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读后感
教育科研是对教育规律的探索和把握,是对教育实践的科学研究和开发。教育科研是教育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提高育人质量必须依靠教育科研,没有不会学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有了教育科学,才会有科学的教育,向教育科研要质量,靠教育科研上水平。
中小学教师撰写的教育科研论文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题目不合适。主要表现为:(1)题目涵盖的范围过于宽泛,论题不集中,(2)题目过小,致使文章只能讨论教育活动中的某个细节问题,就事论事,价值不大。(3)题目的理论性过强。理论性很强的课题是中小学教师难以胜任的,这类文章常常泛泛而谈,没有多少意义。(4)题目缺乏新意,不仅增加研究与写作的难度,而且影响论文的价值。(5)题目的表述不清楚或不明确。(6)题目着重于对教学内容本身进行学术性的深入探讨,而不是从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出发来研究教学内容,脱离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偏离了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方向。
(二)语言不符合学术论文的要求。学术论文的语言应该准确、清楚、精练,但一些中小学教师混淆了学术论文与常见的文学作品在语言要求上的区别,违背学术论文的用语要求,语言不准确,词不达意。
(三)文章结构散乱,逻辑性不强。
(四)纯粹的经验总结。
(五)理论的运用不恰当。其一是对教育原理的认识不够深刻、准确,导致不能科学地运用原理。其二,许多中小学教师在运用教育原理时,不能把原理与教育现象有机结合起来,二者处于分裂状态,教育原理的运用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
(六)不符合学术论文的基本规范。
中小学需要的教育科研,要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来规划课题,要将工作难题转化为教科研课题,而不是单纯地按照上级的课题指南选题,要以建构性试验为中心来展开课题研究的过程。具体地说,要按照问题、设想、尝试、总结与反思的顺序来展开,要提高问题意识反对无问题或假问题提出真问题,确定问题的边界,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特点,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当前教育科研的重点转移,从探索普适性规律到研究自然情境中的教育问题,从宏大主题的研究到个人经验的研究,从注重理论思辨到关注生活世界的现象解释,从自上而下的逻辑推演到自下而上的案例研究,从强调研究的客观性、科学性到关系研究、反思研究,从强调实效结果研究到过程参与发展研究
中小学教师如何确定科研课题
1科研课题不宜用肯定的语句表述,课题表述不是论文题目的表述。
2科研课题应是个有确定涵义的具体问题。科研课题不能太大,太笼统,否则研究就无法下手。3科研课题的表述要完整。科研课题的表述一般应包括三个部分,即研究的问题,研究的对象,研究的方法。
4科研课题表述时要用语严谨,科研课题在表述时要用语严谨,要用学术性的语句,不应用“大白话”,不应用比喻句。
结合我们的教学实践活动,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重实践,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
教育科研要有清晰的问题意识,明确地认识到借助于研究想去解决教育教学的哪些问题。我们有必要把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作为教育科研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我们要从教育教学的疑难中寻找问题,从具体的教育教学场景中捕捉问题。
二、常积累,积极撰写教育日志、教学案例等。
教育日志展现的是教师对教育生活事件的定期记录,记录的是教师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所观察到的、所感受到的、所解释的和所反思的内容。案例是事件,是对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案例的写作也使我意识到脱离课堂教学第一线的教学研究是苍白的研究。所以,为了能够写出好的案例,我们要常写作、常积累,更多的记录教育教学事件。
三、勤反思,把教育反思作为自己的基本研究行为。
教育反思是一种批判性思维活动,指的是教师以体会、感想、启示等形式对自身教育教学行为进行的批判性思考。教师应该是感性的实践者,还应该是理性的研究者,教师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持续不断的反思,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将反思的结果用于实践之中,不断改进实践状态,提升教育智慧。
四、积智慧,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要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及时记录教育教学生活中的事件,持续不断地对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从而汇总着自己的教育智慧,提升着自己的教育水平。这样教师将会在教育研究中拥有更多的主动权和自主权。
教育科研不仅是提升教师教育智慧的重要途径,而且会成为其强大的动力,推动教师深入思考,不断发展自己的智慧。科研是教师智慧生成的重要途径,是教师发展、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一大批优秀教师成长、成功的必经之路。
总之,教育研究的问题是产生于实际的工作情境之中的,并且研究的进程是从实际情境出发,根据实际情境的需要,随时检讨,不断修正的。同时教育研究是教师对自身实践所进行的有意识的、系统的、持续不断的探究反思,它在突出教师实践的“研究”特征的同时,也突出了教师作为研究者的角色。因此,教育研究源于教育教学实践,我们要在实践中积累,在实践中探索,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
第二篇: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专题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方法和论文写作
靖州县太阳坪中学
校长 黄俊文
一、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内涵及意义
1、教育科研的内涵
教育科研方法是应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具体地说,教育科研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的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教育现象和教育实践进行系统的探索,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客观规律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
如: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教育改革的走向问题;教育评价机制的健全问题;小组模式的运行问题;城乡教育布局调整的问题;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等。它有几个特点:
第一:教育科研是一种在不断探索中获取新认识的过程,是人们进一步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客观规律的认识活动。这也是教育科研的本质和目的。如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得到重视,且解决的机制日益健全。关协、政府投入。电话、档案袋、农民工学校等。班级管理的逐渐完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学风格的逐渐形成等。
第二:教育科研要运用科学方法。为何会有事半功倍和事倍功半之分?方法是关键。如有些老师,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逐渐退出教学一线。如课改,成功的较少,失败的较多。其原因就在于方法不对,条件不成熟,路子走错了,有的是死板硬套,我县许多学校的课改都是照搬许市模式。
第三:教育科研的成果是获得新认识,形成科学的结论,即形成科学的理论和观点。如杨初春《快速作文法》、许市五环教学法、卢仲衡的《初中数学自学辅导教学实验》,老师们成功的教学经验等。
第四:教育科研有很强的实践性。教育科研是为教育实践服务的。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然后在实践中家用加以研究,形成经验,最后又用于指导教育科教学实践。教育科研只有和实际教育教学结合起来,才会有很强大的生命力。
2:教育科研的意义
第一、教育研究是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以及教育变革自身的需要。教育发展水平的高低可以折射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和文明是同步的。我国涌现出孔子、朱熹、蔡元培、陶行知等一大批教育家,多次教育变革,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以及后来的复古运动到新文化运动,从私塾到大学,从科举到高考,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从传统教学模式到自主合作研究的新课改模式,每一次变革无不推动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育事业也得到了飞速发展。
第二、教育科研是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历来都认为“学高为师”,从而降低了教师的专业文化要求,不像律师,医生那样具有极强的专业要求,这与现在“双师型”教师的要求不符合。教育研究是让教师迅速成长起来的有效途径,通过教育研究形成具有特色的教育教学风格。
第三、教育研究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学生的需要。社会在变化,人们的质量观在变化,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也在改变。教育工作既复杂又丰富,教育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要对得起良心,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古人提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零落成泥碾做尘,只有香如故”,但我们至少应该尽职尽责。
二、教育科研的原则
第一、方向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教育科研坚持“育人”的思想,研究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其过程和结果都要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如:为了研究毒品和早恋的危害,就不能创造学生吸毒和早恋的情景。
第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从教育实际中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要注重理论的指导和提升。有些还要把诸多学科联系起来。
第三、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的原则。适当借鉴,自主创新,具有自我特色。
三、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方法
第一、中小学教师科研的特殊性。中小学教师的研究活动和专业科研工作者不同。它和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紧密相联,研究的对象是自己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研究过程就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我们应该边实践边研究。
中小学教师的研究可以是在教师与同伴、教师与管理者,教师与学生家长以及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中进行的研究。这种研究通过与他人的对话,达到超越自我,弥补不足的作用,所谓旁观者清。第二、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研究过程。在目前的中小学教育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研究课题不是自己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而选择的课题。中小学教师必须通过细心的观察、认真的反思、积极的探索,才能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具体讲,三步曲:发现问题(关键)——思考加工(难点)——实践验证(结果)。
比如,教师要学生写日记的做法的现状调查,有哪些弊端?怎么改?有什么理论依据?你的操作过程怎样?有什么收获?
再比如,传统的教师备课现状?有何利弊?怎么改进?理论依据?实行情况?
还有,多媒体的运用问题,导学案的写作问题,引导学生做实验的问题,阳光体育的问题,劳动技能教育的问题,激励机制的建设问题等等。
第三、如何提炼教育科研课题。发现并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是研究的起点。教师的教育研究是以教师观察或感受到的教育问题为研究起点的,但如果提出的问题是一些不明确、含糊、不适当的问题,就不宜于研究。严把教育问题转化为科研课题,教师就应在分析、判断、评价的基础上对教育问题进行必要的体验。
1、教育科研选题不当的表现。当前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最头疼的是难以找到研究的问题,即使找到却不适于研究。
a.问题繁多。即研究的主题太大,无从下手。如“新课程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新课程”和“创新能力”是很宽泛的概念,难以把握研究的内容和切入点。“靖州县素质教育研究”,“新时期德育工作研究”其研究难度超出教师的能力范畴。
b.问题狭窄。即问题太小,范围太窄,意义不大。由于受视野和经验所限,所选问题只是反映某个现象或在教育教学中想实现的某个简单期望,他虽是事实,但可以直接解决,也可以做经验之谈,大不能作为教育科研问题。如“数学教学如何让学生勇敢的站起来”,“语文教学中的表扬艺术”。
C.问题模糊。即问题的主攻目标不明确,问题研究具体要解决什么以及如何解决不清楚。表现为:一是问题中的变量单一。课题研究旨在探讨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二模糊的问题,只显示一个变量,使人不知道该怎样来解决问题,如“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或“培养和发展中学生语文素养”,都只有一个变量,到底从哪个方面来形成“良好习惯”,来养成“语文素养”,让人难以确定。二是问题中的变量过多。变量过多也会造成研究重点不突出,使教师产生模糊认识,无法开展研究。如“教学改革和学生发展”,“英语教学与学生个性培养”,他们既是问题宽泛,也是变量过多,“教学改革”、“学生发展”、“英语教学”、“学生个性”等都包含很多变量。问题中包含过多的变量,会造成研究目标离散,难以形成有有效的研究成果。
d.问题平淡。即问题老套,价值不高,若再研究,应该寻找新的研究角色。如“学校团队工作研究”,若只讲日常团队活动,肯定缺乏新意,不妨使之与小组管理模式、阳光体育活动、评价机制的创新联系起来,则不缺乏新意。
2、教育科研课题的提炼策略。缩小,即把宽泛的主题缩小到易于把握的程度。一是缩小研究对象的范围,二是举绩研究问题的核心。如“不同类型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如改为“靖州县农村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范围就小多了。且“校园文化”是个宽泛的概念,它包括的因素很多,有看得见的如学校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等,也有看不见得东西,如教师的思想观念,校风、教风、学风等,教师无法深入研究这样复杂的问题。因此,我们还可以把题目缩小为“靖州县农村中学教师业余生活调查研究”或“靖州县农村中学环境文化建设调查研究”等,这就要根据教育实际需要,对问题本身的范围进行界定。
b.拓展。即把狭窄的现实问题扩充、丰富。如“数学教学如何让学生勇敢站起来”,“勇敢站起来”是个现象,研究的意义不大,“勇敢的站起来”需要丰富和扩充,可改为“数学教学如何让学生更自信”,相对而言,其研究意义增大了。这种扩展要么是扩大研究对象范围,要么是丰富研究对象内涵,“自信”比“站起来”的内涵大多了。另外,我们可以把问题普遍化,使其研究意义加大。如“语文教学中的表扬艺术”,改为“初中教学的表扬艺术”更好。再则,对教师遇到的特殊问题进行普遍性丰富,使其具有研究的代表性。如“怎样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成绩”,这是个别的具体问题,要从这个问题中提炼出值得研究的课题,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扩展和丰富,可改为“学生英语学习困难的成因和对策研究”。这种扩展要从教育现象中概括出本质因素,通过对个别现象由表及里、由特殊性到普遍性的提炼,是一种思维的拓展。
c.分析。对于模糊、复杂的问题,要通过分析,使其范围集中,研究任务明确,研究重点突出,一是分解问题。即把一个复杂的就问题按照内在的联系,分解成若干个相互联系的小问题从而在具体化的基础上确定研究问题。如“数学课堂教学与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研究”,“非智力因素”是个复杂要素,目标不太清楚,教师可将研究问题分解为“数学课堂教学与学生学习动机培养”,“数学课堂教学与学生学习意志培养”,“教学课堂教学与学生良好性格培养”,“数学课堂教学与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等子课题,然后选择一点研究,或分阶段逐一研究。二是分析因果。模糊的问题往往是因为问题包含的变量过多,因果关系复杂,教师无法把握问题关键。因此要分析问题的前因后果。如上海某校的“成功教育研究”课题,其研究的起点是要解决学生学习困难的问题。后来,通过因果原因分析发现,学习困难就在于学生没有体验到学习成果的乐趣。因果分析能过帮助教师找到问题的根本,也为解决问题提供新颖独特的思路。
d.转换。即对平淡的问题推陈出新,从新颖的角度形成研究课题。一是“问题新”。即研究的问题有原创性。二是“方法新”。变换研究方法。如“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研究”,这方面的研究较多,可从方法上转换,提炼为“某某地区中小学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的个案研究”。个案研究法的运用很容易产生成果。三是角度新。即从新的视角提出研究问题。如生化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以下我县环境治理、农药使用问题,历史老师可以关注以下人文资源开发问题,语文、音乐老师对我县的少数民族的习俗问题等。四十效果新。若通过研究使教师的思想观念发生转变,产生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这个问题值得研究。如“中学生迷恋网络的成因与对策”,这个问题交平淡,但是有些老师对网络运用把握得当,反而通过多媒体课的教学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效果较好。
四:教育科研论文的撰写 1.体例样式
一是以直接研究,获取第一手资料为主而撰写的论文。如教育观察报告、教育调查报告、教育研究报告等。这都是对某一教育现象、事件进行研究。格式要规范。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量法是基本的研究方法。
二是以研究间接的第二手资料为主而撰写的论文。主要有教育史论文、教育基础理论研究论文等,以查阅文献为主。如研究孔子的教育思想、科学制度的演变等。
三是综合运用第一、第二手细聊撰写的论文。有教育经验总结报告、专题教育教学研究论文等。如班主任转化后晋升的经验总结报告,既包含自己的实践经验,又有文献中的东西。
2.具体步骤
一是确定题目。新颖(“后进生wmc教育实践与研究”,“给学生一张人生通行证”);宜小(如“教师队伍的管理与建设”,可改为“某某教研组管理初探”);准确(如“中学语文教学中三种教法的比较试验”,“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影响初中生道德行为的几个因素”)。
二是拟定提纲。首先要安排好全文的布局。如主要论点与次要;论点的排列,论证的逻辑展开等,是论文各部分结构严谨,条理清晰,推论符合逻辑。其次要安排好材料的使用。基本材料、辅助草料、参考文献,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最后要安排好论文的篇幅(一般4000字到8000字),做到详略得当。三是论文写作。首先要注意立论、推论和表述的科学性。其次要注意论调、论据、论证的逻辑性。最后要注意数据统计和文字表述的有机结合、典型分析和一般分析的有机结合。
四是推敲修改。自己改、别人改、集体改。注意专业术语和语言规范。
3.养成习惯。一是细观察常反思;二是多读书常练笔;三是用实践写案例(标题、正文、附录、评析等)。
4.论文六要六忌。标题要精当准确,忌俗套冗长;立意要新颖别致,忌抄袭沿用;主题要凝练集中,忌空泛模糊;立论要详实得当,忌东拼西凑;实践要便于操作,忌面大失控;总结要详实规范,忌空洞无物。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方法和论文写作(提纲)
一、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内涵及意义 1.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内涵
a.教育科研是在探索中获取新认识,解释教育现象的本质和客观规律的过程,为教学服务
b.教育科研要运用科学方法 c.教育科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2.教育科研的意义
a.教育研究是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以及教育变革自身的需求。
b.教育研究是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
c.教育研究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学生的需要
二、教育科研的原则
a.方向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c.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三、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方法 1.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特殊性 2.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研究过程 发现问题——思考加工——实践验证 3.如何提炼监狱科研课题 a.教育科研选题不当的表现
问题宽泛;问题狭窄;问题模糊;问题平淡。b.教育科研课题的提炼策略 缩小;拓展;分析;转换。
四、教育科研论文的撰写 1.体例样式:常见三种
2.具体步骤:一是确定题目(新颖准确);二是拟定提纲;三是论文写作;四是推敲修改。
3.养成习惯:一是细观察常反思;二是多读书勤练笔;三是勇实践写个案。
4.论文六要六忌:标题要精当准确,忌俗套冗长;立意要新颖别致,忌抄袭沿用;主题要凝练集中,忌空泛模糊;立论要详实得当,忌东拼西凑;实践要便于操作,忌面大失控;总结要详实规范,忌空洞无物。
2012年暑假
第三篇:中小学教师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xiexiebang推荐)
中小学教师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这部著作是由王德胜主编,天津出版社出版的,是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能培训教材,全书共十五个章节,系统地阐述了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意义,中小学教育科研的选题以及中小学教师常用的几种科研方法和论文写作的规范要求。看完这部著作之后,给我启发很大,我想从三个方面谈谈我读这本书的心得体会。这四个方面分别是:(1)如何理解中小学教育科研(2)教师如何做科研:选题与研究设计(3)如何创作与发表论文。
说实在的,中小学教师如何做教育科研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也是一个很笼统的题目。特别是对一线教师来说,太多理论上的东西对我们的操作可能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这本书好就好在为中小学教师如何做科研提供了有效的范例。
教科研从起步,经“十五”到“十一五”已经走了整整十多个年头,明年再申报课题,就是“十二五”课题了。从目前教育科研的现状来看,科研对很多老师来说已经进入了一个高原区,因为这时候的教师走上了一种职业的倦怠,特别是35岁左右的教师。书里谈到四个成形——信念已经成形,很难再改变;思维已经成形,不再想突破;技能已经成形,不愿再发展;状态已经成形,不肯再激进。自己的压力很大,来自家庭、来自单位、来自社会,这让很多老师体力、健康极度透支。造成教师的事业陷入了一种高原期,导致事业的停滞,有时甚至出现了一种群体的“黑洞“。群体的“黑洞”带来的危害更大。我们有时很疑惑,为何我们总是被鼓励做研究,可研究怎么总是做不好呢? 其实很多老师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很多教师经常把自己当成是一个雇员,自己的工作是一种等价交换;大部分的老师在做着一种知识贩子的工作,美其名曰“教书匠”;而其实教师职业最高的一种境界是做一个研究型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从自己的衣着、用品、自己的朋友、自己读的书籍、自己思维、行为以及习惯的提升来表明自己升级了自己的人生。但现实是不少教师都活得挺可怜!我们可能已经丧失了独立思考、突破性思维的能力。有人说,教师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一个没有思想的教师也就没有了教书育人的灵魂。卢梭也曾说过:“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人都是自己心灵的囚徒!而要冲破这些就必须要有一种坚韧和力量。我们要走出事业的高原区,我们要恢复独立思考、突破性思维的能力,我们要让我们的思维重新冲破这个藩篱。那从什么地方开始呢?就从我们的教育科研开始吧!
那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理解中小学的教育科研呢?
下面我想从两个调查报告说起:
调查1 疑问:作为中小学,教育科研是否必须作为学校教师(或学校)的工作内容或任务?(本人认为不应该是,因为在“中小学管理规程”(1996)中已明确中小学的任务就是教学为中心。)
观点:
1、中小学教师的科研定位必须准确,科研是科研部门的事,不能错位,越位。教师主要是多读经典,自觉利用和检验最新教育科研成果。
2、教师负担越来越重,科研增加了教师负担,会造成名不副实,甚至助长学术上的不严谨和浮夸风。“大跃进”,“皇帝的新装”。
3、多提教研,慎谈科研。
4、在教育领域,我们缺乏的不是真理(理论成果),而是坚持真理与践行真理之科学务实的态度。
5、中小学教师所做的是行动研究,不是教育科研。
调查2 疑问:你对中小学进行教育科研持何种看法?
1、“听起来感动,说起来激动,干起来不动”。
2、少数教师搞科研,多数教师看科研。
3、听课、评课、看录像、读文章、听报告、查笔记。
4、教师培训搞突击,平时研训不务实 ;教研活动花样多,课堂教学无起色;中(老)年教师靠经验,不备不研成习惯;备了也为检查看,年青教师不会干;备课本上都写满,教学环节不相连;教学层次不明显,时间分配无界限;课堂教学很随便,时间多余再练练; 时间不够下节见,有人听课再准备;无人听课念讲义,板书设计抛一边;教材处理不去研,铃声一响说再见。
从以上两个调查可以看出,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中存在非常严重的问题,作者把这些问题归纳为
1、“雾里看花”
2、“皇帝的新装”
3、“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4、“东施效颦”
5、“唯论文是瞻”
6、“课题总动员”
7、“高原反应”等等。
由此可见真正的中小学教育科研应该是一种基于教学实践中的行动研究,而不是科学研究。行动研究自上世纪 90年代初行动研究传人教育界以来,已成为中小学教育科研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汇,几乎每个教师、每所学校进行的研究课题设计中,都会提到自己使用的研究方法之一是行动研究。确实,行动研究在一定程度上破除了中小学教师头脑中科研的神秘感,让大家注意到,科研并不是专家的专利,而是完全可以“下嫁”到中小学,成为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手段的。但行动研究与中小学教育科研又存在一种什么关系呢?它是一种方法?还是一种模式?现今很多人对行动研究存在误解:认为行动研究是不需要什么特别的方法的、只是自己的兴趣所致、只要自己单干、及时反思就可以了,而真正的行动研究却并非如此。凡是研究都应该是科学性的。真正的行动研究是由情境(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它有自身的几个特点:行动的自觉性、反思性实践循环,提高行动的理性水平、重客观证据、操作的公开性成长性(区别与一般教育教学行动)。真正的教育研究的行动应该是自觉性的。它需要一种行动之前的计划、加追求计划的合理性、计划主动寻求理论和实际经验的依据、行动过程中会有意识监控自己行为、观察行为结果;除了要有行动的自觉性外,我们必须注重反思性实践循环,提高行动的理性水平,这包括关注问题解决过程、对问题解决过程的反思、行为过程和结果中注意发现新问题、开始新一轮行动、观察、反思。那么在观察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客观的依据:注重收集客观数据说明行动的效果,而不仅仅是凭个人的主观感受和理论推理。一项课题的研究过程并不是一个人单打独干的过程。就连《阿庆嫂》里的刁德一也这样唱到:老子的队伍刚开张,总共才有十几个人七八杆枪。这个就需要我们一种合作的公开性:寻求与同事、外部专家之间的合作,公开研究设计、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接受质疑和批判。如果教师希望改进他的教学,可以录制教学过程,或者邀请同事进入课堂作为观察者,如果可能的话,还可以邀请一位校外观察者来考察学生的理解力作为合作研究的基础。” 斯腾豪斯[英]教学是一个科学的过程,教师不仅是技术熟练者,而且还是反思性的实践者,这说明了教学研究的一种成长性。
那到底如何认识行动研究呢?为了行动,在行动中,对于行动。是一种方法论(研究的价值准则):“研”以致用、一种研究范式:工作与研究的统一、一种具体的研究路径: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那么中小学教育科研是什么? 课题? 论文? 教师的交流与互动? 教师自我提高的手段? 教学质量提高的途径?一种行为方式、一种对待工作的态度、一种“精神革命”。1926年,布科海姆在其名为《教师的研究》中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教师总是情愿站在旁观者的位置上,听凭大学的人员来定义他们的专业,他们只是在别人通过他们并不了解的试验向他们提供某种方法的时候向人道谢,而从来没有想到这些可能并不是真的适用,并且他们并没有参与其中。“教育研究不应该是专业人员专有的领域,它没有不同于教育自身的界限。实际上,研究不是一个领域,而是一种态度。(布科海姆)中小学教育科研是:态度+行为+实践(或经验)=能力。在我们这样的一个特殊的群体中如何搞科研呢?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形式:反思、教育叙事、案例研究、校本培训。首先我们讲述一下反思:反思现在已经不再是新鲜的词汇了,但对它存在一些误解,如理解成自我反思,或对自己的教学反思,其实,教师的反思的角度,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学生,同事,专家,或者是家长。反思的内容可以教学方面,班级管理,学生生活等各个方面。反思的方法也是多样的可以是独立反思,可以是合作反思。因为资源的限制,我们进校教师的反思更应该侧重于合作反思。反思不仅是反思自己的缺点也是发现自己亮点的方法,要善于从自己的实践中得到收益,鼓舞自己更上一层楼。将自己的优点尽可能的放大,从而增添教育研究的乐趣。接下来是教育叙事:2002年6月26日,朱永新发帖子《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开业启示》:保期十年。投保条件:每日三省吾身,写千字文一篇,十年后持3650篇千字文(计360万字)来本公司。理赔办法:十年后,投保方未能跻身成功者之列,本公司愿以一赔十。保险公司第一投保人,江苏盐城张向阳。2002年10月12日,这位农村教师写下他第一篇随笔《听课随想》。8个月后竟有30万字,其中50余篇7万余字见诸报刊。张向阳将上小学女儿作为新教育之梦实验对象。这样的教育随笔和教育叙事等实录式研究,易于操作,有助于教师积累更多的研究资料,为进一步地研究打下基础。农村教师有其独特的身份,即农民和教师的双重身份会给他们的经历多了许多不同于城市教师的特殊视角。在写教育叙事和随笔的时候也不要拘泥于形式的优美,但求感情的真切,内容的真实。第三是案例研究:案例应来源于教学的实际生活中真实的问题。它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即有问题,有一定的故事性,有对问题的思考等等。案例研究,是针对现实的问题进行深度地思考,旨在剖析问题原因,寻求解决的办法。它也是易于操作的,具有示范性和实效性等特点,从而使这种研究方式受到教师们的青睐。第四是校本培训:许多地方已经开始实施,但存在的问题也很明显,如走过场,内容一致,步调一致,形式统一,过程统一,集体培训,全民过关。校本培训成了一种形式上的达标培训。而学生的需要,教师的需要,学校的需要,都没有考虑进去。在对校本培训的认识上也有许多不恰当的地方。校本应该包括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即一切为了学校,一切基于学校,在学校中研究。把学生的成长,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提升结合起来。目前的教师培训,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培训形式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而校本培训正是解决这种限制的良好方法,教师需要的实践智慧也只有通过实践去体会。脱产进修,短期课程培训,观摩公开教学等活动,在经费上也不允许农村教师去参加这类活动,一方面又不能解决他们所碰到的问题。校本研究的方法很多如学术沙龙,案例分析,专题讲座,课题研究同伴互助,师徒结对等等,校本培训,或校本研究是教师,也是教师发展的重要途径。
对于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意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为何要做研究?做研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研究与不研究差别何在?首先我们解决第一个问题:为何要做研究?学校面临的挑战和未来教育政策的转向;外部环境:知识社会、信息社会、市场经济、全球化、后现代、多元化、城市化、社会分层、独生子女、和谐社会、学习型社会„。内部环境:课程改革、校长专业化、素质教育、和谐教育、(示范)特色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规划、学校文化„..一切都在变,所以我们必须“变”。“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彼得?圣吉“)现在只有两条路 —— 变革或死亡”(汤姆 ? 彼得斯)人们总是喜欢把好几个世纪以前的假设(有些人称为错觉)当成宝贝,而事实上它们并不适用于当前的环境。因此,如果你想改变,那么你必须在进入之前抛弃旧的设想。那做研究能给我们带来什么?这是我们要阐述的第二个问题.答案是:学校面貌的变化、教学方式的变化、学生的变化、教师的变化、校长的变化。那么,能否再反过来检讨一下,不做研究的结果?学校中有多少问题是因为我们没有认真对待或者处理不当所造成的?为什么?我们周围反面的案例有多少?代价是什么?那是不言而喻的。
上面的几个问题我们弄清楚后我们就要进入一种实践的环节:做。那如何做?从何做起?这又是一个新的起点。这是教师如何做科研的问题..首先我们讲选题与研究设计。
(一)教师行动研究的模式有三种基本样态:问题模式、计划模式、课题模式;所谓的问题模式又称为勒温模式,它是先确定总体或初始设想——勘察或实地调查——计划——采取第一步行动——评价——修改计划——采取第二步行动。计划模式又称凯米斯模式,它有两个循环组成:第一个循环是观察——行动——计划——反思;第二步循环是:观察——行动——修改后的计划——反思。第三种是课题模式也就是陈桂生模式.它是从课题选择——课题设计——研究计划的实施——研究报告的撰写——回顾与总结。
(二)如何选题?研究始于问题,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选题的基本路径;挑战疑难、“以小见大”、“理论联系实践”、“同伴交流”、“多一把尺子”、关注学校发展、关注政策(教育)。而这选题的来源大致来自以下几个方面:理论思考、实践困惑(与当下的工作关联度)、专家课题、个人兴趣(与将来的工作关联度)。有了选题那接下来就需要我们的观察和思考:我们要问自己我在工作中发现了什么?我的周围发生了什么?关注社会热点(如养成读书、读报、每天浏览教育网站新闻的习惯);研究热点(核心期刊、重大课题招标结果)就如吴康宁所说我们要观察和思考的是异己的问题、私己的问题、炮制的问题、互通的问题。研究不需要的是我们的观察和思考,而却是来源于矛盾:理论与理论的矛盾(如学生收费问题)、实践与实践的矛盾(区域学校间差异)、理论与现实的矛盾(如师资均衡问题、教育券问题)有时要加入政策这一因素。有了如此多的问题那就是该如何确定一个目标呢?那就是选题的问题了。概括一下选题有以下几个基本要求:问题要有价值、问题的科学性、问题的现实性、问题要具体明确、问题要有可行性(主观条件、客观条件、时机)可是当前的教师研究选题中存在的一些问题(1)无问题; “近期教学反思”、“构建教学工作的良性循环机制,促进教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2)问题不集中;“ⅹⅹ小学骨干教师培养与任用研究”、“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3)问题界定不清;“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研究”(4)问题表述不精确;“学习型学校的构建与尝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实践与研究”(5)问题范围过大:;“农村小学教学管理科学化研究”、“教师职业倦怠及对策”(6)问题难度超过了研究者的能力;“有效教学的标准研究”(7)问题不科学;“‘以诗化教育’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8)问题无现实性或背离教育政策;“农村小学生源减少的问题与对策”“小科目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研究。所以我们在选问题时要进行一种聚焦。举个例子:如:农村中小学生为什么不爱上语文课?分层次寻找原因?找到你能够控制并改革的因素、结构化分析这些因素、选定一个因素细分进行研究,如课外读物的缺失(经济原因?学校规定?缺乏阅读文化?阅读没有让学生有看得见的收益?)、按照一定的假设去改进它、观察、记录、研究、反思„„再行动„„
(三)研究设计(课题)。为什么要研究?研究谁?(问题的提出或缘起)研究什么?(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用什么方法来研究?用什么样的形式?(研究方法)分几步走?需要什么支持条件?(研究计划)呈现什么?(研究成果)参考了什么?(参考文献)用了哪些工具?(附录)
(四)、选题的原则。(1)可行性:时间(研究时间和研究期限)精力(考虑工作与家庭)经费(是否课题支持)能力(学术修养、分析能力)数据来源(访谈时对方会否配合、政府是否愿意公开数据)理论水平(相关理论书籍能否买到或借到,能否有时间阅读,你的身边是否存在相应学术团队和专家资源?)(2)创新性:最好的选题状态:
1、已有人研究,渐成热点
2、研究还不够系统深入
3、最重要的是,我需要改进这些如教育质量(3)价值原则:既要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又要有一定的理论价值(这里价值仅等同于意义或作用)价值介入OR价值无涉?--如农民工子女是否符合人类、我国当下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及意识形态。(4)科学性:真问题而非伪问题,如研究素质教育要谨慎、选择心理学选题要慎重。(5)专业性:本学科领域或学科交叉领域学科领域或学科视角、学科方法等(逐步形成)(6)主题的专业性和相关性:单主题、双主题、多主题核心概念不能太多)切口要小
(五)选题研究方法的设计:定量方法?SPSS软件的数据处理质性研究?现象学阐释?调研报告?(现状、问题、对策及思考)。
辛辛苦苦研究了很长时间,该是出成果的时候了,而我们用的最多的方式来表明我们的成果的是:论文。很多老师现在写的论文存在很大的误区:写成工作总结或计划(担任领导职务的通病)给教师的101条建议(救世者自居的通病)充满牢骚的宣战书(愤青的通病)流水账(特别是现象学范式运用要谨防这一条)先进事迹宣传栏、或恶劣事故曝光台情书或小说(特别是叙事研究要谨防上述两条)研究是一种创作,但并不是所有的创作都是研究,核心概念+ 结构化思考= 学术思维。大家千万别把自己的论文写成这样的形式。那下面我们就具体讲讲如何将我们的论文写的更好。写论文首先需要我们查找一些有关的文献资料,而这就需要我们尽快获得文献资料的查阅方法和查阅手段。文献是科学研究的基石,又是创造思维的摇篮。它可以为研究提供素材,还可以为撰写论文提供论据。帮助我们了解前人对有关问题的研究情况及他们的研究成果,使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攀登新的科学高峰。所以必须尽快地熟悉文献资料的查阅方法和查阅手段。获得这些手段后我们要去粗存精,我们要让自己收集的理论材料要符合可靠性、正确性、权威性、时新性原则。具体论述一写也就是收集材料时,要尽可能的占有第一手资料,最好是经过专家认证的,以保证它们的可靠性;对科学公理、教育原理、成型的教育模式,要有全面、正确、而且深刻的理解。明确前人的工作,明确自己的工作,更要明确自己的创新;对众多的理论材料,应选择最有代表性的,最具权威性的。因为权威性的理论材料,能以一当十,其可信度强,论证起来自然有力;现在正处于教育大变革时代,保证教育材料的时新性是必然的。90年甚至2000年前的材料价值已经变小了,应缩小它们的收集力度,以便集中精力收集时新的资料。一篇论文单有理论的收集和呈现是不够的,它还需要实践内容的填充。我们的实践设计要真实科学。目前教育实验方面的水平普遍较低,得出的实验结果没有说服力。对比班的选定、样本的大小、研究的持续时间、主要变量的测定、无关变量的控制、测量误差的减弱、数据的收集、结果的解释等方面都存在大量的科学性错误,成为质疑的对象。而且相当部分论文都犯有研究模式作用扩大化的毛病,有编造实验数据的嫌疑。等到实践和理论的表述都已完成后我们就需要对我们的论文进行校对修改了,但记住态度一定要认真。校对修改是写作的最后一道工序,是文章的完善阶段,是提高文章质量的重要环节。最好的办法是:文章写好后先不拿出来,放置一段时间后再修改。这样能够较容易地发现自己的不足,以便加深对论文的认识,甚至有时会有新的突破。论文主要是在论题、观点、资料、结构、语言等文章内容与表现形式方面出毛病,我们修改论文的着眼点也应该主要放在这两方面。学术论文要求精确性,概念界定要清楚,多利用科学、规范的专业名词。行文说话要有依据,根植于深厚的理论背景,特别是自己想出来的东西、用词一定要有依据。论文写完后要多次认真核对,消灭错别字、病句。行文干练清晰,用词值得推敲,前后逻辑一致。注意自己研究模式的适用度,不要夸大其词,犯研究模式作用扩大化的毛病,要限定其运用的条件、时机等。在校对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查漏补缺加强一种合作和交流。多渠道获得教育信息与文献资料。加强同事间的合作与交流,理论资料互通有无,经常讨论,激发各自教育思想的形成;加强不同学科、学校间教师的交流,相互借鉴对方的合理思想,形成广阔的教育视野;积极参加各种讲座,吸取专家的先进思想,并敢于和权威交流思想,最好能和专家们形成较稳固的联系。最后到了投稿发表的阶段。在这个环节我们要注意几点:字数(3000—6000字)、格式(什么是关键词?)、格式规范化,如用引号、楷体字、多于200百字的单独设段、外显的知识呈现方式——数据、图表、公式、模型、机理。投哪些杂志?一稿多投?作者排序问题(执笔人、重要性、资助人和导师、推荐人、资料收集整理等贡献人)。
回过头来我们重新给我们的论文写作上结构给一个描绘:论文的结构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标题(副标题)、提要及关键词、问题的提出、基本研究状况和不足(文献综述)、研究的意义、核心概念界定、研究方法说明(问卷设计、访谈提纲等)研究过程、结论与建议、参考文献、致谢、附录。这样的结构才是一篇论文的完整模式,而现在很多老师出现了论文结构不完整、概念界定不清、方法运用不当、逻辑层次不清楚、语言表述不确切。第一,不能够将日常用语转换成学术语言。第二,偷换概念。如,“义务教育”,“基础教育”。第三,表述前后不一致,如,专业化和专业发展,均衡化与均衡发展引文注释不规范;偏离主题;政策建议针对性不强等问题。研究的目标有了、论文也会写了,这就能让一个老师很好的完成她的教学研究吗?我想只有教师一头热是远远不够的,它还需要有很多的外部条件。那如何促进教师参与科研呢?首先促进行动研究的条件:第一,对问题的公开第二,有创新的机会第三,鼓励尝试错误第四,合作的教师群体 第五,重视资料收集
第六,有足够研究的时间、空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授科里)。其次促进研究的策略:
(一)思想破冰。我们常说“思想决定行动,思路决定出路”那所谓的思想破冰就是观念上的障碍如何消除?澄清误解、提高认识、体现价值。
(二)加强对研究方法的训练。方法对于研究的价值常有的方法有哪些?观察、访谈、问卷、比较、简单的测量统计、简单的实验设计、资料的分析和处理。
(三)“不拘一格”的组织形式。多样化、个性化、弹性化、适用性、人性化。
(四)成果表现的多样化。教学案例、教学课例、教学叙事、研究报告、论文、教师博客。
(五)校长做领头羊。发挥校长的引领作用、身教
> 言教
> 说教、目标与愿景、创建研究文化:民主决策、科学决策。评价与激励。
(六)制度保障。经费保障制度保障、时间保障。
最后让我们的科研从活动化阶段到制度化阶段最后到文化阶段,让研究能最后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这不仅是老师的期望也是我们的希望。
第四篇:《中小学教师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学习总结
《中小学教师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学习总结
我从教23年,写过一些论文,也有一些论文获奖并发表。近几年,我有幸参加过市镇论文评审,阅读过大量中小学教师的论文,感到中小学教师在论文写作中有些困惑,本文试图分析之并提出应对的策略。
一、态度不够端正,不想写
态度决定行动,有什么样的写作态度,就会有什么样的写作行为。开始写论文,都是外在的推力多一些,因为学校要我写,因为评职称要论文等,而不是我喜欢,所以我要写。目前,有相当多的教师的论文是临时去写,拼凑而成。平时没有研究,平时没有收集资料,没有关注、思考这个问题,也没有去实证研讨,等到学校说要交论文了,才临时到网上去东拼西凑一点资料,仓促而成,质量可想而知。要解决态度问题,我认为可以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着手。
从学校外部来讲,首先要完善制度,激励、引导广大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对科研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与一定的补贴,进行专项的奖励,在职称的评定、先进的评选、骨干教师的评选时优先考虑。学校要搭建平台,让骨干教师有展示研究成果的机会,比如,让教师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作专题讲座。好文章是逼出来的。我个人的一些研究成果就是这样逼出来的。
“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如果你对某个专题没有研究,没有思考,没有收集相关的资料,就不会有高质量的研究成果。石碣实验小学的杨奕平老师的论文《优化“主题图”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探索》经过三年的研究,上了10多节研究课,整理收集了近10万字的研究资料,所以他撰写的论文有理有据,既有高度,又有广度和深度,还有可信度,获得东莞市2009年小学数学年会论文一等奖。
从内部教师个人来讲,要转变观念,树立科研促教的理念,从“苦干型”教师向“智慧型”教师转变。凡是喜欢写文章的老师,往往总是一所学校或一个地方的能师。凡是喜欢舞文弄墨的人总喜欢读他人的文章,这样便能经常学到他人的长处,较好地充实提高自己。凡看到的、听到的教育教学现象,对它的一番认真思考就是研究,思考之后产生自己的观点、看法、评价,写成文章就是学问。这样,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经验上升到科学,教师的智慧就出现了一个新飞跃,从而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更丰富,教书能力更高,育人本事更大。
其次,教学和科研是相互促进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写文章也是备课。要写文章就要多看课本、参考资料及其他有关的书籍。看得多了对有关知识就会理解的深刻、掌握的牢固,从而也就会提高授课的质量。特别是自己研究的内容如果与工作直接相关,更可丰富讲课的内容。论文创作就是那块“不误砍柴功”的磨刀石。
只有教师从不愿写到乐意去写,论文的水平才会提高。
二、选题没有新意,不好写
“选题”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写什么”。如果“写什么”不明确,“怎么写”就无从谈起。因此选题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论文的命运。教师常常会觉得,不管写什么,好像都有人写了,自己觉得没有什么好写的。写的论文,老生常谈,没有新意,付出再多也没有什么价值。例如,东莞市教育学会2009年评奖的论文,围绕转化后进学生的论文就有30多篇,其中很多论文泛泛而谈,题目就没有新意,如:《对初中阶段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的一些思考》、《小议班主任转化后进学生的点滴体会》等。而有的老师,同样写后进生的转化,切入点较好,角度新,言人所未言,如“单亲家庭后进生的转化研究”,“建立QQ群,转化后进学生的研究”等。
有些问题别人已经研究过,并有了公认的结论,这个选题就不要再去写了,除非你想推翻已有的结论。比如,《论素质教育的可行性》,我们国家实施素质教育已经十多年了,党和国家都已经做出了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已经没有必要去论述其可行性了了,如果是刚刚推进素质的时候,这样的文章还有研究的必要。
(一)抓住“四点”来选题
要确立“人人眼中有,个个笔下无”的选题,策略是抓住“四点”。1.抓住难点。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 实践中,每天都会遇到一些实际问题,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习惯不好,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等,这些问题虽然有不少人进行了研究,但并没有完全解决。另外,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困惑,比如,近年来盛行“赏识教育”,它适合所有学生吗?难道教育就不能有批评和适当的“惩罚”吗?该如何把握度,有的教师根据这样的疑问提出了“ 适度惩罚对形成儿童良好行为的效果研究”选题。
2.挖掘亮点。教师们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一般都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如有的教师善于做学习困难学生的工作,形成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有的善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的在课堂组织教学和管理方面很拿手,课堂秩序很好;有的在班级管理方面有一套自己的做法,带出了文明班级,这些都可以形成研究的选题。例如,长安中学德育副校长吴房添,对国旗下讲话,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其研究成果《提高国旗下讲话德育功能的研究与实践》获得广东省普教成果一等奖,并出版了专著《风展国旗舞蓝天》。3.寻找盲点。盲点就是别人还没有发现的选题。别人已经研究的东西,我们再去研究,往往费力不讨好。在课题研究中如果独辟蹊径,可以在学科与学科之间,学段与学段之间,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间的“边沿地带”寻找未解决的问题,确立研究的课题。如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各个学科,不同年级的老师,很多人在研究,我们再去研究,很难有所突破。石碣序伦小学谢军恒老师,独辟蹊径,开展“组建家庭学习小组,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研究”。石碣实验小学的何振环老师,他将小学美术教学和生态环保教育结合起来,开展了“小学美术生态式教育的探索》,取得很好的成效,该成果获广东省普教成果二等奖。
4.关注热点。作为中小学教师,要发现有意义的问题,其前提之一是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并保持经常的关注。机会总是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对头脑一片空白的人来说,问题往往与他擦肩而过。要成为研究型教师,就要经常阅读教育面的报纸、杂志、经常浏览权威学科教育网站,参加一些学术活动,多到名校去参观学习,这样,既有助于研究国内外教育理论和实际作者关心的问题,尤其是热点问题。
(二)把握命题的基本要求 就具体的命题来讲,题目表述要清楚、简洁、新颖。
1.命题表述不清。例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看了题目,不知道你要讲些什么。即使要用诗词作题目,建议要有一个副标题“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探索”。
2.命题要简洁,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如:“学生惧厌作文心理的原因及其应对策略”,“惧厌”本身就是一种心理,所以“心理”二字可以不要。另外,“其”指代不明,也不必要,省掉。因此,文章题目开改为“学生惧厌作文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3.命题太空,没有核心概念。如:“提高小学生书写水平的研究”,题目太大,不易写好。如《汉字书写“三九训练法”的研究与实践》。核心概念是“三九训练法”,《探究回方图形习字法,快速提高学生楷书书写水平的研究》,核心概念是“回方图形习字法”,研究的焦点集中,指向明确。近年来,市教育学会获一等奖的论文,题目都有一个核心概念,如:《“三案定教”集体备课模式的思考》、《苏格拉底“助产术”在现代思想品德讨论课中的应用》等,因为有核心概念,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三、资料没有积累,没啥写
一方面,没有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时缺乏论据来支撑你的论点,会难以下笔。
另一方面,如果资料的收集不到位,你不了解别人的研究成果,你辛辛苦苦总结出来的论文,可能别人早已总结,你只是拾人牙慧,徒劳无功。例如,有个教师花了很大的精力去研究生字抄写几遍最有效。其实这个问题,美国有位叫赖斯的研究者,早在1892年写成了《无益的拼写练习》一书,指出过多的重复练习是无益的。1981年,上海的一所小学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抄写四遍和八遍的效果并无显著差异。
如何去收集资料,我认为主要的途径有以下八条:
1.从工作中搜集。有心于教育教学研究的教师,每堂课后或每一单元教学后都要认真思考总结,将其写成教学后记或教学反思。
2.从听课中搜集。有些教师为完成学校要求的听课任务去听课,有的教师听课仅仅是抄上板书或课件的文字内容了事,这样的听课是无法为课题研究服务的。确定研究课题后,更要带着问题去听课,选择哪些最有价值的环节、细节或教学方法,及时记录下来。
3.从观察中搜集。处处留心皆学问。作为教育教学研究的有心人,中小学教师既可以有意识、有目的地对种种教育现象进行观察,并随时记录,用心思索,见微知著。
4.从调查中搜集。调查研究是公论的认识事物、掌握规律的一种有效方法。进行调查的方式,一般有典型调查,抽样调查。方法上,可举行座谈会,进行个别谈访,开展问卷调查,等等。
5.从实验中搜集。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及时记录,整理获得实验数据,包括成功的、失败的、需要改进的各种信息。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实验过程中得到的数据对教育研究来讲,都是最宝贵和最有价值的。6.从阅读中搜集。开展教育课题研究,一定要学会读书,学会向他人学习。一是写读书笔记。将阅读中获得的材料以及感受较完整地记录。下来。二是做好摘录。将文中有用的部分记录下来并做好分类,以便日后查找。三是做好剪辑。将报纸杂志上对自己研究有用的文字材料剪下来分类保存。
7.利用学术会议搜集。参加专业学术会议是搜集教育科研资料的重要渠道。学术会议上学者们可以面对面地交流教育研究新成果、新进展或新课题,因此,能使人们获得报刊文件中得不到的信息资料。
8.通过互联网搜索。计算机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巨大的信息资源。上网查询、搜集教育信息越来越成为人们获得教育科研资料的快捷、有效的重要渠道。
四、写作缺乏技巧,不会写
鲁迅先生曾说过:“文章应该怎样写,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确实,科研论文的写作,关键是要多看多写,熟能生巧。
(一)写作时“分块合成”,一气呵成
初稿的撰写也可采用“分块合成法”,就是将相对独立的各分块分别安排在一定时间内撰写,最后再将各部分精心统筹。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时间上的灵活安排,对于篇幅较长的论文而言,撰写的质量也比较容易得到保证。不过在最后统稿阶段还要多下一些功夫,做好宏观把握,否则将影响论文整体的和谐与统一。
写不出来时“不要硬写”。写不出有种种原因,对论述的问题认识不充分,未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或对所论问题分析不透彻,只见一点,不及其余,或掌握的材料不够充分,或对文章的主题、结构、语言表达还末想好等,都可能使文章写不下去。“写不出”正好暴露出自己写作中存在问题,是好事,它说明准备工作还没做好,写作时机还不成熟,这时应明智地停下来,细心地分析原因,找出症结所在。“不硬写”不等于不能再写,只要查明原因,对症下药,克服了写作中的障碍,就会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
而一旦动笔,就必须趁热打铁、全神贯注、连续不断,把想到的都写出来。尽管有时反过头来看,有些想法很简单、很朦胧,甚至很不成熟,但绝不可轻易放弃。因为经过长时间的深入思考,思路已经打开,如果中断,将是十分遗憾的。所以一定要克服一切外界干扰,一鼓作气地写出初稿。
(二)修改时吹毛求疵,反复打磨
初稿写出之后,首先,要作严格的自我审阅,自我修改。对此,最好先把稿子放一段时间,头脑冷一冷后,再用第三者的眼光,跟文章保持一定的距离,较客观地进行阅读,这样可能更容易发现问题。在写作时,要能钻进去;在修改时,要能跳出来。在写作时,要“深信不疑”,在修改时,要“吹毛求疵”。甚至要把自己放到论敌的位置上,从鸡蛋里挑骨头,越“苛刻”越好。
如果带着“自我欣赏”的情绪修改自己的论文,那就必然难以下笔。
其次,在文章的修改过程中,还可以请周围的老师或同行审阅,以征求更多的修改意见。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些问题,论文撰写者自己难以察觉发现,旁人却很容易看出来。在请别人阅读指正时,一要诚恳,抱着诚恳的态度虚心请教,别人才会以诚相见。提出修改意见;二要虚心,对于别人提出的意见,要认真考虑,寻求其合理性,认真进行修改。好文章是磨出来的。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正是在不断的推敲修改基础上形成的。
(三)选择刊物,积极投稿
如果你的文章写好后,准备投送刊物编辑部之前,还应根据稿件内容,去了解刊物的特点,明确投稿的方向,以提高录用率。怎样才能选准投稿刊物呢?首先要注意的是把握好投稿的时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时效性是至关重要的。如是高考复习指导、教材教法分析、解题技巧辅导等方面的文章,一般要有足够的提前量才能配合教学进度。其次要注意“门当户对”与“投其所好”,投稿要能够正中编辑下怀。因此要用心研究各类专业报刊的宗旨和风格,以及栏目特色和近期组稿重点,尽量从已发表的论文中揣摩编辑的“口味”,杜绝投稿的盲目性。如是有关教材教法等适用教师阅读的,就要投向教师刊物;有关学生学法指导等适用学生阅读的,就要投向学生刊物。
初发稿件,暂且不必向门槛高、通道窄的权威期刊“进军”,而是从自己的实际水平出发,眼睛向下,紧紧盯住自己最贴近、最熟悉的期刊“钻空子”。一般地,新辟栏目投递稿件的作者少,因而向有此栏目的有关刊物投稿,采用率就大;给缺稿件的栏目撰稿,这方面的稿件被采用的可能性也很大。如果能受到行家的认可或发表,自己则尝试一次成果的欢乐,写作热情会更高,信心会更大。但如果文章不尽人意,受到一次挫折,就灰心丧气,甚至就此搁笔,那将是十分惋惜的。我坚信这样一句话:多写点,少写点,多少写点;早发表,晚发表,早晚发表。
总之好的论文是逼出来的,好的论文是做出来的,好的论文是磨出来的。只有多读、多写、多思、多积累,厚积薄发,水到渠成,就一定会写出高水平的论文来。
第五篇: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
《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
《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复习提纲
第一章科学研究的概论
1、科学的定义 P12、科学的分类 P23、科学研究的概念、内容、特征 P34、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的概念及特点 P4~65、科研方法的概念与种类 P7~96、现代科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P137、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环节 P14~178、社会调查研究的一般程序 P17~199、专技人员具备的科研能力 P20~2
4第二章经典科研方法
1、经典科研方法分类 P262、逻辑方法的分类 P263、归纳法的概念与类型 P26~294、演绎法的概念与主要形式 P295、演绎法的作用于局限性 P30~316、类比的定义特点 P32~337、类比的类型与格式 P33~358、类比的步骤与作用 P35~369、分析、综合、抽象、具体的特点 P36~3910、科研中的经验方法定义与分类 P3911、观察的定义与类型 P39~4112、科学观察的原则 P4113、实验的定义与基本要素 P42~4314、实验的特点与作用 P43~4415、实验的类型 P4516、实验的基本要求、要领与程序 P46~4817、测量的要求、指标、信度 P48~4918、统计的特点、作用、种类与局限 P50~5119、数学方法的特点与作用 P52~5420、运用数学方法的步骤 P5521、数学模型 P5522、模拟实验的定义与特点 P56~5723、模拟的作用于种类 P57~5824、理想模型的特点与作用 P59~6025、理想实验的作用 P6126、科学假说的来源、特征、作用、形式 P62~6427、怎样建立与验证科学假说 P64~66
第三章
1、老三论与新三论的定义 P67
2.、贝塔朗菲定律 P683、系统的概念与特征P69~714、系统方法的定义 P715、系统方法的特点 P726、系统方法的原则 P73~747、系统解决问题的程序 P748、系统方法的作用 P759、控制论的概念与研究对象P76~7710、控制过程的步骤P77~7811、管理控制的概念 P78~7912、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与功能P7913、管理控制的目的 P79~8014、信息的概念与特点 P8115、信息技术革命的过程 P8216、信息反馈 P8217、信息方法的作用 P8318、新三论的构成 P83~8
5第四章
1、科学问题的概念、结构 P872、科学问题的分类 P883、科研选题的概念 P884、科研选题的分类与意义 P895、科学问题与科研选题的区别与联系 P906、科研选题的来源 P91~957、科研选题的原则 P95~1008、选择科研题目充分估计条件 P989、科研选题策略 P10110、科研选题的方法 P10211、科研选题的程序 P103~10712、选题计划包括的内容 P10713、确定课题名称的注意事项 P10714、科研选题的注意事项 P108~110
第五章
1、科研资料的特征 P1112、科研文献的概念、级别和种类 P112~1133、学位论文的种类 P1144、标准文献包括 P1155、专利文献的核心 P1166、查阅文献的重要性 P1187、如何根据查阅目的明确查阅方向 P119~1208、检索工具书的定义种类 P1209、国内外知名文献数据库 P121~12410、搜集文献资料的主要渠道 P120~12611、搜集文献资料的注意事项 P126~12712、文献搜索的途径和选择原则 P127~13213、文献搜索的步骤 P132~13414、如何鉴别文献资料 P134~13515、如何整理文献资料 P135~13616、怎样阅读文献资料 P137~139
第六章
1、国家级研究项目包括 P141~1482、项目申报的准备工作 P158~1593、科研项目申报工作流程 P159~1604、科研项目申报书的主要内容 P160~1615、科研项目申报书的基本要求和具体要求 P161~1646、撰写科研项目申报书的技巧 P165~1677、科研人员在项目实施阶段的行为规范 P1688、影响项目负责人作用发挥的因素P1699、项目实施方案应包括 P169~17010、结题材料的种类 P17411、处理结题材料的原则P17512、结题报告的内容和结构 P176~17713、结题报告的总体要求与具体要求 P177~18714、常见的结题报告形式 P182~18315、科研成果的分类 P183~18416、科研成果鉴定内容与形式 P184~18517、科研成果鉴定的程序 P185~18718、知识产权的定义 P19019、知识产权的类型 P19220、专利申请的类型 P19321、科研成果转化分类 P196
第七章
1、科研论文的概念 P1982、科研论文的特征 P199~201大标题
3、衡量专著的标准 P2044、期刊论文的定义与种类 P202~2035、科研论文的基本格式规范 P206~208大标题
6、参考文献的目的 P2087、论文标题的基本要求 P209~2108、层次标题的规范 P210~2119、拟定论文标题的方法和技巧 P211~212大标题
10、摘要的主要内容 P214~21511、摘要撰写的基本要求 P21612、摘要的主要类型 P217~21813、如何选择不同的摘要类型 P218~21914、选择关键词的基本规范、顺序和技巧 P219~22115、引言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P221~22216、综述的写作要求 P22417、专题研究论文的征文写作要求 P225~22618、征文的写作要点 P227~22819、结论的内容 P22820、结论的撰写要求 P22921、参考文献的定义 P23022、参考文献著录的作用 P231~23223、参考文献著录的要求与原则 P232~23324、作者及署名规范 P236~23725、编、编著和著的定义和区别 P23726、引用的定义和形式 P239~24027、合理引用和适当引用的规定 P240~24228、注释的定义、形式和规定 P242~2
43第八章
1、论文内容的检查修改 P2462、提交论文的方式 P2503、如何投稿 P244~254大标题
4、发表论文涉及的问题 P2445、论文发表程序 P255~259标题
6、编审初审的内容 P2557、著作权定义 P2578、国内期刊论文发表费用类型 P2589、学术会议定义 P25910、学术会议类型 P26011、国际学术会议模式基本要素 P261~26212、学术报告定义与类型 P262~26313、参加学术会议注意事项 P265~266
第九章
1、科学共同体概念P2682、科学道德责任主要体现在P2693、科学道德定义 P2694、科研人员应具备的道德观念和科学品格 P270~2715、科研人员的基本行为准则 P272~2736、学术规范的概念 P2737、科研人员应遵守的学术规范 P274~281大标题
8、科研查新的作用 P2749、项目申请应遵守的规范 P274~27510、引文和注释应遵守的规范 P275~27611、参考文献应遵守的规范 P27612、学术成果发表及后续的工作规范 P276~27813、学术评价的概念 P27814、学术评价应遵循的规范 P279~28015、学术批评规范 P28016、人及实验研究对象规范 P280~28117、科研不端行为及其表现形式 P28218、科研不端行为的危害 P28319、抄袭、剽窃行为的定义、形式和界定 P284~28620、伪造和篡改的定义、形式和危害 P287~28821、一稿多投的定义、形式和界定 P290~29322、重复发表的定义 P29123、哪些重复发表不属于一稿多投 P292~29324、如何惩处科研不端行为 P293~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