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沉默是面护心镜的美文摘抄
在去日本的飞机上偶遇了一对台湾夫妇。他们坐在我身边,一直在争吵——确切地说,是那位太太在喋喋不休。
我听了半天,终于明白了个大概:出门的时候先生把钥匙给了家里的钟点工,请她定期去打扫。太太知道后非常愤怒,一直在教训先生,说他丝毫没有防范意识。“如果钟点工趁我们旅行的时候搬空家里怎么办?如果她把外人带到家里来过夜怎么办?你这样做是存心让我一路都不安心,我怎么会跟你这样的人过了一辈子……”太太语速很快,声音洪亮。
然而奇妙的是,那位被骂的先生却始终悠然地靠在椅背上一言不发,偶尔喝口水,甚至顺手给太太倒上一杯为她润喉——简直是恶劣的纵容。
趁她去卫生间,我向那位先生说出自己的困惑。
“不好意思,也许这是你们的事情,但……为什么您可以忍耐那么久都不回应一声呢?”先生颔首致歉,然后说:“如果我回应了,她会更加生气。唯有沉默,才能阻止一切变得更坏。”“沉默并不能解决问题。”“但沉默起码不会激化问题,并可以缓解问题——其实这个世界上并没有能够完全解决的问题,能够缓解,已经不易。”我很好奇他对于沉默的看法:“沉默对于您来说,是武器吗?”先生微微沉吟:“不,它是防御,是‘护心镜’。”
“为什么?”
“它保护住我的心不受伤害,而且它不像盔甲那般坚硬,不会伤害那些接近我心的人。他们对我很重要,我不忍心让他们受伤。”
所谓护心镜,不只护己,更护住了那些我们所爱的人。
第二篇:沉默是一种底气的美文摘抄
有个朋友看完《离婚律师》后建议我:“你应该写写吴秀波,中国像他这个年纪这种类型的男演员不多,不像黄渤。”
黄渤怎么了呢?在我看来,上帝把能给的东西都给他了,除了外貌。而说到演技,国内男演员里,最近对两个人比较长草,第一个是黄渤,还有一个是廖凡。
黄渤的长相和气质就不用说了,2014年春晚,人家硬是把爱马仕穿出了建筑工人的范儿,这也算是一种功力。
但是,从《疯狂的石头》到《无人区》,甚至到大烂片《101次求婚》,他就是那种能把自己使劲撕碎,碎成一万片,然后世界上从此没有黄渤这个人,从此只有这个角色的演员。你能想象《无人区》里的阴损贩子和跟林女神求婚的朴实大叔是同一个人吗?到了这一部《亲爱的》,当黄渤找到儿子后,坐在公安局台阶上哭得鼻涕都流出来时,那一刻,他形象地诠释了《演员的自我修养》:“演员在舞台上,在角色的生活环境中,和角色完全一样正确地,合乎逻辑地,有顺序地,像活生生的人那样去思想,希望,乞求和动作。”他演的永远不是他自己,而是故事里的人。
7年歌厅伴舞,8年舞蹈老师,做过配音,管过工厂,开过玩具店,还曾经是一家新媒体公司的创意总监,在进入娱乐圈之前,黄渤已经和三教九流统统打过一遍交道了。有人被起点并不高的生活碾压得沉寂无声,三两杯小酒七八个朋友,一辈子也就琐琐碎碎地过去了,但有人就能把这些人间冷暖浓缩成养分,慢慢浇灌一株名叫“卧薪尝胆”的植物,然后,等待花开果落。
据说,黄渤从没有强求过红毯要走压轴,“你没名气,最后一个走人家记者都收工了;你有名气,什么时候走都会被关注。”他从来没有宣传期一定要上多少杂志封面,“我OK的时候,以前关系一般的朋友会忽然成为特好的朋友,我不OK的时候,你过去找人家请求一个角色,人家也不给你,就这么简单。”
这样的清醒,简直不像个明星。但确实来自一个2014年国庆档一个人独占三部的人,这样“自己跟自己抢票房”的大满贯盛况,只有葛优得到过。而其实在此之前,黄渤已经凭借《泰》《西游降魔》《痞子英雄》荣膺票房“卅帝”称号。
对角色的把握来自演员的悟性和情商,要求演员必须接地气,必须不端着,才能把人性中的每一个面,都拿捏到位。很多英俊小生做不来这个,他们太爱惜自己动了刀子的脸,太爱惜自己的所谓形象。而实际上,35岁以后,肉体都会老去,对男演员,或者对一个男人来说,最有魅力的,是头脑。
黄渤回答问题反应敏捷,风趣又幽默,据说他爱喝酒,酒量极大,跟记者在酒吧偶遇,也能喝上一杯聊聊天。他还爱玩爱买东西,“脑子里能装十件事儿”。以上种种,都从侧面证明了他脑子的好使程度。
聪明的人,始终会出来的,当然,不是小聪明。另外一位廖凡,比黄渤长得好看点,但大红大紫的路,跟黄渤一样,都是一点一点攒起来的。翻开他的作品履历,从《将爱情进行到底》到《别了,温哥华》,清一色的千年大配角。这条路上,还盛产过林雪和张家辉。
配角是什么意思?是新闻发布会上永远被主持人最后施舍过来一个问题的那一位,是片场没有什么助理只有自己管自己的那一位,是势利的媒体包括有时我自己在内说“这人有什么好采”的那一位。在这个烈火烹油的浮夸时代,镁光灯永远是属于主角的。人们向来只喜欢锦上添花,去恭维和追逐那个光芒四射的中心;配角,只能学着习惯在角落沉默。一个细节是:当廖凡知道很多媒体在获奖前后对他的态度明显变化时,并没有说什么过激的话。经历过平淡的人,早就知道什么叫作宠辱不惊。
平淡就是:没有过什么像样的绯闻,也没有贴过什么长微博炒作自己的感情进度,据说女友是一个编剧;也没有过什么负面新闻,老老实实演好每个戏。“每一个角色再小也会认真对待。”终于,40岁生日的时候,廖凡把他自己从沉默里挖了出来。
这一点儿也不奇怪。时间对每一个人都很公平,有的人在时间里主动放弃,因为通往金字塔尖的那条路,精英太多,机会又少,好累好辛苦;而有的人,从时间里完成了积累,让过往所有的沉默,都变成今天的底气。
第三篇:四十八小时的沉默美文摘抄
英国九十多岁的女特工、二战期间功勋卓越的铂尔在回忆往事时曾提到,在接受训练时得到的指示是:一旦被俘,要保持四十八小时的沉默,以便同伙有时间逃脱。
心有所动。四十八小时的沉默,给人性以回旋空间。
若让有血有肉的身体忍受长时间的痛苦折磨,我个人认为,未必合人性。我想,正因为大多数人都做不到,故而那些为了理想而忍受极端苦痛的人,被我们视为英雄。
如哥白尼,因提出“日心说”,教会对他施以酷刑,他的身体被拉长,但只要有一口气,他就依然不屈;如古罗马那个坚持自己学术见解的女数学家,身体被反对者用海贝一片片切割,连续数天,方才气绝;如赵一曼,被残忍的日本人折磨得半身炭化、指甲全无、白骨可见,也决不低头……
写下这些,我已不忍。那些亲身经历的人,是如何挨过极端难熬的每一分、每一时、每一天的?从很小的时候起,我就反复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遇到“敌方”酷刑,能扛否?也许很多人都并不太怕丢掉性命,但非常畏惧长时间、超越常规的剧痛。
所以,看到铂尔说到“四十八小时的沉默”,我终于释然。原来,有一种动摇,是可以得到谅解的,只要你在划定的时间里坚守了立场与原则就可以了。
但这不合国人的思维习惯。热衷说“中庸”的我们,在大小争斗中,往往只看到“敌我两方”的对立存在,不宽容中间地带,不宽容人性的极限。所以,在得势者严厉的目光里,敌人总是很多。而那些被打入另册的“叛徒”,基本上再无翻身余地。即使不能将其消灭,得胜者也要在思想上、文字上将其处以极刑。这在清代尤甚。
就这样,在生活或工作中一有风吹草动,我们就感觉焦虑,很多人似乎已习惯了日积月累的紧张心境,不知快乐为何物。
什么时候,我们能够推己及人,在矛盾、困惑、对立面前,除了做简单的是非判断,还捎带考虑“四十八小时的沉默”?因为在宽容他人的同时,其实也是善待自己。
第四篇:沉默是最美情感美文
又一个夜的来临,习惯性盘腿依坐在椅子上,习惯让手指在键盘上来回游离,习惯打开窗让风儿溜进来与己为伴,无需语言,在沉默中与之拥抱。
于是用这样的方式来倾诉,用心灵的语言来与自己对白——不要让内心背叛自己,矛盾的时候冷静整理一下自己的心情,忘记那些不愉快的曾经,泡上一杯清茶,听上一首自己喜欢的轻音乐。依然选择那份单纯的真,让自己在沉默中越发懂得,珍惜该珍惜的,遗忘该遗忘的才是最高的人生态度!
又是一个夜的来临,习惯于在音乐里独自享受着那份自我陶醉的意境!习惯于盘腿依坐在椅子上,打开窗,任由风儿溜进,没有语言的交流,却有着一份悠然的清闲!习惯沉默了,习惯沉默于自己的沉默。也习惯于一切的沉默,当键盘在指尖游离的时候,方发现有时候语言真的是很苍白,越说越无力。
难难难,呵呵。调整难难难好自己的心态,让自己就这样静下去,不需要别人去理解!或许这种沉默是一种自我保护,也或许是内心的一种脆弱体现,而我却依然喜欢这样我行我素。偶尔当记忆的匣门打开之时,只希望带给自己的只是那份淡淡的美。让一切定格在这个初夏的夜晚,时间散了残留的花香,洗去了曾经拥有的浪漫,带走了不属于自己的那份真诚,磨灭了幻想的完美。一切都逝水流年,奈何春暖花开终会落。
沉默吧,让灵魂在沉默中独舞,在音乐里买醉,在夜色里升华。沉默是精灵,沉默是最美!
第五篇:沉默是一种美美文
因为在万象喧嚣的背后。在一切语言消失之后。隐藏着世界的秘密。
倾听沉默,就是倾听永恒之歌。
因为我们最真实的自我是沉默的,人与人之间真正的沟通是超越语言的。
倾听沉默。就是倾听灵魂之歌。
当少男少女由两小无猜的嬉笑转入羞怯的沉默时。最初的爱情来临了。
当诗人由热情奔放的高歌转入忧郁的沉默时,真正的灵感来临了。
沉默是神采临时的永恒仪式。
在两性亲昵中。从温言细语到甜言蜜语到花言巧语。语言愈夸张,爱情愈稀薄。达到了顶,最,便会发生一个转折,双方恶言相向。爱变成了恨。
真实的感情往往找不到语言,真正的两心契合也不需要语言,谓之默契。
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刻都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不独爱情如此。
世上一切重大的事情。包括阴谋与爱情,诞生与死亡,都是在沉默中孕育的。
在家庭中。夫妇吵嘴并不可怕,倘若相对无言,你就要留心了。
在社会上,风潮迭起并不可怕。倘若万马齐喑,你就要留心了。
艾略特说,世界并非在惊天动地的“砰”的一声中。而是在几乎听不见的“哧”的一声中完结的。
末日的来临往往悄无声息。
死神喜欢蹑行,当我们听见它的脚步声时,我们甚至来不及停住唇上的生命之歌,就和它打了照面。
当然,真正伟大的作品和伟大的诞生也是在沉默中酝酿的。
广告造就不了文豪。
哪个自爱并且爱孩子的母亲,会在分娩前频频向新闻界展示她的大肚子呢?
在最深重的苦难中,没有呻吟,没有哭泣。沉默是绝望者最后的尊严。
在最可怕的屈辱中。没有诅咒。没有叹息。沉默是复仇者最高的轻蔑。
真正打动人的感情总是朴实无华的,它不出声,不张扬,埋得很深。
沉默有一种特别的力量,当一切喧嚣静息下来后,它仍然在工作着,穿透可见或不可见的间隔。直达人心的最深处。
沉默是语言之母,一切原创的、伟大的语言皆孕育于沉默。
但语言自身又会繁殖语言。它们与沉默所隔的世代越来越久远。其品质也越来越蜕化。
还有比一切语言更伟大的真理,沉默把它们留给了自己。
语言是存在的家:沉默是语言的家。
饶舌者扼杀沉默,败坏语言,犯下了双重罪过。
话语是一种权力——这个时髦的命题使得那些爱说话的人欣喜若狂,他们越发爱说话了,在说话时还摆出了一副大权在握的架势。
我的趣味正相反。我的一贯信念是:沉默比话语更接近本质,美比权力更有价值。
在这样的对比中,你们应该察觉到我提出了一个相反的命题:沉默是一种美。
自己对自己说话,是谁在说?谁在听?有时候是灵魂在说。上帝在听。有时候是上帝在说,灵魂在听。自己对自己说话——这是灵魂与上帝之间的交流,在这个场合之外,既没有灵魂,也没有上帝。
如果生活只是对他人说话和听他人说话,神圣性就荡然无存。
所以,我怀疑现代哲学中的一切时髦的对话理论,更不必说现代媒体上的一切时髦的对话表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