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禅理诗歌
(一)端午假期
龙舟从河底钻出了河面
屈原的名字又一次被锣鼓刷新
花儿继续献媚太阳
穿一袭紫衣的大花紫微
沿河而开的龙船花
独守一池碧水的荷花
让经过端午的我眼花缭乱
我无暇顾及一份本应该闲逸的心情
无暇顾及屈原、花朵、艾草、粽子、龙舟和诗歌
我把注意力放逐到一座荒僻的孤岛
那儿没有思念、浪漫、欢笑、月光
只有文档、审阅、引用、插入、设计、布局这些
跟粮食相关的词语
我如果逾越了这些高墙
或许明天会捡到一个发自内心的微笑
(二)黄昏
太阳下山之前最后发出的一张牌
猩红的火烧云,是烘烤记忆的焰火
大地一刹那涨红了脸色
我从一条河流的嘴唇里观看远方
船只仿佛是蠕动的虫子
在寻找缺失的母爱
而天空里不甘寂寞的飞鸟
你究竟在寻找什么!如果是友情
明天的早晨你应该收到一个包裹,里面是浓浓的情意
如果是寂寞,月光也很孤独
不妨趁着晚风如酒,喝上一杯
或者,粘着花香的梦,在被窝里等你
(三)想去山里
想放下疲惫、枯燥、乏味这些
生活强加给我的影子
我想去一座深山
风不认识我的名字,泉水是一个爱笑的姑娘
竹子像一个吟风弄月的高士
在竹林里站一会,遍体生凉
我去叩一座茅屋的大门,寻找我的过去
其实过去早就不在,世界就像幻影
云朵遇上了天空,飞鸟爱上了空气
我举头仰望,对流星雨以心相许
只是流星喜欢山里的野花
我不是野花,我可以做一只独角兽
静静地等待虚妄的艳遇
(四)禅理
我羡慕着袈裟斗笠和独行者的包裹
我想背负自己的情债浪迹天涯
弯弯山路,或有青藤牵我的衣角
却也有泉水催促我决心前行
在我的前生,我也许陪伴青灯古佛很久了
寺院里的落叶,都熟悉了我的脚步声
当春天第一朵飘落的梨花
路过我的枕头,我是不是默默与她相望
我用再多的墨水,也写不尽月光的凉薄
也诉不尽,像绵绵细雨一样的尘心
我可以将满山的红叶都写作相思
直到冬雪覆盖大地,两只燕子飞进了
我用意识漫不经心搭起的鸟窝
第二篇:智者禅理故事
我是一个旅行家,我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
城市里的人非常热情,他们盛情地款待了我,让我感觉到出门在外却像是在家一般。
除了一个傻子,城市里惟一的一个傻子。
这个傻子也不知道怎么来到城市里的,当人们认识他的时候,人们就已经熟悉了他。他也不是那种非常讨人嫌的傻子,只是喜欢阻止我做热情的市民们让我做的事情。比如说市民请我喝汤,他就说汤里有毒;市民们请我到公园玩,他就说公园里有陷阱。傻子还说,这不是一座城市,而是一座人间地狱。诸如此类,让我十分尴尬和无奈。
虽然开始我还担心过,但是不久我就知道傻子构想的事物纯粹就是子虚乌有。我喝了汤,去了公园,我一直好好地活到现在。我不觉得这里是地狱,反而觉得这里是天堂。直到我觉得自己在这座热情的城市里停驻的时间够久了,我该离开了。
得知我要走了,热情的市民们自然是极力挽留。我婉言谢绝,因为我还有很多地方计划要去。如果完成了生命中所有的旅行计划,在这里落脚,安安稳稳地度过我的下半生,未尝不是一个完美的选择。
市民说,我们知道你是个旅行家,你有自己的旅途,但是你能不能迟一天走,参观一下我们城市最有特色的东西。
我想,为什么不可以呢?一天在我的人生里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他们高兴地给我捧上一碗茶,我觉得自己就像是这座城市的奇葩,我喝完茶之后就安安静静地睡去,等待着明天参观完市民们最引以为豪的东西,然后精神饱满地离去。
不知睡了多久,我被低沉的如雷般的诵读声惊醒。我想起身看看发生了什么,却发现身体已经脱离了大脑的控制。眼前是无尽的黑暗。正在我惊恐万分的时候,一道刺眼的阳光扑来。市民们身穿着黑色的、有巨大棚帽的袍子,密密麻麻地聚集在市中心的广场上,嘴里念着低沉的祷告,那是我听不懂的语言。
“伟大的神啊,我们触犯了您的利益,我们想要赎回灵魂。请接受这第十九个献祭者……”
我看见广场中央那堆熊熊燃烧的烈火,那灼热的温度一点点勾起我的绝望。
对了,还有那个傻子。他正傻笑着穿梭在穿着黑袍子的人之间,没有人为难他,他们大概认为傻子的灵魂只会让神更加恼怒罢了。也是,谁会跟一个傻子过不去呢?我被投入火中的一霎那想起了傻子曾经给我的忠告,这是一座繁华的地狱,或是一座荒废的天堂。
我被世界欺骗,也许我们都被这世界欺骗;我们费尽心思想要做这个社会的智者,但是却被彻底地愚弄。社会还是社会,我们还是我们。
其实,只有傻笑着的傻子,才是真正的智者。
第三篇:拾荒者禅理故事
居住有年的大院门前,有个年轻拾荒者,个子不高,显得瘦弱,整天忙着。虽然天天见面,但我和所有人一样,从来没有拿正眼看过他。找他时,只是随众叫一声“琪娃”!他大都是随叫随到,从不耍秤,童叟无欺。
真正认识他,是这次搬家。
搬家是个浩大的工程。我决定忍痛放弃所有的大件,把它们统统给租房人。但清理剩下的小件还是让我大吃一惊。穷家三担。我知道东西用纸箱包装最好,就去找琪娃。
其时年关将近。他给我保证,负责在春节初六将我需要的纸箱保质保量送来,而且不多收一分钱,即以卖给废品收购站的每斤三毛六分给我。
可是那天他没有来。我想,琪娃回到川北农村老家过年,哪里还想得起他的承诺,哪里还有时间观念?第二天一早门铃响了,开门一看,琪娃站在门前。他神情有点赧然地向我解释,本来是该昨天给我送来的,因家里临时有点急事,迟了一天,我说不误事。他送来的纸箱还不足两碗面钱。我着意加价,他执意不从,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不能趁机敲你的竹杠!”这让我对他刮目相看。琪娃肯定是读过些书的,至少初中毕业。不过,我没有问,怕惹出他因家贫不得不中途辍学之类的伤心事。
他又帮我打包。别看他个子矮小,但很有力气,动作麻利。我起码忙三四天还不一定干得完的活,他如庖丁解牛,半天就做完了。打好包的纸箱分门别类立在那里。我心里感激,坚持付他劳务费,他仍然坚持不肯收,理由是:
一、他误了我一天,让我担了一天心;
二、多年来,我对他多有照顾,送了他不少东西。这话让我脸红,我送他的哪有什么正经东西?
家搬得很成功,没有一样损毁,连针也没有掉一根。
新家表面上是个高档社区,然而,却连基本服务功能都不具备。我连杂志都不敢订,因为穿着整齐漂亮制服的管理员,坐在柜台后,整天对着电脑不知在看什么,却不肯为住户签字……
两相对照,让我格外念起琪娃的好。
我知道,这辈子我与他,很可能不会相见了。成都很大,纵然是同一条小街上住的朋友、熟人,如果不是相约,半年一载也难遇一次。即使是对门的邻居,也可能是老死不相往来。现在的人情淡漠得很。
前日,我回了城那头的老家一次。出大门见到琪娃,他蹲在地上正捆着纸箱。我感激地对他说,琪娃,你这次帮了我的大忙,谢谢你!
他不以为然地笑笑,没有说话。也许,他并不觉得自己做了什么,只记得别人对他好,却把自己看得渺小——而这正是一种崇高。
这个走进城市多年未经污染的青年,如同一块暗中闪光的璞玉。这样的人已经很难找了。
第四篇:写毛笔字的人禅理故事
宋文燕是个敢写毛笔字的人,敢掂着毛笔写大字。单位有项业务,每个月都要填写一批信封。宋文燕提起毛笔就写,写的还是仿宋体,又漂亮又耐看,人们都啧啧称赞。真的,一般人是不敢写毛笔字的。现在,能写毛笔字的人,越来越少了。人们都用硬笔写,写得很潦草,马马虎虎,能看就行了。
宋文燕能写毛笔字,而且,又是个女同志,名声就在外了。
有了名声,就不断有人来求字了。比如,店铺开张,总要贴个“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之类的对联。讲究的,还要在红色的方纸上写“招财进宝”四个字。这四个字,可不是随便写的,要把它们写到一块,形成一体。还要角对角写,才会异彩纷呈。这个写法,只有写毛笔字的人敢写,电脑根本就做不出这样的字来。宋文燕挥毫泼墨,不大工夫,就给写好了。拿回去贴到墙上,顿时熠熠生辉。
人们就问: “宋文燕,你的毛笔字是怎么练成的?你是书香门第吧?”
宋文燕笑笑,并不回答。谁都应该知道,写毛笔字,关键是心诚。只有怀着对汉字的敬重,才能捏住笔杆,让笔下的字鲜活起来,生动起来。
了解宋文燕身世的人,就在背地里说,梅花香自苦寒来,不坐十年冷板凳,能写这么好的字?这话说得很到位。现在,哪有人肯吃这种苦呢?需要什么字,直接找个打字店,从电脑里出,又省事又干净。尤其是挂大标语,去打字店,二百块钱搞定。
不过,总有人来找宋文燕,让她写毛笔字。人们这么做,是有理由的。理由是电脑里做出来的,没有生命。而宋文燕写的毛笔字,充满了生命的气息。这就让一些人暗自立志,悄悄地练上了毛笔字,练成了却又附庸风雅,加入书法家协会。连某些公众人物也这么干,故意用毛笔写批示,写得龙飞凤舞,说是可以防伪。
宋文燕听了,只是淡然一笑。
人们不知道,宋文燕近日去了北京,专门教一位著名演员练毛笔字。著名演员听说小城有个写毛笔字的女秀才,就托朋友把宋文燕请了去。后来,人们在电视专题片里看到,著名演员一边唱歌,一边练书法。登台演出时,著名演员还向主持人献了一轴书法呢!
许多人都看了电视,也都知道了宋文燕教过那位著名演员练过毛笔字。对这件事,宋文燕并不解释。
倒是有人花重金来请宋文燕,请她把门楼上失去的那两个大字补回来。宋文燕知道门楼上那两个大字,是清末的一个知县所为。现在,本地要开发旅游资源,门楼上少了两个大字,怎么说都是个缺憾。
但谁都没想到,宋文燕摇头婉拒了。
又有人来请宋文燕,说是老年活动中心牌子上的字太难看,能否请她重写?宋文燕也摇头婉拒了。她知道牌子上的字是谁写的。往牌子上写字的人,前些年在本地做官,喜欢到处题词写字。现在,他被提拔走了,越来越多的人,觉得他写的字难看。什么字啊,像蚂蚁爬似的,竟敢往牌子上乱写!
何必刨掉呢?就让它晒晒太阳吧。宋文燕心里这么想。真的,无论谁写的字,经过风吹日晒,最终都要剥落的。
闲来无事,宋文燕就把自己关在书房里练字。累了,出来走走,晒晒太阳,或迎风而立。
她不教儿童写毛笔字,不办所谓文化补习班。她也不教成年人练书法,不让人用毛笔字来做噱头——除非,有人拿着毛笔字上门求教,她才会略说一二。说什么呢?似乎无话可说,又似乎无从说起。
第五篇:大小不二禅理故事
唐代有一位江州刺史李渤,年少得志,意气风发。一次,他向归宗禅师求教,说他认为佛法里常听到的“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不仅玄奇,而且不合乎逻辑:须弥山藏得下一粒芥菜子,这说得过去;但是小小的芥菜子怎么能容纳一座须弥山呢?这是骗人的吧?
归宗禅师闻言失笑,反问李渤:“人家说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有这回事?”
“当然!当然!我读书岂止破万卷,还在万卷之上呢!”李渤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
归宗禅师接着又问:“那么请问,你从前所读的万卷书如今何在?”
李渤指着自己的脑袋说:“万卷书都读到头脑里了。”
归宗禅师就说:“奇怪,我看你的脑袋也不过一个菠萝、一个椰子那么大小,怎么可能装得下万卷书呢?莫非你也是骗人的?”
李渤听了,脑中轰然一声,当下深有省悟。
佛法,有时从事上去讲说,有时从理上去解释。要知宇宙万有,事上有理,理中有事;事不可废理,理不可无事,事理要圆融。
“须弥藏芥子”是事,“芥子纳须弥”是理,如果我们能够明白理事无碍,那么就能把宇宙的本体和现象融合在一起,把人我融合在一起。
本体与现象是平等的,人我也是平等的,无是无非岂不是一个逍遥自在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