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教育论文

时间:2019-05-15 12:26: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教育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教育论文》。

第一篇: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教育论文

在新课程中,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那么,怎样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下面就谈谈我的实践和认识。

一、充分利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对于学生有些不易理解掌握的知识,如果通过实验,就可以直观的、形象的展示出来。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改进一些实验的常规教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讲“金属镁的化学性质”内容时,当演示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学生看到镁带剧烈燃烧,并发出耀眼的白光,学生新奇而兴奋,我趁机提问:怎样才能将燃烧的镁带的火焰熄灭?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会不约而同的说:用二氧化碳。此时可让一位学生上讲台来演示“将燃烧的镁带伸入到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结果使学生不理解,怎么不熄灭呢?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同学们经过仔细观察燃烧后集气瓶中的物质颜色、状态,并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进行分析。在这里,不仅教会学生通过自己实验,来掌握镁带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性质,更为重要的是能教育学生在认识和掌握事物的普遍规律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其特殊性,从而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

二、开展探索性实验,增强创新意识

例如,在讲授“H2O2的性质”内容时,为了便于学生认识、理解双氧水的性质、用途,我们化学组对“H2O2氧化漂白性实验”作以下探究。

下面我们来探究“向NaOH和酚酞的混合液中滴入双氧水,红色消失的原因”。

探究过程:首先我们来验证H2O2是否具有漂白性。操作如下:

①取一支洁净的试管,先加入少量Na2O2固体,然后向试管中滴加蒸馏水,直至不再放出气体为止,再向试管中加入蒸馏水稀释,最后所得溶液平均分到两支洁净的试管中。

②向一支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观察溶液变成红色,一会儿红色褪去。

③再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MnO2,又有气体放出;待气体不再放出后,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很长一段时间红色不褪去。

解释和分析现象:

在①中,向Na2O2固体中加水,则方程为:Na2O2+2H2O===2NaOH+H2O

2在②中,加入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说明溶液中有NaOH生成,一会儿红色褪去。在③中,加入少量MnO2有气体放出,我们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该气体,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有O2放出,则方程为:2H2O22H2O+O2↑,说明溶液中先有H2O2存在。

后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中还有NaOH,很长一段时间红色不褪去,说明气体放完后溶液中没有H2O2。

通过上面分析:H2O2确实能使NaOH和酚酞的混合液褪色。

其次,再取一支洁净试管,先向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再滴入2~3滴酚酞,振荡均匀,溶液变成红色。然后在混合溶液中滴加双氧水,这时看到红色逐渐消失,这时我们分析其红色消失原因:①H2O2有弱酸性,中和NaOH,使红色消失;②H2O2具有氧化漂白性,将酚酞氧化而永久的褪去。为了探究上述原因,我们作了以下理论分析:

如果继续向无色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变成红色,那么褪色原因是第一个,如果溶液不变红色,那么褪色原因就是第二个。

为了求证哪一个理论正确,我们又做了如下实验:用一支洁净的试管,取上述适量的无色溶液,向试管中滴入NaOH溶液,观察溶液始终是无色。

所以,向NaOH和酚酞的混合溶液中滴入双氧水,红色消失的原因是:H2O2氧化酚酞而永久的褪色。因此第二个原因正确。

通过该实验探究使我们认识、理解H2O2的性质、用途更深入,对以后的教学有很大帮助。通过这样的实验过程,既使学生更新了知识,又激发了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二篇:培养创新思维论文

培养创新思维论文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没有创新思维,就没有创新活动。而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和灵魂。本文通过讲述创新思维的来源,让人理解创新思维其实就在身边,只是你没没发现而已。如何培养创新思维,就这一问题,本文提出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让人更好地去培养创新思维。

关键词创新思维来源培养

一 创新的来源

(一)交叉学科的开设是创新思维的源泉。

交叉的学科,是当今社会的需求,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如今的学科是交叉的,学习除了要思考问题之外,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应变。有时考虑医学问题时,我们可以将物理或化学中很基础的问题与之巧妙联系起来,好好分析,认真思考,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而在我们考虑物理或化学问题时,往往都要考虑其他因素对探究的问题产生的影响,如果忽略,有时就会得到错误的结果,以前所作的努力都会白费。而交叉学科的开设,让我们更广泛地去学习到其他领域的知识,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地开阔,我们的头脑也更好地思考。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能更好地学到思考的能力,学到动手能力,学到与人相处的能力。通过交叉学科的学习,我们的思维会得到质的发展,思考能力也会大大的提高,从而对一些问题的探究就不会单单局限于一个方面,我们会联想到各个方面,从不同的地方入手,有时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这就是创新的来源。不拘泥于单个方面地去思考问题,敢于去想,敢于去做,这是交叉学科带来的好处。因此,重视交叉学科,有时创新的灵感就会浮现。

(二)不同专业的人的交流是产生创新思维的源泉。

我们都有同感,在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人员交流中,会突然打开困尧多时的问题谜团。在交流的时候,也许你什么都没有听进去,但却使你有了一个“想法”,那就已经很有收获了!说白了,这个想法的产生,其实就是在别人交流的刺激下,自己所谓灵感的爆发。对于大多数人来讲,要重新学习一个专业可能很难,但通过不断的交流,就会对这一学科产生进一步的理解,我们的思维也会发生不一样的变化。因此,跟不同专业人员的交流可能是获得创新思维更有效的一种方式方法。

(三)接触新的领域也是创新思维的源泉。

刚刚进入一个新坏境,我们一般都会对周围环境特别的关注与好奇。而接触一个新的领域,我们也会对这个领域产生浓厚的好奇心,正因为好奇,所以才会去接触它,才会去研究它,才会去学习它。经过不断的探究观察与学习,我们就会对这个领域知识得到进一步理解与加深,我们的头脑也会得到充实的知识。有时不断地探究观察与学习就会得到新的发现。

(四)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差异是创新思维的源泉

许多科研课题都是在开题论证的时候就已经知道结果,这其实是一种很不好的倾向。在这种情况下,实验结果有时候刚刚和我们预想的结果相反,或出现我们根本就没有预料到的新情况,然而,这很可能才是问题的真实结果。因此,此时千万不要简单的以为这是实验出了错,或者是意外,而应该想到这有可能就是新发现的开始!是创新性发现的苗头!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应该重复实验,确认所谓的“意外”究竟是事物的本来面目还是一些干扰和假相,一旦经实验确信正确,那就可能是很好的一个出发点。重视实验过程中的微小错误,不断地实验,你可能就会得到重大的发现。这也是创新的一个来源。

二 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高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直接面对并且已经直接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没有创新思维,就没有创新活动。换言之,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和灵魂。创新能力的培养,从根本上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创新思维,应是高校重视的一个课题,也应引起个人的思考。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对所学习或研究的事物要有好奇心

好奇心是创新思维的基础,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主要环节。而影响人的创造力的强弱,起码有三种因素:其一 是创新意识,即创新的意图、愿望和动机;其二是创造思维能力;其三是各种创造方法和解题策略的掌握。对所学习或研究的事物要有好奇心是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造思维能力和掌握创造方法与策略的推动力的基本。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如果提不出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好奇心包含着强烈的求知欲和追根到底的精神。谁想在茫茫学海中获得成功。就必须有强烈的好奇心。爱因斯坦说过“我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正如实验研究表明,一个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人,往往勤奋自信,善于钻研,勇于创新。教育学家乌申说:“没有丝毫兴趣的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动力。好奇心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积极思维,并提出新的质疑,自觉地去解决,从而培养了创新思维的能力。因此,有人说:“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而我说好奇心是创造性思维的源泉。

(二)、培养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是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方面。发散思维也称扩散思维,辐射思维,放射思维等,它是指围绕某一问题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进行思考,从多方面寻求问题的多个答案的思维方法; 聚合思维是一种与发散思维相反的思维方式。又称辐合思维、收敛思维、求同思维、集中思维等。收敛思维要求将多路思维指向某个中心点,以问题为中心,围绕中心组织信息,从不同方面向中心收敛,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人类的创造活动中,既要重视聚合思维的培养,更要重视发散思维的培养。当前,各级学校比较重视求同思维的培

养而忽视求异思维的训练。如有的教师往往按照一张标准答卷给分,而学生也往往按照固有的一个答案回答问题。这样,无形之中使学生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观察力、好奇心、想象力及主动性的发展。通过这种办法培养出来的只能是知识积累型的学生。发散思维本身有不依常规,寻求变异,探索多种答案的特点。具有良好发散思维的人,一般对新事物都很敏感,而且具有回避老一套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所以应重视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三)敢于质疑,敢于提问,敢于想象。

“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支点。陆九渊曾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问就要提出来,先不管它的对与错,提出来就证明你学会带着思考去学习,你的思维也会得到发展。没有疑问的学习,是不正常的学习,有疑问而不敢提出来的学习,是不能取得巨大成就的。带着疑问学习,勇于提出疑问,能使我们更好的理解到我们学到了什么,让我们明白为什么学习,通过这样的学习就会引起我们的求知欲,我们也会不断的思考,不断地探究,我们的思维就会活跃起来。提出了疑问,我们还要大胆的想象。这里的想象不是空想,也不是幻想,而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想象。大胆的想象,是你不但创新的基础,如果没有大胆的想象,你就不会有创新,勇于想象是造就成功的基石。

参考文献:《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和应用研究》研究报告中国著名教育家及思想—经典教程百度文库

第三篇:启发式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实验研究方案

启发式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实验研究方案

柯向荣

一、实验课题的提出:

当今世界正从传统工业文明向现代信息迈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而知识经济的核心在于创新,国际间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多地表现为创新型人才的水平和数量的竞争。近些年来,国家教委把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作为我国教育改革的目标和任务,启发示教学正是我们进行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和方式,具有导向性,反映时代特征,符合当前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目的。我们本着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和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指导思想,为把启发教学实验进一步引向深入科学的实验轨道,根据我校各方面的实际情况,我们选定“启发式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实验研究”这一课题,作为今后几年的研究内容和奋斗目标。

二、理论基础:

⒈现代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是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的综合体现,符合当代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目的。

⒉以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认识与实践、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原理作为理论基础。

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施素质教育”。

三、研究目标:

⒈探索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材为教与学的主要依据的有机统一途径,促进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和观念更新。

⒉探索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有强烈的探索欲、求知欲、好奇心、进取心、自信心。

⒊探索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他们的思维更灵活、更新颖,具有独特性、流畅性、敏锐性。

⒋探索在教学过程中,多种方法和形式优化组合、灵活运用,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四、研究内容:

研究的课题:启发式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运用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几要素,将此课题分解为几个小专题: ⒈“诱发”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⒉“释疑”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⒊“转化”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⒋“应用”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五、研究的方法:

我们实验研究的方法主要是: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对比实验,积极探索;定向交流,积累经验。⒈学习启发式教学的基本原理、教学体系、教材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教学策略等;学习创新教育的基本原理、内涵及本质,充实自身的理论水平,为实验研究打下基础。

⒉在“宏观调控,微观搞活”的启发式教学思想指导下,着重探讨在 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几要素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课堂上教师应尽可能运用直观手段,创设情景,精心设问,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想象,鼓励思维发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⒊教研活动时间,教师之间进行经验交流,好的经验再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同时做好实验研究资料的收集、管理。

六、实验研究的基本阶段:

⒈认识启动阶段(2001春—2001秋)

①成立课题实验小组;

②组织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

③制订课题实施方案。⒉研究实施阶段(2002春—2003秋)

①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入手,研究启发式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②进行阶段性总结和评估;

③积累阶段性资料。⒊总结深化阶段(2004春)

①总结回顾实验研究情况;

②对实验资料进行全面整理存档;

③撰写实验总结报告,展示实验成果。

七、预期研究成果形成:

⒈论文、研究报告、总结。

⒉研究课例。

⒊研究相关音像材料。

八、组织机构:

组长:曹敬华

成员:唐国平、刘绍富、左峰、柯向荣及全校数学教师

二00一年九月

第四篇: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教育论文

【提要】传统教学中,中学生大多采用以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为基本特征的方式学习历史,这与以主动接受和探究发现紧密结合为基本特征的现代历史学习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它往往使学生形成一种定向、定势思维,不利于学生转换视角产生创新思维,达不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本文即是针对这一弊端,提出几种创新教学的尝试与感悟,以求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历史学习方式变革 素质教育 创新作业

早在3000年前古希腊人普鲁塔戈就曾指出:“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而今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也日益成为我国教育界的共识,但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学习手段却较为单一。绝大多数学生仅凭历史教材和练习册学习历史。上课“勾”教材、课后“对”教材、考前“背”教材,考完“扔”教材,成为中学生历史学习的主要环节。这虽然也可以学到一些历史知识,掌握一些历史学习方法。但是,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消磨了广大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也长期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严重制约了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新颖性、发散性、变异性和流畅性。,历史教学要改变学生原来的机械学习、个体学习和接受学习的旧方式,积极地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索学习的崭新学习方式。这就需要教师大刀阔斧地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变革,赋予历史教学以鲜活的生命,让历史课堂真正变成学生施展个人才华,发表个人见解的大舞台。本人试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提供几种“创新历史教学”的设计方案。

一、大胆引进网络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历史课堂教学。

对历史的认识,亦即历史的结论,形成于历史学习过程之中之后,而不存在于历史学习过程发生之前。走进历史,发现问题,对有效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辨别、论证,得到答案,这是现代历史学习的一般程序。然而反思我国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可以发现其编写方式长期以来往往是用单一的史观裁剪史料,最后推演出历史结论。这种“一锤定音”的简单表述就造成了教材中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简单片面,或完全肯定,或完全否定。久而久之,中学生也总是习惯于对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下简单的是非之论。这种强调“定论”、服从的教学方式,从根本上说是违背求真、务实、怀疑、批判和探索的历史科学精神的。可以说,如果我们仍然只用一种史观、一种结论去编织近代史,最后只会把丰富的、多元化的历史简化了,留给一代中学生的就仍然是一幅片面的、残缺的历史图景。如对近代重要历史人物李鸿章,中学教科书一般都把他写成了昏庸无能、卖国求荣的汉奸;相反央视一套在黄金时段播出的《走向共和》中的李鸿章却成了高瞻远瞩、一心为公、忍辱负重的爱国政治家。这些强烈反差使学生对历史的真相提出了激烈地质疑―如果电视剧的描述是真的,那么我们在教科书里学到的又是什么呢?有些学生甚至认为,如果上述反面人物特别是李鸿章都是爱国的政治家,那么离给秦桧翻案的日子也不远了。诸如此类的质疑还表现在对曾国藩、袁世凯等的评价上。当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质疑时,本身就说明学生在思考问题了。面对这种可喜的现象,如果我们再一味地坚持让学生死记课本观点的话,只会造成学生积极性瞬间被打消,更别说培养什么历史兴趣了。认识到这一点后,为还历史以本来面目,也为了使学生多角度地了解真实的李鸿章。我设计了一个“李鸿章,爱国者或卖国贼?”的课题,要求学生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撰写简单人物评传。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在一个课题结束的时候,学习小组提交了一份资料详实、图文并茂、观点清楚的报告。通过这次活动,我欣喜地看到,就连以前最不爱背书的学生也忙前忙后地收集起了资料,在辩论赛上,大家在为辩手们的精彩表现喝彩之余,自己也无形中接触到了大量鲜活的例子,从而比较前面地了解到了真实的李鸿章,而且通过这次活动,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及团体意识也都有所增强。初次尝到胜利的果实后,我又先后组织学生开展了“我眼中的秦始皇”、“辛亥革命是成功了或是失败了?”的辩论赛,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

二、与时代潮流结合,开展专题演讲等活动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能力。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千百年来的古训尚且如此,我们今天的历史教学就更不能满足于追求象牙塔里的学问,而是要“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了解过去就是为了更好地把握将来。当今世界,风云变换,每个事件后面都有其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渊源。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将历史知识与时代潮流相结合,揭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开拓学生的视野,引导他们关注社会现实,培育学生健康的时代精神。针对此,我创设了“寻找身边的历史”的活动,要求学生广泛收集资料用专题演讲的形式对身边的大事或重要历史事件进行“追本溯源”。如围绕着现在普遍关心的“__”和台湾归属问题,我就让学生围绕着台湾的过去、现在、未来问题开展了“台湾—想说分手也很难”的时事开讲活动。围绕日本篡改教科书事件和申请加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问题,我就组织学生编写了《日本侵华大事记》的编年册,当图文并茂、激情盎意的作品展现在大家面前时,我成功地将学生的注意力从战争本身引向对战争所造成的对人类的伤害上面。那一刻我听到了学生低声的啜泣,我感受到了学生的义愤填膺。我想此时不用我多说,他们也已经感受到为什么“要反对战争,要珍爱和平”?

三、大胆进行“作业的革命”。

如果学生交来的作业本中画的是面目可憎的秦始皇,如果整个作业本就是一份《中国近代屈辱泪》的手抄报。或者学生要问你“什么是‘东交民巷’?”等等,你会有什么反应?我就经常收到这样的作业本,而且总是乐此不疲地批阅着。

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已经注意多方面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但是,同样作为学习的重要环节的作业练习,教师却往往忽视了指导学生充分运用感官,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和认识事物,也没有鼓励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其学习、思考的结果,最终每一段丰富多彩的历史都成为单调的“原因、过程、意义”或者“背景、内容、作用”等的固定陈述。

我尝试改变这种现状,赋予单一的文本作业丰富多彩的形式与内容。我鼓励学生在做作业的时候,可以用图画、照片、剪报、互联网资料来表达,甚至可以用手工制作、排练的短剧或小品来表现……鼓励学生以看、听、触、闻和想像等多种手段感受知识的存在、进行学问的探讨,完成生动活泼、精彩纷呈的作业。

例如,20__年,党中央发出了“道德行为进万家”的号召。而当时我正在讲授“诸子百家”,在课后学生交上来的作业中,我就欣喜地看到了“古代思想家与今天的公民道德建设”这篇精美的小论文。而今我的案几上《俯瞰秦朝》、《远古人类》等历史小报,以及学生设计的“西周社会网络示意图”、“秦灭六国示意图”、手制唐三彩、《历史模拟剧场──秦统一度量衡》等作品既让我感受到了学生丰富的创造力,也让我真正体验到民主的氛围、平等的交往、纯真的增超和进步的快乐。

记住,以后你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再是一只只被驯化的羊,而是一头头充满睿智和无穷创造力的狼,只有自己永保创新的激情,你谱写出的才是永不停息的灵动音符。

第五篇:浅谈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陶行知先生在他的《创造宣言》中说:“造物主是创造者,但他有许多未完成的工作,所以我们必须接过来继续创造。”的确,人类是在创造中发展前进的,“创造”能力应该说是人类区别于其它生物的主要特征。我们可以比较一下,一万年前的大象与现在的大象其生活方式有什么变化,恐怕微乎其微。而人呢,简直是天壤之别。从茹毛饮血到登临太空,从鸿雁传书到国际互联网……其发展变化之大,用什么词形容都不会过分。这其中不就是创造起着关键作用吗?

要培养孩子的创造力,首先就要培养孩子具有创新的意识,也可以叫做创新的精神,它包括好奇心、探究的兴趣、求异求新的欲望等。其实,这些素质,与生俱来,人皆有之。我们见到,一个婴儿出生后,他便睁大双眼搜寻各种新鲜的事物,认识各种不同的脸谱,尝试各种动作,发出各种声音传达自己的信息。许多科学家、发明家他们少年时好奇心、探究的兴趣都极强,甚至终生保持着这种本性。达尔文童年时长时间蹲在地上观察蚂蚁的活动;爱迪生对母鸡孵蛋好奇不已,进而在家里的库房做个“鸡窝”,趴在鸡蛋上“孵”起小鸡。由好奇产生疑问,由疑问引发探究,通过探究,产生发明创造。

要使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保持不衰,还要靠后天的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创造能力的素质是每一个人,每一个儿童所固有的,需要的只是善于把它们揭示出来并加以发展。一个小孩子,爱学还是厌学,爱问还是不问,对新异事物敏感还是麻木,主要取决于后天的教育,当然包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美国的心理学家桑戴克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在对不同环境下长大的60对同卵双生子进行智力分析,发现他们的智力特征30%相同,70%不同。同卵双生,他们的先天遗传素质应该是基本相同的,不同的环境中长大后,却有了这么大的差异,可见,后天的教育对人的智力发展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不仅不能泯灭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而且必须千方百计地爱护和保护孩子们的好奇心,不断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肯定和鼓励他们的点滴发现,像爱护幼苗一样呵护和培植他们的创新意识。而现实的教育状况是,不管是我们的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还很大程度存在着短视和功利的色彩,只看眼前,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学什么,不会去过多考虑是不是培养了孩子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这样下去,“钱学森之问”,不知何时才会有令人满意的答案。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创新能力培养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应该是创造想象能力的培养。

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创造性活动总是伴随着想象,以想象为前提,有了创造的想象,才可能有创造的行为。没有看似荒诞,异想天开的大胆想象、假设,创造就无从谈起,人类只能在原地踏步。许多幻想当初提出时,人们不以为然,甚至挖苦讽刺,但幻想者不顾别人的冷眼,孜孜以求,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终于使之变成现实。潜水艇在凡尔纳的笔下,仅是科幻小说的一个虚构,但仅仅百年之后,它就成为一件平凡的航海器,一件便捷的海上交通工具;录音机的幻想者最初只是想把声音装在竹筒里保存住,何其荒唐?但后人终于把他变成了现实;还有神话中的奔月、补天,插上翅膀飞翔,脚踏风火轮穿行等,几乎都成为了现实。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至关重要。可现实情况呢?不是有学者做过这样的实验嘛:在黑板上画一个圈,问幼儿园的小朋友这是什么,小朋友们能说出若干个答案——月亮、烧饼、皮球、小猫的眼睛等等;同样也是在黑板上画一个圈,问大学生,却只有一个答案——圆。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受教育年限的增加,为什么人的想象力就消失殚尽了呢?是不是我们的教育过于追求整齐划一,过于强调标准答案?

教师和家长,疑问看似简单而又新颖奇特,回答问题跟预想的答案总有距离却又有其客观合理性等等,我们决不能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儿童的世界,更不能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的思维,那就势必把许多具有创造天赋的人才夭折于摇篮之中。为此,我们要小心翼翼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大张旗鼓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教师、家长千万不要对经常问“为什么”的孩子不耐烦。

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壶盖为什么会跳动?”“苹果为什么会从树上掉下来?”瓦特和牛顿正是在人们熟视无睹的现象中,发现了人们没有在意的问题,诱发了研究兴趣和创造欲望,完成了推动人类的重大发明。

没有问题就没有思维,没有思维就不可能有创造。随时问“为什么”的孩子,他的思维一定是“活”的、“新”的,只有孩子的思维“活”起来,“新”起来,才能慢慢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因此,我们决不能简单粗暴地拒绝孩子的“为什么”,而要千方百计地培养他们新与活的思维。新,就是在理解中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感受,有独立的见解;在表达中不说套话、假话、大话、空话,有自己的观察,自己的想象,自己的语言,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在与众不同种透出新意。活,就是在理解、表达时,思路要宽,不局限在某一点某一个方面,思维不是线性的,而是发散的、放射性的,做到在广阔的背景下,沿着多条路径思考,不囿于思维的定势,善于变换角度灵活地思考。总之,在理解与表达时表现出灵活与机智,透出灵性。

下载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教育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教育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拓宽训练时空,是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从目前的小学作文教学现状来看。教师给学生的思维时间和创新空间都很有限,为了改变这个现状,教师必须创造条件,拓宽训练的......

    学习能力培养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手段

    学习能力培养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手段 你家的孩子是否存在以下问题: 1、学习成绩一般,停滞不进步; 2、学习成绩时好时差,不稳定; 3、学习成绩良好,但不拔尖; 4、上课开小差、坐不......

    小学语文课堂创新思维培养的论文

    浅谈创新思维的培养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开发创造力,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是我们时代的要求,而作为教师,更肩负着光荣的使命......

    初中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

    一、以教研为切入点,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中提出明确要求,“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学生自己发现......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几点思考论文(精选合集)

    如何培养学生在数学学科上的创新思维、塑造健康人格是当今教育和教学正在研究的重要问题。诺贝尔奖得主朱棣文一针见血指出:“中国学生的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不足,这是与美国......

    初中语文教学中关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

    【摘要】:语文课程改革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素质的核心又在于创造性思维。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也面临着新的转变,如何发挥学生主动性,激发其独立思考,培......

    营造创新课堂氛围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营造创新课堂氛围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理性思考 海口市骨干教师培训班义龙中学学员王绥辉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与核心,课堂教学是实施......

    新理念下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率0.67%。饮食的控制对糖尿病病人尤为重要,可以减轻体重,改善血糖血脂等代谢紊乱,减少降糖药物剂量。以下介绍了5种能够降低高血糖的食物。 常吃这5种蔬菜 可帮你降糖 1、芹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