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庐山云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划出课文中的过渡句,并说出它们的作用。
2、学会生字,理解帷幕等词义,会用“刚刚……转眼间……”、“时而……时而……”、“尤其”造句。
3、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及生成的主要原因;能背诵第3、5 自然段。
4、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重点和难点:
了解课文是怎样抓住庐山云雾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
按一定的方法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3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后的12个生字及8个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部分词语,学习“秀”“幻”“增”“添”这四个生字。
2、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3、认识总分段结构,感情朗读第1小节,背诵第1小节。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感情朗读第一小节,背诵第一小节,学会课文后的生字词,理解部分的词语。
2、体会遗词造句的优美,体会庐山云雾的奇幻,神秘。
教学准备:录相、录音、词卡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你们听说过庐山吗?它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地处江西九江市,有避暑山庄之美称,说起庐山,不由得使我想起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诗《望庐山瀑布》(师背)知道它赞美什么?其实,庐山最有特色的是它的云雾,庐山的去雾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七课,板书:庐山的云雾(读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感受庐山的风景、激情
[播放录相] [导语]你们看,这就是庐山![放课文录音]学生边看过听。
结束提问:庐山 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自由发言]
三、预习课文
要求:(1)读准课文后生字字音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四、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词情况
A、通过预习,你学到了哪些新的字词?(生答师出示)
B、你利用什么方法,理解了哪些词语?
(2)检查朗读情况
四小节由四个同学朗读。要求:其余同学认真听,注意有没有添字、漏字、读破句,并作记号。
(3)学生齐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4)读后提问,并相应板书:景色秀丽 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认识总分段结构,感情朗读第1小节,背诵第1小节。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过渡语:庐山的景色是这样的美丽,我们如何把看到的描写出来呢?我们试说第一处风景。
出示风景一(1)你看到了什么?
(2)教师简单的描述一下,提问:如果不看图只听老师的描述,你觉得庐山的风景美吗?
(3)默读课文第一小节,学习课文是如何描述的要求:划出文章的中心句,想想第一句与后几句是什么关系?
检查默读情况:
A、这一小节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是什么关系?
B、课文中哪些词儿你不理解?(生提出问题,集体解答)
C、图文对照,哪几句话描写了图上的景物,找出来,读读,你们喜欢这风景吗?请一同学试读出喜欢的语气。
D、指导朗读。(方法:生读,生评,不当处师范读,听录音读。培养语感)
庐山内“山谷、高峰、瀑布、溪流、云雾”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师范读,让生感受语气的变化)
E、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那么多的雾,我们在山上漫步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找出描写自己游玩时感觉的句子读。
师引读,庐山的云雾那么多,在山上游……
提问:你真的能摸到云雾吗?从哪个词儿中可以看出?
从哪个词儿中可以看出雾多?
师引背:漫步山道……
D、句式比较:漫步山道,感觉真是舒服极了。
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提问:哪句句式好?为什么?
描写出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E、播放腾云驾雾片断。体会飘飘欲仙的感觉。
F、实时指导朗读,读出飘飘欲仙之感。方法:看录相、听录音、找感觉,学一学
G、试背:方法:引读、引背、试背相结合。
H、请一同学用优美动听的语言把我们今天学的内容介绍给在座的每一个同学听听。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第七课庐山的云雾,了解到庐山景色秀丽、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通过自己的努力,我们还学到了几个新的词语。(出示词语朗读)
六、作业:
背诵第3节。
第三教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段落或句子,体会庐山云雾神秘和优美。
2、能给课文分段,认识过渡句的有关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过渡句的有关作用。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5节。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可用录像、音乐和老师声情并茂的解说创设情境)
二、研读课文
1.读课文,思考:庐山云雾有哪些地方吸引你?
2.默写自认为优美的语句。
3.反馈检查
学生可自由回答,甚至答“没有地方吸引我”,老师也不要否定。但是所有的回答都要让学生说一说从哪里看出来的,以引起全体学生的注意,加强学生对全文的感知。)
一方面是检查自学效果,另一方面也是帮助学生重现课文所描写的画面。例如:庐山云雾的变化非常快,课文用了一个什么词?<瞬息万变>雾来时,风起云涌;雾去时,飘飘悠悠。雾浓时,像什么(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又像给山川披上了一层什么样(飘逸)的外衣?……)
三、进行语言的逻辑性训练
云雾特点的语句“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飘飘悠悠。雾浓时,像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
训练过程
(1)自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庐山云雾“瞬息万变,趣味无穷”的语句。
(2)比较文中描写“雾来时,雾去时”与“雾浓时,雾稀时”不同的描述方式。
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飘飘悠悠。
雾浓时,像帐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
(3)仿照文中的格式,进行换词描述训练。雾来时,();雾去时,()雾浓时,像();雾稀时,像()。
四、、再读课文
1、课堂交流,理清课文层次。
(3、4、5节描写云雾的优美,那么,第1、2节呢?第6节呢?尝试给课文分段)
2.回顾分段,体会过渡句的作用。
(1)刚才,我们采用的是抓重点段的方法分段,你还能用其他的方法或理由分段吗?
(如:自然段归并法等,要引导学生讲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并且,要引导学生理解运用过渡句也可以分段,过渡句是:“的确,庐山云雾,瞬息万变,趣味无穷。”“这神奇的庐山云雾是哪儿来的呢?”要抓住第一句的“的确”第二句的问句理解承上和启下。)
(2)说明过渡句的两个作用:一是连接上下文,承上启下;二是有助于分段,理清文章的层次。
五、作业
1.抄写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2.背诵课文第2、4节。
第二篇:《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指名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一)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1.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主要讲了些什么?
2.导读
庐山的景色
,那里有,有,有,有,尤其是
,更给它
。先总体概括了作者对庐山的感受。
3.在山上游览、漫步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4.此时此刻,仿佛你已经升上了云端,驾起了云雾,在天上行走,进入了仙境。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寻找“腾云驾雾”的感觉。
5指导朗读,试着背诵。
(二)出示第二自然段
1.这一节有几句话?
2.自渎第二小节,这段话写了云雾有什么特点?找出中心句,用“
”画出。
3.为了介绍云雾千姿百态,作者又是怎样具体来进行描写的?(四个不同地点的云雾,运用了比喻、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云雾的不同姿态)是啊,庐山云雾真美!
4.小结:作者为了说明庐山云雾的特点,先总写“云雾千姿百态”而后再从“山头、半山、山谷、山峰与山峰之间”四个不同地点的云雾进行具体地描写,我们称这种构段 方式为“总----分”关系。
5.有感情地指导朗读,练习背诵课文
6.讨论学法:
出示:画出中心句—认识云雾特点—理清总分关系—感受云雾景象—有感情朗读、练习背诵
(三)运用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四)检查自学情况,讨论交流。
庐山的云雾一会儿时间就千变万化,一会儿一个样,“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刚刚还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瞬间就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赞美了庐山的云雾变化之快。
过度:正因为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所以令无数游人流连往返。
(五)齐读最后1自然段。
为什么庐山会让人流连往返呢?(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三、总结全文
1.配乐朗诵
2.练习背诵
四、布置作业
仿照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景物。
第三篇:《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
苏教版国标本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庐山的云雾》
设计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只有在民主、平等、积极、愉悦的课堂情境下,在教师的点拨、引导、启发下,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才会有灵感,才能迸出智慧的火花,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当堂背诵。
2、初步认识总分段式。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庐山云雾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自学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总分段式。
教学准备
小黑板,教学挂图,配套课文录音,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秀丽、变幻无常、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流连忘返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3、过渡:庐山的云雾如此神奇美丽,那么它有什么特点呢?
二、感知第二自然段
1、让学生自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本段的中心句,用“﹏﹏”画出来想想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具体描写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并用笔在纸上把云雾的姿态画出来,学生边读边画。教师巡视
2请三位同学上黑板,写出云雾一种姿态,让生说说画的是什么,3引导学生画出两种姿态,师生共评。
4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感受一下云雾,生齐读课文。5那么庐山云雾是这四种姿态吗?它还有哪些姿态呢?
6让学生画,指名上黑板画,生解说内容,师生共同评点所有内容。
三、自学第三自然段
1、出示自学要求①有感情地朗读,②这一段的构段方式是什么,中心句是哪句?
2、按照自学的要求,读懂第3自然段的同学请谈自己的感受。
(1)让学生读课文
让学生评价
再让学生读课文
学生评价
(2)读书时不仅要正确、流利,还要有感情,才能给别人带来享受,请你们谈谈自学时,读懂了什么?
让学生说,引导就弄懂这段话的中心句,总分构段方式。理解“瞬息万变”的意思,引导学生体会具体的语境,确切地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巧妙地点拨学法。
3、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用笔画出描写云雾变化多、变化快的词句,想想作者是怎么写“瞬息万变”这个特点的。
让学生说一说
4、作者就是这样抓住“瞬息万变”这个特点,展开丰富想象,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把庐山云雾瞬息万变这个特点写得具体形象的,我们一齐来读这一段。
5、同学们是否注意到了最后的省略号,它表示什么?生说
6、想想看,云雾还会变出哪些样子?
生说
谁能用上一些词,把你们刚才想到的连起来说?
学生自己说,指名说
7、这么多的样子,用一个词来概括就叫—— 生齐读千姿百态。
云雾的变化这么多,这么快,也用一个词概括叫做——
生齐读瞬息万变
8同学们自己读懂了课文,真了不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讨论解疑。
9现在,让我们带着对庐山云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齐读这一段。
四、理解第四自然段
正因为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所以令到那里的中外游客。
——(生齐说流连忘返)
“流连忘返”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你能用“流连忘返”说一句话吗?
五、总结,升华
教学后记
本篇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描写有独到之处,语言也有突出的特色,因此,本教学设计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注重引导学生整体把握,下面谈谈教后的几点感想。
一、淡化分析,重视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语言文字重在感悟,让学生有所“感”然后各自“内化领悟”,因此在教学中我尽量减少老师的分析、讲解、还是以读为主,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感悟词语。
二、注重朗读,整体感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因此,在教学中,我给了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并注意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注重学科整合渗透,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画一画庐山的云雾,与美术学科整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第四篇: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篇一:《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龙源期刊网.cn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作者:姚春花 周淑珍
来源:《新课程学习·上》2014年第05期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庐山的云雾》,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庐山云雾多而美,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庐山云雾瞬息万变,庐山的云雾令游人流连忘返„„
二、精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一小节,说说读懂了什么?
3.你是从哪个词语读出来的?(尤其)(神秘美)篇二: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总分结构,学习第二,三段的写法.3、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仿照第二,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景物.教学准备:课件
(上课一开始出示课题:课件1)
2、师:现在,我要带领同学们走进庐山,在图画和语言文字中旅行,一起欣赏
张开想象的翅膀,伸手摸摸,想象身边飘来的是什么?你们感觉现在在哪里?
3、师:庐山的云雾如此神奇美丽(出示们睁大明亮的眼睛,读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二,继续精读课文.(15分钟)
学习第二自然段.(课件6——15播放庐山云雾的各种姿态)师:请同学们睁大明亮的眼睛,读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出示课件6)
1、边读边想:
2、学生自由读第2自然段
3、指名,学生回答。
出现了怎样的画?然后选择你最喜欢的画面告诉大家!
5、汇报
师:谁来说说自己最喜欢的画面?
学生1: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师:说说千姿百态的意思,(千姿百态——姿态万千,各种各样。
(指课件7)
师:(出示课件8)
这幅画面真美呀!
(2)(比喻句)同学们用聪明的脑袋想想:这里把什么比做什么?
(3)谁能把它的美读出来?
师:(出示课件9)这幅画面真美呀!
(2)谁会用动作表示?(比喻句)作者在这里把什么比做什么?(板书:山
白色的,云也是白色。
(4)作者看到这样的云雾,是什么心情?(用高兴、欣赏、喜欢的语气读一
读)谁能用高兴、欣赏、喜欢的语气把这幅美的画面读出来?
师:(出示课件10、11)
师:(出示课件12)
(1)谁理解遮挡的意思?
(4)谁能把它的美读出来?谁能读出天幕的巨大来吗 ?
师:作者按“山头——山腰——山谷——山峰”的顺序,形象地写出了漂浮
云雾有这么多的样子,真是(千姿百态)啊!你从哪里还感受到庐山的云雾不止
这四种姿态?(千姿百态)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一特点.。
过渡:这静态的云雾已经让我们心动,倘若有风吹来,庐山的云雾更加神秘莫
课件15)
学习第三自然段.(课件15——23播放庐山云雾的的变化)(12分钟)
1、学生自由读第3自然段
3、师: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云雾变化快?
生说,师板书:眼前的——刚刚还是——转眼间
课件17)
(1)(理解.一泻千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
6、师:这是庐山云雾的一种动态美,让我们再次跟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读一读,感受云雾的瞬息万变.学习最后一段.(5分钟)
1、谁来读出“流连忘返”的感觉?
2、问:庐山的云雾虽然很美,但你必须离开庐山了,你愿意吗?师:流连忘返是什么意思?(舍不得离开。)在这里,同学们要注意“流连”与“留恋”的区别,“留恋”通常指故乡、母校、亲人等(比如:上一年级的时候,同学们对幼儿园都很留恋。
3、齐读最后一段,看谁最舍不得离开庐山.?
师: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都用了总分的写法,第一句是中心句,其它几句都围绕中心句层层展开,具体地描写这个特点。
第五篇:《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s版第五册第四单元
14全科2班李晓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第二、三段的写法,初步认识“总——分”结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阅读语言文字,感受庐山云雾的形态美。
难点:在读中感悟、理解词语、课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通过了上节课第一自然段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请同学们说一说。
(出示课件:庐山的景色
,那里有
,有,有,尤其是,更给它)板书课题。
2、总体概括了对庐山总的感受怎样?
(二)、整体感知,精读课文:
1、学习第二自然段。(课件播放庐山云雾的各种姿态)
(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说说你看到的云雾是什么样子的?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可以用课文的哪些词句来说?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学生自由说)
(2)、庐山的云雾这么美,作者的语言也很美!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个自然段围绕哪句话来写?并用“——”画出来。(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3)、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这段话,把你最喜欢那一句画出来。汇报:谁来说说你觉得哪一句最美?你最喜欢哪一句?
(4)、交流,指导点拨。
(5)、这么美的云雾,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边读边在脑子里过电影。
看着这些美丽的云雾,你也来展开想象,说说看,它还像什么?
同学们真会思考!云雾这么多的样子,真是(千姿百态)啊。你们想不想把这些千姿百态的云雾用简笔画画下来,拿回家让爸爸妈妈也欣赏欣赏呢?学生自由画。
小结:这个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本段围绕中心句分别从四个方面具体地描绘了云雾所呈现的不同姿态,突出了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一特点。这是庐山的一种静态美。(6)、你想不想把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永远留在脑海里?学生自由背诵;指名背诵,学生评议;看着课件画面,集体背诵。
(7)、讨论学法:画出中心句——认识云雾特点——理清总分关系——感受云雾景象——画简笔画加深理解——练习背诵课文(以读贯穿学习的全过程)。
2、运用以上的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课件播放庐山云雾的变化)
3、检查自学情况。(1)、这段话围绕哪句话来写?(2)、理解“瞬息万变”。(3)、哪一句让你感到最富于“瞬息万变?”你能通过诵读把它记在脑子里吗?自由背诵课文。(4)、指名背诵,学生评议。(5)、看着大屏幕,集体背诵。(6)、谁读懂后面的省略号?想想看,它还会变成什么?把你想到的用简笔画画出来,然后告诉大家。
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云雾变化这么多、这么快,真是(瞬息万变)啊。(7)、这是庐山云雾的一种动态美。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这一段,感受云雾的瞬息万变。
4、学习最后一段。(1)、小朋友们,学到这儿,你想对庐山说些什么?(2)、作者也发出了感叹,谁来读一读这一节?(3)、问:“庐山的云雾虽然很美,但你必须离开庐山了,你愿意吗?”(4)、“流连忘返”是什么意思?齐读最后一段,看谁最舍不得离开庐山。(5)、想想什么地方也曾让你流连忘返?能用“流连往返”说说你的心情吗?
三、拓展练习:
1、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都用了总分的写法。第一句是中心句,其它几句都围绕中心句层层展开,具体地描写这个特点。
2、现在,老师想请大家用总分的写法选择一处景物写一写。在写之前先选择一处景物按照总分的方法说一说。
(广场的灯光,天空中的云朵、晚霞,校园的操场上,小河,田野,树林)
3、学生习作。(1)、学生练写,(2)、教师巡视指导。(3)、汇报自己的习作。
【板书设计】
3、庐山的云雾
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