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教案6、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范文模版)
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累计课时数:4
共享备课设计者(马冬梅)审验签字:(同意使用)教学内容:
本节教学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处理练习三的3、4、5题。
教材分析:
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混合运算的基础上教学的。这节课主要把整数混合运算推广到分数,但分数,有时混合运算需要约分,有时需要通分,因此,本节课设计时注重导入环节的设计,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
目的要求: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顺序,并正确的进行计算。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计算习惯。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创新的能力。
教学重点:
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推广到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中。
教学难点:
让学生通过计算,讨论,交流等获取知识,自主探究。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1、整理复习,导入新课(5分钟)计算下列各题
5×6+7×3 15×(34-29)
说一说整数乘法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
推想:如果把上面的整数换成分数运算顺序会是怎样的?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出示课题)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哪些内容?(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规范、整理后说明:老师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结合教材中的学习内容归纳、整理、补充成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只要同学们能根据自探提示认真探究,就能弄明白你们提出的问题)自探提示:
437(1)出示例题:15+5×9说一说运算这道题含有哪些运算?想一想运算顺序怎样?
(2)试计算上题,说一说运算时要注意什么?
(3)分数乘加、乘减混合在一起的时候运算顺序跟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吗?
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自探提示独立思考,独自探究,逐一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
二、解疑合探(15分钟)
1、自探结束后,找学生汇报自探结果,师生交流。有难度的问题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1)引导学生逐一完成以上各题。并对例4进行板书
43715+5×9 47=15+15 11=15(2)教师指导学生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并进行强调: a、|要注意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b、混合运算中出现了分数乘法的在计算时可以约分化简,再相乘。
c、运算中出现了分数计算,要注意通分,转化成同分母分数才能相加减,最后结果需要化成最简分数。d、计算后结果需要检查。
三、质疑再探:(5分钟)
1、学生质疑:
教师:通过学习,对本节课学习的知识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或者你又产生了什么新的疑惑,请提出来大家共同探究。
2、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先由其他学生释疑,学生解决不了的,根据情况组织学生讨论或教师释疑)
四、运用拓展:(10分钟)
1、学生自编题练习
2、教师根据学生自编习题情况,有选择的出示下面习题(1)分数加法乘法减法混合在一起的时候运算顺序和 整数相同。()
322(2)在计算5+4×3时,应先算加法()
3535(3)16的4减去6的差是多少?算式是16×4-6
()
3、总结:学习了本节课之后,你有哪些收获?(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再进行强调总结)
板书设计:
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例4
+5×9 7=+15 =
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和整数加法减法乘法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415415111537
第二篇:小学六年级《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案
教学内容:课本第9页例4,练习三1~5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乘混合在一起的算法。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2.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
3.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及其计算方法。
5.计算。
5×6+7×315×(34-29)
二、新授。
问:最后两题的运算顺序怎样。
(第一题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第二题先算括号,再算乘法)
说明:如果我们将那两道题的整数改为分数,它们的运算顺序也是不变的。按照同样的方法算一算下面的题目。
出示例6。
问:这两道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学生回答后独立完成。让两名学生到黑板上做。)
板书:
三、巩固练习。
1.课本12页做一做。
2.练习三1~5题。
板书设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教学反馈:
第三篇:七年级数学上(有理数乘除法混合运算练习题)
七年级数学上----有理数乘除法练习
1、填空:
(1)-7的倒数是___,它的相反数是___,它的绝对值是___;
2(2)2的倒数是___,-2.5的倒数是__;
52(3)倒数等于它本身的有理数是__。的倒数的相反数是__。
3(4)倒数等于它本身的数是_____。(5)绝对值小于2011的所有整数的积为_____。(6)三个数的积为正数,则三个数中负因数的个数是_个。
-2222与的和的15倍是__,-与的15倍的和是__ 3535(7)如果一个数的绝对值、倒数都等于它本身,则这个数是____。
a<0 baaaaaa D、 B、若a,b同号,则ab>0,>0 C、bbbbbb2、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若a,b异号,则 ab<0,3、一个有理数与其相反数的积()
A、符号必定为正 B、符号必定为负 C、一定不大于零 D、一定不小于零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任何有理数都有倒数 B、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积为1 C、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同号 D、1和-1互为负倒数
5、已知两个有理数a,b,如果ab<0,且a+b<0,那么()
A、a>0,b>0 B、a<0,b>0 C、a,b异号 D、a,b异号,且负数的绝对值较大
6、若a5,b2,ab>0,则ab___。
7、若a0,则
aa的值为。
m的值。
8、若a,b互为相反数,c,d互为倒数,m的绝对值是1,求(ab)cd2009
9、化简下列分数:
1612549=
(2)=
(3)=
(4)=
4860.3224137510、计算:(1)49(5);
(2)-14 ×4(3)-24×(--1)
2514126(1)
(4)36×(-191762617)
(5)(-)×(-)+(-)×(+)
(6)(8)(1211418);
(8)(1121363416)(48)。
(10)(8)(7.2)(2.5)512;
5353(7)2721449(24);
(9)13230.3421573(13)70.34(11)5(127)45(214)7 2
第四篇:乘加和乘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乘加和乘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一、直接引入
下面请同学们拿出学习任务单,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主学习任务第1题,有请第一小组学生汇报计算结果。
有没有不同结果?不会吧,怎么老师算的结果与你们不一样,教师板书。
怎么可能?谁说老师错了?请站起来说说老师哪里错了?
哦,当乘加或乘减在一起混合运算时,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大家说的是对的,当有乘法又有加减法时,应该先算乘现在的问题是,你怎么说明法,再算加减法。现在的问题是你怎么说明先算乘法,再算减法才是对的,而先减法、在乘法,从左往右以此计算就是错的,而有的时候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确实对呀!面对68-12×3,这个具体的算式,怎么老师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怎么就错了呢?
二、引导体悟
大家以为这个算式仅仅是个算是吗?
这个算式是冷冰冰的吗?其实,这样的算式是有生命的,它的背后是有故事的。不要笑我们一起来看看算式背后的故事究竟是什么? 出示课本情境图,同桌互相交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由第二小组汇报
看来,在混合运算中,按照先算乘法后算减法的运算顺序是必须的,这是解决问题的需要。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这道算式背后的故事(出示微视频)
2、小结提升
列示为60-18×3问题就这一个吗?怎么会有很多?如果把问题稍微变一下就可以变成千千万万,但列示都是60-18×3,60-18×3这个算式是有生命的,他背后无数个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先算乘法后算减法,否则就不符合解决问题的需要。
那么如果将60-18×3中的减号变成加号,你能说出它背后的故事吗?小组内一起说一说,并整理下来吧!小组汇报交流展示
三、巩固练习
现在请看主任务单第2题,判断对错
拓展提升,出示3 3 3 3=先算后2个三应该加什么符号
四、课堂小结 畅谈收获,说感受
第五篇: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一、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认识综合算式,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
2.经历由分步列式到用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3.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课前同学们陪同小明参观了采摘节,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课件出示情境图:一共有60只篮子。我们来了18家,每家分3只篮子。这辆大巴共有48人。后面还有两辆中巴车,每辆车有26人。)
在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课件点击出示)你能提出了什么问题?
(课件点击出示:还剩几只篮子?三辆车一共乘坐多少人?)
二、小组交流,汇报展示。
1、探究含有乘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我们先通过自主学习和观看视频解决了第一个问题“还剩几只篮子?”,:
(先在小组内讨论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找学生板书不同的解决方法): ①这个题目的数量关系是: ②分步算式是: 先求什么? 再求什么? ③综合算式是:
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板书的同学讲解做法: ①可以从问题入手或者从条件入手,得到的数量关系是总只数-已分的只数=还剩的只数。
②分步算式是: 18×3=54(只)60-54=6(只);先求的已分的只数,再求还剩几只篮子
③综合算式是:60-18×3,先求已分的只数,再求还剩的只数。师:说得真好,你们真是会学习的孩子,掌声送给他们!
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不管是分步算式还是综合算式,它们的解题思路 相同:都是用总只数减已分的只数,都是先求已分的只数,再求还剩的只数。
学生展示算法:我们来看这两名同学的算法,认真倾听,看想法是否和你的一样。
①我先算18×3=54,再用60-54=6,因为18×3是已分的只数,要先求已分的只数,所以先算18×3.②我先算60-18=42,再用42×3=126.【你能说一下60-18是求的什么吗?学生说不出来,再叫下面的同学进行讨论来表达】
师:看样子,我们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时,并不是随意计算的,要根据题意找出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先求什么在计算时就先算什么。综合算式为了能看清运算过程,我们写成脱式计算的形式
(2)、观看微视频,规范脱式计算的格式。师:看了这段视频,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生:横式的后面不写结果和单位。等于号写在横式的左边。(3)小结:含有乘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在这个式子中有什么运算?【乘法和减法】这样的式子我们叫做乘减算式,在乘减算是中我们要先算是什么运算?【乘法】再算【减法】 现在你会用脱式来计算了吗?
三、合作探究:探讨含有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我们顺利地解决了第一个问题,我们再来解决第二个问题:3辆车一共乘坐了多少人?
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怎么求3辆车一共乘坐多少人?【指生说做题思路】 在了综合算式,用脱式计算解答。(2)汇报展示 26×2+48=100(人),先算26×2,这是求的两辆中巴车的人数,再加48就是总人数了。
还可以列48+26×2=100(人),也是先算26×2,这是先求两辆中巴车的人数,再用48加就是总人数了。
师:为什么26×2在后面也要先算26×2?(小组解答:因为不管26×2在前面还是在后面,都表示求的两辆中巴车的人数,根据数量关系我们知道要先求两辆中巴车的人数,所以我们都要先算26×2。
(3)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它们在计算时有什么共同的顺序?
小结: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综合算式,里面又包含了什么运算?在含有乘法和加法的算式中,我们应该先算? 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它比加减法高级,称高级运算。
四、总结概括:在含有乘法,加(减)法的算式中,我们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现在我要考考你看谁是火眼金睛!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哪些数学知识?
六、达标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