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案

时间:2019-05-15 12:03: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六年级《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六年级《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案》。

第一篇:小学六年级《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案

教学内容:课本第9页例4,练习三1~5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乘混合在一起的算法。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2.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

3.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及其计算方法。

5.计算。

5×6+7×315×(34-29)

二、新授。

问:最后两题的运算顺序怎样。

(第一题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第二题先算括号,再算乘法)

说明:如果我们将那两道题的整数改为分数,它们的运算顺序也是不变的。按照同样的方法算一算下面的题目。

出示例6。

问:这两道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学生回答后独立完成。让两名学生到黑板上做。)

板书:

三、巩固练习。

1.课本12页做一做。

2.练习三1~5题。

板书设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教学反馈:

第二篇:乘加乘减 教案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乘加、乘减”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

(一)》中的内容。本节课是表内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的乘法的意义和1-5的乘法口诀后进行教学的。例5通过旋转木马的实例,呈现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具体形象地说明乘加乘减的计算顺序,并利用计算形如“3×3+2”的题目,知道两句相邻口诀之间的关系,用连加、加减混合、乘加、乘减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同时通过利用图式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得计算顺序。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今后学习混合运算和解决稍复杂实际问题的基础。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和1-5的乘法口诀,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口诀熟练计算。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了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一定的收集信息、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对于既含有乘法又含有加或减法的计算是首次接触,在计算中学生可能会出现计算顺序不正确的现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意义,知道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二)过程与方法

在计算乘加、乘减式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运用乘法口诀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数学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乘法口诀的实用价值,培养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

二、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乘法,掌握了1~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意义,掌握它的运算顺序。同时,一方面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对前面所学习的乘法口诀进行练习,缓解记忆乘法口诀的压力;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学生认识同一组乘法口诀中两句相邻乘法口诀之间的关系,掌握记忆乘法口诀的方法,为后面学习6~9的乘法口诀做好方法上的准备。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意义,知道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乘加、乘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谈话:同学们公园去过吗?(课件出示游乐园图。)公园里蕴含着许多的数学知识呢,这节课我们一同去公园中寻找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出示4匹小木马,每匹小木马上有3人。)教师:仔细观察,你从这幅图中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能够提出什么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呢?

2、学生列式:加法算式:3+3+3+3=12(个)

乘法算式:3×4=12(个)

加数相同的加法我们可以直接用乘法计算。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例5 出示新内容:仔细观察有什么变化,看谁的小眼睛最亮,能发现图上有什么变化? 1)呈现问题情境:

谁能用数学语言描述图中的信息和问题。(每个木马上可以坐3人,三个木马上坐满了3人,还有一个木马上坐了2人,一共坐了多少人?)

能直接列乘法算式计算吗?请同学们同桌两个同学讨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2)思考与交流 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一下,再和同桌说说你怎么列式的,讨论讨论对不对,最后写在课堂练习本上。3)汇报交流。(在展台上展示出列的算式,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方法1:根据每匹小木马上的人数,用连加计算,列式:3+3+3+2=11(个)。

方法2:前面3匹的人数一样,可以列乘法算式,加上另外2个人。列式:3×3+2=11(个)方法3:假设每匹小木马上的人数是3人,那就是4个3,可写成3×4。我们在假设时多加了一个人,因此,算完后要把这个人减掉。列式:3×4-1=11(个)4)引导观察算式。

教师指出:像3×3+2,3×4-1这样的算式有乘又有加减的,前面我们学习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算式,乘法是新成员,我们给这样的算式取个名字吧,叫什么好呢? 这两个算式怎么算呢?

5)思考:在3×3+2中,在3×3下面画一横线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还要加2?

在3×4-1中,在3×4下面画一横线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还要减1? 小组讨论、回答:乘加乘减的算式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教师小结:乘加乘减的算式都是先算乘法,然后再算加减法。6)教师出示教材第58页做一做第1题

看图列算式。并让学生说说算式中每部分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1.计算练习

(1)教材第58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练习,汇报交流时,重点交流“5×5+5=30”,让学生说说它的意义,还可以写成哪道乘法算式?小结:让学生在巩固计算练习中,沟通乘加乘减与乘法间的关系,理解相邻两句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并获得记忆乘法口诀的方法;(2)教材第59页练习十二第1题

学生独立计算后,交流思考:每一组上下两道算式的意义分别表示什么?为什么算式不同,得数却相同? 2.解决问题(1)教材第58页“做一做第1题。

鼓励学生用乘加、乘减两种方法解决问题。教材第59页练习十二第4题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3.拓展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59页练习十二第5题。

【设计意图】通过层层递进的练习,体会乘法口诀的实用价值,培养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让学生在巩固计算练习中,沟通乘加乘减与乘法间的关系,理解相邻两句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并获得记忆乘法口诀的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及推理的能力;在拓展练习中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谈收获让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分享收获的同时还要提出自己的困惑,让学生带着思考下课,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后,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第三篇:《乘加乘减》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意义,知道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二)过程与方法

在计算乘加、乘减式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运用乘法口诀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数学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乘法口诀的实用价值,培养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意义,知道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乘加、乘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1.创设情境,复习旧知。(1)口算(开火车)

1×3= 5×5= 1×1= 3×3= 4×2= 2×3= 3×4= 3×5= 2×2= 4×5= 5×2= 4×4=

3、看图列乘法算式:(多媒体出示)

4、出示例5主题图

(1)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2)学生列出算式解决问题。2.引出问题,导入新课。

这些问题都可以用一道乘法算式来解决吗?哪个问题不行? 引出问题:4匹木马上一共坐了多少人?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探究解题方法(1)呈现问题情境:

谁能用数学语言描述图中的信息和问题。(每个木马上可以坐3人,三个木马上坐满了3人,还有一个木马上坐了2人,一共坐了多少人?)

(2)用学具摆一摆,再尝试列式计算。(3)汇报交流: 预设一:3×3+2=11 提问:3×3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加2? 预设二:3×4-1=11 提问:3×4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减1? 预设三:3+3+3+2=11

2.揭示本课课题:像方法一这样有乘法和加法组成的算式称为乘加,方法二这样有乘法和减法组成的算式称为乘减。(板书课题)3.探究计算顺序

(1)在计算乘加和乘减式题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有什么共同之处?

(2)总结规律:在乘加、乘减算式中,要先算乘法。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1.计算练习

(1)教材第58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练习,汇报交流时,重点交流“5×5+5=30”,让学生说说它的意义,还可以写成哪道乘法算式?(2)教材第59页练习十二第1题

学生独立计算后,交流思考:每一组上下两道算式的意义分别表示什么?为什么算式不同,得数却相同? 2.解决问题

(1)教材第58页“做一做第1题。

鼓励学生用乘加、乘减两种方法解决问题。教材第59页练习十二第4题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3.拓展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59页练习十二第5题。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乘加乘减》课评情况:

本节课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能在自学基础上自主解决乘加、乘减问题,建构乘加、乘减问题的模型,形成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和算理,能正确地计算。学生能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感受、体验、探索的过程中,体会“乘加、乘减”这一问题模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增强了探索的意识,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基本上达成了教师预定的目标。

1、学生注意力集中。课堂中学生能保持持续的注意,仔细观察,认真发现,积极参与。老师从学生的创意出题展示中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能达到精神高度集中。由“发现问题——合作讨论——交流汇报——评价修改”的顺序进行。学生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2、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课堂表现积极,学习的内容有意思,学生的收获很扎实。在分析中生成,发现的过程就是将这些知识储备进自己大脑的过程; 实践中生成。源于例子,成于实践。学生在课前完成创意出题时就已经大致了解乘加乘减的题型,画图时要注意有几排水果数一样多,还有一排和前几排不一样多,这样在解决问题时才用乘加货乘减的方法解决。交流中生成,让每个孩子得到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机会。4 评价和修改中生成。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本节课要解决两步计算的应用题难度较高,又加上本节课还要解决两步计算的运算顺序的问题所以生成就显得单

一、浅显(多是模仿例题)。

本次课堂学生能做到全程参与,全过程参与。课前活动口算三分钟做到人人参与,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创意出题展示,发现共有多人次参与回答与展示,课堂练习做到人人参与,课堂轻松自由,除学习状态的参与还达成了学生情感的参与,学生心态的参与。老师通过乘加乘减比较,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在学生们跃跃欲试的时候,老师让学生根据本节课内容独立完成课堂练习。

不足之处:

1、在学生汇报时让他说完,不要怕学生说不了。

2、总结乘加乘减两种方法的异同方面做得还不够,可以让孩子试着看算式画图,进一步理解题意,效果会更好!

《乘加乘减》教学反思

鉴于学生在上这节课之前,已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掌握了1~5的乘法口诀,所以本课仍以“游乐园”情境为基础,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一方面复习了用1~5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另一方面又发现了只用乘法无法解决的问题,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乘加、乘减”的教学呼之欲出。现实情境是学生列算式的依据,所以在出示情境图后,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并提出问题后并不急于解决问题,而是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列出不同的算式,并充分的进行讨论交流,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

不足之处.: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我把大量时间放在了让学生说为什么会这样想的叙述上,由于孩子的年龄太小,总体感觉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不是很好,特别是在说为什么的时候,需要一大窜语言文字来描述,一些同学的诉说,断断续续,不太清楚,所以我得重复他们说的话,这样耽误了时间,没进行完。在我预设时也过低估计了学生的能力,原本认为只有3-4种解决的方法,却出现了8、9种方法,很令我惊奇,我不得不承认他们真的太棒了,如果我的教学设想在课前再多一点,这样会更好得把握时间,不至于使后面的开放题进行不完。

第四篇: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一、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认识综合算式,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

2.经历由分步列式到用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3.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课前同学们陪同小明参观了采摘节,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课件出示情境图:一共有60只篮子。我们来了18家,每家分3只篮子。这辆大巴共有48人。后面还有两辆中巴车,每辆车有26人。)

在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课件点击出示)你能提出了什么问题?

(课件点击出示:还剩几只篮子?三辆车一共乘坐多少人?)

二、小组交流,汇报展示。

1、探究含有乘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我们先通过自主学习和观看视频解决了第一个问题“还剩几只篮子?”,:

(先在小组内讨论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找学生板书不同的解决方法): ①这个题目的数量关系是: ②分步算式是: 先求什么? 再求什么? ③综合算式是:

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板书的同学讲解做法: ①可以从问题入手或者从条件入手,得到的数量关系是总只数-已分的只数=还剩的只数。

②分步算式是: 18×3=54(只)60-54=6(只);先求的已分的只数,再求还剩几只篮子

③综合算式是:60-18×3,先求已分的只数,再求还剩的只数。师:说得真好,你们真是会学习的孩子,掌声送给他们!

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不管是分步算式还是综合算式,它们的解题思路 相同:都是用总只数减已分的只数,都是先求已分的只数,再求还剩的只数。

学生展示算法:我们来看这两名同学的算法,认真倾听,看想法是否和你的一样。

①我先算18×3=54,再用60-54=6,因为18×3是已分的只数,要先求已分的只数,所以先算18×3.②我先算60-18=42,再用42×3=126.【你能说一下60-18是求的什么吗?学生说不出来,再叫下面的同学进行讨论来表达】

师:看样子,我们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时,并不是随意计算的,要根据题意找出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先求什么在计算时就先算什么。综合算式为了能看清运算过程,我们写成脱式计算的形式

(2)、观看微视频,规范脱式计算的格式。师:看了这段视频,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生:横式的后面不写结果和单位。等于号写在横式的左边。(3)小结:含有乘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在这个式子中有什么运算?【乘法和减法】这样的式子我们叫做乘减算式,在乘减算是中我们要先算是什么运算?【乘法】再算【减法】 现在你会用脱式来计算了吗?

三、合作探究:探讨含有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我们顺利地解决了第一个问题,我们再来解决第二个问题:3辆车一共乘坐了多少人?

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怎么求3辆车一共乘坐多少人?【指生说做题思路】 在了综合算式,用脱式计算解答。(2)汇报展示 26×2+48=100(人),先算26×2,这是求的两辆中巴车的人数,再加48就是总人数了。

还可以列48+26×2=100(人),也是先算26×2,这是先求两辆中巴车的人数,再用48加就是总人数了。

师:为什么26×2在后面也要先算26×2?(小组解答:因为不管26×2在前面还是在后面,都表示求的两辆中巴车的人数,根据数量关系我们知道要先求两辆中巴车的人数,所以我们都要先算26×2。

(3)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它们在计算时有什么共同的顺序?

小结: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综合算式,里面又包含了什么运算?在含有乘法和加法的算式中,我们应该先算? 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它比加减法高级,称高级运算。

四、总结概括:在含有乘法,加(减)法的算式中,我们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现在我要考考你看谁是火眼金睛!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哪些数学知识?

六、达标检测

第五篇:乘加和乘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乘加和乘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一、直接引入

下面请同学们拿出学习任务单,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主学习任务第1题,有请第一小组学生汇报计算结果。

有没有不同结果?不会吧,怎么老师算的结果与你们不一样,教师板书。

怎么可能?谁说老师错了?请站起来说说老师哪里错了?

哦,当乘加或乘减在一起混合运算时,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大家说的是对的,当有乘法又有加减法时,应该先算乘现在的问题是,你怎么说明法,再算加减法。现在的问题是你怎么说明先算乘法,再算减法才是对的,而先减法、在乘法,从左往右以此计算就是错的,而有的时候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确实对呀!面对68-12×3,这个具体的算式,怎么老师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怎么就错了呢?

二、引导体悟

大家以为这个算式仅仅是个算是吗?

这个算式是冷冰冰的吗?其实,这样的算式是有生命的,它的背后是有故事的。不要笑我们一起来看看算式背后的故事究竟是什么? 出示课本情境图,同桌互相交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由第二小组汇报

看来,在混合运算中,按照先算乘法后算减法的运算顺序是必须的,这是解决问题的需要。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这道算式背后的故事(出示微视频)

2、小结提升

列示为60-18×3问题就这一个吗?怎么会有很多?如果把问题稍微变一下就可以变成千千万万,但列示都是60-18×3,60-18×3这个算式是有生命的,他背后无数个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先算乘法后算减法,否则就不符合解决问题的需要。

那么如果将60-18×3中的减号变成加号,你能说出它背后的故事吗?小组内一起说一说,并整理下来吧!小组汇报交流展示

三、巩固练习

现在请看主任务单第2题,判断对错

拓展提升,出示3 3 3 3=先算后2个三应该加什么符号

四、课堂小结 畅谈收获,说感受

下载小学六年级《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六年级《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共五篇)

    《采摘节——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荣成市成山镇中心完小 胡馨馨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这部分知识很重要,是进一步学习四则运算的基础,由于学生长时间习惯了从左往右运算的......

    《乘加乘减》

    乘加乘减 1、刘老师有5盒乒乓球,每盒装6个,同学们借走了17个,还剩多少个? 2、用20元钱,买2枝钢笔,钢笔每枝9元。应找回多少钱?3、有53本课外书,分给7个组,每组6本。还剩下多少本? 4......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教案6、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范文模版)

    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累计课时数:4 共享备课设计者(马冬梅) 审验签字:( 同意使用) 教学内容: 本节教学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处理练习三的3、4、5题。 教材分析: 分数乘加、乘减......

    3上6-1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信息窗1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认识综合算式,掌握乘法......

    《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 》教学反思(共5则)

    《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 》教学反思 这部分知识很重要,是学生初次接触混合运算,同时又是进一步学习四则运算的基础,由于学生长时间习惯了从左往右运算的顺序依次计算,开始学习这部......

    连乘、乘加、乘减 教案

    连乘 乘加 乘减[教学内容] 连乘、乘加、乘减和把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结果。 2.理解......

    乘加乘减应用题教案

    乘加乘减应用题教案 上马台第二小学 教学内容:课本第8页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

    乘加乘减应用题

    《乘加乘减应用题》教学反思 刘江修 《乘加、乘减的实际问题》这部分的内容是学生第一次学习解答两步计算的问题,是学生学习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起始课。通过教学让学生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