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最后的晚餐杂文随笔
7月14号晚上,在岭南师范学院“红土情缘”社会实践队举办了一场大型的文艺晚会后,全体“红土”队员们一起合作把整栋教学楼的卫生清洁干净,把各班的桌椅也摆放整齐,尽自己最大了努力去还原双寿小学原本的样子。
当搞定完一切之后,红土队员们已经是筋疲力尽,累得连走路都是摇摇晃晃的。这时候,“红土”后勤组的队员们就开始他们的工作了,那就是做饭。后勤组的组长李梅婷为全体红土队员们准备了丰盛的晚餐,有炒面,汤粉,炒饭等。除此之外,后勤组组员们还为红土队员们准备了龙眼、树菠萝、西瓜,还有各款零食,应有尽有。忙碌了一天再加上没有时间吃晚饭的红土队员们,看见一桌丰盛的宵夜,感觉一天的疲惫都减轻了不少。话不多说,他们立马就开吃了。
在此时此刻,就像是整个“红土”大家庭的聚会聚餐一样,大家虽然一起吃着宵夜。可是,浓浓不舍的心情还是涌上心头,他们纷纷在一起合影留念,共同记住这一刻,记住这一次的三下乡,记住因为三下乡而认识的一群好伙伴,还相约着以后有空一起再聚聚。
本次“红土情缘”社会实践队的下乡体验生活随着这顿聚餐也已经渐渐结束。夜已深,“红土”队员们也纷纷洗漱,然后进入梦乡了。虽然红土队员们只是短短地相处了十二天,很快就要分道扬镳、各回各家了,但是因为有红土精神在,所以“红土”队员们不论在哪里,相信他们终究会再相聚,一方红土,有你情缘。
第二篇:一个人的晚餐杂文随笔
今天中午单位食堂包的包子,是我爱吃的韭菜猪肉馅的,食堂里漂亮女人做包子做得特别好吃,有家里的味道。
本来早上我已用电饭煲约好了大米干饭,中午回家炒菜就行了,终久没经得住食堂包子的诱惑,买了八个包子回家了,大米饭留着晚上再吃吧!
我吃了三个包子,老公竟然吃了五个,平时在家炒菜,他的饭量和我差不多,这包子的味道真不错,要知道他的嘴吃东西很叼,不爱吃的就不吃,也不怕浪费。
晚上下班路上去奶吧打了一杯牛奶,回家从冰箱里拿出西兰花,把西兰花掰成小朵,洗净后放入开水里焯一下,捞出来控一会儿,姜蒜切片,油热后放入姜蒜煸炒一会儿,再放入西兰花略炒,一会儿鲜绿清淡的西兰花出锅了,这时大米饭也在另外一个锅里蒸好了,把饭菜摆上餐桌,打开盛牛奶的杯子,一个人的晚餐做好了。
他单位加班不回家吃晚饭了,我自己在家感觉清静自在,炒菜可以放姜片,而他不吃姜,可以少放盐,他在家总是嫌淡,本来兴致勃勃地做了饭菜,心情愉快地想吃饭,他却嫌饭没味道,心里像被他泼了冷水,顿感索然无味,今晚我一个人在家吃饭感觉真愉快。
吃完饭就想写篇小文,仿佛成了习惯,上午读了简友写的关于三毛的文章,是付费文章,但写得感情饱满,行文流畅,一下子抓住了我的心,读完后有感动,有吸取了精神食粮的满足,我是三毛迷,喜欢她的文字,喜欢她的传奇经历,羡慕他和荷西的感情,得到真爱的三毛死而无憾了,可惜她辜负了喜欢她的读者。
此刻晚上是静静的,钟表的脚步声都分外清晰,此刻我是满足的,独享了一个人的晚餐,崇拜了一下三毛,过着平淡的小日子,我只是一个凡人,凡人所有的人生我都想经历,只是不能像三毛一样浪迹天涯,但她用文字带我去经历了她的经历,我非常感谢她。
一会儿出去散步了,就写到这里吧!
第三篇:最后一次杂文随笔
贴着、轻抚着黎那结实的、肌肉鼓鼓的胸脯,他运动员的体魄、强悍与霸道征服了我,跟着他走过了许多年,直到我看清楚了,在他心底里,我什么都不是,没有我位置的时候,我选择了悄然离开。
路,还得继续走,不能因为黎一个人挡住我前进的步伐。
我收拾头绪,有了准备,最后一次,在黎的单身宿舍,享受我的爱情,我知道,经历过这么铭心刻骨的情感,我的生活再也不会有第二个男人。我将爱凝成一个水晶球,冻结在心的一个角落,自己守护着,自己享受曾经拥有的时光,不需要谁懂,我自己喜欢这样爱着,只有这样,我才不会奢望什么,强求黎给我什么,或者得帮我什么。
我的爱,就锁在我心房的密室里,谁都抢不走,谁都要不了,我的心,再也不会受伤了。
拥抱着自己,闭上眼睛,美美地享受灵魂升华。
爱在心,无声无息。
一个人,思想着。
爱情,只有给予,没有索取吗?
假的!
我爱着!我要他在乎我的时刻存在。
当没有这浓烈的感觉的时候,我知道,我爱的人不是爱我、抱紧我、贴紧我的时候,我宁可不要这披着爱情外套的装模作样。
心,在品尝爱情的滋味。爱着的人,在心里,也在生命里,哪怕是最后,只要有感知的一刻,不会因为岁月而改变,似乎是吞下去了,一起过日子。
我爱着,珍惜这最后一刻……
夜幕降临,宁静的夜,膨胀着的深情,满满的足。
我贴着黎壮实的胸脯,深深地吻着他,似乎是吮吸着甘露,吸进精髓,源源不断的爱恋,流进血管,滋润心田,拥有了他的全部,跟着他比翼双飞,脱离了生活的油盐米醋,再也没有了酸涩的摩擦,道不同不相为谋的背道而驰。
我俩身心融合在一起,他是我的,我成了他,没有隔膜,没有距离感,没有因为断了通讯而纠缠不休,就要着他握紧着我的真挚与诚意,再也没有因为他在我面前玩着手机而发生争执,心被刺痛得缩成一团的苦,如冰冻的结,千百个为什么在心头呐喊:“爱我为什么要当着我的面没话说?爱我为什么要拿着手机玩而不跟我倾心而谈?分开的思念,不是期待聚在一起的欢乐吗?爱我为什么不多给我传递爱的信息,让我感受爱情的滋润,日子因为你的点缀而鲜花怒放?爱我为什么不在黑暗的夜给我一个笑脸,传送你的情意绵绵,温柔暖化我的空间,我俩一起感受这热情的青春,燃烧的爱恋呢?
……
不再了!
眼眶湿了!
再也不会伤我这么深了,不再伤痕累累了!
这么的愁肠百结,要着握紧吗?
不是的!
放手了!不再拽紧情感的线,放飞了爱,不再握紧着,不再霸道着要朝夕与共,分享我的苦与乐;不再把我抱起来转转圈,要着他给我永远;不再时刻在意着、呼唤着却见不到人的失落;不再让等待把情感辜负了。
摘一片绿叶,给心灵滋润的营养,雨后的新绿朴素、洁净,不染尘埃。
或许,爱是自私自利的,有给予也要索取;或许,爱自己,才是终身浪漫的开始。
轻哼着歌曲,感受走过的时光,如吸取大自然的精华液,滋润容颜,心,不再老……
北来的微风吹响落叶的秋黄
受过的伤让眼泪生长
把心系在你身上
随你流浪到远方
心掏空逃不过梦一场
同谁顺段路自以为 地久天长
暴露自己对温暖渴望
将你喻成避风港
把心依偎你胸膛
到最后才发现是奢望
我在你走后的时光里受累
品尝昔日你留给我的伤悲
给你的情像落叶
等待白雪来轮回
掩藏了埋葬了的心灰
还要多久的时光才能赎罪
放下昔日你留给我的伤悲
给你的情终不悔
但很难有下一回
不爱了就放手让你飞
……
第四篇:如果,最后杂文随笔
如果生命到了尽头,
是否你会转身回头,抚我衣襟笑着远走,最后一句我爱你,也没能说出口。
如果一切都在逆流,是否我会一直追求,跟随脚步低声哀求,最后一次想见你,也没能再挽留。
如果世界不再温柔,是否我会顽固坚守,热泪痛流抵死相守,最后一次在一起,也难以再拥有。
如果心动不再停留,是否我会背道远游,岁月悠悠畅饮美酒,最后一次叫住你,也只是送你走。
第五篇:最后的晚餐感想
关于《最后的晚餐》感想
《最后的晚餐》是基督教新约圣经记载的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几乎被所有宗教画家描绘过。但在达·芬奇为米兰格雷契寺院食堂画《最后的晚餐》之前,所有的画家对画面艺术形象处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把犹大与众门徒分隔开,画在餐桌的对面,处在孤立被审判的位置上。这是因为画家们对人的内心复杂情感无法表现,从形象上难以区别善恶。由于达芬奇对人的形象和心理作过深入的观察和研究,能从人物的动作、姿态、表情中洞察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并表现出来。
最后的晚餐(TheLastSupper):1592~1594年油彩‧画布,365x568公分圣乔治教堂,威尼斯(Venice),意大利。这幅画是威尼斯圣乔治教堂装饰组画中的一部份。在这一幅画中,丁托列多仍然匠心独具的将两种不同的光源结合在一起:一种是表面上的自然光(来自画内或画外的光线),另一种则是人为或超自然的光(源于画像内部的光)。画中十二使徒坐在长桌旁,耶稣伫立在他们的中间,丁托列多根据宏大的透视图(它已对角线来确定在前缩透视法之下长桌的位置),创造出两种强烈的光源,将朴实无华的大厅,象征性的冲破厅内的黑暗:一盏高悬于众人左后上方的吊灯,从后侧照亮大厅,并以光勾画出众人的侧面像,耶稣正和使徒们共进圣餐,在他头部的位置,上射出一种超自然的光芒,这种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光,似乎使从天而降得天使们实体化了。丁托列多将画面分为两个部分:左边展示的是神奇得事迹,右边描绘的则是日常的写实状况—仆人们向进餐者端上盘子。这种日常生活和神奇事迹的紧密关系,借着具体的形象展现出来,并以双重光源的对比加以烘托。正式这种紧密得关系,丁托列多将宗教构图和其象征意义现现出来。
作品题材取自圣经故事。犹大向官府告密,基督在即将被捕前,与十二门徒共进晚餐,席间基督镇定地说出了有人出卖他的消息,达·芬奇此作就是基督说出这一句话时的情景。画家通过各种手法,生动地刻画了基督的沉静、安详,以及十二门徒各自不同的姿态、表情。此作传达出丰富的心理内容。
达·芬奇改变了文艺复兴早期对这一题材的传统处理方式,图中人物列为一排,以基督为中心,十二门徒分为四组,对称分列两侧,形成了一个穿插变化又相互统一的整体。达·芬奇成功地运用构图和用光等手段,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在庆祝逾越节的前夜,耶稣和他的十二门徒坐在餐桌旁,共进庆祝逾越节的一顿晚餐。餐桌旁共十三人,这是他们在一起吃的最后一顿晚餐。
在餐桌上,耶稣突然感到烦恼,他告诉他的门徒,他们其中的一个将出卖他;但耶稣并没说他就是犹大,众门徒也不知道谁将会出卖耶稣。意大利伟大的艺术家列奥纳多·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是所有以这个题材创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这幅画,是他直接画在米兰一座修道院的餐厅墙上的。
沿着餐桌坐着十二个门徒,形成四组,耶稣坐在餐桌的中央。他在一种悲伤的姿势中摊开了双手,示意门徒中有人出卖了他。大多数门徒在激动中一跃而起,而耶稣的形象却是那么的平静。我们可以看到他明晰的轮廓衬托在背景墙的窗子里,通过窗子,我们看见恬静的景色,湛蓝的天空犹如一只光轮环绕在耶稣的头上。
在耶稣右边的一组中,我们看到一个黑暗的面容,他朝后倚着,仿佛从耶稣前往后退缩似的。他的肘部搁在餐桌上,手里抓着一只钱袋。我们知道他就是那个叛徒,犹大·伊斯卡里奥特。
犹大手中的钱袋是他的象征,它使我们想起,他就是为耶稣和其他门徒保管钱财的人,钱袋里装着出卖耶稣得来的三十块银币的赏钱。即使他没有拿着那只钱袋,我们也能通过达·芬奇的绘画方式,辨别出这个罪恶的敌人犹大。
犹大的侧面阴影旁是圣·彼得,我们也可以看见他一头银丝与一副白晰的手,他向年轻的圣·约翰靠去。彼得垂在臀部的右手握着一把刀,仿佛在偶然中,刀尖对着犹大的背后。
圣·约翰的头朝彼得垂着。在所有门徒中,他是耶稣最喜爱的一个。约翰像耶稣那样平静,他已经领悟了他主人的话。
耶稣左边是小雅各,他力图去理解他所听到的可怕的话,他两手摊得大大的惊叫了起来。
小雅各的肩上望去,我们看到了圣·托马斯,疑惑不解的托马斯,他怀疑的神色通过他竖起的手指表现出来。小雅各的另一边,圣·菲利普往耶稣靠去,双手放在胸前似乎在说:“你知道我的心,你知道我是永远不会出卖你的。”他的脸由于爱和忠诚而显出苦恼的神情。围着耶稣的这六个门徒,处于故事的发生的中心。
巴塞洛缪与老雅各的身体向他们倾着,而他们身旁的老安德鲁并没有站起来,但他想听听,于是便举起手似乎要求安静。右边还剩下最后三个门徒,他们正在讨论有关耶稣说的那句话,他们的手指也指向餐桌的中央。
我们所看到的这一切,均发生在这幅伟大的作品之中,但每次当我们欣赏它时,都会从门徒的感情与性格中获得新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