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是不能还是不为美文摘抄
在现实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有些明明是马上可以做到的易如反掌之事,有些人却不能身体力行;有些是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举手之劳,有些人就是不愿付出代价。
这使我想起了孟子的一席话。在《孟子·梁惠王上》,孟子对齐宣王提出了“保民而王”的主张,并且对齐宣王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保民而王”,即“爱护老百姓,可以称王天下”之意。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对齐宣王来说,不是像挟太山、跨北海那样的不可及之事,而是像“折取草木之枝”,或是为老年人屈臂行礼一样的容易。齐宣王按照孟子的施政主张,付诸实施,果然使齐国日益强盛起来了。
孟子的一席话,对我们当前正在开展的精神文明活动来说,还是有所启发的。
三月份,在全国开展的文明礼貌月活动中,从颈戴红领巾的少先队员,到两鬓斑白的退休工人;从普通的城市居民,到党政军的各级负责同志;人人都在从事力所能及的活动,个个都在贡献自己的力量。可是也确有那么少数一些人,至今无动于衷,我行我素。不信吗?请看:
在大街上,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个过路人,把刚削好的苹果皮,随手一扔,昂然而去,明明废纸箱就在他的眼皮下面,可是他却似全然看不见一般。
当你在路上行走的时候,耳朵里常常会传进“他妈的”、“去你的吧”等等的污言秽语。
当你走在楼房的下面,高居者会突乎其来地倒下一盆污水来,泼在你的身上,群众讽之为“踞高淋下”。凡此种种,还可以举出一些。并不是“挟太山以超北海”一类的难事,可是有些人就是不改故辙,一错再错。
据报载:在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中,有些地方开展了“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活动,收效甚大。他们的共同体会是:要改正这些不文明现象,并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事情,而是“人人都可努力做到的,关键是要有恒心,有毅力”。关键在于“为”还是“不为”。
在现实生活中,对人民有益的一些事情,有人不愿去做的现象还是很多的,如果我们的这些同志能够读一读孟子的这一席话,悟其道理,汲其精华,或许会有所裨益的吧!
第二篇:诺言是不能违背的美文摘抄
那年,我从商学院毕业,满怀期待地打算进父亲的公司工作,没想到父亲只说了一句“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没有给我任何机会。血气方刚的我一气之下摔门而去,下定决心要靠自己闯出一番天地。
我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项目,可百般筹措,还是缺少20万元的启动资金,犹豫再三,我决定回一次家,向父亲借钱。
让我意外的是,父亲一口答应了我的请求。他说钱没有问题,但有个条件。说着,父亲递给我一张纸,上面写着一个人的名字及住址。“条件很简单,你每月10日前把500元汇到这个住址,不可延误,更不可间断,如果没有问题,20万元就是你的了。”
父亲所提的条件和20万元资金相比,根本不值一提。我甚至觉得,一向强硬的父亲是不是想用这个方式,间接化解我和他之间的矛盾?
父亲见我有些兴奋,又说:“不过,为了防止你违约,你必须将你的公司资产作为抵押,也就是说,你一旦失约,我将随时有权清算你的公司。”
不就是每月汇一回款吗?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父亲。
我拿着20万元创办了公司,工作很忙,常常不分昼夜。一年后,在我的苦心经营下,公司渐渐有了起色,至于汇款的事,我在手机里设置了日程提醒,从未出过差错。就在我踌躇满志地希望有一天也像父亲那样,成为一名优秀企业家的时候,一次意外毁灭了我美丽的梦想。
那天我刚拜访完客户,又谈成了一笔生意,心情好得无法形容。就在这时,手机响了,电话那端的人自称是父亲的助理,他说受父亲委托,明天将收回那笔20万元的借款。
这让我一下子懵了:“为什么?”
“因为你忘了和你父亲之间的约定。”
我这才想起来,一个月前我换了新手机,忘记将汇款的事输入日程了。我刚想解释,对方惋惜地说:“别怪你父亲,要怪就怪你自己吧。”然后便挂了电话。
放下手机,我只觉浑身瑟瑟发抖。我当即赶往父亲的公司,冲进父亲的办公室,问道,“爸爸,你的助理说的是真的吗?你……”我不愿说出后面的内容,我不相信那是真的。
父亲没有回答,只微微点了点头。
“爸爸,请你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这就去将上个月的汇款补上,保证以后再也不会忘记了。”说这话时,我面对着父亲,双膝不由自主地弯了下去,整个身子向前倾斜,近乎乞求般地看着他。这么多年来,这是我第一次如此诚恳地向父亲道歉。
停了片刻,再开口时我的声音有些哽咽:“你知道这一年来我付出了多少努力吗?好不容易才有点起色,我不能就这样放弃了!”
可是父亲对我的言行似乎无动于衷,脸上的表情和那年拒绝我进公司时一样冷峻。
“爸爸,求你看在妈妈的面上,原谅我一次好吗?”我无计可施,竟将死去的母亲抬出来作为最后的砝码。母亲在我10岁那年因车祸离我而去,从此这个家就只剩下父亲的训斥与我的叛逆。
或许是我的话触动了父亲,他坐到沙发上,点上一支烟,思忖着什么。我以为他会改变主意,但我错了,他看着我说:“儿子,我很想原谅你,可是不能。抱歉,我必须这么做。”
我简直崩溃了!我恨透了父亲,又一次摔门而去。我不明白父亲为什么要这么对我,只不过是一次小小的失约,他竟然如此绝情。
瞬间,我回到了原点。公司清算后我整天浑浑噩噩,用睡觉、网络游戏填充着每日的生活。两个月后的一天,我打开抽屉想要找张游戏碟,无意中看到了那沓汇款单的存根。我气愤地把它们揉成一团打算扔掉,忽然脑海中灵光一闪:父亲如此重视这个汇款,收款人和父亲之间到底有什么特别的关系?父亲为什么要用汇款作为借钱给我的条件7带着一连串的疑问,我决定去“拜访”那位收款人。
收款人叫“张秀丽”,我曾多次在汇款单上填写过她的名字。让我意外的是,她竟是一位105岁高龄的老太太。老人看起来还算健康,见到我也不戒备,原来她把我当成来采访她如何养生的记者了。我假装问了几个有关养生的问题后,便将话题转到我预先设计的轨道上。这才知道老人无儿无女,多年来孤身一人,她年轻时没有工作,75岁那年丈夫死后全靠入赡养,才活到现在。
我敢肯定,支付张老太太赡养费的正是父亲。正当我想询问老人家赡养者是谁时,她却突然借口说累了,拒绝了我的进一步“采访”。
从张老太太那里回来后,我对父亲的怨恨减弱了许多。不管父亲为什么赡养老太太,30年如一日的行为令我感到钦佩。我重新振作起来,找了一份工作打算从头做起。不久后,我因表现出色升了职,只是那些疑惑仍时常困扰着我。
一个周末的夜晚,父亲给我打了个电话,说要给我看~件东西。自从上次和父亲争吵后,我们再没有见过面。这次父亲如此急切地找我,我猜想一定有重要的事。
在父亲宽敞的办公室里,父亲递给我一个棉布包裹,打开一看,里面是一个玉手镯。这是个佩戴过很长时间的手镯,圈口外有明显的碰撞痕迹。父亲说:“你不是一直记恨我清算了你的公司吗?孩子,这个手镯就是答案。”
手镯是张秀丽老人的。30年前,张老太太的丈夫去世后,她既无工作又无子女,便决定将家里唯一值钱的玉手镯卖掉。父亲那时刚开始创业,他看出这个手镯升值潜力很大,决心把镯子买到手,可他资金有限,出价自然比不过那些有钱人。父亲灵机一动,提议分期付款,每月支付张老太太一笔赡养费,直到她去世。张老太太一想,这倒是个稳妥的好办法,便同意了。那个时候,张老太太已经75岁了。其实父亲是打过算盘的,哪怕张老太太活到85岁,自己还是赚了。后来,父亲拍卖了这只镯子,得到了第一笔启动资金。只是,父亲没想到张老太太竟又活了30年,这30年来不断付出的赡养费早已超过了手镯本身的价值……
“昨天,张老太太过世了……这是我做过的最亏钱的买卖之一!”父亲感慨地说,“可是儿子,你知道吗?这也是我一生做过的最赚钱的买卖!张老太太和我素昧平生,却相信我,在只收到相当于几个月赡养费的订金的情况下,就把镯子交给了我。这个镯子教给我商人最重要的素质——诚信,诚信让我成为一名优秀的商人。发迹后我把镯子买了回来,时刻提醒自己。”
我听完后,心中百感交集,只听父亲接着说:“其实,从你策划第一个项目开始,我就一直默默关注着你。你那些项目大多急功近利,有的还想尽办法钻政策的空子,打擦边球。我以每月按时汇款为条件,就是想提醒你从商的基本准则,但你没有醒悟。我知道,如果再不给你一个教训,你只会在危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所以抓住那次你忘记汇款的机会,清算了你的公司……”
原来是这样。我的眼泪一下涌上眼眶。当时我春风得意,胆子也越来越大,在父亲清算我公司的前一刻,我正在策划一个利润丰厚但有多处违规操作的项目……
那夜,父亲和我谈了许多,我听得很认真。最后父亲问我愿不愿意去他的公司,我回绝了。我对父亲说:“爸爸,儿子长大了,该自由飞翔了。”
第三篇:不能等美文摘抄
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参加同学聚会,当年一起读书的同学,如今大多在读大学、考研、考博。
席间,大家谈笑风生,山南海北,古今中外,畅谈人生。他一句话也插不进去,好不容易熬到同学会散了,他逃跑一样离开了。回到家,他睡不着觉,想起自己的少年时代,贪玩、打架、惹事,别人刻苦读书,他嘲笑人家是书虫,又呆又笨。青葱岁月,弹指一挥间,就那样被自己挥霍掉了。如果重新来一次,他想自己一定会珍惜的,只是人生没有如果,也不可能重新来过。
一个三十多岁的青年,参加同学聚会。当年一起读书的同学,大多学有所成,在一方天地有所建树,或者在某一个领域小有成绩。再看看自己,大学毕业这些年,走马灯似的,工作换了一个又一个,每一个地方都待不长久。刚开始,老是找客观理由,什么领导不体恤下属、同事难以协作、工作自身局限性大、没有发展空间等等,诸如此类的理由。一火车都不止。时间如流水,过了很多年,自己还是某家单位里刚跳槽过去的新人。
感叹命运的不公吗?感叹人生的无常吗?其实都不是。
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参加同学聚会,当年一起读书的同学,大多是一家人一起来的,妻子温柔体贴,孩子天真快乐,一家人幸福美满。唯有他,形单影只,既无妻也无子。不是他没有机会幸福,而是他一次一次地把机会错过了。这个不够漂亮,那位不够温柔:这个学历不高,那个工作环境不好。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是德才兼备的完人吗?凭什么要求别人完美?好不容易结了婚,又无法容忍对方的小缺点、小毛病,最终还是离婚了,他成了孤家寡人,一个地道的幸福旁观者。
一个五十岁的壮年人,参加同学聚会,当年一起读书的同学,大都身体硬朗,腰板挺直。50岁,本来就不算很老的年纪。可是看看他,居然有些惨不忍睹:腰也弯了,背也驼了,而且华发早生,亚健康像一个看不见的杀手潜伏在身体里。究其原因,是他的先天条件比别人差吗?当然不是。一年到头,忙于应酬。生活没有规律,饮酒过量,吸烟无数。别人健身的时候他懒散,别人睡觉的时候他熬夜,极度透支和挥霍健康,他的身体能不比别人差吗?
俗话说,什么季节开什么花儿。人也一样,什2年龄做什么事儿。选择自己的人生目标,然后不停奋斗和努力,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不能等,比如,孝敬父母不能等、享受天伦不能等,一等从此万事成蹉跎,等到身后的门都关上了,就什么都来不及了。
第四篇:差距不能不注意美文摘抄
30年前,有人叮嘱我:“替朋友办事,事成,要告诉朋友此事办来轻松容易,以减轻朋友心理上的负担。”
30年后,有人叮嘱我:“替朋友办事,事成,要告诉朋友此事颇费周折,得来不易,以加强朋友的印象。”
那天,朋友托我买东西,我唯恐买贵了,对不起朋友,就暗中“贴补”了十分之一的价款。朋友问:“这是从哪一家买来的?”我只好支吾其词。朋友指着我的鼻子说:“你找到了价钱便宜的商店,竟不肯透露地址,真不够朋友。”
一个留美学生,晚间去探访他的教授,双方谈得很融洽。最后,这个学生站起来说:“时间不早了,老师和师母要休息了,我该走了。”谁知教授太太听了很不高兴,她说:“你想走就走好了,为什么把责任推在我们身上?”学生愕然,不知错在哪里。
其实,这现象也可以看做农业社会培养出来的观念与工业社会培养出来的观念有其差距。传统训练我们处处要委屈自己,体贴别人,但是现代人渐渐不懂这是怎么一回事儿了。
差距,不能不注意啊!
第五篇:多做一些不为谁的美文摘抄
作为一名飞行员,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保障安全,其中一项工作是在遇到颠簸时及时打铃提醒机组及旅客。然而有一次,让人揪心的一幕发生了。
我从监视器里看到乘务组并没有因为打铃而坐回座位上系好安全带,而是继续为旅客准备餐食。我为此又气又急,指着监视器说:“如果真出了事,应该算谁的责任?”
相比之下,机长看上去十分淡定,他什么也没说,而是打电话给乘务组,口气诚恳又严厉:“飞机即将遇到颠簸,请你们坐回座位、系好安全带,谢谢。”乘务员终于放下手里的活儿坐回座位。
我松了一口气,机长耐心回答了我的疑问,他说:“虽然说我们已经打了铃,理论上已经尽到了提醒的义务,就算乘务员因为颠簸受了伤,也是她自己对颠簸不够重视造成的。”机长在这个时候看向我,异常认真地问:“可是你的良心过得去吗?”
那一刻,我终于明白了机长的苦心。打铃不是目的,让乘务组认识到即将遇到的颠簸才是目的,在打铃不起作用的时候,我们不能因为走完了“打铃”这个形式就“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是要认真落实提醒的责任,确保机上人员的安全。
颠簸很快过去了,感觉上并不十分严重,似乎不系安全带也不会有什么问题。乘务员再次投入到工作中,动作明显加快了很多,仿佛是在弥补刚才耽误的时间。
我们不知道乘务员对机长“特意的提醒”作何感想,是心存感激,还是抱怨他多此一举?不过这并不重要,因为我们选择多做一些,并不是为了获得个人的荣誉或是别人的感激,而是为了自己的良心。
机长一丝不苟、尽职尽责的做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后再遇到类似情况,我一定会像机长一样将这一做法延续下去。哪怕是颠簸并没有发生,哪怕是乘务员会有抱怨,我还是会选择“多做一些”,因为身为飞行员,就是要杜绝任何影响飞行安全的万分之一。
某次过站,我出去问乘务组为什么还没有送餐。乘务员不好意思地笑笑,说:“航食还没有来,其实大家都有些饿了,您能帮忙催一下吗?”当时距离落地已经过了很长时间,我为此大为不解:“航食一直没有来,你为什么不说呢?”乘务员更加不好意思了:“看你们那么忙,我怕麻烦你们。”
“不轻易麻烦别人”是一个人高素质的体现,可是这一品德放在工作中却是不可取的。在机组成员之间,机组与乘务员之间,以及机组与其他地面保障单位之间,大家在各司其职的同时更需要良好的配合,这种配合首先体现在沟通上。我们不能因为害怕麻烦别人就减少必要的沟通,恰恰相反,我们需要多要求、多询问、多核实,才能及时暴露问题、减少差错、提高效率,使飞行能够更顺利地进行下去。
多做一些,不只是竭尽所能执行和落实自己的职责,更要像机器上的一枚齿轮一样带动别人一起参与。而对于别人仿佛有些多余却完全出于善意的提醒,我们也应该用诚恳的态度向对方说一句“谢谢”,因为你永远无法预料下一次的颠簸是否会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