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那又何妨诗歌
你生长在一片相对贫瘠的土地。
那又何妨,那又何妨?
可知脚下亲切的土地爱你多深,愿意倾尽一切把你供养。
那里常缺少甘霖雨露。
那又何妨,那又何妨?
你早已学会隐忍顽强,只管默默把根须扎到你能延伸到的地方,努力汲取一切可以获得的养分把自己滋养,学着用简简单单把日子过得缤纷斑斓。
你无法长成一颗参天大树,因为你天生不是大树的种子。
那又何妨,那又何妨?
大树有大树的挺拔茁壮,小树有小树的别致虬枝,都一样可以共享一片蓝天,一个太阳。
或许你开不出娇艳的花来。
那又何妨,那又何妨?
何不学着用绿叶吐露芬芳,偶尔迎风摇曳,翩跹起舞;
偶尔拥抱暖阳,尽情地把枝干和树叶舒展。
也时常会有暴风雨袭来。
那又何妨,那又何妨?
你有你不屈不挠的倔强,咬牙捱过之后就是生命力的又一次增强。
有时,狂风会无情地折断你的树枝,很痛,很痛,那又何妨,那又何妨?
你便学着把痛苦编成动听的歌吟唱,把眼泪高傲地汇入浪漫的诗行。
再索性,顺着残缺的模样,自己忍痛生生砍掉几根树枝,修剪出别样一种疏影横斜。
再潜心,酝酿一场暗香浮动……
第二篇:《我若在你心上,情敌三千又何妨》的诗歌
谁能拋却一身荣华,倾了天下,陪你纵横山水如画。
谁能十年悲苦覆一笑,解你心中宽慰,案牍之劳。
谁能把酒临风,千里高歌,为你盈泪杯中。
谁能踏尽山河天涯路,只为寻你走过的背影。
谁最后化蝶,轮回中等你出现。
谁紧握红线,偿还其一世夙愿。
是孽,是缘,是痴梦。
非真的你不懂,我若在你心上,情敌三千又何妨。
你若在我心上,负了天下又怎样!
岁月流逝,梦里忧思渲染了悲伤的情怀。
红尘渡口,一席流水倾泄了满心的无奈。
今年难忘,一抹朱砂惊艳了流年的苍白。
蝶舞飞花,一片痴心揉碎了暗夜的宁静。
温柔似水,一帘的波光潋滟醉了少年儿女的心田。
思不尽,一江春水随他去。
诉不出,滔滔情义化做衣。
谁在前世今生的轮回里,执迷不悟。
谁在滚滚红尘的悲欢里,一生不悔。
谁在花开花落的纷扰里,难忘旧梦。
谁在寂寞如梨花白的时光里,悲伤逆流成河。
一别经年,你始终在我遐想的彼端,举步不前。
再度重逢,物是人非的凄凉成了你转身的背景,过目不忘。
轻轻折叠起曾经的爱恋,执笔为你写下寂寞的诗篇。
沧海桑田,敌不过镜花水月的变迁。
满腔思念,抵不过三千青丝变白颜。
是谁踏碎一地的月光,将十里桃花种在了我的记忆中。
是谁衣带飞扬,将如画容颜刻在了我的心尖上。
是谁窗前对镜暗描眉,将与子偕老的承诺烙在了我的人生里。
翻开昨天的扉页,寻找曾经的痕迹。
那始终未曾了然的故事,就这样随风消散在烟尘中。
那些欲诉还羞的心事,随花凋零而去,化作满天相思的雨。
多少回忆埋葬在沧桑的年轮里,多少绝望执着在锲而不舍的梦境里。
多少感动镌刻在彼此的生命里。
多少梦里的重逢,惊艳了一刻的时光。
独坐一隅,在天涯别路淡然人生的聚散别离。
山中独居,在四季轮回中品悟人生的无常变幻。
闲坐观天,在云卷云舒中淡漠人生的跌宕起伏。
煮茶听雨,在生活琐碎中笑看人生的因缘际会。
若你想起,不必抱愧当时承诺太重。
若你想不起,不必介怀请潇洒离开。
聚散无常难自料,多少恩怨错怪谁。
在青山绿水间,天高海阔无尽头。
花开几度风流,琉璃错失颜色。
轮回无情,性命枉顾。
再回首,满目疮痍红颜枯骨。
我放下了天,放下了地,唯独放不下你!
第三篇:忙,何妨巧读书
忙,成为很多人不读书的理由。但有意思的是,一些极其繁忙的人,他们的阅读量同时也是惊人的。古之司马光、近之曾国藩,以及众所周知的毛泽东,都是如此。如果善于安排,调理得当,忙碌其实不该成为妨碍读书的借口。恰恰相反,有时忙碌会成为读书的推动力。怎么做呢?我以为有以下三个方法:
其一,融读书与忙碌为一体,是所谓“挤”时读书。
当把读书与工作和实践结合起来时,阅读是一种开阔思路的休闲方式,既丰富了实践的视角,又拓展了个人的见识,可谓是相得益彰。我们往往可以看见很多人在事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会选择不同的书来阅读。阅读与实践结合,乃至成为实践的一部分,就是将忙碌工作与读书融为一体了,二者就不再对立。而且,它可能成为忙碌工作时一种自我休息的方式。比如,一位编程人员读比尔•盖茨的传记,一位护士读《德兰修女传》,一位律师读推理侦探小说。这种阅读没有直接的实用诉求,却是与工作相得益彰。这样,你不会感觉读书与工作是一种对立关系。当然,也不会有人觉得你是在不务正业。这是很多优秀人士成功的秘诀,既获得了专业的启发,又得到了身心的滋养。
其二,利用零碎时间积久功深,是所谓“拣”时读书。
人之所以繁忙,是因为没有整块时间去阅读。在八小时之外,很多人也加班加点,或忙于各种应酬,看似确实没有时间阅读了,但其实这是一种谬见。我们总以为读书就要窗明几净,正襟危坐,用一整个上午时间,泡一壶清茶才能进行,其实不然。古人云,善读书者善用“三余”时间,欧阳修所主张的枕上、马上、厕上,皆是读书时间。再繁忙的工作也总有许多边边角角的时间,比如候车、坐车、开会前一刻钟,入睡前半小时以及晨起一刻钟等等。这些时间利用好,读一小段文字,会有受益与乐趣,而这一定要是一种非功利阅读,即不是为了某种直接目的的阅读。由于无所牵挂,不计其功,读起来更容易得书中三昧。所以,能在繁忙间歇转入阅读,又能在该应对时由静到动,从容转换,是一种涵养,一种功夫。如此,善于利用零碎时间读几页书,积少成多,有益无弊。嗜书如命,手不释卷的达尔文曾经说过,“我从来不认为半小时是微不足道的很小的一段时间。”其实秘诀就在这里,那些大成就者的渊博可能就来自于这里。繁忙时节总有“边角料”,就在于怎样利用好。从这个层次上来说,读书何尝不是一项人生修炼。能静能动,自在自由,人生不断臻至更高境界。
其三,将读书与休闲结合,是所谓“闲”时读书。
忙碌使人没有时间读书,因为很多时间不属于我们掌握。而节假日应当是大多数人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这个时间读一点书,或让读书成为休闲方式的一种,则是忙碌人士读书的最佳选择。读书之所以被很多人视为畏途,在于它似乎总与学习相关。其实,要善于把读书与直接的学习诉求相剥离,而与乐趣结合。轻松阅读,完全可以是节假日的一种娱乐方式。我们每见海滩上,运动场旁有人在运动之余、休闲之余,手捧一卷似在休息,又似在阅读。这样可以慢慢品出读书之乐。所以,节假日读书也未尝不是一种极好的娱乐方式——不但娱身,更怡心神。
本篇文章来源于http://
第四篇:中学生演讲稿:失败,又何妨?
中学生演讲稿:失败,又何妨?
中学生演讲稿:失败,又何妨?
人人都知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却很少有人意识到失败后的颓废、放弃,是最浪费时间的事了,总是给自己找借口,人家正伤心着呢!仿佛伤心就可以肆无忌惮的浪费时间了。可是,人生中的失败何止成百成千,如果失败一次便要颓废一阵,失败一次便要放弃,如此以来,人一辈子恐怕就没什么时间干些有意义的事了。那么我们该怎样面对失败呢?
我认为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端正心态,笑对失败。
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试制白炽灯泡,失败了1200次。有人讥讽他一事无成。爱迪生则说:“我已经有了很大的成就,证明了1200种材料不适合做灯丝。”失败一千多次还可以这样坦然对待,我们还有什么理由颓废呢?
爱迪生虽失败1200次,可成功就在1201次,成功紧跟在失败之后,成功仅仅比失败多一次。如果我们因失败而放弃,那我们在失败中积累的经验岂不是全都变为乌有,多么可惜。很多生活的失败是因为人们在放弃的时候,不知道他们离成功已经多么近了。
贝多芬
生活道路非常坎坷,青年失恋,晚年失聪;连自己精心培养的侄儿,也变成了不孝的败家子,多么失败的人生呀!但是,他对艺术的爱和对生活的爱却从未放弃。从1818年起,在贝多芬一生的最后十年当中,他在耳朵全聋、健康情况恶化和生活贫困,精神上受到折磨的情况下,仍以巨人
般的毅力创作了《第九“合唱”交响曲
》,总结了他光辉的、史诗般的一生,并展现了人类的美好愿望。
贝多芬尚且都能这样,我们还什么理由不去笑对失败呢?
我也不是一个天生乐观的人,遇到失败也有失落、彷徨的时候。我记得,那次,我考试发挥失常,从第一名,变成二十一名。我伤心极了,觉得自己真得没法再回到从前了。爸爸看我这样,就反复鼓励我,这次没考好,还有下次,你应该努力,争取下次考好。
我又想起爱迪生所说的:“失败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样有价值,只有当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之后,我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
我开始乐观的看待它,并且,下次考试,我真的成功了,又成了第一名。
我觉得这真是个好办法,我们是不是应该用微笑去面对失败呢?微笑是幸福的诠释,可以带来希望;微笑是心灵的种子,在成长中带来快乐;微笑,同样也是失败的克星,让我们在失败面前拿起微笑的武器,战胜它吧!
失败了又何妨?且把它看作春天来临前的冬天,黎明前的黑暗。这样,即使失败了,我们也能在它面前豪迈的前行!同学们,就让我们一起在失败中破浪前行吧!
第五篇:与狼共舞又何妨
与狼共舞又何妨
乱世出英雄,也出狗熊。精神混乱的年代,新兴词汇也不断的出现,在丰富了人们精神生活的同时,也挑战着人们的精神底线。人们对此拍手叫好者有之,视若洪水猛兽者亦有之。这就害苦了我们基层国文教育工作者,既要照顾国文的规范性,又要开启学生的个性,使其自由的发展。
新兴事物的诞生,总会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因为它毕竟挑战着我们脑子中固存的旧秩序,总会经受着挑剔的人们党同伐异的目光。这就要求我们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允许它们自由发展。存在的即是合理的,不合理的事物总会很快的自己走向消亡。在哼歌的时候,除了时新的流行歌曲之外,人们哼唱的最多的是那些经典的老歌。那些前几年的所谓的流行歌曲已经被淘汰了大半了——也没有人故意跟它们过不去。新兴的词汇也是这样,没有生命力的,总不会存在的太长久。所以我们教育工作者,犯不着和它较劲,要摆出兼容并包的态度。不要害怕和这些所谓的新兴事物打交道,不要害怕与狼共舞,何况说不定和我们共舞的恶狼是千娇百媚的娇娘呢。
新兴词汇之所以滋生,总有其存在的土壤。若想改变这种“不良”现象,当要改变这种土壤。现在的现实是部分国民集体无意识,缺失信仰,处于一个精神迷茫的时期,说得好听一点,叫做“社会转型时期”,当然会百家争鸣。这种社会状态改变不了,列位同仁干着急也没办法。
新兴语言现象总会经历一个被口诛笔伐的时期,我们当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老杜的诗是在其“天国入归鸟”之后才凌绝顶“一览众诗小”的;《水浒传》里那些当时的流行词语什么“直娘贼”、“鸟人”之类的都经历过一个“千山鸟飞绝”的时代;前几年高考里有个备受争议的含有歧义的病句“她做了两个丈夫爱吃的菜”,当时的争议一点就是该句子没有歧义,因为不符合当时的社会情况,但是拿到现在,大家再看看,不就名正言顺的成了典型的歧义病句了嘛。
当然,学生取得新兴词汇的主要阵地还是网络,网络流行语成为现实流行语还需要一段的时间。在这个过程还没有转换之前我们尽量的还是要学生走近传统,多从经典里汲取语言的营养。不然我们那些可爱的阅卷老师们如果素昧平生那些火星文,那我们学生的另类作文岂不是要蒙受窦娥之冤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