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幼儿园感恩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时间:2019-05-12 21:49: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文 幼儿园感恩教育的实践与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文 幼儿园感恩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第一篇:论文 幼儿园感恩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幼儿园感恩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扬州市机关三幼绿杨园张璇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工作指导纲要》(试行)规定,要培养幼儿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国家、爱祖国;让他们知恩、感恩,富有爱心,从小爱父母,爱祖国,关爱他人,长大成人以后回报父母、社会和祖国,成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投桃报李”、“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些优良的道德文化世代传承,滋润和熏陶着我们的民族。故“感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品德,是一个人精神的支点。

为了解幼儿在“感恩”情感方面的情况,我们曾对我园的大、中、小三个年龄班的家长做过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认为现在的孩子普遍不懂得体谅父母辛苦的占76%;认为现在的孩子不懂事,比如说,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生病了,不懂得要主动去表示关心的占68%;受到别人的帮助或关心,却不懂得要主动地向别人表示感激或感谢的占58%。这一结果说明现在的幼儿只懂得受恩而不懂得感恩。究其原因,就家长而言,在对孩子的培养上,不少家长只片面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忽视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现在的小孩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家中的小皇帝,全家一切以孩子为中心,从来没有想过也不想得到孩子的回报,久而久之,很多孩子认为从家长那里得到东西是理所当然的,自然不会想着去关心别人、感激他人。因此,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它能影响幼儿一生的发展。

二、幼儿园感恩教育的意义

所谓感恩,就是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自己的恩惠和方便由衷的认可,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幼儿期是一个人心理发展迅速、可塑性很强的时期。常言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就是说个体生命早期的发展状况对人一生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贺拉斯〃曼所曾说过:“凡是任何事物生长的地方,一个塑造者胜过一千个再造者。”幼儿阶段是一个人性格、习惯、品德形成的重要阶段,在幼儿阶段进行感恩教育有着十分特殊的价值及意义。

首先,感恩教育就是为了让幼儿学会感恩,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让幼儿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并能 1

从身边的亲人做起,通过爱父母、爱家庭,进而推己及人。其次,感恩教育与幼儿的生活相贴近,更符合幼儿年龄的特点。孩子天真、纯洁,对爱有天生的需求,对善、美有本能的向往,从小培养一种关注他人的能力,体验他人情绪的能力,表达自身感受的能力,将有助今后形成对他人较高的关怀取向。幼儿阶段是其健全人格的养成和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其不断去自我中心化的重要阶段。如果在这一时期,为幼儿创造一个充满关爱的教育氛围,运用合适的教育手段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就能增强感恩教育的效果。另外,还可以防止一些不良影响的侵入,避免幼儿形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的性格特点,为幼儿良好品质的养成奠定基础。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如果童年蹉跎,失去的将无法弥补。”英国教育家洛克也在他的教育名著《教育漫话》中写道的:“我们幼小时所受的影响,哪怕极小极小,小到无法觉察出来,但对日后都有极大深远的作用。这正如江河的源头一样,水性极柔,一丁点人力就可以使它的方向发生根本的改变,正由于从源头上的一丁点引导,河流便有了不同的流向,最后流到十分遥远的地方。我认为幼儿的精神正像河流的源头一样容易引导到东或者西。”因此,幼儿阶段是实施感恩教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幼儿园不可缺少的一项教育内容。

三、如何对幼儿实施感恩教育

感恩意识是需要培养的,要引导孩子逐渐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使感恩成为自觉的思维意识和行为习惯。

1、开展感恩活动,将感恩情结转化为感恩行动。

(1)利用节庆活动,开展集体“感恩”活动。

每年的“三八节”,“教师节”,“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都是我们教师开展感恩教育不可错过的良机。对于心理发展水平还处于以自我中心为特征的幼儿来说,单纯的口头教育是很难接受的,我们可以在这些众所周知的节日里开展专门的集体的感恩活动,让幼儿在一个大的氛围中感受学会“感恩”。如“母亲节”时让幼儿帮助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自己制作一些想送给妈妈的礼物,并且节后进行分享,活动中,请小朋友表演节目等,在一次次这样的活动中,孩子们内心被融化。

(2)创设有趣的情境开展主题式“感恩”活动。

创设有趣的情境以及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去体验、感受,渗透感恩教育。例如主题活动《我爱我家》的环境创设,在主题中有个音乐活动——歌

曲《我的好妈妈》,歌曲体现了妈妈辛苦工作一天的辛劳,宝宝为妈妈的辛劳能做的事情,歌曲中教师不需要再作任何诠释,孩子很自然的从歌曲当中体验到了关爱带给人的喜悦。那么今天回家后的亲子活动就是“我给妈妈送温暖”,于是孩子们有的给妈妈洗脚,有的给妈妈捶背,有的帮妈妈做家务。由此生成的系列感恩活动都让幼儿积极的参加,教师节孩子们和父母一起去拜访父母的老师,老人节全家人一起为爷爷奶奶送温暖,使孩子能够成为一位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充满爱心的人。

(3)一日生活中融入“感恩”教育活动。

感恩教育的本质目标就是完善人的生命,特别是完善人的精神生命。要引导幼儿学会对父母对家庭感恩;对其他亲人感恩;对教师、同伴和朋友感恩;对大自然感恩等。在晨间谈话中,我们可以有意识的安排一些“我为XX做么?”“妈妈为我做什么?”等话题,让全班小朋友都来分享为亲人服务劳动的快乐。谈话目的是让孩子明白:父母养育孩子的不易,父母也需要孩子的爱,促使孩子不断由“被爱”向“施爱”转化。每逢妇女节、母亲节、劳动节等节日我们还会相应开展一些活动,让幼儿做一件让家人开心的事情,比如,给父母捶捶背、送一杯热茶或帮妈妈擦桌抹凳等等。老师可以选用短小精美和富有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童话事故或名人名家的感恩故事等,加以讲解或让孩子们进行讨论,让孩子们明白感恩的道理。也可以学唱一些感恩的歌曲,或是在特定日子为特定的人做一些令其感动的小事情,也可以让孩子讲述他自己对感恩的认识,讲让他非常感动的事情。游戏是孩子的伙伴,孩子的一日生活都离不开游戏。教师在孩子们的游戏中开展“感恩”教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来当妈妈”游戏中,要求孩子们抱着一个小娃娃去走路,吃饭等等,孩子们真切的体验到当妈妈的不易,于是在下午来接时,很多孩子都不让妈妈抱,而主动自己走着回家了。在游戏中体验并学会“感恩”是个让孩子直接体验接受的良好途径。

2、以身作则,营造人文关怀的氛围。

感恩意识不是天生的,面对众多孩子感恩之心的 “迟钝”,传统的德育说教是不够的,我们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使幼儿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让他们终身受益。

(1)良好的家庭氛围,影响幼儿的“感恩”意识。

洛克的《教育漫画》中指出:“儿童的举止大半是模仿出来的。”家长在幼儿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在家中

可以很轻松的创设感恩的氛围,在有意无意中,家人的一言一行中,孩子们会看在眼里,慢慢的记在心里,印在脑袋之中。相信很多人都被电视上一句“妈妈,我帮你洗脚”的广告词深深地感动,可以说家庭是孩子们第一个学校,而家长也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幼儿的各种习惯与行为首先来源于家人,所以自己在得到帮助时,真诚的说声“谢谢”,不时的拥抱自己的父母与家人,感谢他们的付出,虽然看似不经意的事,但都充满您对家人的“爱”,而在与家人相处的过程中幼儿慢慢的感受、接触这些关心的话语、爱的行为,久而久之孩子们会在这样的氛围下,不自觉的表达自己的爱与关心。

(2)教师的言谈举止,影响幼儿感恩行动

德育活动是一种养成性教育。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让他们终身受益。所以,在活动中,教师要求幼儿做到的,必须自己做好榜样作用。如:在教育幼儿讲文明、讲礼貌活动中,教师首先要对幼儿有礼貌,幼儿问教师好,教师必须用亲切的语气回答“小朋友好!”遇见生疏人或参观的家长,教师应热情与之交谈、打招呼,无形之中便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使幼儿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

午餐时,是练习说”谢谢”的好时机。大多孩子们对这种成人劳动习以为常,根本不会感恩。但是龚启新却总是会在我给她盛好汤后说句“谢谢”。”不用谢”。我不适时宜地表扬到:“最喜欢给龚启新盛汤,她总会说好听的话。”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让更多的孩子愿意成为我喜欢的孩子。于是,轻轻地一声”谢谢”从孩子们的口中娓娓道来,确实不失为我班的一道风景线。

四、结论

幼儿感恩教育实质是一种知恩图报的教育。感恩教育要让幼儿认识到别人为他付出的一切并非天经地义、理所当然。无论是父母抚养他们,还是老师教给他们知识,还是朋友给予他们友情以及其他人给予的帮助,这一切都是“恩情”。在“知恩”之后,即认识到从亲人、从他人、从社会那里得到多少恩惠,当以更大的诚意和实际行动给予回报,而这种回报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还包括情感方面的回报,如有时是一声简单的道谢。从小培养孩子感恩分享,这不仅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健康的心态,也是一种社会进步、现代文明的体现。没有阳光,就没有大地的温暖;没有雨露,就没有五谷的丰登;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生命的延续;没有朋友,世界就会处于孤独和寂寞之中。让感恩教育走进生活,愿感恩之花常开,感恩之树常青。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中国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6月

(2)、吴柳云:《加强感恩教育 架起孩子道德支点》.南方论刊,2006年6月

(3)、胡虹霞:《高校德育应补上感恩教育这一课》.北京教育,2005年5月

(4)、《外国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选读.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学苑音像出版社.2006年1月

(5)、李元卿:《对学生的感恩教育不能少》 《光明日报》2003年11月8日

(6)、吕旭峰:《关于感恩意识与感恩教育的思考》 《精神文明导刊》2007

(1)(10-13)

第二篇:初中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论文

第三初级中学地处瓦房店东部城乡结合部,经济欠发达,学校发展处于劣势。为了促进学校更好更快地发展,我们对课堂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做了许多探索和研究,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重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围绕“教师素质的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学生终身发展需求的适应”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在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中,进一步加大了课堂教学研究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

改变课堂教学“高耗时,低效能”的现状,对课堂教学进行彻底的改革和突破。1.摒弃陈旧观念,建立良性教学机制通过深入持久的改革,让教师彻底摒弃陈旧的观念和过时的做法,杜绝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延长学生在校时间、抢夺学生自习的现象,建立起“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的良性教学机制。2.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依靠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突出、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和课堂作业能否当堂完成作为衡量课堂成效的主要标准。采取“从头开始,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策略,通过严格执行任务承包制、团体考核制、连带责任制等配套措施,确保改革取得成效。通过引领教师开展一系列的学习、讨论、观摩、听课、评课、比赛等活动来实现这一目标。3.加强集体备课,提高备课效率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备课和学案制度改革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源头。为从源头上解决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质量不好的问题,要以备课改革为突破口,建立教学问题集体解决机制,强化集体备课制度,加大听课力度,将课堂教学效果作为评价备课效率和学案质量的主要依据,在备课阶段就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供可靠保障。

二、注重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积极进行教学反思,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反思,教师形成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深层次思考和创造性见解,真正成为教学的实践者和研究者。教师坚持课堂教学的“三段式”,即备课时写“课前设想”,设计教学思路和环节;上课时做到“课中落实”,即课堂上尽力体现“课前设想”;上课后写“课后反思”,针对实际教学情况,结合教学设想,分析实际教学体现程度。进行反思性教学,并让反思成为习惯,成为一名科研型教师。交流反思,要求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要树立起沟通交流的意识,针对某个问题进行解剖分析,通过相互研讨交流,多种观点、多视角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清楚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并提出改进意见,在交流中展开教学反思,有利于拓展思路,共享成功的快乐。

三、引导自主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1.“导学评”课堂教学模式引领课堂教学改革“导学评”课堂教学模式是在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实践基础上提出的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小组合作探究为基础,以“尚美”教育为引领的基本“教与学”的方式。模式分为“三环节、六步骤、十八项具体要求”,目的在于引领教师通过营造美的教与学的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唤起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和学习兴趣,提升其主动探求的欲望及能力,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质疑思考、合作探究中经历知识的生成,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2.小组合作学习为基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现今的教学由过去研究如何教变为现在研究如何指导学生学习,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础,提出课堂教学新要求:“三讲三不讲。”三讲:讲导语(情境设计)、讲设疑(课堂调控)、讲拓展(能力提升);三不讲:学生自己会的不讲,学生间能讲的不讲,大多数听得懂的不讲。以及“五让”:让学生自己观察、让学生自己操作、让学生自己思考、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让学生自己表述。目的是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教师组织学生自己上网搜寻资料、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堂上真正开展合作性学习,共同寻找最佳答案。通过信息技术介入学习活动,学生知识面大大拓宽,探究意识增强,探究能力也有很大提高,从而使学生的自主发展得到实现。新课程改革重视学生的自我学习和主动发展,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创新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实施新课程的学生与以往同年级学生相比,其自主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一是学生学习兴趣浓了;二是学生学习自主性增强了;三是动手实验能力明显提高;四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明显提高。自主发展、主动学习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大多数学生表现出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问题学生明显减少。

四、开发校本课程,丰富课程文化建设

学校从学生发展需求出发,着力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上多动脑筋:挖掘学校课程资源,建立学校课程资源库;对教师进行培训;对学生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分析;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编写校本教材。注重发挥课程的文化功能,在地方课、综合实践课、校本课等课程中挖掘体现学校文化的内容,重点渗透和彰显学校核心价值观和培养目标的教育内容和形式。课程是学生走向美好人生的桥梁,一方面让教师充分挖掘各学科课程中的美育内容,对学生实施“尚美”教育;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发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素质培养。围绕“尚美”教育,我们先后开发并实施了下列课程:《诵读经典涵养心灵》为学校美育与国学修养校本教材;《硬笔书法欣赏与临摹》主要是训练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技能,提高书写能力,养成良好书写习惯和行为习惯;《素描———几何形体》主要是培养美术兴趣,丰富人文素养;《形体艺术教程》《琵琶演奏训练》《太极拳教程》训练学生基本的形体造型技能,健美体魄,增强体质。除上述课程之外,学校还建设了两个艺术教育基地:“大连北方美术高中三中教育教学基地”和“瓦房店市歌舞团三中舞蹈教学基地”。为什么要创办这样两个基地?不仅仅是培养兴趣或训练基本技能这样简单,而应该是给那些具有美术、舞蹈(音乐)天分或潜能而又有志于将来走这条道路的学生提供机会和平台,让他们依据自身情况提前进行人生职业规划,尽早接触专业知识训练,为其未来发展提供更多的选择。通过课程改革的实践,我们深深地认识到,推进课堂教育教学改革并不难,只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脚踏实地就能一步步实现目标。随着课改实践的逐渐深入,随着教育环境的进一步改善,随着社会各界和家长对课改的认同,我们有理由相信,课改必将成为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的有力抓手,必将成为提升教师素质的载体,必将成为学生自我完善的空间。

参考文献:

[1]高玲.教师反思能力发展特点的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9).[2]许建国.初中教育发展的定位、路径与问题:京津初中教育发展调研引发的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2014(9).[3]马成清.农村初中教育管理现状的思考及对策探讨[J].赤子(中旬),2014(4).[4]沈正元.宽,让初中教育充满生命活力[J].初中生世界,2015(40).[5]王旭彤.找寻初中教育教学质量再提升的最佳路径[J].江苏教育研究,2013(2).

第三篇:论文:幼儿园感恩教育初探

幼儿园感恩教育初探

【摘 要】:感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在生活条件日益丰富的现代社会,给予孩子心灵的滋养是必不可少的。心理学研究发现,幼儿阶段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幼儿感恩的行为习惯,将使幼儿终身受益。本文通过发生在幼儿园的一个真实案例,分析当前孩子感恩教育缺失的原因,进而提出让其学会感恩的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幼儿;感恩教育;方法与策略

不久以前,发生在我眼前的情景一直让我难以释怀,如鲠在喉:放学了,小朋友们陆续被家长接走,但是林林还没有人接。他一直是奶奶接送,早上入园时经常听见林林让奶奶第一个来接他,所以奶奶每天都是顶着烈日,早早的在幼儿园门口,等着开门接孩子,偶尔奶奶来晚了,排在第二三个,林林便会满脸不高兴。今天有些意外,小朋友们都走完了,时间已经过去了半个小时。这时候,教室门口传来急匆匆的脚步声和大口的喘气声,林林的奶奶来了,满头大汗。“宝贝孙嘞,奶奶把时间看错了,听到楼底下楠楠在说话,才知道已经到接孩子的时间了,宝贝莫生气哟„„”奶奶一边说,一边伸手去抱孙子。一幅让人震惊的画面出现了!林林冲过来对着奶奶又踢又打,奶奶毫无防备,重重的摔在地上。尽管如此,奶奶嘴里还在絮絮叨叨的向孙子道歉,并试图去抱他,但孙子依然不依不饶的发着脾气!完全不管奶奶摔在地上痛苦的表情。这孩子从小都是奶奶带的,关系应该非常亲密才对!

从这个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来看,智力正常,各方面的发展也很不错,很难和眼前这个蛮横无理的孩子联系在一起。为什么孩子的表现会有这么大的差距、有这么出人意料的行为?教育者到底要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我在反思,幼儿园教育缺失了一项很重要的东西——感恩,培养出一位懂得感恩人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幼儿园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应当“怎样让感恩教育扎根于幼儿的心里” ?并让孩子把“感恩自然流露于生活中” ?不断的思考与实践让我收获颇多。

一、幼儿缺乏感恩之心的诊断与分析

“感恩”,其实就是让孩子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可是为什么在幼儿园看似很乖的孩子却认识不到更做不到这一点呢?

(一)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很多家庭缺乏对感恩教育的正确理解。现代社会已经成为“独生子女时代”,“四位老人、两位父母和一个孩子”的 1 “421”家庭模式成社会的主导,全家一切以孩子为中心,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家长尤其是爷爷奶奶太过于溺爱。早上爷爷、奶奶背着孙子、孙女上幼儿园已是司空见惯;在家里追着孩子喂饭也是习以为常的,孩子成了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太阳”,认为孩子小,凡事替孩子包办,好吃的只给孩子一个人吃„„做为父母、爷爷奶奶,他们都深深地爱着自己家的孩子。为了孩子都会全力以赴、无怨无悔、不求回报,都是无条件的给予,一厢情愿地付出,而孩子们从小到大都是扮演被爱的角色,久而久之,造成很多孩子认为从家长那里得到东西是理所当然的,只顾一味地索取,父母没有培养孩子的回报意识,孩子当然不会想什么回报的问题,何来感恩之心呢?

生活压力、工作压力下很多家长经常在不经意间表达、宣泄了对生活、对社会及对他人太多的不满和埋怨,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耳濡目染以至于孩子对人与人之间关爱缺乏了解,更别说是感恩了。

(二)“感恩”成为一个盲区,孩子不知道感恩。

孩子从小在“独”的家庭氛围里,生活在富裕的物质环境中,要什么有什么,从来都是“满足”,要什么有什么,从来一切需求都能得到“满足”,没有过“来之不易”的感受,也就不知道别人满足了自己的需求是一种恩情。

他们常常表现出自私,脆弱,敏感,任性、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一切活动都以自己为中心,失去起码的道德行为准则,在家中是“小皇帝”,目空一切,眼中只有自己,形成了只知道“我该怎么样”,不知“该我怎样”,为所欲为,自私自利,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奉献,到了青春期,甚至动辄出现自杀、离家出走、厌学、与父母对抗,看似是“孩子不听话 ”,而本质则是孩子不懂得心疼父母、不懂孝顺老人、不懂关爱家人,不懂回报社会。

这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教育来说,是多么的危险,多么悲哀啊,难道还能够说我们的教育是成功的吗?童话作家金小芙说:“种植什么,都不如种植感动来得愉快。” 教会孩子感恩已是势在必行!

二、幼儿园开展感恩教育的方法与策略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通过一定 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 的知恩、感恩、报恩的人文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也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生命教育。

(一)家园共育,形成感恩教育的良好人文氛围 1.家园配合,和谐共育。

中国的感恩教育源远流长,古训有“羊跪乳,鸦反哺” “百善孝为先”,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最原始、最本能的情感,是为人之本,让孩子知道一生中对他恩情最深的人莫过于自己的父母是必需的。父母亲给了生命,辛勤的养育,细心地照顾。衣食、关怀,都倾注了父母对孩子的真情和热爱,这种爱是独一无二的。孩子懂得了这些才会珍惜父母所给与的一切,才会关心并爱着自己的父母。

但是家长毕竟不是教育专家,很多父母不能很好地在家里教育孩子,使孩子的行为有明显的两面派,家园表现天壤之别,家长头痛不已。有的家长反应在家要求孩子做什么,孩子总是敷衍了事,或者干脆就什么都不干,到了幼儿园为了得到老师,同伴的肯定则乖巧地不得了。针对家长们在教育方面出现的很多困惑,老师要有意识地收集感恩教育宣传资料向家长分发,包括:感恩教育的意义,感恩小故事、如何引导幼儿学会感恩,感恩教育小窍门以及孩子感恩教育缺失所引发的恶性案例等等。这些资料可以丰富家长的教育经验,增强教育好孩子的信心。

2.榜样示范,言传身教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的心目中有着很高的威信,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一个人感恩能力的高低和热情有多少,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身以往的感恩经历。相信很多人都被电视上一句“妈妈,我帮你洗脚”的广告词深深地感动,幼儿的各种习惯与行为首先来源于家人,父母的言行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我们深知,在感恩教育中,我们无需告诫幼儿去感恩,我们只需要与幼儿建立一种感恩的关系。通过耳濡目染,孩子自然而然的也会这样去做。

教育者要注意言传身教,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教育影响学生。王阳明曾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通常由教师和家长来担当,教师与家长用心经营充满温馨和谐的心理氛围,注意自己的言行和态度,接受别人的帮助后表示感谢,与同事、长辈、孩子说话,态度谦逊,以乐观的态度看待事物,处处为幼儿做出榜样。作为家长应该经常以平等的姿态与孩子沟通,关爱而不溺爱自己的孩子,在孩子得到关爱和帮助后要求孩子学会感谢、感激。平时生活中不无辜迁怒孩子,让孩子感受到平等和谐的状态。家长在家中可以不时地拥抱自己的父母与家人,感谢他们的付出,虽然看似不经意的事,都充满您对家人的“爱”,幼儿慢慢的感受、接触这些关心的话语、爱的行为,将让孩子生活的环境到处充满浓浓的爱意。作为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孩子,不管是调皮的,温顺的,甚至于智力落后的,都时刻关心他们的一举一动,倾听孩子的呼声。在 3 孩子缺勤的时候及时打上一通关切的电话,在孩子身体不舒服的时候给予相应的照顾,每天早上以最饱满的精神和笑容迎接每一个孩子的到来。在家人和教师有意无意中的一言一行中,孩子们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印在大脑之中,长期耳濡目染这种良好的人文氛围,孩子们不自觉的表达自己的爱与关心,感恩行为自然而然就会内化于人格之中。

(二)精心组织,感恩教育活动融入幼儿一日生活 1.感恩影片、故事、儿歌、故事欣赏,渗透积累。

教师有意识地选取如:《妈妈再爱我一次》、《宝莲灯》等讲述亲情孝道的感人影片组织幼儿观看。给幼儿讲述有关孝顺、关爱的小故事、古诗、典故等。宋代的岳飞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实现了母亲“精忠报国” 的夙愿;南北朝的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转战沙场 ;明代的戚继光听从父亲遗训刻苦锻炼终于成为抗倭英雄。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讲解饮水思源;恩重如山;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羊有跪乳,鸦知反哺等典故。幼儿最喜欢听故事,让幼儿感受文学故事精彩的同时渗透感恩教育,知道感恩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也是人之常情。

2.谈话交流,幼儿间相互学习。

为幼儿创设“好孩子”、“缺点不是大老虎”、“小小新闻台”’等谈话活动。在感恩主题的谈话中将幼儿及身边的人感恩方面的事罗列出来,如:有的幼儿对人有礼貌,帮助小朋友,尊敬师长,而有的幼儿不爱惜桌椅,对师长大呼小叫不礼貌,对同伴不友好,甚至打骂,提出表扬或批评。通过谈话,他知道了别人为他付出的一切并非天经地义、理所当然;无论是父母的养育、老师的教诲、还是朋友的关心、他人的帮助都是一种恩情,他才有可能学会感恩。家长帮助收集报纸、电视节目、媒体关于孝道感恩的资料,对懂感恩,知恩,报恩的人给予称赞。新闻资料在小小新闻台时间与大家一起交流,多看多听多说,锻炼幼儿口语表现能力的同时,有所感受,逐渐能够分是非、辨善恶、识美丑,变得懂事有礼貌。

3.节日组织主题活动,增强感恩熏陶

“三八” 妇女节、父亲节、母亲节、建党节、国庆节组织相关主题活动,让孩子受到熏陶,并用行动表示自己的感恩之心。请各行各业的父母进课堂,让孩子了解父母的职业,知道父母的优良品质和对社会的贡献,并为此感到自豪;请家长讲述哺育孩子的经历,让孩子知道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所付出的爱与辛苦; 4 集给家长端杯水、洗脚、穿衣服、穿鞋、为妈妈、爸爸送上自己亲手制作的一份礼物;向妈妈说说心里话,做妈妈的小帮手等活动,让家长和孩子这份浓浓的感人的亲情,孩子深深地体验爱、感受爱,并发自内心的想回报爱、付出爱,从提醒到认认真真的做,主动开心地做。建党节观看《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三毛流浪记》影片,学唱《歌唱二小放牛郎》《娃哈哈》《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祖国像妈妈一样》《国歌》等爱国歌曲,开展《五星红旗我爱你》主题活动,了解五星红旗的含义,用纸和笔画出伟大的国旗,国庆节组织幼儿开展“祖国在我心中”的绘画比赛。通过这些活动潜移默化的让幼儿感知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培养幼儿热爱祖国,对革命先辈充满感恩之心。

4.感恩融于生活细节,植入心灵深处

陶行知先生对“生活即教育”解释为“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孩子从学会说一声“谢谢” “对不起”开始,入园主动问好,离园主动再见,回家主动打招呼。礼貌待人,见面给别人一个微笑,交流时真挚的眼神。不乱发脾气不顶嘴,不提不合理要求,愿意与父母分享幼儿园高兴的事情。文明处事,随手捡起地上的一片纸屑,愿意做力所能及的事,主动与同伴游戏,分享玩具,不欺负小朋友,热情帮助困难的同伴,关心同伴的喜怒哀乐并能做出回应。每天的点点滴滴都在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让孩子们知道“吃水不忘挖井人”,不忘父母师长的养育教导之恩,不忘记他人的帮助。把“感恩”教育落实在孩子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植入他们心灵里。

5.创设环境,鼓励认可

物质环境是幼儿最直接、最容易感受到的。可以在家里贴一张“谢谢你”的留言版,全家人都可以感谢留言为自己所做的一切。也可以在饭前或是饭后定一个“感谢时间”,家庭成员讲讲今天得到了哪些帮助。老师和孩子一起布置一面“感恩墙”,把幼儿的感恩行动以图片及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把孩子想要感谢的话写在留言版上,创设“谢谢你”评比栏,提供小星星贴纸,让幼儿和家长给帮助过自己的小朋友朋友贴星星,讲讲别人的感恩故事,并进行“感恩小明星”评选,将其照片贴在班级宣传栏里。这是一种认可,是对他们优秀的行为进行确认并继续发扬。在离园前5分钟,师幼一起做手语操《感恩的心》,这样的精神环境 植入幼儿的心,幼儿强烈感受感恩的氛围。

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毕诚教授认为:“感恩是一种智慧, 不是与生俱来的, 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培养, 学校应该将感恩教育开设一门课, 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5 幼儿园作为孩子迈入学校教育的第一步,要创设体验感恩,学会感恩的环境,让爱的种子在孩子幼小纯洁的心灵里生根发芽。当孩子知恩于心,感恩于形,就会用实际行动报答父母师长,报效祖国,回馈社会,更可贵的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

第四篇:幼儿园感恩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幼儿园感恩教育的实践与研究》方案

目前,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渐提高,生活质量有了质的飞跃,伴随着“独三代”的到来,父母和长辈有了更宽余的时间和经济基础将全部的爱倾注到他们的身上,生活的一切重心和目标都围绕在下一代的身上,尽其所能为孩子创设良好的生活物质环境,满足孩子的一切愿望。久而久之,骄横、霸道、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品质在孩子们的身上表现得越来越明显。有很多触目惊心的案例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为我们的教育敲响警钟。如何教育下一代已是我们这个年代的父母不能回避的、也必须面对的问题。对自己的孩子简单的、过度的溺爱有百害而无一利,教育孩子学会关心他人、独立生活,才能真正塑造起孩子健康的人格,才是对孩子真正意义上的爱。幼儿园时期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在幼儿时期对他们开展感恩教育,让他们学会感恩,懂得感恩,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做一个真善美的人已是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工作。国内外的不少研究也表明:在个体的发展中,某些行为的习得有一个关键期,期间,个体处在一种积极的准备和接受状态,如果给予必要的刺激和帮助,某种行为能力就会迅速发展起来,并产生长久的影响。学前期幼儿,可塑性强,易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因而也是了解社会、学习各种行为要求的理想时期,对幼儿进行感恩启蒙教育,有助于促进幼儿社会化的进程,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整个人生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尤其对幼儿的个性、社会性及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在幼儿园开展“感恩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如果童年蹉跎,失去的将无法弥补。” “感恩”意识具有重要的心理学意义和社会学意义。然而从当前独生子女所处的家庭环境看,幼儿所接受的道德熏陶和教育不容乐观,众星捧月的地位,家长重智轻德的教育,使我们的孩子从小便养成了“以我为中心,出现了娇惯任性、情绪波动大、攻击性行为较多等亲社会行为极差的现象。经过调查表明认为现在的孩子普遍不懂得体谅父母辛苦的占76%;认为现在的孩子不懂事,不懂得要主动去表示关心的占68%;受到别人的帮助或关心,却不懂得要主动向别人表示感激或感谢的占58%。这一结果说明现在的幼儿只懂得受恩而不懂得感恩。和谐社会需要人们学会感恩。感恩是爱心的沟通,爱的情感交流,是爱回报,爱的种子的发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这就意味着教育是生长生成不是制造锻铸。幼儿是有生命的作物,幼儿园有义务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而健康的环境,让幼儿体验感恩,学会感恩。当我们审视今天的教育时更应该清楚地意识到,感恩教育应成为全部教育环境中的一个最重要、最核心的元素。尤其是在素质教育已成为主旋律的今天,感恩教育更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1、目前尚无发现有幼儿园切实开展感恩教育的课题研究。经过各种途径的搜索及查阅我们尚无发现哪所幼儿园开展了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课题研究,而小学,中学却已开展地如火如荼。或许是在别人看来感恩教育对幼儿来说实在是太难实施了。这不禁让人感慨:幼儿期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如果错过了黄金期岂不事倍功半?幼儿园的感恩教育其核心应该是爱心教育,是从幼儿身边所熟悉的人和身边的感恩小细节开始着手进行教育。它的本质是幼儿在社会化过程中学会人与人的相处。

2、社会呼吁感恩教育从娃娃抓起。

经常有报纸报道现在社会上的青年人素质低下,缺乏感恩意识,何为孝道、敬老?公交车上无人让座,老弱病残孕专座上坐着年轻力壮的青年人,免费公园屡招破坏„„感恩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最基本的人性要素,是人类仁、义、礼、智、信诸美德的基础和根本。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很难想象一个不懂得感恩的人,在人生的旅途中会获得真诚的友情和忠贞不渝的爱情;我们整天高喊要继承先辈的优良传统美德,但我们更应该知道,传统美德是传统文化长期熏陶的结果。所以,社会呼吁教育要面向未来,品德教育要从小抓起,感恩教育势在必行!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知恩教育。

生命是相互依存的,每样东西都依赖于其他事物而存在。任何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处处受到恩赐:父母对孩子有养育之恩,老师对孩子有教育之恩,同伴对我们有互助之恩,所以知恩教育是感恩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二)感恩意识的培养。

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境界,是值得所有人用一生去珍视的爱的教育。所以要从小抓好幼儿感恩意识的培养,幼儿年龄小,期望他们做什么特别感恩的事情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当前我们应从小事抓起,将感恩意识的培养作为课题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幼儿如何向感恩对象实施感恩的研究。

幼儿时期的感恩对象应该从幼儿身边的人着手:包括父母、老师、同伴。在与他们交往的过程中学会感恩、实施感恩。

1、感恩父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教养方式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孩子,同时引导孩子学会向父母感恩是感恩其他社会成员的前提和基础,所以在感恩父母方面我们要求幼儿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关心父母的身体状况和劳动、工作状况,体谅父母劳作的艰辛不对父母怀有敌意。

(2)牢记父母的生日,并能在重大节日予以真诚的祝福。(3)不乱花钱,知道父母工作辛苦,赚钱不容易。(4)自己的事情自己办,不给父母添麻烦。

(5)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为父母减轻负担。(6)对待父母有礼貌,早晚起居要问安。(7)批评教育不顶撞,不提不合理要求等等。

2、感恩老师

(1)尊重并理解老师的教育要求,积极配合老师的教育。(2)愿意主动和老师交流,真诚给予老师祝福和帮助,对老师有礼貌,成为老师的朋友。

3、感恩同伴

(1)关心身边的同伴,不争抢玩具,能与周边同学和睦相处。(2)团结互助,体察同学的困难,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3)不欺负同伴、打骂同伴,礼貌待人。

三、课题研究的实施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使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它需要多渠道、多方位、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来进行。

1、渗透于一日生活之中。

“感恩教育”不只需要靠课堂或书本教育来完成,也不需要孩子正襟危坐教师一板一眼地去灌输。“感恩教育”应从发生在幼儿身边的小事做起,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中潜移默化地学会知恩和感恩。作为教师应善于观察幼儿,抓住教育时机进行随机教育,让幼儿体会感知他人的辛苦,控制自己的消极行为,从而做出互助和感激等积极行为。

2、以主题活动为载体。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安排是以主题形式贯穿进行的。小班的幼儿逐渐具备了基本的听说能力,能够运用简单的语言与人交往。这个阶段主要让幼儿对家长、对自己有所了解,教育主题内容选择一些比较亲近的人、自我表面的认知。中班阶段的幼儿,除去自我中心化加速,对主要接触者有近一步的亲近情感,能关心同情他人,友好、助人、合作行为明显增多。这个阶段主题内容选择也应由识恩知恩到关爱别人报答别人的改变。大班阶段的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又进一步成熟,出现了有意的自觉控制和调节自己心理活动的方法。对于这一阶段的幼儿,不但重在培养他们关爱他人,包括父母、老师和周围的人,同时还要让他们了解为了他们幸福生活而付出劳动的人们,对关爱过自己帮助过自己的幼儿园、社会、家乡、祖国等进行感恩与施恩的情感教育。

3、以节日活动为契机。

节日是人类日常生活中的精华,是我们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它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和道德风尚,其中蕴涵了许多深远的教育内容。挖掘节日内涵,有目的有选择的把感恩教育融入节日活动中去,激发孩子对生活的美好情感和感激之情,是对幼儿实施感恩教育的有效形式。每年的“三八妇女节”、“教师节”、“老人节”、“母亲节”、“父亲节”„„都是我们教师开展感恩教育不可错过的良机。

4、家园密切配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师要充分利用家庭的教育资源,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使家长成为学前教育机构的合作伙伴。”无论幼儿园怎么对幼儿实施合理的教育,也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幼儿园要经常提醒、引导家长们在家里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孩子们的“爱心”不用刻意培养、教育,“感恩”的培养也是如此,因为真正的教育是融合与生活之中,不着痕迹的,在家中可以很轻松的创设感恩的氛围,在有意无意中,家人的一言一行中,孩子们会看在眼里,慢慢的记在心里,印在脑袋之中。逐渐的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使孩子们知道今后自己也应该这么做。可以说家庭是孩子们第一个学校,而家长也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幼儿的各种习惯与行为首先来源于家人。作为家长首先要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培养其感恩意识。

5、充分利用好社会资源

社会环境蕴涵着丰富的教育资源,社会是感恩教育的肥沃土壤,我们应当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一资源实施感恩教育,如: 带幼儿去参观家乡的名胜古迹,萌发幼儿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同时鼓励幼儿参与各种爱心募捐、慰问敬老院的老人、参加植树等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培养幼儿施助于人的快乐,从而达到回报家人、回报社会的教育目的。

四、课题研究目标

(一)通过感恩教育使幼儿“知恩”,明白爱是双向的,“感恩”与“图报”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的修养,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通过感恩教育,使幼儿学会感恩、懂得感恩,培养与人为善、与人为乐、乐于助人的品德。学会如何去报答父母、老师、朋友、他人,对周围的人和事充满感激之情。

(三)教师、家长、幼儿都收获感恩的心,达到家园和谐共育新局面。

(四)通过课题研究提高一线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和自觉性,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

五、研究计划

(一)准备阶段: 时间:2009/12——2010/9 任务:

收集资料,前期调查分析,制定研究方案,提出研究研究计划,申报课题。

(二)实施研究阶段: 时间:2010/4——2012/1 任务:

1、根据课题目标及实施方案,开展系列活动。

2、定期研究课题工作,不断完善课题计划。

3、收集各年龄阶段开展感恩教育的内容,方法,并进行选择和提炼。

4、落实研究方案,并个案进行记录和分析。

5、阶段测查,总结展示,论文撰写。

(三)总结阶段:

时间:2012/1——2012/6 任务:

1、完成实验后期测查。

2、汇总、整理、分析各类资料。

3、撰写实验研究报告,接受专家检测,结题。

六、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证

本课师负责人从事幼儿教育工作二十多年,有深厚的幼教理论储备和先进的幼教理念,是全县幼教界的学术带头人,曾担任的市级课题《幼儿前阅读能力培养策略》已取得可喜的成果,在参加省教研成果评审会上荣获三等奖。我们还邀请了县教研室的老师和我们共同承担课题的研究,还有教育专家对我们的研究给予强有力的支持和指导,另外,全园教师均曾参加前期课题的研究,研究能力和理论知识的储备均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幼儿教育教研方面具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均有信心完成课题的研究工作。单位也将在人、财、物上给予大力的支持和保障,使课题的研究取得成功。

七、主要参考文献

《幼儿教学研究》——吉林长春《幼儿教育研究》杂志社发行 《学前教育研究》——湖南长沙师范学院主办 《学前教育》(幼儿版)——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 《幼儿教育》(教师版)——浙江教育报刊社

《幼儿教育纲要解读》——四川省幼儿教育师资培训中心 《记着有人在爱你》——腾刚,九州出版社,2004年版 《让我们有颗感恩的心》——易玉文 彭安平教育叙事 《幼儿社会性发展指导》——潘洁 少儿出版社

《从零岁抓起——0-3岁婴幼儿关心与发展文献研究》 高民

八、最终成果及形式 感恩教育工作报告 感恩教育研究报告 感恩教育论文集

通江县文教示范幼儿园感恩教育园本课程集 感恩教育活动案例集

第五篇:学生宿舍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论文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创新,高职院校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问题自然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尤其是学生的宿舍管理问题日益凸显。可以说宿舍占据了学生几乎一半以上的时间,学生宿舍不仅仅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地方,同时也是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丰富课余生活,是校园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家庭,不同民族或者有着不同信仰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是宿舍管理模式探索和实践的主要目的。

1高职院校学生宿舍管理现状

1.1主要管理形式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宿舍管理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后勤人员进行管理;二是各院系派出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专职辅导员、班主任进行管理。从事宿舍管理的人员先对都是具有思想政治方面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管理水平的。他们大多是负责学生宿舍的卫生、安全、文明建设等问题进行监督管理。笔者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样的管理并没有完全脱离“管家式”管理模式,管理人员大多时候充当的是管理员的角色,并没有凸显其思想教育的教育者身份。

1.2宿舍管理决策互动性不足

高职院校的宿舍管理人员主要以学校制定管理制度为依据,这是一种完全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年轻气盛的学生作为管理的对象有事会很难坚守这种缺乏变通不够灵活的管理模式,甚至会出现抵触心理。如果这时管理者只是一味地按规章办事,不去真正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不主动与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沟通与交流,那么宿舍的管理成效就可想而知了。

2学生宿舍管理效果分析

从目前高职院校宿舍管理的成效来看,学生宿舍的管理并不容乐观。

2.1流于形式的检查

首先,学生个人主观因素决定着宿舍管理的好坏,定期的宿舍检查有利于督促宿舍管理,“检查”只是一种手段,而往往在检查的过程中会产生过多的“水分”,通常学生都是在已知的情况下被检查,所以当检查结束后“一切照旧”,所以宿舍检查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2学生宿舍管理执行力度不大

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管理现状来说,大部分高职院校对于宿舍管理都仍处于“检查督促为主,奖励惩罚为辅”的状况,未能真正从思想上让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2.3宿舍管理队伍的素质普遍偏低

学生宿舍不仅是学生休息、娱乐、社交的场所,更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树立学生正确认识的重要场所,从某种角度来说,学生宿舍比课堂更为重要。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宿舍管理人员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有的甚至只有初中、小学的文化水平,这样如何能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呢?

2.4其他因素的影响

宿舍硬件设施不到位,会导致各类安全事故的频发,例如盗窃、火灾等问题。

3高职院校学生宿舍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3.1建立综合化管理模式

高职院校与普通的高校不同,它是以培养职业型、专业化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院校,因此,在高职院校的学生宿舍管理模式上也要符合自己的教学特征。在高职院校,开放性的教学资源和教育管理体系就需要建立综合化的管理模式,不能按照传统的高校管理模式。从传统上来说,高职院校的宿舍主要是以管理学生起居为主,学生只是将宿舍当作一个休息和住宿的场所,并没有真正发挥宿舍应有的育人、服务的作用,宿舍的各项设备也不完善。而建立综合化的管理模式可以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优势,从根本上建立统一的宿舍管理制度,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具体来说,综合化管理即包括对于学生的管理,也包括对整个宿舍文化、基础设施、校舍服务等多方面的管理内容,在为学生服务的基础上,更好地实现育人及管理。

3.2开展丰富的宿舍文化活动

对于高职院校的宿舍管理来说,建立特色化的宿舍文化能够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而且在结合不同专业特色的基础上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起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合作精神。具体来说,在宿舍的日常管理过程中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符合学生心理年龄特点的文化活动,比如宿舍美化大赛、宿舍才艺比拼、寝室联动接力赛等等。这些活动能够突显出学生的个人才艺,让有才能的人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也能够增强寝室成员之间的集体荣誉感。而且,丰富多彩的宿舍活动更是能够缓解学生在学习中的压力,释放他们的青春,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更好地投入。

3.3建立健全宿舍管理制度

对于高职院校的宿舍管理来说,其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安全。而保障宿舍的安全就需要建立完善的宿舍管理制度。在宿舍管理制度中,除了对于宿舍的来往成员进行必要的登记管理外,还需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防火防盗安全知识,有计划地邀请专业人员为学生讲解安全防御知识,建立完善的安全规章制度,让学生能够安心的在宿舍中学习、生活。同时,宿舍管理也要有完善的安保网络,对学生的宿舍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监管,建立全覆盖的值班制度和门卫制度,要落实检查、落实巡视,有效地保卫每个学生的安全。

4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宿舍管理的几点建议

4.1探索宿舍管理的长效机制

在高职院校中,宿舍管理也是高校教育的重要方面。因此,高职院校的宿舍管理也应该形成严谨而高校的长效机制。长效机制的建立有利于高职院校的宿舍管理形成自身的特色。长效机制的建立标志着宿舍管理制度的完善。完善的管理制度有利于保证大学生拥有健康有序的生活环境。富有特色的管理制度又会丰富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陶冶情操。使他们的大学生活更加充实有意义,也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长效机制需要将制度不断完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还需要把制度长期有效地坚持下去。形成体系,化成文化。这也会为今后的宿舍管理提供范本。

4.2重视宿舍管理人员配备,提高工作水平

随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学历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宿舍管理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管理人员的学历水平和业务素质也需要进行全面的提升。但目前高职院校的宿舍管理人员多是退休人员和临时工。而他们日常的工作也局限在门卫看守和打扫卫生等一些事物上。这样的人员配备和工作内容无法让学生对他们产生敬畏感。也影响了宿舍管理方面对于学生思想政治的提升。因此,未来一阶段我们应对高校宿舍管理的人员进行优化和提升。不断引进学历更高、能力更强的宿舍管理者,并加强对现有管理者的培训与提升。使他们能够与学生进行深入的思想交流,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4.3加强宿舍文化建设

宿舍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空间,是其成长发展的重要平台,是培养其多方面素养的重要阵地,也是反映学校育人水平、展示学校形象的重要窗口。宿舍文化,是依托学生宿舍这个载体来反映和传播学校文化的存在现象,是全体成员共同营造的学习、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宿舍的室内设施、整体布局、卫生状况和公寓区全体工作人员、学生宿舍成员的人际关系、道德水准、规章制度、学识智能、审美情趣、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精神产品和渗透其价值观念的物质产品等。建设好学生宿舍文化,充分发挥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对促进住宿学生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将起到重要作用。

5结语

在当代的高校教育中,要重视宿舍管理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而对于宿舍管理也应该提出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也要注重高职院校宿舍管理队伍的建设。开展丰富、具有特色并具有思想教育意义的宿舍文化活动。使高职院校的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在高校教育中获得更多更大的收获。

参考文献

[1]陈超.关于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党史文苑,2005(24).[2]张雅君.浅谈高校发展中行政管理的作用[J].文史博览,2006(6).[3]何军峰,黄红球.学校行政管理干部素质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6(9).[4]罗萍.论高校行政管理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1(1).[5]谭冰.高校服务型行政管理体系探析[D].大连海事大学,2011.

下载论文 幼儿园感恩教育的实践与探索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文 幼儿园感恩教育的实践与探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教育理念与实践创新的探索论文

    摘要:教师教育效率,即在单位时间内,学习者自身潜力发挥的程度与获取的学习收益。“效率”不仅影响着教师的发展水平,而且决定师范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在社会监控和高校自律......

    实践与探索

    §22.3实践与探索(1)说课教案兴化市板桥初级中学宗树信教学目标:1.学生在已有的一元二次议程的学习基础上,能将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建模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体会方程是......

    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探索论文

    论文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学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是学校教育现代化和科学化的重要标志。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教育教......

    感恩教育与实践教案

    感恩教育与实践 一、学习目的 知恩 感恩 报恩 二、学习依据 1、校本教材《倡树孝道文化 构建感恩教育》 2、联系实际感悟生活中的人和事。 三、活动准备: 1、制作班会活动......

    浅谈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教育论文

    摘要:建立学校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中国农业大学根据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全程性、可行性、发展性为原则,建立健全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创新教育带动学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论文关键词]:创新教育“三个课堂”学风建设[论文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当前高校内的学风状况不容乐观。本文在分析创新教育与学风建设关系的基础上,提出......

    油田节能降耗探索与实践论文[推荐五篇]

    摘要:能源是油田企业开发的主要产品,油田企业既是推动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产能大户,同时它也需要大量的能源和资源作保障,油田企业的运营成本中很大一部分都用作了能源消耗。加之......

    感恩教育论文

    感恩于行 ------浅谈班主任感恩教育1 知恩于教 识恩于心 知恩于教 识恩于心 感恩于行 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色,感恩是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