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新生自我管理实践的探索教育论文
【摘要】
大学新生自我管理成为现代高校大学生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探索大学新生自我管理也就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那么引导大学新生树立自我管理的意识,帮助大学新生设计自我管理的目标,指导新大学生掌握自我管理的方法,对大学新生进行自我管理教育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帮助他们提高大学新生综合素质,适应社会的需要。
【关键词】
自我意识 管理目标 方法
大学新生的自我管理是指大学生为了实现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及为适应社会发展,对个人综合素质的要求,调动自身主观能动性,卓有成效地利用和整合自我资源,运用科学管理方法,开展的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计划、自我组织、自我实施、自我控制、自我监督和自我评价等一系列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那么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我们尝试着做了以下一些工作。引导大学新生树立自我管理的意识
引导大学新生树立自我管理的意识,首先要明确几个概念,其一是自我意识;其二是自我管理。有人认为”自我意识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也有人认为“自我意识是指一种自己对自己的做法,想法,行动,行为举止对与错的一种判断能力”。个人认为,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后者更为重要。泰罗认为:”管理就是确切知道要别人去干什么,并注意他们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反过来说,自我管理就是确切知道要自己去干什么,并注意自己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所以刚离开家乡、离开父母、离开了拼搏三年高考的压力高中生活的新生,来到大学后,很容易放松自己,解放自己,纵容自己。
引导大学新生树立自我管理的意识,成为大学生教育的关键内容,让大学新生入校开始就要懂得在大学的四年里,自己对自己的做法,想法,行动,行为举止对与错的一种判断能力,而且让学生知道要自己去干什么,并注意自己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引导学生实行自己计划、自己组织、自我实施、自我协调和控制;这样才不能虚度大学生活和不盲目度过大学生活。帮助大学新生设计自我管理的目标
“目标管理是用目标体系组合全体成员,以目标指导每个人的工作和行为的一种管理思想,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目标管理的特点是强调系统、整体的管理;目标管理是强调自主自控的管理;目标管理是面向未来的管理;目标管理是重绩效、重成果的管理。目标管理的基本精神是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目标的实施,由目标责任者自我进行,通过自身监督与衡量,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以达到目的实现。使管理活动围绕和服务于目标中心,以分解和执行目标为手段,以圆满实现目标为宗旨的一种管理方法”。根据以上原理,学院采取以下做法:
2.1 明确学院系统和整体目标管理的体系
目标管理的体系是在培养目标、学生定位、教育目标、能力目标、培养模式、管理方式等方面做好设计,同时形成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指令性大纲。
2.2 参加目标管理系统培训
新生入校后,组织新生参加学院系统的自我管理培训(如学院管理的管理模式、大学生如何自我管理等?),让大学新生明确自己在大学四年里应该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或者说不该做什么,根据年龄和知识的增长在不同年级里应该到达自我管理的目标,而不是摸着石头过河度过时间。
2.3 建立大学新生自我管理指标。
指导帮助大学新生建立自我管理的内容和根据不同年级具体实施措施。指导大学新生制定自我管理的方案,通过方案具体指标让学生明确自我管理的内容和要达到的自我管理的目标,按照方案设计自己实施。如表
1通过以上的做法,大学新生在大一年级时间里都是在指导和引导中度过。大二学生的自我管理和目标实施就更加顺畅。指导新大学生掌握自我管理的方法
人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新大学生入校后,不仅要帮助学生树立自我管理的意识和帮助学生设计自我管理的目标,同时要指导大学新生掌握自我管理的方法。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3.1 管理理论指导法
学习管理理论是新大学生最重要的基础,自我管理的思想认识和理论知识水平急需新大学生提高,学习管理理念,就是要再把它转化为现实自我管理方法,在提高思想认识的基础下,学生自我管理效率才能提高。
在理论指导中,不管学习什么专业的学生,通常要大学新生自学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和管理学知识,同时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讲座。通过理论学习提升综合知识和认识事物的能力,对事物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分析。3.2 职业规划指导法
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新生来说都很重要。对于刚刚步入大学的年轻人,职业生涯规划将对其一生的成就产生重大影响。所以,帮助大学新生做好职业生涯的指导更加重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分五步。
首先理论学习。分为职业生涯的概念理论、职业生涯的测评理论、如何撰写职业生涯报告三部分;
其次职业测评。理论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个人职业测评,并对测评进行指导。通过测评报告让学生“知己知彼”,研究本人处的职业发展阶段,2、本人的职业性向,3、本人的技能,4、本人的职业锚,5、本人的职业兴趣。将来适合从事哪些职业适合自己的发展,这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和基础;
其三撰写报告。让学生利用假期撰写职业生涯规划报告,并制作成ppT;在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从五个方面的情况进行分析:
1、本人成长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
2、个人的优劣势分析和行业分析;
3、本人将来适合从事哪些行业、职业和岗位;
4、个人实施途径;
5、不断调整反馈。
其四班级交流。开学后每位学生在班级进行交流,并点评;通过大会交流,点评让大学新生更早的认识社会和行业,了解社会和行业,了解职业和岗位;在适合自己职业通路中,制定适合自己的从事的职业中,迫切社会发展需要的。
其五总结表彰。评出优秀作品,召开表彰大会。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大学新生的自我管理的认识大大的提高,自我管理的目标更加清晰。
3.3 团队合作管理法
“团队管理是指一群互助互利、团队精神一致为统一目标和标准而坚毅奋斗到底的一群人。团队建设不仅强调个人的业务成果,更强调团队的整体团队协作”。团队合作管理法是培养人们参与管理的意识,认识到自己是既定目标下的成员,诱导人们为实现目标积极行动,努力实现自己制定的个人目标,从而实现合作团队的目标,进而实现组织的整体目标。因此每位学生要去主动自己管理自己。管理自己做明天的工作,只有所准备,才能应付自如。每个学生都应对自如就需要沟通合作,怎样才能将自我管理达到最佳效果,团队合作的管理更加适合大学新生的自我管理。
每学期,学生在制定自我管理的计划时,组成一个合作团队小组,在这个团队中,根据他们的爱好特定,或有共同的发展和自我管理的目标,每项目标都有具体负责人,这位负责人在项目中占有优势地位,他承担负责和管理的任务,在实施过程中,每位项目负责人会对自我管理团队的内容进行指导和监控。这个团队合作小组就会不断的完成任务和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在合作中学会竞争,在竞争中学会合作和自我管理。
3.4 学期自我检测法
自我检测或者自我评价是自我管理的监控机制,如何让学生学会自我监控和评价自己。指导学生每个学期末学生对自己管理的项目进行一次评价,评价可以用优、良、及格和不及格四项。这样两两个学期下来,学生就会对自己自我管理的内容做出一定的判断和评价,对自己未达目标的项目在下学期进行修正或者下学期再努力实施。
总之,对大学新生自我管理的教育是当代大学教育重要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生活、实践中学会自我管理,实现学校管理的最佳化和科学化。
参考文献
[1] 郭咸纲.自我管理平台.广东珠江音像出版社.[2] 王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0.[3] 杨峰.提升大学生管理理念和自我管理水平的探索.辽宁教育行政学报,2008,1.
第二篇: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探索和实践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实践和体会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1]。所谓新生入学教育就是帮助新生认识和了解大学教育和大学生活的特点,认识专业及其发展趋势,学会自我评价,确立新的奋斗目标并规划自己的成长道路。入学教育对帮助大学新生顺利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过渡,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节奏,融入大学校园,继而很好地完成整个大学期间的学习任务,成长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必要性
1.新生入学教育是新生适应新环境的必要阶段
对于大多数新生而言,考上大学就意味着他将离开自己的父母,离开他生活多年的熟悉环境,第一次独自生活。当他面对新的校园环境、新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新的人际关系等一切新的事物时,开始时的几分兴奋就会被巨大的陌生感征服。由于大学的学习生活和中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他们很容易因丧失奋斗目标而失去信心,因对大学教育的认识不足而失落,因对学习专业方向的陌生而排斥学习,因不懂合理利用大学空余时间而困惑颓废等等,这些生理、心理上种种对大学的学习、生活的不适应,使他们容易把自己封闭在一个“真空期”。因此,如何引导新生走出“真空期”显得尤为重要。开展新生入学教育,能帮助他们缩短心理跨度,逐渐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从而实现四个转变,即:角色转变,从以自我为中心到融入校园集体的转变;目标转变,由考取大学到树立人生理想的转变;学习方法转变,由再现型到探索求知型的转变;思维方式转变,由单
一、约束型到发散、创新型的转变[2~5]。
2.新生入学教育是纠正新生错误大学观的有效途径
很多新生由于受到某些中学教师和家长的误导,对大学的理解偏差很大,认为寒窗苦读考入大学之后,就可以彻底放松、享受生活了。尤其一些中学教师为了片面地追求升学率,为考生勾画了一个太过“完美”的大学生活,使得相当新生在入学的时候对大学报有了不切实际的幻想。当现实与憧憬产生落差时,很多新生会表现出极大的失落感和对大学的种种不适应,甚至产生一些严重的心理问题,给高校后续的教育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中学教师的出发点可以理解,但站在学生的长远发展角度考虑,“善意谎言”的度还是需要斟酌的。再者,新生入学之后很容易受到来高年级同学的影响,这其中自然有好的一面也有差的一面,如何教育新生进行批判的继承也是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新生入学教育的开展就是要帮助新生正确认识大学生活,树立正确的大学观,确定合适的大学目标,为四年的大学生活打下坚实基础[6]。
3.新生入学教育是社会和学生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多种办学形式的出现,进人大学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而经济的迅猛发展、就业压力的增大及人才综合竞争力的不-1-
断提高对高校的办学水平、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的办学制度和理念不断受到冲击,社会和时代也对当今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刚进校的大学生,有着年轻人特有的激情和活力,对国际形势、国家命运、社会现状、时代要求、自我发展等既充满了求知的渴望又有思想上的迷茫,我们应当充分抓住大学新生这一心理特点,帮助他们分析了解我国的国情、教育背景、社会现状对新时代人才的要求,适时开展相关的入学教育,激励他们的求学斗志,鼓励他们积极进取、接受新的学习理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规划好自己的大学生活[
2、7]。
4.新生入学教育是高校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
《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提出了新时期我国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建设社会主义的跨世纪人才,具体而言就是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新型综合素质人才。根据文件精神,各高校都在研究怎样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生入学教育作为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入学教育活动将为我们循序渐进地开展后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铺垫,真正把大学生培养成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素质过硬、专业精通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8]。
二、大学新生的群体特点
1.强调个性发展,但团队合作意识不强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现在的青年人越来越强调自身个性的发展,90前后一代更为突出。他们很多来自独生子女家庭,自我意识强,追求个性发展,但不懂得如何与他人很好相处,表现出人际关系的紧张和对大学生活的不适应。
2.自身发展愿望强烈,但自我评价定位不准
很多新生在步入大学之后,都会积极主动的通过多种渠道锻炼自己,全方位提高自己的能力。他们往往没有真正的目标,存在盲目的“跟风”情况,在“三分钟热度”失去之后便陷入迷茫之中,不知何去何从,表现出消极的低迷状态和不满情绪。
3.做事起步容易,但心理承受力不足
现在社会的竞争已经无处不在,虽然校园竞争远远不及社会残酷,但新生往往只有开始做事的冲劲,一旦遇到坎坷,便会失去自信,也缺乏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的心理承受能力,表现为意志薄弱和抗挫折能力差。
4.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强,但理性思考能力不够
当今的大学生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要远比想象中快得多,他们中西合璧,兼容并包,但缺少必要的判断能力和理性思考,容易被一些人的观点或一些事情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表现为思维模式的简单化和感情用事[9]。
三、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体系的几点体会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个性突出,这就要求我们充分理解入学教育的重要意义,深挖入
学教育的内涵,结合实际开展生动活泼、主题鲜明、时效性强、富于启迪性、前导性、交互性突出的入学教育。针对大学新生上述的群体特点,本着德育为先、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综合考虑,我认为以下几项入学教育是相当必要的。
1.校史校情和爱国主义教育
校史校情教育是帮助学生了解学校、激发学生爱校之情的重要途径。一般可以采用带领新生参观学校办学成果,以图片或者记录片的展现形式向新生展示学校的发展史和现状,邀请学校的学术前辈介绍学校特色专业等形式培养他们对学校的自豪感和热爱,进而促使他们拼搏进取、学有所成、报效祖国。爱国主义教育则可以通过教育影片、专题报告会等生动活泼、新生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国防教育
国防教育的开展,高校一般往往采用军事训练进行。通过军事训练,教育学生领会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真正涵义,主要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观念,磨练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养成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提高抗挫折能力,树立良好的国防意识,肩负起社会责任和时代使命[2]。
3.专业教育
专业教育主要是向新生介绍本专业的设置特色、人才培养目标、四年的课程安排、每年的学习进程及社会对本专业的需求等信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专业态度和专业思想,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进行充分的专业教育有利于新生大学目标的确立和自信心的提高。专业教育一般由学校德高望重的专业学者进行,对新生进行系统的专业导论课教育;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进行专业引导;辅导员老师通过自身能力的提高给予学生必要的专业指导;辅之以多层次多形式的专业学术讲座,共同承担起对学生的专业教育,培养学生成为素质过硬、能力突出的专业人才。
4.大学生涯规划和学习方法教育
高校应把专业教育、大学生涯规划以及学习方法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进行合理的大学生涯设计,并指导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高中和大学的学习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有很大的差异,从重现型学习到探索型自主学习是每一个新生必须要完成的转变。在这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辅导员老师也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全方位指导;可以邀请学校优秀的毕业生现身说法,帮助新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还可以通过专题讲座、学习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帮助新生尽快进人自主学习状态,尽快地适应大学生活。
5.诚信教育
诚信教育是我国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诚信是一切道德之基石,是最根本的道德原则和品质。当代大学生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大学生要完成历史赋予的历史使命,目前最为重要的莫过于把自己培养成为诚信之人。教导大学生诚信做人,已是高等教育和社会的共识。高校在进行诚信教育时,可以通过典型人物、事例讨论和
交流等形式进行引导和规范;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据身边的真人真事编排演出诚信情景剧,不但寓教于乐,还能加深学生的亲身体会;通过“免监考班级”制度的宣传和推行以及DV形式的《学生手册》学习,倡导严谨的考风考纪,文明学风,诚信做人。
6.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是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学生实施的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也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生命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有利于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人文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提升大学生感恩母校和他人的意识,增强回报社会的责任感。笔者认为高校感恩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对父母和老师的感恩教育。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缺乏对父母的认同,忌讳谈及自己的父母,认为他们是自己的一种“拖累”。他们已经丢失了为人子女之根本,又何谈接受高等教育呢?在实践中,通过开展“一封特殊的家书——把爱说出口”的感恩教育活动,引导新生回想自己的成长经历,鼓励新生将内心对父母的爱和感激之情表达出来,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怀。利用新生入学后的首个教师节,鼓励新生把自己真诚的敬意和感恩之情献给自己的恩师。为后续的教育工作打好基础,鼓励学生一步步走向成人、成才直至成功[10]。
7.校规校纪教育
校规校纪教育是通过《学生手册》等规章制度的学习,帮助新生尽快明确学校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有利于他们增强组织纪律观念,自觉用规章制度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当代大学生对“自由”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校风校纪教育就是要学生明白怎样做到一个学生的本分,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不做或者做得不够都会给教学管理带来巨大的隐患。
8.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新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心理健康教育就是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讲座、团队辅导、心理学选修课等多种形式,帮助新生尽快完成心理上的过渡,学会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定位自己,适应大学的生活环境和人际交往,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及抗挫折应变能力等。
9.贫困生的帮扶和引导教育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及收费标准的调整,大学生中家庭经济贫困的约占总体的1/5。在入学教育的过程中,要重视对这部分学生的帮扶和引导,要向这部分学生介绍党和政府以及学校开辟的解困渠道,如“绿色通道”、“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奖学金”、“学校奖学金”、各种社会助学金以及多形式勤工助学活动等等。指导他们做好申请参加勤工助学、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等的准备工作,使经济困难学生切实受到党、政府和学校的温暖、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引导他们正确看待暂时的困难,克服由此引发的自卑心理,树立生活的信心,鼓励他们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
10.团队教育
团队教育就是要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通过团队教育,帮助学生认清自身和团队的关系,将自己完全融入到集体组织当中。在实现自身理想的过程中,认识到自身与组织成员的统一性和不可或缺性,自觉以组织利益和目标为重,并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自愿主动与组织成员积极协作,使奉献精神和协作精神得到有机的统一。高校可以通过融入时代特色的“两课”教育,形式多样的团队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增强集体认同感和荣誉感[11]。
11.培养沟通意识教育
深入开展沟通意识教育,对于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指导学生工作方向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现阶段做好学生工作的基础就是沟通,老师和学生的沟通。增进学生和老师之间沟通,让学生不仅把老师当做老师,更能把老师当做朋友,和老师聊心理话,只有这样老师才能更全面的了解学生,更好的把握学生的思想和心理,更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收到更为理想的教育效果。笔者在入学教育的过程中,通过《沟通面对面》系列教育活动增进和学生之间的深入了解,设计开展主题入学教育活动,利用QQ、网络空间、博客等平台增加和学生的交流互动,通过走访宿舍、听课、参加班级活动、座谈、个别辅导等多种形式将“三进”深入贯彻落实,取得了不错的收效。
12.安全教育
组织新生学习相关的安全知识,熟悉学校的周边环境,增强新生的自我防范意识。通过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系列教育帮助新生树立良好的危患意识。
13.入党教育
高校可以通过党史讲座、党章学习小组等,对新生及时进行党的基础知识教育,向学生讲解入党有关知识、程序和党员的标准,帮助他们端正入党动机、明确奋斗目标,引导他们牢固树立共产主义信念。在新生中培养积极分子和发展党员,有利于发挥他们在广大青年学生中的积极作用,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充分认识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必要性,深入研究新一代大学生的特点,综合运用多种教育手段,全面、及时、细致地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对于帮助他们走好大学学习和生活的第一步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三篇:初中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论文
第三初级中学地处瓦房店东部城乡结合部,经济欠发达,学校发展处于劣势。为了促进学校更好更快地发展,我们对课堂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做了许多探索和研究,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重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围绕“教师素质的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学生终身发展需求的适应”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在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中,进一步加大了课堂教学研究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
改变课堂教学“高耗时,低效能”的现状,对课堂教学进行彻底的改革和突破。1.摒弃陈旧观念,建立良性教学机制通过深入持久的改革,让教师彻底摒弃陈旧的观念和过时的做法,杜绝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延长学生在校时间、抢夺学生自习的现象,建立起“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的良性教学机制。2.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依靠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突出、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和课堂作业能否当堂完成作为衡量课堂成效的主要标准。采取“从头开始,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策略,通过严格执行任务承包制、团体考核制、连带责任制等配套措施,确保改革取得成效。通过引领教师开展一系列的学习、讨论、观摩、听课、评课、比赛等活动来实现这一目标。3.加强集体备课,提高备课效率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备课和学案制度改革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源头。为从源头上解决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质量不好的问题,要以备课改革为突破口,建立教学问题集体解决机制,强化集体备课制度,加大听课力度,将课堂教学效果作为评价备课效率和学案质量的主要依据,在备课阶段就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供可靠保障。
二、注重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积极进行教学反思,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反思,教师形成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深层次思考和创造性见解,真正成为教学的实践者和研究者。教师坚持课堂教学的“三段式”,即备课时写“课前设想”,设计教学思路和环节;上课时做到“课中落实”,即课堂上尽力体现“课前设想”;上课后写“课后反思”,针对实际教学情况,结合教学设想,分析实际教学体现程度。进行反思性教学,并让反思成为习惯,成为一名科研型教师。交流反思,要求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要树立起沟通交流的意识,针对某个问题进行解剖分析,通过相互研讨交流,多种观点、多视角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清楚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并提出改进意见,在交流中展开教学反思,有利于拓展思路,共享成功的快乐。
三、引导自主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1.“导学评”课堂教学模式引领课堂教学改革“导学评”课堂教学模式是在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实践基础上提出的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小组合作探究为基础,以“尚美”教育为引领的基本“教与学”的方式。模式分为“三环节、六步骤、十八项具体要求”,目的在于引领教师通过营造美的教与学的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唤起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和学习兴趣,提升其主动探求的欲望及能力,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质疑思考、合作探究中经历知识的生成,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2.小组合作学习为基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现今的教学由过去研究如何教变为现在研究如何指导学生学习,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础,提出课堂教学新要求:“三讲三不讲。”三讲:讲导语(情境设计)、讲设疑(课堂调控)、讲拓展(能力提升);三不讲:学生自己会的不讲,学生间能讲的不讲,大多数听得懂的不讲。以及“五让”:让学生自己观察、让学生自己操作、让学生自己思考、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让学生自己表述。目的是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教师组织学生自己上网搜寻资料、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堂上真正开展合作性学习,共同寻找最佳答案。通过信息技术介入学习活动,学生知识面大大拓宽,探究意识增强,探究能力也有很大提高,从而使学生的自主发展得到实现。新课程改革重视学生的自我学习和主动发展,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创新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实施新课程的学生与以往同年级学生相比,其自主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一是学生学习兴趣浓了;二是学生学习自主性增强了;三是动手实验能力明显提高;四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明显提高。自主发展、主动学习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大多数学生表现出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问题学生明显减少。
四、开发校本课程,丰富课程文化建设
学校从学生发展需求出发,着力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上多动脑筋:挖掘学校课程资源,建立学校课程资源库;对教师进行培训;对学生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分析;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编写校本教材。注重发挥课程的文化功能,在地方课、综合实践课、校本课等课程中挖掘体现学校文化的内容,重点渗透和彰显学校核心价值观和培养目标的教育内容和形式。课程是学生走向美好人生的桥梁,一方面让教师充分挖掘各学科课程中的美育内容,对学生实施“尚美”教育;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发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素质培养。围绕“尚美”教育,我们先后开发并实施了下列课程:《诵读经典涵养心灵》为学校美育与国学修养校本教材;《硬笔书法欣赏与临摹》主要是训练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技能,提高书写能力,养成良好书写习惯和行为习惯;《素描———几何形体》主要是培养美术兴趣,丰富人文素养;《形体艺术教程》《琵琶演奏训练》《太极拳教程》训练学生基本的形体造型技能,健美体魄,增强体质。除上述课程之外,学校还建设了两个艺术教育基地:“大连北方美术高中三中教育教学基地”和“瓦房店市歌舞团三中舞蹈教学基地”。为什么要创办这样两个基地?不仅仅是培养兴趣或训练基本技能这样简单,而应该是给那些具有美术、舞蹈(音乐)天分或潜能而又有志于将来走这条道路的学生提供机会和平台,让他们依据自身情况提前进行人生职业规划,尽早接触专业知识训练,为其未来发展提供更多的选择。通过课程改革的实践,我们深深地认识到,推进课堂教育教学改革并不难,只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脚踏实地就能一步步实现目标。随着课改实践的逐渐深入,随着教育环境的进一步改善,随着社会各界和家长对课改的认同,我们有理由相信,课改必将成为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的有力抓手,必将成为提升教师素质的载体,必将成为学生自我完善的空间。
参考文献:
[1]高玲.教师反思能力发展特点的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9).[2]许建国.初中教育发展的定位、路径与问题:京津初中教育发展调研引发的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2014(9).[3]马成清.农村初中教育管理现状的思考及对策探讨[J].赤子(中旬),2014(4).[4]沈正元.宽,让初中教育充满生命活力[J].初中生世界,2015(40).[5]王旭彤.找寻初中教育教学质量再提升的最佳路径[J].江苏教育研究,2013(2).
第四篇: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探索论文
论文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学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是学校教育现代化和科学化的重要标志。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整体工作规划中,与学校其他工作同部署、同落实,是时代所需,是教育的必然选择。而班主任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是决定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成效的关键。可以说,班主任在教育实践中重视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有助于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效益,有助于促进师生心灵共同成长。
论文关键词: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探索
一、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班主任是学生的导师,是学生在校期间的家长,更是学生的朋友。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最易产生“自己人效应”,学生视班主任为智慧的开发者、思想的引导者、心灵的沟通者、行为的示范者、做人的指导者、情绪的调节者、创新的启迪者。因此,班主任的有形与无形的影响极易对学生产生“共鸣—兴奋—内化”的效应。同时,班主任最易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能力、学习状况、人际关系、家庭背景以及其亲子关系。在学校里,与学生交往最密切、对学生了解最深入的是班主任。班主任不仅在情感上最接近学生,也是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因此更能从情感、认识和行为等方面去影响学生;班主任方便通过观察、直接接触、与家庭教育结合等多种渠道全面了解学生,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对学生心理问题的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评定、早期干预和长期追踪辅导有重大意义。因此,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班级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校有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班主任也理所当然地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和骨干。
二、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基础
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既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更有助于人的社会素质,诸如后天逐渐培养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品德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的提高。班主任在思想上要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人的发展、对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和社会价值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个性,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实现人格健全。要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必须了解和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一方面,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为了开发智力、发展思维,因为就绝大部分人而言,在智力上并不存在显著的高低之分,而只有智力类别之分,因此必须着重开展学生个性心理教育,即进行自我意识、兴趣、情感、意志、性格、习惯等的培养。应该说决定人的智力潜能的开发、学业和事业成败、生活质量提高的关键是人的个性心理健全和发展。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侧重点应该是学生学习心理、情感、意志品质、性心理、个性心理等方面的教育。
另一方面,科学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有三个层次:第一,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第二,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第三,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着眼于实现心理健康、预防疾病,更是为了优化心理素质,实现健全人格。积极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以往的心理健康教育把重心放在“诊断和解除痛苦”上,这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所以,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指导,要定位在“发展”、“优化”和“开发”上,而不是心理问题的预防甚至“矫正”上。
三、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第一,导向性原则。
价值观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起着定向的作用。人文主义代表马斯洛承认“青少年不能没有导向”。学生毕竟不是成人,他们的心理尚未发育成熟,价值观尚未最后定型。在社会转型期,在意识领域价值多元的背景下,他们中许多人还不能独立地自我选择,需要班主任进行价值干预,进行澄清和引导。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依靠德育为自己导引方向。
第二,自助性原则。
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应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和调动学生自我心理发展的自觉性和能动性。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居高临下的简单灌输,必须淡化过程中的“教育”(说教)痕迹。应该帮助学生产生内在自信、自助的力量,提高学生对外界的适应性、和谐性,使心理健康教育达到“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境界。
第三,疏导性原则。
班主任在教育实践中不再是强制灌输而是强调体验感悟,不再急于对学生暴露的思想和行为问题作出判断,而是多采用活动性和生活性的教育方式,如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不着痕迹地安排游戏、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活动中产生真实的情感体验,并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升华、内化德性。在价值多元的现代社会,要通过疏导注重培养学生学会选择而不是一味地服从的能力。第四,整合性原则。
班主任要视野开阔,深谙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各自的优点与局限,尽量做到取长补短。有些心理问题往往通过道德行为表现出来,有些道德表现往往反映着人的心理问题。班主任应突破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各自为政的传统模式,在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环境、不同场合都应接受不同行为规范的要求和制约,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学习态度;在进行道德规范教育时,应针对学生个性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
四、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一)提高自身人格魅力
毋容置疑,班主任自身潜移默化的力量对学生的心灵世界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对学生人格的发展具有认同、示范、感召、共鸣、渗透等作用。因此,班主任个人的心理素养和人格魅力就是启迪学生自主育心,调节自我、塑造自我的外部环境。班主任工作的特殊性质和在学生心目中的特殊地位客观上都要求班主任必须不断优化自己的心理素质,做高明的自我心理调节者、开发者、优化者。如果班主任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不高,那么,要让学生产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内在动力,达到追求心理健全、人格完善的境界将是极其困难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也是有限的。
(二)开发心理健康教育平台
一对一的沟通,如周记交流、谈话、指导都是班主任常常采用的方法,这些方法对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也是行之有效的。但是,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产生自助、自信的力量,切实提高学生的心理能量和心理弹性,还需要不断开发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如可以开展班级主题系列活动,作为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和形式。如果活动建设注重主题性、主体性、情感性、文化性,对学生的思想感情将起着极强的碰撞、震撼和启迪作用,必然会大大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实效。也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三)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氛围和情境对学生心理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班主任必须重视隐性教育资源的巨大作用,要特别重视有形与无形教育力量的融合,构建班级文化环境,创设积极的心理环境,让学生在积极的心理环境中建构自己的积极人格。一方面,要注意班级文化环境建设,如物质环境、制度环境、组织环境、行为环境、人际环境以及班风、学风的建设,精心设计、巧于安排,给学生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使学生在和谐的、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和物质环境中耳濡目染,陶冶心理素质。另一方面,要善于组织和调动家庭的力量,采用讲座法、个案研讨法、座谈讨论法、个别指导法等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指导,为学生的心理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班主任将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和方法引入教学、教育工作,不仅可以更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和帮助,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个性的健全发展,将他们培养成真正合格的现代人才,同时也能提高自己教书育人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益,促进师生心灵共同成长。总之,班主任要提高认识,明确职责,努力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和方法,保持良好的心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切实提高自身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和能力。
第五篇:大学新生入党教育
大学新生入党教育,还有培训都有些什么作用?
一、注重多方面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的素质
1、政治理论培养。培养入党积极分子,首先要培养他们的政治素质,没有合格的政治素质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对每一位积极分子来说,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党性教育,最根本的问题就是牢固地树立共产主义理想,立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学习理论不要空对空,要采取多种形式,要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比如组织演讲比赛、党史知识竞赛、党章考试、参观等。从而使积极分子受到党史、党性、党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的教育,逐步树立起共产主义理想。
2、我们向入党积极分子提出,党员的先进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必须在业务上起到表率作用。为此,我们要求积极分子首先要抓好文化课的学习,创建优良学风,打造优异成绩。在上课出勤、听课态度、课下自学等各个环节都严格要求自己,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其次是抓工作态度和能力。大学生党员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要发挥骨干作用,必须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符合时代的要求。所以,我们要求积极分子尽量在所在班级中主动承担社会工作,或者由支部派给任务,让他们在实践工作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3、公德的培养。中国有句古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由此可见,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就是“养德”。如果我们不能把所学的科学文化知识用于为人民服务,那么就根本达不到“三个代表”的要求,就不配做一个共产党员。这就要求积极分子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要先人后己,先公后私,乐于助人。热心院、系、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勇于为同学、为老师、为他人服务。
4、革命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所以,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革命英雄主义、爱国主义教育是必须的。为此,我们组织积极分子参观了革命教育基地,看电影、录像,听报告、讲座等,增强了他们的爱国精神和革命情怀。
二、注重多形式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教育
1、党校是入党积极分子理论培训的主课堂
党校是学习、宣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力阵地,对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学校党委建立了“三级培养机制”——党委组织部、院系党委或党总支、学生党支部三级培养体系,逐步完善了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启蒙教育、初级教育、提高教育的培训制度。同时党校中的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欢迎广大同学参与,一些讲座让更多的同学来旁听,使党校在学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联系人制度是党组织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的有效方法
每学期初,学生党支部根据实际情况给每个班级安排2名党员作为班级联系人,指定2名党员做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联系人。为了加强对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党员既要做好班级联系人的工作,同时还要做好积极分子联系人的工作。班级联系人工作:联系人要与所联系班级全体同学见面,进一步介绍党支部的基本情况、联系人职责以及《入党申请书》、《思想汇报》的书写格式、写法;参加团支部推优及党校学员的推荐工作,做好积极分子的培养、发展对象的推荐工作等。联系人要尽可能地了解班级的每一位同学,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适当方式、方法开展工作。
积极分子联系人工作:联系人要认真了解掌握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工作、学习等情况和存在的问题,鼓励和帮助他们发扬优点,积极上进,端正入党动机。经常向党小组、党支部汇报入党积极分子的有关情况,提出加强培养、教育的意见和建议。在党组织研究发展对象时,对所联系的入党积极分子是否具备党员条件提出意见。
3、积极分子活动小组为入党积极分子快速成长提供了舞台
学生党支部把申请入党的积极分子按照班级或专业分成活动小组,并设小组长。活动小组根据自己小组的特点自行设计活动方案,在党支部指导下实行。活动内容包括理论学习、社会实践等。期末对各小组的活动进行评比,包括小组活动参加人数,活动效果,小组成员参加党支部组织的活动情况等。
本文浏览者还查看了入党动机栏目文章
您还可以点击查阅其他更多党团申请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