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文最大的书的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1)认读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刨根问底、宝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
2、过程与方法
(1)在拼读与游戏中掌握生字、新词。
(2)在自读与合作中了解书指什么,有什么内容。
(3)在朗读与想象中感悟书的巨大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阅读的兴趣,鼓励有独到的读书见解。
(2)激发热爱自然、观察自然、探究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读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初步理解重点词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书的含义。
教具准备:
字词卡、印章、多媒体课件、石头、放大镜、自制书签。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二课时:编演课本剧、字词句练习(略)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抓住书一字,在师生轻松愉悦的交谈中自然过渡到新课学习。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鼓励学生想怎样读就怎样读。、2、再读课文,在文中圈记生字。
3、在游戏中师生识记生字,认读新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理解刨根问底。
4、引导学生读句自主发现藏的不同读音。
三、细读课文
(一)带问题通读全文。
1、读题质疑:为什么书字要加引号呢?
2、默读课文,放手让学生尝试带问题读书。
(二)读1~4自然段。
1、引导学生读书解疑后,电脑显示:
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岩石就是书哇!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2、指导学生抓住!和?感情朗读,从而感悟书即岩石,因此,书字要加引号。
3、大屏幕显示配乐插图,师生在情境中分角色朗读1~4自然段,在感情朗读中体会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
4、小结,补全课题,师生再读题。
(三)读5~11自然段。
1、角色转换激发学生分组合作读文。川川问:这本岩石书有字吗?有图吗?有用吗?这时候,如果你是地质勘探队员,该怎样告诉他呢?请拿起书,和小组里的同学商量商量吧!
2、交流汇报,相机指导读句:借助课件感知地壳变化,结合上下文理解宝藏,在读中领悟大自然的奇妙和地质勘探的意义。
(三)读12自然段。
1、观看录像,了解地质勘探工作者为祖国做出的巨大贡献。
2、自读自悟第12自然段。
四、课中活动
1、说理想:川川长大想干什么,你长大想干什么?
2、自由组合分角色读全文。
3、自由选择研究小组进行研究后交流。
①组读课后知识。②组用放大镜观看石头。③组上网查阅资料。
五、课外延伸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跟着父母,约上朋友,到大自然里去读这本最大的书。师生齐读课题。
六、板书
有字
19、最大的书 岩石 有图
有用
地质勘探队员
第二篇:课文哪座房子最漂亮优秀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注重交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1、充分利用了多媒体、字词卡片等多种教学手段,采用开火车、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形象记忆,增强识记能力。
2、在写字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观察字形到书空,再到临写,逐步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书写技能和良好习惯。
3、在朗读中,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点拨、引导关键处,丰富学生的内心体验。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诗歌。全文共有四句话。第一句主要讲新房多以及新房是什么样的。第二句进一步说明新房很多,着重讲房前屋后的绿化情况。
三、四两句一问一答,指出小学堂的房子最漂亮。这首诗的内容和语言都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叠词和数字的运用,使诗句富有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口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了、子、门、月”4个字和2个偏旁“广、穴”。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新农村的美,体会喜悦的心情。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练习朗读。
教学难点:读好课文,体会感情。
课前准备:相关的电脑课件和图片、生字卡片、舒缓的音乐。
教学流程:
一、看课件导入,感受新农村的美景
1、设境:(课件出示邀请书)
大家请看,这是什么?这是从新农村发来的邀请书,邀请大家去参观一下,你们想去吗?我们马上出发,怎么样?(播放课件)
2、请小朋友们擦亮自己的眼睛,观察一下,你看见了什么?
3、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说出画面上的景物。(远处有小山、房子、农田、树,近处有果树、小学校、小河、小鸭)
4、这么多的房子,你觉得哪座房子最漂亮呀?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教师示范读课文: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有位聪明的朋友给它配了一首儿歌,大家想不想听?请你们打开书66页,听老师读读吧!
2、现在请你自己试着用喜欢的方式读一下课文,不会读的字要做上记号,请拼音娃娃帮忙,多读几遍。
3、请小朋友们把自己认为读得最好的词语、句子读给大家听,其他小朋友来评一评。(相应指导读准9个三拼音节和4个轻声音节)
4、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谁来当小老师,说说识记的方法或值得大家注意的地方?
5、带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去掉拼音读,男女比赛读。
6、小组合作识记:(1)猜猜它是谁?(2)新偏旁(3)换偏旁等
7、拓展识字方法:其实我们在生活中每天都能见到字,如电视里、商店里等,你还在哪里见过这些字?
8、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巩固生字、新词。
三、朗读课文,感悟课文的语言美
1、学生自读课文,看看课文有几句话,最喜欢哪一句,并做上记号。
2、朗读交流:最喜欢哪一句话,为什么?
第一句:
(1)学生说喜欢的理由,教师相应演示课件,让词组“青青的瓦、白白的墙、宽宽的门、大大的窗”与事物相联系,帮助学生认识事物。
(也可以在学生说完理由后,让他们在课文插图上图词对应连线)
(2)换词读诗句,通过比较,让学生初步体会叠词的用法:如果把“大大的窗、宽宽的门、青青的瓦、白白的墙”换成“大的窗、宽的门、青的瓦、白的墙”你读了有什么感觉呢?
(3)指导朗读:这么美丽宽敞的房子,谁能用朗读来夸夸他?
第二句:
(1)学生说完喜欢的理由后,请他们在插图上指出“房前、屋后”的位置。
(2)说说房子周围的环境美吗?美在哪里?指导学生把“花果香、树成行”图词对应连线。
(3)师生一起想象朗读,注意读出对新房的赞美之情。
第三、四句:
(1)指导朗读第三、四句。
①自己轻声读读这两句,注意第三句是什么标点,想想应该怎样读?
②请几位同学读。
③教师指导学生读出问句的语气。
④教师提问:哪座房子最漂亮?学生回答:要数我们的小学堂。(指导学生读出自豪的语气)
(2)为什么我们的小学堂会最漂亮呢?(组织学生讨论)
(3)有感情地读好诗歌:自由读、师生对读、配乐读……
四、书写生字
1、认读生字“了、子、门、月”。
2、分析字形,记住新笔画“横钩、竖钩”。
①指名说说“了”和“子”的区别,“门”和“月”的笔顺。
②跟着老师书空。
③让学生说说在写时摆准哪个笔画比较难。
3、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写,课件出示笔顺。
4、学生说说写字时要提醒大家的事情。
5、一个生字写一个。
6、拿学生写好的字到黑板上,让学生评一评。
五、作业(二选一)
1、今天我们参观了新农村的美丽景色并学习了儿歌,回家后去把这么美丽的地方画一画在配上儿歌,让爸爸妈妈也欣赏一下这么美丽的地方,好吗?
2、我们也来做诗人,夸夸小区环境美。
附板书:
哪 座 房 子 最 漂 亮
青 青 的 瓦
白 白 的 墙
花 果 香
宽 大
宽(新农村图片)大的 的门 窗
树 成 行
第三篇:课文《出师表》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出师表》是一篇上书言事的应用文,也是实用性很强的议论文。其中关于修明政治所作的阐述,对后世很有借鉴意义。这篇文章的写作风格却又与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应用文迥异,作者以恳切的言辞,表达了真挚厚重的感情。多数学生是喜欢这篇课文的。除文中少数语句必须由教师解释外,绝大部分语句可以让学生对照注解,相互启发,自行弄清大意。但文章内容上的重点到底是什么,学生往往把握不住;对于诸葛亮是怎样突出他的论述重点的,学生更难以体会得深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课文的重点、难点化成若干足以启迪学生思维的问题,并把这些问题按合理的顺序编排,进而把学生的阅读思考活动导向深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敬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二、释题,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表”这种文体的一般内容和作用。
明确:“表’’的一般内容是议论和叙事,往往带有抒情色彩。它是古代奏议的一种,常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对国家大事的意见、建议等。
2、“出师表”该如何理解呢?
明确:在出师前对国家大事的意见、建议。
3、本文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写的?
明确:写于蜀汉建兴五年蜀汉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当时蜀汉已从犹亭战役的惨败中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了南方叛乱,所以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
4、诸葛亮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希望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后方,使他“北定中原”的计划得以实现。
三、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
要求:学生认真听读,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大声朗读课文两遍。
要求:读准字音,尽量读好句中的停顿。
3、正音:
崩殂(cú)侍卫(shì)陟罚臧否(zhì zāng pǐ)费棉(yī)郭攸(yōu)之 性行淑均(xìng xíng shū jūn)行阵(háng)以遗陛下(wèi)裨(bì)补阙(quē)漏 夙(sù)苟全(gǒu)庶竭驽钝(shù jié nǔ dùn)猥(wěi)斟酌(zhēn zhuó)以彰(zhāng)其咎(jiù)咨诹(zōu)遗诏(yí zhào)倾颓(qīng tuí)
4、朗读课后练习一中列出的长句子。
方法:读读,议议,请学生说说每句话的大意。
5、齐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句中停顿,尽量读得流利。
四、请在课文中摘引原句,说说诸葛亮对国家大事提出了哪些意见和建议
明确:
1、宜开张圣听。
2、昭平明之理。
3、宫中之事,悉以咨之。
4、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5、亲贤臣,远小人。
6、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五、请把这六条意见进一步综合归纳
思考:诸葛亮是从哪几个方面提出建议的?其中最关键的是哪一条?为什么?
明确:
四个方面的建议:
1、广开言路;
2、赏罚公平;
3、亲贤远佞;
4、励精图治。
其中最关键的是亲贤远佞。因为刘禅是个昏君,容易受坏人蛊惑,如不亲贤远佞,就会出现“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偏私,使内外异法”等情况,再好的方针、政策也不能贯彻执行。而“亲贤”更重要。“开张圣听”,对贤臣“亲之信之”,要“咨诹善道,察纳雅言”等,都是开导刘禅要“亲贤”。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对照书上注释,试着口译全文。
第二课时
一、提问
本文是诸葛亮为北上伐曹而给刘禅上的奏疏。论理应当首先提出兴兵北伐的请求,接着说明理由以及此次北伐的战略计划等内容。但本文只在第七、八两段各有一句涉及北伐,其余内容都与北伐无直接关系,而只是对刘禅提出劝告和建议,这是不是文不对题?为什么?
明确:这绝不是文不对题,而是因为诸葛亮此次上表虽然是为了请命出征,但主要意图却在于劝谏刘禅“内修政理”,并向他提出有关的建议。根据史料,我们知道,刘禅一贯平庸无能,朝政事无巨细,都由诸葛亮负责处理。此次诸葛亮出师北伐,势难匡误救失,对国内政局是很忧虑的,因此他只有提出建议并荐人自代。这正是针对蜀国当时朝廷形势而定的。
二、提问
以上我们分析出的这些建议都是在文中第1、2、3、4、5、8这几段中陈述的,那么,6、7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呢?
1、朗读第6、7段。
2、学生口头翻译第6、7段。
3、讨论第6、7段的大意。
⑴ 第6段是追怀先帝知遇之恩,概括写自己不顾危难,二十多年来以效忠先帝为己任。
⑵ 第7段侧重写先帝托孤后,五年来自己竭忠尽虑地具体谋划。
4、明确作用:这两段的作用在于说明此次出师伐魏乃秉承先帝遗志、事在必行之举,同时也是“我”竭尽忠诚,责无旁贷的职分。
三、再次朗读第6、7段
思考:这两段和全文关系是怎样的?即出师伐魏与修明政治的关系是怎样的?
明确:
1、从本文写作的背景来看,“修明政治”是早在三顾茅庐时诸葛亮就提出的一整套战略中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现在重新提出,目的在于为出师伐魏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使北伐无后顾之忧,所以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2、作为议论文来看,出师伐魏事在必行,正是叮嘱后主修明政治的论据。正因为诸葛亮必须出师进驻汉中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所以不能不切嘱后主好自为之,不能不把斟酌的损益、进尽忠言的重任委之于攸之、棉、允。
3、从表达方式上看,六、七两段可以说突出地体现了“表以陈情”的特点。《三国志,诸葛亮传》把这份上书原称为“疏”,《昭明文选》始定名为“出师表”,大概正是充分注意到它在表达上的特色。以陈情的方式叙自己报效先帝的衷曲,不仅增强了感染力,也大大加重了所提建议的分量:修明政治这件大事可是关系重大得很啊!不能不靠你后主“自谋”啦!千万不可有负先帝啊!不尽之意尽在其中。
四、思考
第6、7段没有直接谈修明政治的问题,但却有力地服务于这一中心,那么请找一找,还有哪些话也起到类似的作用?
明确:第1段开头两句。第一句起首以先帝创业立言,唤起刘禅对自身所负重任的重视,接下来讲形势严重,说明修明政治的必要性。第二句讲幸赖先帝善于用人,还有一批忠臣志土,说明修明政治尚具备有利条件。从表达上看,语意凝重,定下全文基调。
五、思考
诸葛亮是在向刘禅提建议,但文中提到“陛下’’不过七次,而提到“先帝”却有十三次之多,这是为什么?
明确:
不难看出,诸葛亮事事都以先帝之意为依据,句句都借先帝之口说出,既不失人臣之礼,更无教训人主之嫌,使刘禅听了,忠言而不逆耳,十分得体;同时也表明他本人处处念及先帝之遗德、遗训,时时不忘先帝之殊遇重托,既能表明自己的心迹,又容易以情打动刘禅。文中虽然明提陛下只有七次,但暗提陛下尚有五处(即“诚宜开张圣听”之前,“宣付有司’’之前、两次“悉以咨之’’之前、“则责攸之”之前),实际共十一处,或表忠诚,或表心愿,或提具体建议,表明诸葛亮处处为刘禅着想,使再昏庸的皇帝也不能无动于衷了。
总之,“受恩感激,(‘报先帝’,“忠陛下’’的思想感情,贯穿全篇,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刘备父子的无限忠诚。
六、综合全文,概括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
1、中心思想:指导学生自己归纳,教师进行抽查。
2、写作特点:本文主要特点是议论、叙述、抒情相结合,这种把真挚感情融于议论、叙事之中的表现手法值得借鉴。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小作文:从《隆中对》和《出师表》看诸葛亮的政治才能。
第四篇:课文《画风》优秀教学设计
一、预设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会认读7个生字。
2、读懂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孩子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
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孩子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四、课前准备:
1、CAI课件。
2、彩色笔,白纸。
五、课堂教学:
1、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师:小朋友老师带来一个朋友,你们猜猜它是谁?看不见,摸不找,小树见它弯腰,小花见它点头.。(板书:风)
你知道有什么样的风?请你表演给大家看。生:我知道微风。(表演)生:我知道狂风。(表演)生:......2)师:小朋友表现得真棒!今天有3个小朋友也很能干,看他们会干什么啊?(板书:画风)
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生:他们是怎么画风的呀?生:他们是谁呀?怎么能把风画下来呀?生:......3)师:是啊,他们怎么把风画出来呢?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2、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要求:读通课文,初知大意,再读读生字。
2)同桌互相认读生字。
3)师:你知道了是哪三个小朋友那么能干吗?有礼貌地和他们打个招呼。
通过读名字认识:宋、涛、陈、丹、赵、艺。
3、读文感悟相互交流
1)师:他们是怎么画的呢?请小朋友找一找,划一划,读一读。互相说说。
生互相交流。
(1)课件随机出示:宋涛----宋涛想了想,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
师相机指导:同学们,从他的话中,我们听出有风了吗?你觉得怎么读才可以让我们感觉到风呢?这样吧,老师就当宋涛,现在正准备画风呢,请你们大家一起用朗读告诉我,我应该怎么画风吧!
(师出示一幅只画了太阳、大树和房子的画,然后按照学生的朗读擦去太阳,画上乌云,但是只画了直直落下的雨丝)
我画得怎么样?(生评:不对,应该是斜斜的)对呀,差不多,也可以呀。(生指出是风把雨丝吹斜了,所以要画斜的)老师明白了,你们真了不起,现在请你们再用朗读告诉我应该怎么画吧(学生再次读,老师改正)
想不想看看真正的宋涛画的风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放课件)风到底藏在画里的哪里呀?
小诗人,你们能用风来了,风把____吹____了,风藏在______里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吗?(生补充,风来了,风把雨丝吹斜了,风藏在斜斜的雨丝里。)看看你多了不起,这么快就作了一首诗,你能让老师朗读你一下你的大作吗?(师有感情朗读,指导学生)
(2)陈丹----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师相机指导:你能让我们感觉到风吗?为什么要重读弯弯呢?那好,我们都是小树,如果你觉得自己读出风的感受了,请你和小树一样。(出示陈丹的画)那我们也来看一看,风藏在哪里?可以用我们刚才那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吗?引导学生用风来了,风把小树吹弯了,风藏在弯弯的小树里,并能有感情朗读,注意用词优美。
(3)赵小艺---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指导方法同上,用实物旗子和小风车让孩子感受到风,引导孩子说出风来了,风把旗子吹飘起来了,风藏在飘扬的旗子里风来了,风把风车吹转了,风藏在呼呼直转的风车里)
2)这三个聪明的孩子动脑筋,想办法,都用自己的方法画出了风,可真了不起,你愿意再来读读吗?看看风是不是也藏在你的朗读里。(生再读体会)
3)瞧瞧你们多了不起,一会儿就作了一首小诗,你愿意给这首小诗加个题目吗?(生加题目:《起风了》)那我们就一起来朗读一下你们共同的杰作吧!
4、联系生活拓展练习
1)过渡:宋涛、陈丹、赵小艺会画风,你能画风吗?你想怎么画?(口答)
2)拿起你们五颜六色的画笔,画画风吧。我们来比一比,看看哪些小朋友想得和别人不一样,最有创意。老师的音乐声开始你们就开始动笔,音乐声停你们就停笔,准备好了吗?(学生自由画,老师巡视)
3)(抽几位同学上台来展示)别忙,请你拿好你们的画,找一位朋友来说说你画的风藏在哪里,下面的同学也要看仔细了,并用起风了这样的句式说一说(抽生说)
师总结,表扬:你们想得多妙呀,看得多仔细呀,说得也真美,真像一首好听的小诗!
4)总结延伸
师:爱动脑筋的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你们用自己不同的方法画出了风,还想出了画声音和气味的办法。可见,任何事情,只要你愿意动脑筋,想办法,善于观察和思考,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都是可以解决的。我愿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做一个善观察、勤思考的孩子!
和风一样,声音、气味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你能把它们也画出来吗?大家下课后可以画一画
六、板书设计:
旗子
飘
小树
弯
画风
雨丝
斜
风车
转
第五篇:课文《李时珍》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李时珍一心为病人解除痛苦而学医的崇高思想,学习他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严谨的态度和忘我的工作精神。
2。按照提供的段意练习给课文分段。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和他怎样为编书作准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名人,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咱们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医药学更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中的一块耀眼的奇葩,古往今来我国涌现了不少著名的医药学家,你们都知道哪些人?
2、生发言(略)
3、谈到李时珍时,师:李时珍是我国古代众多著名的医药学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课前我们布置大家收集了有关李时珍的资料,你们都收集到了吗?自己准备一下,再说给我们听一听好吗?
4、学生介绍课外收集的资料。
5、师:看来同学们了解的还真不少,今天就让我们把目光锁定李时珍,一起去了解李时珍,感受他光辉的一生。
6、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1、请同学们翻开课文,借助拼音自由读一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这篇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老师请五位同学读一读,谁愿意来读?
(1)指名后,要求:其它同学认真听,会听的同学也是会读书的同学。要听一听这些同学是不是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了。
(2)全读完了以后,先让同学正音,老师随机指导同学读某些音为重点的词或较长的句子。
3、出示词语,比赛读。
诊费鄙视患者记载积累编写
疑难病症对症下药严寒酷暑本草纲目
4、谈自己对词语的理解,说出自己用的是什么解词方法?
重点:
(1)完善:完美。
(2)口尝:仔细辨别,尝尝味道。
(3)疑难病症:指原因不明、很难医治的疾病。
(4)严寒酷暑:非常寒冷的冬天,非常炎热的夏天。
(5)流传:传下去,传开去。
三、再读课文,按照提供的段意练习给课文分段。
1、提供的段意练习给课文分段:
(1)认真阅读课文,了解全文讲什么。
(2)仔细阅读,想想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3)把几个邻近的讲同一意思的自然段归并成一段。如果有的自然段单独讲一个意思,那就独立成为一段。
2、阅读课文,按照“学习提示”的一般步骤给课文分段。如下表:
自然段段意分段小标题
1李时珍立下为穷人治病的志愿。一立志
2李时珍跟着父亲学医。二学医
3李时珍决心编写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4李时珍去各地采药,访问群众。三编写
5李时珍编成《本草纲目》。
3、交流学习结果,填写表格。
四、齐读课文。
五、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小组交流识记方法。
2、仔细观察,注意容易写错的地方。
“医”的最后一笔是点。
“诊”的三撇要排纵队。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4、作业展示。
六、自助餐(三选二完成)。
1、抄写生字。
2、收集今天学习的好词,用喜欢的词写几句话。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表格,了解学习目标。
自然段段意分段小标题
1李时珍立下为穷人治病的志愿。一立志
2李时珍跟着父亲学医。二学医
3李时珍决心编写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4李时珍去各地采药,访问群众。三编写
5李时珍编成《本草纲目》。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问:
(1)读了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2)什么样的人才可以称为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什么样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能被称为伟大的呢?
2。齐读。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轻声读2自然段。小组讨论,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1)李时珍的父亲为什么不愿意让儿子当医生,后来为什么又同意了?
(2)李时珍为什么要立志学医?
(3)李时珍为什么能说出一张对症古方?想像一下李时珍是怎样“处处留心”、“暗自记下”药方的。
(4)李时珍的父亲是不是仅仅因为李时珍说出了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