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银碗里盛雪散文
(1)
车如流,人如织,整天整天的喧嚣。当沿街商铺的灯一盏一盏熄灭,嘈杂开始散去,安静袭来。我将车钥匙递给值班师傅,我说,我要走路回家。
其实我是很想快点儿到家的,最起码可以早点休息,一天的奔忙让我无比怀恋我的藤椅我的枕头,还有那个浅蓝色的口杯,但是,眼前的安静让我突然开始依恋这条满载法梧的路,我想走一下这条路,尽管夜已深,尽管我看见明灭的路灯下,浅秋的风在无声滑过,丝丝清冷。
深倦。涌上心来的是这两个字,你看,陌,那天我们说的这两个字,它们在这一刻以无比闲散的姿势朝我破空而来,我怎么了,我倦了吗?为什么我可以这样不急不徐,即使累得要想立刻躺下,也不想错过这偶尔的心情,我想要在这晚风里找到什么?
倦依晚风,风微凉。我仍旧是那个固执的我,固执到即使很累很累,也想要在你的面前露出我最明媚的笑容,你问,嘿,你一个人在走回家的路吗?
其实有些时候,仅仅是因为想起曾经有过这样一句话,我便开始一个人走回家的路,有人同行不同行没关系,有人等待不等待没关系,重要的是,这一刻我知道有你,你在与我隔着天涯的距离里,惦念着我,询问我,想象着我怎样走回家的路,这本身就无比温暖,是么?
秋的风毕竟开始凉了,翻出的长袖依旧遮不住丝丝入骨的清冷,下意识地环抱着自己,抬头,有月华如水,它以那般清寂的姿势穿过深邃的夜空,洒向心中那盈满花香的小径。
心中的美好,譬如银碗里盛雪,因为懂得。
(2)
雪小禅说:“这银碗里盛雪的美,清凉而真意,所有的美,放在这里了,你的,我的,如此菩提,又如此真意,你懂,我亦知,何必说出?”,“那其实是素美对素禅的意境,银碗不可得,雪更冰清玉洁,一切完美得如同神话,但是,毕竟是好的,因为懂得。”
我们之间,又是怎样的懂得?《懒画眉》?《深倦》?《莫失莫忘》?《三寸天堂》?还是有一天你对千江说的飘和梅的文字的区别?
真的,陌,我已经忘记了我是如何走近你的,你出现的时候我已经开始淡出论坛了,再没有时间和精力像有段日子那样没日没夜地沉浸在论坛和文字里,但是,无论是怎样的疏离和淡漠,我终究没有离开,文字,哪怕浅显到只有自己知,它也始终和我如影随行。如何去忘记你曾经写下的一句一句?如何去忽视你对我说过的点滴片段?那日,你说:
秋风如何吹过才不会惊动你的发髻,落叶如何飘坠才不会抵达我的思念。
风不息,山水依旧,一程又一程,流浪在这红尘阡陌中……
你一定是穿越了唐时明月汉时风来的,你一定饱览了古今中外的书籍,你一定有着非凡的聪慧和洞察力,不然,你如何可以在片刻之间走进文字走进写者的内心?千万别说你也是因为你自己的喜好去看一些文字的,你可知道,当你写下《无风微吟,独语斜栏,犹见飘萍》的时候,我已经开始深深地沦陷在你的目光里了。
人生好漫长是不是?我们有多少时间可以挑灯赏雪?又有多少时间可以温酒对月?这银碗里盛雪,无关风月,无关恒久,却是一步一个脚印的懂得和相知。
万千尘世,因为是你,我才时时住进欢喜里。
(3)
“忙着,才没听到你的电话。”
“知道啊,要不你怎么舍得不接我的电话?”
呵呵,是这样吗?陌,你知道吗?看到你说这句的时候,我正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和苏苏说话,一边喝着刚倒的咖啡,你一语即中。是,若空着,我如何舍得不接你的电话?说柴米油盐也好,说尘世烟火也好,说心情也好,说倦怠也好,哪怕什么也不说,哪怕只握着手机,只听着彼此轻轻的呼吸声,然后浅笑,我也可以知道那一刻是怎样的时光,对么?
你说你在反复听一首歌,连听歌的方式也那般相似啊,循环播放模式,一遍一遍,你转而在论坛里贴出,我打开,苏苏说,是《三寸天堂》。
没多少看《步步惊心》,却因为一句“木兰香遮不住伤”而记住了片尾曲,诗词也好,意境也好,这一句,终是贯穿了故事的始末,我在一个“伤”里看见了那些落寞忧伤的眼,你说不管剧情是如何荒唐不可信,终也是这句打动你的,是么?
笑。终是银碗里盛雪的柔美,一如奔忙的日子,满身满身的疲倦,偶尔的歇息,也可以这样说一些不着边际又无比靠近的话,怎不会冰封那曾经有过的一道一道伤口,然后,捂暖一个一个名字?
季节在轮回,春暖花开和萧瑟暮秋我们都要去担待着,闲暇也好,忙碌也好,我们终在走一天一天的路,文字便也记录了我们的点点滴滴。不曾和你如和梅那般说尽心中事,但我却知道你会去看,如同我一定会去看你,便也在字里将所有的爱恨怨嗔说了个够,淡然也好,索味也好,你不动声色地看,我不动声色地听,不动声色间,已经是银碗里盛雪的懂得,有人说,人与人之间的了解,可能是一辈子,而也有可能,就是这短短的一刹那。
一弹指六十刹那,一刹那九百生灭,佛说。我如何去说清那些一刹那?我们又拥有多少个一刹那?是拿着电话听到你柔媚的声音的一刹那?是打开文字看见你善感的心的那一刹那?还是你听见那“见,或不见”时看见我的忧伤的那一刹那?
一些琐句,一些欢喜,有时候就是这样在刹那间猝然而至,一如一些感觉,不加思量间,便已经安然抵达指尖。
(4)
“当有天我们都老了,几个人在宁静的院落里,几把老藤椅,戴着老花镜,如果还会摸索着彼此那些只言片语,倾听那些稚雅呢喃,会是怎样的心有微澜,或会是眼底有暖意,安然笑过。”
这一些话语,是什么时候抵达我的内心的?又有多少时候,我曾经有过这样的期盼?和你说相聚,和梅说私奔,说着说着,所有的想法所有的意念都在期待真的有那么一天,我们相遇了,我们一起倾听那些稚雅呢喃了,一如银碗里盛雪的美,清凉而真意,所有的美,放在这里了,你的,我的,如此菩提,又如此真意,你懂,我亦知。
当我仰头,我看见法国梧桐依旧蓊郁,你说看见梧桐你就想到那句:“桐花万里路,连朝语不息”,我说我看到梧桐最先想起的是“凤栖梧”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那些词牌名,那些经久不会散去的故事,都萦绕在这充满尘世烟火的清凉和真意里。当有一天,我们老了,除了在宁静的院落里坐在那发亮的藤椅上说流年话沧桑,我们,还可不可以,携手走一次这样满栽梧桐的路?
夜渐渐深了,我端坐在电脑前,想遥远的你,我不知道如何才可以写一篇属于你的生日的文字?但是,请你一定要相信我,匆匆写下的这篇,绝对不是我写的最好的一篇,但我却为它在心头萦绕了很久很久,我不敢落笔,深怕,一旦落笔,便不再美丽。
那么,就停下来吧,将接下来的时间交给音乐,请你,请你在看这些文字的时候,一起和我听一首朱子岩的歌《那一世》……
第二篇:大雪,至此雪盛散文
今日大雪,天开始变得更加寒冷,开始会降大雪。正入古人说:“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
古代把大雪分为三候,“一候鹃鸥不呜;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过了大雪节气,就快到了岁暮,一年的好光景就要过去了,随着迎来新年。人们都期望着大雪纷纷,满眼银装素裹,所谓,瑞雪兆丰年。
在塞北故乡,在这个节气,没有太多的事留在记忆里,零星记得是封河后,有许多孩子们在冰上滑冰,还有的小孩在打冰陀螺,滚铁环,这样的记忆可能在乡间也很少见了。或许这个季节,尤其乡村,多是娶亲嫁女的时间,因为农闲,为儿女操持婚事的事就多了些。故乡的天气要比中原的大雪节还要冷,此间,老人们在家猫冬,年轻人开始行走在返乡的路上,准备回家过个好年。
而在中原,好像在这个时节,也同故乡的风俗相似,只是看不到小雪封地,大雪封河这样的景色,更没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观景象。但仍有雪花飘扬的时候。随着气候逐渐变暖,下雪的冬天,在冬天很少有几场,没准就是一个无雪的冬天。
那日,我与青海诗人李老师说,“好羡慕你们那里的大雪”,他问,“你那里下雪了吗“?我说,”没有啊,下一场就好了“,他说下雪天很冷。我说,”不下雪的冬天,怎么像是冬天"?他笑着说,”也是啊,无雪的冬天,也失去了冬季的美”。是啊,冬季的美是一场覆盖四野的雪,如果在原野,看到一枝傲骨的梅花开了,那必是一个很性感的冬天。
据说在南方,江浙一代,有小雪腌菜大雪腌肉的风俗,我一个北方人,常常嘴馋那些自己打小没吃过的美食,与居住苏州的侄女学会了腌肉,与河南婆婆学会腌菜,然后与广东人学着煲各种靓汤,虽说一样也不精,但是,也希望自己活得不太粗糙,也是我热爱生活的一面吧。
关于大雪,虽没有太多的事物让人想起,在这样的雪季,我喜欢读一读关于雪的文字,川端康成的雪国,雪小禅的充满禅意的银碗里盛雪的文字,也喜欢听雪的歌,听徒有琴的雪落弦歌,竟有一种孤寂的感悟,“落红终有尽散归于土化作尘,听琴楼台上 亦不过 久远平生,醉里挑灯 影朦胧 雪纷纷。”
雪纷纷,覆盖了天地,覆盖了经年,却覆盖不了那场雪盛。再听,往事雪纷纷。
第三篇:盛通银销户申请书
湖北盛通银贵金属经营有限公司
销户申请书
致:湖北盛通银贵金属经营有限公司
兹要求贵公司以本人名义撤销本人在贵公司所开立之账户,有关账户当前有权签字人的委任及其可代表本人与贵司办理该等账户业务的授权同时予以撤销。
账户号码:____________________账户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本人特此确认:
□ 于贵公司无持仓
□ 于贵公司无资金/销户余额_______________
□ 销除网上交易系统账号
本人于贵司之存款余额,如有,请在扣除应缴费用后做如下处理:
□ 请将余额汇往以下账户:
收款银行:
收款账号:
收 款 人:
收款银行地址:
□ 如上述账户办理销户时账户余额不足以扣收银行费用的,本人同意放弃账户余额。
本人确认在未结清应缴贵公司费用,或未提交所有贵公司要求的资料之前,贵公司有权拒绝销户申请。
此项撤销自向贵公司发出并经贵公司实际收到本申请书,经贵公司审核符合贵公司相关销户要求并确认销户之日(下称“撤销生效日”)起生效。为明确起见,本人确认凡在撤销生效日之前所有依照原开户协议所办理的一切事项均属有效,并对本人具有约束力。
申请人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
投资有风险 入市需谨慎
第四篇:盛开在碗里的硬币阅读答案
盛开在碗里的硬币阅读答案
1.第一段中说“我”的目光被女孩所吸引,有哪些原因? ① 那只碗很大,现在的人家很少见到这样大的碗了
② 她的衣服居然还带着补丁
③ 女孩把硬币摆成一朵花的形状
④ 和与众不同的乞讨方式和神情
2.选段第二段作者是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手法?如此描写放
学的学生,有何作用?
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女孩生活的艰苦,反衬出了放学的学生和女孩有着很大差异,反衬女孩的不幸。
3.如果将第五段中加点的“托”字改为“拿”字,是否恰当?
为什么?
不行,因为“托”解释为手掌中向上承受的东西,这里和前面“慢慢的”相呼应对后面的“呵护”,可以写出女孩家境的贫困和女孩对钱币的小心。
4.请理解第六段中“可是那些最美的花,往往都是开放在尘埃里”一句的含义。
在渺小微不足道的人身上,有着比富裕的人更多的珍惜和一颗更加美好的心灵。
5.试分析文章第八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点题,首尾呼应,写出女孩对“我”内心世界的影响。
第五篇:盛在碗里的岁月时光情感散文
天气渐寒的早晨,晨练回家,老伴把一碗热气腾腾的炒米荷包蛋端上餐桌。放上半匙红糖,闻一闻香喷喷,吃一口甜丝丝。冬天的每一个早晨我几乎就是这顿早餐,因而被孩子戏称为“老爸刚性的晨餐”。孩子们戏笑归戏笑,其实他们比我还喜欢吃。据我所知,吃这炒米荷包蛋的范围很小,只是流行在县城东边的几个乡镇,以至于小得在我县地方小吃名单上都寻觅不到它的名字。
其实,这炒米荷包蛋是以前我们老家待客的一顿“大餐”。过去生活困难,能吃上这顿饭的只有两种人:第一次登门的女婿和坐月子的产妇。其他人大概只能逢年过节吃上一碗解解馋。以至于连女婿是怎么回事都弄不明白的孩童时代,我就盼着能当上女婿,吃一吃这顿“大餐”。美梦成真已经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第一次到老伴家,当时健在的岳母,亲手端来这香喷喷的炒米荷包蛋,至今记忆犹新。据说产妇吃炒米荷包蛋身体恢复快。到现在吃的东西花样繁多,炒米荷包蛋依然是我们这儿产妇的“留守”早餐。
记忆中,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之前,农村饥饱还没有解决,母亲平日省吃俭用,春节前用省下的瓜干换来糯米制作炒米。制作炒米非常讲究,母亲先用簸箕扬干净,再把碎米挑出来。晚上把大米浸泡在水中,早晨泡透后,淘洗干净捞出来晾在铺好笼布的桌子上,还要时不时翻动,一直晾到米粒相互不沾,晾不透炒时会粘锅,这道工序全凭经验。炒米时烧火翻米都有技巧。火要用小火文火,火太大米会炒糊,翻动太慢也会炒糊。
一锅米炒下来,烧火的和掌勺的都是一身大汗。每次望着炒好的黄灿灿的米,母亲都是会心一笑。把炒好的米凉透后,密封好不会变味变质,能年头吃到年尾。熬炒米荷包蛋也有技巧,第一次烧开锅后要先关上火,等锅中米水不翻滚时打上鸡蛋,这样鸡蛋放在碗里不会散好看。然后再用小火将锅烧开闷一闷。等打开锅盖时满屋飘香,食欲早被勾起。我结婚后炒米的事就有媳妇和母亲包了。刚开始媳妇烧火母亲掌勺,不知啥时,我发现对制作炒米非常讲究的母亲烧起了火,媳妇掌起了勺,我才突然看到母亲满头的苍发,母亲变老了。
后来,媳妇变成了老伴,儿子长大了,第一次把媳妇带回家,当了婆婆的老伴,心里像喝了蜜,从心里向外甜。儿媳妇是外地人,老伴给她吃的第一顿早餐就是这炒米荷包蛋。虽说是第一次进门,儿媳妇看到这碗诱人的炒米荷包蛋,还是给人一种饥不待食的感觉。饭后,老伴问儿媳妇这饭如何。儿媳妇甜甜的说:“妈,这碗饭闻起来香,喝起来甜,米酥酥的,鸡蛋软软的,放下筷子,唇齿生香,吃了就忘不了,没想到莒南还有这么好吃的东西”。听了这话,老伴都乐晕了。
再后来,有了孙子,大概是潜移默化吧,小孙子也喜欢这碗炒米荷包蛋。吃饭时老伴总喜欢对小孙子唠叨这炒米荷包蛋久远的过去,以致孙子竟给这饭起了个“女婿蛋蛋饭”的名字。想吃时就喊“奶奶,吃女婿蛋蛋饭”。有次,孙子哭哭闹闹,怎样劝就是不听,我灵机一动,小声对孙子说,奶奶生气了,再也不给你做“女婿蛋蛋饭了”。立马见效,小孙子一手擦着眼泪一手牵着老伴的衣襟说,“奶奶,我听话了,我听话了,我还要吃奶奶做的‘女婿蛋蛋饭’”。看到小孙子可怜兮兮的样子,全家人再也绷不住那假装的满脸怒气全大笑起来,笑声也似这炒米荷包蛋,香香的甜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