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后的同情标准与理解原则杂文随笔

时间:2019-05-15 11:36: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自杀后的同情标准与理解原则杂文随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自杀后的同情标准与理解原则杂文随笔》。

第一篇:自杀后的同情标准与理解原则杂文随笔

这两天某公司正值人生发展上升趋于平稳时期(如果直接说“40岁”感觉又太过可怜)的程序员跳楼跳楼自杀的新闻冲刺着公众的视野,而朋友圈里面各种版本的说辞都有,有的明显是用来“膈应老板”暗示老板自己受到了苛刻地对待,而有的是一声叹息,觉得这个社会太过浮躁,甚至还出现了各种“其他版本”,有研究生跳楼的、有博士后跳楼的、还有很多以前人们最喜欢津津乐道的眼高手低的“学霸”纷纷跳楼的新闻,好不热闹。

但是新闻到最后,无论人们如何猜测无论人们用何种惯用地套路来修饰“中年男人”“孤儿寡母”“程序员”“加班”等等原本还能够刺激人们感官的字眼,到最后这件事情在一夜之间销声匿迹(这也是为什么我将这边文章决定延后几天发布的原因,因为没人记得固然是最好的)。至于他死亡的真相,已经没有办法再如同过去一样在网络之中引发一场能够带来巨大流量和热情的对战,因为这种年纪、这种职业、这种原因自杀的人不能说“比比皆是”这种明显不尊重的说辞,但是也可以说“稀疏平常”,所以它最终没办法引发流量主或是“记者们”所期待的网络论战和群情激奋的讨论,没有流量就意味着他们的热点丧失,而没有热点就意味着他自杀的真相以及是否值得同情和理解又有了新的标准和原则——至少他在这些众说纷纭的说辞里面是“不值得同情”也是“不值得理解”的。

很早之前就说过,人们对“自杀”这件事情的理解无非是两个方向:一个是有人逼死了他,所以应该为这个人的自杀负责;而另一个是他自己逼死了自己,但是这是一个悖论,因为他既是责任方又是受害人,所以为了破除这个比死亡还要痛苦的悖论,还是需要找到一个外在的责任人。这一套“完备的系统”被我戏谑地称之为是“自杀后的同情标准与理解标准”,但是今天这则故事又有所不同的是,这个自杀的人,无论记者和流量媒体如何用“这些原本在过去可以激发人们敏感神经的词汇”都没办法掩盖几个核心的事实——他的死对自己妻儿的不负责,对自己的不负责,以及他这个年纪是否应该真正的认识到自己,而不是选择一种如此下乘的方法来逃避现实?

没错,就是这么残忍,关于他的人虽然有人同情,但是我想想也只是形式上的,因为他的自杀到最后就连让流量媒体想要蹭一蹭热度掀起论战的“作用”都没有,所以才觉得他的死是真的“可惜”。似乎从一开始人们都弄错了一个前提,或者说因为长期以来流量媒体的惯用手法已经让这群“读者”麻木不仁,这件事情的前提不是去探寻“自杀”背后的责任方,因为这是个悖论,造成他死亡的是他自己不是别人,与那些字眼本来就没有直接关系,并不是加班、并不是生活压力、也不是这个社会的不公平——没有人应该成为这件事情的负责人,因为太想要以热点的方式来掀起网络论战,都想要找到责任人,而有了后面这些种种可悲又可笑的闹剧。

当然还有一句话值得在最后“不那么尊重”地说出来:一个人,有多大的能耐有多大的才华,并不是他认为有多少就是多少,这些才华卖不出去,也等于废物——而这样的人选择死亡,责任人根本不可能是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或是怀才不遇的时代,因为这是一个废物杀掉另一个废物的悲喜剧。

第二篇:理解孝杂文随笔

甲古文“孝”字:

“孝”字,下面是一个正在吮乳的孩子,上面是代表妇女笄髪的头型“毛”字,代表已婚的女性。到了周秦金文时代,“孝”字上面的“毛”字就发展为“老”字的上半部“耂”了,就开始代表“差一点入土”的“老人”的意思了,下面就是一个“子”字了。这样“孝”字就有两层意思了,原意是妈妈哺乳子女,转为主要意思是子女背负着老人。

“孝”的观念产生较早。“孝”字,古作,上面为一老人,下面为一小孩。康殷说;“象‘子’用头承老人手行走。用扶持老人行走之形,以表示‘孝’。”(东汉许慎则解释)

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指儿女的行为不应该违背父母、家里的长辈以及先人的良心意愿,使他们不至于行差踏错,是一种稳定伦常关系表现。所谓“百善孝为先”,反映中华民族极为重视孝。

周书?谥法中说:慈惠爱亲为孝。协时肇享为孝、五宗安之曰孝,秉德不回曰孝。

总结中国自古至今,中国的道德是“百善孝为先”;诸如:论语说:“弟子入则孝”、弟子规中说“首孝悌”、《孟子?离娄上.下》、原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汉代经学家赵岐在《十三经注疏》都有论述。

实际归纳不孝的表现:

1、不尊重。

2、不养护。

3、不续后。

4、偏爱不贤妻室轻父母。

5、偏爱成年子女轻父母。

6、只孝生身父母不孝非生身父母。

7、己无德而连辱父母。

8、逞勇好斗危及父母。

9、能养而不悦。

10、嫌老病脏弱累而远弃。

11、父母危而不守死。

12、父母死而不亲葬。

13、父母死而不祭。

我认为,现代的子女不悖第一条,“能尊重”足矣!其余不求。

我理解,“孝”有这样五层意思:念、养、敬、顺、善。

1、念:“寓之心詠于口”为念。把父母老人放在心里,说在口上才称为“念孝”。

2、养:原繁体字为“飬”。原意“美食为养”。要给老人以“护养”,一是保护,二是养扶,这才是“养孝”。

3、敬:“尊重恭行”为敬。对待老人要“尊重在心,恭行在身”,这才是“敬孝”。

4、顺:“从而不逆”为顺。老人的要求不一定都合子女之理、不一定合子女的心情,但子女要对老人的要求“从而不逆”。这就是“顺孝”。

5、善:“慈心仁爱,逆恶建德”为善。高层次的孝是修德,修自己博爱仁慈之心,敌恶行修建自己成为有善德的子女,这才是大孝,这谓之“德孝”。

第三篇:理解生活杂文随笔

原本已经看开,但有时仍会感到困惑茫然。身边有人交朋友好像特别容易,但我做不来,90%都只停留在认识过,7%停留过曾经很要好、很熟过。只有那么3%,真正的留了下来,这其中,还不知道那些人什么时候会离开。

“人际关系”从小对我来说就是不易攻克的难题,而渐渐觉察到这件事情是在初中时。此后,我一只手数得过来的、为数不多的好友,都在某种程度上比我开朗,比我更容易亲近。并非说我是什么内向无法恣意的人,只是说,我对“关系”没有很大的追求欲望。两个月前,自己独自跑到青岛玩,在回程的飞机上和附近的大叔聊天,并没有什么违和感。尽管其中充满了别扭,但我告诉自己,要对不同的观点怀以宽容。因为我并不会因他人的几句话,而改变我所拥有的看法。

我也常会想,当我把一种关系定义为,或者说标以为“人际关系”的时候,这段关系是不是就已经要注定崩坏了。只是找不到其他的词语代替,“朋友”这个词,实在难得。同样地,我从小就很少使用。“好朋友”这个词一说出来,只能表明我们关系非常非常要好,至少对我而言是这样。

从前的朋友,总是大家在一起久了,陪伴久了,不知不觉发展而来。现在的朋友,有时会追求心灵的共鸣。我又觉得自己表述地颇有问题。在读书、电影、音乐、仅有的爱好、共同的失望、相异的观点、莫名的信任等方面,因为相似或相异而被相互吸引,成了我定义中的“朋友”。有现实中的朋友,也有虚拟中的朋友。但后者,有时更加不靠谱一些。

我对人性一直保有悲观的态度。因为不相信。曾经也是相信的,但很多事实向我证明,大家都是说说而已。因此,习惯了不对人报以期待,哪怕怀有期待,也会对万一不好的结果没太大的感觉。这样就可以避免失望的可能。感觉像是缩头乌龟一般。

好友大玮曾经说过我是熊猫,因为稀有。但我不觉得,我只是那个一走进人群便淹没在其中的普通人。

生活,真的好难理解。所有离开了学校的人都告诫我要珍惜校园生活,所有踏上了工作的人都会有时像我抱怨关系的恶心,所有那些笑着的人都曾问过我,你究竟在不开心些什么?

至少现在,我没有不开心的。很是平静,外面阳光很少,歌曲很舒缓,开题答辩通过了,尽管后续还有一堆的事情等待着要被一一完成。

原本只是想抱怨一下自己对人情的悲观,不知不觉牵扯到了很多,写得不清不楚,不明不白。

学着,慢慢理解,这样的生活吧。

第四篇:不要同情自己杂文随笔

《挪威的森林》里塑造了许多耳熟能详的角色,但论起其中最具争议的非永泽不可。显赫的家室、不凡的谈吐、英俊的外表以及无懈可击的魅力,任何一项加之以普通人都能令其在茫茫人群中成为闪光灯,而他却一个不差地全部囊括其中,着实是令人羡慕的存在。而在我看来,他却是一个需要同情的“可怜虫”。

书中首次书写永泽这个人源于渡边读的一部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若是通读了三遍《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人,倒像是可以成为我的朋友”他如是说道。盛气凌人的样子很难让人对其一开始产生好感,对于小说的选择也有一番独特的口味:对死后不足三十年的作家,原则上是不屑一顾的,那种书不足为信。理由自然是认为唯有乡巴佬、小市民才会读当代作家的作品,而我和你渡边,是多少算是有识之士的人,其他全是废纸。

果不其然,他成为渡边到东京之后的第一个朋友。而永泽之所以会找上渡边,除去对于小说有着相同爱好之外,更多的则是一种陌生感。他发现原来他即使有着不俗的家世、考上最好的大学、不容置疑的魅力等目力所及甚至连那方面都不可挑剔的情况下,居然有人能对他视而不见,能在他身上或多或少找到其他人不曾有过的影子,这种影子与自己很相似。

小说略写永泽带着渡边去找女孩睡觉,而正是在这过程中渡边越发见识到永泽性格喜好,在亲眼见识过永泽对一女孩作弄之后,便暗下决心不再对此人交心。纵使永泽陪着渡边花天酒地,偶尔帮帮忙,解决不必要的麻烦,但在固执的渡边心目中从来没有将永泽摆在与木月同等的地位,换言之,即使同为朋友,渡边也会在双方有难时而选择抛弃永泽。如此观之,永泽连一个交心朋友也没有交到。

永泽在面对恋人初美时,书中更多地描写永泽是如何伤害初美,而初美则是一如既往地爱着永泽,即使有渡边在旁劝说也不顶用。初美妄想着通过自己能将永泽进行感化,能牢牢捆住这个男人的心。殊不知,对于一个宁愿生吞三条蛞蝓不对自己有任何同情的人是不会对一个女孩同情的。

永泽就像是出膛的子弹,不到耗尽所有动力是不会停止的。“我要百分之百地发挥自己的能力,不达到极限决不摆休”,他在通过外务省考试之后如是说。他向渡边诉说世上总有那些人,不知道努力还满腹牢骚。渡边反问:“世上的人莫不是都在拼死拼活地忙个没完?”“那不是努力,只是劳动,所谓努力,指的是主动而有目的的活动。”以他自己为例,他考上了外务省,准备当外交官,就着手学习西班牙语,而在此之前他已经掌握了英语、法语和德语,意大利语也基本会了,若非一个语言学家,何苦学习这么多外语。此外,在宿舍院面对新老生摩擦时,他宁愿生吞三条蛞蝓也不愿同情自己,向老生进行低头。他自己说过想当一名绅士,“所谓绅士,所做之事不是自己想做之事,而是该做之事”,连自己的愿望都是不要同情自己,满足自己的私欲。哪怕最后与渡边分别时送给其的教导仍然是“不要同情自己,同情自己是卑劣懦夫干的勾当”,与其说是给人的教导,倒不如说是永泽这二十年经验,他从小就是这么生活来的,他很清楚对于像自己和渡边这类人该如何于世生活。

对于他人,永泽更是不存在同情的可能。对于渡边眼中简直是完美情人的初美也大加伤害,以致于作为局外人的渡边也劝初美远离他。我们普通人很难想象对于自己的朋友竟然主动去劝说去拆散他们,永泽出人意料地对此还是持赞同的观点。在初美死后,永泽写信告诉渡边“由于初美的死,某种东西消失了,这委实是令人不胜悲哀和难受的事,甚至对我来说”,其中的言语倒像是失去了某种熟悉的东西之后的感慨,鲜有作为人还是昔日情人的惋惜悲伤之情,也难怪渡边读后将信撕得粉碎。

这样一个人,在《挪威的森林》里面出现的篇幅不算很长,却是很深刻很具体地刻画了这样一个既没有同情自己也不会同情他人的角色。笔者初读小说时被这个人表现出的行为、说的话给震惊到了,想着世界到底会有与他相类似的人吗?再读时便多少对这样的人产生同情,我也很好奇自己为何会对一个外表绝对坚强,各方面几乎无可挑剔的人产生同情,想来自己都觉得可笑。小说中永泽的篇幅有限,一出场便是一个近乎完美的人,我于是好奇根据小说中有限的描写对其的过去和未来进行推测,愈是推测,愈是觉得他值得同情。因为他可怜到没有知心交心的朋友、没有被真正被同情被关爱、没有活得自在过……

村上春树所要表现的孤独在永泽身上有些“过分”,不免让人对于这样一个家伙打心眼里喜欢不起来,更别提将珍贵的同情心撒向这样的家伙。实则我倒觉得村上在将此人表现得极端、刻薄、冷酷等,何尝不是写我们呢。想想自己的内心深处是否也同样存在一个类似“永泽”的影子,只不过前者是活在阳光之下,我们都能见到,而后者则活在我们心中,不敢轻易示人,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觉得永泽也需要同情。

第五篇:论间歇性自杀倾向解决办法杂文随笔

挺奇怪的,最近一直不正常,情绪各种反复,大概是对现实太无力了吧。感觉再这样下去自己就会沦落到复读的不归路。

任务太多,事件太短,前期欠债太多。虽然从去年1月来看,历史、英语、数学均达成过年排第一的目标,然而从高二学文到现在,周考整体毫无起色。大型校内考试排名还加了一个0。

实在不知道能说自己什么,可能唯一的增长就是学会做个自欺欺人的逃避的鸵鸟。想想号称被去了外交学院的男孩毁掉的冲北大的武大学姐,我连武大也冲不了,老师也不会对我寄予厚望嘞。不知是喜是悲。

当然,失败的根本在内因,我自不会去怪那离人。

只是我讨厌现在这样明明知道思路却总卡在临门一脚不算下去的咸鱼,讨厌这种加减符号都会抄错的笨蛋,于是我狠狠掐着自己另一侧的手腕,瞪着黑板研究错得千疮百孔的考题。脉搏透过指尖传递到中枢,那是生命奔涌的地方。若用刀片轻轻阻断,就不是如同之前抽动脉血一般了。那是即使压迫也无法抑制的生命的流逝,在腕间开出绚烂致命的花朵,象征着一个人的落幕。多美,又多么残酷啊。一念之差,阴阳两隔。

恍然发觉,那个因为被猫咪衔了一口便担惊受怕不能享受精彩未完的人生的乐天的小女孩,已经沦为为了家人才勉强度日的神经质的敏感的家伙。

世事无常。当年和家人讨论自杀者的自己,也站在了岔路口。

我本以为在艰苦环境下不抛弃不放弃的革命先烈对比今天颓废的我会让自己放弃这个念头,仔细想想,他们在黑暗中相信尽头有光,我却是暴露在强光下不辨来路,不知去处。

想来最合理的自杀法是饥饿,因为这使一个人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去考量离开的决心。

不过,我不能决绝离去使家人沉浸在痛苦自责中,所以自己不能先于他们离去,因此无论如何也要挣扎着苟延残喘,而这正是苦痛的来源。我甚至没有放弃的权利,那就一定要尽力创造更好的人生。

其次,对我而言,就这样毫无价值的离开,对不起自己存在的十几年所享受到的国家给我提供的一切。至少也会选择战死疆场,为国捐躯的方法吧,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一直以来,支撑自己的,都是属于家族成员的责任感。所以总会不甘,总会无奈。

所以给自己放个小假,去探索梦想中有品质的未来。

而这,才是解决间歇性自杀倾向的根本解决办法吧。

致那精彩未完的未来。

下载自杀后的同情标准与理解原则杂文随笔word格式文档
下载自杀后的同情标准与理解原则杂文随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忠诚标准杂文随笔

    因为工作的原因,经常会看到很多令人乍舌的感情咨询案例,例如认为自己的妻子出轨或是想要知道自己出轨是否被妻子知道,我倒是能够理解,因为这种对比关系之中,人们没办法知道对方已......

    这世上谁都不必同情谁杂文随笔[范文大全]

    南三环路边一条小巷子,是上下班的必经之路。不过十几米长,就有俩公共厕所,好几个巨型垃圾堆,黑乎乎油腻腻,烂沙发破床板也直愣愣堆着,每次都要捂着鼻子憋着气疾步走过。路面坑坑洼......

    第一批90后杂文随笔

    最近有很多以“第一批90后如何如何”作为标题的图文在微信疯传,一开始还觉得蛮有趣,但是最后发现后续的文章都是为了蹭热点而“不走心”写作的时候,也觉得有些厌烦,不过想想也是......

    高考作文常用作文素材大全 理解与同情

    高考作文常用作文素材大全理解与同情管鲍之交——理解需要宽容春秋时期的管仲和鲍叔牙是好朋友,合伙做过生意,一起打过仗,后来在齐桓公手下当大官,他们俩之间有着真挚的友谊。他......

    成熟的标准杂文随笔

    在这个不尴不尬年龄,谈及成熟标准,难免有点可爱,有点可笑。可人不能停止思考,稍微记录当下想法。日后回首时,才有机会嘲笑当初自己怎么会如此稚嫩。当然,我这篇文章所有语句都是片......

    感情的标准杂文随笔

    前几天和00后的孩子聊天,才发现自己的年龄已经不能被称为小哥哥了,只能叫叔,不禁心生悲凉。无形苍老,最为致命,24岁果然已经不能厚着脸皮做孩子了。回想了一下自己20多年的感情,无......

    惊喜后的沉思杂文随笔

    6月12日,与一个本地作协委员朋友在一起。他告诉我,我的一篇散文已被安排在最近要出刊的文联文学刊物上刊出。我愣了一下说,不会吧,我没有投稿呀。他说,没错,不信,我打开手机给你看,......

    梦后碎语杂文随笔

    二零一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平安夜,赴一场如梦之梦。开始演员绕场而行,正如纷扰的台北街头。忽然有人开始加速、奔跑,却也许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究竟为何而忙。站定,铜铃声响起,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