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时的韶华不如永久的平淡美文
海子曾言:“要有朴素的生活和遥远的梦想,即使明天天寒地冻,路遥马亡。”
诚然,每个生命都渴望谱写激昂的乐章,然而,一时的韶华不如永久的平淡,返璞归真,过朴素的生活,一生无悔,足矣。
被后人称为“非洲圣人的”史怀哲,当荣誉与赞扬化为翻滚的巨浪侵蚀而来时,他看到了韶华背后的枯萎,将自身化为一束微光,投身于非洲的土地之上,或许没有繁花似锦,但他却尝到了平淡果实永久的芳香。
名花终将会枯萎,展翅翱翔的雄鹰总逃不过狂风暴雨,大海也不会天天都风平浪静。
佛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闪电,应作如是观。”诚然,世间的一切本皆为虚妄,韶华又何尝不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当我们看透韶华背后的枯萎,韶华便也不再是韶华,而平淡也变为永久的美妙。
自喻为天才的蒋方舟逐渐在社会中风生水起,韶华过后,却是网友的讽刺、批驳,甚至谩骂,天才最终只能沦为他人口中的“代笔”,“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弘一法师李叔同简短的话语却蕴含深刻的道理。当李奇拥有十五万的粉丝时,他才发现平淡的美好;当政治家徐阶登上高位时,他才发现韶华背后隐藏的黑暗。或许只有如陈继儒所说的“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一般,才能发现平淡中永恒的美好。
塑料花保持着他永久的平淡,或许他永远只是摆设,但他却拥有不输于绚烂的永恒的平淡。
撷满秦汉清澈的月光,将岁月的琴弦轻拢慢捻,弹奏出一曲平淡的乐章,一生,安矣!
第二篇:赞美平淡美文
近日,在公园里散步,遇一老友,坐下叙谈。他无限感伤地说:“我这一生平平淡淡,坎坎坷坷,临到快驾鹤西去时,有一种自卑感与遗憾感。”我笑言:“自卑与遗憾都大可不必,平平淡淡亦是歌,平淡乃人生至美。”
孟子曰:“富贵于我如浮云。”平淡,最重要的是淡泊名利。名利如云烟,倏忽即逝。古今中外,许多名人都把功名利禄看得很淡。世界著名的居里夫人把皇家发给的金光闪闪的奖章拿给小孙女玩。她说:“荣誉,只是玩玩而已!”我国当代写出了《最美不过夕阳红》等1000多首脍炙人口歌词的“词坛泰斗”乔羽老人说:“什么名啊利啊,那全是虚的,是身外之物,随遇而安最好。”
平淡的关键在于有一颗平常心。平常心是一种心境、一种境界。乐善好施是平常心,吃亏不计较是平常心,逆境不烦是平常心,老死不惧也是平常心。纵观人间万象,有荣辱、有喜忧,有顺利、有曲折,有成功、有失败,但归纳起来主要是三种:一种是大智大勇者。他们为人正派,作风优良,精明能干,乐为人民办实事,善于抓住机遇,奋力拼搏,轰轰烈烈干出一番事业。此种人不少,受到人们高度赞扬!另一种是利令智昏者。他们玩弄权术,争名夺利,贪赃枉法,往往把自己送进“铁窗”,甚至小命完蛋。此种人不多,为人们所唾弃!再一种是平平淡淡者。他们为人忠厚,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认认真真办事、清清白白做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虽无多大建树,但问心无愧。此乃人间之多数,人们乐而为之唱颂歌。
平淡不是平庸,不是浑浑噩噩,碌碌无为,而是脚踏实地,尽心尽力,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平淡的生活,虽没有鲜花,没有掌声,没有大富大贵,但奉公守法,于利不趋,于色不迷,于失不馁,于得不骄,心胸坦荡,会活得轻松愉悦。
人活在世上,应该追求精神和灵魂的升华。聪明的人总是平静地面对生活,笑看人生。追名逐利,心无宁日,既伤人又害己,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把名利看得平淡一些,以淡泊的心态处世,用简单对待一切复杂,会使人活得有滋有味。
生活中有高尔基也有擦鞋匠,有爱迪生也有卖报童,有诸葛亮也有臭皮匠。诸葛亮在《戒子书》中谈到,“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明志,可使人领略人生、顿悟人生;宁静致远,可让人胸襟开阔,潜心修炼,达到物我两忘的崇高境界。
朋友,请安于平淡,乐于做平凡人,成平凡事。有一首《平字歌》云:“平安生活风浪小,平淡饮食八分饱;平和为人不争吵,平稳处世赛珍宝;平安晚年灾祸少,平凡一生活到老。”有一首《小草》的歌唱道:“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从不寂寞,从不烦恼……”朋友,请常唱唱,常想想,安然自在,乐在其中,不亦悦乎?
第三篇:不如守约美文
这个守“约”,说的不是跟朋友约会的“约”,而是与“博”相对应的“约”。
对于今天的艺术家来说,守约是不容易做到的。跟前人相比,我们面对的信息太多,资料太多,诱惑太多。这本来是很幸福的事情,然而,要抵挡住诱惑,却需要觉悟和定力。
周围有不少搞书法的朋友,每年看他们的各种展览,总的感觉是大家都在竭力地想端出一些“新”的东西,前年整的是隋唐写经,去年是汉简,今年又从战国的兵器上搬了些古怪的篆书来。但他们的书法究竟搞成了没有呢?私下交流的时候,他们的眼神里仍旧透露出一丝茫然。
这时候很自然地会想起一句有名的话来———“真迹数行可名世”。
古人也有烦恼,他们的烦恼不是资料太多,而是太少。“真迹”是从事艺术的宝贵资源,谁占有了资源,哪怕只是廖廖“数行”,谁就离成功不远。西晋虞喜《志林》一书记载,钟繇向韦诞苦求蔡邕的笔法秘诀,韦诞不依,于是大闹三天,搥胸至呕血,还是曹操拿五灵丹救活了他。“欧阳询见索靖古碑,驻马观之。去数步复还,下马观之。倦则布毡坐观之,宿碑旁三日乃去。”欧阳询没有数码相机,只好在碑下睡了三个晚上。但钟繇和欧阳询的书法终归是搞成了。
记得有一年的高考作文题,要求根据一幅漫画写成议论文,漫画画的是连成一片的地下泉水,和未能伸及泉水的几口深浅不一的井。其实这个道理古人已经讲得很透彻,曾国藩在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里,转述了友人吴嘉宾对他说过的一段话:“用功譬若掘井,与其多掘数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
“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无论为学为文为艺,总以“深入”为第一要义,唯有深入方能尝到真滋味,获得真领悟,方能“掘井及泉”,“探得骊珠还”。而“深入”的前提是专注与守约,正所谓“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那么,今人为什么总是显得“花心”,做不到沉潜执着、专注守约呢?资料太多,来得太容易是一个方面,南宋朱熹曾说:“今人所以读书苟简者,缘书都有印本,多了。”处在网络时代的我们,比起朱熹时代的“今人”,面对的知识信息何止万倍?因而更需要克制贪多务得,急切冒进的心理。另一方面,“花心”的真正根源在于“名心”、“利心”。还是用朱熹的一句话来说透:“……今来学者,(读书)一般是专要作文字用,一般是要说得新奇,人说得不如我说得较好,此学者之大病。”可见“花心”也不是今人的专利,只是今人更甚于古人。今天的书法家们,临帖练字一般是专要作展览用,一般是要写得“新奇”,生怕写得不如别人的好。问题是今年“新奇”,明年还得“新奇”,于是到处翻找那些生僻的材料,那些别人还没来得及“开发”的“资源”。从花样到花样,实际上艺术的“道行”并没有真正的变化,就如俗话说的“熊掰玉米棒子,一路掰一路丢”,最后落个两手空空。
我常对人说,为什么现在很产生震撼人心的文学巨作?因为文学的两大永恒主题———爱情与乡愁,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淡化了情感根源。男女交往没有了限制,“爱情”随处可得,随时可以结束,“快餐化”的选择之下难以再有荡气回肠的碰撞。张艺谋为拍电影《山楂树》,在全国范围找不到“纯情的眼神”,虽有炒作嫌疑,但他的感叹也的确反映了某种事实。交通通信的极度发达,驱走了由地理阻隔造成的距离感,那种“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的羁旅之思、乡关之慕也就不复存在。真正的乡愁,恐怕只有杨利伟在太空中回望那颗蓝色星球时,才能体会到吧。
艺术上的“纯情”,同样难以寻觅。专注守约,先得耐得住寂寞,而学问艺文,从来就是寂寞之道。
有几位或从福州走出,或仍留在福州的60多岁的篆刻家、书法家,都有着扎实深厚的功力。笔者在与他们的交往当中,发现他们年轻时都曾做过“脱影双钩”的工夫。那时还是在“文革”期间,对艺术的痴迷让他们心无旁骛,而艺术的资料则极其匮乏,有谁得到片纸只字,友朋间辗转相借,灯下勾摹,全神以赴,不知东方之既白。而正是这种“双钩”经历,让他们锤炼了手眼工夫,在艺术上尝到了真滋味,获得了真领悟,—生受益无穷。
其实资料信息只是“中性”的,如何对待和运用资料,则“存乎一心”。今天的我们,面对着古人未能梦见的丰富讯息和交流渠道,面对着多元文化的冲击交汇,面对着前所未有的问题与挑战,这实际上是亘古未有之崭新机遇,从道理上说,应当有所因应,有所创造。然而,为什么放眼看去,只是一片喧嚣嘈杂、光怪陆离?
钱穆先生当年在论及学者之“病”时说,“千言万语,只是一病,其病即在只求表现,不肯先认真进入学问之门”,“未曾入,急求出”,“尽在门外大踏步乱跑,穷气竭力,也没有一归宿处”。此话移之于今天的艺术领域,恰能切中时弊。
挖井的目的是“及泉”,没有找到水之前老想换个地方挖,等于前功尽弃,殊不知底下的源泉是连成一片的,从哪里挖并不是最重要的。条条道路通罗马,但你总得选择一条走到底。至于到了罗马以后做什么,那是后面的事情。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不如守约。
第四篇:享受平淡美文摘抄
18世纪的法國思想家伏尔泰说过一句话:“能够享受平淡生活的人们。才能真正领悟人生的真谛。”
也许有人会问,要领悟人生最真实的意义或道理,为什么离不开享受平淡的生活呢?
也许有人会答,因为平淡是生活的常态。如果把人生的精彩比作浪花。那么人生的平淡就是河水。相比而言。精彩的日子少,平淡的日子多;精彩是人生的点缀,平淡是生活的主线。显然,如果不能享受平淡的生活,就等于漠视人生的常态,自然就不可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也许有人会答,因为平淡是生活的真实。白岩松说:“人的一生只有5%是精彩的,也只有5%是痛苦的,另外90%是平淡的。人们往往被5%的精彩诱惑,忍受着5%的痛,在90%的平淡中度过。”平平淡淡就是真实。显然,如果不能享受平淡的生活,就等于漠视人生的真实,自然就不可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也许有人会答,因为平淡是生活的幸福。请想一想,在当今的世界上。有多少人在饥饿、贫困、疾病和战火中挣扎,有多少人没有健全的身体,有多少人已经失去了自由……相比之下,如果能平淡地度过每一天,难道不是莫大的幸福吗?显然,如果不能享受平淡的生活,就等于漠视人生的幸福,自然就不可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也许有人会答,因为平淡是生活的宝藏。其实,平淡如水,水如人生,想调成什么味道,全凭自己。可以说,人生百味,都源于平淡,归于平淡。显然,如果不能享受平淡的生活,就等于漠视人生的宝藏,自然就不可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也许还有更多的回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从以上这些回答中,就足以得到一个有益的启示:应该热爱常态的平淡生活,珍惜真实的平淡生活,享受幸福的平淡生活,开发平淡生活的宝藏,尽力将平淡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如诗如画、如歌如舞。
享受平淡生活的过程,也是提高人生境界的过程,可以让人逐步走向真淡无味、真水无香和真人无名的可贵境界。而这,才是人生的大智慧和大境界啊。
第五篇:与其抓狂,不如释放美文
传统的智慧会告诉你应该收起你的情绪,但我不同意这样的做法。给自己穿起“内敛”这身铠甲会消磨一个人的志气,使人无法以最佳状态去从事以后的工作。但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情绪并且顺势而行,会使工作比以往更为出色。
我感到:愤怒
机会:把它变为解决问题的契合点
在工作中对别人大发脾气绝对是不明智的做法,但如果你和对方都愿意继续相互之间的合作,那么打开情绪的闸门就有助于解决问题。等自己冷静下来时和其做一次单独交谈,一个特别的时间和一个私下的空间能给双方建立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并使你们的关系更好地保持下去。
我感到:恐惧和忧虑
机会:改善你的计划方法,不再拖拖拉拉
你对分派给自己的任务含糊不清吗?为工作的压力感到不堪重负吗?你要弄清隐藏在你恐惧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然后采取相应的行动。比如向你的老板询问一下工作的细节,没有哪个老板会介意帮助一名希望学到新东西的上进员工,让所有的老板都会恼火的是不得不干涉一次愚蠢的行动。
我感到:高兴
机会:促进你的创造性和生产力
当你处在一种积极的情绪中时,你的大脑真正是思如泉涌的。你的想法会更为深入,你大脑中的多巴胺会增多,这会帮助你从一个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一件事情。
我感到:想哭
机会:自我评估
在工作中哭鼻子不是懦弱的表现,也不是你不喜欢这个工作的象征。想哭是一面黄颜色的旗子,只是表示你遇到了一个需要发泄一下的困难。要是你发现自己快要哭了,不妨出去散散步。回来之后,你可以定个时间,在第二天和那个让你流泪的人聊聊。尽量少在工作场合哭泣,这很重要。
我是否常常控制自己的情绪_______________
我是否在闹情绪的时候倾听自己的内心______
我是否想过把情绪转化为动力_____________
我以后准备这样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