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形具快乐生》练习题及答案
形具快乐生
一个时期以来,谈论快乐的话题愈来愈多。工作上有快乐工作说,生活上有快乐生活说,竞技场上有快乐足球说,学校有快乐学习说,研究领域有快乐经济学说,等等。
人生来具有趋乐避苦的本性。追求快乐,享受快乐,为人之常情。问题是什么叫快乐,怎样才能求得快乐。快乐是感觉,如何求之呢?马克思主义者对快乐有着自己的感受。谢觉哉在谈到长征中的艰苦与快乐时说,不可能有从天上掉下来一个快乐来给你享受,只有经过劳作、经过奋斗得来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这就告诉我们,形具快乐才生。
形具快乐生,首要在形。形是一种载体,是一种形体。无形,快乐就成了无本之木。毫无疑问,凡变化者,在天成象,在地成形。无形难变,更难转化为快乐。这种形,具体到日常的生活工作中,就是大量的、琐碎的、不起眼的一件一件的具体工作。这些工作,或决策,或管理,或科研,或操作等,都是对建设小康社会的参与,对创造新生活的奉献。这些工作,因我参与、我奉献而快乐。因为说到底,形为快乐之质,快乐为形器之用。形与快乐,犹如刀之刃、山之峰,形存快乐存,形谢快乐灭。
形具快乐生,重要在具。具是一种状态,这种状态的潜台词叫足,同义语为办。一件事情与工作之形,做起来会有难易,论起会有高下,但不论是非凡或是平凡,只有全身心地投入进去,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不畏劳苦,百折不回,才有可能困难脚下踩,快乐心头生。如果是言语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对事不具不办,或是三心二意,少具缺足,东一榔头西一棒,又怎么能享受经过劳作、奋斗、拼搏而取得成功后的快乐呢?
形具快乐生,关键在生。生是一种过程,既有出生之意,又有发生之状,更有化生之态。这种有形且具而生发出来的快乐,透视出的是进取,表现出的是愉悦。这种愉悦,既有诸如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皮肤感觉在接受外部刺激后的外部感觉,又有诸如运动觉、肌体觉、平衡觉等接受肌体内部刺激后,反映身体位置和运动及内脏不同状况的内部感觉。这种感觉属精神层面,只要不止于一步地实践、实践、再实践,进取、进取、再进取,就能使快乐陪伴终生。
形具快乐生,生生会不息。这种生生不息引起的变化,会使大量的新东西产生,并带来源源不断的快乐,使人一笑失百忧,精气神更足。生生不息的快乐会使人如神人,似天人,进入无己、无功、无名的境地,成为忘我之人、不讲功劳之人、不讲名分之人,进而吐纳珠玉接千载,卷舒风云通万里。
1.下面是关于形具快乐生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形是快乐的载体,指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工作,它透视出的是进取,表现出的是愉悦。
B.作者所认为的能够产生快乐的形是有条件的,它必须具有参与和奉献的特点。
C.具指的是做工作必须全身心地投入,这样才能取得成功并获得快乐。
D.生指的是劳作、奋斗、拼搏后所获得的快乐,它既指外部感觉,也指内部感觉。
2.下面各项中对快乐产生的必要条件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无论是决策、管理、科研、操作,只要是对建设小康社会,创造新生活有利的工作,就有产生快乐的可能。
B.如果在工作中说得多,做得少,缺少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不畏劳苦,百折不回的精神,也不能享受到快乐。
C.忘我之人、不讲功劳之人、不讲名分之人才能精气神更足,获得生生不息的快乐。
D.要想让快乐源源不断,陪伴终生,就得实践、实践、再实践,进取、进取、再进取。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这篇议论文先阐述了快乐的含义,然后分析怎样才能得到快乐,最后指出为什么需要快乐。
B.快乐是感觉,不同的人对快乐有不同的理解。本文所指的快乐,是马克思主义者所认为的快乐,主要指精神层面。
C.在议论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工作时,作者先从正面分析怎样才能获得快乐,接着又从反面概括不可能取得快乐的种种表现。
D.世界上的工作有千千万万,但是本文所指的工作,是大量的、琐碎的、不起眼的具体工作。
参考答案:
1.A 透视出的是进取,表现出的是愉悦是快乐的特点。
2.C 忘我之人、不讲功劳之人、不讲名分之人是快乐的结果,不是快乐的条件。
3.D指对建设小康社会的参与,对创造新生活的奉献的所有工作。
第二篇: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及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 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 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也。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一、文学常识。
1、宋濂,字,号,朝人。有《宋学士文集》。
2、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别。本文是一篇赠序。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重、赞许之辞。
3、解题:洪武十一年(1378),即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入朝晋见明太祖朱元璋。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生前来拜访。宋濂了解到马生是个“善学者”,便写下这篇序,勉励他珍惜太学的条件,刻苦学习。东阳,现在浙江省东阳市,明朝属于金华府。马生,即马君则,当时是国子监太学生;生,是长辈对晚辈读书人的称呼,作者当时已经69岁。
二、解释下列加线字。
余幼时即嗜学 致书以观 假借于藏书之家
弗之怠 录毕 走送之 稍逾约
因得遍观群书 益慕圣贤之道 无硕师名人
尝趋百里外 执经叩问 德隆望尊
稍降辞色 援疑质理 礼愈至 俟其欣悦
卒获有所闻 负箧曳屣 持汤沃灌 以衾拥覆
寓逆旅主人 日再食 腰白玉之环 右备容臭
烨然若神人 緼袍敝衣 禀稍之供 岁有裘葛之遗
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 冻馁之患 博士为之师
非天质之卑 流辈甚称其贤 以乡人子谒余
撰长书以为贽 言和而色夷 故道为学之难
三、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
2、同舍生皆被绮绣
四、解释下列句子。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3、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4、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5、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6、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7、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禀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
8、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
9、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
10、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11、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阅读第一段,回答问题。
1、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
2、文中从哪些方面叙述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作者写自己求学经历艰难的目的是什么?
4、文章开头的“ 嗜学 ”一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5、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 ”与“
”之间的矛盾来决定的。
6、“ 加冠”一词是什么意思?你还能从古代汉语中找出类似的用法吗?试举一例。
7、本文通过典型事例全面的叙述了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生活,这与他的功成名就有什么关系?
8、从文中找出几处形象描写的例句,并写出从什么角度写的?
9、作者成人后求师的艰难,包括哪三种情况?(高度概括回答即可)
10、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作者真的愚笨吗?他为什么这样说?此处和文中哪句话照应?
12、作者“緼袍敝衣”处在“披绮绣„„烨然若神人”的同学之间,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对此你有何评价?
13、作者在叙述青年求学经历时插入同舍生优越的条件有何用意?从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14、作者写此文,意在勉励马生刻苦学习。在《三国演义》中有那么一段,孙权通过自身体会劝说手下一员大将读书的故事,后来这员大将设奇计袭荆州,大败关羽为东吴建下奇功。那么这员大将叫什么名字?从他身上你能获得哪些启示?
阅读第二段,回答问题。
15、第2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16、“太学生”的优越条件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概括回答。
17、本文的主旨句是什么?(全文中心论点)这句话要说明什么意思?(通过主旨句的表述,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18、文中“心不若余之专耳”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19、写出本段中与上文四组对比关系的词语。
20、本文为更好的达到启迪,鼓励和教育青年人立志勤学的目的,还功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这种写法的作用。
21、“太学生”没有取得成就的原因是什么?根据全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22、第一段作者求学条件的艰辛和第二段太学生求学条件的优越形成对比。从中你悟出什么道理?
23、细读第二段,谈谈在“口体之奉”和“中有足乐”之间你赞成怎样的取舍?
24、.作者认为太学生德不成业不精的原因在于什么?你是否也同意他的观点,为什么?
25、“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的含义是什么?
阅读第三段,回答问题。
26、段重点写了什么内容?
27、作者写此文的意图是什么?
28、读书要善于整体把握,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9、认为读书苦,几乎是所有中学生的同感,宋濂之苦,闻所未闻;诸生之福,过之不及。当你深谙了宋濂之苦及宋濂之累时,你对读书之苦想必会有新的认识。结合课文,说一说你的认识。
30、读完此文后,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送东阳马生序》答案
1、叙述自己青少年时期的求学之难和用心之艰。
2、幼时求学的艰难;成年后求师的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或四个方面:家境贫寒,无书可读;无师求教难; 远道求学,备受艰苦;艰苦的求学生活。
或读书难,要借书,抄书; 拜师难,冒严寒顶风雪,到外地寻师; 求教难,常遭“叱咄”;生活难,“日再食,”穿“緼袍敝衣”。
3、目的是劝勉马生不要辜负良好的学习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所成就。
4、统领全文,为全文定下基调。
5、嗜学 家贫
6、○1古时男子20岁时行冠礼,戴上成人帽子,后来常已冠或加冠,表示男子已成年。○2 “ 及笄”女子满15岁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表示已成年。
7、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勤奋艰苦的学习生活,正是以一种坚忍不拔的毅力,为求知而甘愿付出一切,不断的克服重重障碍,最后才功成名就的。
8、叩问之难:“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旅途之艰:“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生活之苦,与同舍生的对比:“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9、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10、他有强烈的求知欲,为获得知识,学问,他不辞辛苦,不怕困难,非常虚心虔诚的求教。
11、不愚笨,是作者自谦的说法;旨在说明,即使愚笨,努力学习也是会有收获的。和“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相照应
12、他以学得知识,获得学问为乐,不羡慕别人的衣食之忧,专心向学,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13、与同舍生对比,表现自己并不羡慕别人的优越条件,而是以学得知识,获得学问为乐,这种刻苦学习,专心向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
14、吕蒙;
启示:后天学习很重要;勤能补拙,学能治愚;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15、写太学生求学条件的优越
16、四个方面:衣食无忧(无冻馁之患);无需奔走(无奔走之劳);有疑能解(无求师之难)(或有良师指教);书目齐全)。
17、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得出结论:说明学业,道德上是否有所成就,主要取决于主观上是否努力。
18、告诉后生“们,求学之道在于聚精会神,专心致志,人的主观因素起决定性作用。
19、○1“日有廩稍之供”与“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对比;
○2“岁有裘葛之遗”与“緼袍敝衣”相对比;
○3“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与“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对比
○4“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与“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对比 20、○1“我”与“同舍生”生活条件的对比;
○2“我”求学经历与太学生优越的学习环境对比。
作用:通过对比,自然得出结论,(或推出论点)突出主旨。鲜明而有说服力。
21、“太学生”之所以没有取得成就,就因为他们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缺少勤奋学习的恒心和毅力
22、作者意在说明在艰难困苦中能业有所精,德有所成;但处于优越条件下却可能业不精,德不成。这根本原因在于用心不专。我赞成“中有足乐”。
因为精神享受是人生的最大快乐。
23、“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甚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24、根本原因在于其用心不专;同意这种观点,学习条件的优越,不一定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学业,道德上的成长,取决于自己的主观上是否努力。
25、学习的好坏与天资无关,只是用不用心的问题,更不能去埋怨别人,表明后天的努力的重要性。
26、点明了写序的原因和意图,赞扬马生,勉励他刻苦学习。
27、赞扬马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勉励马生刻苦读书。
28、作者叙述自己青少年时期的求学经历,与太学生的优越的学习条件进行对比,勉励马生刻苦读书。
29、现在的中学生,认为“读书苦,”几乎成了口头禅。深谙了宋濂之苦与累后,我认为我们所谓的苦,简直是微不足道的。宋濂借书,抄书,而我们的书应有尽有,却不曾用心读过;宋濂百里之外求师,行深山巨谷中,还常“遇其叱咄”,而我们坐在明亮温暖的教室里,却不一定“有所闻”;宋濂受冻馁之苦,而我们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还用心不专。这么优越的条件,却不知珍惜,又何苦之有? 30、求学之路是艰难坎坷的,只有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具有恒心和毅力,才能学有所成,勤奋学习是取得成绩的根源。
第三篇:《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及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⑴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
⑵缊袍敝衣 敝:
2、解释下列各句中的相同的字 ⑴①余因得遍观群书
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③得鱼腹中书
⑵①色愈恭,礼愈至
②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
③至理名言
⑶①稍稍宾客其父
②不敢稍逾约
(4)①以中有足乐者
②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③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④计日以还
⑤以衾拥覆
⑥俯身倾耳以请
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3、区别古今词义: ⑴汤: 古义:
今义:
⑵右备容臭:臭:古义:
今义:
4、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 B.描写富家子弟的豪华,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C.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D.文段内容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5、下面句中“其”字用法不同一项()A、门人弟子填其室 B、或遇其叱咄 C、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 D、俟其欣悦
6、请写出一个表现作者读书刻苦的句子:
7、“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中的“稍”字的作用是_____,它照应了“__________”一句。
8、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
9、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___”与“___”之间的矛盾决定的。(摘录原文回答)
10、“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你认为这种态度对吗?谈谈你的观点。
11、作者在记述自己的求学经历,却大篇幅地写老师的严厉,作用是什么?
12、选段分别从哪两方面叙写了作者的求学之难?
13、作者为什么对“同舍生”的优裕生活条件毫无羡慕之意。
14、用两个字概括作者求学的经历,应是文章中的“__”和“___”;如用一句诗(或一副对联)给文章重拟一个标题的话,这句诗是____。
15、宋濂之所以成功,除了他“嗜学”、“遍观群书”、“执经叩问”等因素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16、综合全文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写了自己学习的经历?
17、读了全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答出两点即可)
《送东阳马生序》参考答案:
一、⒈⑴被:通“披”,穿。⑵敝:破。
⒉⑴①能够 ②领会 ③得到 ⑵①周到 ②到 ③最高的 ⑶①渐渐 ②稍微
(4)①因为 ②来 ③用 ④表顺承,相当于“而”⑤用 ⑥连词,相当于“而” ⑦连词.作“因为”;介词,译为“拿” 3.⑴汤:古义:热水 今义:食物煮熟所得的汁水 ⑵臭:古义:原指各种气味 此指香味,音xiù今义:指一种难闻的气味,音chòu。
⒋B⒌C ⒍手自笔录(录华,走送之,不敢稍逾约)(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7.修饰 计日以还
⒏⑴刻苦好学⑵博览群书⑶虚心请教 9.嗜学 家贫(顺序可换)10.开放题,言之成理,表达流畅,观点明确即可。11.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老师的严厉是为了突出作者求师的诚恳,生动地表现了他的虔诚和恭敬的态度。突出了他求师的艰难。12.(1)得书难:(2)拜师难
1⒊因为作者心中有读书这件乐事。14.勤、艰 梅花香自苦寒来 15.用文章中的话作答: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答成“以中有足乐者”亦可。用自己的话回答,答出以下要点:①坚守学习信念
②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 ③克服生活上的重重困难
16.(1)得书之难(2)求师之诚(3)求学之苦
17.(1)学习的动力源于浓厚的兴趣(2)向人求教要谦虚诚恳(3)学习要敢于发问(4)学习要有主动性(5)学习要勤奋刻苦(6)以读书为乐,就会不畏艰难。
第四篇: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及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及答案
一、文学常识。
1、宋濂,字,号,朝人。有《宋学士文集》。
2、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别。本文是一篇赠序。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重、赞许之辞。
3、解题:洪武十一年(1378),即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入朝晋见明太祖朱元璋。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生前来拜访。宋濂了解到马生是个“善学者”,便写下这篇序,勉励他珍惜太学的条件,刻苦学习。东阳,现在浙江省东阳市,明朝属于金华府。马生,即马君则,当时是国子监太学生;生,是长辈对晚辈读书人的称呼,作者当时已经69岁。
1、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
2、文中从哪些方面叙述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作者写自己求学经历艰难的目的是什么?
4、文章开头的“ 嗜学 ”一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5、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 ”与“
”之间的矛盾来决定的。
6、“ 加冠”一词是什么意思?你还能从古代汉语中找出类似的用法吗?试举一例。
7、本文通过典型事例全面的叙述了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生活,这与他的功成名就有什么关系?
8、从文中找出几处形象描写的例句,并写出从什么角度写的?
9、作者成人后求师的艰难,包括哪三种情况?(高度概括回答即可)
10、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作者真的愚笨吗?他为什么这样说?此处和文中哪句话照应?
12、作者“緼袍敝衣”处在“披绮绣……烨然若神人”的同学之间,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对此你有何评价?
13、作者在叙述青年求学经历时插入同舍生优越的条件有何用意?从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14、作者写此文,意在勉励马生刻苦学习。在《三国演义》中有那么一段,孙权通过自身体会劝说手下一员大将读书的故事,后来这员大将设奇计袭荆州,大败关羽为东吴建下奇功。那么这员大将叫什么名字?从他身上你能获得哪些启示? 阅读第二段,回答问题。
15、第2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16、“太学生”的优越条件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概括回答。
17、本文的主旨句是什么?(全文中心论点)这句话要说明什么意思?(通过主旨句的表述,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18、文中“心不若余之专耳”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19、写出本段中与上文四组对比关系的词语。
20、本文为更好的达到启迪,鼓励和教育青年人立志勤学的目的,还功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这种写法的作用。
21、“太学生”没有取得成就的原因是什么?根据全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22、第一段作者求学条件的艰辛和第二段太学生求学条件的优越形成对比。从中你悟出什么道理?
23、细读第二段,谈谈在“口体之奉”和“中有足乐”之间你赞成怎样的取舍?
24、.作者认为太学生德不成业不精的原因在于什么?你是否也同意他的观点,为什么?
27、作者写此文的意图是什么?
28、读书要善于整体把握,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9、认为读书苦,几乎是所有中学生的同感,宋濂之苦,闻所未闻;诸生之福,过之不及。当你深谙了宋濂之苦及宋濂之累时,你对读书之苦想必会有新的认识。结合课文,说一说你的认识。
30、读完此文后,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送东阳马生序》答案
1、叙述自己青少年时期的求学之难和用心之艰。
2、幼时求学的艰难;成年后求师的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或四个方面:家境贫寒,无书可读;无师求教难; 远道求学,备受艰苦;艰苦的求学生活。
或读书难,要借书,抄书; 拜师难,冒严寒顶风雪,到外地寻师; 求教难,常遭“叱咄”;生活难,“日再食,”穿“緼袍敝衣”。
3、目的是劝勉马生不要辜负良好的学习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所成就。
4、统领全文,为全文定下基调。
5、嗜学 家贫
6、○1古时男子20岁时行冠礼,戴上成人帽子,后来常已冠或加冠,表示男子已成年。
○2 “ 及笄”女子满15岁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表示已成年。
7、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勤奋艰苦的学习生活,正是以一种坚忍不拔的毅力,为求知而甘愿付出一切,不断的克服重重障碍,最后才功成名就的。
8、叩问之难:“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旅途之艰:“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生活之苦,与同舍生的对比:“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9、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10、他有强烈的求知欲,为获得知识,学问,他不辞辛苦,不怕困难,非常虚心虔诚的求教。
11、不愚笨,是作者自谦的说法;旨在说明,即使愚笨,努力学习也是会有收获的。和“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相照应
12、他以学得知识,获得学问为乐,不羡慕别人的衣食之忧,专心向学,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13、与同舍生对比,表现自己并不羡慕别人的优越条件,而是以学得知识,获得学问为乐,这种刻苦学习,专心向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
14、吕蒙;
启示:后天学习很重要;勤能补拙,学能治愚;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15、写太学生求学条件的优越
16、四个方面:衣食无忧(无冻馁之患);无需奔走(无奔走之劳);有疑能解(无求师之难)(或有良师指教);书目齐全)。
17、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得出结论:说明学业,道德上是否有所成就,主要取决于主观上是否努力。
18、告诉后生“们,求学之道在于聚精会神,专心致志,人的主观因素起决定性作用。
19、1“日有廩稍之供”与“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对比; 2“岁有裘葛之遗”与“緼袍敝衣”相对比;
3“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与“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对比 4“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与“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对比20、1“我”与“同舍生”生活条件的对比;2“我”求学经历与太学生优越的学习环境对比。
作用:通过对比,自然得出结论,(或推出论点)突出主旨。鲜明而有说服力。
21、“太学生”之所以没有取得成就,就因为他们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缺少勤奋学习的恒心和毅力
22、作者意在说明在艰难困苦中能业有所精,德有所成;但处于优越条件下却可能业不精,德不成。这根本原因在于用心不专。我赞成“中有足乐”。
因为精神享受是人生的最大快乐。
23、“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甚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24、根本原因在于其用心不专;同意这种观点,学习条件的优越,不一定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学业,道德上的成长,取决于自己的主观上是否努力。
25、学习的好坏与天资无关,只是用不用心的问题,更不能去埋怨别人,表明后天的努力的重要性。
26、点明了写序的原因和意图,赞扬马生,勉励他刻苦学习。
27、赞扬马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勉励马生刻苦读书。
28、作者叙述自己青少年时期的求学经历,与太学生的优越的学习条件进行对比,勉励马生刻苦读书。
29、现在的中学生,认为“读书苦,”几乎成了口头禅。深谙了宋濂之苦与累后,我认为我们所谓的苦,简直是微不足道的。宋濂借书,抄书,而我们的书应有尽有,却不曾用心读过;宋濂百里之外求师,行深山巨谷中,还常“遇其叱咄”,而我们坐在明亮温暖的教室里,却不一定“有所闻”;宋濂受冻馁之苦,而我们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还用心不专。这么优越的条件,却不知珍惜,又何苦之有? 30求学之路是艰难坎坷的,只有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具有恒心和毅力,才能学有所成,勤奋学习是取得成绩的根源。
第五篇:练习题及答案
练习题 选择题
1、下列对管理的性质进行了阐述,说法不正确是(A)。
A.管理具有时效性 B.管理具有科学性C.管理具有艺术性 D.管理具有二重性
2、“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是强调(D)的重要性。A.预防 B.预测 C.组织 D.计划
3、组织是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它是由(B)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A.目标、原则和结构 B.目标、部门和关系C.目标、部门和效率 D.目标、部门和人员
4、为了保证计划目标得以实现,就需要有控制职能,控制的实质就是使(A)。A.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 B.计划接近实际活动 C.实践活动具有指标约束 D.计划得以严格执行
5、根据其在组织中的地位和作业的不同,组织成员可以简单地划分为(C)
A.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 B.生产者、管理者C.操作者、管理者D.技术人员、管理人员
6、关于管理的含义,下列词语中(C)的表述不确切。A.激励、约束 B.协调、沟通 C.放任、自由 D.理顺、调整
7、某甲是一所综合大学中文系的系主任,他是一个(B)
A.高层管理者 B.中层管理者 C.基层管理者 D.操作者
8、管理的最终目的是(B)
A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
B有效地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 C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D制定组织目标
9、“三个和尚”的故事中,“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主要揭示了下列各项管理职能中(C)的重要性。A计划 B领导C协调
D指挥
10、管理学研究的主要是(D)
A.经济管理问题 B.企业管理问题 C.行政管理问题 D.一般管理问题 判断正误
1、组织是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它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即目标、结构和关系。N
2、从教材给“管理”所下定义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管理的对象就是组织及其各种资源。N
3、现代企业管理学认为,企业管理的重点在经营,而经营的核心是计划。N
4、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是一个静态的协作过程。N
5、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符合于计划,计划就是控制的基础。N
6、愈是高层的管理者,控制要求的时效性愈长,综合性愈强。Y
7、管理的一般职能来源于管理的科学性性质,内容是合理组织生产力和维护生产关系。N
8、决策是管理的首要职能。N
9、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的复杂性。N
10、管理者的基本技能包括概念技能、人际技能和技术技能。Y 练习题 选择题:
1、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成为后来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他的代表作是(B)。
A《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
B《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C《科学管理理论》
2、系统管理学派认为,组织是由一个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组成,为环境所影响的并反过来影响环境的开放的(A)。
A社会技术系统
B社会经济组织
C社会经济系统
3、企业流程再造的目的是增强企业竞争力,从(A)上保证企业能以最小的成本、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赢得客户。
A生产流程
B生产管理
C作业管理
4、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中,(A)是最早研究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经学家。A.亚当·斯密
B.查尔斯·巴比奇 C.泰罗
D.大卫·李嘉图 5、1993年,海默和钱皮合著了《企业再造工程》一书,该书总结了过去几十年来世界成功企业的经验,提出了应变市场变化的新方法,即(C)。
.A企业战略转换
B.企业技术创新
C企业流程再造
D.企业管理创新
6、古典管理理论认为人是(B)。
A复杂人
B经济人
C社会人
D古典人
7、法约尔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在法国的杰出代表,其代表作是《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他被誉为(C)。工业管理之父
B 科学管理之父
C经营管理理论之父 D 组织理论之父
8、科学管理理论是古典管理理论之一,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D)。A制定科学的作业方法
B提高劳动生产率
C提高工人的劳动积极性
9、“管理的十四项原则”是由(B)提出来的。A、韦伯 B、泰罗 C、梅奥 D.法约尔
10、管理学界对行为科学的研究是在(D)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迅速成为影响巨大的理论流派。科学管理理论 B.人际关系学说 C.经营管理理论 D.权变理论学派 判断正误并改正
1、梅奥认为,人们在共同工作中,由于兴趣、感情或归属等因素而形成的组织体系,这就构成了正式组织。N
2、泰罗的科学管理既重视技术因素,也重视人的社会因素。N
3、法约尔提出的管理五项职能或要素是计划、组织、决策、协调和控制。N
4、“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区别在于,“正式组织”中以效率的逻辑为重要标准。Y
5、权变管理学派德主要代表人物是西蒙。N
6、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经历了经典战略理论、产业结构分析和核心能力理论三个阶段。Y
7、泰罗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与方法。N
8、韦伯是德国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他对管理理论的贡献是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管理体系,其代表作是《行政组织体系理论》。N
9、.从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初期,欧洲和美国都相继有人提出比较系统的管理理论。比如,在美国表现为泰罗创建的科学管理理论,在法国表现为法约尔的行政管理理论。N
10、企业流程再造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N 第三章思考题
一、单项选择
1、根据(B),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应该针对工作性质不同的组织目标的要求,将不同能力要素以适宜的方式组合起来,发挥协作叠加的功能与优势。
A、要素有用原理
B、同素异构原理 C、能级匹配、适才适用原理D、互补增值与协调优化原理
2、以下(D)不属于内部选拔的途径。
A、内部晋升
B、岗位轮换 C、返聘
D、广告招聘
3、(B)是为企业寻找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最常用的途径。
A、广告招聘 B、猎头公司
C、网络招聘 D、校园招聘
4、(C)是通过把候选人置于相对隔离的一系列模拟工作情景中,以团队作业的方式,并采用多种测评
技术和方法,观察和分析候选人在模拟的各种情景压力下的心理、行为、表现以及工作绩效,以测量候选人的管理技术、管理能力和潜能等的一个综合、全面的测评系统。
A、工作样本技术 B、测试
C、评价中心技术 D、求职者背景调查
5、任务分析、绩效分析是培训流程中(A)阶段使用的主要方法。
A、了解员工培训需求 B、制定员工培训计划
C、培训计划实施与管理 D、培训评估与反馈
二、多项选择
1、纵观组织管理的全部历史,大致经历了(ACD)阶段。
A、经验管理 B、民主管理 C、科学管理
D、文化管理 E、独裁管理
2、组织的竞争与淘汰机制在制度上主要体现为(ABCDE)。
A、竞聘上岗 B、末位淘汰制度
C、轮岗制度 D、内部创业制度 E、人员分流制度
3、激励机制主要依靠(ABCD)人力资源管理模块来实现。
A、薪酬体系设计 B、C、分权预授权系统 D、升迁异动制度 E、招聘与甄选制度
4、职务留人的途径包括(ACDE)。
A、多通道职业生涯 B、加薪 C、内部轮岗
D、外派委以重任 E、成立新的事业部门来满足员工的创业欲望
5、牵引机制主要依靠(ABCD)人力资源管理模块来实现的。
A、企业的文化与价值观体系 B、职位说明书与任职资格标准
C、关键业绩指标体系(KPI)D、培训开发体系
E、职业生涯管理制度
三、判断
(√)1、一般情况下,被选者越多,越容易选出合适的人才。
(×)2、择优而用意味着任何岗位都应选择最高级的人员来担任最好。
(×)3、当组织出现职位空缺时,面向社会招聘是唯一办法。
(×)4、用人应量才适用、任人唯全、用当其时。
(×)
5、组织在进行员工培训时应紧跟时代步伐,流行什么就培训什么。
(×)
6、我国人力资源数量庞大,人才市场供应充足,因此对大多数组织而言,无需进行人才梯队建设。
(√)
7、在制定考评办法时,要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去考虑,要看到绩效的动态特点和长远影响,不能以过去评价现在和未来,更不能主观臆断。
(√)
8、使用结构化面试减少了非结构化面试的不一致和主观性,增加了面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第四章物流管理方法复习题
一、单选题
1、什么是企业“第三利润源”?(D)
A.管理 B.人力资源 C.资金 D.物流
2.(D)是利用运输管道,通过一定的压力差而完成气体、液体和粉状团体运输的一种现代运输方式。
A.公路运输B.水上运输C.航空运输D.管道运输
3.(C)不属于运输合理化的影响因素。
A.运输距离B.运输工具C.运输人员D.运输费用
4.从流通内部结构描述流通过程的“三流”是指(A)。
A.商流、物流和信息B.商流、物流和人流
C.人流、物流和信息D.商流、人流和信息
5.物流信息系统的设计要求?(B)
A.完整、理性、高品质 B.通用性、可扩展性、可移植性
C.低成本、高收益 D.最小化成本、可维护性
6.按配送中心的经济功能,可以分类为(A)。
A.供应型配送中心、销售型配送中心B.城市配送中心、区域配送中心
C.储存型配送中心、流通型配送中心D.加工配送中心、流通型配送中心
7.(C)不属于仓库的功能?
A.调节供需功能B.运输能力的调节
C.克服了生产和消费的地理位置上的差异 D.流通配送加工功能
8.EDI的结构组成包括(A)。
A.EDI标准、EDI软件及硬件和通信网络 B.增值网、互联网
C.格式化的标准文件、条码技术 D.贸易文件、条码技术
9.按物流作业流程,物流信息系统可分为(B)。
A储管理系统、配送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 B.进货管理系统、销售管理系统和库存管理系统
C.储管理系统、销售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 D.储管理系统、配送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
10.配送不包括(D)功能要素。
A.备货B.理货C.送货D.退货
二、判断题
1.运输管理职能部门在物流管理中起着龙头作用,各下属单位需用的物品报计划科确认后,发送调运任务。错
2.客户服务是物流企业与客户之间联系的重要环节,是物流企业提高服务质量和企业竞争能力的有效手段。对
3.ECR是指物流企业面对多品种,小批量的客户,不是储备了“产品”,而是准备了各种要素,在客户提出需求时,以最快的速度提供条件,及时完成配送,提供所需服务或产品。错
4.对方贸易伙伴在收到信息后,按相同的操作将EDI标准格式文件转化为企业的贸易文件。错
5.配送企业只有真正实现零库存,用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零库存,尽管即时配送的成本较高,但这是现代化配送的重要发展方向。对
6.一般来讲,在买方市场下,企业成品销售需要有较大库存支持,其配送中心需要具备较弱的储存功能。错
7.配送活动能够使分散的经营活动协调运行,减少社会范围内的迂回运输、交叉运输、重复运输等现象,创造更多的物流经济效益。对
8.与一般运输形态不同的是,配送运输是较短距离、较小规模、频度较高的运输形式,它是面向用户的“末端运输”、“支线运输”、“二次运输”,一般使用汽车作为运输工具。对
9.在配送活动中,货物储存有两种表现形态:一种是暂存形态,另一种是储备(包括保险储备和周转储备)形态。对
10.对于要入库的货物,关键要做好两项工作:一是核对数量、二是核对质量。错
第六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哪项活动不属于财务管理的内容。(C)
A.筹资活动 B.投资活动
C.管理活动 D.分配活动
2、企业理财人员应确立(A)观念,重视利息的作用。
A.资金时间价值 B.风险
C.机会损益 D.弹性
3、现金流是英文CashFlow的直译,就是在一段时间内的(B)。
A.现金总收入 B.现金净流入 C.现金总支出 D.净利润
4、(D)可以缩短现金周转天数。
A.延长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B.延长营业周期
C.延长存货周转天数 D.延长应付账款周转天
5、企业实行全过程成本管理,意味着成本管理的范围涵盖了产品的(C)。
A.生产过程 B.设计过程 C.整个寿命周期 D.销售过程
6、(B)就是那些在客户看来没有价值的活动。
A.损失 B.浪费 C.成本 D.费用
7、在下列指标中,可用于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是(B)。
A.产权比率 B.流动比率 C.资产负债率 D.已获利息倍数
8、应收账款周转率提高意味着(C)。
A.短期偿债能力增强 B.收账费用增大 C.收账迅速,账龄较短 D.销售成本较低
二、判断题
1、财务管理的对象就是资金运动。(对)
2、利润最大化目标科学地考虑了风险与报酬的联系。(错)
3、现金是一种非收益性资产,持有过多会影响企业投资收益的提高。(对)
4、现金流预算是现金流管理的重要手段,所有企业都可以采用一种预测方法。(错)
5、成本定额管理的关键,首先在于制定标准消耗量。(对)
6、利润表上反映的是时点数,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是时期数。(错)
三、简答题
1、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财务目标有什么优缺点?
答: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具有以下优点:
(1)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既考虑了股东的利益,又充分考虑了其他利益集团的利益。
(2)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科学地考虑了风险与报酬的联系。
(3)企业价值最大化能克服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因为不仅目前的利润会影响企业的价值,预期未来的利润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所起的作用更大。
这种观点的缺陷是: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最大的问题就是其计量问题。从实践上看,可以通过资产评估来确定企业价值的大小,但具体技术环节上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2、谈谈质量成本及其管理的内涵。
答:质量成本概念是TQM的倡导者、质量管理大师费根堡姆提出的。质量成本是指企业将产品质量保持在规定的标准上而需支出的费用,以及因未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而发生的损失两者之和。一般包括:预防成本、检验成本、内部缺陷成本、外部缺陷成本、外部质量保证成本。质量成本管理,是指根据预定的质量成本目标,对实际工作中发生的所有质量成本,进行指导、限制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或不断推广先进经验,以促进产品质量成本不断下降,取得最佳经济效益而实施的一种管理行为。
3、资产负债表能提供哪些信息?
答:资产负债表可以提供如下信息:第一,可以提供某一日期资产的总额及其结构,表明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及其分布情况;第二,可以提供某一日期的负债总额及其结构,表明企业未来需要用多少资产或劳务清偿债务以及清偿时间;第三,可以反映所有者所拥有的权益,据以判断资本保值、增值的情况以及对负债的保障程度。此外,资产负债表还可以提供进行财务分析的基本资料,如将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进行比较,计算出流动比率;将速动资产
与流动负债进行比较,计算出速动比率等,可以表明企业的变现能力、偿债能力和资金周转能力,从而有助于报表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
四、计算题
1、某企业预计全年现金需要总量为40万元,其收支状况比较稳定。每次有价证券(年利率10%)变现固定费用为800元。计算最佳现金持有量、最低现金管理成本,并确定证券的变现次数和时间。
答:最佳现金持有量=(2*400000*800/0.1)1/2 =80000(元)
最低现金管理总成本=(2*400000*800*0.1)1/2 =8000(元)
证券变现次数=400000/80000=5(次)
变现间隔时间=360/5=72(天)
2、某公司2008年年初应收账款余额为20000元,存货余额为14000元。年末流动资产合计36000元,其流动比率为2.0,速动比率为1.2,存货周转次数为3。全年产品赊销净额为156000元,除应收账款外的速动资产忽略不计。要求分别计算:
(1)年末流动负债余额;
(2)年末存货余额;
(3)产品销售成本;
(4)年末应收账款;
(5)应收账款周转率。
答:(1)年末流动负债余额=流动资产÷流动比率=36000÷2.0=18000(元)
(2)年末速动资产余额=流动负债×速动比率=18000×1.2=21600(元)
年末存货余额=流动资产-速动资产=36000-21600=14400(元)
(3)主营业务成本=平均存货×存货周转率
=(14000+14400)÷2×3=42600(元)
(4)年末应收账款=年末速动资产余额=21600(元)
(5)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净额÷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156000÷〔(20000+21600)÷2〕=7.5(次)
一、单选题
1、以下哪个选项属于非正式沟通的方式(D)。
A.发布文件 B.会议报告 C.工作总结 D.网上聊天
2.以下不属于管理沟通要素的是(D)。
A.编码和解码 B.发送者和接收者 C.背景 D.思想
3.以下不属于沟通中个体障碍的是(C)。
A.选择性知觉 B.情绪 C.目标差异 D.信息操控
4.醒目、准确、可查阅、可保存、正式、方便快捷等,这属于以下哪种沟通技能的优点?(C)
A.倾听 B.面谈 C.书面语言沟通 D.演讲
5.沟通者可信度的因素包括沟通者的(D)。
A.身份地位B.良好意愿 C.专业知识 D.以上都是
6.当沟通者认为沟通的目的在于帮助他人或下属认识他们的思想情感和个性问题时,则更适合采用(B)。
A.告知策略 B.咨询性策略 C.说服策略 D.指导性策略
7.以下不是沟通信息策略所要解决的问题是(A)。
A.激发受众 B.筛选和过滤信息C.强调信息D.组织信息
8.在危机处理过程中,应努力避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在对内、对外两个层面上,保持信息管道的双向畅
通。这指的是危机沟通的(B)。
A.真诚原则B.信息对称C.快速反应D.核心立场
9.在冲突沟通中,当争议双方都坚信自己的想法是对的,此时适宜采用(A)策略。
A.和平共存B.按兵不动C.粉饰太平D.铁令如山
10.以下哪条不属于书面语言沟通的“4C”原则?(D)
A.正确B.清晰C.完整D.理性
二、判断题
1.解码是发送者把自己的思想、观点、情感等信息根据一定的语言、语义规则翻译成可以传送的信号。错
2.沟通客体策略突出了沟通者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问题和传递信息这个本质。正确
3.沟通者不但要把信息传递给对方,还需要了解对方的反应,确认信息传递出去之后的效果,这反映了管理沟通的策略性的特点。错
4.管理沟通有利于领导者激励下属,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组织氛围,提高员工的士气。对
5.现实中,人们往往重视语言沟通,而忽视非语言沟通的重要意义。事实上,非语言信息往往能够更有力地传达信息。对
6.所谓正式沟通,是指组织成员私下的交谈、传闻和“小道消息”等。非正式沟通一般体现的是感情交流的功能。错
7.进行自我剖析,关键是分析个人的协调能力。错
8.告知策略一般用于沟通者在权威或信息方面处于主导地位,但受众有最终决定权的状况。错
9.管理沟通是组织变革中的重要内容,但它仅存在于组织变革部分环节。错
10.管理沟通的对象既有个人,也有群体和组织。对 第八章 团队管理
一、单选题
1.一般在团队中,传统的角色可以从(A)中看出。
A.工作描述 B.岗位规范 C.招聘广告 D.没有正确答案
2.在团队建设过程中,团队领导者不应该具备的能力是(D)。
A.交流沟通能力 B.激励员工的能力 C.人际交往能力 D.员工服从自己的能力
3.影响团队凝聚力的因素不包括(D)。
A.团队成员的组成 B.团队的目标 C.团队的激励方式 D.团队成员的水平
4.能否对员工进行授权要取决于很多方面,(D)可能不会影响授权。
A.员工个人的技能水平B.员工个人的工作能力
C.团队领导信任成员的程度 D.团队领导的知识水平
5.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中所提到的五项修炼,不包括下面的(B)。
A.自我超越 B.团队创新 C.心智模式 D.系统思考
6.如果团队中存在大量的冲突,很可能是因为(C)。
A.团队成员参与不够 B.团队成员的退出
C.团队成员之间没有足够的信任 D.成员不能分享感受与观点
7.管理者必须对计划做出承诺,这是因为(A)。
A.只有这样,团队成员才能更加投入 B.管理者的成功离不开计划
C.这样的计划才是好的计划 D.这样才可以使计划更加切合实际
8.小李的工作表现一直不错,但是最近他老是闷闷不乐,团队主管与他进行了一次交谈,原来是他的家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主管帮他解决了问题,小李的工作积极性又提高了。这种情况说明团队成员和团队管理者之间(A)。
A.及时沟通的重要性 B.相互理解的重要性 C.相互信任的重要性 D.平等的重要性
9.维护团队的共同意识有很多好处,下面(D)不是好处之一。
A.人们有一种归属于团队的感觉 B.团队内部交流得到改善
C.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 D.让团队成员的个性消失
10.团队领导者不愿意授权都是有原因的,那么下面(D)是原因之一。
A.我相信某些人能够按时完成工作 B.这件事可以由他来完成
C.让某些人去承担这些工作,我觉得我的压力减轻了 D.没有一个人能做得像我一样好
二、判断
1.领导者信任其团队时,就会将一切任务的管理权交给他们。(N)
2.只要有良好的团队,就会有良好的决策。(N)
3.团队中成员和领导之间的关系应该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之上,如果没有信任,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就不可能。(Y)
4.能够共同协作是团队工作的优势之一。(Y)
5.团队领导必须确保批评是针对事实,不要针对个人,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培养团队成员间融洽的气氛。(Y)
6.优秀的团队文化能够代替刻板的规章制度,增强团队的凝聚力,提高团队的创新能力。(Y)7.授权可以将团队领导者从常规的任务中解脱出来,去执行更重要的任务。(Y)
8.只要制定出SMART目标,那么这个目标就能够实现。(N)
三、简答题
1.简述影响团队士气的因素。
答:影响团队士气的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团队目标的认同与否。如果团队成员赞同、拥护团队目标,他们会觉得自己的要求和愿望在目标中有所体现,士气就会高涨。(2)利益分配体系是否合理。组织的利益分配体系应合理,以鼓励员工共同合作,提高士气,而不是增强员工之间的竞争气氛。组织中的晋升、加薪和其他形式的认可,应该给予那些善于在团队中与其他成员合作共事的个人。只有在公平、合理、同工同酬、论功行赏的情形下人们的积极性才会提升,士气才会高昂。(3)团队成员对工作产生的满足感。个人对工作非常热爱、感兴趣,而且工作也适合个人的能力与特长,士气就高。(4)团队内部的和谐程度。团队内人际关系和谐,团队成员之间互相赞许、认同、信任、体谅,通力合作,这时凝聚力就会很强,很少出现冲突,就会提高士气。相反,发生内讧、窝里斗的团体,即便欲努力工作的成员也缺乏条件,只会耗费能力和资源,延误发展机会。
2.如何理解团队文化建设。
答:团队文化是由团队价值观、团队使命、团队愿景和团队氛围等要素综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建设团队文化的关键就是在团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提炼团队的价值观、团队使命和团队愿景,并以此为基础逐渐形成相对固定的团队氛围。团队文化建设是团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1)选好优秀的团队领导。优秀领导人有着独特的领导魅力,这包括优秀的表达能力,善于聆听他人,善于说服,卓越的组织能力,果断的决策能力。领导人的素质有多高,决定了团队最终能走多远。(2)建立共同愿景。团队愿景从管理哲学角度来讲就是解决团队是什么,要成为什么的基本问题,是团队中大家共同愿望的景象,它是人们心中一股令人深受感召的力量。在人类团体活动中,很少有像共同愿景这样能激发出强大的力量。(3)提升团队士气。组建团队时,团队领导要确保团队成员对团队目标的一致性,使团队成员认可和赞同团队目标,感觉他们的要求和意愿在团队目标中有所体现,以提升团队士气。
3.简述团队绩效的影响因素。
答:影响团队绩效的因素通常有以下几种:
(1)团队结构。团队结构包括团队规模、团队成员异质性、团队成员间的熟悉度等方面。有研究认为,团队的规模和团队成员的异质性越大,团队成员获得信息的渠道越畅通,团队绩效就越容易得以提升。(2)团队成员的心理因素和性格特征。间接经验或示范和反馈影响团队绩效,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情感评价反应和可知觉的团队功效感来调节的。团队成员的团队功效感越高,其团队绩效也就越高。(3)团队的激
励。激励理论认为,组织成员之间的合作由于受目标不一致和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影响,经常被部分成员的机会主义行为所破坏,而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不仅能够减轻这种行为,而且能够提高团队绩效。(4)其他因素。除以上因素外,团队目标完成情况、顾客满意度、工作完成的质量、团队人际关系的建立及维持情况等也会影响团队绩效。
四、案例分析
三个和尚在一所破寺院里相遇。“这所寺院为什么荒废了?”不知是谁提出的问题。
“必是和尚不虔,所以菩萨不灵。”甲和尚说。“必是和尚不勤,所以庙产不修。”乙和尚说。
“必是和尚不敬,所以香客不多。”丙和尚说。三人争执不休,最后决定留下来各尽其能,看看谁能最后获得成功。于是,甲和尚礼佛念经,乙和尚整理庙务,丙和尚化缘讲经。果然香火渐盛,原来的寺院恢复了往日的壮观。“都因为我礼佛念经,所以菩萨显灵。”甲和尚说。“都因为我勤加管理,所以寺务周全。”乙和尚说。“都因为我劝世奔走,所以香客众多。”丙和尚说。三人争执不休、不事正务,渐渐地,寺院里的盛况又逐渐消失了。问题:1.三个和尚组成的团队目标在那里? 2.这个和尚团队为什么由盛转衰最终失败? 3.这个和尚团队建设问题关键出在什么地方?
答:1.三个和尚的目标是香火旺盛。2.寺院由盛转衰,既非和尚不虔,也不是和尚不勤,更非和尚不敬,而是和尚不睦。3.和尚团队建设问题关键在于他们之间的不协作。团队成员协作不仅要分工,还要协作和监督,才能实现团队目标,彼此各自为政只能是一盘散沙。对于一个团队而言,如果团队中的成员只考虑自己的工作,而不去考虑他人,很可能因为协调不善而出现问题。相互协作,相互支持,因为团队的成功才是每一个成员的成功。
一、单选题:
1、目前所发生的刺激引起的压力称为()B A.预期压力 B.慢性压力 C.情境压力 D.残留压力
2、以下关于压力的说法,哪一个是错误的?()D A.压力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B.压力过程具有多重性
C.压力过程具有积累效应 D.压力过程具有缓解性
3、个体感受与评估刺激时不会受到下列哪个因素的影响?()D A.个人认知 B.社会经验 C.人格特点 D.个人爱好
4、ABCD法中C代表()?B
A.既不重要也不紧急的目标或事件 B.紧急但不重要的目标或事件
C.重要且紧急的目标或事件 D.重要但不紧急的目标或事件
5、提供财务与服务的支持,即通过直接提供解决问题的工具,或者提供个体得以放松或娱乐的时间来帮助减轻压力反应,这属于哪种类型的社会支持?()C
A.信任支持 B.信息支持 C.工具性支持 D.社会成员身份的支持
6、组织压力管理要遵循的原则不包括()?D A.岗位原则 B.具体原则 C.适度原则 D.时间原则
7、当员工因为工作内容单调而产生厌烦感时,组织可以通过()缓解。B A.工作轮换 B.工作丰富化 C.工作扩大化 D.改善工作内容
8、王先生毕业于上海某医科大学,当年因为学业出众,作为佼佼者被某知名三级医院录用,可是他工作没多久,就因为和科室里的同事相处不好,觉得受他们排挤,能力不被领导认可,工作压力大就毅然辞职了。王先生的压力来源于()。
A.社会环境 B.家庭生活 C.人际关系 D.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9、遇有负面情绪时,最简单的办法就是:()C A.沉默 B.谩骂 C.宣泄 D.下棋
10.识别压力预警信号,可从下面哪一方面进行识别?()D A.生理信号 B.情绪信号 C.行为信号弹 D.以上都包括
二、判断题
1、适度的压力并不是坏事。(√)
2、当你被一头狮子追赶时,你可能比刘翔跑得还快。这说明压力就是动力。(×)
3、具有高成就感的人由于追求成就感往往容易感到工作压力。(√)
4、内控型人格的人比外控型人格的人排遣压力的渠道和方式多。(×)
5、运用重要—紧急事件区分表法时,应将主要精力用于表格Ⅳ中的事件。(×)
6、工作要求与较多人进行接触与沟通,容易让员工产生高压力。(√)
7、当因为组织变革给员工在安全感方面造成压力,组织应该放弃变革。(×)
8、环境的变化包括社会环境、组织环境。当一个人已经适应了一个环境时,就不会产生压力。
9、只要组织实施了公平公正的绩效考评程序,员工就不会产生压力。(×)
10、通过个体的压力管理可以彻底消除压力。(×)
三、简答题
1、什么是EAP项目?实施该项目中可以采取哪些模式?每一模式有哪些优点?
EAP项目是由组织为帮助员工及其家属解决职业心理健康问题,由组织出资为员工设置的一套系统的、长期的福利与支持项目。
在实施EAP中,有四种模式可供选择。第一种是内部模式,也就是在组织内部设置一个专门部门,由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咨询等专业背景的专职人员从事EAP服务,可以放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工会,也可以独立于所有部门。这种模式的优点是:针对性强,适应性好,能全面了解员工的状况,并提供及时的服务。内部模式一般适宜于比较大型的和成熟的组织。第二种模式是外部模式,即聘请外部专业的EAP机构向员工提供帮助,组织与专业的EAP公司签订合同,并有专人负责与EAP公司联系和协调。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所有EAP服务都由专业人员完成,专业性强,保密性好,能够将最新的技术应用到实际服务中。有关资料显示,在美国《财富》杂志评选的世界500强企业中,75%以上的企业都聘请有EAP专业公司为自己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服务。第三种是组合模式。这种模式是将内部与外部模式联合起来,部分职责由内部EAP人员完成,其它职责由签约外部EAP专业人士完成。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能够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联合优势。第四种模式是联合模式,即若干组织联合成立一个专门的EAP服务机构,由专职人员为这些组织的员工提供专业的服务,这种模式优点是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省经费。
2、在针对工作压力源进行压力管理时,组织可采用哪些方法对工作进行再设计呢?
工作再设计简单来说也就是重新设计员工的工作,指重新确定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方法,以及该工作如何与其他工作相互联系起来的过程。工作再设计的内容涉及员工工作的各个方面,包括工作任务、工作职责、工作关系、工作环境等。包括工作扩大化、工作丰富化、工作轮换及改变工作环境等方式。
3、个体可以通过哪些策略缓解压力?
个体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进行:第一是针对压力源造成的问题本身去处理,主要从个人认知方面入手,提高认知性自我管理技能;第二是处理压力所造成的反应,提高应对性自我管理技能,包括时间管理、情绪管理等;第三是寻找压力缓解的社会途径,提高支持性自我管理技能;第四是提高保护性自我管理技能,主要包括静坐冥想、放松与体育训练、合理膳食等方面。
4、如何有效管理因组织变革导致的员工压力?
组织变革在安全感和技能方面给员工造成一定的压力,但不能因为员工不适应变革甚至是抑制变革就放弃对组织结构的优化和提升。所以要想顺利推行变革,同时又减轻员工的忧虑感,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如何有效推动组织变革,并能使员工的压力处于合理范围,可以通过从组织变革的三个环节分别进行。一般来说,组织的变革会经历解冻现、移动到新状态、重新冻结新变革使之持久这三个环节(见图9-5)。组织可以在不同的环节采取不同的策略。
在第一阶段,组织压力管理的重点即创造变革的动力。让员工清醒认识到过去的均衡已不能满足组织发展需要,将员工注意力转移到变革的必要性上,而不是沉迷于过去的行为方式,同时是让员工减少对于变革和未来的恐惧,增加他们的变革信念。
在第二阶段管理的重点即指明改变的方向,实施变革,使员工形成新的态度和行为,创造一种未来愿景,综合考虑达成这一目标所需要的步骤。通过愿景激励员工,打消他们对变革结果的疑虑,减少不确定感;需要让员工明确成功变革应该具备的态度和行为,让他们真正参与到变革中来,将压力化为前进的动力。
第三阶段的重点是把组织稳定在一个新的均衡状态,保证新的工作方式不会轻易改变。让员工能够检验自己和他人对于变革的态度和行为,同时组织要对员工的变革成果持肯定态度,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作用,增强对变革的信心,可以从员工中选择标杆实施奖励。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危机,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
A危机是从企业的角度来定义的 B危机在爆发之前征兆通常不明显
C危机大多是在很短的时间爆发的 D危机的成因往往很复杂
2、那些直接或间接受到危机影响,并遭受实际损失的人是(B)
A公众 B危机受害者 C危机处理者 D危机客体
3、危机预警的核心就是要建立一个完善有效的(A)
A危机预警信息系统 B信息发布系统 C信息监测系统 D信息控制系统
4、危机事件突发期的管理叫做(B)
A危机预防 B危机预警 C危机控制 D危机恢复
5、危机事件持续期的管理叫做(C)
A危机预防 B危机预警 C危机控制 D危机恢复
6、管理者应当在危机的(D)承担危机各个阶段的决策、领导和控制职责。
A危机预警阶段 B危机控制阶段 C危机善后阶段 D危机所有阶段
7、下列不属于危机基本特征的是(C)。
A突发性 B不确定性 C社会性 D不可转化性
8、突发事件最基层的行政责任主体是(B)。
A乡镇人民政府 B县级人民政府 C市级人民政府 D省级人民政府
9、政府采取危机应对措施必须有宪法上的授权,并且政府启动危机管理机制必须有法律上的明确规定。这即告诉我们,政府在危机应对中应当遵循(A)。
A合法性原则 B合理性原则 C责任原则 D时效原则
10、下列关于危机决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A危机决策往往是在条件充分的情景下做出的B危机决策往往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景下做出的C危机决策往往是在时间不充裕的情景下做出的D危机决策往往是在后果不确定的情景下做出的(二)、判断题
1、危机爆发时间的不确定性、状态的不确定性、影响的不确定性和危机回应的不确定性等。Y
2、危机的爆发是不可避免的。N
3、危机管理者的直接任务是收集、分析和传播信息。Y
4、危机管理的基础工作不包括危机风险识别。N
5、危机既包含着危险,也包含着机遇。Y
6、危机通常遵循一个特定的生命周期。Y
7、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是唯一的主体,其他社会组织和成员只能被置于被动的配合与执行地位。N
8、对于因采取危机措施的需要而给公民的财产和权利造成损失的,事后不需要补偿。N
9、危机管理中统一的指挥体制可以节约管理成本。Y
10、危机处理过程中为了减少群众的恐慌,应当有选择的公开信息。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