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精致的心机与简单的善良杂文随笔
年轻时候觉得精致的心机就是聪明,如今还是觉得简单的善良才好。不想用心机把自己包裹的很完美,只愿意与简单善良为伍,尽可能活的踏实快乐,不在乎别人异样的眼光。
虽然资质有限,才能有限,毕竟理科班我也是混了两年半的日子,文科班我也是耗过两年半的光阴;河南师范的老师,对我影响还是很深远,省教育学院我也是在老校区晃荡过一些光阴;加上我天生的略敏感,对精致的心机好像不难感觉到,只是,我更愿让自己过得尽可能的简单,或者尽可能的傻,让聪明的人笑话我的鄙陋。
幼稚的时光,总怕寂寞,长大的岁月,却愿意一个人长久的待着,可以看书,可以品茶,可以做美食,可以整理东西,甚至偶尔也是看着电视剧,就是眼睛也不争气,看久之后,除了无端的空虚还觉得眼睛不舒服。所以,更愿意一个人专注一件事,忘了周围的世界,热闹是他们的,我的世界还是简单的冷静。毕竟非贵非富,没有多少人可以真正的把自己放在心上。
除了偶尔的生存需要,我更愿意“躲在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毕竟有利益的地方最热闹,也最可以看出精致的心机,我总是怕看清太多我不想接受的东西,如同我原来的水缸,只是养了几根水草,鱼的要求太高,我总是做不好,几次尝试它们都离我而去,最终连我的水草也被小龟“旺财”吃光了,我的日子也只能陪着它晒太阳,说话了。
它如今已经很不把我放在眼里,听到我的脚步就不老实起来,总是用力拍打我原来的鱼缸,它现在的房子,给我要吃的。它不太爱吃龟粮,更爱吃小虾,所以女儿总是给它换着口味买,它也是吃的开心,既然“水至清则无鱼”,我就好好养我的小龟吧!它同样给我带来很多乐趣。
岁月不但催人老,也会让人有太多改变。曾经的曾经,我也会偶尔为了一些小事,耍着所谓的小聪明,后来发觉生活最不缺乏心机,反而缺乏简单的善良,也许又是极端的心机作怪,居然爱上了简单和善良,一开始看到有人对我耍心机,有些动摇,心想“非不能也,不愿为也”,何必给我演戏,后来转念,人生的修行,每个人的机缘不同而已,何必以自己只所愿要求别人只所为。如此释然。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幸运,也有一个时代的不幸,更有一个时代的困惑,诚如一个人的一生,各自有幸福快乐,也有悲伤痛苦,老天给我们所有人的安排总是无法完美,只是看你做如何抉择。
我们这代人,如我,没有挨过饿,也算没有受过太大的罪,只是很是迷惑,比如教育,我们要求孩子做的,很多时候,我发觉自己也做不到,比如吃饭,小时候吃的总是很单调,觉得很苦,长大了物质很丰富,很多东西又不敢吃了,吃的越多越容易生病。比如对父母,原来“父母在不远游”,如今父母和故乡已经是远方熟悉的陌生。
我多想再次任性,不顾一切回到最初,发觉一切都是枉然。彼此已经习惯了彼此的改变,彼此已经习惯彼此日常生活之外存在,也许只有特殊日子的想起,恒久的思念,平时好像都各自努力让彼此安好。
年轻的时光,渴望长大,也总爱耍些心机证明自己的强大,如今的时光,心越来越柔软,做事只是简单的本能的善良,无从谈起心机,更别说把它包装的尽可能精致了,岁月可以让人改变真太多。
第二篇:精致与粗糙杂文随笔
如果读过丁立梅老师的《低到尘埃里的美好》,就会被这样一位女子感动着。她犹如许多街头卖菜的人一样,普通得几乎让人记不清楚名字,她干的是一份在常人眼里被定义为粗糙的工作,但就因为她独特的妆容吸引了许多买菜人的目光。每天,她都会为自己画一点淡妆,把长长的头发高高地盘起,穿一身质地看起来比较廉价的旗袍,推上一车新鲜的蔬菜,早早地摆到自己的摊位上,面对每位买主都会笑脸相迎,以礼相待,所以她的生意非常好。
后来,由于她自己的努力加上丈夫的默契配合,她由地摊卖菜转为开着三轮车到处进行蔬菜批发。可不幸的是,一个人生的意外,出现在她认为努力就能获得幸福的途中,一次,丈夫开车在去蔬菜批发市场的路上,发生车祸,右肢骨折,落下终身残疾。人们都以为这次她是彻底翻船了,可奇迹还是在她身上发生了,待到丈夫病情稳定之后,她又穿上旗袍,把菜摊摆在了市场,依然用微笑来面对生活。
一直在想,她只是一个地边卖菜的,干的是一份再也粗糙不过的工作,而内心却能活得如此精致,不得不叫人叹服。她只是一个在风里来雨里去且因为生活的艰辛而匆忙奔跑的普通人,却能在条件并不优越的环境里,一身旗袍,鹤立鸡群,该是具有怎样惊人的处世能力。
曾经遇到过一位同事,她天生就是个美人胚子,精致的面孔加上一张清纯的娃娃脸,作为女性,我看了第一眼还多想看第二眼呢,再加上合适的淡妆配上时尚的包装,走在街道上,就是一道风景,对于本身没有长相而又极不会打扮自己的我来说,只把满满的羡慕装在了心底。她结婚后,老公宠着她,婆婆全家都在宠着她,心中总以为她把日子过到了极致。无独有偶,一次机会,我走进了她的房子,房子的装备与我的想像竟是大相径庭。早已化妆精致的她却是床上被子乱做一团,地上的盆子里塞满了换洗的衣服,漂亮的鞋子横七竖八的堆在墙角,一直对她用欣赏的目光看待的我有一种急欲离开的迫切,好久以来对她积攒起来的赞美之词顿时荡然无存,我对她的认可就在眼睛传给大脑的信息中基本消失了。自认为:一个让自己的卧室如此狼藉的人,怎么会有一个精致的人生呢?
炎炎夏日,不由想起“荷出污泥而不染”的优雅,一池碧水,装满了天地尘埃,养活了鱼虾以及顺便收留了它们的排泄物,然而,就是在这样粗糙的环境里,清荷依旧把花开在了枝头,把芳香留给了池水,又有谁敢说荷花会同流合污呢?不管外界条件如何多变,荷花仍然一副清纯的姿态,把优雅发挥到最大限度,把生活过成了诗。
长期以来,牡丹的国色天香,倾国倾城已经成为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美丽,成为姿色绝华的代名词,也以为,牡丹今生算是占尽了风光,算是把自己活到了极致。偶然发现,四季常青的黄杨也把日子活的如此精致,花不是艳丽的花,但抱团的香气会让人留住前行的脚步,花没有招蜂引蝶的能力,但娇小的面容中透着精雕细琢的痕迹。不管是怎样的花草,也会把自己的日子料理得如此有条不紊,该是有着怎样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呢?何况我们人呢?
有些人,穿着随意,不修边副,但粗糙的外表下装有一颗向着精致要生活的内心。有些人,穿着考究,不是品牌不上身,冬天出门装进套子里,夏天出门装备遮阳伞和太阳镜,一身华贵,满脸趾高气扬,可是有话语从嘴里迸出,就是一口穷酸,做工再精致的绣花枕头里面不过是一些荞麦皮,而粗糙的屯粮工具里面装满的一些沉甸甸的谷麦。
一直再想,精致的生活该是外表的干净利落与灵魂深处的丰盈充实的统一体。我们可以没有奢华的享受,但不可以让自己的生活一地鸡毛,我们可以没有耀眼的姿容,但不可以让自己的外表邋塌,内心空虚。我们可以没有功成名就,但不可以让自己每天的好心情打折。当然,我们在追求精致生活的同时,偶尔不妨粗糙一些也是好的,比如,在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时候,别在一昧预设的各种悬念里生出许多抱怨,该忘记的还是要忘记。精致也罢,粗糙也好,都是一种人生态度,没有过粗糙的经历,就不会有走向精致的方向,有了粗糙的陪衬,才会有了精致的璀璨夺目。
总觉得,外表的粗糙是无法掩饰内心自带的优雅,外部表现出来的粗糙仅仅是留给闲人们茶前饭后的谈资,而内心的精致是浸入骨髓的,是无法用精准的字词来定义形容的,是一种由内而外独有的魅力,唯愿我们每个人,在粗糙的大环境里,过着一种精致的生活,在风雨之中,依然活成一朵花的模样。
第三篇:越简单越快乐杂文随笔
不知道在什么地方,曾看过这么一则故事。
有一位很出名的画家,一生唯有两个愿望:画一幅佛,再画一张魔鬼的画。然而,这并非易事。一则,在现实生活里,根本没有佛主与魔鬼的原型;二则,无论画家想破脑袋如何想象,却怎么也想不出佛主与魔鬼该有的模样。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去寺庙朝拜,无意中发现一个和尚,并被这个和尚身上的超然气质所深深吸引,感觉西天的佛主就应该是这个和尚的样子。于是画家找到和尚,许以重金,求和尚为他做一次模特。
不久,画作完成,轰动美术界,画家也由此被人称作“画圣”。
事后,画家对媒体说:“那是我平生最满意的一幅画,因为那个给我做模特的和尚,让人一看就像是一尊佛。在他身上,那种清明绝尘、淡定安详的气质可以感动世上的任何一个人!”
画家信守承诺,在以重金酬谢和尚后,开始着手画魔鬼。
然而,他探访了很多地方,也找过很多凶狠的角色,却始终没有找到理想的模特。
终于,在一座监狱里,画家遇到了一个即将要被处决的犯人。一眼望去,那犯人完全就像一个十恶不赦的魔鬼。
可未曾料到,当画家展开画布要作画时,那个犯人却失声痛哭起来。
“为什么,为什么你上次画佛主的时候找的是我,现在画魔鬼还找的是我?为什么,这是为什么?”
画家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我画佛主时找的那个人气质非凡,而你,看起来纯粹就是一个魔鬼,你们,你们怎么会是同一个人呢?”
在画家的再三追问下,犯人无比懊恼地告诉画家:“是你,正是你,把我从佛主变成了魔鬼!”
“以前,我在寺庙当和尚的时候,每日,除了化斋便是念经、打坐、参禅。虽然房无一间、地无一垄,身边别无一件长物,但是,从早到晚,与清风为友,与明月为伴,生活很简单,也很快乐,所以,你将我看成了一尊佛。”
“后来,我得到你给我的一大笔钱,学会了花天酒地、寻欢作乐。钱,当然很快就花光了,可我却早已习惯那种奢华的生活。于是,杀人越货,赌钱、抢钱,只要能拿到钱,不管什么坏事,我都会去做……结果,变成了你今天所看到的样子!”
听完犯人的哭诉,画家恍然大悟:原来,金钱、占有,未必能让人快乐,相反,还有可能如同一把枷锁,将“佛主”变成“魔鬼”。
自此,画家负疚地扔掉画笔,再也不曾作画……
故事很简单,看完之后,却让人沉默良久。
其实,世事就是这么吊诡。
在影视作品中,常常能看到这样的桥段:爱美女士出门去会情郎或者会见重要的客人,面对挂满衣柜各种款式的衣服,极易犯一种病——“选择困难综合症”。红的太艳,白的太素;裙装好像不太庄重,职业套装又显得死板……挑来拣去,实在不知道该穿什么衣服出门。由此带来的烦恼,往往会让这位女主抓狂。有病理学家说,患这类病症的人完全是因为不自信和缺主见。可是,殊不知,倘若衣柜里仅仅挂着那么两三套衣服的话,女主又焉会为此而烦恼不休呢?
多则惑,少则明。
据心理学家研究,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人们占有的东西越多,可选择的余地越多,不仅不会得到应有的快乐,反而,还会降低人的幸福感。
以前,有一位富人,楼宇高大,满屋古木家具与绫罗绸缎。出门,有呢子大轿接送;归家,有漂亮的夫人和聪明可爱的孩子们陪伴。至于吃嘛,山珍海味都快吃腻了。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拥有万贯家财的富翁却常常感觉不到丝毫的快乐。
打开窗户,俯瞰大街对面的那家铁匠铺,虽说屋舍简陋,布衣粗食,却时常顺风传来铁匠夫妻与孩子们的欢快笑声。
富人的妻子很不明白,为什么自家穿金戴银衣食无忧却不开心,而铁匠一家子穷困潦倒、唯凭铁匠养家糊口反倒天天那么快乐?当她把内心的疑问和羡慕说与富人后,富人却胸有成竹地告诉妻子,说他有办法能让铁匠家变得不再开心!
过了几年,富人家越过越穷,却日渐传出笑语欢声;而对面铁匠铺,越来越富有,却日夜传来铁匠夫妻吵架和打骂孩子的声音。
原来,富人每隔一段时间就将家里的金银财宝装进袋子,然后,偷悄悄扔进铁匠家。没有了财富的“富人”,日子越过越简单,自然省却许多烦恼;而突然拥有很多财富的铁匠和他的妻儿,想法越来越多,欲望越来越大,反倒失去往日的快乐,变成了富人家过去的模样……
《菜根谭》里说:“人生减省一分,便超脱一分。如交游减,便免纷扰;言语减,便寡衍尤;思虑减,则精神不耗;聪明减,则混沌可完。”
看来,故事里面的那位富人,实在是一位智者,颇懂得“人生须做减法”的道理。表面上,他做“减法”,似乎在不断地遭受损失,而事实上,他却从“减法”中获得了“人”的自由,这又何尝不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呢?
人,是很容易被“物”所奴役的。在哲学中,这叫“人的异化”——人类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会变为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我们人类。
譬如,手机本是人们制造出来用以联络的工具,可现在,又有多少人早已变成手机的“奴隶”,一直被它牵着鼻子走呢?
有个人,买了一件高档衣服,觉得十分满意。可他走到镜子前反复端详时,才发现裤子与新上衣很不搭调,于是,他又去商场买了一条新裤子,好与他的上衣相匹配。可他再次走到镜子跟前细看,又发现里面的衬衣也需要更换,于是,他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换掉了所有的内衣裤。然而,在他做完这一切后,他感觉现在的装束似乎还应该搭配高级领带、华贵的首饰,乃至于需要一辆高级轿车、一栋海景别墅……
在“物”的一次又一次诱惑下,这个人完全跪倒在“物”的“石榴裙下”,再也无法找回自己的灵魂,再也找不到生而为人的快乐!
可悲吗?当然可悲!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周围的很多人不正是在做着这样的蠢事吗?
“斩断三千烦恼丝,化作自得一微尘。”
之前,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佛教徒要行剃度礼,却原来,即便是剪掉那三千烦恼丝,也能剪断牵挂、剪去贪嗔痴慢、剪除世间的一切烦恼!
“?心为形役,尘世马牛;身被名牵,樊笼鸡鹜。”《小窗幽记》如是说!
大道至简,愿你,愿他,愿我,该放下的放下,该遗忘的遗忘,该丢弃的丢弃,如我家陶公元亮,“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第四篇:从伪善良的婆婆说起杂文随笔
晨起,一边拖地一边看了某群里发的一篇微小说《婆婆》。一来作者在我的好友圈里,二来作者也在群里公开说希望有人可以帮她润色,我便一时没忍住,在群里说了一句,“没有写清婆婆的死因。”很快作者回复说:“……文章内已交代俊俊患的是肾衰竭,当然是需要换肾的,而婆婆的死因也源于此。”我便笑回了一句,“可是换肾是死不了人的。”然后对方说“婆婆年龄大,加上身体原因,导致死亡也是有可能的,过去我写过类似的。本篇宗旨是描写婆婆善良的。”看到此处,我便不再多话,发了一个“OK”的手势过去,事情就此结束。
争论虽然没有继续,但我的心颇不平静。说实话,我真的不认同这样的所谓“正能量”的小说。小说其实很简单。俊俊是个恶媳妇,嫁了个老实憨厚的男人,却看不惯婆婆的一举一动,对其非打即骂,而男人却敢怒不敢言,这助长了俊俊的嚣张气焰,对婆婆的恶行更加肆无忌惮。忽然有一天,大病袭来,俊俊患了肾衰竭,生命危在旦夕,至少需要三十万。不久俊俊康复出院,却只见一抔黄土掩埋的婆婆……
我对该篇小说不认同的第一点就是情节的不合理性,也就是上文提到的婆婆的死因不清。稍微有点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双肾衰竭是能致人死亡的,但换肾却不会。因为符合换肾条件的人也只能捐出自己的一个肾,而非双肾。当然,这只是对健康的活着的人来说,遗体捐献不在此例,也跟本文无关,所以不再赘述。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医患纠纷很多,做换肾这样的手术,医院是要经过严格排查的。不要说婆婆跟俊俊没有血缘关系,能够换肾的可能根本微乎其微,就算真的配对成功,医院也会严格筛查,杜绝各种危险之后,才能做这个手术。为了救一个人而让另一个人失去生命,这是任何一家医院,任何一个医生都不会去做的事情。
我对该篇小说不认同的第二点就是人物塑造的不合理性。该篇小说出现的人物一共有三个,俊俊,俊俊的男人富贵,俊俊的婆婆。小说对这个唯一的男人着墨不多,粗粗两笔,勾画的是一个窝囊的男人形象。他对媳妇儿的恶行其实是不赞成的,但却不敢管。为啥不敢管,因为不硬气,文章虽然没有多做说明,但大体可以猜到,富贵并不像他的名字一样大富大贵或者非富即贵,最有可能的是既不富又不贵,这样在媳妇儿面前硬气不起来,也就不难理解了。
小说中的婆婆是个最不能让人理解的人。诚然如作者所言,该篇的宗旨是描写婆婆善良的。善良在哪体现出来?就是因为儿媳妇俊俊生了大病,肾衰竭,命在旦夕,婆婆义无反顾地献出了自己的肾,救出了儿媳,自己却死于非命。这话说出来,不知道作者自己会不会信,但作为读者,我是不会相信的。为啥不信?首先,她们二人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如果她们是母女,母亲知道女儿得了不治之症,毫不犹豫献出自己的肾,这是有可能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她们只是婆媳,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其次,平时二人关系并不好。虽然同处一个屋檐下,但儿媳俊俊对婆婆不但没有好脸色,更是动辄非打即骂。二人之所以还能够相处在一起,完全是因为富贵的存在,换句话说,婆婆不想因为自己让儿子失去好不容易讨到的媳妇,所以能忍则忍,不能忍也要忍。那么介于这种情况下,恶媳妇儿病了,而且是大病,那么我想很多人都应该如作者所言,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吧?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就算婆婆碍于儿子的身份和情面,不去计较俊俊曾经的所作所为,耐心周到地服侍她于病床前也足够了,有什么理由要去献出自己的肾,甚至是自己的生命呢?这样强加给她的“善良”不显得太虚伪么?
想我神州华夏乃泱泱大国,尊老爱幼实为传统美德。俊俊为人妻,为人媳,不说尊重长辈善待夫君,甚至连一点点做人的礼仪和家教都没有。这样的人最后生了大病,说她一句,咎由自取,自食恶果,也不为过吧?也许有人会说,作者这样写只是为了反衬婆婆的善良。可是婆婆真的善良吗?为了儿子不失去这个所谓的媳妇儿,婆婆对媳妇儿的打骂一味地忍让和退缩,导致了俊俊不但不知收敛,反而愈加得寸进尺。这对谁能说是善呢?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明知是恶,却不闻不问,听之任之,这能算善吗?
我们常说,广结善缘,多积福报。虽然谁也不能够确定地说,善恶终有报,但我们都在往这个方向上努力,我们都情愿这样相信着,不是吗?倘若婆婆也知道这一点,也相信这一点的话,那么她对俊俊的纵容是不是一种故意呢?这种故意纵容的结果又是什么呢?细思极恐,这时候还有人敢说这是善吗?
可能有人会觉得我这样说,太过较真,说这毕竟是文学作品,是虚构的,是杜撰的。可是,朋友们,我想说的是我们的文学作品也需要有真实的影子在里面。我们的人物可以是虚构的,我们的故事可以是杜撰的,但是我们的作品要给人真实的感觉,感觉这个人或许就在我们身边,这件事可能就发生在某某身上。我们提倡正能量,宣导正义的力量,这都无可厚非,但我们是不是更应该从实际出发,让这种正能量有一种可信度,然后才能成为榜样和楷模呢?这应该是我们每个热爱文字的人都需要考量的问题吧?
当然,本篇小作只是对文中内容说说不同之处,并无针对任何人的意思。文学需要争论,也可以争论,倘若对本文有任何不同意见,也欢迎大家就此展开更广泛的善意的讨论。倘若有人可以从这种争论中得到一二启示,那不能不说是一种幸事。
附《婆婆》原文:
婆婆
俊俊自嫁给富贵,对婆婆横眉竖目,左看不顺,右瞧不惯,于是乎,非打即骂。
富贵憨厚老,虽有不满,但只敢怒而未敢言,俊俊更加得寸进尺,肆无忌惮,恶行从未收敛。
也许应了那句老话:恶有恶报,善有善报。终于有一天,俊俊受到了上苍的严惩,一场大病来袭,顿时,卧床不起,生命危在旦夕。
三十万!
犹如晴天划霹雳。
俊俊患的是“肾蓑竭〃,难逃鬼门关!
不久,俊俊康复出院。
大雨倾盆。
雷鸣电闪。
大树摇曳。
小河呜咽......村西北地,又添一座新坟,芳草长满。
俊俊泪水涟涟。
一声〃娘”,喊得惊地撼天!
第五篇:一个简单的逻辑杂文随笔
美国自从新中国建立之后,就一直不遗余力地想毁掉我们,先是动手动脚,发现打不过我们后,就开始动嘴了,诋毁我们的国体,诋毁我们的政体,诋毁我们的文化,说我们专制,说我们落后,说我们不懂人性,说我们不懂人权。说得冠冕堂皇,说得天花乱坠,于是,很多人就信了他们,也跟着他们帮腔,用我们的一些不足来给美国人提供例证。
正是这些人的帮腔,让美国人觉得他们俨然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正确的人,他们是正义的秉持着,他们是世界的救世主,他们是世界的警察,只有他们的阳光照射到的地方才会有光明,其他地方都是暗无天日。
这些帮腔人其实也没有坏目的,目的也是为了国家更加强盛,人民更加幸福,民族能够进步。在他们看来,只有按照美国的那一套来,以上目的才能实现。
我想提醒这些自以为自己很先进的帮腔人,我们应该使用我们的大脑去做一个简单的逻辑推理,你会发现你的出发点与你最后要达到的目标正好相反。
美国人诋毁中国的目的在哪里?真的想让中国强大起来吗?在他们的诋毁中奋进的中国人,现在比过去进步了一些,这个时候再看一看他们在干些什么?“亚太再平衡战略”,什么意思?针对谁的?针对中国!防止中国强大起来!中国强大起来,他们很害怕,害怕中国人在世界上对美国人说“不”。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也是显而易见的道理。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美国诋毁中国的国体、整体和文化,绝对不是为了中国人民的自由、民主和幸福。这只是他们的一个幌子,美丽的幌子下藏着的是,通过他们的忽悠,让中国人民不满政府,造政府的反,制造中国国内的混乱,从而达到不让中国强大起来的目的。
美国是中国的竞争对手,美国视中国为他们最强大的对手,他们要想尽一切办法,把我们扼杀在振兴之路上的摇篮里,从这个角度讲,美国是中国的死敌。至少说,他们不是我们的友好邻邦,他们的出发点从来都不是为了我们好。
敌人要诋毁的,常常是他们最在乎的,最害怕的。所以,请国人擦亮眼睛,凡是美国要诋毁的,我们都要坚决拥护。他们要诋毁的,一定是我们的优点,我们的长处,我们未来发展的增长点。
凡是他们赞扬的,他们要保护的,我们都要坚决反对。他赞扬的,他们拥护的,一定是能够毁掉中国因素的增长点。
这是一个最简单的逻辑,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可惜不少自以为自己很聪明的人,愣是没有看明白,没看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