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分析论文[合集]

时间:2019-05-15 12:36: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分析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分析论文》。

第一篇: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分析论文

摘要: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在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之外,更着重于培养学生的体育行为方法、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体育文化作为体育的精神载体,在其中的作用不可小觑。体育教学想要真正突破传统教学思想和模式的束缚,就要令体育文化真正渗入高校体育教学。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体育文化;必要性

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已进行多年,然而从当前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来看,并没有取得预想的效果。究其原因,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目光仍旧集中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却无视大学体育教学在精神方面的贫乏。在当今的新时期,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必须要站在时代发展的最前沿,把握体育文化发展的新特点,并利用文化的导向作用,全面促进体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1体育文化的概念与作用

体育文化是一切体育现象和体育生活中展现出来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与人的体育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体育文化属于文化范畴,它与其他文化一样,反映了一个时代、一个民族或国家的意志、观念、精神,规范着体育行为的进行,也对人们的价值观产生影响。在高校层面上,体育文化通过高校师生在体育授课与学习、体育生活的实践中得来,既是体育文化的一部分,也是高校校园文化的一部分。体育文化通过校园内的各项活动、各种体育实践行为得到传播,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体育信念、体育道德,具体如下。

1.1体育文化对学生心理产生积极影响

体育运动是人类自觉地、有意识地进行的活动,这种行为中包含着强烈的情感意识因素,其中一些情感是可以浓缩概括为优秀的体育信念、体育精神的。通过对大学生进行体育文化教育,可以使学生更加理解体育运动的精神内涵,产生强烈的情感动力,更加有激情地投入到体育的学习中。

1.2体育文化培养学生的优秀体育素养

高校体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流于表面地使学生掌握运动项目的技巧,而是要使学生形成优秀的体育素养,树立“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等思想,真正理解体育对于人的发展的重要性。通过体育技术动作的教学,学生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掌握了动作和技巧,但这种记忆不可能是永久的。只有进行体育文化教育,使学生理解体育动作技巧背后的深刻内涵,体会体育技术与体育文化的相互渗透、相互交融,进一步去理解体育运动所蕴含的独特的精神意志,并自发地将这种神圣的情感刻在内心,最终发展为自觉的体育素养。

1.3体育文化有助于高校德育的进行

文化具有导向性作用,体育文化也是如此。优秀的体育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身心,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健康心理的建构,同时将体育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当中,为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为学生的进一步自我完善提供保障。

2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文化的缺失

运动技能、体育知识和体育意识是体育教学的三个基本维度,任何一个维度的缺失必然会带来体育教学的偏颇。然而如今的高校体育教学往往明显偏重于运动技能的教学,这是由于技能教学具有考核标准明确、教学内容固定、收获对学生的体质发展的效果明显等特点,便于实施。过于偏重技能教学的后果就是学生缺少对于体育的基本理解,依旧将体育概念与跑步跳远、足篮球等具体项目挂钩,并不把体育视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体育文化修养及其低下。造成这种现状的最大缺口,就是体育文化的缺失。加强学生的体育文化修养,必须要重视体育文化对人的塑造功能,使文化的熏陶与技术教学相配合,进行全面地培育。体育教学本该是一种整体性的教育活动,最终达到提升学生身心整体的体育文化修养。只有当体育文化修养得到良好的训练后,学生才会具有自觉的意识去进行体育锻炼、并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实现“终身体育”思想的真正扎根确立。

3将体育文化融入体育教学改革

3.1注重当下体育文化发展潮流,紧跟趋势

体育教学改革要与当下体育文化的发展和创新结合起来。改革就是革命,是一个不断前进发展的过程,高效体育教学改革必然要受到大环境的影响,必须从中吸收优秀的资源来丰富自身,既适应社会的需要,也适应学生的需要。同时,体育教学改革也要不断地进行自己内部的发展和完善,不断创新理论和方法,随体育文化共同发展,齐头并进。

3.2重视“轻体育”发展方向

轻体育是一种轻松、愉快,运动量相对较小,自由、简单的体育活动形式,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现代社会休闲体育的主要活动载体。随着体育文化的发展、体育运动的全民化进程,轻体育日渐成为社会体育的主流,得到人民大众的认可,其影响之大,必然应当成为大学体育教学中不能忽视的一部分。当代大学生普遍具有喜爱新奇事物的特点,相对有趣的轻体育项目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兴趣,积极地参加到活动中来,使他们在体育运动中更容易收获快乐,这是符合体育文化的内核的。当然,轻体育只是高校体育教学的一个值得重视的发展倾向,它过于偏重娱乐性,缺少严肃性,必然是不能取代传统体育项目的地位。

3.3进行文化熏陶式教学

将体育文化与体育教学改革相结合,这就要求教师采取与技术动作教学完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重视师生间的对话与交流,重视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的作用,营造一个充满良好氛围的空间,使学生在一个崭新的情感状态下去接触体育文化、理解体育精神,比起操作和练习的教学训练,更将重心放在感受、感悟上。这也要求教师淡化对于学习成绩的评价,转而注重学生在该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的丰富度,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使体育文化走进学生的心中。

3.4学校硬件设施的改善

学校的硬件设施是体育教学工作得以开展的基础。若想开展丰富的体育文化活动,仅依靠原有的传统体育设施是远远不够的。体育文化的宣传更多地需要在校园媒体平台上进行,以长期性、综合性、多样性为宗旨,营造校园内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例如:可以使用校内宣传栏及橱窗来张贴海报,以及通过校园网上传优秀视频与资料,供学生进行了解。另一方面,传统的体育场馆设施也需要做到相应的加强,支持学生进行自主的体育运动及活动,否则体育文化的宣传就成了一种徒劳。

3.5重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校园体育文化既是校园文化有机的一部分,也是体育文化中重要的成分。通过校方组织举办体育文化活动,既是宣传体育文化、发扬体育精神对大学生的熏陶作用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校园特色文化建设、促进校园气氛和谐的有效方式。首先,校方应着重组织举办体育文化节。体育文化节不同于校内运动会,它注重文化气氛的塑造与精神气质的传扬,而非竞技比赛。通过丰富多彩的展示性内容与有趣且简单易懂的游戏活动形式,使全校的师生都积极参与进来,丰富自身体育知识、培养对体育的兴趣,并拥有一个舞台去展示自己的才艺、表达自己对体育的理解与内心情感。其次,校方也应重视校内体育俱乐部、体育社团的建设,加强这些组织的影响力、竞争力。体育俱乐部与社团通常由爱好体育的学生自发组成,他们为自己喜爱的体育活动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投身实践,其热情与行动力是不可小觑的。校领导应加强对这些社团的建设,首先要以体育文化精神为指导,引导其正确的活动和发展方向。其次要加大对这些社团的体育资源的投入,支持他们更好地进行自身的宣传与建设,多多参与进全市、全国范围内的相关体育比赛活动,扩大自身影响力,更好地促进体育文化的传播。

参考文献

[1]苏华.高校体育文化发展初探[J].体育文化导刊,2011(1):111-112.[2]袁懿,李小荣.高校体育教学与体育文化之我见[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3(2):92-93.[3]贾佳.当代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20):101-102.作者:殷培红 单位:塔里木大学

第二篇: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论文

关键词: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高校体育教学工作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关键。现阶段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要素是坚持“健康第一”为指导,以发展学生身体、心理健康为主要依据,进而对高校体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考如何才能让高校公共体育课朝着更加健康、更加符合学生兴趣、更加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方向发展。

1、原有的公共体育课程教学问题分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教育与体育事业的发展也日益深人,原有的学校体育教学的体制与现代培养人才的方式不能相互融合,出现脱轨现象。由此发现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迫在眉睫。主要问题总结如下:

1.1教学主体不明确

在过去的体育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体育课的组织者、决裁者,学生则在被动学习中感受体育运动所带来的痛苦,完全忽视了学生的兴趣爱好问题,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难以得到发挥。

1.2教学内容枯燥无味

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主要以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为中心。教学形式主要集中在田径运动项目中,教学手段比较单

一、教学效果不明显,在学习安排的内容上显得枯燥无味,毫无趣味可言,完全不适应现代教育的观念和现代教育发展的需求。

1.3课程评价体系单一

体育课程评价是学生体育课总结性的评价指标,课程评价分数的高低直接反映学生体育成绩的好坏。在此评价的过程中忽视了过程性的评价,而是单一的达标性评价,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了错误的认识:体育课考试只有素质好的同学才能通过,给学生心理上产生了很大的阴影。

2、当前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

2.1明确体育课程指导思想与目标

体育是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学校公共体育的建设与改革,对学校自身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坚持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在教学过程中,本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运动项目结合起来,始终将“兴趣”和“终身体育’,放在教学的首位,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养成终身锻炼习惯,掌握终身锻炼方法,发展终身锻炼的能力,促进个性健康发展,提高学生身心健水平作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首要目标。

2.2转变教学观念,实行学生主体教学模式

高校传统的公共体育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这使得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状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了遏制。首先,必须改变体育教师自身不利于教学的传统旧模式,每位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都形成了一种符合自己特征的教学模式,这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教学顺利进行,但却束缚了体育教师的思维方式,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如在准备过程中体育教师一般采用慢跑,跑完之后做徒手操的方式,无论遇到什么课都是如此。这种因定的模式会给学生带来很大负面影响,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失去对体育课的兴趣,达不到体育课所要求的多种教育的作用。其次,必须转变过分地强调课堂结构的旧作风。受传统习惯的影响,体育教师在上课时一般采用“三部分”的结构模式:准备部分一基本部分一结束部分。这种结构由于对课的构成限制过死,从形式和内容上过分突出了基本部分的作用,忽视了其它部分的教育和培养作用。再次,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必须充分强调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首要目的,尊重学生的权利,了解学生学习的需求,促进学生全面的提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的平台,使学生身体和心理得到全方位的促进,体会实践体育教学带来的愉悦心情,消除传统体育教学所产生的错误认识。

2.3加强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形成终身体育观念

在体育教学中不光是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技能的传授,同时还需培养其对体育的正确的价值观,对体育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参与体育的意识。重视学生的合理要求和兴趣,提倡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并创造条件使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成功的满足,从而引导学生增强体育意识。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应该重视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关键在于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在体育教学中还应培养学生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身体娱乐能力以及体育欣赏能力,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这是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趋势,培养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并在体育活动中获得愉快的享受,激发其长期参加身体锻炼的兴趣和欲望,建立爱好锻炼的生活方式。这对体育课的内容、设计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内容丰富、新颖,课堂设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必须要把兴趣放在学生学习的首要位置。

2.4与社会接轨,开设新型时尚体育运动项目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校体育与外界体育运动项目也呈现出交汇的现象。公共体育由过去的行政班授课转化为选项班授课,选项课的开设也越来越丰富。学校体育强调对学生身体、个性、心理的发展,学生在学习这些体育运动项目的同时,增多了对新型体育运动项目的接触和了解。新型时尚项目的渗人无疑对学校体育的发展注人了新的活力,为学校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打下了基础,提高学生社会交往能力,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

2.5推行体育教师再教育,提高业务水平

搞好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关键在于提高师资队伍的总体水平,高校体育师资队伍是高校体育科学研究的主力军,也是体育教学改革促进高校体育科学化的主力军。21世纪世界高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高素质的人才取决于高质量的教育,高质量的教育决定于高素质的教师。因此,未来高校体育的成败,对人才的培养最终取决于教师的素质。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是改革和发展高校体育的前提。公务员之家:

2.6完善课程评价系统,注重过程性的综合评价

传统的公共体育课程的评价主要集中在运动技能的评价,把运动技能评价作为了衡量一个学生体育成绩好坏的唯一指标。从实际评价效果来分析,这种单一性的评价是极为不公平的评价方式。学生个体存在着差异,而评价方式确是统一的,无疑使得部分学生在学习中丧失信心,久之则对体育课程产生了放弃的思想。此外,评价方法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学生的学习评价是以教师为主。尽管有时教师也会让学生去组织上课、组织比赛,但很少考虑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其实,如果教师指导学生和帮助学生去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让每个学生能更全面地看到自身的进步或不足,能激励学生更有效、更积极地进行学习。要把教师的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结合起来。因此,必须做好多功能的评价系统,从运动参与、运动情绪、提高幅度、个体适应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诸多方面去考虑学生的个体评价,将以往的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模式向多功能的过程性评价模式的转变,形成真正适合学生个体评价的模式系统。如此科学合理的评价系统不仅仅对教师的教学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而且给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树立了信心,促进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达到终身体育锻炼的目的。

第三篇: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开始对传统的理论教学进行新的探索,提出了一些新思路和新要求,并进行一些有益的尝试。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衔接点,当前终身体育思想正在逐渐普及,素质教育对高校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体育教学由传统的“填鸭式”应试教育向注重学生个性、激发学生主体积极性、培养学生终生体育能力的方向发展。

[论文关键词]高校体育 终身健身 体育改革 素质教育

一、体育教学以终身健身为指导思想

终身健身思想是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是现代体育教学重要的发展方向,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校体育在教育中的作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素质教育过程中,强调健康第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克服以升学为目标的应试教育体系的历史局限和负面影响,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和体育能力的培养。体育教学改革要立足现实,着眼未来,要重视以终身健身思想为指导,增强学生的终身锻炼意识,使之不光在学生时代,在进入社会后都具有健身意识,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能自觉、独立自主地坚持身体锻炼,视健身活动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此外,体育教学改革还应以增强学生体质为出发点,将传授健身知识、技能与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树立终生健身的体育观。

二、体育改革向符合现代学生的特点与需求的方向发展

近几年来,随着《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颁布实施,高校体育改革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上都取得了一定成就,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体育需求,培养了学生的体育兴趣,活跃了学习气氛。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日趋成熟,世界观、价值观正在逐步确立,并且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社会规范,有着较强烈的独立意识,具有较高智力发展水平,在教育过程中具有较强的主动性。实践表明,当前高校学生对体育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体育知识的需求。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现代大学生的体育意识也得到了逐步增强,他们不但要掌握体育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而且还要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他们需要用这些体育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以便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2.对健身的需要。社会各领域的竞争加剧,工作、学习、生活的节奏加快,人们心理承受的压力加大,出现了现代文明病、职业病等现象,这使大学生们开始认识到健身不仅是自己在学习期间的需要和毕业后择业的需要,而且是提高终身生活质量的需要。与此同时,随着“健康第一”“终身健身”教育指导思想的贯彻,大学生的健身意识也有所提高。

3.对健美的追求。随着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增强,健美锻炼,将逐渐成为现代大学生喜爱的一种健身方式。过去,学校体育教学,以传授体育的“三基”为中心,旨在增强学生体质,几乎不向学生传授任何有关健美的知识和技能。改革开放以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平大大提高,在校学生的体育观念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健美锻炼在大学校园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健美操、韵律操、形体训练以及各种肌体练习,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

4.对娱乐的渴望。娱乐性原本就是体育的本质属性之一。大学生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不仅是为了锻炼身体,而且也是为了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因此,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寻找乐趣,满足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已成为学校体育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

5.对终身体育和竞技体育的追求。受终身体育思想的影响,大学生在追求体育锻炼的健康效益时,也开始重视培养自己的体育兴趣和特长,学习和掌握一些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以适应将来工作、学习、生活和终身体育的需要。竞技体育则具有鲜明的娱乐性、竞争性和人文性,其表现出来的竞争意识、群体意识、协作精神、拼搏精神、自控能力、抗挫能力以

及沉着果断与坚忍不拔的顽强品质等,正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所必需的。

三、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实现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

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是大家喜欢的、有利于全体同学参与的、适合群体性锻炼的体育项目。但是受应试教育影响,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多以传授运动技术为主,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缺乏娱乐性、基础性和时代性。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感触或枯燥无味,或望而生畏。对此,高校体育有必要调整教学内容,根据各校的具体情况,重新建构教学体系。

1.丰富教学内容,使其具有多样性与可接受性。体育教学内容的更新应根据社会的需要、学生的需求和基础、学校的教学条件等,选择有利于增强体育意识和培养体育能力的内容。一方面,教学内容要具有可接受性,既不能过难,也不能过易;另一方面,教学内容要全面、多样,突出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全民性、实用性和主动性的特点,以满足个体和社会的发展需要。

2.注重体育知识和健身方法的传授。高校的体育教学,应加强健美体育与娱乐体育的教学,这些将与健康体育一起,成为高校体育的三大支柱,同时,在“健康第一”思想的指导下,还应加强健身方法的传授,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3.体育项目简单化和运动项目综合化。随着高校体育教学目标和任务的改变以及现代大学体育教学需求的变化,高校体育的教学内容,应把一些难度较大、技术比较复杂的体育项目简化,可以把几个体育项目综合成一个项目来进行教学。

4.保持或更新原有的竞技体育内容。在继续加强传统的篮球、排球、足球、田径等竞技体育项目教学的同时,将乒乓球、游泳、羽毛球、网球、武术、健美运动、体育舞蹈等竞技体育项目,充实到高校体育教学中。这样既能为国家培养高质量的体育专门人才,又满足了大学生对竞技体育的需求。

四、调整体育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加强对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也在不断改革和发展,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巨大变化。长期以来,我国体育专业教育都是以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为主体。这样的专业分布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对体育人才的需求。因此,有必要调整高校的体育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在专业设置方面,要加强体育经营管理和社会体育专业的建设,加强基础学科和实用学科的建设,以拓宽学生知识面并提高能力;在课程设置方面,要扩大选修课的比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挖掘潜能,使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兴趣和未来的志向进行自主学习,这对发掘学生的潜力,实现终身体育都有重要意义。

健康体育应伴随人的一生,终身体育作为一种现代体育思想,它不仅对高等学校体育教学的作用、目的产生深刻的影响,也将对学校体育课程产生深刻影响。我们只有认真研究与探讨终身体育教育观下高等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方向,才能使学生对高等学校体育教学,在认识层次上得到提高,并最终成为自我锻炼的指导者和终身体育锻炼的受益者。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进行体育学习的最后一站,也是学生体育的最高层次,在终身体育中起了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这就要求高等学校的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的同时,加强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校期间掌握一定的体育理论知识与一定的体育锻炼技能、技术,为他们从学校毕业走向社会后几十年的工作期间,仍能坚持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直到贯穿其生命的全过程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高等学校体育教学,还要努力提高学生对身体健康的认识,掌握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和科学的健身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总而言之,体育教学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合理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使体育教学体现出知识性、科学性、健身性、娱乐性、基础性和时代性,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满足学生不同的体育需求,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培养终身锻炼的习惯以及良好的个性品德,促进身心健康,进一步打好终身体育的基础,以适应未

来社会生活的需要。

第四篇:加强高校实验教学改革分析论文

实验室是高校进行教学实践和科研创新的重要场所。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中西学术交流的不断加强,我国高校对实验室的管理也日趋国际化。实验室水平的高低、工作的好坏,直接体现了学校实验教学和科研水平。

1高校实验室教学管理对于科研的重要作用

高校实验室是大学生和教职员工展开科研的重要场所,对我国高校科研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2]。一方面,高校实验室能给大学生的科研提供物质基础,促进大学生科研兴趣的提高,为大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践和锻炼机会,促使他们主动参与科研,提高大学生的科研创新积极性,对大学生个人科研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大学生科研能力的提高也将极大带动高校实验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3]。实验室和实验设备利用率的提高,势必会引起管理部门对高校实验管理的重视,从而可以推动实验室的建设,并在教学过程中更具有针对性的培养综合型和创新型人才,实现大学生科研和实验室建设同时进行,推动高校的发展与进步。

2目前我国高校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

纵观我国高校实验室管理的总体情况,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在教育理念和方式上,具体表现在:2.1实验室教学管理方式落后,难以满足现代化科研需求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互联网无论是在人们的生产领域还是在生活领域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高校的科研领域更是如此。但事实上,在高校实验室教学管理领域,大部分高校还停留在传统的人工管理办法上。采取人工登记、人工管理的层面,难以满足现代科研的发展需求。以吉林大学药学院实验室为例,目前虽然已经具备一定的互联网信息资源,但是应用范围十分狭窄,应用率不高,大部分时间还是采用传统的登记方式,在时间上限制了大学生参与科研。另外,传统人工登记方式也与时代发展的主流趋势相违背。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既是广大师生的实践需求,同时也是时代发展的需求。这种状况的形成,一方面与高校管理者尚未重视实验室管理与科研之间的关系有关;另一方面业余实验室管理者的人员素质有关。目前,我国高校实验室的管理者普遍存在学历层次较低、待遇较差的情况,妨碍了实验室技术管理人员的主观积极性的发挥。在科研过程中,高校实验室管理者难以解决在实验教学及科研过程中遇到的有关设备等方面的问题,难以使实验器材发挥到它应有的作用,特别是一些高端技术性设备,对操作者的知识和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所以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学历层次要求以及对实验技术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交流学习是提高其能力的两个重要途径,以吉林大学药学院实验室为例,从2007年以后新晋实验技术人员学历均为硕士研究生以上,目前在岗具有博士学位的实验技术人员4人,同时学院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派出实验技术人员到校内外相关实验室观摩学习,这两项举措极大地提高了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及仪器开发使用,从根本上提高了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实验技术人员的科研及教学能力,更好的发挥了实验室服务教学和科研的作用。2.2实验室安全管理不到位近年来,大学生从实验室偷拿药品毒害他人的事件屡见报端,一方面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存在一定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折射出高校实验室在管理上的漏洞。特别是医药、化学实验室,里面涉及到大量的化学药品,一旦管理不严格,流露出去将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2.3实验室利用率低,难以发挥其对科研的重要作用高校实验室是高校主要的教学资源与技术设备,是科学研究与实验室教学场所,也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科研能力的重要场所,高校实验室利用率低势必会影响大学生对科研的热情。高校实验室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还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理念存在问题,难以转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应试教育的思维,教学理念和教育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以上是目前我国高校实验室管理方面面临的普遍问题,我国高校也已经采取了相关措施,进一步加强对实验室的管理,以提高在校师生总体的科研能力。以吉林大学药学院实验室为例,其在人员管理、管理理念、设备更新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极大提高了在校师生的科研热情。

3未来我国高校实验室管理的发展方向

3.1实施开放性管理,增强高校科研的实践性开放性是现代高校实验室发展的一个大方向。实验室建立的宗旨就是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实验室资源优势,推动高校课程改革向综合性和实践性方向发展,同时,助力高校广大师生科研水平和能力的提高。要想实现高效实验室开放式管理,就必须加强网络化建设,为教学搭建可以进行实践的平台,增强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室教学网络化管理是今后实验室管理必然的发展方向。采取计算机网络技术,改革传统的高校实验室人工管理模式,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时效性及准确性,提高实验室管理的工作效率[4]。通过建立网络信息交流平台,实验室管理人员可以建立实验设备可查询数据库并实现数据共享,科研人员都可以利用该平台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实现实验时间自主化、实验内容个性化,实验项目菜单化,以满足广大师生自主学习的需求[5]。建立网络平台,还将为高校的教学实验提供大量的有意义的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也将为高校未来的实验教学改革提供基础。高校实验室服务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集中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为学生实训实验提供服务;二是为教师的科研活动提供技术服务;三是为学生创新创业实验和毕业设计提供服务;四是为企业提供技术合作开发服务。这种实验教学方式的转变,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室资源效益,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和实践锻炼的空间,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作风、创新思维、创业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3.2加强管理人员素质,提高高校实验室的利用率管理人员的素质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反映了一个高校实验室的总体水平。只有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才能在实践中积极调动起广大师生的科研热情,才能真正发挥出实验室对科研的强大推动力。高校建立实验室,首先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科研学习能力,因此,高校实验室管理者必须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对大学生在科研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一定的答疑解惑,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其次,高校实验室管理者也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在管理过程中既要让学生遵守实验室中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各项科研正常、有序、安全的开展;又要在时间上尽量方便广大在校师生进行科学研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知识水平。为此,我国高校一方面要提高实验管理人员的待遇,从制度上保证和鼓励实验技术管理人员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观能动性,施展其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也要让实验室管理人员参与到高校实验课程当中,和教学秘书等管共同完成实验课表的制定。以方便管理者安排好时间,做好计划。第三,高校还应结合各实验室专业特点,制定科学的培训规划,对实验室管理者采取有力的培训措施,如,定期开展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的培训,如防火、安全等,培训时间可以长短结合,可采取考察学习、研究讨论班、专题讲座相结合的形式[6]。切实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对吉林大学药学院实验室来说,其管理者不仅应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还需具有相应的学术背景,在实践过程中,能够给予大学生以相应的指导。3.3加大投入力度,提高高校实验室科研水平不仅要加大在实验器材方面的投入,更要在教学管理上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实现实验室管理从设备的日常管理、维修、到实验室使用、登记全过程管理。同时,还可以将实验室网络系统打造成科学共享的平台。通过实验室网络系统,可以对一些实验室进行合并,不同教研室、甚至不同院系可以共享实验室资源,共享人才,建立一批高档次、高精度的实验室。共享平台的建立,一方面提高仪器设备等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了仪器闲置产生的自然磨损和维护的费用;另一方面,共享平台的建立能够有效突破仪器设备的限制,更容易激发出新的火花,从而有利于形成科研创新合力。3.4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抓好高校教学改革的方向以人为本是西方教育发达国家一直秉承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是把人作为教育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因素,而我国高校教学虽然目前都对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比较认同,但在实际操作中却难以真正做到这一点。受传统的教育思想影响,我国高校教育理念在人们的头脑中产生了重理论、轻实验的教学思想,这导致了部分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对实验重视不够,专业技术队伍结构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实验教学改革的进程。在高校实验室的管理上,要想做到以人为本,就必须在管理者和高校广大师生身上做文章[7]。一是要在管理者身上投入成本,对他们进行技能培训和专业教育,激发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便更好的服务广大高校师生。二是要在高校大学生中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在对高校实验室进行管理改革中,广泛征求他们的意见,从大学生角度出发,把大学生参与实验室开放的热情调动起来,形成高校实验室开放的内在动力,完善高校实验室的管理改革,真正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三是要着重培养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8]。高校实验室的开放不是针对一个两个学生,而是针对所有在科研方面有热情、有想法的大学生,因而高校的实验室往往供不应求。因此,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就要着重培养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一方面是为了能够合理摆布开实验室使用的时间,另一方面对大学生科研水平的提高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在加强实验室管理的同时,以培养科研人才为根本,才能使实验室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才能真正起到推动高校科研水平提高的目的。

4结语

创新能力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也是广泛的社会需求,在培养广大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过程中,高校实验教学改革具有特殊的地位,负有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只有全面、客观的认识到目前我国高校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使高校教学改革和实验室管理工作迈上新的台阶。在高校实验教学改革道路上,不仅需要学校的经营管理者对实验对科研的重要作用引起重视,在管理理念上与时俱进,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更需要高校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在管理和设备的更新上。只有抓好教学改革,将教学重点从书本转移到实践中来,才能真正培养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才能真正达到高校教学改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珠勇.关于实验室管理的研究[J].科学与财富,2016,29:40.

[2]李珊,宋枝艳.高校实验管理创新发展初探[J].考试周刊,2017,4:166.

[3]张跃.高校实验室的建设及对大学生科研的重要性[J].知识窗口教师版,2016,2:25.

[4]李欣,何敏,戴远威.加强高等职业院校科研公共实验室建设探析[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6,6:33.

[5]巩晓慧,阮慧,李五一.高校大型仪器共享管理系统建设的探讨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96.

[6]张敏,樊强,党亚爱.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全面推进高校教学改革[J].科教导刊,2016,12:13.

[7]柳洪洁,刘美,徐瑞雪,等.改革实验室管理模式,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J].实验室科学,2014,1:147.

[8]任真慧,李东明,张莉,等.加强实验室管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J].科教文化,2011,24:194

作者:王浩天 李实 马杰 单位:吉林大学药学院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第五篇:高校大学语文论文教学改革论文

高校大学语文论文教学改革论文高校大学语文论文教学改革论文高校大学语文论文教学改革论文

浅析高校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

【摘 要】针对大学语文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语言类高校必须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按照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式,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各种有效改革举措,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关键词】高校 大学语文 教学改革

大学语文作为一门非中文专业的必修课,很大程度上承载着维系文化认同、传承经典作品、构筑心灵世界的作用,这是其他学科所不能完全取代的。问题是教师应如何在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上走出一条创新之路、特色之路,以获取学生的认同,最终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热爱,这是值得大学语文教师深思的问题。一 大学语文特征分析

首先是综合性。即语文知识的运用是综合的,孤立地、分开去掌握各项知识是片面的;其次是个性化。大学语文的学习目的之一就是要使学生形成个性化的语言表达风格,独特的审美能力及发挥创造性能力独立运用语言知识;再次是模糊性。由于语文知识本身的模糊性和多义性,对它的掌握程度很难有一个精确的划分。所以,仅凭固有的书本知识掌握程度作为学生的实际语文水平是不正确的。而当前语文测试存在一个问题:忽略了语文的综合性和模糊多义性,而过分强调精确性,特别在基础知识测试上有偏、怪、难的倾向,这会导致让学生为了分数和考试而去死记硬背,严重束缚了

学生的创新欲望、创新能力,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宗旨。二 大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社会需要的未来人才,尤其是较高层次人才,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而且更应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因此,大学创新教育应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主体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为重点,并努力将创新精神内化成为创造主体的一种强烈的精神。使学生成为良好人文素质和较强的创新能力的全面人才。但长期以来,传统的语文教学却存在种种问题,大学语文的传统主要表现为一种“记忆型、接受式教学文化”。这种教学方式主要是由教师一味的“填鸭式”教学,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被动地去存储信息,长此以往,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只会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失去了主观能动性,失去了自我探索、思考及分析评介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从教学内容上看,是以课文知识的教授为主要内容,侧重对学生进行应试训练,而学生为了分数也机械性地记忆书中的知识,没有任何创新性的学习,也没有得到精神感召和人文的熏陶。三 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分析 1.提高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教学是一种艺术活动,语文课教学尤其要靠教学艺术的魅力去吸引学生。一次成功的课堂讲授应该旁征博引,重点突出,板书工整,提问适时,语言准确生动,语气抑扬顿挫,手势挥洒自如,气氛和谐愉快,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的人文精神在审美的享受中得到升华,创造活力得到激发。教师只有具有丰厚的知识

底蕴、熟练掌握基本技能,讲起课来才能左右逢源、旁征博引、引人入胜,从而使语文教学充满知识魅力。2.运用交叉学科分析作品,扩展学生文学视野

在进行《大学语文》教学时,力争打破已有的篇目串讲方式,将授课的重点从字词的解释、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归纳转为从文化学、历史学、心理学等角度分析作品,教授学生新的阅读方式,使学生真正明白文学中所蕴涵的文化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将传统与现代结合、经典与当代联系,注重科研与教学的结合。提倡学术性和前沿性,使博与专兼顾,课内与课外结合,弘扬文学教学的当代性、时效性。

3.将学术研究适当引入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教师可在教学中创设一种学术研究的氛围,结合学生实际,选择和确定难易适当的研究主题,通过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搜集和处理、调查与实践、判断和推理、分析和表达等实践探索活动,使学生能主动地运用和建构知识,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显然,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的主动性学习,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生的体验和实践,促进学生学习和掌握研究技巧,对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品质具有积极作用。从具体的操作来看,教师应大胆突破单篇课文的局限,不仅限于狭小课堂。将教学视角向更深处拓展,或者围绕教学内容设计相关研究主题和专题讨论,或者根据学生的现实生活,选择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化之关系等方面的问题。通过设计开放性、灵活性的具有多元思维的研究课题。帮助和指导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和社会调查和实践等方式收集资料,并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和提炼,使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获得理性知识和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创新能力。

4.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强调学习的多样性

大学语文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听课学生动辄百余人,面对如此庞大的听课群体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是一个棘手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参与教学的目的,一方面是深化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则为了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口语表达、临场应变等能力,甚至为日后学生参加工作锻炼创新思维的能力奠定了基础。5.改革评价方式

教学改革要收到良好的效果,充分发挥考试与考核的激励引导作用是必要条件。显然仅凭一张试卷定成绩的传统考试办法已不能适应目前的大学语文教学。因此,应该尝试建立一种更加合理的考核制度,对学生进行成绩评定,应把学生的成绩核定分为两大部分,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各占一半比重。前一部分,主要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掌握情况,后一部分重在考查学生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使考试和考核真正为教学改革导航,起到杠杆和导向的作用。

下载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分析论文[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分析论文[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理论性模式构建论文

    摘 要:本文指出未来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特点, 总结高校体育发展的历程,分析了高校体育教育的整体战略思想, 结合高校体育的特点, 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论文

    【摘要】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教育的发展也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发展规律。2007年我国教育部与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决定在全国各大高校内实施大学生阳光......

    新时期高校群众体育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的群众体育工作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在这个重要时刻,要进一步搞好群众体育工作,关键在于广大高校体育工作者要转变观......

    新形势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思考

    新形势下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分析和改革思考 雷雳 目前,伴随着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其教育模式、教学理念与目标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终身体育观已经被愈来愈多的学生与体育......

    关于新时期高中体育教学改革思考

    关于新时期高中体育教学改革思考 程小勇 在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尤其是新体育课程环境下,高中体育教学出现了很大的变化,这势必会影响高中体育教师进行角色转变。本文通过......

    浅议体育教学改革论文

    摘要:体育教学改革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打破旧的教育模式建立新评价体系;以学生健康发展为中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个性开发......

    教育资源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作用论文

    摘要:我国目前的教育资源需要按照一定的行为准则进行利用,在相关的行为准则下有效地研究高校体育教育资源,使其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高校体育教育资源要想得以充分利用,就要......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现状的不足与突破论文

    摘要:高校教学环境中,体育教学工作占据了极为特殊的一个位置。不同于其他诸多学科,体育并未能在学生将来的就业能力框架中明确一个位置,也因此会被学生所忽视,进一步导致在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