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不为物所累美文
15年前,我刚开始第一份工作没多久,老板要接待一位重要的客人,我作为他的秘书陪同前去。由于对方是我们的核心合作伙伴之一,老板特别叮嘱:“注意穿着与举止,你代表公司的形象。”
我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是让我穿好点、穿贵点,于是提前半个月就忙开了。我花了两个月的工资买了一套当年最流行的女装,廓形和质感都很棒。
我又回家向我妈借包和手表。我妈看我这么慎重,不由得也重视起来,问我是不是需要更贵一点的首饰,我两眼放光地点头。于是,我妈拿出一块我从没见过的翠镶钻苹果形吊坠,说:“这是你外婆留给我的翡翠,这两年才镶了钻,先借给你用。”我携带各种宝物一溜烟地跑了,期待着隆重的见面。
终于到了接待贵宾的那一天。对方一行4个人:总经理、两名与我们公司业务对接的伙伴、一名助理。作為东道主,我们一行6个人:老板、4名部门负责人、我。老板看到我的第一眼,就被我的穿着惊到了。
老板穿一身裁剪得体的西装,潇洒而不失庄重;而我则像橱窗里的模特,从套裙、手表、手包到鞋,全方位闪光,尤其是那块翡翠,更是闪瞎人眼。老板斟酌了措辞,无奈地说:“小李今天很庄重,翡翠特别显眼。”
宾客现身之后,我恨不得化作青烟消失。总经理的助理是一位比我年长几岁的女性,着装简单大方,没有任何夸张的首饰,一条细细的、链坠是一颗单粒钻石的颈链更是把我衬托得像樱桃小丸子的妈妈。
好在见面顺利,宾主尽欢,除了我穿得太夸张。送走客人,老板看着我笑起来:“对不住,我叮嘱错了,其实你平时穿着很正常,今天用力太猛了。”
我委屈地说:“你让我穿好点,我就花很多钱买了名牌衣服。”老板摇摇头:“昂贵不如得体。穿得像老板的人未必是老板,拿着名牌包的人不一定是富人。保持自己的风格比追求名牌更重要,懂得欣赏好东西,但也不要被外物所累。”
后来,我在职场着装方面再没有犯过错。我不追求名牌,着装符合身份、职位,既不给人压迫感,也不会显得无精打采。另一方面,我也不排斥名牌,如果质感和风格看上去和我比较搭,我愿意在其他方面节约,买即便昂贵但使用频率更高的物品。
总之,我不会为物所累,选择的标准是合适,而不是价格。
第二篇:不为追星所累教案
不为追“星”所累
教材简析:
不为追“星”所累是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四课第三方框的内容。本方框内容从青少年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使他们认识追“星”与每个人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感悟追“星”,探究盲目追“星”的危害,成就明日之“星”。学好本框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从而达到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目的。
做的习惯。因此对学生的及时教育和引导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追“星”观,从深层次去认识明星与偶像,将偶像所代表的精神内化为自我成长的动力。
2.能力目标:深刻剖析追“星”利与弊,学会将追“星”转化为自己前进的动力。
3.知识目标:会运用健康的心态来指引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追“星”,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才华。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如果有一天》,会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唱……
师:这首优美动听的歌曲,大家知道是谁唱的?(学生回答刘德华)
师:对,刘德华以他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我们很多青少年追崇的偶像。在这个“群星璀璨”的时代,追“星”成为时下流行的一种现象,甚至有人达到痴狂的程度。他们会因为明星的成功而欢呼雀跃,又会因明星
疯狂追“星”女杨丽娟自1994年迷上刘德华后,每天精神恍惚,便一直没有上学和参加工作,全职做追“星”族,父母为达成女儿心愿倾家荡产。其父为给女儿筹募旅费,甚至想到了卖肾;但是,杨丽娟如愿当面见到刘德华后,仍不满足于只与偶像留影纪念。2007年3月26日,其父在香港跳海自杀,留下的遗愿竟是希望刘德华再见女儿一面。
师:
1、你如何看待杨丽娟的追“星”行为?(学生可能回答:盲目崇拜)。
2、通过看视频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杨丽娟的盲目追“星”,给她和
但是不能够因此而耽误了学业,干扰了正常的生活秩序,更不能象杨丽娟那样疯狂。喜好追“星”的男孩女孩,可别望着天上的“星星”,却掉进了地上的“坑”里。“星光”灿烂,但可不能让这些灿烂的“星”占据我们的全部心灵。一旦让他们占满了整个心灵,我们的自我和尊严就无处安身了。那么怎么样追崇自己的偶像才是健康的心态呢?才更有利于我们健康成长呢?
学生讨论回答后,统一如下意见:
每个时代的青少年都有自己追逐的“星”,追“星”是青春期少年
师:在这些图片里,除了看到奖杯、奖牌,你还看到了什么?学生讨论回答(汗水和泪水、艰辛的比赛、不屈不挠的精神、勇往直前的毅力……)
师:我看我们同学们也忍不住想说说自己的偶像了,你的偶像是谁?你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崇拜他?你最欣赏他的哪些方面吗?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自己的那颗星。
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偶像(中学生普遍追影星、歌星和体育明星……)
师:同学们心中的“星”确实很耀眼,但是这些“星”的表面的光彩是我们所追不到的。我们能够追“星”
你是否真正了解你心目中的偶像,你能告诉我你心目中的那颗“星”有什么缺点吗?(师可以列举香港明星张国荣的消极待世的事例。)
引导学生自由发言,认识明星原来也有缺点:我心目中的星缺乏爱心;我心目中的星好冲动,处事缺乏冷静;心目中的星容易走极端……
师:看来,明星也不是“完人”,也有很多我们所不能容忍的缺点。我们在崇拜偶像的时候,可要擦亮眼睛,有所选择,因为明星身上并非所有的东西都值得我们去学……那么我们在追星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就是要在追“星”中超越明星,在崇拜中超越崇拜,最终使自己成为明日之“星”。同学们你们有这样的信心吗?(有)只有信心还不够,必须要有具体的行动才行,成为明日之“星”,你准备好了吗?
学生发言,讲述自己会为之做何努力,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及鼓励。(我们要用他们的优点来弥补我们的不足,学习他们好的一面;我在体育方面有天分,我要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更加积极的投入到训练中,争取在校、市运动会中成为我们学校的“刘翔”)(同时播放歌曲《真心英雄》)
第三篇:不为让他感激美文
小区门口有一位年纪很大的卖菜老人。天冷了,他在冷风中瑟缩着,风吹动了他灰白的头发,看上去很沧桑。每天傍晚,我都看见邻居张姐去他那里买菜。连续好几天,她都买了一大堆菜。我好奇地问:“每天都买这么多菜,吃得了吗?”她笑笑说:“我是为了让卖菜的老人早点回家,吃不了给别人分分就行了。”
那次,我和张姐一起到老人那里买菜。我刚要对老人说出张姐的一番好心,她却示意我不要说。我们离开后,我问她:“你这样做,他还以为你家真需要那么多菜呢?人家甚至都不会感激你一下。”她又笑了,说:“我不为让他感激。如果说了,他会觉得过意不去,那样他心里会不安的。我只是做了自己认为应该做,也喜欢做的事。”
我的一个朋友,本来是工薪阶层,收入不高。五年来,他一直在资助一个贫困学生。那次,正巧那个学生来看望他。他带着学生逛商场,给他买了很多东西,出手很阔绰,显得自己很富有的样子。我感到奇怪,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样他对你的感激之情会减分的。如果他知道你也不宽裕,却资助他这么多年,他一定会感激你,回报你的。”朋友淡淡地说:“我不为让他感激。我做了自己喜欢做的事,他得到了一份帮助,大家都轻轻松松,这样更舒服。”
我想起不久前电视上报道的一件事:吉林长春的刘大军经营着一家不起眼的馄饨小店,一位行乞老人经常光临,而且错把“游戏币”当成硬币买馄饨。可刘大军却一直不拆穿,一声不吭地把游戏币揣到兜里,照样给老人馄饨吃。旁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是为了让老人有尊严地吃饭。”不是为了得到老人的感激,而是让老人更有尊严、更心安理得地吃饭。
每个人都有善良的本心,不为让别人感激,只为做自己应该做和喜欢做的事,便是达到了善的一种境界吧。
第四篇:不为失败找借口美文
我经常碰到一些人,交给他一件事,他总是先列一堆困难和问题,列完之后他把自己都给吓住了。在追究根源时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这是习惯,我承认这是习惯,可实质上是懒惰,是无能。一开始他就找理由,他碰到什么事情,总找一堆理由,找一堆困难,然后很简单,再往下做不成了,开始替自己辩解,开始抱怨,抱怨制度问题、资源问题、上级不支持、广告费不到位、培训不够、有些部门不配合……抱怨得多,不是希望有人来解决,而是为自己找理由,顾自己的脸面。抱怨多了后,周围的人没指责他,没反驳他,谎言千遍成真理,他觉得我说的对啊,理直气壮。
这种情况可能与他的成长环境有关。小孩子的心理挺有意思,父母责怪他,为什么学习这么差?为什么不回来吃饭?他会编一堆理由,讲多了以后自己说的谎话都成真的了。错的就是错的,不能让他反复说,因为没人指责他,没人揭露他,他就会越来越退步。在一个强大团队里,是不允许抱怨的,不允许找理由,谁要找理由一定要揭穿他,因为你找的那些理由都存在,反过来你恰恰忘掉了你能够干的理由,这样就丧失信心,没有干的劲头了。
现在,许多人败就败在抱怨心理,没有能力解决问题,又不想承认自己无能,就把事情推托到他人身上,形成了种种不悦耳的抱怨嗓音。
我们企业文化当中有一条“大胆设想,小心求证”,这句话倒过来行不行?不行。小心求证,再大胆设想,不可能。比如说今天下雨路滑,出去交通事故多,讲了三条后,这个人就得在家里了,不会出门办事了;明天下雪了,也是。反过来就不一样了,今天的事情很重要,今天如果我不去,明天就完不成了,下雨不够大,注意点就行了,然后就出去了,一个不出门一个出门,效果截然不同。
我讲过半杯水的故事,有些人认为就剩这半杯水了,想走出这沙漠几乎是不可能的;反过来有半杯水的人是乐观主义者,好歹还有这半杯水,只要努力,还有可能,只要有1%的可能也去做,他先给自己找一个干的理由,然后他就会仔细安排这半杯水,多长的路喝多少水。他再调动所有的资源、信息、知识,北斗星在哪儿,我原来是从哪儿过来的,哪个方向最有可能走出沙漠,把所有的东西都调动起来,抛去抱怨,他有了信心,有了干的理由,他就开始一点点去做,最后成功了。
成功和失败的差别,就在于你怎么解释这个世界,怎么解释人生,怎么解释发生的事情?有句话说“快乐也是一天,不快乐也是一天,为什么不让自己快乐呢?”这都是非常积极的人生态度,同样的东西,不同的解释导致心态相异。快乐还不是最主要的,要让快乐成为持久。今天快乐会导致你明天更快乐,你明天快乐会让你一生快乐。今天的悲观会导致你今天悲观,明天会更悲观,为什么?你一悲观就不做事,不做事,事情就会更糟,更糟就更悲观,一路子的恶性循环。
让我们回归一个幸福公式。幸福公式是一个分子式,分子是现实,分母是期望,期望值越大,现实值越小,幸福指数就越低,但反过来,你调整了你的期望值,但又不放弃对期望理想的奋斗,你的幸福指数就高了。比如说你的梦想或理想是到喜马拉雅山顶,你在山底下爬山,你老看着顶峰为期望,你是没有能力上去的,这对你是一种打击,聪明的人把自己这种期望定的低一点,有可能是前面几十米的一块岩石或十米之外的一棵树,这样就很容易上去,实际上这跟目标分解有关系。所以现在我们不能高期望,尤其是现在竞争又这么激烈,做事情这么难,竞争对手这么多。世间的事情就是这样,不付出就没有回报,但梦想尽管遥远,一点点地积累就能触摸到梦想的荣光。
第五篇:是不能还是不为美文摘抄
在现实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有些明明是马上可以做到的易如反掌之事,有些人却不能身体力行;有些是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举手之劳,有些人就是不愿付出代价。
这使我想起了孟子的一席话。在《孟子·梁惠王上》,孟子对齐宣王提出了“保民而王”的主张,并且对齐宣王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保民而王”,即“爱护老百姓,可以称王天下”之意。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对齐宣王来说,不是像挟太山、跨北海那样的不可及之事,而是像“折取草木之枝”,或是为老年人屈臂行礼一样的容易。齐宣王按照孟子的施政主张,付诸实施,果然使齐国日益强盛起来了。
孟子的一席话,对我们当前正在开展的精神文明活动来说,还是有所启发的。
三月份,在全国开展的文明礼貌月活动中,从颈戴红领巾的少先队员,到两鬓斑白的退休工人;从普通的城市居民,到党政军的各级负责同志;人人都在从事力所能及的活动,个个都在贡献自己的力量。可是也确有那么少数一些人,至今无动于衷,我行我素。不信吗?请看:
在大街上,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个过路人,把刚削好的苹果皮,随手一扔,昂然而去,明明废纸箱就在他的眼皮下面,可是他却似全然看不见一般。
当你在路上行走的时候,耳朵里常常会传进“他妈的”、“去你的吧”等等的污言秽语。
当你走在楼房的下面,高居者会突乎其来地倒下一盆污水来,泼在你的身上,群众讽之为“踞高淋下”。凡此种种,还可以举出一些。并不是“挟太山以超北海”一类的难事,可是有些人就是不改故辙,一错再错。
据报载:在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中,有些地方开展了“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活动,收效甚大。他们的共同体会是:要改正这些不文明现象,并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事情,而是“人人都可努力做到的,关键是要有恒心,有毅力”。关键在于“为”还是“不为”。
在现实生活中,对人民有益的一些事情,有人不愿去做的现象还是很多的,如果我们的这些同志能够读一读孟子的这一席话,悟其道理,汲其精华,或许会有所裨益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