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小学校长信息素养与学校发展的关联分析教育论文(范文)

时间:2019-05-15 11:49: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论中小学校长信息素养与学校发展的关联分析教育论文(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论中小学校长信息素养与学校发展的关联分析教育论文(范文)》。

第一篇:浅论中小学校长信息素养与学校发展的关联分析教育论文(范文)

摘要:在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中,中小学校长在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各个方面都起着领导作用。文章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探究在学校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校长信息素养与学校信息化建设乃至学校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发现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不管是在不同地区的中小学还是不同性质的中小学,校长都是以信息素养为基点,通过教育技术领导力投入于学校信息化建设,从而促进学校发展。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校长 信息素养 教育技术领导力

一、问题的提出

信息素养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校长信息素养的构成、模型构建与发展策略等方面成为影响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因素。在这个方面,国内外的研究往往专注于管理者教育技术工作规范化专业标准。管理者教育技术标准从管理技能的层面制定一些专业规划和要求,在学校建设特别是针对校长的信息化建设层面上的研究较少,并没有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角度、领导力的角度形成系统的校长教育信息化领导力,也无法探究校长信息素养与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之间的互动和关联。目前有关教育技术领导力的研究,则从管理的角度、面向信息化的知能结构展开,这预示着该领域研究的一种未来取向。但是校长信息素养与学校信息化建设之间的关系如何、校长信息素养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等问题一直少有人进行深人的探究。

中国现行的学校领导体制是校长负责制,这就决定了校长的学校决策者、组织者和领导者角色。在学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校长是关键因素,拥有决策权、指挥权、人事权与财权,发挥着主导性作用。然而,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就反映在校长信息素养的欠缺上。因此笔者把研究侧重点放在校长信息素养与学校教育信息化互动发展的关联上,对两者的关系进行实证探究。

二、研究设计

1.研究目标与内容

笔者以温州地区中小学校长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校长和在职教师,将城乡中小学、教育技术示范性学校和一般学校做横向和纵向的对比,探讨校长信息素养与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互动关系。在明确课题研究的背景、目标和意义的基础上,依据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提出校长信息素养和中小学信息化建设评价框架。对研究内容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研,获得反馈意见和建议,依据调查数据得出校长信息素养与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互动关系。

2.研究工具与实施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半开放访谈法,自行设计了《校长信息素养现状与教育信息化领导力问卷》,整个问卷的问题有封闭型问题和开放型问题,主要包括事实性和态度性内容,回答问卷内容采用无记名方式。问卷设计主要包括校长信息素养模型(假设)、学校信息化建设评价框架、教育信息化对学校发展的影响等方面,将相关的几个表分解成相应的绩效指标,再根据绩效指标设计出相应的问题。本次研究涉及温州所属各个地区的130所中小学,在样本选取上考虑到了被试对象所归属的地域(县市或乡镇)、学校类别(小学或中学)、学校层次(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或一般类型学校)等方面的因素,并预期各个类型的学校调查比例成等比抽样。本次抽样是在确定抽样构成比例之后,再进行随机调查,属于分层抽样(类型抽样),经过两个阶段的调查,在样本构成上基本接近预期样本比例,但是还是存在一定的误差。为了佐证数据的可靠性,本问卷设计了教师卷和校长卷,从多角度进行调查,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误差抽样带来的影响,而且能使问题分析得更全面。回收问卷118份,1份无效,回收率91%,有效率90%。将117份有效问卷输人到Excel,进行数据处理,建立图表,进行数据关系分析。

三、数据分析

1校长信息素养与学校教育信息化、学校发展质性的量化关联分析

本研究重点在于探究对校长信息素养与学校教育信息化之间的差异化互动关系。首先需要弄清楚被调查者对校长信息素养与学校教育信息化、学校发展关系有怎样的倾向性认识,为了更精确地说明问题,需要对他们的具体关联度进行调查。

在质性问题上,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全部校长样本都认为校长信息素养与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和学校整体发展有关;仅2%的被调查教师认为校长信息素养与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学校发展无关,77%的教师和61%的校长认为影响比较大,甚至有32%的校长认为起决定性作用在关联性的量化分析中也获得了同样的结果(见表2),仅仅只有3%的被调查教师认为校长信息素养与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学校发展的关联度低于3分,高达82%的校长认为校长信息素养与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和学校整体发展关联度大于5分,74%的教师认为校长信息素养与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和学校整体发展关联度大于5分,两者高度一致。(以0-10分为关联度标准,0表示关联度最小,10表示关联度最大。)

综合以上两组数据,不管是校长还是教师,都认识到了校长本身所具有的信息素养将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和学校整体发展,而且在总体上校长的认可度要高于教师,这说明与教师相比,校长更强调认可自身的信息素养将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和学校整体的发展,这将对学校信息化建设带来极大的促进作用。校长自身的信息素养很大程度上将影响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乃至学校的发展,同样从这个角度分析现在学校信息化建设落后的原因,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各个中小学校长在观念上均认同信息素养对学校信息化建设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是实际上校长自身的信息素养却不能达到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求,直接导致目前学校信息化建设落后这种状况。

2.校长信息素养与学校教育信息化互动关系分析

那么,到底校长信息素养与学校教育信息化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如何体现的呢?我们通过两者的数据对比曲线图分析出他们之间的具体存在的互动状态。在问卷中设计了校长信息素养评价表与学校信息化建设评价表,通过两个表格得出的校长信息素养与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的具体数据,进而说明两者的发展关系。对得出的数据,笔者将从总体对比、不同区域的学校横向对比、不同层次学校对比这三个角度进行对比分析。

(1)总体对比

虽然校长信息素养对学校信息化建设有较大影响,但是他们之间存在着怎样具体的互动关系呢?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除了与校长信息素养有关外,还受地方特殊政策扶持、地区资金支持等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影响是极大的。所以综合以上因素,在统计数据时除了教育技术示范学校之外,对学校信息化建设总分与校长基本情况总分相差巧分以上的学校不进行统计,需要说明的是这类学校仅仅是个别数据,对分析结果影响的系数并不大。

笔者按照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由低到高排列进行绘图(图1),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总体上校长信息素养曲线是随着学校信息化建设曲线上升而上升的,可以明显得出校长信息素养同学校信息化建设同时呈曲线上升的结论。在总体趋势上,校长信息素养越高,学校信息化建设就越好,校长信息化素养和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关系是基本趋同的。这个结论也在校长和教师的相关间卷数据中得到进一步的证明。

(2)不同区域学校横向对比

对比两种不同区域的中小学我们发现,村镇学校校长的信息素养均值普遍高于其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均值,而县市学校校长的信息素养均值高于其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和低于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均值两种情况学校的数量比较平均,这是因为县市经济水平普遍高于乡镇经济水平,处于县市的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人会高于乡镇地区学校,而且县市里的学校在建设上受当地政府关注的程度要高于乡镇地区。受这些因素影响,反映在学校信息化建设上就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程度比较高,所以就产生了县市地区的校长信息素养均值高于其学校信息化建设均值和低于学校信息化建设均值两种情况学校的数量比较平均的现象。而乡镇地区的中小学因为缺乏资金与政策的支持,学校信息化建设就完全依靠校长,因此中小学校校长的信息素养均值往往要高于学校信息化建设均值。但是从整体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总体上学校信息化建设和校长信息素养间呈现出趋同变化,也就是说校长信息素养越高学校信息化建设越好,反之亦然。如图2,图3所示。

从教师问卷的数据图中我们同样得出这样的结论,即县市的学校信息化建设情况和校长信息素养关系与乡镇学校信息化建设情况和校长信息素养关系类似于校长问卷。总结校长问卷和教师问卷的地区横向对比数据图,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排除政策扶持、地区资金支持因素,学校信息化建设和校长信息素养之间有相对的趋同关系。即校长信息素养越高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越高,反之亦然。

(3)不同层次学校对比(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和一般类型学校

统计中发现,教育技术示范学校的校长信息素养平均得分为57.00分,学校信息化建设平均分是59.6分;非教育技术示范学校的校长信息素养平均得分为49.3分,学校信息化建设平均分是47.9分。这说明教育技术示范学校与非教育技术示范学校相比,校长信息素养和学校信息化建设整体上要高出一个层次。这是因为作为教育技术示范性学校的前提是要求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要达到一定的标准。同时可以发现,不管是不是因为教育政策关系,学校信息化建设得到特殊发展的教育技术示范性学校和非教育技术示范性学校的信息化建设程度、校长信息素养水平趋同发展。

四、结论与意义

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不管是在不同地区的中小学还是不同类别和层次的中小学,校长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通过教育技术领导力实现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学校信息化建设;与此同时,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促进了校长信息素养的提高,两者彼此互动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排除当地教育单位特殊扶持政策等对教育信息化建设有极大促进或是极大阻碍的外部作用,校长信息素养和学校信息化建设必将通过这种互动促进而自然发展下去。校长信息素养为学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巨大的内在动力,是学校发展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因素,同时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也会带动校长信息素养的进一步提高。两者是良性互动的关系,互相促进彼此的发展。

需要说明的是,笔者旨在探究影响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影响因子,并不认为一个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完全取决于校长一人的信息素养水平,只是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来看待,本调查中的相对趋同正是表明他们之间存在可能的关联而非必然的决定性关系。本研究主要从实证的角度,挖掘校长自身与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之间的关联,探究校长信息素养与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互动关系,并为构建出校长信息素养模型与校长教育技术领导力模型提供依据。

第二篇: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素养论文

[摘要] 迅速发展的现代教育技术,有力地推动着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发展,也对教师的教育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与冲击。为加快教育现代化与信息化,使教育能更好发挥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作用,教师必须尽快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信息素养,使我国的教育更快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关键词] 教育技术 教育信息化 信息素养

21世纪是科技迅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活力。为了充分发挥教育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作用,使教育更好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急需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具有一定信息素养的师资队伍。只有如此,才能使我国的教育真正做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特点

从技术层面考察,现代教育技术所具有的基本特点是:

1.快捷性。现代教育技术能使信息的存储、传递和呈现方式及时迅速。网络能使信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和广度在全球范围内共享,使地球在网络的联结下变成了“地球村”,不同地域的人们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共享同一信息。网终教育的快捷和信息交流的及时性,不仅为学习者和研究人员节约了时间,而且提高了学习和研究的效率。

2.丰富性。现代教育技术拓宽了学生接受知识的范围与途径。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只能通过老师、课本、借阅或购买图书、实验室实验等几种途径获取信息,而有了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网络教育的兴起,教育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多彩。有支持教师教学的多媒体课件,有帮助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的课程,有用电子作品创作的各类素材库,有供进行学习评价的试题库反馈系统等。还可以将被感知事物的发展变化形式和过程,用仿真化,模拟化、形象化、现实化的方式,图文并茂地、形象逼真地展现出来。学习者既能见到原子、分子结构、生物细胞、基因等微观世界,也能见到宇宙、大洋、原子弹爆炸等宏观过程。使难懂深奥的原理、定理等变得具体、生动、易懂。

3.自主性。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并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则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充分体现了建构主义知识论观点。教师角色和主体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教师由传统教学中的中心地位、知识权威变成学生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学生由原来知识容器变为学习主体,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知识的建构者。

4.开放性。现代教育技术突破了时空限制,使教育变得更为开放。学习者不再受性别、年龄、职业、地域,甚至生理缺限的影响,只要具有操作信息技术技能的人,都可以成为教育的对象,特别是在互联网上,师生可以进行实时的研讨,交流和对话,有疑难问题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师进行辅导。在网上,既可以根据专业需要调阅有关教材,又可以自由调阅相关的参考资料,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二、学校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信息良莠不齐。信息化社会,每个人都有参与教育信息生产、流通和消费的权利,致使教育信息难以得到质量保证。各种陈旧、有害、粗制滥造的信息泛滥成灾,这对一些好奇性强、鉴别难力不足的青少年学生造成极大的危害。

2.教育信息交流的即时性与信息内容陈旧性反差极大。在瞬息万变的信息化社会,知识更新迅速,但在互联网上和一些媒体上却仍然存在着大量陈旧过时无用的甚至已经成为垃圾的信息仍然存在着,这与教育信息快捷与信息交流的及时性是背道而弛的,严重影响了教育信息优势的发展和信息的质量。

3.一些老师和学生缺乏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这不仅挫伤了他们学习的信心,而且会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严重地影响了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学习和交流活动。

4.投入教育信息技术的资金不足。我国政府教育资金的投入虽然逐年有所增加,但仍然不足。而教育信息技术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价格极为昂贵,而且升级和更新换代也非常快。尤其是贫困落后的乡村学校和边远地区的学校,要购置信息技术的各种装备确实是难以办到的,这是制约我国学校信息技术发展与普及的一大瓶径。

三、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师信息素养的要求

尽管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广泛应用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需要强调的是,信息技术永远不可能替代教师的作用。教师不仅仍然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决定因素,而且在教学过程管理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中地位更为重要、任务更繁重、要求更高了。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发表的教育报告中所指出的“在传授人类积累的关于自身的自然知识方面以及在开发人类创造力方面教师始终是主要责任者,始终起主导作用”。

因此在广泛推广和普及现代教育技术的今天,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在信息时代,一个不懂信息技术工具和手段的人是无法有效进行教育教学信息的传递和表达,更无法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过程的完美整合。时代赋予教师的教书育人使命更难以完成。因此,只有当教师能娴熟运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使之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时,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效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学质量才能得到有效提高,合格人才的培养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学质量才能得到有效提高,合格人才的培养才能得到实现。由此可见,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因素:

1.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思想理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师的教育行为,主要受其教育思想、理念所支配,只有树立符合时代精神的教育教学观念,才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和创新,从而培养出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现代信息技术能够以软件和多媒体方式给学生提供各种知识信息,以交互式的方式给教师和学生创造了进行探索式教学,主动学习、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各种现代教育教学环境。为了适应这一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彻底更新观念、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习的教学观,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建立新的学生观,教学观和教师观。

2.提高信息素养,增强信息应用能力。信息技术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开发和应用信息技术是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教育正处于向现代化发展的转型期。信息技术正在为教育构建一个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虚拟化有机结合的教育平台,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开创了一个更为开放、更为自由、更为灵活的教育环境。为了适应这一变化,教师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信息素养,增强信息的应用能力。

所谓信息素养是人们对这一社会现象重要性的认识,以及人们在信息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的综合素质。具体来说,它包括以下内容:一是要有全新的信息观念和信息知识。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全球优质信息资源;能用信息工具检索信息、编制课件,并能高效地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二是要具有高效准确地获取、加工、处理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并要具有自行研制、开发能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新的资源。只有从多层面和多角度努力,才能构建具有时代性、前瞻性、灵活性的综合能力素质体系。为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做出有益的贡献。

信息社会是学习化社会。教师为了适应教育现代化的需要,应该尽快提高信息素养,努力加强信息技术培训。培训的形式可根据我国教育和教师实际情况要灵活多样。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采用“面授+自学+远程教学”的培训方式是最好的组合.这既能解决教师工作繁忙难以抽出更多时间集中学习的矛盾,又能为学校节约一部分培训资金。

然而,培训目标的实现并非轻而易举的,而是一项艰难复杂的系统工程。首先,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和信息技术的掌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尤其是西部地区老师的信息素养更令人堪忧。绝大多数教师都不会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即使是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真正掌握并能有效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教师也为数不多。面临教师信息素养普遍较低的严峻形势,迅速提高教师信息素养迫在眉睫。其次,学校领导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培养、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基础和前提,是以现代远程教育方式培训教师的主要渠道,是实现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革教育和教学的重要保障。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不能掉以轻习,要想方设法多渠道筹措资金,把学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好,使教师能尽快运用信息技术改革教育和教学,为教育现代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雅克德洛尔: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科学出版社,1996

[2]吴晓波:略论信息素质培养[J].中国远程教育,2002,(1)

第三篇:远程教育中的学生信息素养分析与培养论文

论文摘要:信息素养已经成为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该文通过介绍信息素养的内涵,和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必要性,分析了在远程教育环境下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论文关键词:远程教育 信息素养 策略 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信息的价值日益突出,一个人对信息活动的态度以及对信息检索获取、分析、处理、利用及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即信息素养,已经成为当前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而且将影响信息时代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因此,如何提高信息素养是每个学习者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试从远程教育视觉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进行初步的研究和探讨。

一、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必要性

1.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在信息时代,通信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正使人类社会发生着深刻的变革。知识更新越来越快,人们的职业与岗位变动更加频繁,也就是说,一个人要在信息社会中获得发展与竞争的优势,不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是不行的。

2.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需要。目前,高科技知识、高素质人才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基础、核心,这一形势要求教育必须实施素质教育。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偏重于专业知识的灌输,导致相当一批学生缺乏创造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而素质教育不同于以往教育,注重在个人能力开发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一个人的信息素养正是未来信息社会所必需的素质之一,是一个人能够继续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3.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是实现终身教育的需要。终身教育这种观点认为,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在信息社会里,谁都不能再希望在自己的青年时代就形成足够其一生享用的原始知识宝库。可以说,现代教育不仅要传授给学生走向社会所需要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传授给学生继续学习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具有了这种素养才能在信息社会中及时地获得有效信息,从而实现广泛意义的学习活动。

二、远程教育中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策略和方法

1.充分利用远程教育中的各种学习资源。当今网络化社会逐渐改变了人类传统的学习方式和行为方式,导致人类阅读方式、写作方式和计算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传统的“灌输”知识,而是主动的、有针对性的建构知识。远程教育环境提供的丰富的学习资源完全可以使其自主地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自己的信息素养。

2.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利用远程教育中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信息技术课中有意识的穿插一些跟所学内容有关的有趣的内容给学生观看,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从而以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3.提高学生信息分析、信息应用的能力和加强信息伦理道德修养

在信息的海洋里,既有对社会进步有利的信息,也有大量不利于社会进步的垃圾,因此,在远程教育中,学生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要根据自己的价值取向,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解读,善于从错综复杂的信息群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对有用的信息进行整理并依据自己积累的经验,对所使用的软件工具和信息系统做出客观而公正的评价,明确它们存在的优点和缺点,利用自己有限的知识,有针对性创造地完善信息系统的功能。

信息时代的来临,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网络不仅能体现科技应用的正面效应,同时也能折射出人类道德的负面阴影,如网络病毒、网络欺诈、网络色情等,对青年学生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负作用。因此在远程教育环境中,必须加强对学生的网络伦理、网络道德意识的培养,教育学生在通过互联网交流信息的时候,对社会和他人要负有高度的责任感,使自己的行为不危害他人的利益,并能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

4.加强学生的信息协作

教与学是双向互动的过程。任务驱动下的学习目标应该能促使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广泛交流,应该能让学生借助小组讨论协商甚至基于网络漫游,广泛接受各种意见建议,交流观点,共享集体智慧成果,从中选择自己认为最有效、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更重要的是学会合作。远程教育就给学生提供了这种协作学习的平台。远程教育过程中的双向交流和联系,符合当代教育发展的规律,从而能够在更高认知层次上达到对知识的真正掌握。

总之,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正面临着,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这一重大问题。我们必须在远程教育这个主阵地上努力实践素质教育的要求,为加快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史晓宇.试论信息素养及其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2003,(1)

[2]李立新.成人教育应重视学生信息素养培养[J].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

[3]张义兵、李艺.“信息素养”新界说[J].教育研究,2002,(3)

[4]史晓宇.试论信息素养及其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2003,(1)

[5]陈维维、李艺.信息素养的内涵、层次及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2002,(11)

[6]文焕.论信息素养与我国的信息教育现代化[J].教育探索,2002,(8)

第四篇:信息分析与预测论文

2010年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展望

【序言】:近些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这个头衔早已不是那么可望而不可及,虽然政府不断增加就业岗位,但面对以惊人速度增多的大学生,他们终究是力所不能及。零八年的金融危机更是在伤口上狠狠地撒了一把盐。“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就业难”,这些都是近几年报刊电视上的高频词汇。作为大三学生,我们有必要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有更深入的了解,国际贸易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专业,也是我考研时的可选专业之一,现就对该专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进入深入剖析,希望对大学生们有所帮助。

【关键词】:国际贸易金融危机人才紧缺复苏

【正文】:

一.国际贸易专业就业方向:

学习国际贸易的学生,如果毕业后想找一个与专业对口的工作,必须在大学期间认真学习国际贸易的专业知识(国际贸易法等),不断提升自己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英语口语能力。与专业对口的工作大致可以分为六类:

(1)从事专业外贸公司的进出口业务工作;

(2)从事各类自营进出口生产企业、科研机构等的进出口业务工作;

(3)从事各类外资企业的进出口业务工作;

(4)从事各类专业的报关、承运货物等国际物流工作;

(5)在各类涉外型的企业、机构从事初级财务工作及业务管理工作;

(6)从事国际市场调研、策划及国际贸易纠纷调解的辅助性工作;

二.近两年国际贸易毕业生就业形势总结:

2008年:风靡全球的金融海啸,在2008年成功地席卷了中国大陆。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受到冲击,利润空间加剧下滑。为了控制成本,裁员、减薪成为了企业方最常用、也是最优先考虑的方法。而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金融行业,在那里裁员、破产比比皆是。而对于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形势更是严峻。其中受到最大冲击的是财经类、管理类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国际贸易首当其冲。为此福步外贸论坛就国贸专业就业情况做了一次调查,结果与预想不谋而合:

调查岂止时间:2008-10-7到 2008-11-16

调查对象:福步外贸论坛会员

调查结果:

1,就业形势非常好,比2007好11人(2.76%)

2,就业形势好,和2007差不多10人(2.51%)

3,就业形势还行,比大多数行业好30人(7.52%)

4,就业形势一般,在各行业中居中121人(30.33%)

5,就业形势差,在各行业中居下153人(38.35%)

6,就业形势极其严峻,建议改行74人(18.55%)

2009年:2008年我们发生了太多的事情,国家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2009年大学毕业人数又高达610万,金融危机之风似乎也越刮越烈,这让09年的就业形势异常紧张。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9年《经济蓝皮书》指出:2008年底,有100万名大学生未能就业,2009年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国贸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更是困难,许多对外企业和民营企业都倒闭了,曾今的热门专业忽然让人无路可走,许多大学生选择了转行或是读研来逃避这残酷的现实。

三.2010年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展望:

国际贸易依旧重要:

大学生就业难是个长久话题,金融危机只是一个小小的插曲,纵然近两年它对国际贸易毕业生的就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伤痕累累的国际贸易也不会被贬为冷门专业,因为在这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国际贸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事业迅速发展,逐渐成为世界级贸易大国。2005 年,中国进出口总值达到 12000 多亿美元。在世界贸易中的排名从 2002 年的第五位上升到目前的第四位,贸易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

在加入 WTO 后,国际经济与贸易行业更是我国最具增长潜力的行业之一,二十年来的平均增长速度惊人:2001年全年对外贸易总额为5090.5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2661亿美元,进口额为2435.5亿美元;2007年全年对外贸易总额为21738.3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12180.2亿美元,进口额为9558.2亿美元。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增长速

度连续六年保持在20%以上,进出口总额增长了4.27倍,在世界贸易总额中居于第三位。虽然2008、2009年,国际贸易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冲刷,但依旧不能改变它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国际贸易终究不会停滞,几年间必将复苏。

国贸人才依然紧缺:

目前我国的国际经贸人才在数量上严重不足,在业务上、素质上符合国际贸易人才条件的人数不多,二十一世纪信息社会的发展、地球村的出现、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与国外的贸易往来以惊人速度增大,因此大批量的培养国际经贸人才已成为我国人才培育工作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据有关专家保守估计,仍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五年内国内拥有外贸进出口权的企业数量将达到36万家,是现在外贸企业数量的两倍,仅按每家新增企业需要十位外贸专才计算就需要180万人,而根据国家教育部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统计,我国每年高校经济类毕业生在13万人左右,即使13万人全部从事国际贸易工作五年内也只能培养出65万名该行业人才,尚有一百万人才的大缺口。还有业内人士估计,现在全国能熟练运用外语和法律知识与国外客户洽谈业务、签定合同的仅有2000人左右。国际贸易的成交金额动辄数百万美元,对企业来说国际贸易人才是外贸企业中不可或缺的人物。

总之,即便在金融危机的冲刷下,国际贸易人才仍然处于紧缺状态。金融危机对国贸毕业生的就业影响是不可否认的,但也是可以稍稍忽视的,因为不管在2010年或是更遥远的未来,中国的发展对国际贸易的依

赖是不可否定的。该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广阔,对此类人才的要求自然会不断提高。

建议:

既然国际贸易对中国如此重要,中国又一直紧缺该类人才,那为什么在2008、2009年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呢?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两点:

① 金融危机(前文已涉及该内容,在此不再详述)

②应聘者自身不合格

这些年,大学生选专业似乎都是奔着热门专业而去,以为只要选了热门专业,就能适应这个社会,就能找到工资丰厚的工作。于是,学计算机的,学会计的,学国际贸易的比比皆是。但敢问,有多少人能算得上是真正的“精英”呢?如果你学的只是皮毛,那你注定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这也是热门专业的学生找不到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国近二十年处于飞速发展状态,对外经济贸易行业已不再是改革开放初期的低水平运行状态,对人才的要求自然有了全面地提升,不仅要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还要精通英语和计算机,而且要有一定年限的实物操作经验,当然国家颁发的资格证书、就业资格证书是最重要的岗位敲门砖,此外还要了解国内外贸易法规和操作惯例„„

社会是残酷的,竞争是激烈的,国际贸易的就业前景是无限的。我们不能去改变这个社会,去推翻就业难这个现实,我们大学生能做的只

是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这样毕业后我们才能及时就业,而不是那句“毕业=失业”。

【参考文献】:

高军《鲁东大学校报》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网

《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分析》

第五篇:抓校长现代化素养促区域教育现代化论文

摘要 校长队伍的现代化素养是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的保证。成都市锦江区通过创新校长选拔机制、培训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交流机制及名校长培训机制,并通过实施四种策略,不断促进区域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 区域教育;现代化;校长素养

成都市锦江区教育在区委区政府的战略指引下,根据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和教育自身拥有的优秀传统与品牌资源优势,提出了在成都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并从社会环境、经费投入、学校建设、管理体制、队伍素养、学生素质、品牌创建等多方面进行了系统规划和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一年多的实践让我们感受到:校长队伍的现代化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区域教育现代化的推进速度与质量,只有不断提升校长队伍的现代化素养,才能不断促进区域教育的现代化。

一、校长队伍的现代化素养:持续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价一个学校,先要评价它的校长。”无数实践证明,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因此,在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校长的现代化水平决定了学校的现代化程度,校长是否树立了现代化意识,是否具备了现代化的基本素养,是否用现代化的思路推进学校的办学实践,将直接制约着学校的现代化发展品质,并进而影响区域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一)校长对教育现代化的领悟能力制约着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方向与深度

区域教育现代化的基本支撑和标志是拥有一大批具备现代化发展特征的学校集群。只有区域内的每所学校都步入了现代化的行列,区域教育的现代化才有坚实的支撑,区域教育的整体水平才具备现代化发展的态势。方向决定成效。只有校长准确把握了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才能造就高水平的现代化发展学校。校长对现代化的正确解读与分析、对现代化内涵的理解与领悟、对现代化发展方向的把握与引领制约着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方向与深度。而对教育现代化的领悟能力,是校长现代化素养的基本内容。因此,提升区域内校长的现代化素养是正确而有深度地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二)校长对教育现代化的实践能力制约着区域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活力与内在动力

有动力才有活力,有活力才有后劲,有后劲才能持续提升。区域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活力取决于学校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内在动力。教育现代化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持续提升的过程,它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等各方面涌动出源源不断的进取活力与发展生机。只有学校内动力充盈,教育现代化的推进才能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校长是学校内动力的源泉。校长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动力不足,就会影响全校的士气;校长缺乏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实践能力,就难以形成现代化的办学思路,难以建构现代化的管理机制,难以打造出富有激情的教师队伍等。因此,校长对教育现代化的实践能力制约着学校教育现代化的推进活力与内在动力,并影响区域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后劲。校长对教育现代化的实践能力是现代化素养的核心内容。因此,提升区域内校长的现代化素养,是持续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三)校长对教育现代化的转化能力制约着区域教育现代化的整合程度与推进品质

区域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目标是否能够实现,取决于学校的日常工作和区域战略目标的整合程度,只有实现了学校发展与区域目标的有机整合,才能保证区域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品质和发展成效。要提高这一整合程度,既需要校长正确领会区域教育的发展战略,并将其创造性地融合到本校的办学目标、办学思路、学校管理、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将区域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战略转化为学校的办学行为;也需要校长理解、综合和转化有关教育现代化的各种研究成果,并逐步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只有这样,区域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思路和研究成果,才能融入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才能变成学校师生的共同追求,才能造就一批批现代化的学校。对教育现代化的转化能力是校长现代化素养的重要标志。因此,提高校长对教育现代化的转化能力是有效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校长的现代化素养决定了学校的发展潜力,校长的现代化思维决定了学校的发展方式,校长的现代化视野决定了学校的发展格局,校长的现代化高度决定了学校的发展境界。只有全面提升区域内校长的现代化素养,才能推动区域教育整体发展水平的与时俱进,才能使区域教育不断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不断攀升到新的发展台阶。

二、“五六七八”:校长现代化素养的基本内涵

如果一位校长养成了“五种心境”,树立了“六种意识”,扮演好了“七种角色”,提高了“八种能力”,这位校长就具备了较好的现代化素养。

(一)五种心境

第一是忠诚教育事业,做一个理想远大、学养深厚、自信成长的有“信心”的校长;第二是增强自身的领导能力,做一个高瞻远瞩、科学严谨、勤于思考的“用心”的校长;第三是提升自身的文化境界,做一个情趣高尚、审美创美、打造学校文化的“精心”的校长;第四是培植自己的职业心和沟通力,做一个关注师生、亲和力强、影响力大的“知心”的校长;第五是增强自己的理解能力和执行能力,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做一个党、政府和人民群众“放心”的校长。

(二)六种意识

一是教育职业的坚守意识,致力于学校发展,坚定信念,执著追求;二是区域战略的融通意识,理解、执行区域的教育发展战略,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将区域战略创造性地整合到学校发展之中;三是教育工作的创新意识,要具有充满理想的教育情怀和极强的创造欲望及挑战自我的激情,不断开拓创新;四是较强的学习意识,愿学想学,积极创设学习条件,抓住一切机会学习和提高自己;五是较强的法治意识,依法治校意识强;六是自主发展意识,能主动谋划学校的发展,能根据区域发展战略和学校的发展目标大胆开展工作。

(三)七种角色

一是在人格、修养、学识方面是现代师生的示范者角色;二是从事学校规划、决策、组织、协调、评估、调整等的现代管理者与领导者角色;三是促进学校全体师生员丁发展的现代服务者角色;四是传承与创新学校文化,创建学校品牌的领跑者角色;五是现代学校教育和现代学校管理的研究者与实践者角色;六是学校生存发展的经营者角色;七是学校与社会的协调者角色。

(四)八种能力

一是在人格、修养、学识方面的示范能力;二是引领师生发展,培养师生现代素质的能力;三是进行战略决策、发展规划、管理协调、组织服务的现代管理能力;四是开发学校潜能,建构学校核心发展力的能力;五是集聚变革力量,推进学校研究与改革的能力;六是调动学校、家长和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共同促进学校发展的能力;七是建设现代学校文化,形成现代学校特色,打造现代学校品牌的能力;八是与教师平等地共享幸福人生、建设现代化的职业精神家园的能力。

三、创新“六个机制”:提升校长的现代化素养

为了建设一支适应锦江教育现代化的专业性强的校长队伍,我们将在以下六个方面创新工作机制。

(一)创新校长选拔机制

一是建立校长准入制度,制定《锦江区中小学校长准入办法》。首先在政治素养、师德水准、最低学历、工作经历、知识结构、工作能力、专业水平等方面设置准入条件,确保新任校长基本的专业素质。在此基础上建立锦江区校长资格认证制度,新任校长在获得校长职业资格证书的候选人中选拔。二是完善校长聘任和晋升制度,建立公平择优的选拔和晋升机制。推行“公开选拔,平等竞争,择优聘任”的校长选拔聘任机制,逐步使公开选拔校长形成制度,并进一步建立适应锦江教育现代化的校长职务晋升与校长招聘的基本规范。三是完善校长后备人选的选拔与培养机制。制定锦江区校长后备人选的资格标准,建立锦江区校长后备人选的推荐、考核、公示和培养制度,完善锦江区校长后备人选信息数据库和成长档案,新任校长在后备人选中择优选拔。

(二)创新校长培养机制

一是建立多层级、多类别的校长培训网点,依托省内外高校、教育中介组织、省内外中小学名校,建立多类别、多层级的校长培训与见习基地,确保各培训基地的质量和效益。二是构建开放式、高层次的锦江中小学校长培训师资资源信息库,进一步开发优质培训资源。三是建立分类规划、分类培养的校长培训制度。针对处于不同阶段的校长的不同需求,分类规划不同阶段校长的培养方案,对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式进行分类设计,建立分类培养T作制度和考核评价制度,确保分类培养的实效性。四是创新培养模式。进一步把规范性培训与校长读书会、校长论坛、校长体验活动、优质教育链、校长共同体、专项培训、基地见习、挂职锻炼等结合起来,不断创新培养模式。五是建立内容选学制度,构建开放性的锦江校长培训机制。进一步丰富和革新校长培训内容,进一步提高校长培训的开放程度,大力开展“菜单式”选学培训,实施“弱什么、强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培训原则,通过建立内容选学制度,确保锦江校长培训的针对性。六是整合各类专家资源,指导校长办学实践,提升其理论修养和实践能力。

(三)创新校长激励机制

一是设立“锦江区优秀校长奖”。每年评选一次,对评选出的“优秀校长”,支持他们总结办学经验和出版专著。二是设立“锦江区现代学校制度示范学校”。通过“示范学校”的评选,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现代学校制度,对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和实施效果好的学校进行奖励。

(四)创新校长监督机制

一是完善内部监督。进一步扩大和规范校长的权力及行使权力的程序,进一步界定教代会的权力、职能及其运作程序,坚决推行校务公开和民主评议干部制度,加强校长办学的内部监督,促进校长管理机制的民主化。二是改革督导评估。实行学校三年综合目标考核与校长三年任期考核整合,完善“基础+发展”的学校综合目标考核评估模式,综合目标考核总分为100分,基础目标和发展目标各以100分计,分别按30%和70%的比例进行折算。基础目标内容与校长任期责任书内容整合,精简评估指标,进一步强化分类分层设标。发展目标实行“1+1+1”项目考评模式,即对学校发展规划实施项目、中心工作实施项目、获奖加分情况等进行评估。

(五)创新校长交流机制

一是改进和完善现有的校长交流制度。对已有的校长交流制度进行梳理和论证,对校长交流期限、交流方式、效果考核等进行调研,以此为基础,重新确立和制定适应锦江教育现代化的校长交流规范与制度。二是逐步建立和完善校长交流提高制度。通过锦江区校长和国内外校长的交流,学习和运用先进学校的办学经验,提高锦江校长队伍的现代化素养,开阔锦江校长的国际视野。

(六)创新名校长培养机制

一是在省内外建立“锦江名校长培养基地”,加大名校长培养力度。二是建立锦江名校长后备人选的推荐、评选制度和信息库,开办锦江名校长后备人选研修班。三是设立“锦江区办学特色奖”。鼓励锦江校长大胆改革,不断创新,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办学品牌。四是设立锦江名校长出版基金,支持名校长总结办学实践经验。五是建立锦江名校长和锦江特色学校宣传制度,提高名校长和特色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六是改校长稳定任所制(即在同一所学校长期担任校长)为优秀校长稳定任所制,以保证学校的办学思想、文化与特色的持续和强势发展,造就全国著名学校。

四、实施四种策略:整体提升区域内校长的现代化素养

为了整体提升锦江校长的现代化素养,建设现代化的学校集群,促进锦江教育的现代化,我们在创新上述六个机制的同时,目前重点实施了以下四种策略。

(一)用区域战略目标指引学校的发展方向,提高校长对教育现代化的领悟能力

2008年6月,集全区之力,反复商讨,确定了“学在锦江,品质教育”的锦江教育现代化发展战略目标。这一战略目标的主要内涵是追求“机制高效能、队伍高素质、环境高品位、质量高标准”,提升锦江教育的影响力。打造一批全国著名和知名的品牌学校,建设均衡、优质、多样、可选择的教育资源,配合相关部门完善以创新学习为特色的全民终身教育体系,使受教育者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其具体标志是:

第一,优化的教育结构。有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社区教育构成的基本适应我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教育体系,各类教育配置合理,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协调发展。

第二,优越的教育条件。有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求的学校硬件条件和物质文化环境,有能够满足学习需求的社会资源环境和教育资讯网络。

第三,优异的教育机制。有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和尊重教育发展规律的教育管理评价制度;有扩大优质教育的保障措施和实施策略;有优化课程结构、开发课程资源的实施途径和激励机制。

第四,优秀的教师队伍。有服务和指导功能充分得以发挥的教育行政管理队伍;有一支优秀的校长队伍和结构合理、可保证全区教育持续发展的优秀教师队伍。

第五,优质的办学水平。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的教育教学水平高,特色鲜明,保持清晰的社会美誉度;在教育管理或教育改革等方面有创新性的突破或典型经验;学生全面、和谐成长,教师能够持续地发展。

由于采取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战略目标制定方式,开展了“校长亮剑”“教师论道”等一系列活动,校长们明确、理解和领悟了区域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并自觉地把区域战略目标作为学校的发展方向,提高了校长对教育现代化的领悟能力,有利于校长有序推进学校教育的现代化。

(二)用现代学校制度的构建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拓宽校长现代化办学的实践空间,培育校长对教育现代化的实践能力

现代学校制度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现代学校制度的核心是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锦江教育通过现代学校制度的构建不断扩大了学校的办学自主权。2008年,《锦江教育发展行动纲领》提出了“三个保障”,第一个保障就是改进机关作风,要求“强化机关和直属机构的服务意识。构建以学校(办学机构)的需求为导向的机关服务模式;通过推行预约服务、延时服务、上门服务、跟踪服务、联合服务、问需服务和网上服务提高服务水准和效率;强化教育管理的统筹协调性,切实减轻学校负担”。2009年,锦江教育提出了“三项改革”,其核心是围绕强化政府和机关服务职能、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进一步激发学校发展活力而进行的机制改革,其重点是促进学校充分自主地挖掘办学潜力,发展自身特色,实现学校现代化发展品质的提升。为了培育锦江校长对教育现代化的实践能力,提升实践水平,锦江教育主要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着力转变机关职能。采取多种措施,促使教育行政部门逐渐从“大学校”“大校长”的传统管理模式中走出来,成为教育体系的建构者、教育条件的保障者、教育规则的制订者、教育公平的维护者、教育标准的制订者和教育质量的监控者。二是引导校长在自主办学中用好策划、决策权,组织、人事权,指挥、控制权和监督、奖惩权等,提高自主办学意识与能力。

(三)用“四个联盟”促进校长队伍现代化素养的联动发展和整体提升

根据“同质研讨、异质联动”的区域校长培养思路,锦江区组建了以薄弱学校为主体的“博盟”、以发展中学校为主体的“发盟”、以窗口学校为主体的“超盟”和以中学校长为主体的“校长联盟”。“四个联盟”根据自身的办学实际和现代化追求,在相互研讨、互挂锻炼、观摩学习、深度汇谈、共谋对策等方面,不断丰富、规范和深入,联盟内部形成了“相互学习、你追我赶、互动共生”的良好局面。四个联盟之间彼此借鉴,共同应对现代化推进过程中面临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共同突破现代化办学的瓶颈,形成了不同层次学校联动发展的良好局面。从实践效果看,“四个联盟”的建设有力地促进了校长队伍现代化素质的联动发展和整体提升。

(四)用“优质教育链”提升校长队伍现代化素养的层次与品位

优质教育链是指以区域内的优质学校为龙头,通过学校合并、布局调整、辐射带动、捆绑帮扶等方式,建立优质学校的发展链,实现优质学校的延伸性发展和整体性提升。锦江区根据“学在锦江,品质教育”的现代化发展目标,依托本区优质学校教育资源优势与品牌优势,借助社会各方面(包括家庭)资金和资源,建立起了四条优质教育链,有效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提升了区域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水平。在优质教育链内,校长们相互融合,彼此吸收和运用先进的办学经验,成功地改变了原有的学校风貌,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水平,提高了自身的现代化素养,保证了现代化素养的高层次和高品位。

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锦江教育的现代化是一个不断提升与展露新颜的过程。我们将始终坚守“学在锦江,品质教育”的发展目标,以提高校长的现代化素养为重要抓手,不断促进锦江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

下载浅论中小学校长信息素养与学校发展的关联分析教育论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论中小学校长信息素养与学校发展的关联分析教育论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培训论文:校长办学理念与学校发展[5篇]

    校长办学理念与学校发展的思考与实践 良好的社会离不开良好的教育,良好的教育离不开良好的学校,良好的学校离不开良好的校长。一个好的学校首先要有一个好的校长,校长的理念决......

    介休市市长与中小学校长贴心交流教育发展想法

    介休市市长与中小学校长贴心交流教育发展想法 李凌/宋晓敏/王治国 摘自:《中国教育新闻网》 这段时间,山西省介休市三中校长梁智正在参加介休市教育局举办的集中封闭培训。让......

    学校发展信息教育的构想

    学校发展信息教育的构想教育的信息化是目前很热门的题目,一所学校在当今的时代如果还没有实现教育信息化,那么无疑问是不能适应目前的教育形势的。鉴于我校的实际,要想在最大范......

    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2五篇

    《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1、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和......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发展分析

    信息院通信学科发展形势分析报告 自19世纪美国人发明电报之日起,现代通信技术就已经产生。近年来,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迅速兴起,通信技术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为了......

    中小学教育创新与发展(5篇)

    “中小学教育创新与发展”现场观摩会学习体会 高村镇中心小学张 顺 此行到重庆、成都参加“中小学教育创新与发展”现场观摩会,聆听了9堂报告,参观了7所学校,接受了最新“教改......

    教师教育信息化与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

    教师教育信息化与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提出到2022年,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

    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课题项目之

    《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课题项目之 《良好信息素养对教师成长的影响》中期研究报告 内容提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经常要面对大量的信息,如何有效地从中获取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