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症结与建议论文

时间:2019-05-15 12:47: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症结与建议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症结与建议论文》。

第一篇:浅析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症结与建议论文

为了进一步完善金融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支持机制,发现新时期下农民合作社呈现的新特点、新问题,不断促进佳木斯辖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发挥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作用。我们深入佳木斯市县域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专项调查,对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农民合作社基本情况有关数据显示,截止 2014 年末,佳木斯所辖 6 县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共有 4217 个,以种植业为主,涉及养殖、农机服务等产业领域。入社农户 2 万余户,联系带动农户6 万余户。截至 2014 年末,实际获得贷款的合作社有 25 户,获得贷款金额共计 6326 万元。

一、金融支持农民合作社呈现以下特点:

1.发放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多数为社员贷款,农信社为放贷的主要力量。佳木斯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普遍成立较晚,现阶段发展依然不成熟。2012 年累计发放农民合作社及社员贷款 1390 万元,2013 年 2070 万元,2014 年有大幅增长,累计发放达 21732 万元。其中以农业经营主体为对象发放贷款 6326 万元,其余 15406 万元贷款为合作社社员贷款,占总体的70.89%。10家金融机构中只有 3 家发放贷款,分别为农信社、哈尔滨银行和龙江银行,2014 年三家金融机构向各类合作社及社员发放贷款分别为16092万元、1620万元和4020万元,其中农信社占比74.05%,处于主导地位。

2.合作社运营资本多来源于股东出资。25 户获得贷款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获得贷款 6326 万元,银行贷款占总体资金来源30%左右,其余70%左右为股东出资;其余未获得贷款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占总体的 99.41%,其资金大部分来源于股东出资,仅有 5% 来源于民间融资以及其他融资方式。

3.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贷产品创新不足。佳木斯所辖县域陆续开展金融产品创新初见成效,如桦南县开展土地流转担保贷款,汤原县开展农机具使用权抵押贷款,富锦市开展土地经营权、粮食预期收益权抵押贷款。截至2014年末,上述 3 县共 17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共获得贷款 4960 万元。但此三类贷款发放对象为所有农户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仍缺乏创新支持;获得创新贷款的合作社占整体获得贷款合作社的 68%,所占比例依然较低;其余 3 县域尚未开办金融创新贷款,严重存在区域间不平衡,银行对信贷产品创新支持依然不足。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自身制约因素一是多数合作社为套取国家补贴成立,经营涣散、凝聚力不强。广大农户对合作社的认识依然存在误区,有些农民创办合作社的目的是为了套取国家补助资金,取得贷款方面的优惠,以村组干部或家庭成员凑人数成立合作社。此类合作社不以合作社作为经营主体,利用合作社成员身份取得贷款,在生产时仍以农户、家庭为单位安排生产经营,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合作社规模效应无法凸显,所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存实亡。二是合作社章程、制度制定不完善,内部管理不规范。据调查统计,运行较为规范的合作社只有 25% 左右,有近60% 的合作社缺少相关的制度和章程,近65% 的合作社没有办公场所和办公设施,近70% 的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等没有发挥作用,近75 %以上的合作组织没有明确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利益分配制度。这种合作社各项制度不完善,不具备计提生产经营能力,流于形式而不重实质,严重偏离了创立合作社的初衷。三是农民所占比例较高,合作社缺少专业型人才管理。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社员农民的比重占 90% 以上,合作社的带头人多为当地村庄的村支两委、农民致富带头人或政府指定的地方企业负责人,多依靠经验做出决策,其文化程度难以适应规模化经营管理的需要,对市场定位、法律法规、农产品专业知识认识不到位,农民专业合作社依然缺乏专业型人才。

(二)目前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症结一是缺乏有效抵押物,农民专业合作社授信度普遍偏低。从调查情况来看,现阶段农民专业合作社仍以农村产权和农机具作为抵押,此类合作社占整体的52%,但由于农村宅基地、房屋的产权、使用权归属不明确,大多无法实现确权,造成房产抵押困难。辖内近六成农机由国家补贴资金购置,抵押权利不完整,且该权利在传统的抵押贷款模式下无法拆分。另外,农机具抵押变现价值较低,难以获得足够抵押贷款。根据计算,佳木斯所辖县已获贷款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平均获得贷款 253万元,社员人均获得贷款 15 万元左右,只能满足一部分生产需要。二是缺少配套的中介机构,难以进行大范围土地流转、担保和资产评估。现阶段农民合作社多采用“合作社 + 农户”的管理模式,缺少登记评估担保机构,取得贷款有一定困难。全辖只有桦南县开办并实施了土地流转贷款,有177 万亩土地可以进入中介机构流转,占全县耕地的 51.75%,其他县域暂时难以实现。三是缺乏有效监管,贷款难以跟踪。受国家支农政策引导,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没有门槛限制,登记不验资、不收费、不年检、不处罚。直接造成了无法确认、核实合作社成员出资的情况,工商机关无法得知合作社生产运营、经营状况的问题,为有效监管埋下隐患。另外,农民专业合作社主体未纳入社会信用体系也存在信用风险。

三、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的建议

一是拟定工作方案,初步做好土地确权登记工作。尽快出台《黑龙江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方案》,加快推进土地确权工作,依照规章办理土地经营权登记,建立农村土地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承包管理信息化。推广桦南县土地流转经验,各地区建立区域性金融服务公司,逐步实现农村土地流转,开展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农业经营模式。二是化零为整,明确授信对象。金融机构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发放贷款,对申请贷款的农户、社员加以适当限制,由合作社出面评估本社贷款需求量,按总需求量申请贷款,继而将贷款合理发放给社员、农户,充分引导农户参与合作经营模式,达到集体生产、运营的规模效应,避免农户套取贷款优惠政策违背合作社成立初衷。三是积极探索“服务公司 + 银行 +合作社 + 农户”的管理模式,开展专业、便捷、有针对性的新兴信贷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并发展到一定规模,需要持续、稳定的资金流支持,现阶段佳木斯农民合作社的常规经营模式为“银行 + 合作社 + 农户”模式,即银行机构向合作社组织、社员发放贷款,此种经营模式导致银行贷前调查成本过高、效率降低。组建农村金融服务公司进行无权抵押、质押登记、担保和土地流转工作,经过一系列资格审查,与合作社签订合同,对银行机构出具担保承诺函,提高银行工作效率。四是从国家、省级层面加强监管,设立诚信评估体系。从立法入手,赋予工商部门验资、年检的权利,加强对农民合作社合规性的检查。将专业合作社主体和社员纳入农村信用评定范围,尽快与当地农村经营管理部门构建合作机制,建立完备的信用档案,加快建立和完善信用评价体系,稳步构建专业合作社自愿参加、政府监督指导、金融机构提供贷款支持的授信管理模式,为改善信贷支持打下基础。五是重视人才培养,增强合作社发展潜力。地方政府加强农户素质的培养,鼓励技工学校设立县级培训机构,提供专业化的农业培训。教育培训种植、农机具、农产品质量安全等专业知识,除此之外,注重理论实践相结合,推广优秀、先进做法,以点带面带动农民耕种专业化。加强合作社发起人、带头人的教育与培养,重点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种养殖大户进行经营业务培训,提高管理人指导、经营水平,吸收广大农民参与、实现真正专业化合作。

第二篇:浅析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浅析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广东从化为例

一、引言

自2004年起,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0年聚焦“三农”问题,不断探索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十八大报告指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大量事实表明,农业产业化有利于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的衔接,是助推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力量。而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载体,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组织形式,更是实现城乡一体化、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产业基础。经调查和访谈发现,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缺乏是严重制约其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调查

从化市作为广州的后花园,北回归线横跨中部,其基本特征是自然环境优越,有着得天独厚的农业发展优势,劳动力丰富,农副产品种类繁多。因此本文选择广州市县域从化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为主,实地调研为辅的方式对从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进行摸底,同时对不同组建模式的典型合作社采用访谈的方式采集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机制和金融需求方而的信息。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证分析,采用统计软件SPSS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相应的频数分析,挖掘出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发展存在的问题,为提出有效的政策建议夯实基础。本次针对从化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放了约2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43份,有效率达71.5%。

(一)从化合作社的总体概况及特点

1.合作社概况。截至2 014年12月,从化市在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登记并在市农业局备案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250家,占广州地区合作社数量的30%,涉及水果、蔬菜、花卉、经济作物、水产、养殖、加工流通七大类农业产业;共有社员约9 000人,其中农民占80%以上,带动农户41 500户,占从化市农户总数的 40%;全年总产值高达12 825万元。全市合作社中,以水果为主的合作社共66家,产值3 485万元,占合作社总产值的27%;以蔬菜为主的合作社共82家,产值3 006万元,占合作社总产值23.4%;以养殖为主的合作社共19家,产值1 430万元,占合作社总产值的11.2%;水产、花卉等其他占总产值的38.4%。

2.合作社规模。从化合作社规模在500人以上的有1家,该社农户数964人。100“500人之间的有21家,占比9.2%;50”100人之间的有20家,占比8.8%;合作社的规模集中在50人以下的,共186家,占比81.6%。

3.合作社标准化程度。全市共有5家合作社被选为广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单位,7家合作社被选为广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单位,23家合作社被选为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单位。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中,53家有产品分级包装,15家实行农业标准化生产,45家有注册商标,4家有质检、冷库设施,5家有农产品加工场地,3家建立生产记录与产品质量安全源管理制度,11家完成“三品”认证。

4.合作社经营模式。经调研发现,从化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农民”运作模式为主,占比约为60%。该模式是生产同类型农产品的农户志愿加入联合社形成的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日常工作以组织社员技术培训和拓展销售渠道为主,部分合作社还提供设施建设、采购生产资料等服务,只有不到5%的合作社提供资金渠道,提供融资服务。

(二)金融需求现状及特点

短期资金需求额度小,季节性较强。从化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需求额度差异度不大,主要集中于10万-50万元之间,约占70%。短期资金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农产品收购和销售环节,农民和购货商在结算方式和习惯上的差别经常导致资金链断裂的问题。一般而言,合作社通过现金的方式,“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少数老顾客还会采取支票的方式结账。而购货商比如超市通常2-3个月结一次账。若资金量小,能够一次付清,但资金量稍大,则采取多次结账的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占用了大量的运营资金,导致难以扩大经营规模。

三、金融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性金融和政策性补贴的协调度不足

农业是基础性产业,但具有弱质性,因而需要政府直接的财政补贴和政策性金融的大力支持。2013年从化市投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各项财政补贴将近200万元,而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贷款不足100万元。我国农业的基本而较大,对于资金的需求也相对较多,如果只依靠财政性资金“输血性”地支持农业发展,不仅需要投入大量财政资金,也会降低有限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金融机构风险认识缺位是制约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根本因素

金融支持农业专业合作社的途径有3种:直接向专业合作社发放贷款;通过向专业合作社成员发放贷款;通过合作社协作企业发放贷款。对银行机构的调查显示,截至2014年6月末,从化市仅通过合作社成员发放贷款88万元,被调查的5家银行机构认为难以控制风险、缺乏外部担保是制约金融支持合作社的主要原因。农业金融与农业生产有着高度的相关性,因此农业信贷风险也同农业生产直接挂钩。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用评级工作滞后是制约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直接因素

农民专业合作社不同于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没有完善的财务制度和组织结构,因此很难对其进行信用评级,即便按照商业银行的现有内部风险评估模型对合作社进行信用评级,绝大多数合作社也达不到商业银行的放贷标准。缺乏行之有效的评估模型,不能有效整合农户个人信用信息或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信息,导致金融对其信贷支持缺少信用信息支撑。

四、政策建议

(一)加强政府引导扶持和金融产品创新,改进农民专业合作社信贷支持模式

政府引导合作社完善治理结构,防范“内部人”控制风险。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种互助性的组织,成员既是合作社的所有者,也是合作社的服务对象。合作社发起人身份较复杂,有的由村干部发起成立,有的由企业发起成立,有的由能人大户发起成立,合作社容易被发起人或资本控制。单独依靠合作社自身规范化困难较大,可以通过政府引导,逐步使其治理结构规范化。目前合作社管理人员素质有较大的提高,以此为突破口,完善监督机制,发挥好监事会的作用。引导合作社制定财务管理制度,严格合作社的财务审批,正确开展会计核算,定期公开合作社的财务,保障普通成员的监督权。

(二)健全农业风险准备金制度,实现风险共担。

农业生产很多不可抗因素,自然灾害无法避免,因此应引入风险准备金制度。建立农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的总体原则是利用财政风险补偿基金对农业贷款而临的自然性风险给予补偿,目的是使补偿后的农业贷款风险和收益达到与其他类型贷款基本一致的水平。从风险构成看,农业贷款的风险包括经营性风险和自然性风险。经营性风险主要源于银行机构的经营管理和借款主体的道德风险等,银行机构作为市场主体独立承担理所应当,但自然性风险主要源于农业自身固有的弱质属性,由银行承担只能降低其投放农业贷款的积极性。因此,建议财政拿出部分资金作为对农业贷款自然性风险的补偿。这种做法实现了风险与收益的匹配,符合经济规律和市场原则。

(三)鼓励创新金融产品,以土地经营权抵押为突破口。

农户收入低的状况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农民手中最大的“资产”是其房屋以及土地。拓宽传统抵押物范围,以土地经营权抵押为突破口,使土地这种生产要素在市场经济中的功能充分发挥出去,使土地的要素价值得到充分盘活,解决农村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使其成为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另外,鼓励创新金融产品,针对合作社的机器设备、订单、存货、应收账款等进行抵质押贷款;对一些效益好、带动而庄发展前景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可开发推广信用联保贷款;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因生产需要的季节性资金需求,金融部门应简化贷款审批手续,适当提高贷款额度,实行优惠利率。

四、对策建议

(1)推动金融资源有效配置

人民银行应综合运用支农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涉农金融机构的信贷投入。扎实开展涉农信贷政策导向评估工作,加大对金融机构贯彻执行支农政策的考核力度,以评估考核引导带动金融机构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适时制定“三权”抵押融资管理办法,为“三权”融资特别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明确方向。

(2)创新涉农金融产品

金融机构要顺应现代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化分工、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趋势,积极开展金融创新,探索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型金融产品,满足差异化、多元化的金融需求。推广农户小额贷款,多户联保贷款、农房抵押、林权抵押、土地承包经营权反担保贷款和农户创业贷款,积极探索涉农专利权、商标权、产业园、养殖场等质押物贷款,将金融业务的触角延伸至产业链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各个业务环节。在具体推进过程中,为防止信贷风险,可前期选择少数村镇、企业、农户进行贷款试点,后再着力推广至农民专业合作社。同时,金融机构要加大农村自助银行的设立,大力发展农村银行卡业务,积极开展中间业务、理财业务等金融服务,满足更高层次的金融需求。

(3)建立多方合作的融资机制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仅靠金融部门单方面的支持势单力薄,需更多的部门参与。鼓励地方政府和民间出资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贷款担保服务。农业部门要通过积极争取项目和投资,建立专项资金,重点扶持技术推广、工程施工等领域。土地、电力、水务、税务等部门要协调配合,对于合作社在生产经营用水、用电、税收等方面给与优惠和支持。

(4)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拉动、合作社推动、产业带动、农户联动”的发展思路,围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规划,加大力度创造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的“土壤”空间。鼓励、引导种植能人、运销大户牵头联合从事农产品生产与销售,形成群体优势,构建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体系,建立起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和科学的管理运行机制。明确合作社的法律地位、认定标准、注册登记等相关内容,推动其成为独立的、稳定的承贷主体。

(5)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发展体制机制

建立专项农业保险制度,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通过税收减免、财政贴补等措施,鼓励商业性保险公司扩大对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保险覆盖面,创新农业保险险种,加大农业保险理赔力度。在商业保险不愿介入的领域,引入政策性农业保险,形成以政策性保险为导向、多层次的农业保险体系。

参考文献:

[1]张建春.金融支持临泽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调查

[2]刘顺平.金融支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第三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对策建议

伊吾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县委的安排,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县人大副主任吕春景带领县农业局、农经局的主要领导,就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采取召开座谈会、进村入户了解、查看生产运行情况等方式,走访了已经注册的所有合作社和百余名乡村干部、农牧民群众。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自2007年7月1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施行以来,县委、政府为切实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工作,于2008年2月23日成立了伊吾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领导小组;2009年县委扩大会议又作出了将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重点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决定,从而有利地推动了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截止到2009年3月31日,全县共申请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29个,已在工商部门注册的18个,入社户数为419户,占全县总农户数的11.69%,注册资金2431.64万元。申请成立的合作社中,从事种植业的11家,其中从事哈密瓜种植的9家,主要分布在淖毛湖镇的各村。从事蔬菜种植的1家(伊吾县鹏程蔬菜专业合作社)。从事饲草料种植的1家(伊吾县春晖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从事养殖业的有16家,其中生猪养殖2家(伊吾县福田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伊吾县恒力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牛、羊育肥13家,其中吐葫芦乡1家(伊吾县清泉养殖专业合作社),盐池乡1家(伊吾县俊发牛、羊育肥专业合作社),淖毛湖镇11家;奶牛养殖1家(吐葫芦乡的伊吾县雪缘情乳业专业合作社)。农机服务项目1家(淖毛湖的兴福农机专业合作社)。从事哈密瓜生产、销售、服务的专业合作社1家(伊吾县顺昌哈密瓜专业合作社)。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特点

㈠初具规模。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过3年(尤其是近2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现申请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有29家;从经营范围来看,包括了种植业、养殖业、农业服务业,基本囊括了当前农村经济的主要行业。有的专业合作社生产运行情况较好,发挥带动作用明显,并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如鹏程蔬菜专业合作社、福田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恒力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顺昌哈密瓜专业合作社,他们的发展,不但使本社社员受益,且促进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㈡形式多元化。目前成立的专业合作社主要有几下几种形式:

⒈能手大户带动型。其主要是由农村能手及专业大户为核心,联络若干农户,每户以投资入股及资产折资入股的方式,组成紧密型的合作制服务经营组织。其特点是依托能手及专

业大户的管理经验及资金、技术、销售等优势进行带动,使全体成员合作经营,共同受益。哈密瓜种植专业合作社、部分养殖专业合作社大多是以这种方式成立的。

⒉龙头依托型。以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龙头单位或企业为龙头,按自愿互利原则,把周围同行业或同类型的专业大户联合起来,组成一个联合体。其特点是充分利用龙头的优势,在连接基地和市场等服务功能上,发挥合作社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结成紧密的产供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生产体系。淖毛湖镇的兴富农机专业合作社,它的前身是淖毛湖镇农机站,凭借较强的技术和设备实力,将淖毛湖60%-70%的农机动力进行整合,主要开展跨区作业,与周边农场及种植大户签订作业订单,极大地调动了社员的积极性,达到了合作社加农户“双赢”的目的。

⒊技术人员领办型。其主要方式是由专业技术人员牵头,以提供技术服务和销售渠道为核心组建的合作社。伊吾县顺昌哈密瓜专业合作社就属于这种运作方式,合作社依靠自身技术优势并通过聘请农业技术人员,向社员提供服务,为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发挥了很好作用。合作社运作了三年,累计签定订单4000余亩,完成销售收入900余万元,使每亩增收300元,带动社员每人增收1000元。

㈢ 模式多样化。目前成立的专业合作社,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⒈以资金股份入社。每个社员持相同或不同的资金金额入社,从生产到销售完全实行统一管理,生产管理活动由董事会(社员大会)负责,按入社资金比例分红。福田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恒力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较为典型。

⒉以土地入社。每个社员将其承包的集体或国有土地,以协议、章程约定的方式集约在一起,在统一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部分环节(机耕、种子、农资、病虫害防治、供水、销售价格)进行合作,按各自土地上产品的销售量获取收入。注册资金按社员平均交纳或按入社土地数量比例交纳。目前成立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多为此种模式。

⒊以牛羊入社。养殖户将其饲养的牛羊作为入社资本金,并交纳相同或不同数额的资金作为注册资金。入社的牛羊仍由养殖户自行养殖管理。目前的牧业养殖专业合作社多为此类。⒋以物资入社。社员携带自有的农机具入社,由合作社统一机耕作业管理、服务,社员按收入比例,向合作社交纳管理服务费。淖毛湖镇的兴富农机专业合作社既为此类型。⒌以技术和服务入社。此类社员以农业技术人员和销售经纪人为主体,以向农民提供生产技术服务和定单销售为主要内容,形成技术人员和农民互惠互利的联合体。顺昌哈密瓜专业合作社既为此类。

以上几种模式中,除第一种为全方位完全合作模式外,其余几种只是在某些环节上的合作,有的合作内容多,有的合作内容少,均为不完全合作。

㈣发挥合作社优势,带动农民增收。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以合作的方式,将农户的小生产组织起来,共同抵御大市场的风险,通过对内服务为宗旨,对外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一方面壮大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另一方面增加了农民收入。如伊吾县福田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原来只是一户较大的养殖户,通过它的带动发展成立了合作社,仅一年完成了销售收入1300余万元,实现净利润200万元,社员人均年收入近20万元。

三、当前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县的合作社发展速度较快,成效明显,但仍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㈠个别乡村对发展专业合作社重要性的认识尚有不足,没有意识到专业合作社在农牧业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中的作用,表现为组织、宣传、动员上的不足。

㈡部分干部和群众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性质认识不清,即便是已经入社的社员,甚至合作社的法人代表,对合作社性质、地位、作用、运行经营、管理等诸多方面,尚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以至于在合作的模式上不够全面,合作的内容上较单一。有的入社社员尚不能完全履行合作社章程,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个别合作社存在运行夭折的可能。

㈢管理不规范,运行机制不健全。我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是在摸索中进行的,多数还没有形成较为科学规范的运行机制。部分合作社运行质量不高,规模较小,辐射带动能力不强。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民主管理不够规范,统一服务和销售能力较弱,创建品牌意识较差。个别合作社有其名无其实,只是进行了工商注册,没有实质性的运行。

㈣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大部分是农民,文化水平低,缺少搞市场经济必备的知识和发展合作经济的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

㈤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力量薄弱,融资方式和渠道单一,启动运行资金短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快速的发展。

㈥缺乏领办带动型人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一批有能力、懂经营、会发展的领办型人才领导和组织,但我县目前在这方面的人才比较欠缺。

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对策建议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以合作的方式,将农户的小生产组织起来,共同抵御大市场的风险,通过对内服务为宗旨,对外追求

最大的经济效益,一方面壮大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另一方面增加了农民收入。为促进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根据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状况,建议:

㈠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实践证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利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有利于加速农村土地流转步伐,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我县新型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如将农民的土地以股份的形式组织成专业的种植业合作社,进行统一经营管理,收益按股分红,这样可使少数懂经营管理的人将土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可以使那些不懂经营管理的人逐渐成为产业工人或从事第三产业,年纪较大的农民将土地转给合作社以后,以股息养老,通过上述模式,可以使种植业突出品牌,结合土地轮作、倒茬,合理种植饲草料,使土地、人力资源在时空上得到合理的配置,实现现代化农业的经营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又是解决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分散经营与规模化生产、农业综合效益相对不高等问题的有效途径,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旺盛的生命力。因此,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重视培育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同时改变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的思想,树立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扶持农民促进增收的思想观念。二是加强组织领导。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管部门是地方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因此要进一步明确本县农民专业合作社主管部门在农业局,通过主管部门的指导管理和基层各乡(镇)政府的高度重视,帮助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加强业务指导,开展技术培训,提供政策咨询,搜集市场信息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全力促进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㈡规范运行机制,健全各项制度

一是建议组织开展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六有”(即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有规范的组织章程、有健全的管理制度、有较强的服务功能、有较大的经营规模、有明显的增收效果)创建活动。通过“六有”合作社创建示范引导,通过以奖代补的激励方式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在全县范围内建设一批规划布局科学,运行管理规范,利益连接紧密,合作领域广泛,服务功能完备,增收效果明显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二是加强合作社制度建设。要健全《章程》。合作社必须有比较完善的《章程》,依《章程》运行管理;制定各项规章制度,要健全财务制度。无论合作社大小,必须设立财务科目,聘任会计、出纳,实行民主理财,定期公布财务收支账目;健全收益分配制度;健全内部民主管理制度。按照《章程》规定建立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制度,完善内部决策机制。

㈢建立培训基地,实施培训工程

建议将我县的培训中心作为专业合作社的培训基地,研究出台《伊吾县农民专业合作社人才培训规划》,每年从合作社专项经费中安排20%用于合作社培训经费,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以及典型示范演讲等多种方式。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善经营、会管理、懂技术、有奉献精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培养造就一支政策理论水平高、开拓市场本领强、热心合作事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业务辅导员队伍。

㈣加大扶持力度,落实优惠政策

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扶持。根据伊吾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民增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建议县财政在原每年以奖代拨5万元合作社专项资金的基础上,每年安排80万元专项资金,以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其中20%用于合作社培训,30%用于支持合作社项目,50%用于对发展好的合作社给予贷款贴息和一次性补助。

二是突出产业政策倾斜。鼓励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农村扶贫开发项目、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示范项目、农业产业化扶持等项目;鼓励和支持将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建设项目,以及农、林、牧、农产品加工重点工程项目,委托和安排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探索通过合作社落实项目资金和各类扶持资金的新途径。今后政府所有投向农村的扶持政策,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重点向合作社倾斜。

三是加强金融信贷支持。农村金融服务机构每年应安排一定比例的信贷资金解决合作社发展的资金问题,同时要进一步改善对合作社的信贷服务,降低信贷担保门槛,推行合作社社员联保或法人形式办理信贷。积极探索创办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利用民间资本,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公司和合作社担保公司,充分发挥民间资本的作用,推动农村合作社的发展。四是落实税收优惠政策。认真贯彻落实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2008]81号文件《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精神。会同财税部门及时做好税法宣传解释工作,确保国家有关合作社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到位。

五是人才支持政策。鼓励各类人才积极参加、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受聘合作社的在职农技人员保留原身份,允许其按贡献大小取得报酬。

㈤培育典型,抓示范带动

对我们来说,农民专业合作社还是一个“新兴事物”,涉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许多事宜,需要“因社制宜,因地制宜”,需要不断的探索和总结。对此,要选择若干个不同专业的合作社,作为重点典型,全方位给予扶持和培育,在总结经验的同时,使其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领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快速发展。

第四篇: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与借鉴

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与借鉴

2010-6-

3自2007年7月1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截至2009年底,全国依法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24.64万家,比上年增长一倍多;实有入社农户约2100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8.2%,入社农户数量也比上年翻了一番。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但其发展中金融支持乏力,已成为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必须切实加以解决。美国、日本、印度等国的经验值得借鉴。

国外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本经验

(一)专门金融机构支持与众多金融机构共同支持并存

美国农业合作社除与其它企业一样可以获得商业金融机构的贷款外,还可以获得多个专门机构的贷款,如农村电话合作社可以根据1936年《农村电气化局法》和1949年的修正案,取得农村电气化局的贷款;从事大宗农产品和牲畜生产经营的农业合作社可以从联邦中间信贷银行获得贷款。但美国农业合作社的主要贷款来源于合作社银行,依据美国1933年《农业信贷法》,除设有中央合作社银行外,还在全国12个农业信贷区分别设立一个合作社银行。这13家银行以全国约6000家农村合作社为贷款对象,是合作社资金的主要提供者。印度的农业合作社可以获得政策性银行、商业性银行、合作银行等多种金融机构的贷款,邦合作银行或区域中心合作社银行是专门为合作社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

法国和德国建立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的分工协作机制。在市场分工上,政策性金融侧重于支持投资回收期长、风险较大的农业经营性项目;商业性金融侧重于支持商业可持续的农业经营性项目。在运作机制上,两国政策性金融业务都实行商业化运作,所有商业银行都可以按照商业可持续原则自主开展农村金融业务。

(二)生产合作社与信用合作社融为一体

日本农协是按照农民自愿的原则登记成立的,是集生产、供销、融资为一体的合作经济组织。由三个层级构成,最基层是农业协同组合,由市町村的农民、其他居民和团体入股组成,它可以为农户办理存款、贷款和结算性贷款业务。日本农协组织参加率极高,几乎所有的农户都加入了农协。中间层是信用农业协同组合联合会,简称信农联,为都道府县一级,由基层农协入股组成,吸收基层农协的剩余资金,通过存贷来调节各基层农协之间的资金余缺。最高层是农林中央金库,由农信联入股参加,它在全国范围内对系统内资金进行融通、调剂、清算,并且是农协组织与其它金融机构资金融通的渠道。这三级机构之间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各自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但是上级组织对下级组织负有管理和服务的责任。

(三)国家法律规范

1971年美国《农业信贷法》对向合作社银行借款的合作社资格作了严格的规定:只有真正的农业合作社才有资格向合作社银行申请贷款。所谓真正的农业合作社,是指合作社

80%以上的投票权掌握在农业生产者或合作社联盟手中,且至少有50%的业务是在其社员之间进行。对于某些农村公用事业以及农场供应合作社,选举控制权至少为60%。1980年《农业信贷法》修正案还要求合作社银行为农产品出口提供金融服务。

日本《农业协同组织法》、《农林中央金库法》等法律规范详细规定了农协的经营范围、监管事项和权限等,为农协金融的稳健运营提供了法律保障。

印度国会1981年通过了《国家农业和农村发展银行法》,规定国家农业和农村发展银行间接地为合作社提供融资业务,即国家农业和农村发展银行为邦合作银行或区域中心合作社银行的贷款提供融资,而邦合作银行或区域中心合作社银行为初级纺织合作社和地区纺织合作社融资,为高级合作社对肥料的购买、储存和批发性分销提供融资,为产业合作社、森林劳动合作社提供融资。

(四)政府财政、税收和金融政策支持

美国的农业合作社成员主要是农场主,合作社的实力大都较强,通过抵押担保获得合作社银行贷款一般不成问题,不过美国政府对农业合作社仍提供了一些支持。如美国政府通过农村合作社发展赠款计划资助建立了农村合作社发展中心,向农民提供合作社培训服务;帮助成立初期的合作社制定经营计划、申请贷款、聘请经理等,直到合作社正式运营,以吸引更多的外部资金。

为了支持农协金融的发展,日本政府在财力和政策优惠等方面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如在农林中央金库成立初期,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基层农协的存款利率可以高于普通银行利率,以帮助它吸收储蓄;政府还为农协金融机构提供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支持。

印度储备银行规定本国银行对包括农业在内的优先部门放款不得低于贷款净额的40%,外商银行则不得低于32%。印度储备银行把商业银行向SHG的贷款归为优先部门贷款。商业银行为了完成印度储备银行规定的向农村地区贷款的任务,或自己培养SHG并提供贷款,或直接向NGO和其他机构组建的SHG提供贷款。

为从资金上扶植农业合作社的发展,印度政府分别建立了全国农业信贷基金、全国合作社发展基金、全国仓储设备发展基金等国家基金,帮助各个邦政府参股合作社,扩大农业合作社农产品储备能力,促进农业合作社发展。

法德两国建立了农业贷款贴息机制。政府制定贴息贷款预算,法国的贷款补贴发放由“农业与林业委员会”负责,德国则由政策性银行负责;贷款品种覆盖面较广,主要包括青年农民贴息贷款、农业现代化特别贷款、养殖业特别贷款、特别作物栽培贷款、公用农业生产资料特别贷款、农业灾害特别贷款等六类;实行差异化利率并保持较低的利率水平,总体上保持在2.5%左右,平均低于市场利率4个百分点左右;贴息期限较长,一般在九年左右,最长的达15年等。

法国在各种农业合作社创办时,政府给予投资津贴,免去其应交的工商利润税、营业税和地产税;对于农业共同经济组织给予财政补助、税收回扣等援助;对于销售组合,在创办后三年内给予财政津贴,优先提供资助。

(五)健全风险分散和补偿机制

为维护金融秩序的稳定,日本农协金融系统建立了完备的风险防范机制。一是存款保险制度。根据1973年《农林水产业生产合作社存款保险法》的规定,日本成立了农林水产业生产合作社存款保险机构,主要负责两大业务:存款保险和资金援助。存款保险业务是指在农协金融系统出现经营问题、停止兑付存款时,由保险机构直接向储户支付保险金。资金援助是指存款保险机构为了维持农协的信用秩序,在必要的情况下,向农协提供资金援助。二是相互援助制度。农协必须将吸收存款的10%作为专项资金储备,交由农林中央金库管理和运用,当农协出现风险时,农林中央金库可向农协提供援助性低息贷款。三是信用保证制度。它由政府、农协系统共同出资组建,主要对农协经营损失和债务进行补偿。

印度银行对SHG的金融支持方式是印度的一大特色。SHG(Self Help Group)最早由印度国家农业和农村发展银行于1992年发起,它是由10-20个穷人组成的互助小组,成员有相似的社会和经济背景,通过小组的形式可以互相帮助。SHG成立六个月后,符合条件就可以获得银行贷款,SHG再将贷款贷给成员。如果小组某成员不能归还贷款,小组其他成员就有责任帮助还款,否则SHG就会对银行违约,无法再从银行贷款。

法德两国着力从完善农业保险和社会保障方面分散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经营风险。一是法德两国的农业保险起步较早,他们把农业作为一个系统进行承保,范围由种养业保险、财产保险等逐步扩大至人身保险,有效降低了农业生产经营风险和相应信贷风险。二是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确保农民在抵押财产甚至住房被处置后仍能维持基本生活。三是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根据本社的会费额度和相应社员的诚信状况以及生产情况,提供有偿贷款担保服务,但前提是贷款社员务必提供财产抵押,合作社只对抵押财产处置后还款不足部分承担清偿责任。四是鼓励由各类农业协会、银行业协会等出资组建担保银行。

完善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建议

(一)完善法律建设

完善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律保障机制,主要是使《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与有关金融法规内容衔接,并加强监督。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一是修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业法》等法律的相关章节、条款或制定相应的《细则》,明确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管部门,以加强和规范各级政府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指导和推动,避免政出多门;明确政策性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具体内容、办法等规定,调动农业发展银行对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所属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的具体规定,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增强自身实力。二是修改《商业银行法》、《农村信用社管理规定》、《农村合作(村镇、邮政储蓄)银行管理暂行规定》等金融法规,或制定相应的《细则》,明确各类金融机构在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的地位、具体支持方式、权力、责任和义务等。三是完善有关金融监管法规,明确银监会行使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及相关业务的监管职责,并规定具体的监管内容、方式,及授予必要的处罚权限等。

(二)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努力实现规范运作、充满活力,是取得金融支持的提前。因此,一要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作。农民专业合作社要严格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合作社财

务管理制度》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进一步明确经营目标,明晰产权,规范自身经营行为和信用行为,提高其管理能力和财务运作能力,在此基础上,主动了解银行的信贷政策、金融服务品种等。二要以股份合作的方式增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本积累。可尝试并推广股份合作的方式吸收资金,壮大合作社实力、增强社员对合作社的责任心和归属感,也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能赢得更多的金融、贸易、技术等服务提供基础条件。三要努力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通过专业合作,促进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通过流通、销售合作,突出“产供销”一体化、“种养加”一条龙的发展模式,实现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的利益共同体。四要强化管理层的经营能力。一方面着眼于对管理层的培训教育,着力提高其经营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可在有条件的合作社实行董事会和经理层分工治理的模式,聘请职业经理人专门经营合作社,提高内部管理能力和效率。

(三)完善支农金融体系及服务功能

一要完善支农金融体系。农业发展银行要在主要集镇设立营业机构,对没有营业机构的乡镇要与当地农业银行或农村信用社建立业务代理关系,延伸农业政策性银行服务触角。农业银行要在主要集镇设立营业网点,对没有营业网点的乡镇,可通过组织流动服务组、投放ATM、POS设备,发展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用户等方式,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加大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建设步伐,要进一步鼓励各类金融机构以全国所有乡镇全覆盖为目标,发起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要积极探索深化资金互助社建设,一方面可考虑以专业合作社为基础建立专门信贷服务机构,特许其在社员内组织存款、办理贷款,开展特定的信贷服务,发展农民自己的NGO组织;另一方面,在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组建过程中,应考虑引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股东,通过产权纽带建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与专业合作组织的紧密联系,运用授信机制、信贷杠杆、差别利率等手段,对专业合作组织及其社员进行扶持。二要定位各类金融机构对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职能、职责。总的原则是在各类金融法规的指导下,建立涉农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分工合作机制、国家控股大型商业银行与区域性地方商业银行的支农社会责任机制、在我国经营的外资(国)银行的城市业务与农村业务(或资金缴存)的协调机制,从而完善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农户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三要创新金融产品和管理流程。支农金融机构要加强调查研究,了解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金融需求规律,制定具有操作性的实施细则,建立专门的业务操作流程和信贷工作机制,进一步增强金融服务功能。在具体操作上,要以有效控制风险为前提,摸清专业合作社的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各环节的综合资金需求,进行整体授信,实施一次申请、集中授信、循环使用、余额控制的管理办法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四要创新担保方式。探索扩大农业产权质押范围,积极扩展林业、果业等农业经营权和受益权的权利质押贷款;大力拓展农村资产担保范围,将农村地区的房产、农业动产、运输工具等转换为担保资产,解决农村动产不能抵押的问题。五要规范对民间借贷的管理。在《放贷人条例》或《民间金融法》尚未颁发之前,金融监管部门要从借贷形式、相关手续、契约要件、双方的权利义务、融资使用范围、利率水平、税收征收、违约责任等方面加强管理,引导民间借贷活动规范运作,发挥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资金支持的积极作用。

(四)创造良好的农村金融环境

一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中央财政要逐年增加预算、安排专项扶持资金,省市县级财政要切实安排预算、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支持,并在专项使用规则的指引下,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础设施建设、人员培训、品牌打造及科技改造等方面进行重点支持。中央省市县还应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专项基金或者担保基金,并将支出列入中央及地方预算,加强

对商业性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风险保障。二要完善税收政策优惠。政府可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数量、对农户收入的贡献度等进行评估,决定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及所属企业实行减免税政策及具体项目、幅度;对金融机构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用于农业生产经营的贷款适当减免营业税,并进一步扩大税收优惠范围。三要建立风险保障机制。进一步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试点范围,并尽快实现政策性农业保险全覆盖。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应开发一些适应成本高、风险大及农民个人无力全部承担的保险产品,扩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生产经营的风险保障。商业性保险公司应积极发挥补充作用,开发适应市场需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个人能够支付、有一定盈利空间的保险产品,扩大农业保险的范围。同时各级政府应出资设立风险补偿基金或提供保费补贴,在增强农民投保的积极性的同时,引导商业性保险公司拓展涉农保险业务。四要建立多种形式的农村贷款担保体系。借助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之间紧密的合作关系,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及农民之间建立多种形式的贷款担保组织机构,以实现与银行信贷的有效对接。同时,积极完善相应的中介服务体系,尽快建立农村产权登记、评估、抵押、流转等中介服务机构、组织和流通市场,为实现农村产权的担保、流转和变现提供现实条件。五要整治农村信用环境。加大农村信用环境整治力度,积极支持金融机构依法收贷、打击逃废债行为,为金融机构加大力度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作者:农业银行安徽省分行 冯静生 来源:《中国发展观察》2010年05月27日

责任编辑:何毕

第五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调查与建议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调查与建议

南充市嘉陵区政协经济委农业界委员小组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以农民为主体的经济组织,是农民为获取良好的服务,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的经济组织,这种经济组织不改变现有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如土地承包制、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制度等。为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创新步伐,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途径,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有序快速发展,我们农业界委员小组的政协委员,近期对南充市嘉陵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近两年来,我区共建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67个,涉及种植、畜牧、渔业、林业、休闲农业等多个产业。其中,经区工商局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81个,包括果树36个,粮油5个,蔬菜21个,水产、畜牧8个,休闲农业11个,人员总数22742人。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作物种植面积16万亩、水产品养殖面积0.1万亩,农产品年总产量5万吨、水产品年总产量0.2万吨;年收获畜禽产品0.52万吨、林产品总产量0.1万吨;统一组织销售农产品3.82万吨、收入6500万元,休闲农业总收入2500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现有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13个、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认证品牌3个。合作社资产总额5661万元,年总收入6743万元,盈余1159万元,社员人年均增收430元。

二、主要成效

(一)建成了大凤垭万亩农业观光园区。为了开发建设大凤垭观光园区,从2002年起,先后引进113位业主,并由部分业主牵头成立了凤木林业专业合作

社、黄花梨专业合作社、葡萄专业合作社等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区委、区政府整合农业、林业、水利、以工代赈、扶贫等资金,修建了凤垭山环山柏油公路20公里,完善水系12公里,接通水、电、气,先后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000万元以上。现在的凤垭山早已不再是光秃秃一片了,取而代之的是满山遍野的梨、桃、枇杷等水果,以及景观园林苗木、花卉等经济林木,凤垭山已被命名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二)建成了河西乡万亩蔬菜基地。河西乡充分利用其处于嘉陵江边得天独厚的优势,先后成立了富华蔬菜专业合作社、南渝三龙蔬菜专业合作社、富川蔬菜专业合作社、绿源果蔬专业合作社,利用沿江坝地大力发展蔬菜产业,种植蔬菜的耕地面积达1.3万亩,产值达6500万元,种植胡萝卜、莴笋、海椒、黄瓜、冬瓜、苦瓜、大白菜、甘蓝、茄子、西红柿等蔬菜。

(三)建成了文峰镇万亩桑园旅游观光园区。文峰街道办事处渭钟沱村、联工村、耀目坝村、观音堂村、乌木桥村等充分利用当地群众栽桑养蚕的习惯,因势利导成立了渭钟沱蚕业合作社、联工村蚕业合作社、耀目坝蚕业合作社、观音堂蚕业合作社、乌木桥蚕业合作社、大力发展蚕桑产业,现已建成桑园1.2万亩,并在此基础上,建起了“千年绸都第一坊”等旅游景点。2010年园区共产茧1146吨,产值达1374万元,园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040元。

(四)建成了两个万亩优质柑橘基地。2009年,区委、区政府为打造我区农业又一个亮点,同时为汇源果汁农业龙头企业提供优质柑橘,在成南高速公路沿线一立、大通、大观、天星等乡镇集中连片建成了万亩优质柑橘基地。2010年,区委、区政府又借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东风,引进10余户业主,整合支农资金1500万元,在大通镇龙池院大沟头、梓潼庙、陈滩子等村建成了禾林、金之源、荣天、残联、中南、橙缘等十多家专业合作社万亩优质柑橘基地。

三、存在问题

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农民通过组建专业合作组织,实行专业化、标准化生产,开展规模化、品牌化经营,促进了农民增收,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但目前的专业合作组织大部分还停留在协会的层面,发展仍处于初始阶段,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还很多。

(一)规模小。2010年,为了搞好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的建设,大通镇人民政府引进了12位业主,在龙池院、梓潼庙等村建立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并依托这些业主建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最大的业主的承包的面积也只有1600亩,一般的业主的承包面积都在500-800亩以下。

(二)示范作用弱。我区河西乡的胡萝卜叫响了这么多年了,产量上万吨,且品质优良,农民增收明显,并远销重庆。但就是这么个响当当的产品却没有走出河西乡,至今种植的面积和几年前差不多。

(三)带动力差。我区白家乡一带的农民每年冬天都有做苕粉的习惯,其生产的粉条筋好,口感舒适,是粉烧鳝鱼的上乘之料,产品历年来都供不应求。白家乡政府为打造这一品牌,专门申请了“嘉白”粉丝商标,但因其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包装几十年一惯制等原因,至今偏安于一隅。

(四)凝聚力不强。我区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46个,全部是依托业主建立起来的,这些业主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目的,大部分的出发点是为争取项目而成立的,而不是真正为创业成立的,更不是真正想带动农民致富而成立的。因而农民主动参与性不高。农民真正获得的收益一是出租土地的收入,一般每亩只有500-600元;二是给老板打工的劳务收入,每个壮劳力一年收入不

过1500-2000元。农民专业合作社直接分配给农民的收益基本上没有,因此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凝聚力普遍不强。

(五)政府出台政策关注力度不够。一是各个合作社项目支持力度不均,基础设施改善条件不一,有的合作社发展缺乏资金投入,后劲不足,运作困难;二是因区管委会工作职责不够细化,统筹协调、标准化生产、品牌打造等欠佳;三是应补助资金兑现难。

四、对策建议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法律法规制度和政策体系。首先,出台配套法律法规制度,将农民专业合作社明确为一类独立的法人。其次,明确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内容包括减免所得税,免征增值税,免征营业税、土地房产税和车船税。同时简化相关手续,比如合作社需要领取或开具季节性、临时性发票的,税务部门应当提供方便,允许直接到服务窗口领取、开票。实行农民专业合作社享受农产品和粮食出口退税绿色通道政策,做到“单独申报、即报即审、即审即退”。建立有利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工商、税务等登记制度及操作规程。再就是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财政扶持力度,鼓励专业合作社承担农业建设项目,尽快制定信贷、保险扶持政策,特别是扩大专合社农业保险范围,提高其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如富鑫、中南、荣天等合作社今年因气候、市场因素损失南瓜200多吨、冬瓜60吨、海椒10多吨,减收200多万元。进一步加强信贷支持力度。金融部门要积极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信贷支持,为符合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解决季节性、临时性所需的资金。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联合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信贷联保中介机构,设立担保基金,允许农民专业合作社以自有资产作抵或社员联保形式办理贷款手续。

(二)加大技术扶持力度。财政应当安排资金,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农民工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工作力度,优先安排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接受培训;农村沼气建设,向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倾斜,优先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发展沼气;“科技示范户”建设项目优先安排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实施;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的带头人及其成员免费提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和植保技术培训;免费提供植保技术信息和技术指导服务。

(三)提高部门扶持效率。继续采取区级各部门定点联系专合社的措施,加大各部门的项目、资金、技术扶持力度。如农工办的新村建设项目、农牧业局的高产创建项目、标准粮田建设项目、扶贫移民局的扶贫项目、农发办的农发项目、水务局的小微水项目、林业局的退耕还林的项目、畜牧局的养殖补贴项目、农机局的农机补贴项目等。重点扶持专合社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区域内的道路、水系、土地改良、新技术推广等。提升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水平,充分发挥专合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完善部门联系考核制度,制定奖励措施,把部门联系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落到实处。

(四)大力协办专业合作社。积极引导种养专业大户、产品购销大户、产品营销经纪人、基层农业服务中心、基层供销社、农业龙头企业、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等组织和个人,发挥各自优势,领办和合办专业合作社,形成多元化主体竞相参与的格局。引导农民专业协会自愿改造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合作社跨行政区域发展,引导分散的小型合作社在自愿基础上的整合和重组,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明确政府支持农民合作社的重点领域。

(五)应当按照国家财政部门规定的财务会计制度,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会计核算,并按章程规定或者社员大会决议从当年盈余中提取公积金,用于弥补

亏损和扩大再生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获得的政策补助资金,应限制业主实行按股分配,采取按人头返利的方式进行分配,让入社农户得到最大限度实惠。同时,为调动高层管理者、有经验的营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应采取报酬与业绩挂钩的办法给他们落实待遇。

下载浅析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症结与建议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症结与建议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思考[五篇范例]

    对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思考 摘要: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在实现农业生产经营规模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农民专业合作社......

    破解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瓶颈的调研报告

    调研背景:近年来,河南省汝南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为破解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瓶颈问题,积极进行探索,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促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蓬勃发展。截至目前,该县有......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作者:邹进泰 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时期,传统的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农业生产方式越来越显现出在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方面的局限性:由于受农业......

    遵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和政策建议

    遵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和政策建议 -----以贵州娄山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为例 一、娄山合作社简单情况 贵州娄山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China-Loushan Eco-agriculture Co-o......

    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对策建议

    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对策建议(一)注重人才培养,引领高位发展。要把农民专业合作社人才培训纳入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规划,安排专项经费,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善经营、会管理、懂技术......

    关于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建议(★)

    关于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建议一、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实行了家庭承包经营,在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下,农民向市场出售农产品、购买生产资料、......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汇报

    强化扶持 深化服务 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区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按照“加快培育一批、努......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摘要:本文是关于河南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的个案调查。通过调查分析河南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地域特征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