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的家乡青岛最美杂文随笔
我的家乡青岛,位于黄海之滨。
在我很小的时候,青岛还只是一座小城市。和北京、上海比起来,它显得有些微不足道。它在全国的地图上,仅仅只是一颗圆点。即使在山东,它也只是三角形拼图当中的一小块。
但那个时候的我,根本不觉得它小。我只知道,它是一座盛产海鲜的城市。
虽然说,海滨城市几乎没有不产海鲜的。但青岛的海鲜似乎特别有名,不仅是在山东,更是在全国。我上学的时候,学校的食堂里似乎从来没断过鱼,隔三差五就会来上一顿红烧鲅鱼,或者红烧刀鱼。
同样有名的,还有它的啤酒。在我小时候,青岛啤酒的广告在电视上全天候播放。直到今天,我还能记得一两句青岛啤酒广告中的广告词。后来,我向客户介绍自己的时候,我总是先说一句,我的家乡在青岛,随后再跟上一句,您知道青岛啤酒吗?
只可惜,这两样东西都和小时候的我没关系。由于严重的过敏,小时候的我总是不能吃海鲜。啤酒更是不用说了。
小时候的我,最大的乐趣之一,就是到海边去看海。
虽然说,我学游泳比较慢,但我似乎对水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每当看到碧蓝的海面,我总会感到很舒服,心情总是能够平静下来。
青岛的海面,向来是风平浪静的。每当天晴之时,东海路沿岸的海面总让人看不够。海面蓝得通透,蓝得澄澈,几乎看不到一丝一毫的波浪。游人站在海滩上,看着大片白花花的浪花反复冲刷浅黄色的沙滩。黑的发亮的礁石隐约冒出头来,乳白色的贝壳和暗绿色的苔藓融为一体。眺望远方,目力所及之处,只见海天一色,不见海之尽头。
每到旅游的季节,青岛的海滩总是人山人海。海水浴场更是人满为患。一整片沙滩上,满满当当的全是人,尽是一片片白花花的肉。很多人都说,夏天的青岛海水浴场,简直就是下饺子用的大锅。
但是,我也没有想到。很多年后,我的家乡却以另外一种方式,扬名全国。
一群无辜的游客,只是想踏踏实实地吃顿好饭,却不幸碰上了一家黑店。
黑店使用的坑人骗术,实在是低级到不能再低级的地步。不良老板在账单上做个手脚,把一道菜的价格旁边的单位改了,由“盘”改成“只”。游客自然不甘心被宰,选择报警解决。
然而,这件事瞬间由网络传遍全国。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果然不假。
一夜之间,我的家乡变成了广大网友嘲笑、调侃的对象。人们编出各种各样的段子来讽刺它。许多人都笑着打哈哈:什么是土豪?就是要吃得起青岛大虾。
我没有去辩解什么。一只老鼠坏一锅汤的道理,我懂。解释的话永远不如段子受欢迎,我也懂。
这座被称作黄海明珠的城市,因为一家不良商贩的可耻行为,蒙上了一层难以洗净的灰尘。
时至今日,我想为我的家乡说几句话。
也许我的话很无力,很苍白,没有几个人愿意听。但我还是要说。
我希望大家能够明白,青岛的名片,不是天价大虾。
旧时代的青岛,有古朴的老城区,有德国殖民时代留下的德式建筑群。
现代的青岛,有五四广场,有“五月的风”雕塑,有八大关风景区。
未来的青岛,有西海岸新区,有蓝色硅谷。
热爱行走的人,可以沿着海滨木栈道漫步,用自己的双脚丈量青岛东海岸的每一处风景;也可以穿行于八大关建筑群之中,欣赏一栋又一栋风格各异的园林别墅。
热爱美食的人,可以去劈柴院品尝最地道的青岛风味小吃,也可以去台东步行街大快朵颐。
热爱风景的人,可以去崂山风景区领略自然之美,更可以开车畅行滨海大道。
青岛是一座古今交融的城市,也是一座贯通中西的城市。
它既有遗世独立的太清宫,也有庄严肃穆的天主教堂。
它有简单朴素的海滨木栈道,也有包罗万象的动漫产业园。
它有全球闻名的国际啤酒节,更有世界园艺博览会。
它的生长和变化,可以说是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在它原本的郊区建立起来,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正在一点点地构建起来。
在未来的十几年之内,它还将继续生长,逐渐完成从小城市到大城市的转变。届时,它将成长为一颗真正的黄海明珠。
某些跳梁小丑,永远不能代表所有人。
真正的青岛人民,是热情的,是好客的,更是善良的。
青岛是一座包容的城市,一座拥有广阔未来和美好明天的美丽城市。
青岛欢迎你们。
第二篇:我的家乡最美兰州杂文随笔
家乡这个词会让我有太多不舍,太多感慨想说。我也离开自己家乡快两年了,感觉也挺快的。别说,夜深人静或者有时候独来独往的时候,最想念的还是自己的家乡。
想念那不用提的兰州拉面;想念那川流不息的黄河母亲;想念那里的名胜古迹——五泉山;最重要的是那块地风土人情。毕竟是自己出生的地方,多多少少都会有怀念。
兰州拉面
五泉山
黄河铁桥――中山桥
牛肉面是我们那的代表,就好比云南的米线,湖南的臭豆腐,四川的火锅,武汉的鸭脖,北京的烤鸭……太多太多了。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代表和特色。虽然在外地上大学,每年回家或者在他乡我都会馋牛肉面。每当我回到家一定会吃好几顿,俗称的一清二白三红四绿,样样都不可缺少。
兰州是甘肃的省会城市,也是黄河流经的区域之一,中山铁桥也是我们那最著名的景点之一,有着很多年很多年的历史。五泉山也成为了全国旅客来兰州欣赏游玩的地方。插一句额外话就是为什么称它为五泉山,顾名思义由惠、甘露、掬月、梦、摸子五眼泉水而得名。
黄河
夜景
风土人情呢想必看了我以前发表文章的朋友们会知道,我对家人的想念是必由而然的。不太会说什么煽情的话语,父母也一样他们从来不会去表达对我的想念或者去表扬我什么。时间长了我可能也并不会太去在意或者去对他们说我今天做的不错或者你们应该夸奖我之类的话。我自己也知道父亲脾气可能不是特别好,反而自己有时候也不听话,从父亲那块窝的火我却会发给自己的母亲甚至奶奶,这是我这辈子做后悔的事,可是发生了就再也改变不了什么了。我心里都明白自己本意也不想这样的,却每次都学不会克制,总去伤害对我最好的人。在外面对那些应当做“陌生人”的人却客客气气非常有礼貌的说话,回到家就不知道天高地厚。很多时候自己会悔恨,可是也不想在表达什么了。现在呢,我学会把自己的情绪化成语言,不去刻意的伤害谁,做一个更好的人。
我爱那里的黄土高原,我爱很块冬天不是特别冷,夏天不是特别热的气候。生活在自己家乡的人一定会觉得很舒适,可能那里相比大多城市是穷了一点,但是那里的人没有心眼,都很实在,踏实的工作。虽然我深知我不会回自己的家乡工作,但对那里的一切我都不会忘记,有能力我一定会把我的家人带到一线城市去生活,但是不管走到哪生活在兰州的几十年里,我对很多新事物有不一样的认识,也慢慢去尝试接受很多新鲜的事。我一直都是追寻自己的初心,不管去干什么都要有最基本的善良,温暖的对待任何人。出社会我绝不会给自己的父母还有自己的家乡丢脸。那片承载着太多回忆的土地,如今已离我很遥远,可是我都不会忘记你。最后,我爱你我的家乡——兰州。
第三篇:我的家乡杂文随笔
一开始,我只是搬家了,远离了我喜欢的早餐店,但新家仍在老城区。
接着老城区开始改造,挪开了原先车站的位置,凿破了我童年时的归路,推平了街边售卖便宜零食的小店,拔走了几十年的老树,在时常出现于过往梦境里的悠长巷子的遗骸上筑了新的高楼。
我似乎都还想得起雨后不怀好意的松动的砖石,荒草坡上的臭牡丹,妹妹家院子里外婆给我们洗澡的大盆,风是黄桷兰香。
这座城池在一条孱弱的河流边,泥沙俱下再拔地而起。
我现在才明白,故乡并不是往前走的,它永远停留在了那里
在一切被改变被离去之前,永远停在那里了。
第四篇:最美时光杂文随笔
你突然问我人生至此有没有最美的时光,什么时候。我盯着你q头像愣了几秒。我没有想到“停尸房”里的你那灰色的头像会变亮跳动,也没想到你会问这样的问题,更没有想到我已经毫不在乎,而且直接关掉窗口保持沉默。
关于这个问题,我最美好的时光并没有你的参与。认真的回想我的生活,大二之前都是最美的时光,没有最美只有更美。甚至我常常做梦都会回到高中时期。
我最不愿意回忆的那段时光里,我再也不能无忧无虑的犹如从前,我需要没有过渡的接受一次变故。我觉得生活突然面目狰狞。生命的脆弱,人性的自私,亲情的泠凉,我都一一体会。老妈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就算是亲情也不能强求。好的事情不好的事情都会过去,岁月删减过的拥有才更应珍惜。虽然是一段令我成长的时光,我却不愿把它归类于美好,它是一段灰色空间。
过去和未来你都不是我最美的时光,但都是彼此青春时光美好的陪伴,缘来缘散各安天命。以后的生活都会有无数个美好时光。安静的过我的小生活,它虽然平淡却有让我眷恋的美好和小确幸。
第五篇:家乡的变迁的杂文随笔
读了顾林老师的《住房六十年之变迁》后,心有感触而写了《读顾林老师〈住房六十年之变迁〉有感》一文。写完后觉得言尤未尽,家乡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衣食住行样样翻天覆地,每一样都值得好好的写一写。上次写的是住,这次写一写行。
80年之前我们这里全部是土路,连自行车都没有。从雁周村到戴南镇是十里,除了行船就是步行。戴南镇也就是东西一条街,从庄上到镇上步行要一个小时。79年我去徐州参加了工作,回乡探亲光是在路上就要三天。早上八点到泰州后要等到下午才能上船。船到戴南时是晚上六点,冬天的六点钟天已经黑了。借着星光,背着行李深一脚浅一脚的行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猛不丁从田里窜出一只黄鼠狼野猫之类的小动物总能吓我一跳。
85年我买了第一辆自行车。土路上纵向铺上了水泥板子,板子宽不过五六十公分。两个自行车会档要一定的车技,经常有人掉到路边的秧田里,爬起来一身都是泥。我的自行车在家里一直放了三五年,因为路不好,妻子胆小不敢骑。
93年的时候徐州市已经有一少部分人能买摩托车了。刚懂事的儿子戴着玩具摩托车头盔说:“爸爸,等我长大了,给我也买个摩托车。”我嘴里答应着,心里却在想,靠一个月百十块的工资,什么时候能买得起摩托车?
97年我从徐州回乡。搭上家乡发展的快车,两年后我买了两辆摩托车。再两年我又买了一辆面包车。
原先的土路也从铺水泥板子到村村通公路,再到现在的双向四车道大公路。原先要步行一小时的路程现在开车只要几分钟。前两天我特意看了一下里程表,从家门口到戴南交易城农行只有1.7公里的路程。“上个戴南比上厕所都快”已经成了庄上很多人的口头语。
从一小时到几分钟,这就是家乡发展的速度。也是整个中国发展的速度。高速发展中国已经使我们这些普普通通的国人受益,一个国富民强全面小康的社会已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