持学校发展,尤其突出教育政策、教育规划、监督管理方面。依法办学,依法组织好教代会、全体教职工大会等,建立由教师代表参与的校务委员会制度和家长委员会,积极探索学校理事会制度,逐步形成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我们聘请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主体的教育行风监督员19人,引入社会参与评价机制,把政府评价、社会评价、学校自我评价及专家评价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各级各类教育督导评估制度,聘请学区责任督学12人,改进教育管理方式,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
(三)补短板
一是重点配置学前教育资源。2011年以来,全面启动学前教育发展,累计投资4056万元,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3.389万平方米,积极推进第一期、第二期三年行动计划。目前全县共有幼儿园67所,其中公办园35所、民办园32所,在编幼师75人。引导、支持民办园健康发展。制定《望江县促进学前教育发展以奖代补实施办法》、《望江县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管理暂行办法》,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从规范办园、二是促进后勤和安全保障全面强化。我县共安排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伙房)建设项目80个,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近两年财政安排食堂工人工资600万元,食堂供餐学校比例由2011年的6.71%提高到现在的100%。投资540万元,为全县学校补充、更换安保设备,保障校园安全。
二、问题及对策建议
1.普通高中资源过剩。望江现有9所普通高中,其中公办高中6所,民办高中3所,就目前我们这样一个60多万人口的县份来说,供过于求。因此有的高中很难办下去,办学经费捉襟见肘,若是企业,早就“破产”。有的学校想歪点子,出怪招,有的学校等一等、看一看,避过风头曲线救国搞“借读”,有的学校目无招生纪律直接违规招收线下生,拍拍胸脯空头许诺给学籍,特别是民办学校,唯蝇头小利是图,影响的是望江教育整体质量,影响的是望江人民对教育的信心,影响的是望江教育发展大局。
对策建议:调整普通高中教育结构势在必行,否则,直接影响教育质量提升的大局。普通高中资源“过剩”是相对的、暂时的,有的学校可以利用“过剩”资源举办义务教育,有的学校可以通过多元办学、特色办学,走艺体办学模式,探索民办学校退出机制,优化高中教育结构。
2.普职发展不协调。据统计,我县现有高中学生19205人,其中普高16928人,职高2277人,职普比1:7.43,与国家、省市要求相去甚远,普职发展极不协调。可以说,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县高中教育的“短板”,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也
出问题。
对策建议: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是加强农村偏远学校教师补充配备的重要举措,是建立城乡教师队伍一体化发展机制的重要内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举措,也是深化教育人事制度综合改革的必然要求。一要加速改革进程;二要加强政策指导;三要坚持以人为本,激发活力。
4.普通高中竞争环境不优。当前望江高中招生制度不利于学校公平竞争,缺乏提升质量动力,为学校、社会所诟病。
对策建议:全面启动省示范高中联合招生和非省示范高中捆绑招生,积极探索高中招生制度改革。一律打破志愿界线,全部按生源成绩“S”型平行分配,分组抽签录取;非省示范实行捆绑招生,打破计划指标,以教育质量为核心竞争力,从源头上平衡生源,激发学校办学的积极性,有利于高中教育质量的大面积提高。一要加大监管跟踪力度;二要加强学籍管理;三要营造招生制度改革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示范高中公平竞争机制,促进望江高中教育持续、健康、均衡发展。
5.传统教育管理过细过死。现行的教育管理,基本上还是传统型的管理方式,主要通过看、听、考核等方式,看、听凭的是经验,考核画“√”或打分,凭的是印象,主观性、随意性非常大,管理效益低,甚至起反作用。
对策建议:一要简政放权;二要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三要改革评价方式;四要建立和完善各级各类教育督导评估制
信息化管理制度建设。
第五篇: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深化教育改革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深化教育改革
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今年6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也发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对教育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重视教育,投入为基。2012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例首次超过4%,突破2万亿元,是教育史上的里程碑,之后连续6年保持在4%以上,2017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达到3.42万亿元。
教育是每个人的生活准备,是走向未来的基础,获得独立生活的前提,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教育不仅关乎个体发展,家庭幸福,而且关乎国家强盛,民族复兴。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迫切要求全面深化教育改革。
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总目标是:到本世纪末,全民受教育水平有明显提高;城乡劳动者的职前、职后教育有较大发展;各类专门人才的拥有量基本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形
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面向21世纪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再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建立起比较成熟和完善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都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紧紧围绕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教育工作目标,抓牢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努力打造基础教育更高质量、职业教育更高水平、高等教育更有特色、社会教育更有成效的现代化教育体系,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着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质量教育。
下面我将以四个方面作重点介绍:
一是聚焦立德树人,培育时代新人,坚持“德育为首、五育并举”的基本原则,全面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丰富完善学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内容体系,加快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体系,整体提升学校德育工作实效。
二是聚焦课堂高质量教学,按照“四有好老师”标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与高素质的教师相辅相成,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迫在眉睫,这不仅要从教师的个人成长出发,也要依法保障教师权益跟义务。让教师把精力集中在校内课内,安心从教、热心从教、高质量从教。同时,校长是提高教育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定要以身作则,深入课堂研究,提高教育教学领导力。
三是聚焦优质均衡,抓好义务教育,优化顶层设计,促进义务教育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着力解决“城镇挤、乡村弱”的问题。
四是聚焦服务发展,抓好义务教育,坚持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推动各学校协调发展,构建具有高质量的特色文化校园。
新时代赋予中国教育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今天,我们正在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纵深推进教育改革,我们责无旁贷、使命在肩。放眼未来,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不动摇。中国教育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