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两步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本P59~61页,例4,练习十三第1~5题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表内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相应的书写格式。
3、进一步发展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
1、学会运用表内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相应的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
运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学会分析思考的方法,思维更加富有条理性。
教学准备:
主题图、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引入
投影出示主题图。
春光明媚的星期天,很多小朋友来到公园玩。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在玩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 通过“公园游玩”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数学的问题与生活实际更加贴近。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依次出示两幅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观察第一幅图。得到他们在划船。每条船上有4人,一共有6条船。还有5条船空着。岸边有2个人。
(2)观察第二幅图。得出碰碰车每辆可以坐3个人。问题是这么多人要坐几辆碰碰车?
2、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尝试解答。
(2)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3)小结算法,板书算法。
从刚才大家的讨论中我们知道要解决图上的问题必须要先算出“一共有多少人?”板书:6×4=2
4然后用24÷3=8(板书)
(4)引导学生列出综合算式。
你们能将这两个算式写成一个算式吗?自己试一试。
(5)讲解综合算式的递等格式。讲清书写过程与完整的格式。
【设计意图】:
1、明确问题和条件为正确地解答问题做好准备。
2、通过交流解答,掌握该类题目的结构特征。
三、巩固练习
1、引导学生完成书本第60页率1、2、题。
(1)让学生先独立完成。
(2)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3)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订正,纠正错误。
2、引导学生完成第3、4、5题。
【设计意图】:尽可能让学生独立解答,要引导学生说出其中的思考过程。
四、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第二篇: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第3课时 解决问题阳江中心学校老区小学吴扬雪2016年4月1日校内公开课[教学目标]
1、通过“商店买东西”的情境,灵活运用有关除法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2、通过独立探索、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进一步加强对2——6的乘法口诀计算除法的掌握。
3、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得能力。
4、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在问题处理中,体验成功,培养数学学习兴趣。[教学重点]运用表内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做到学与用的有效结合。[教学难点]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解决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口算练习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明明想要给自己买一些新玩具,可是面对那么多好玩的商品,明明不知道手中的零花钱能买多少个玩具,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明明吗?现在,就让咱们一起跟着明明去商店看一看吧!(出示教材图片)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预设:知道了一些商品的价钱。玩具熊6元1个,地球仪8元一个,皮球9元1个。汽车的价钱被遮住了。要帮助明明求出56元钱可以买几个地球仪。师: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呢?(小组交流汇报:需要知道地球仪的价钱,从图中可以知道一个地球仪是8元钱)
2、合作交流,解答问题。(1)请同学们思考,根据以上的数学信息应该如何解决问题。小组合作,讨论解决的方法,教师巡视指导。(2)汇报预设:一个地球仪8元,求能买几个就是求56元里面有几个8元。这属于平均分问题,应该用除法计算。如何列式计算呢?56÷8,想七八五十六,商是7。
3、独立思考,验证结果。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解决了问题,那么我们做得正确吗?你怎么知道的?(一个地球仪8元,7个一共78=56元,所以是对的。)师:很好,我们可以用乘法来验证除法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4、想一想,如果24元买了6辆小汽车,一辆小汽车多少钱?师:谁愿意交流一下,你是怎么计算小汽车辆数的?预设:(1)24元钱可以买6辆车,就是将24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2)也是用除法计算。可以列式24÷6=4(元)(3)一辆4元,6辆就是46=24(元),计算正确。师: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还能够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小组内2人合作,一问一答,其他小组成员看一看他们的回答是否正确,错误的相互改正,看谁提出的问题多,谁发现的问题多。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九”第2题。先组织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图中的数据信息,再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指名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完成“练习九”第4题。(1)出示图片,学生观察后说知道了哪些信息。(2)独立思考解决第1、2小题分别需要哪些信息,应该如何解答。再在小组内探讨根据所知道的信息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完成“练习九”第6题。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图中的信息,分小组讨论,看能知道哪些信息。能提出哪些用乘法或除法解决的问题呢?说一说,算一算。
四、课堂小结同学们,我们在这节课里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也解决了这些问题,说明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板书设计]第3课时 解决问题56÷8=7(个)56=30(元)36÷9=4(个
第三篇:《解决问题(表内除法)》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目的要求:
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意义,掌握这种问题的数量关系,懂得除法计算的道理,会解答这类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会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5里有几个3?
14是7的几倍? 15是3的几倍?
14里面有几个7?
2、有12个苹果,每盘放4个,可以放几盘? 学生列式解答后,请学生回答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二、新授
(一)教学例3
1、出示主题图,图上有多少人在唱歌?多少人跳舞?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板书:有35人唱歌,7人跳舞,唱歌的是跳舞的几倍?
2、读题,分析,题目告诉我们哪些条件,问题问什么?谁和谁比?要解答这个问题一定要找出哪两个条件才能计算?
3、说明:我们把35位唱歌的人一份一份的分开,把几人当作一份呢?也就是说,是把什么数作为标准呢?唱歌的和跳舞的比,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这是把什么数作为标准?列式时,7人作什么数? 板书:35÷7=5
(二)完成“做一做”
1、读题,先让学生把题意理解清楚,给世纪末条件?求什么问题?
2、引导分析:要求“踢球的人数是跑步的几倍”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3、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4、讨论,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巩固练习练习十二
四、总结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要用除法来计算。板书设计
例3
唱歌的有35人,跳舞的有7人,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 35÷=5
第四篇:用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后记:
当上完这节课以后,我陷入了沉思。通过课堂的反馈,我知道这一课时掌握了重点内容的只有半数学生。原因何在?我反思,失败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课前的口算设计不当,作为课前复习的内容,起不到引导进入本课重点的作用。所以第一环节复习应该稍微改一改,改成对一步除法或者乘法应用题的列式计算。2.在例题讲解完以后应该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口述藏起来的条件是什么,在这一环节应该多花时间让学生说,这样既可以让学生锻炼了口头表述能力也可以让学生清楚解题的思路。这也是为什么没有突破本课的重难点的关键所在。3.由于上一环节没有处理好,所以练习的设计在讲解的时候导致所花时间过长。
一、谈话引入.师:同学们,你们有朋友吗? 生:有。
师:我是你们的朋友吗?
生:是。
师:来!举举你的小手,我想知道有多少同学把我当朋友?
(观察场面)哇!这么多!我很荣幸成为你们的朋友。生:“陈老师,你有朋友吗?”
师:作为朋友就要真诚、坦率。我坦率地告诉你,我有很多朋友,你们在座的每一位老师和每一位同学都是我的朋友。因为我们是朋友,所以我还要告诉你一个秘密,我的朋友除了你们外,还有另外一位朋友,他今天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看看他在哪里? 生:学生左顾右盼,很好奇。
师:这位朋友的名字叫“数学”。可能有同学疑惑:“哇!数学也可以成为朋友啊?”可以的,我从小喜欢数学,所以数学一直一来都是我的朋友。你们喜欢他吗?(提高嗓门)生:喜欢。
师:那我就把他送给你们做新朋友好不好?
生:好。
师:如果你与数学真的交上了朋友,他会带给你很多的快乐!生活中有朋友且有好朋友,知识之间也有朋友和好朋友。
图形和变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能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角。
2.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的良好习惯。
教学方法:以智慧爷爷送礼物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分一分、比一比的方法认识锐角和钝角以及他们的判断方法,然后通过做角、找角、分角、画角、拼角等多种形式来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角的认识。
教学具准备:每组一盒画有大小不同的角的卡片、三角板、尺子、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智慧爷爷托老师带给大家一件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现在就在你们桌上的盒子里,赶快打开来看一看。不过在看之前智慧爷爷还有个小小的要求,就是看过之后各组要把盒子里的东西按一定的标准分一分,行吗?好,开始行动。
1.各小组倒出来后发现是相同的卡片上画着大小不同的角,然后以组试分。
2.小组派代表汇报分的结果。(一般会分成两类:直角和其他的角)
3.这些是直角,那么,那些是什么角,又有什么特点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角的皇宫,来研究有关角的问题。
二、认识锐角和钝角
1.引导学生用刚才分出的第二类角与直角比较,看哪些大一些,哪些小一点?
2.小组合作比较大小,然后交流比较方法和结果。
3.根据比较结果再次对盒子中的角进行分类,并且展示分的结果。
4.教师根据学生的分类结果给出各种角的名称(即锐角与钝角)以及判断标准。
5.鼓励学生说说教室里或生活中哪里还有锐角或钝角。
三、组织活动,巩固认角
1.做角: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活动方式做出不同的角巩固对三种角的认识。(如:采用折角、拼角或做活动角的方式进行练习。)
2.找角:引导学生从实物中找出角并分类放入相应的房子里。
师:直角、锐角、钝角都玩累想回家了,可找不到路,于是便找了一些地方藏起来休息,同学们,你愿意帮他们吗?
(多媒体课件出示事物图P39 1题图以及标有三种角的三所房子。引导学生从实物中找出角,然后利用动态效果从实物中抽取出学生说的角,分类把角送回家。)
四、画角
1.大家真是爱帮助人的好孩子,这些角为了感谢大家想为自己画一些像送给大家,你最希望得到什么样的画像呢?能试着把你希望得到的画像画出来吗?
2.学生独立尝试画出自己喜欢的角,并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判断是哪一类角。
3.展示自己画的角并交流画角的方法。(教师对学生想出的多种合理方法要予以肯定和鼓励。)
五、拓展活动
同学们在研究角的过程中,三角板帮了我们的大忙,为了感谢三角板,我们来一起陪它做个游戏,轻松一下,好吗?
1.引导学生用三角板做拼摆图形的游戏。
2.各组交流拼出的是什么图形,在此图形中有几个角,分别是什么角,是由三角板上的哪些角组成?
六、总结。
信息窗1:去姥姥家1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吗?(同位互相说一说)
2、今天我们来开展一次计算小能手比赛,好吗?谁能顺利过关,谁就成为我们班的计算小能手,你们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激起学生参与竞赛的兴趣。]
活动二:闯关活动 解决问题
(一)第一关:摘智慧果
1、谈话:老师手中有一棵智慧树,上面结满智慧果,智慧果下面有4道题(粘贴在黑板上)
288+139+547 604-417+135 502-136-7
教学反思
课标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本课例试图以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为突破口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讨论,自主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有效地激发乐学的情感。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每人一组三角板。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我们先来猜一条谜语,看谁最聪明。
一物用途可真大,形似彩虹跨两岸。江河湖海有了它,行人车辆笑哈哈。引入斜拉桥的图片。
2.请同学们观察,有我们认识的图形吗?
3.该怎样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4.在图片上找出其他的直角。
二、画画量量,探求新知。
1.在找直角的过程中,还发现其他的角了吗?
2.在题纸上找一找,画一画,量一量。
3.介绍锐角和钝角的概念。
4.板演:画锐角和钝角。
5.在生活中,在什么物体的面上见过这些角?
三、精练育能,内化新知。
1.小游戏。
按要求用自己喜欢的学具摆出钝角、锐角、直角。同桌同学互相判断。
2.连线。
把角和他们的名称连起来。
3.画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4.游戏。
用三角板摆角。
(1)用两个三角板摆出一个锐角。
(2)用两个三角板摆出一个钝角。
(3)用三个三角板摆出一个锐角。
四、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用三个三角板摆不了锐角,却可以摆出钝角,直角还有平角,在以后的数学课上,我们会进一步来研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8~3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角”“边”“顶点”“直角”的认识,熟悉比较角的大小。力求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方法实现角的大小的比较。
2.新课的导入。在比较中提示一种角比直角大,还有一种角比直角小,从而揭示出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力求以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导思想。在运用板书画一画,学生读一读的方法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理解。
3.实践练习,注重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从判断推理、寻找发现到小组合作的画一画、拼一拼、折一折的实践练习,在充分展示学生个体的优势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在合作的过程中考察学生任务、时间的合理统筹。
4.整个过程体现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究的乐趣。充分体现生活数学、快乐数学。教学重点:
1.认识锐角和钝角,并理解与直角的关系。
2.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动手折叠或正确的画出锐角和钝角。3.围绕生活,通过比赛的方式,巩固理解锐角和钝角。教具准备:三角尺,纸张 学具准备:学生三角尺,纸张 教学过程:
一、引导入课,复习旧知。
1.复习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关于角的知识。
出示角。根据图例回答这是一个(角)
角是怎么组成?请你在图上填出“边”“顶点”“边”
出示直角。这是一个什么?(直角)
除了这些,你还知道了哪些知识?小组讨论汇报 2.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两组:一组是移动后完全重合,即相等;一组是移动后不能完全重合,即不等。(第二组可请学生指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3.比较锐角和钝角的大小(注意,此处不揭示出两个角的概念,只当作两个普通的角出现)。采用借助直角的方法完成比较。
二、自主探究,导入新知的学习。
1.出示上海杨浦大桥的情境图,请大家认真观察,在这幅图中,你们能找出角吗?指一指它在什么地方?
2.采用回忆的方式,进一步的加深对新知的认识理解。并进行板书。
①一个是锐角,一个是钝角。(板书“锐角”和“钝角”)
②说一说锐角与直角的关系。(在锐角的下方板书“比直角小”);在回忆钝角与直角的关系。(在钝角的下方板书“比直角大”)
③按照学过的方法请学生分别在“锐角”和“钝角”字样上方板演两个直角。
④根据概念用不同色彩的笔在一个直角上画出锐角,在另一个直角上画出钝角。以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理解。
⑤读一读,加深记忆。并在练习本上分别画一个锐角和钝角,教师巡视。⑥抢答。教师根据锐角和钝角概念的不同说法进行提问。活跃课堂气氛。
例:A、锐角比直角()B、比直角大的是()
三、巩固实践阶段,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实行小组活动教学,在合作中完成。1.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1)请大家用事先准备好的纸片折出一个直角。(2)请在大家再折出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3)请大家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一个锐角、一个钝角和一个直角。
2.自由活动:找一找!
老师带我你们去小海龟的家。瞧!小海龟的家都是由我们学习过的图形组成的,有锐角,钝角,还有直角。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哪些角是直角?哪些角是锐角?哪些角是钝角?并说出原因。
3.出示两道判断题:(课件板演比较的方法)
A、下面图形中哪些角是锐角? B、下面图形中哪些角是钝角? ②写有“最”的方形宝盒。出示两部分的内容。(课件板演)
A、用角描述图形。如:红领巾是有2个()和1个()组成的。
B、用同样的方法描述教室里的物品。如:黑板是有4个直角组成的。(小组自由发言,限制发言的时间为1分钟)
4.小组合作完成三部分内容,限制时间。关注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任务、时间的合理统筹。A、拼一拼。把小组内所有小朋友的三角尺集中在一起,拼出大小不相等的锐角和大小不等的钝角。
B、画一画。以固定点为顶点分别画一个锐角和钝角,C、折一折。用纸张折出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四、总结,深化阶段。
①小组内讲解什么样的角是锐角?什么样的角是钝角?
②体会,在我们做早操时,经常有两臂的运动,想一想,两臂伸展到什么程度时是锐角,什么程度时是钝角,什么时候又是直角。
五、课堂练习
作业p39第1、2、3题,小组校对。
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期末考试已接近,本学期的各项工作将画上句号。为了能从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总结经验教训,也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所提高,在此特将本学期的数学教学工作做一个全面、系统的回顾与总结。
一、对学生的分析。
本班学生数学总体水平一般,约有半数学生基础较好,约三分之一学生成绩很差,甚至有的学生连最简单的十以内的加减法正确计算都有困难,书写不认真,作业脏乱者有之。
二、具体工作。
(一)制定教学计划。
开学初,我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教材编写的特点,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计划。
(二)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在整个小学阶段占一定的重要位置。本学期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新课标的精神,落实对儿童少年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等。着眼于发展学生数学能力, 通过让学生多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和用途,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着重抓好以下几点:
1、适度使用学具。
数学思维在小学阶段主要是抽象的逻辑思维,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性为主。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及认识规律,实物学具对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一定的作用。如我在教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因为这是新的运算知识,学生以前只学过加法和减法,乘法对他们来说是很难想出它的意义的。我使用学具教学,把学生从加法的意义上过渡到乘法的意义。但值得注意的是摆学具时也应有一定的技巧,如在摆花片的过程中,应按照从一般到特殊的规律,先摆出两堆不同数目的小棒,再摆两份数目相同的,最后摆很多份数都相同的,让学生觉得加法的累赘,再介绍乘法。这样学生就可以很容易知道乘法的意义,很乐意去学习乘法。可见,学具使用的恰到好处,有利于新知识的过渡、教学,也可以摆脱枯燥的学习气氛,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2、从现实生活出发,利用社会生活知识教学。
《新课标》中强调小学数学特别是低年级的数学应该生活化,如果我们能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把现实生活的问题联系到学习的知识来,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也可以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如有这样的一道应用题:小红做了23朵纸花,送给同学们18朵,还剩下多少朵?这道是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应用题,如果要二年级的学生做出来,有的同学们可以很快就可以做出来,但有一些同学连题意都不明白。这时,如果我们从实际的生活出发,具体地给出这道题的实际意思,根据结果和减法的意义,就可以很容易让学生明白这道题的意思,这样比较容易解决问题,因为本来他们就知道结果,只不过不会用数学知识来解答罢了。所以说,有一些应用题中,如果能从实际生活出发,先用学生的生活经历来解答,再用数学知识来解答,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理解题意。也可以给学生带来学习的乐趣。
3、充分利用游戏、小组讨论。
二年级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不算多,接触社会的范围也比较窄。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有多高”的活动形式。让学生通过测量自己的身高,加深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在举行这个活动的时候,同学自己互相量身高,互相看,多让他们参加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4、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班级是进行教育、教学的单位,只有营造一种活泼、和谐的班级氛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习的动力。根据低年级学生调皮好动、好胜心强,喜欢新鲜事物的年龄特点。我给学生提供各种条件:在班上组织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课外活动,如表演、体育竞赛等活动,把数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还可以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责任感和义务感,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与自制力,这样有利于让学生自觉遵守学校的制度。通过实践,学生从中懂得凡事要多动脑筋,找窍门,体会手脑并用的益处。学生有了显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参与意识日益浓郁,自理自治能力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和耐受挫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掘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5、利用社会环境提高数学实际运用能力。
学生的数学知识来源于社会生活,教学时结合社会生活中的有意义事物,组织数学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得到学习的成功体验。如在教学简单的统计知识后,我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通过观察、计量、比较,从而收集到有意的信息和知识。如统计班内同学鞋号的大小,学生在收集、比较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加深了印象。
三、所取得的成绩。
1、圆满完成了开学初所制定的教学目标。
2、学生的数学能力有所提高。
3、学生的成绩较以前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存在问题。
1、虽然对学困生进行了辅导,但人多,时间少,成效不是特别明显。
2、个别学生各方面能力仍没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3、由于学困生较多,优秀学生的拔高训练较少。
由于本人从事低年级数学教学工作经验不足,存在不足之处,一切还在探索当中。走进新的时空隧道,我们不必为自己的成绩而喜悦,也不必为自己的失败而懊恼,因为数学教学,是日积月累,厚积薄发。展望未来,争取通过努力的耕耘使自己的教学水平迈上新的台阶。我们要思考的是学生的受益终生。就让我们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吧!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平均分》教学反思一 通过教学“认识平均分”这一课,我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还有很大的不足,如自己没有认真去钻研教材,导致课堂上没有很好地去把握学生,发挥学生的潜能。从表面上看,虽然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师生互动情况都较活跃,但是有很多问题在本节课都没有落到实处。下面我就本节课所出现的一些问题作认真反思。
首先,我给同学们创设“猴子分桃子”的问题情境时,大家在这一环节上都表现得很不错。先是让学生说图意,然后让学生用圆片代替桃子,每个学生都动手操作,解决问题,最后交流分的结果,感受答案的多样性。但是我在想,是不是缺乏了要求每人分到一样多这样的环节,其实在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它能让学生懂得对随意分和平均分的区别。接下来让学生给小猫分鱼时,虽然同学们都兴致勃勃地在进行一系列的操作活动,但是缺乏了让学生们交流分鱼的过程,所以从这一环节上就没有让学生的思维从操作水平向表象水平发展的过程。
在练习题上,特别是“分筷子、分铅笔”,我总是规定学生用统一的方法(画圈)去完成,没有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可以放手让学生借助学具摆一摆,还可以通过连线的方式去完成,只要是他们喜欢的方法都可以。
通过分气球的活动,学生体会在每个人分到气球一样多的情况下,会有一个气球是剩余的。但是在最后做完了这道题时,我都没有问学生剩下的1个气球还能不能再分,很显然没有让学生感受到平均分时还有剩余的现象。
第33页最后一个题目对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性,虽然大多数学生都知道飞走了一半后,还剩8只。但是学生对“一半”的意识弄懂了吗?这一环节其实应该让学生将16只蜜蜂用16根小棒代替,平均分成2份,知道其中的一份就是“一半”,飞走了一半,还剩另外一半,这不就让学生一目了然了吗?
本例题是用除法解决问题,主要目标是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教学时,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1、联系实际激起学习的愿望。通过回忆“玩游戏”的情景,让学生观察主题图,在图中收集信息,启发提出用除法解决的问题。这是同学们生活中经常发生的,是符合现实生活的,使“每组有几人?”、“可以分成几组?”变成他们希望解决的问题。
2、探究性学习是当前倡导的主要活动方式。在实际教学时,我是这样一步步进行的:第一步,引导观察“同学们玩游戏”的情景,使学生发现问题;第二步,让学生从中找出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第三步,让学生用除法独立解决“每组有几人?”、“可以分成几组?”这两个问题;第四步,回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比较两题之间的关系,发现相同点与不同点。
存在的不足之处:小组活动时,成员之间交流效果差,有学生不善于表达,有待今后改进。
第五篇: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表内除法
(二)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张家湾中心小学
颜慧
在本次连片研修活动中,我上了《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的内容。我是这样这样设计教学环节的:
一,复习导入,直奔主题
复习了6-9的乘法口诀以及6-9的除法计算题。让学生回忆了前面的6-9的乘法口诀计算除法题的计算方法。因为学生都会从而激发起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欲望。
二、创造性的引入例题,引出新的问题
1、从本班学生李冬冬要拿自己的零花钱买玩具激发起学生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兴趣。因为学生都有零花钱而且都喜欢玩具。从而出示例题。
2、在解决问题是先让学生自己观察画面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要解决这种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预设:一个地球一8元,求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就是求56里面有几个8元?这是属于什么问题?(平均分)自然应该用除法解决。按照这样一个思路让学生继续下面的问题自行解决并说出这样计算的原因。最后让学生自行提出用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并自行解答。
三、不足之处
1、导入新课时没有板书,也没有口头阐述本课要上的新课内容是什么。总结全课时也比较草率简单。一节课自始至终没有提到本节课要上的新内容是什么。
2、在阐述用除法计算的原因时废话较多,反复重复同一个意思的理由,使得学生不能听到简单而正确的计算理由。让学生潜意识李觉得这样的题很难解答。对课堂教学效果起到了副作用。
3、整节课堂中我的速度较快,留给学生思考问题互相讨论的时间较少。一部分学困生根本跟不上课堂的节奏,一节课下来这些学困生基本还是不会做类似的习题。本来应用题就对小学生来说就比较困难,如果速度太快学生根本接受不了新知识。
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要给孩子从分的时间思考,每个环节的出现,要让学生在充分明白后,再向下进行。而且教师的语言要适应低年级孩子,重要的地方要放慢,语言要简单明了,这样孩子才能听得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