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年级上册语文《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通过朗读诗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 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香港及香港回归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五分钟播放歌曲《东方之珠》,并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香港被割让的历史” “香港回归历程”、“香港回归之后的繁荣” 等方面资料。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学生听歌曲《东方之珠》后教师激情导入,板出课题。
二、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感知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诗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想想每节诗主要讲了什么?不懂的诗句提出来,和小组同学一起讨论讨论。
2、反馈
板书:(庄严时刻来临前 庄严时刻来临时 庄严时刻来临后)
三、品读诗歌,体会情感。
师:这首诗共有四小节,每一节都提到“最后一分钟”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学习第一小节,感受仪式前的激动:
(1)引导学生先自读自悟,借助课件再现香港回归时的动人场景,思考作者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手法?
(2)老师引读,让学生理解“叩问”(真诚热切地询问)。
(3)思考:还有最后一分钟,香港就要回到祖**亲的怀抱,此时此刻,所有中国人的情感是怎样的?(激动无比的)谁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指名读)
2、学习第二、三小节,体验仪式中的自豪:
(1)播放课件,感受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的庄严。引入:听,最后一分钟走到了尽头,零点的钟声敲响了!
(3)、课件出示“香港历史”,学生置身于文本,结合搜集的资料理解使大海沸腾是什么意思?(使大海沸腾是说人们期盼已久的愿望终于实现之时喷涌而出的爱国热情,非常强烈,非常深厚,仿佛能使大海沸腾似的。)
(4)在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特区区旗相伴冉冉升起的时候,作者在此时联想到了什么?(虎门销烟--硝烟散尽,不平等条约--悄然落地)交流感悟香港回归祖国那一时刻中国人内心的激动与自豪。
(5)、引导学生多种方式朗读,体会情感。(自由感受读,男女生分别读二、三小节,进行比赛读,教师范读,配乐齐读)
3、学习第四节,读中感悟,畅想仪式后。
读第4节,想一想:“第一朵紫荆”是什么?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情感来读?(急切、盼望.)
四、读中升华,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2、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什么?(中国强大了,祖国领土更完整了,中国人是爱自己的祖国的,盼望祖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大业。)
3、观看香港回归时的图片,感受那令人振奋的一刻。
五、布置作业
阅读有关回归的资料,了解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了解香港的过去与现在。
第二篇: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1
《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反馈预习,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等方式理解“叩问、脊梁、刹那、悄然落地、硝烟、深入骨髓”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交流“虎门销烟、鸦片战争、不平等条约”等香港的资料,了解旧中国所受的欺凌,感受香港回归时的激动、兴奋。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发现诗歌的语言特点,积累诗歌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准备:
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或影视资料,如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回归时的情景等。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香港回归时的图片(文中插图)。
同学们,请仔细观察这幅图,这是一个特殊的地方,特殊的时刻,有谁知道?
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追问:你是根据图中的哪些景物判断出来的?引导学生结合课外搜集的资料说说对香港的一些了解。
3、揭示课题。
这幅画面就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的情景。这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迎风飘扬,这一刻,中华民族圆了一个期待了一百多年的团聚梦,也是我们十多亿中华儿女无比激动振奋的日子。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让人心潮澎湃的《最后一分钟》。
4、有感情地读课题。
二、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是诗句。想一想:你觉得这是怎样的最后一分钟?
2、扫清字词障碍。认读生字词,注意多音字“悄然落地”的“悄”字。
3、指名分小节读诗,读后师生评价。
4、交流讨论:你觉得这是“的最后一分钟”?
学生根据初读感知,发表各自的见解,如:令人难忘、欢欣鼓舞、振奋人心等。
三、品读诗歌1、2小节,激发情感。
1、还有最后一分钟,香港这位历经沧桑的儿子就要回到祖**亲的怀抱,这一刻是多少代人热切期盼的时刻啊!
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1、2节,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反馈交流各自的感受,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点拨:第一小节作者把香港当作久别重逢的亲人,用拟人的写法表现出香港就要回归祖国时所有中国人都在满怀激情地迎接这一时刻的到来。
点拨:通过第二小节中“微微颤抖的嘴唇”,“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地呼喊”等镜头,描绘了当时人们看着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缓缓上升时无比激动自豪的心情。
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指名读,评议,男女对读,齐读。
四、小结。
1997年7月1日,这是值得我们中国人永远铭记的日子。这一刻,香港成为了中国这块土地上真正的主人,是对所有炎黄子孙的巨大激励与鼓舞。在这一刻,无数华夏儿女流下了激动的热泪,这是多少年,多少代人热切期盼的时刻啊!
第二课时
一、回顾引入,铺垫情感。
1997年7月1日,香港终于回归祖国的怀抱,人们那激动、自豪的感情与热切欢迎之情溢于言表。让我们阅读第1、2小节,再来回顾这令人热血沸腾的时刻。
二、品读第3小节,回顾历史。
1、香港曾是烙在我们中华民族身上无法忘怀的痛苦和屈辱。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资料:(出示)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
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于签订《南京条约》,永久割让香港岛。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英国迫使清政府缔结《北京条约》,永久割让九龙半岛尖端。
1898年英国又乘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之机,逼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大片土地以及附近二百多个岛屿(后统称“新界”),租期99年,1997年6月30日期满。
2、从这段资料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3、如今,看着缓缓上升的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听着耳边传来的国歌声和人们轻轻的呼喊声,作者想到了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3小节。
三、品读第4小节,展望未来。
1、所有的屈辱在这一刻烟消云散,积压在中华儿女心头一百多年来的耻辱终于被雪洗了。我们激动,我们自豪,香港从此掀开了历史的新篇章。请同学门朗读第4小节,从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2、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进行点拨:
“崭新的日出”,“世纪的钟声”,说明香港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去奔跑,去拥抱,去迎接那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第一朵紫荆”。“紫荆花”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花,是香港的标志。说明香港将和自己的同胞一起去开创美好的明天。
3、香港历经百年沧桑,终于回归祖国怀抱,让我们永远记住这最后一分钟。
四、拓展升华。
1、香港的回归历经坎坷,中华儿女可以挺直脊梁了。作者把自己那沸腾的热血与深深的爱国深情融入到了诗句的字里行间中。(出示图片)如果你能亲眼目睹这一激动人心的场面,你有什么话想说,请把它写下来。
2、交流写话,师点评。
3、香港能如期回归祖国,离不开祖国的日益强大,繁荣。继香港回归后,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现在还有台湾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我们祝愿祖国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大业,让我们一起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吧!
第三篇: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4
《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准备:
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或影视资料,如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回归时的情景等。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三年级学习过《东方之珠》,对香港已经有所了解了。现在谈谈你所了解的香港。
二、交流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
学生从“香港回归之后的繁荣”、“香港回归历程”、“香港被割让的历史”等,从而加深对香港的了解。
三、品读课文
1、通读全文,全文写了几节,每节主要写了什么?
2、再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1)抓住作者直抒胸臆的诗句体会情感。如,“听所有中国人的心跳和叩问”;“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香港,香港,我们的心灵”;“然后去奔跑,去拥抱/去迎接……”。
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把那种激动、自豪的感情与热切之情溢于言表。教师适时的进行点拨。(2)联系所收集的资料理解诗句,体会情感。教师播放自鸦片战争以来那一段屈辱的历史。多年的屈辱终于挥之而去,“使大海欢腾”的那种场面。让学生理解“使大海欢腾”的意思。
四、指导学生朗读
“三分诗,七分读”。结合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注意朗读时的抑扬顿挫:注意节与节之间以及每一节之内诗词句间的停顿。
五、布置作业 完成配套练习。
第四篇: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3
《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反馈预习,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等方式理解“叩问、脊梁、刹那、悄然落地、硝烟、深入骨髓”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交流“虎门销烟、鸦片战争、不平等条约”等香港的资料,了解旧中国所受的欺凌,感受香港回归时的激动、兴奋。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发现诗歌的语言特点,积累诗歌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准备:
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或影视资料,如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回归时的情景等。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那个日子吗?1997年7月1日。对,就是香港回到祖**亲怀抱的日子。在那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的上空迎风飘扬;在那一刻,美丽的紫荆花在香港四处开放,中华民族又圆了一个团聚的梦,祖国大地又亮起了一片自由的曙光。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最后一分钟》。
二、初读感知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间互相检查,或教师指名读。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3、默读诗歌,想想每节诗主要讲了什么。不懂的诗句提出来,和小组同学一起讨论讨论。
三、讨论交流
1、指名读诗,读后评价是否正确流利。
2、相互交流:了解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3、文中四次提到“最后一分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体会诗歌内容
1、读第1节,想一想:还有最后一分钟,香港就要回到祖**亲的怀抱,此时此刻,所有中国人的情感是怎样的?(激动无比的)读出这种情感。
2、读第2、3节,想一想:作者分别想到了什么?
3、读第4节,想一想:“第一朵紫荆”是什么?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情感来读?(急切、盼望)
4、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五、总结升华
1、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什么?(中国强大了,祖国领土更完整了,中国人是爱自己的祖国的,盼望祖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大业。)
2、观看香港回归时的图片或影视资料,感受那令人振奋的一刻。
六、布置作业
阅读有关回归的资料,了解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了解香港的过去与现在。
第五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最后一分钟》
《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叩、刹、硝、髓、铸”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点】
在诵读诗歌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教学过程】
一、导入
1997年的7 月1日,香港这个与祖国分离了一个多世纪的游子终于回到了祖**亲的怀抱!诗人李小雨将自己的思绪以诗歌的形式记载了下这令人难忘的一刻。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第24课《最后一分钟》,重温那激动人心的一刻。(板书课题)
二、读题解题,初读感知
1、通过预习,你知道这“最后一分钟”具体指哪一分钟? 生:1997年6月30日23时59分-----1997年7月1日0时0分。师:这一分钟有着什么特殊含义? 生:这是香港回归祖国的庄严时刻。
师:这是激动人心的一分钟,应该怎样读课题?(激动地)齐读。我们永远也不能忘怀这历史性的“最后一分钟”,让我们深情地再读课题——《最后一分钟》。
2、出示自学提示,师:请打开课本,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全诗,想一想:这首诗一共分为了几节?每一节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3、小组自学讨论并汇报交流:(全诗有4个小节,分别是等待回归、升旗仪式、回顾历史和展望未来。)
三、品读感悟,汇报交流(一)等待回归
1、引入:午夜,全世界的目光聚集香港,无数颗心都在等待着最后一分钟的到来,一分钟,最后一分钟,此时人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就让我们走进第一小节。(板书:等待)自由朗读第一小节,试着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人们当时的心情。
2、引导学生交流读书感受:从这一小节中,你感受到在“最后一分钟”里人们的心情怎样?你是从哪些诗句和词语体会到的?
根据学生的汇报相应点拨,出示课件句子。
A.“让我拉住你的手”、“听你越走越近的脚步”,作者用了什么手法?(作者把香港拟人化了,就像跟亲人谈心似的,饱含了作者对香港的深情)B.如何理解“叩问”?
(叩问:真诚热切地询问,所有中国人的叩问,可以叩问香港为何要走过150年艰辛才回到祖国的怀抱;可以叩问香港在游离母亲的这段时光走过了多少风风雨雨......)(板书:急切)
3、指导朗读:再过一分钟,香港就要回来了,谁能把这种心情读出来?指名读。
是啊,一百年的企盼,一个多世纪的等待,终于走到了(最后一分钟),怎能不急切?(请男同学读)
一百年的企盼,一个多世纪的等待,终于走到了(最后一分钟),怎能不激动?(请女同学读)
(二)升旗仪式
1、引入:听,最后一分钟走到了尽头,零点的钟声敲响了!升旗仪式开始了。(板书:升旗)
2、请同学们反复朗读第二小节,并说说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1)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预设:
生1:旗帜冉冉升起——那是什么旗?
生2:旗杆——旗杆象征着什么?(挺直的中国人的脊梁)为什么作者由旗杆想到了中国人的脊梁?
生3:这里的旗杆指的是回归现场的旗杆。这个旗杆上升起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国旗升上去了,代表香港回归了,中国人站起来了,腰杆挺直了。
生4:我认为是中国强大了,有能力把香港收回来了,所以腰杆挺直了。师:分析得很有道理,因为我们中国现在国富民强了,所以腰杆挺直了。那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身边,你从哪儿可以发现咱们中国确实强大了? 生5:咱们中国现在有核武器了。要是他们再来侵略中国,我们就用核武器对付他们。中国的科技发达了,所以腰杆挺直了。
师:你们了解得可真多,分析得也很有道理。可以说,我们中国现在经济发展了,科技更发达了,军事更完备了,我们中国人可以扬眉吐气了。那你们在读这句话的时候应该怎么读?指名读——齐读。
师:看到了万众欢腾的场面——是啊,举国欢庆。在升旗仪式现场却是(刹那的寂静),透过这表面的寂静,我们看到中国人内心的„„
(激动、自豪的情感)
生4:微微颤抖的嘴唇——为什么微微颤抖? 生5:泪水——那是什么泪?(2)师: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生:“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地呼喊”
师:你来轻轻呼唤,谁再来轻轻呼唤?让我们一起来呼唤。
3、香港回归,举国欢庆,人们无比激动无比自豪,你能读出这种感情吗?来,准备一下,男女同学对读。
(三)回顾历史
1、引入:在雄壮的国歌声中,鲜艳的五星红旗在紫荆花旗的伴随下冉冉升起,此刻我们眼睛湿润了,泪光中作者又联想到了什么?请自由朗读第3小节。(板书:历史)
2、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交流感悟:
(1)这一节中,你知道香港的沦陷和哪些历史事件有关?你是从哪些字词中捕捉到这些历史事件的?(2)“发黄的旧条约”指什么?(《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3)“那深入骨髓的伤痛”指什么?
(列强的侵略,签署丧权辱国条约的这段历史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屈辱的,都是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所以书上说“深入骨髓的伤痕”。)
(4)“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长城的脸上,黄皮肤的脸上,为什么有泪珠在缓缓地流淌?”
(曾经的屈辱让我们痛楚,而此时香港回归,百年的耻辱终于雪洗。中国人民的心情是复杂的,酸楚、激动、自豪,喜悦。所以有激动地泪珠在缓缓地流淌)
(5)“使大海沸腾”怎样理解?
(这句话是说香港马上要回归了,这种激动的心情仿佛能“使大海沸腾”。)
3、指导朗读:这段历史是沧桑的一百年,也是屈辱的一百年,我们的心中不仅有愤慨,有酸楚,还有激动,有喜悦,有自豪!带着你的体会读好这一小节(排火车读——齐读)。
(四)展望未来
1、过渡:最后一分钟的跨越,香港揭开历史的新篇章。(板书:展望)
2、“最后一分钟”既是午夜,又是清晨。“午夜”和“清晨”仅仅指时间吗?(它是屈辱的结束,崭新的开始)
3、第一朵紫荆是什么?“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扎根在深深的大地上第一朵紫荆”暗示什么?
(“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扎根在深深的大地上第一朵紫荆”暗示回归后的香港会更加繁荣富强。)
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情感来读?(板书:祝福)
让我们捧起书本,把我们对香港的美好祝福读出来(齐读第四小节)。
四、小组合作,拓展升华
1、观看影片谈感受:是啊,只有发自心底的喃喃呼唤,才能倾吐此时此刻的心声。接下来我们就到香港回归的现场去感受那激动人心的时刻!(播放香港回归时的交接录像)师: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预设:
生1:香港,祝愿你的明天更美好!生2:香港回来了,台湾也早日回家吧!
2、小组合作朗诵诗歌,并互相评议。
五、总结全文
师:不忘屈辱恨这是扬眉吐气的——(学生读:最后一分钟);满怀激动心这是期盼已久的——(学生读:最后一分钟);饱含欣喜泪这是无比幸福的——(学生读:最后一分钟);放飞祝福情这是无限美好的——(学生读:最后一分钟)。这节课,让我们永远记住这永载史册的日子——1997年7月1日。
六、板书设计
24、最后一分钟
等待——升旗——回忆——展望
急切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