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雪地上的土豆散文
上班的路被纷扬的雪花盖满了,一只硕大的土豆不知道让谁扔到路上,在那儿醒目安静地呆着。走近看看,咦,挺好的啊,没有破损,没有变色,是只好土豆呢,好像被弃置的时间还不太长。它出生在哪儿,它的家在哪儿,它经过了怎样的颠沛流离,它怎么会在这个寒冷的时候跑到路上?它曾经去过谁家,为什么、被谁遗落或者抛弃?一串问号拥进我的脑壳。它不说话,我也无法猜测,只好默默地注视它一会儿后离开。
它一定生长在一处土肥水适的地方,它一定以骄傲的心情走进市场并被人千挑万选后走进单位或个人冬菜的储藏地方。它本来会是一盘很好的“国菜”,它曾多少次幻想以酸辣土豆丝、拔丝土豆、土豆丸子、土豆饼、土豆烧牛肉、土豆粉丝等形式,实现最简单的梦想——为人类的生活做出应有的贡献,实现自己生存的价值。在今天被丢弃在雪地之前,它从来没想过,一生会这样毫无意义地被荒废、一个生命会被这么漠视;它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如此优秀的一只土豆,竟然不如一只远不如它的其他土豆,它们早早被人食用,生命价值已然实现;而自己,好的、大的、优质的反而落得这般下场,简直可以说是“死无葬身之地”……
这只土豆的命运,让我想到了人的相似之处。前几天单位招聘员工,经过考试考核、面试等多重环节,最后被选录的,并不全是那些真正优秀的,而多是些一般化的。有个小女子给我影响特别深刻,她在考试和面试中发挥的淋漓尽致,但最后并没被录用。使用单位的某领导在说录用理由的时候说:她那么能说会道,将来,让别人都没话说了……招录人员的过程中我常常想起《水浒》里的武大郎,也想到现实生活里矮子眼里的高个儿,这都不是传说,而是由演义变成事实的东西……人虽然比土豆会说话,但不见得比土豆更能想明白自己面对的现实;明白现实超越一切,它才是道理、才是规矩、才是生活里绕不过的路。
事实上,人与物,事与理,都在扬弃的过程中。优秀怎么样?且不说优秀也是相对的,更重要的是要适用。合适的才是最好的。虽然你长的眉清目秀、神采飞扬,但如果像一只特殊的果实,你长得太美太好,人舍不得吃,最后放腐烂了,从你的价值来说,就一点儿没用。或许这只土豆就是太硕大、太好了,厨师每次捡到端详半天都舍不得下刀而放在一边观赏,某次让一个打扫卫生的以为是不用的废物,扔进垃圾袋里一起给拉了出来,路上又掉出了垃圾袋的。人呢,这样的情况更多。还说招聘中的事情。一位曾在他处干过、有学历文凭和专业资格证的女子,一上来就夸夸其谈自己的过往业绩,说自己多么能干多么优秀。她的自荐不能全相信,也不能全否认,但即使她说的全是真的,也会吓着人的。没了你,过去这里的工作就没开展好吗?你来了,这里的工作一定会搞好吗?你如果要来负责做领导了,你让现在的负责人何去何存?这样的人员,属于过于自信类,也很难让人录用。话说回来,好土豆多了,难道没你,人家就炒不出盘好的国菜,就不吃土豆烧牛肉了?
优秀的人才千千万,有机遇的人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应当说,“怀才不遇”是个很普遍的事情。这里有种种情境,有的是个人问题,比如有人自视过高,选择工作时高不成低不就;有的性格扭曲,恃才自傲,目中无人,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空有理论缺乏实干精神。当然,更有社会因素。当前社会环境,还没有形成给所有人平等竞争的条件、平等发展的机会。“学的好不如嫁得好”、“学得好不如生得好”等等,都说明了这一切。官二代富二代为什么容易平步青云?不是他们能力水平学识有多高,而是因为他们拥有的资源比一般人多许多。那么,你再优秀,好岗位都让他们占去了,你不被抛弃、不被埋没又能怎么样呢?!
但也要看到,今天社会比几十年前还是进步了许多。起码,你如果特别优秀,如果能吃得了苦踏踏实实地从小事做起,你就有机会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土豆不会说话没有自主命运的能力,但人可以,你完全不被等着让人发现被人利用,只要利用现有政策、发挥自身特长、走好自己的路,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辉煌大道来是完全可能的。
雪地上的这只土豆算是生不逢时,黯然一生了。但每个真优秀的人,一定会走好自己的路,尽展生命的风采。因为路在脚下,前方一片光明。
第二篇:听雪落地上的声音散文
雪花是一种无声的语言,用飘飞的洒脱,驾着风的翅膀,遨游在属于自己的世界,南方无雪,即使飘落也都是你冰冷的泪滴。每一片雪花,都代表着一个人的孤独,不然你的世界怎么都是沉默无声,像一幅鬼斧神工的雕塑,用素白写着宁静和圣洁。
每一个季节的更替,都是一个漫长的等待,等雪的日子,到处是飘飞的落叶,还有枯黄的残草。惊艳了三个季节,真是有种依恋在心里,迟迟不肯离开,难道就这样的落下吗。都惊喜收获果实的快乐,谁在意叶子的沧桑。那秋雨的痕迹,可是为你滴下的心酸,那清晰的条纹记录着从春到秋的经历,是你的枝繁叶茂才会果实累累,是你的遮风挡雨才有路人树下的休憩。今天看到了你的容颜老去,在做最后的等待,等待那落雪的冬季,你就会安心的沉沉睡去,睡在大地母亲的怀里。
人生就是一场没有约定的等待,等待着有约的,失约的相聚,也许会再次分离。等待是一个没有语言的承诺,等待是一种遥遥的期盼,等待是各自心中的无悔誓言,只为了相识的那场雪,等待着每一个落雪的冬天。就是因为内心里有着浓浓的冰雪情怀,我的文字里才会有说不尽道不完的冰雪情愫,像一棵耐住寂寞严寒的青松,独自笑傲皑皑的冰雪。
你来自天上,来自云的怀抱,我站在山崖独自守望清风明月,在寂寞中我读懂了山林小溪,水流风声。等雪的日子很枯燥,我无数次的幻想抱雪卧冰。你是静静的飘落,像棉絮,像杨花,千树万树的开放,漫天飞舞,太阳在此刻都躲在云后,此时,天地间只有你一枝独秀,一片,一片,漫天的飞舞。
一场蓦然飘落的雪,是否带着孤独和彷徨,你的神情像绽放在尘世间的殇,你的影子留给我的不是寒冷,是风雪里梅花一样的倔强。我不是你面前匆匆的过客,你也不是我的画中人,也许你我都是别人路上的一道亮丽风景。
雪花是一首诗,咏着很多人的寂寞,也把枝头压弯而松依然站立,只有寒松才能读懂雪的情怀,雪的心语,雪的气质和风采,只有寒松才能听到雪落的声音,理解你绽放时是在倾诉一种简单,一种涌动,一种平淡,一种感伤,一种孤独。一种前尘与今世的纠结,也只有在风雪中,才能品出寒松的性格。
雪花是一曲歌,一曲荡气回肠的歌,没有多余的词句,每一句都是深沉的快乐,一行行逶迤的脚印,还有旁边相依偎的两个雪人,在冒烟的风雪中,相互依靠,不离不弃。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难道不是这个时刻最好的约定,风中那撕心裂肺的吼叫,难道不是冰雪里独有的亢奋,一种挣脱,一种凝结,一种燃烧的冷漠。没有漫天的狂舞,就不会有无边的静沃。
雪在风的推动下,交叠,堆砌,厚厚地把嘈杂和烦扰隔开,洗涤了尘世的伤痛,清爽了雪域的北国,一片宁静,一片肃穆,一片洁白,一片开阔。繁星满天照亮着冰清玉洁的世界,有没有感动着银河岸边的两个人,思念着红尘中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一场风花雪月的故事刚结束,另一场早已开始浅唱低吟。
在我心里雪是有感情的,也是有思想的生命,像一个跳动的精灵,把千万里的塞外搅动成一幅画,豪放淡雅,原始野性,用粗犷的张力,诉说着烈酒和火狐,篝火和狼图腾。沉静的画面里有雪的淡雅和梅的芳芬,用我的文字诠释着古老的纯净,用多情的眼睛读着黑白分明的人生。
在北方漫天的飞雪中,我在静静地倾听着雪落地上的声音。
第三篇:雪地上的小房子读后感(16K)
好词佳句二(4)班戎烜延 自由自在恋恋不舍遮风挡雨装模作样垂头丧气目瞪口呆浩浩荡荡 波涛汹涌危在旦夕无声无息鲜艳芬芳四通八达不声不响惩一儆百电闪雷鸣暴雨如注抛头露面自言自语欣欣向荣相亲相爱犹豫不决新年快要到了,轻柔的雪花,像白色的天鹅绒,轻轻地落。满天的星星像宝石一样闪亮,照着辛苦的妈妈。小小的萤火虫,就像点点流光,在黑暗中闪闪烁烁。春天的大自然就像一首美丽的歌曲,充满了柔和的旋律。美丽的梦想,还留在我的心底,像满天的星星,像飞舞的萤灯,像落在夏日池塘里的一朵朵翠绿的雨花。
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一小步、一小步地,专心而坚定地往前走去,就一定会走出困难、到达终点的!
第四篇:雪地上的小画家---教案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
臧传美
教学目标:
㈠知识与技能:
⒈认识11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⒉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知道青蛙冬眠的特点,并知道还有哪些冬眠的动物。
㈡过程与方法
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掌握更多的识字方法。
⒉让孩子领悟看图读文、个性化读背文的妙处,并加以巩固。
⒊通过当小画家画画,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力和想象力。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⒈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雪的世界里感知生活,激发学生亲近大自然的热情。
⒉使学生在情境的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训练学生个性化朗读。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第四句话(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知道小动物脚印的形状。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师在黑板上写一个“雪”字,让
学生用雪字组词、说一句话、背和雪有关的儿歌或古诗。
二、感知新授
⒈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师:从同学们用雪说的句子和背古诗、儿歌当中,老师可以看出你们非常喜欢雪,对吗?你们知道吗,不仅你们喜欢,他们也特别喜欢。他们是谁?老师也不知道。谁想知道就快快读读课文吧!(学生读课文)
师:课文读完了,你一定有话要说。(学生自由谈,老师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课题,给予及时鼓励。)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动物可以冬眠?学生自由回答。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刚上一年级,书只读了一遍,大家就有这么多的收获。老师相信在读一遍课文,同学们的收获会更大。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大声读、小声读、同桌读、小组读,还可以找你的好朋友读。(学生读)
⒉解决生字词。
师:又读了一遍课文,刚才有几个同学告诉我他们认识了好多生字呢!是啊,读一遍书就有一遍的收获。我来看看同学们的收获大不大?(出示生字)你们先试着读一读。
⑴学生自由读。
⑵找几名学生读,如不熟练可找小老师领读。
⑶开火车读,看哪列小火车开的又快又稳。
⑷抢读比赛。谁会读谁就站起来读。
⑸出示生字,学生随机提问并组词和说句子。
⒊再读课文。
师:生字词我们读熟了,读起课文来就更轻松了,不信你们再试着读读课文。(学生读)
师:同学们通过读课文,知道了小画家都有谁?(学生回答,教师把小动物的图片发给学生贴在黑板上:小鸡、小狗、小鸭、小马)
⒋个性化朗读课文。
师:你们想不想当雪地里的小画家?(老师随机问同学师哪位小画家)
师:下雪啦,你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生自由发言)
师:谁能用高兴的、快乐的语气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一句话。(找四名学生分别扮演四名小画家,一边做动作,一边有个性地朗读课文)
师:哪位同学能完整地把课文读一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老师觉得这位同学师我们班读书最好地同学。你们服气吗?
生:不服。
师:谁敢向他挑战?(学生纷纷举手,让学生准备)
(抽几名学生有感情地读,其他学生评价。)
⒌小画家画画。
师:通过读课文,我们都知道小鸡画的是什么?(教师放课件)因为小鸡的脚印像竹叶,所以小鸡画竹叶。学生用“因为„„所以„„”说句子。(其他三个同上。)
师:小画家们,现在我们该把自己画画的本领展现一下了。你是哪位小画家就把你的脚印画在纸上。画好了就请你们到前面来把自己画好的脚印贴在黑板上,看谁画的又快又好?开始。(学生画脚印。画好的贴在黑板上。)
师:小画家们画的大大小小的脚印各不相同,老师仿佛看到了你们在雪地上快乐地采脚印地情景。我们一起看着黑板排着手来说一说谁画什么?
⒍画“雪”
师:小画家的画画的这么棒,课文读得又好,不知道歌唱得怎么样?谁能唱和雪有关的歌?(学生唱)
⒎拓展练习。
师:从同学们的歌声中老师能听出来你们非常喜欢雪,我们北方的孩子都有过玩雪的经历。同学们想象一下下雪啦,我们来到雪地里会干什么呢?
出示课件:下雪啦!下雪啦!
雪地里来了一群小朋友。
你来();我来();他来();我们大家来()!
三、课堂小结:
课文学完了,同学们想给自己留什么作业?
第五篇:《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体会理解诗人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让学生学会朗诵诗歌,理解鉴赏诗人炽热而沉重的情感。教学重点:
朗诵,特别是重音、声音顿挫、诗歌韵律的处理。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
全班试背艾青诗歌“我爱这土地”,由此引出诗人和诗作。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二、走近作者
艾青,男,原名蒋海澄,生于1910年 3月27日,浙江金华人。1928年中学毕业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1929年在林风眠校长鼓励下到巴黎勤工俭学,在学习绘画的同时,接触欧洲现代派诗歌。比利时诗人凡尔哈仑给他的影响最大。1932年5月回到上海,加人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并组织春地画社。7月,被捕入狱,在狱中翻译凡尔哈仑的诗作并创作了名篇《大堰河——我的保姆》。接着创作了《芦笛》、《巴黎》等。1935年10月,保释出狱。1937年抗战爆发后到武汉,写下《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他的诗歌风格。解放前,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建国后出版诗集有《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海岬上》、《春天》、《归来的歌》、《彩色的诗》、《域外集》、《雪莲》、《艾青诗选》等。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三、课文品读
(一)读准字音:
絮聒 xù guō 后裔yì 垢面 gòu 蓬发pãng 暴戾 lì 蜷伏quán 啮啃 niâkěn 饥馑jǐn 憔悴qiao cuì 颤抖chàn 颤栗zhàn 乞援qǐyuán
(二)注意语速、语调、声音的轻重,读出诗人的情感。
1937年12月,艾青在武昌一间阴冷的屋子里写下《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这首感情真挚、意境沉郁而广漠的长诗。诗人抱着急切投入战斗的决心,从浙江家乡来到了武汉。但在这座当时被称作抗战中心的大城市里,诗人并没有看到民族存亡关头所应有的昂奋和紧迫的气氛,权贵们仍在作威作福,处处是穷困和饥饿,他感到异常的失望,一颗火热的心仿佛被冰封雪埋了一般。他深切地感悟到了古老的民族在解救自身的战争中所承受的深重的灾难,而广袤的土地和亿万生灵的命运也将要度着极为艰辛的日子。诗人意识到这场民族解放战争通向胜利的道路是寒冷的,泥泞而曲折的。这无边无涯的感觉世界,既是历史的痛苦的延续,也是现实的严酷的存在,它强烈地震撼着诗人的本来已经够动荡的心灵,于是他整个身心的里里外外感到一种弥天的透骨的寒颤,诗人写下这首比雪还要寒冷的诗,并在诗中反复地呼号: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不论是当年,还是现在,所有的读者无不被这两行诗带来的寒冷所震慑,并且激赏它饱含着时代感的悲凉雄壮的浑然气韵。它的反复回荡的气韵宛如深隽的钟声一阵比一阵宏亮地响着。雪在中国的土地上落着,诗人惊世的钟声也带着寒颤,随着落雪,回响在整个中国的土地上。艾青“下”的这场“雪”,厚重得使人透不过气,直想吼出一腔的闷气。
(三)读出意向的细微差别。
所有的细节描写都潜含着觉醒了的民族的痛苦和复仇的火种。诗人写下这些颤抖的如泣如诉的语言时,不知要付出了多大的痛苦啊!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是诗人的感情和创作冲动更为深广的一次涌流和升华。它是一曲悲愤的交响乐,它是一幅意境深远色彩斑斓的大幅油画。
这首诗很难说有几个明显的段落,只能说有几个起伏。被称作主旋律的两行诗,是一个激荡的大气韵和境界,一下子把读者推了进去,使你不但置身其中,身内身外顿时落满了厚重的雪。随后,诗人才展开一幅幅的寒冷的场景。首先是风的出现,它“伸出寒冷的指爪/拉扯着行人的衣襟,/用着像土地一样古老的话/一刻不停地絮聒着„„”读者感触到了风的无法躲避的侵袭和它古老的哀伤的声息,不由得令人感到了历史的沉重。接着诗人从土地和人民的艰辛岁月,诉述了诗人自己“也是农人的后裔”,经历过流浪和监禁,失去了青春。诗人的命运与整个古老的民族和土地的命运是血肉相连的。诗人真挚的自白使诗浸染着温暖而赤诚的血泪,让诗、诗人与读者在民族危难的时刻紧紧联在一起。接着又在雪的寒冷中,看见在战争中遭到蹂躏和杀戮的善良的妇女,还有年老的奔波在流亡道路上的母亲。„„诗人深情地呼号:
“中国的路/是如此的崎岖/是如此的泥泞呀。”
这三行诗的容量是多么的沉重啊!它蕴含着深深的历史和现实的思考,使诗的意象和内含增添了极大的重量,这重量是一种不能推卸的负担,宿命地落在读者的心头上,引起了更深更深的震颤——这也正是雪落在中国土地上的寒冷的重量!诗人最后在“没有灯光的晚上”痛苦而悲伤地诉说:“所写的无力的诗句/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他是对危难中的祖国说的。这是因为他看到了战争的现实的严峻性,看到了那些过去迫害过诗人自己和无数民主斗士,欺压过广大人民的权贵们,仍在过着纸醉金迷的日子,诗人能不感到忧虑吗?结尾的这几行诗不是无告的呻吟,它是声音颤栗的呼喊,是泣血的为祖国急切献身的心声。
在落雪的寒冷的中国的土地上,诗人的创作道路尽管也是泥泞而曲折的,但他用温暖而真诚的声音,坚定的步伐,从此一步一步地攀登上了诗人自己的也是当时中国的诗歌领域的高峰。
(四)读出循环往复的音韵美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中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两句在 诗中反复出现了四次,请从情感和篇章结构两个角度说说这两句诗在全诗中所起的作用。
点拨:注意本诗音乐式的结构:起句“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平缓,低沉,倾诉式的叙述语调,形成全诗的“主旋律”;接着精心安排三个乐段,由诗人与土地上的“人”——北国林间赶车的农夫,南方乌篷船里的农妇,失去了“他们肥沃的田地”的“土地的垦殖者”,进行对话,在如怨如恕的倾诉中,不断深化刻骨铭心的“寒冷感”,并作抽象的概括提升:“中国的路\是如此的崎岖\是如此的泥泞呀”,“中国的苦痛和灾难\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突现了全诗的象征意义。在这三个乐段之间,主旋律乐句不断重现,将诗人悲苦、忧郁的情感逐渐推向高潮。而最后的尾句却又给人以“些许的温暖”,有如余音袅袅,耐人遐想。
四、赏析诗中物象及画面
1、中国古代诗歌中有许多咏雪的诗句,像“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白居易《卖炭翁》),这些诗句中的“雪”既指自然环境的恶劣,也指人生的坎坷。说说本首诗中的“雪”有什么含义?
教师点拨:本诗中的“雪”既指现实中的降雪(自然环境的表象),也指中国所处的艰难环境(当时局势的象征)。
2、诗人以“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起笔,有什么特点?有什么效果?
教师点拨:一是切题;二是为全诗奠定了凝重、沉郁的基调
3、“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有什么效果? 教师点拨:四次出现,是反复咏叹。
从情感表达上成为诗歌感情的线索,悲凉压抑的感受贯穿全诗,加深了悲惋凝重的气氛;从篇章结构上是全诗结构的骨架,串连起多个画面如大雪的林间、雪夜的河流、雪夜的草原等。
4、这两句诗引出了几幅“痛苦与灾难”画面?找一找,给每个画面拟小标题。
5、选择最令自己震撼的一幅画面说说其中有什么形象?为什么令自己震撼? 画面一(3——4)冒雪赶车的农夫“刻满了痛苦的皱纹的脸”(“你要到哪儿去呢?”——“你能去哪儿呢?”无家可归);
画面二(7)乌蓬船里的少妇“垂着头”“蓬发垢面”家被烧、夫离去(陷入“死亡的恐怖”担忧恐惧)
画面三(8)家中年老的母亲“蜷伏在不是自己的家里”“像异邦人”(“不知明天”如何)画面四(10)拥挤绝望的垦植者失去了“家畜”和“田地”,颤抖着”两臂向天乞援。诗人通过一幅幅画面逼真地再现了残暴的侵略战争使中国人民蒙受的苦难。
6、这些画面在描写角度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概括力? 教师点拨:这些画面从“男女老少”的不同层面,“由北至南”,循序渐进地呈现出劳动人民的苦难:流离失所——失去依靠——不知去向——向天乞援。画面中的“男女老少”是当时中国老百姓的代表。四幅画面就是当时劳动人民的苦难的浓缩,也是中国社会黑暗的写照。
7、作者为什么选取这些人作为描写对象? 教师点拨:(1)中国当时的社会现状(农业国家,农民为主);
(2)传统观念故土不离。写国人的背井离乡、流离失所、失去土地、失去家园更能突出战争给民族带来的灾难。
(3)与诗人的个人经历及创作风格有关(艾青原名蒋海澄,小时侯被抱出去抚养、有过逃难的经历、也有过被监禁的经历,是狱中诞生的诗人(《大堰河——我的保姆》)、雪总是能给诗人深沉的感动,濡染了农民的忧郁。
文学评论家钱理群说: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与太阳。“土地”的意象里,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爱国主义是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土地”的意象还凝聚着诗人对于生于斯、耕作于斯、死于斯的劳动者最深沉的爱,对他们命运的关注与探索。艾青最真切的诗都dōu是献给中国农民的。五.分析全诗
1.全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抒写了残暴的侵略战争使中国人民所蒙受的苦难以及诗人忧国忧民的沉重心情: 雪落神州,寒凝大地。诗中展开了一幅苍茫旷远,悲凉凄楚的意境。看那北方戴着皮帽,冒着大雪,赶着马车走在林间的农夫 “刻满痛苦的皱纹的脸”,看那南方的乌篷船里被暴戾的敌人夺去丈夫和家庭的“蓬发垢面的少妇”忡忡的忧心,看那雪夜的草原上失去了田地和家畜的耕殖者们在“饥馑的大地上”朝向阴暗的天“伸出乞援的/颤抖着的两臂”„„诗人通过这一组组意象,一幅幅画面,逼真地体现了上述的主题,令人深切感受到: “中国的痛苦与灾难/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
作者在诗中,运用描写、比喻和反复咏叹等艺术手段使全诗笼罩在悲哀的氛围中。诗人把雪夜的“风”描写和比喻成一个“太悲哀的老妇”,她“伸出寒冷的指爪/拉扯着行人的衣襟,用着像土地一样古老的话/一刻也不停地絮聒着„„”把敌人强占的土地描写成“被烽火所啮啃着的地域”;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封锁着中国呀„„”这悲惋而凝重的诗句多次重唱于诗节之中;在一些诗行的末尾,又恰当地用了感叹词“呀”、“啊”等,真是令人读之欲泪、闻之心酸。这首诗还把表现自我与表现祖国和人民有机地融合起来。抒写了残暴的侵略战争使中国人民蒙受的苦难以及诗人忧国忧民的沉重心情。2.那么是怎样来写侵略战争使中国人民蒙受的苦难的呢? 选取了几类人做描写对象,有北方林间的农夫(无家可归,“你要到哪儿去呢?”潜台词是“你能去哪儿呢?”),有南方乌篷船里蓬发垢面的少妇(失去了家庭和丈夫)和无数的我们的年老的母亲,有失去了家畜和田地的土地的垦殖者。他们之间的关系不是并列的,前两类形象是分类形象,最后一类形象是总的形象,具有概括意义的形象。
他们的悲凉凄楚的境遇正表现了“中国的苦痛与灾难,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 3.在诗中,诗人也提到了自己,把诗人表现自我的一段文字找出来。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告诉你/我也是农人的后裔——„„我的生命/也像你们的生命/一样的憔悴呀” 把自己和广大农民的苦难命运联系在一起,把这种苦难写的更深刻而真切。
4.结尾“中国,/我的在没有灯光的晚上/所写的无力的诗句/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赤子情怀。向苦难的祖国奉献了一颗赤子之心。5.这首诗艺术上最大的特点是反复咏叹“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一共出现了几次,有什么作用?(提示:从情感的表达和篇章结构两个角度)
出现了四次,它是诗歌感情的线索,是悲凉压抑的感受贯穿全诗,同时,这种反复咏叹更加深了悲惋凝重的气氛,读来令人心酸落泪。另外这两句是也是全诗结构的骨架,多种形象的刻画,都是沿着这两句话展开的。大雪的林间,雪夜的河流,雪夜的草原。
六、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深切情怀,增强青年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1)找一找诗中你认为最真挚感人的诗句?说明理由。
“告诉你/我也是农人的后裔——„„我的生命/也像你们的生命/一样的憔悴呀”这样写,诗人就把自己和广大农民的苦难命运联系在一起。诗人不仅是苦难的旁观见证者,也是苦难的经历者,有双份的痛苦,他的抒情更加真实。“中国的道路,是如此的崎岖,如此的泥泞呀。”、“中国的痛苦与灾难,像这血液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是诗人沉痛的直抒胸臆,表达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中国,/我的在没有灯光的晚上/所写的无力的诗句/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表现诗人的赤子情怀,愿用自己的诗句温暖苦难的祖国。
(2)同学思考:生于和平年代我们应如何理性的爱国? 联系热点钓鱼岛事件引导学生思考
七、课后作业
1.仔细揣摩课堂所作的朗诵方法,体会诗歌的情感。把课文熟读成诵。2.完成课后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