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风险管理模式在营销风险管理中的应用论文

时间:2019-05-15 12:20: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全面风险管理模式在营销风险管理中的应用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全面风险管理模式在营销风险管理中的应用论文》。

第一篇:全面风险管理模式在营销风险管理中的应用论文

论文关键词:营销风险 全面风险管理 受险价值VaR 期望短缺ES

论文摘要:营销风险存在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贯彻经营过程的始终,是企业风险高度集中的部分。文章在已有营销风险理论应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鉴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模式的核心思想,构建包括战略目标、技术流程、基础设施和内部环境四个维度的营销全面风险管理系统,并以VaR和Es方法为分析框架,全面度量营销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为企业营销风险提供及时准确的预警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使企业能全面系统地管理营销风险,提高管理水平。

一、引言

2006年6月6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标志着中央企业开始实施全面风险管理。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为了能在变化频繁、具有高风险性的市场上生存发展,加强企业风险管理是必要的途径之一。企业的效益要在满足消费者的过程中实现,即要在销售中得到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市场营销是企业的主体活动,市场营销风险则是企业风险高度集中的部分。营销风险预警与防范是管理的重点,本文借鉴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核心思想,构建包括营销风险战略目标、技术流程、基础设施和内部环境四个维度的企业营销风险管理系统,并建立VaR和ES方法的营销风险度量分析框架,在实现对各类营销风险量化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营销活动进行基于风险的绩效考核和业绩评价,全面系统地管理企业的营销风险。

二、企业营销风险管理概述

营销风险是指企业在营销过程中,由于企业环境(包括宏观环境和企业微观环境)复杂性、多变性和不确定性以及企业对环境认知能力的有限性使企业制定的营销战略和策略与市场发展变化的不协调,从而可能导致营销活动受阻、失败或达不到预期营销的目标等企业承受的各种风险。已有的文献从不同的视角对营销风险进行划分,不同的划分适宜于解决不同的问题。对于企业而言,营销风险在本质上是一种损失的可能性,表现在风险发生与否、发生时间、发生原因、潜在损失多大等的不确定性。产生营销风险和影响其风险大小的因素主要包括环境因素、信息因素、商业因素、管理因素等诸多方面。其中,环境因素、信息因素、商业因素是产生风险的外因,企业的营销组织管理因素是内因。

营销风险管理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的出发点不同,其重点是控制和减少损失。进而增加获利机会。借鉴威廉和汉斯在《风险管理与保险》中对风险管理的定义,可将营销风险管理定义为:通过对营销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以最低的成本使营销风险导致的各种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的管理方法。目前对企业营销风险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营销风险评价和营销风险预警管理上,一般通过对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和预警指标体系进行各种定性和定量的处理,得到相应的营销风险等级,并结合企业承受营销风险的能力及风险管理水平,提出应采取的相应预警控制措施。但目前研究的量化程度和系统性尚有不足,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借鉴ERM的核心理念,尝试建立一个企业营销风险管理系统,对企业营销风险进行通盘管理,以期为企业的营销风险决策提供科学量化的依据。

三、全面风险管理模式

自1955年沃顿商学院的施耐德教授提出“风险管理”的概念以来,风险管理的发展历经传统风险管理、现代风险管理和全面风险管理三个阶段。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企业外部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日益增加。企业越来越重视风险和风险管理。尤其是2004年美国着名的职业机构COSO出台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中提出的风险管理概念、内容、框架构成了全面风险管理理论的核心,全面风险管理等新理论被越来越多地纳入到企业实践中。

全面风险管理(Enterprise—wide Risk Management。ER—M)是从战略目标制定到目标实现的全过程风险管理,是一个复杂体系和动态过程,这个过程由全体员工实施,包括建立并维护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在企业层面和企业各个流程的层面,执行全面风险管理的一般程序,管理企业的所有重大风险,以实现全面风险管理的目标。其核心理念是用系统的、动态的方法进行风险控制。以减少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它不仅使各层级的管理者建立风险意识,重视风险问题,防患于未然,而且在各阶段、各方面实施有效的风险控制,形成一个前后连贯的管理过程,以保证企业在实现其未来战略目标的过程中,将市场不确定性和变化所产生的影响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四、构建企业营销风险管理系统

现代企业的风险管理机制应从独立型向综合型转变,需要各个部门或各职务进行风险管理的协调。建立一体化的风险管理模式。营销风险管理系统作为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系统的一部分,其构建过程与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系统一样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须有一个系统的框架将管理范围内的风险管理活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企业营销风险管理系统的框架包括四个维度:战略目标、技术流程、基础设施和内部环境,其中战略目标的实现是系统的核心,技术流程、基础设施和内部环境为支持要素。从系统决策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影响风险决策的因素,即价格(Price)、偏好(Preference)和概率(Probability)三个基本要素,将整个企业营销面临的各类风险以及承担这些风险的各个业务单位纳入到统一的管理体系中,通过资源的有效整合,达到上述三个要素(3P’s)的最优均衡,实现企业营销价值创造的最优化。营销风险管理系统战略目标。

营销全面风险管理战略目标主要是结合企业的风险偏好设置营销风险管理目标。根据企业内部的组织、人员和系统可承受风险的水平和状态以及企业的风险管理文化经验。对企业营销风险管理目标明确定位。营销风险管理系统目标有两个:一是安全性目标,是指在经营实力范围内,设定营销安全指标,并进行与之相适应的资本分配、风险配置,从而实现将超过整体经营实力的损失发生概率控制在一定水平之下。达到确保企业稳健运营的目标。这是首要的也是初级的目标:二是盈利性目标,是指根据风险调整后的收益指标,>文秘站:<重新分配经营资源(人、物、资金),以实现向收益性高的领域投入更多资源,达到提高收益和效率的目标。这是风险管理的第二阶段目标,也是营销风险管理的高级目标。安全目标是盈利目标的前提和基础,而盈利能力的提高与利润的积累又能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营销安全系数。>营销风险管理系统技术流程。

风险管理是企业对风险进行全面的内部审核和控制,是一个系统化的技术过程。营销风险管理系统的技术流程可概括为以下5步:

(1)营销风险定位。营销风险定位应根据企业整体的风险管理目标和风险偏好来决定。体现为构建营销评价体系所选择的一系列营销安全性和盈利性指标上。并具体细化

到风险阈值和经济资本的持有水平上。

(2)营销风险识别。按照给企业带来潜在损失的不同风险类别对企业营销风险进行分类识别,并分析风险因素间的相互关系。本文将营销风险分为营销市场风险、营销信用风险和营销操作风险三个类别。

其中,营销市场风险是指与市场相关的因子不利波动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其主要来源包括消费者需求的变化、竞争对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以及政策、法律、政治、军事、宗教等其它方面的变化等。导致的损失诸如:营销策略难以顺利实施、目标市场缩小或消失、产品难以顺利售出、盈利目标难以实现、企业声誉下降等;营销信用风险是由于企业采取的“先提货。后付款”的信用销售形式引起的,指信用交易的受信方不能正常履约,因而给信用交易的授信方带来损失的风险,多表现为债务人未能如期偿还其债务造成信用销售合同违约,给赊销企业带来的风险;营销操作风险是与企业营销业务过程相关的不确定性,是企业围绕产品销售、劳务提供及市场份额的争夺,制定信用销售政策等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由非市场和信用因素引起的风险。主要包括由于企业的交易系统不完善、管理失误、控制缺失、诈骗或其他一些人为错误而导致的潜在损失。主要包括流程风险、人员风险、系统风险、事件风险和商业风险。

(3)营销风险度量。本文构建以VaR和ES方法为分析框架的营销风险度量模型,对上述三类营销风险进行度量。

目前VaR方法已成为金融市场风险度量的主流方法,受险价值(Value at Risk,VaR)表示在一定置信水平下,某已知头寸或组合在未来特定的一段时间内的最大可能损失。对于企业的营销风险度量而言,VaR实际上是要回答在概率给定的情况下,企业营销业务在未来一定时间内由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带来的最多可能损失是多,少。期望短缺(Expeeted Shortfall,ES),直观上的解释是损失超过VaR的条件期望值,可作为VaR缺陷的补充,进一步加深对尾部风险的认识,更好地处理小概率事件和控制失控所引起的极端超额损失。

对于各类营销风险采取不同的度量方法:对于营销市场风险可采用Risk Metrics方法。计算商品价格的VaR值,可以得到商品价格的变动率和变动方向:对于营销信用风险可采用Credit Metrics方法。计算商品赊销的VaR值,建立信用状况和到期付款情况之间的数量关系,计算受信客户信用变化带来的企业赊销产品价值的变化:对于营销操作风险可采用Delta、EVT等方法。计算出企业营销操作VaR值和超额损失ES值,并以概率分布表示未来一定时间内营销操作风险损失值。在此基础上,综合各类营销风险,得到一定置信水平下的总体营销风险VaR值和ES值。可作为营销风险预警值,为企业营销决策提供依据。

(4)营销风险控制。常见的风险控制策略包括:规避风险、分散风险、转移风险和接受风险。从企业整体出发,充分考虑各个风险因素的相关性,选择最佳的风险管理策略组合,有效地利用企业有限的资源。

对于营销市场风险,集中在环境风险、竞争风险和需求风险的产生、分析和控制策略,正是由于环境因素的变化,竞争者和消费者行为的改变,导致产品供需变化,使得价格产生波动,为企业带来潜在的损失。商品价格的变动率越大,相应的风险越大,企业须适时地调整营销策略或策略组合以控制风险;对于营销信用风险的控制。着重于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的建立、客户信用评价技术和应收账款管理等方面。采用“全程信用管理模式”,以企业信用销售之初的新客户接触到货款收回(或变成坏账)的操作过程为主链,按照信用交易发展的时间顺序,将信用管理技术的内涵和外延分解成四个层面:交易过程、管理环节、技术支持和控制环节。在时间顺序上,将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对于营销操作风险的控制,企业主要是通过操作手册或风险清单等进行定性化管理。通过度量由于营销流程中的误差和疏忽所造成的操作风险损失,计提相应的经济资本,为业务活动分配资金,更科学合理地指导费用的分配,确保不管公司层面还是业务单元层面都有足够的资本来抵御风险,实现稳健、安全的经营,同时通过分析损失来源和关键风险因子的不确定性,使管理可集中在降低日常损失和提高效率上,并且改进运作过程的质量。

(5)动态监查调整。营销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内部审计部门需要随时检查管理的执行力度和效果并及时反馈,加以调整,根据修正后的资源配置计划,重复上述流程进入下一个管理周期,以保持风险管理系统整个流程的科学性和适宜性。营销风险管理系统基础设施。

营销风险管理系统的基础设施包括两部分:组织架构和信息技术平台,它们为有效执行风险管理流程提供了组织保障和系统支持。

营销风险管理系统是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系统的一部分,从整个企业角度出发,以风险管理委员会为中心,建立覆盖整个企业的、容纳各种风险的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的风险管理系统。其组织架构由三个层级构成,每个层级都建立并完善授权制度,确定从企业董事会到具体业务部分的明确风险管理职责的责任制度。第一层级——企业董事会、全面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风险管理战略、目标规划和基本方针,对企业风险进行全面统一的管理,为公司制定发展战略和日常经营提供重要决策支持与依据,并对企业中的各种风险承担最终责任:第二层级——公司风险管理部,风险管理部独立于业务部门,对全面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设立首席风险管理官(CRO)作为公司风险管理的最高执行官,根据企业风险管理战略要求,传导、落实和执行各项具体风险管理目标,行使风险度量、风险评价、风险报告和风险预警等职能;第三层级——相关业务部门的风险经理。主要涉及营销部门和财务部门的风险经理,对本部门经理和风险管理部双重负责,由风险管理部进行业务指导。部门的风险经理具有自主的对各部门业务风险和资金风险进行管理的权力,负责制定本部门的风险管理细则、办法,组织实施本系统各类风险控制活动,并向风险管理部报告。该组织架构中的所有层级部门在日常风险管理过程中又通过自上而下决策与自下而上的信息反馈线路贯穿为一个整体,并且在风险管理的系统支持下形成风险管理的动态循环。

营销信息技术平台的构建为全面风险管理提供系统支持,包括:营销信息收集系统、营销风险分析系统和营销风险报告生成系统。其中,营销信息收集系统主要负责集成来自公司外部环境中的风险信息、来自竞争对手的风险信息、来自客户的风险信息以及企业内部的各类风险信息;营销风险分析系统主要是通过计量模型算法实现营销风险度量,分析的内容主要有价格波动率、各类风险的VAR,值和ES值、风险资本CaR、风险调整收益、情景测试、模拟测试等;营销风险报告生成系统主要是根据不同层级管理者的需求,将风险分析的结果按照规定生成不同级别的风险报告,为公司各层级管理者的决策提供相关的风险分析支持。营销风险管理系统内部环境。

企业内部环境因素对营销全面风险管理系统能否成功实施起到很大的制约作用,企业的内部环境包括文化、价值取向、管理风格、沟通等,而其中文化因素尤为突出。可以说。

企业的风险管理文化决定了风险管理模式和管理效果。因此,风险管理不仅需要从组织、流程、技术等方面去改进和完善,更需要从文化等内部环境因素方面去培育和经营。企业应当建立具有风险意识的企业文化,将全员风险管理融于企业文化之中,在内部管理各个层面营造风险管理文化氛围,同时加强风险管理文化的培训和传播。将风险管理文化建设与薪酬制度和人事制度挂钩。目前,国际上流行使用一种叫做风险调整资本收益率方法(Risk Adiusted Return on Capi—tal,RAROC)来进行业绩评估。该方法使管理者能够根据交易所冒的风险来调整相应的获利状况,还可为在追逐利益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来“道德风险”的问题提供了一个解决办法,被银行、企业广泛采用,使风险管理意识融入企业的战略决策及各项活动之中,为企业有效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提供适宜的内部环境。

五、结束语

本文在已有营销风险管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鉴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核心思想,尝试构建包括战略目标、技术流程、基础设施和内部环境四个维度的营销风险管理系统,并以VaR和ES方法为分析框架,全面度量营销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该方法可以用货币计量单位的具体数值来表示企业营销风险的核心——潜在损失值,提高了企业风险的量化水平,更好地为风险控制措施的选择提供决策依据。同时结合营销全面风险管理的框架,以期有效提高企业营销风险管理水平及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益。

第二篇:浅谈全面风险管理模式在营销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谈全面风险管理模式在营销风险管理中的应用论文关键词:营销风险 全面风险管理 受险价值VaR 期望短缺ES?

论文摘要:营销风险存在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贯彻经营过程的始终,是企业风险高度集中的部分。文章在已有营销风险理论应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鉴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模式的核心思想,构建包括战略目标、技术流程、基础设施和内部环境四个维度的营销全面风险管理系统,并以VaR和Es方法为分析框架,全面度量营销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为企业营销风险提供及时准确的预警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使企业能全面系统地管理营销风险,提高管理水平。

?

一、引言?

? 2006年6月6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标志着中央企业开始实施全面风险管理。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为了能在变化频繁、具有高风险性的市场上生存发展,加强企业风险管理是必要的途径之一。企业的效益要在满足消费者的过程中实现,即要在销售中得到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市场营销是企业的主体活动,市场营销风险则是企业风险高度集中的部分。营销风险预警与防范是管理的重点,本文借鉴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核心思想,构建包括营销风险战略目标、技术流程、基础设施和内部环境四个维度的企业营销风险管理系统,并建立VaR和ES方法的营销风险度量分析框架,在实现对各类营销风险量化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营销活动进行基于风险的绩效考核和业绩评价,全面系统地管理企业的营销风险。?

二、企业营销风险管理概述?

? 营销风险是指企业在营销过程中,由于企业环境(包括宏观环境和企业微观环境)复杂性、多变性和不确定性以及企业对环境认知能力的有限性使企业制定的营销战略和策略与市场发展变化的不协调,从而可能导致营销活动受阻、失败或达不到预期营销的目标等企业承受的各种风险。已有的文献从不同的视角对营销风险进行划分,不同的划分适宜于解决不同的问题。对于企业而言,营销风险在本质上是一种损失的可能性,表现在风险发生与否、发生时间、发生原因、潜在损失多大等的不确定性。产生营销风险和影响其风险大小的因素主要包括环境因素、信息因素、商业因素、管理因素等诸多方面。其中,环境因素、信息因素、商业因素是产生风险的外因,企业的营销组织管理因素是内因。?

营销风险管理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的出发点不同,其重点是控制和减少损失。进而增加获利机会。借鉴威廉和汉斯在《风险管理与保险》中对风险管理的定义,可将营销风险管理定义为:通过对营销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以最低的成本使营销风险导致的各种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的管理方法。目前对企业营销风险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营销风险评价和营销风险预警管理上,一般通过对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和预警指标体系进行各种定性和定量的处理,得到相应的营销风险等级,并结合企业承受营销风险的能力及风险管理水平,提出应采取的相应预警控制措施。但目前研究的量化程度和系统性尚有不足,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借鉴ERM的核心理念,尝试建立一个企业营销风险管理系统,对企业营销风险进行通盘管理,以期为企业的营销风险决策提供科学量化的依据。?

三、全面风险管理模式?

?自1955年沃顿商学院的施耐德教授提出“风险管理”的概念以来,风险管理的发展历经传统风险管理、现代风险管理和全面风险管理三个阶段。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企业外部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日益增加。企业越来越重视风险和风险管理。尤其是2004年美国著名的职业机构COSO出台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中提出的风险管理概念、内容、框架构成了全面风险管理理论的核心,全面风险管理等新理论被越来越多地纳入到企业实践中。?

全面风险管理(Enterprise-wide?Risk?Management.ER-M)是从战略目标制定到目标实现的全过程风险管理,是一个复杂体系和动态过程,这个过程由全体员工实施,包括建立并维护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在企业层面和企业各个流程的层面,执行全面风险管理的一般程序,管理企业的所有重大风险,以实现全面风险管理的目标。其核心理念是用系统的、动态的方法进行风险控制。以减少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它不仅使各层级的管理者建立风险意识,重视风险问题,防患于未然,而且在各阶段、各方面实施有效的风险控制,形成一个前后连贯的管理过程,以保证企业在实现其未来战略目标的过程中,将市场不确定性和变化所产生的影响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四、构建企业营销风险管理系统?

?现代企业的风险管理机制应从独立型向综合型转变,需要各个部门或各职务进行风险管理的协调。建立一体化的风险管理模式。营销风险管理系统作为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系统的一部分,其构建过程与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系统一样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须有一个系统的框架将管理范围内的风险管理活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企业营销风险管理系统的框架包括四个维度:战略目标、技术流程、基础设施和内部环境,其中战略目标的实现是系统的核心,技术流程、基础设施和内部环境为支持要素。从系统决策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影响风险决策的因素,即价格(Price)、偏好(Preference)和概率(Probability)三个基本要素,将整个企业营销面临的各类风险以及承担这些风险的各个业务单位纳入到统一的管理体系中,通过资源的有效整合,达到上述三个要素(3P’s)的最优均衡,实现企业营销价值创造的最优化。? 营销风险管理系统战略目标。营销全面风险管理战略目标主要是结合企业的风险偏好设置营销风险管理目标。根据企业内部的组织、人员和系统可承受风险的水平和状态以及企业的风险管理文化经验。对企业营销风险管理目标明确定位。营销风险管理系统目标有两个:一是安全性目标,是指在经营实力范围内,设定营销安全指标,并进行与之相适应的资本分配、风险配置,从而实现将超过整体经营实力的损失发生概率控制在一定水平之下。达到确保企业稳健运营的目标。这是首要的也是初级的目标:二是盈利性目标,是指根据风险调整后的收益指标,重新分配经营资源(人、物、资金),以实现向收益性高的领域投入更多资源,达到提高收益和效率的目标。这是风险管理的第二阶段目标,也是营销风险管理的高级目标。安全目标是盈利目标的前提和基础,而盈利能力的提高与利润的积累又能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营销安全系数。? 营销风险管理系统技术流程。风险管理是企业对风险进行全面的内部审核和控制,是一个系统化的技术过程。营销风险管理系统的技术流程可概括为以下5步:?

(1)营销风险定位。营销风险定位应根据企业整体的风险管理目标和风险偏好来决定。体现为构建营销评价体系所选择的一系列营销安全性和盈利性指标上。并具体细化到风险阈值和经济资本的持有水平上。?

(2)营销风险识别。按照给企业带来潜在损失的不同风险类别对企业营销风险进行分类识别,并分析风险因素间的相互关系。本文将营销风险分为营销市场风险、营销信用风险和营销操作风险三个类别。

其中,营销市场风险是指与市场相关的因子不利波动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其主要来源包括消费者需求的变化、竞争对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以及政策、法律、政治、军事、宗教等其它方面的变化等。导致的损失诸如:营销策略难以顺利实施、目标市场缩小或消失、产品难以顺利售出、盈利目标难以实现、企业声誉下降等;营销信用风险是由于企业采取的“先提货。后付款”的信用销售形式引起的,指信用交易的受信方不能正常履约,因而给信用交易的授信方带来损失的风险,多表现为债务人未能如期偿还其债务造成信用销售合同违约,给赊销企业带来的风险;营销操作风险是与企业营销业务过程相关的不确定性,是企业围绕产品销售、劳务提供及市场份额的争夺,制定信用销售政策等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由非市场和信用因素引起的风险。主要包括由于企业的交易系统不完善、管理失误、控制缺失、诈骗或其他一些人为错误而导致的潜在损失。主要包括流程风险、人员风险、系统风险、事件风险和商业风险。?

(3)营销风险度量。本文构建以VaR和ES方法为分析框架的营销风险度量模型,对上述三类营销风险进行度量。?

目前VaR方法已成为金融市场风险度量的主流方法,受险价值(Value?at?Risk,VaR)表示在一定置信水平下,某已知头寸或组合在未来特定的一段时间内的最大可能损失。对于企业的营销风险度量而言,VaR实际上是要回答在概率给定的情况下,企业营销业务在未来一定时间内由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带来的最多可能损失是多,少。期望短缺(Expeeted?Shortfall,ES),直观上的解释是损失超过VaR的条件期望值,可作为VaR缺陷的补充,进一步加深对尾部风险的认识,更好地处理小概率事件和控制失控所引起的极端超额损失。对于各类营销风险采取不同的度量方法:对于营销市场风险可采用Risk?Metrics方法。计算商品价格的VaR值,可以得到商品价格的变动率和变动方向:对于营销信用风险可采用Credit?Metrics方法。计算商品赊销的VaR值,建立信用状况和到期付款情况之间的数量关系,计算受信客户信用变化带来的企业赊销产品价值的变化:对于营销操作风险可采用Delta、EVT等方法。计算出企业营销操作VaR值和超额损失ES值,并以概率分布表示未来一定时间内营销操作风险损失值。在此基础上,综合各类营销风险,得到一定置信水平下的总体营销风险VaR值和ES值。可作为营销风险预警值,为企业营销决策提供依据。?

(4)营销风险控制。常见的风险控制策略包括:规避风险、分散风险、转移风险和接受风险。从企业整体出发,充分考虑各个风险因素的相关性,选择最佳的风险管理策略组合,有效地利用企业有限的资源。?

对于营销市场风险,集中在环境风险、竞争风险和需求风险的产生、分析和控制策略,正是由于环境因素的变化,竞争者和消费者行为的改变,导致产品供需变化,使得价格产生波动,为企业带来潜在的损失。商品价格的变动率越大,相应的风险越大,企业须适时地调整营销策略或策略组合以控制风险;对于营销信用风险的控制。着重于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的建立、客户信用评价技术和应收账款管理等方面。采用“全程信用管理模式”,以企业信用销售之初的新客户接触到货款收回(或变成坏账)的操作过程为主链,按照信用交易发展的时间顺序,将信用管理技术的内涵和外延分解成四个层面:交易过程、管理环节、技术支持和控制环节。在时间顺序上,将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对于营销操作风险的控制,企业主要是通过操作手册或风险清单等进行定性化管理。通过度量由于营销流程中的误差和疏忽所造成的操作风险损失,计提相应的经济资本,为业务活动分配资金,更科学合理地指导费用的分配,确保不管公司层面还是业务单元层面都有足够的资本来抵御风险,实现稳健、安全的经营,同时通过分析损失来源和关键风险因子的不确定性,使管理可集中在降低日常损失和提高效率上,并且改进运作过程的质量。?

(5)动态监查调整。营销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内部审计部门需要随时检查管理的执行力度和效果并及时反馈,加以调整,根据修正后的资源配置计划,重复上述流程进入下一个管理周期,以保持风险管理系统整个流程的科学性和适宜性。? 营销风险管理系统基础设施。营销风险管理系统的基础设施包括两部分:组织架构和信息技术平台,它们为有效执行风险管理流程提供了组织保障和系统支持。?

营销风险管理系统是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系统的一部分,从整个企业角度出发,以风险管理委员会为中心,建立覆盖整个企业的、容纳各种风险的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的风险管理系统。其组织架构由三个层级构成,每个层级都建立并完善授权制度,确定从企业董事会到具体业务部分的明确风险管理职责的责任制度。第一层级――企业董事会、全面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风险管理战略、目标规划和基本方针,对企业风险进行全面统一的管理,为公司制定发展战略和日常经营提供重要决策支持与依据,并对企业中的各种风险承担最终责任:第二层级――公司风险管理部,风险管理部独立于业务部门,对全面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设立首席风险管理官(CRO)作为公司风险管理的最高执行官,根据企业风险管理战略要求,传导、落实和执行各项具体风险管理目标,行使风险度量、风险评价、风险报告和风险预警等职能;第三层级――相关业务部门的风险经理。主要涉及营销部门和财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

第三篇:营销风险管理论文

营销风险管理

院(部):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市场营销09-4学号:2009303270学生姓名:郑邦胜指导教师:叶明法老师

2012年 5月 12日

【摘要】论文代写市场营销风险是营销研究的重要领域,文章在分析了市场营销风险的内涵及分类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市场营销风险;原因;控制措施;防范措施

一、市场营销风险的含义及分类

(一)市场营销风险的含义

市场营销风险是指在市场营销过程中,由于各种事先无法预料的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影响,使企业营销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一定的偏差,从而有蒙受损失和获得额外收益的机会和可能性。这种不确定性表现在它可能给面临风险的人或企业带来损失,也有可能带来巨大的利益。人们迎向风险,并不是喜欢看到自己的损失,而是希望得到成功之后的风险报酬。市场营销风险的主体是市场营销活动的参与者、竞争者———企业。其损失是由于违背市场规律或自身失误所遭受的惩罚,主要指经济利益的减少或损失。风险大多起因于市场营销活动或与之有关的方面,其风险条件是经营主体的市场行为或营销事项所引发的不确定性事故。

(二)市场营销风险的分类

营销风险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营销纯粹风险与营销投机风险。营销纯粹风险主要包括财产风险、责任风险和营销人员风险等。财产风险指的是与企业财产有关的风险。财产指的是企业的产品和品牌、商誉等有形与无形资产,具体指企业财产与权益、抵押权、留置权、作为承租人权益、作为受托人权益等;营销责任风险主要有产品责任风险、雇主责任风险、合同责任风险以及广告责任风险等;营销人员风险,一方面指的是营销人员因面临疾病和非正常事故而导致的风险,容易造成重要营销人物损失、信用损失及业务损失。另一方面指由于主客观因素造成推销人员推销产品不成功的状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人员推销风险,它主要包括推销人员知识、技巧、责任心等方面的不完备而呈现的各种状态。人员推销虽然是一种传统有效的促销方式,如使用不当,同样会给企业带来损失。尤其是在大多数企业推销人员按销售业绩计酬的情况下,更容易出现问题。

营销投机风险主要包括购买风险、销售风险和生产风险。购买风险包括购买方式风险、物资质量风险、物资价格与时间风险、选择供货单位风险;销售风险包括竞争机制、市场预测的准确性和营销决策对销售的风险影响因素、合同风险、信用销售风险、销售人员道德和心理风险以及分销渠道风险等;生产风险指的是产品质量风险,包括设计开发、制造过程及使用过程等方面的质量风险,还有产品适时生产的风险和产品库存风险。以上这些风险项目经过数据化后就成为营销风险管理信息化的信息项目,提供这些信息的信息源及其可靠程度,都可以引起企业的生产风险。

二、市场营销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第一,市场需求的变化是导致市场营销风险客观存在的首要因素。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发展和不断完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愈来愈受制于市场需求,而市场需求又是一个不断发生变化的不可控因素。我国企业所面对的市场需求,已经由数量型需求转变为质量型需求,并且正朝着个性化需求演进。市场需求的这种变化,一方面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又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当企业市场营销活动不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时,就会产生营销风险。市场需求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变化、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变化、由群体共同性向个体独特性变化,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趋势,不充分认识其客观性并努力调整市场营销活动,就不可避免地产生营销风险。

第二,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变化是市场营销风险产生的又一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企业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所有这些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并决定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当某种变化呈现不利因素时,就会产生营销风险。另外,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导致了经济形势及市场需求发生变化,进而也会给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带来风险。

第三,科技进步是导致市场营销风险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进入新世纪,在以电子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上产生的网络营销对传统营销带来的冲击是十分猛烈的。目前我国网络营销还处在起步阶段,但每年电子商务交易额已达数亿美元,而且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企业的营销组织结构、营销人员结构、营销战略与策略、营销的方式和方法等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进而导致变革,变革不仅意味着新的机遇,更意味着风险。因此,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这么说,不懂网络营销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可能就会使企业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

第四,外部的其他因素。政治因素、军事因素等都会间接产生市场营销风险。如“9.11”事件引发的美国对阿富汗的战争以及由此导致的美国经济的下滑,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一些企业的市场营销结果。另外,国家内部的政局稳定与否,国家与国家间的外交与合作关系等也都会影响并产生国内市场营销风险和国际市场营销风险。例如现在美国等正在叫嚣对伊朗动武,这势必会影响伊朗国内企业的市场营销成果。还有去年,美国针对我国纺织品的所谓的“倾销”指责与制裁措施,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纺织企业的营销活动。

第五,国家的政策法规因素。在我国涉及企业营销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广告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计量法、包装法、专利法、合同法、商标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对企业的行为进行约束。如果自觉或不自觉地违反了这些法律,那么风险就会产生。除了以上法律法规的约束可能给企业带来风险外,还有执法风险。这主要体现在企业的知名产品或品牌被不法商家假冒,但由于多种原因,假货却屡打不绝。假货的存在不仅影响了企业产品的销售收入,更主要的是假货的质量无法保障,一旦发生质量问题,消费者就会归罪于企业,影响企业品牌声誉,这也是一种潜在的很具杀伤力的营销风险素。

第六,企业规避风险的管理机构不健全,操作程序不规范,制度执行不严格,管理出现漏洞。这不但容易导致营销风险的产生,而且在风险产生后,企业很难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地减少损失。

第七,市场营销人员缺乏分析识别能力和风险防范意识。一方面,企业的营销人员缺乏必要的基本素质和培训,另一方面,销售工作依靠关系、熟人、机会等,具有随意性和非连贯性。这就形成了影响营销风险的潜在因素。

三、市场营销风险的控制措施

首先,更新营销观念。随着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在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较量中,消费者逐渐占据上风,顾客选择的自由度越来越大,在市场上讨价还价能力也越来越强。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渐渐失去其交易主导地位转而接受顾客需求的引导和支配,顾客越来越在市场交易中占主导地位。作为生产者来说,必须明确时代的发展趋势,坚定“顾客是上帝”的信念,牢记“得民心者得天下”“、得人心者得市场”的真理。企业只有坚定“顾客是上帝”的信念,坚持群众路线,以不断满足消费者需求为己任,永远与市场共命运,才能实现其对企业营销目标的追求。

其次,加强市场营销环境的调查研究,是市场营销风险控制的根本性措施。企业从设计产品开始,到定位、分 本销和促销活动的全过程,都必须深入市场,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市场的调研活动,掌握相关的情报资料信息,包括顾客需求信息、竞争者信息、国家宏观经济及相应的政策信息、国际政治与经济形势以及其信息。企业的营销活动,必须在充分掌握了相关信息资料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展开,只有这样才能降低或避免企业的营销风险。

再次,建立风险防范与危机处理机构。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风险随时都可能发生,因此建立风险防范与危机处理机构是非常重要的。风险防范与危机处理机构的工作应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在企业内部建立风险预防的规章制度,并督促制度的贯彻执行;二是调查研究相关信息资料,对公司客户的信息和能力进行分析和评定;三是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进行风险处理演练,提高对风险处理的应用能力,强化职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四是在企业出现风险后,由风险防范与危机处理机构统一处理风险事件。

最后,正确面对发生风险。有些营销风险是无法预测的,当风险发生以后,如何面对风险是正确顺利处理的关键,也是企业进行自救的必要条件。风险的发生会给企业带来损害,甚至也能给社会和顾客带来损害。企业应诚实地面对社会和顾客,一方面,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社会和顾客的损害;另一方面,快速采取措施制止风险的扩大和扩散,积极实行自救。如果风险产生后,企业回避、推脱、甚至辩解,反而会使风险扩大,损害增加,甚至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

四、结语

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只有充分认识营销风险的形成因素,并积极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才能够提高企业的营销效率,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郭文东,王玉恒.国际营销要注重风险控制[J].经济论坛,2003,(17).[2]傅升,梁嘉骅.营销风险及风险防范[J].华东经济管理,2005,(2).

第四篇:电费风险管理在电力营销中的应用论文

1电力营销全过程内容阐述

在市场经济发展迅速的背景下,电力企业也随之迅猛发展。为保障电力企业能有长久的发展,电费回收的管理意义十分重大。

其中,电费风险管理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识别电费风险:电费风险的识别工作是电力企业电费风险管理工作中的首要任务,电力企业在营销过程中,要正确地识别出电力风险,并且在识别出风险后,还要对风险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析,将不同的风险进行区分,最后再将识别出的风险进行档案记录。电费风险评估:对电费风险进行风险的评估,是为了确保在后续的管理工作中能更好地管控。电费风险评估的工作是在确定了电费风险类型后开展的,通过对产生电费风险的原因进行研究,以及准确评估出电费风险发生后的危害,然后再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将电费风险的后果减小到最小。

加强电费风险管理工作的评估,这项工作主要是对电费风险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建立全过程的电力营销和风险管理评价体系,尽早地发现电费风险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同时制定解决方案,在管理工作中总结出管理的经验,合理地联系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将电力企业电费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向确定下来。

2常见的电费风险管理

2.1用电报装的风险

用电报装过程的电费风险,主要是指用电客户在使用电力时,如果有其他的用电需求,必须要以书面的形式向电力企业递交申请说明,之后电力企业就会派出相关的专业人员,对客户用电情况进行调查,由调查人员制定出供电方案。这类工作常见的电费风险包括用电项目是否合法、用电客户的行业门类以及用电项目生命周期的风险等。

2.2供用电双方的电费风险

电力企业要想保障电费风险的发生率减小,在对用电客户供电前,必须要与电力用户签订用电合同,在合同中明确规定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就合同的风险来说,最为主要的风险就是电费的标准以及用户缴纳电费的时间。因此,合同上要明确标明电价的政策。但是,由于国家电力政策的改变,供用电双方在政策改变时,不得不重新签订合同,对用电合同的条款也不得不做出修改,而修改或补充工作就会对电力企业的电费回收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有必要提高电费管理工作的风险。

2.3用电计量的风险

就目前的电量计算方法来看,电能的计量装置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在计量电能消耗时,工作人员仅通过用电总量和用电的时间段就做出了判断,却没有准确时间内的用电电量。在计量的方式方法上,传统一表乘三的计量方法已经严重不符合现在的客户用电计算需求。虽说这种方法已经逐渐被淘汰,但这并不意味着电费计量就彻底告别了这种问题,在一些偏远山区或是贫困的城镇里,依旧存在着使用一表乘三的情况。另外,电能计量装置安装、电能计量装置的使用以及工作人员在抄表收费过程中的问题,都会对电力企业的电费回收工作带来影响。

3电力营销全过程电费风险管理的策略

3.1完善企业电费管理机制

电费管理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电力企业的发展,对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完善电费管理机制是提高电费风险管理工作质量的一大关键。同时,还要将电费风险管理工作的地位提升,将电费风险管理的工作纳入电力企业战略管理工作中去,让企业的工作人员在对待电费风险工作时,都能有较高的重视度,建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对电费风险管理的工作一对一执行。另外,在管理工作的分布上,要详细拟订管理的具体工作方案,将风险管理的工作尽可能地安排周到,让每一种电费风险都能有具体的风险管理应对策略,最大限度地减少电力企业的损失。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估,如果有工作不负责、不到位的情况,应及时地给予惩罚,强化电费管理的工作效率,提升管理工作的专业性。

3.2制定电费风险的管理措施

产生电费风险的原因有很多种,要想有效地控制电费回收风险,必须要建立电力营销工作中的风险管理措施,并且还要加以完善,将管理工作彻底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去,让工作人员能准确分辨出电费风险的类型,从而制定出准确有效的应对方案。

3.3加强电费风险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

除去上述的原因外,电费风险人员的素质因素也是影响电费回收的重要因素。因此,电力企业要加强电费回收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培养,在业务项目审核和供用电双方签订合同时,建立专门的检验机构,为后续的用电业务提供更可靠的依据。另外,在收集用电资料时,要全面详细地对资料进行对比、查证、分析,确保资料的准确性。在对电费风险进行评估时,科学合理地将用电客户进行划分,提高风险防范工作的质量,通过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防范工作,将企业的电费风险降到最低。

总而言之,电力企业要加强对电费风险的管理工作,就必须尽早地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制定管理工作制度,加强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全方面地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为以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刘琳.电费风险管理在电力营销全过程中的有效运用分析[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7(1):319~320.[2]刘宏斌,韩佳.电力营销全过程电费风险管理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5(18):149.371营销方略

第五篇:浅析全面风险管理在效能监察中的应用

答 辩 论 文

题目:浅析全面风险管理在企业效能监察中的应用

内容提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效能监察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将全面风险管理引入效能监察可以有效提升效能监察的实施效果,解决实际问题。本文对全面风险管理与效能监察的特点进行了系统分析,借鉴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和工作方法针对效能监察目前存在的难点问题进行了思考,同时提出了建设性的解决办法和思路。

姓 名 步迅

单 位 燃气集团纪委监察室

浅析全面风险管理在企业效能监察中的应用

企业效能监察是指企业纪检监察机构对影响企业经营管理效能的有关业务事项或活动过程,监督检查相关经营管理者履行职责行为的正确性,发现管理缺陷,纠正行为偏差,促进企业规范管理,自我完善,提高经营管理效能的综合性管理监控工作。

效能监察自1989年在第二次全国监察会议上首次提出,经历了从探索起步,逐步发展提高,到推广普及三个主要阶段。二十多年来我国企业开展效能监察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围绕企业中心工作、管理效能、人员履职和经营效益等方面有效发挥了监督保障作用,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监管职能,其重要性也日益显现出来。同时,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企业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经营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来自企业内部和外部不确定的因素也日益增多,如何辨识风险、控制风险、驾驭风险,已成为企业日益关注的问题。2006年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关系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同时我国全面风险管理借鉴了国际先进管理经验,具备较完善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标准,可以有效的运用于效能监察工作。

通过研究和分析我认为效能监察与全面风险管理可以在实践中相互借鉴。在效能监察工作中正确运用全面风险管理的相关经验和成果可以有效解决效能监察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从而有效提升效能监察的管理水平。

一、全面风险管理概述

全面风险管理,指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

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起源于美国,2002年7月,美国国会通过萨班斯法案,要求所有在美国上市的公司必须建立和完善内控体系。此项举措促进了企业加强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规范,加大信息披露的要求,加强全面风险管理。在2004年9月,COSO——美国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发起人委员会发布《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拓展了内部控制的范畴,同时关注于企业全面风险管理这一更为宽泛的领域,并随之成为世界各国广为接受的标准规范。在各国的法律约束下,企业有效的风险管理不再是企业的自发行为,而成为企业经营的合规要求。

二、全面风险管理与企业效能监察的共性特征及差异性分析

(一)两者的共性特征

一是两者均具备较清晰的流程化特点。全面风险管理基本流程包括以下主要工作:收集风险管理初始信息、进行风险评估、制定风险管理策略、提出和实施风险管理解决方案、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企业效能监察的工作程序主要包括确定项目、组织实施和总结评定三个阶段,其中涵盖了调研分析、确定立项、制定方案、监督检查、督促整改、办理结项、实施奖惩和组卷归档八个环节。通过事前、事中、事后监察以及专项监察和综合监察等方式,围绕企业改革发展、重点任务、核心业务、难点问题和职工关注的事项开展过程监督,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完善管理,促进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两者都具备较清晰的工作流程。此外从流程的内容上看,两者都体现了持续改进的工作理念,在实践中具备可以相互融合相互借鉴的前提条件。

二是两者的监管范畴涉及企业内部管理的方方面面。全面风险管理与效能监察不同于企业内部职能部室开展的专业监督检查工作,而是从企业整体层面实施的相对独立的不受其它业务干扰的监督。从监督效力上看要高于日常的业务性监督。两者的监管范畴能够涉及到企业日常管理、重大决策、重点工作、中心业务等方方面面,监督的职能也可以是跨职能、跨专业的综合监督,因此在实施上往往需要不同相关专业部门以及相关单位的密切协调和积极配合。

三是两者的监管目标是相对统一的。全面风险管理是要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稳步发展。企业效能监察有利于加强企业管理,及时发现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改变制度不严、有章不循、违章不纠等现象,从而达到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因此从上述内容来看,两者的监管目标是相对统一的,最终都是为了完善企业管理,促进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二)两者的差异性分析

一是两者的管理体系和监管定位存在差异。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按照市国资委要求,目前企业效能监察体系建设主要包括制度体系、领导体制、工作机制、激励机制、惩处机制、问责机制和宣传机制,具体到各单位的管理体系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缺乏统一的规范性要求,这也是目前效能体系建设需要迫切解决的一个问题。此外,全面风险管理定位于企业内、外部风险的识别和管控,而企业效能监察从监察的角度对企业各级人员履职情况和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因此两者从监管定位上也存在差异。

二是两者的实施主体和监管层次存在差异。全面风险管理的实施主体涵盖企业管理的所有层面,而企业效能监察的主体主要是指企业监察机构,具体包括企业的监察部门或行使监察职能的相关部门,同时也涵盖了参与监督检查的相关主管业务部室或单位,从主体上看相对于全面风险管理更加单一。此外,从全面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效能监察属于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中的内部控制系统里的一种,其监管层次低于全面风险管理。

三是两者的管理模式和监管特点存在差异。全面风险管理在实施过程中主要侧重于体系化管理,需要企业建立完善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明确各层级职能、目标和各层级机构的职责权限,实现立体管控。企业效能监察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侧重于项目化管理,这一点从其工作流程中可以得到充分体现,主要是从调研立项到总结评定,按要求完成各阶段工作,开展的是较为线性的工作模式。此外纪检监察部门作为效能监察的主管部门需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和监督整改的职能,监管相对灵活,其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相对较大,而全面风险管理实施的是制度化、体系化管理模式,强调的是对风险的全面管控,相对来说约束性较强。

三、效能监察在实践当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及深层次原因分析

在实践当中,由于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及企业先进管理理念和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同时随着企业经营业务范围、企业发展规模日渐扩大,日常经营管理信息日趋增多,导致企业效能监察中所要监察的内容与面对的问题也越来越专业,监督的难度和层面也有所增加,一些随之而来的问题和工作难点日益显现出来,一是部分企业的效能监察工作仅仅局限于查问题、补漏洞,没有起到事前防范和事中规范的作用。往往是出了问题才去监察。究其原因主要是问题显现后,企业管理层高度重视,把效能监察作为事后调查处理的重要手段,通过效能监察起到惩处和警示的作用。同时,部分监察对象也认为效能监察是对其进行挑错和查处,在工作中往往带有抵触情绪。与其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效能监察应当同时发挥事前预防和事中监督的作用,与企业日常的经营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帮助、督促各项工作合规和高效的开展。这方面还需要强化各级管理人员对效能监察工作的认识。

上述问题存在的更深层次原因主要是企业主要经营管理者和各级管理人员对效能监察的认知有所欠缺。效能监察工作一直以来是企业纪检监察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的一项专业性较强的监察工作。再加上国家在法律法规层面对效能监察还没有统一的规定。导致一些企业的专业部室和各级单位的管理人员对效能监察工作不了解、不熟悉。一般情况下,通过实施效能监察项目,相关机构和人员才对其有所接触和了解,在受众的认知渠道上存在一定局限性。同时作为一项监督手段,效能监察的地位、方法和作用也往往容易与其他监督手段相混淆。

二是部分企业对效能监察的界定不够明确,缺乏工作规范,使其流于形式,无法真正发挥监督作用。国家在法律、法规层面对企业效能监察的规范不够明确,效能监察的具体工作形式、方法、内容和职责等没有统一的规范性标准,不同行业的企业效能监察制度也不尽相同,相互间可以借鉴的经验也不多,需要企业本身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开展探索和研究。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没有建立相关效能监察制度的企业由于缺乏制度依据,导致监督力度、监督程序、监督方式和监督效果存在问题,起不到效能监察应有的作用。

2010年国家修订的《行政监察法》是目前企业效能监察工作唯一能够参照实施的法律层面的规范性文件。但其主要规范的是国家机关的行政效能监察行为,与企业效能监察行为存在一定差异。为此国务院国资委和各省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陆续出台了《企业效能监察工作暂行办法》,对企业效能监察的原则、内容、标准、体系、职责以及基本程序等事项进行了规定。2010年北京市国资委制定了《国有企业效能监察工作规范化操作规程》对效能监察的具体流程和相关资料做出了规范,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但从企业层面还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自身的效能监察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明确职责权限、管理机构、工作方法、具体程序和基础资料。从制度上规范各项基础工作,以规范化促进效能监察工作质量的提高。

三是部分企业的效能监察工作方法相对僵化,工作开展缺乏活力。由于效能监察的专业性强,同时涉及到企业各项业务管理的方方面面,随着企业的发展,效能监察也要不断适应企业业务发展的变化,同时还要适应企业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的变化,从工作方法上不断改进和提升。但是部分企业的效能监察工作方法长期以来相对固化,没有创新,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不但不能满足其发现管理缺陷,纠正行为偏差,促进企业规范管理,自我完善,提高经营管理效能的目标,还会在一定程度上使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相对僵化、复杂和低效,制约企业的发展。

我认为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一方面企业的纪检监察部门对企业发展战略、管理理念、管控模式和经营方式的转变没有及时与相关管理层进行有效的沟通。同时在工作方法上较为僵化,不深入业务部门和基层单位了解实际情况,在制度和流程实施的理解上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缺少与其他企业在效能监察方面的经验交流,不能及时了解效能监察工作的新思路和新举措,需要对自身效能监察工作的开展及时进行总结评估,深入思考,认真研究,改进不足,提高创新能力。

四、全面风险管理对效能监察难点问题的对策研究 一是将全面风险管理理念与企业效能监察各环节工作有机结合。全面风险管理涵盖了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从流程上对企业运行的整个过程进行全面监控。效能监察的开展可以有效借鉴这一理念,从调研立项环节入手,运用风险识别的理念开展效能监察立项工作,使立项更加贴合实际。在制定方案阶段,运用风险防控的理念确定监察计划和监察方法,切实做到事前防控、事中监督。在落实整改阶段,运用风险管理的监督和改进理念完善监督方式,并对整改的有效性进行检验,确保监察效果。

二是参考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健全企业效能监察各项机制。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包括建立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内部审计部门和法律事务部门以及其他有关职能部门、业务单位的组织领导机构及其职责等。其立体化的管理体系值得效能监察进行参考和借鉴。目前普遍实施的线性的或平面化的管理模式容易导致效能监察的激励、奖惩、问责和宣传职能相对于效能监察项目实施过程的弱化。在这方面可以参考全面风险管理的相关制度体系,强化企业效能监察的制度建设,使其各项机制丰富和完善起来,使企业相关部门、单位有据可依,各负其责,从制度上保证效能监察工作的实施效果。

三是借鉴全面风险管理经验推进企业效能监察成果的转化和延伸。企业效能监察可以借鉴全面风险管理在风险信息管理、风险评估方面的先进经验。在全面风险管理中企业要对风险管理信息实行动态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实施风险辨识、分析、评价,以便对新的风险和原有风险的变化重新评估。企业效能监察也可以建立相应的管理和评估方法,对效能监察的进度和效果进行动态的管理和评价,便于及时应对因企业发展和内外部环境变化所面临的新的问题。

综上所述,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效能监察与全面风险管理在企业内部管控模式上存在着可以相互借鉴的内容和方法,在监管理念上能够做到相互渗透和延伸。因此在效能监察工作中正确运用全面风险管理的相关经验和成果可以有效解决效能监察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从而有效提升效能监察的管理水平和监管效果。全面风险管理在企业效能监察中的应用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但由此产生的相关问题和工作方法还需要进行系统的、长期的研究和摸索,也需要实践的进一步检验。

下载全面风险管理模式在营销风险管理中的应用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面风险管理模式在营销风险管理中的应用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全面风险管理

    在改革开放之后,人们的生活质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更大的变化却是人们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变得更加复杂,由此企业也就面临着更加多样的竞争环境,这就迫使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应对更......

    营销风险管理

    销售风险: 营销风险识别: 营销人员道德风险: 客户风险: 风险: 管理风险: 投机风险: 什么是营销风险?营销风险的成因有哪些? 简述企业会面临哪些营销环境? 什么是营销风险管理?它与经......

    营销风险管理

    一、简述直销与间接分销的优缺点 1.1 直接分销渠道的优缺点(1)直接分销渠道的优点:①有利于产、需双方沟通信息,可以按需生产,更好地满足目标顾客的需要。由于是面对面的销售,用......

    全面风险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全面风险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自我国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转变成市场经济以来,企业的数量与规模不断扩大,企业间竞争逐渐激烈,因此而面临的经济风险也逐年提高。企业......

    风险管理在骨外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论文.

    风险管理在骨外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论文 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风险管理在骨外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患者论文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企业全面风险管理

    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报告 一、xxxx年度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回顾 (一)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计划完成情况。 1.重大风险情况 xxxx年度公司对重大风险管理采取提前预防、重点控制、......

    全面风险管理实施方案

    风险管理实施总结 一、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健全和完善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强化内部控制机制建设,有效防范......

    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

    一、名词解释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无力为负债的减少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而造成破产或损失的可能性。声誉风险:是指由于意外事件、商业银行的政策调整、市场表现或日常经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