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移动中哭泣然后微笑的纪实故事
走到悬崖陡壁边上,我们始终没有勇气跳下去,而一旦积蓄了力量往下跳,我们才发现原来自己是有翅膀的。
不要纵容坏心事
这两年,刘春很多事不顺———工作不顺,瓶颈状态;爱人出国一年,家里老人生病住院,家里没有帮手……大概是到一定年龄后,女人才能体会人生的艰难吧。有时她会想,如果能看到一两年后的事,不知她还有没有勇气坚持下去。
她曾是心态那么好的女人,她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那次,她与我一起吃饭时耷拉着脸说:“生活真不是我想象的那么美好。我不想这样。”我知道她不过说说而已,这不是她的个性。
果然,一年后,刘春盘着干净的长发,坐在我对面优雅地微笑说:我终于没有倒下。我在移动中哭泣。
工作折腾了一段时间,放不下,又不想留下,最后她痛下决心,鸡肋就是如此吧,它真可能毁了一个人的一生,不如放弃。她模仿香港的做法,在武汉大学附近开了一家二楼书店。
那时,她刚巧在看《乐饮四季茶》这本书,一个日本的女人把中国茶文化做到了极致,如果没有热爱做不到如此精致。她也想如此。书店大概15平米,摆一张长形咖啡桌,暖暖的灯光。选书时可以喝咖啡。桌上有做旧的照片框,黑白色,时间停住了。刘春静静地做这一切时,很庆幸自己的选择。她想起一句话:走到悬崖陡壁边上,我们始终没有勇气跳下去,而一旦积蓄了力量往下跳,我们才发现自己原来是有翅膀的。
这个过程中,她又学了开车。遇到宋祺就是在去书店的路上。那时她的驾驶技术很不行,只能缓慢地走,红灯停车起步时,她一着急,车熄火了,后面的喇叭声此起彼伏。越慌越乱,她脑子一片空白。后面有辆车上下来一人,温和地说:“别急,我来。”他稳稳当当坐上车,三下两下把车发动起来开到一边。刘春长嘘一口气,不好意思地道谢。他说:“我叫宋祺,小事,刚开车时都这样。”
那天,他开着车跟在后面一直把刘春送到。刘春礼貌地说:我的小书店在楼上,有空时来喝杯咖啡吧。宋祺笑,挥手说再见。刘春目送他的车拐进了书店对面大学的门。
刘春慢慢忘了这件事。她平日在书店整理书,冲泡花草茶,在店里的狭小厨房中为老人炖一锅浓汤,没人帮忙,自己就顶上。一堆事慢慢做总会理清。
她对自己说,不急不急,不顺就干脆停下来,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要纵容坏心事。刘春,你和别的女人不一样。
内心有光泽的女人
她还学会在亚航网上订很便宜的机票,以前听人说买到免费机票,总觉得是天方夜谭,可是什么事只要开始就有可能。她决定试试,没想到在一个深夜居然守到一张飞曼谷的免费机票。当通知她确认时,她几乎跳了起来。奇迹从来只青睐那些有勇气有行动力的人。她开始准备行李,一周后飞曼谷。
第二天下午,下着小雨。书店里只有三两个人在看书。她坐在木制吧台前看一本《可可香奈尔》传,这个像子弹一样的女人,那么不置一顾,光芒四射地美丽着。咖啡凉了,刘春都没顾上喝。直到宋祺走到她跟前,敲了敲桌面,她抬头,笑。宋祺问:车开得怎么样了?她说:不错,任何事想做好就肯定能做好。这是她现在强烈的想法。现在她能开着车拐进小街小巷,技术高超地避开过往车,让道超车停车,这是以前不敢想的。遇到一些事后,她变得比以前有力量,但她还是那么沉静的女人。
这一天,刘春穿的是正红色的衬衣。她很少穿红色,但一穿就惊艳。她觉得开书店后,自己漂亮了不少,是什么原因呢?也许是生活活起来了吧。
刘春冲咖啡,宋祺翻书,不经意地说:我前几年去香港,很喜欢开在旺角的一家二楼书店,买到不少偏门书。你的书店有那么点味儿。刘春一愣,这人眼睛真毒。两人坐下,聊天,聊二楼书店,聊那个因为书而献出生命的香港二楼书店的年轻人。
后来,又说到自己拿到特价机票的事,刘春说:一分钱也不要,厉害吧,人生总是有奇迹。刘春两眼发光。
一周后,刘春踏上了去曼谷的行程。她的行李箱里放着蓝色碎花吊带裙、青苔绿的吊带背心、冰白色的热裤。那个有阳光的国度,她要以妩媚来迎接。
清晨,她洗澡,披散着头发坐在黛青色的旅馆阳台上,吃冰冻碎水果。她去水上市场淘咖啡器具,淘香料。看到一只古旧的木制烟斗,纯手工质地,摸上去有岁月的痕迹。面对它,突然想起宋祺。她笑笑,买下。
租用了一辆摩托车,帅气的导游小伙礼貌羞涩地微笑。那天她戴大草帽,穿白色长裙。细碎的阳光,让她肩膀上沁出了密密水珠。黄昏时下了一场雨。他们去一个寺庙避雨,幽深寂静的回廊,雨水冰凉的气息。他们在回廊下躲雨,空气中有热带植物的香味回旋。他们没有任何交流,却有眼神传递。曼谷小伙一直在看她,温暖亲切。
那次曼谷之行,她只花了600元。真是一次奇妙的行程。如果一个女人内心有光泽,那么你会很轻易地吸引人。这是真理,与年龄无关,与外形无关。
回武汉后,她把烟斗放在木制吧台上,烟斗暗暗发着光。第二天下午,宋祺来了。刘春说:真巧。宋祺说:不巧,我来了两次,终于见到了你。他们相视而笑。他一眼看到烟斗,说真不错。他讲到他爷爷的一只烟斗,一直保存着,很喜欢。刘春说:送你的。宋祺眼里有满满的惊喜。
刘春讲曼谷,讲泰国旅馆里的暗香浮动,讲寺庙里那氤氲的气息。那是一次完美。她好像什么都想和宋祺讲,从二楼书店开始,她就知道他一定懂的,无需解释。
宋祺望着眼前这个女人,想起的,却是初见时她手足无措的模样。
书店里温暖的灯光,烟斗的暗色光泽,男人和女人沉默的侧影。
她就像他的镜子
人一次次突破自己后,就会到另一个境界。以前不敢想不敢做的,都会慢慢尝试。
以前刘春不苟言笑,现在经历了很多事,她学会了让别人放松。其实大家都活得累,何必冷面相对。
她学会在宴会上微笑着对人。对男人们偶尔的玩笑付之一笑,并适时夸奖在座每一个人。不过是一顿饭而已,让大家放松一下,也算成人之美。她很奇怪自己的改变。这些让她活得更轻松。和朋友玩得很疯的时候,她可以站在桌上舞一曲。
关店门后,刘春偶然去校园散步,某天经过一个公告栏时,看到很小的一则公告,说要招聘一名代课老师,教旅游经济。所谓代课老师是有课就上,没课就不用去,完全松散管理。她心里一动,老师一直是她小时候的梦想,从未试过。再说一周才两次课。她连夜回家写了一份四千字的讲课稿,不懂经济,但她想的是怎么才能把课讲生动,学生爱听,至于学术的问题,可以看专业书解决。
她这份讲课稿完全从个性化的角度去讲述,大到机票,小到旅馆,还讲到一种生活方式。她从未上过讲台,以前干的也是不相干的政工专业。
她一点不慌,想到自己搜免费机票的得意劲儿,就恨不得笑出声来,再把它讲出来,有什么难的。整堂课氛围非常好。结束时,她说,我不是完美的老师,但我一定会成为最有特点的老师。掌声响起。
干什么都不难,只要你敢想敢做。这是又一次超越,刘春觉得打开了另一扇窗。
她喜欢自己站到讲台上的样子。喜欢黄昏里教室外的树影婆娑,喜欢学生欣赏的眼神。半年前,她还差点成了怨妇呢。谁知道呢,一念之差,落英缤纷。
两个月后,刘春上完课出来,在走廊里碰到宋祺。他一愣,刘春说:晚上有空到我店里喝杯咖啡吧,又有让你意外的事。宋祺没接话,咧开嘴笑。这种笑只有遇到刘春才会有,平日他是很严肃的哲学老师。刘春的任何事他都不感到意外。
春天的二楼书店,闻得见樱花浅淡的香气。刘春站到窗前说:宋祺,半年前我的很多梦想一个个实现了。宋祺望着她:欢迎你加入我的行列。他甚至没问她怎么进到学校里的。这个女人,前世是不是跟他相识?她像他的镜子。
他没说。一年后,他将移民国外。而刘春,也已飞得越来越高。
一年后,宋祺定居澳洲。两年后,刘春订到了2000元往返墨尔本的特价机票,赴南半球袋鼠之乡,宋祺在机场接她。
他们很自然地相拥,像亲人。刘春仰起脸俏皮地说:我又有变化,我的课讲得好,学校把唯一的聘用名额留给了我,当老师挺适合我的,小店平日让我妈打理。宋祺笑开了花。他那么欣赏这个女人,他庆幸自己保持住了距离,远远望着她恣意成长,这就很好。
在澳州,他放了一盘碟给刘春看,碟名叫《惊天秘密》。在这个世界上,为什么有一些人能拥有美好幸福的婚姻、健康的身体,就是因为他们掌握了这个惊天秘密。这个秘密的核心就是吸引法则——你的生活状况完全是由你自己吸引来的。
刘春看了,会心笑了,她在移动中哭泣,然后微笑,吸引她的好运,吸引着宋祺——一个值得终生相依的蓝颜,一切都好。
第二篇:高棉的微笑纪实故事
柬埔寨的丛林,一个隐藏了百年的秘密;吴哥窟的微笑,一张持续了一千年的笑脸。
一千多年前,在东南亚柬埔寨有一座世界上最宏伟的都城。这个城市始建于802年,完成于1201年,繁荣了600年。然而在15世纪初,这个城市突然消失了。许多年过去了,甚至连柬埔寨本地人都遗忘了帝国故去的辉煌。直到19世纪60年代,一个法国人意外发现了这个丛林中的王国。从此,考古学家纷纷来到这里。西方学者一开始难以置信古代远东文明拥有如此高的建筑水准,猜测它是古希腊征服者亚历山大,或者疆域极盛期的罗马皇帝遗留下来的……历史最终揭晓了真相,古代柬埔寨不朽荣耀的见证,被镌刻在吴哥的巨石上得以传世。
吴哥,留给了人类太多的遐想:一个如此繁复庞大的建筑,是如何建造起来的?一个曾经盛极一时的王朝,为何突然之间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那神秘的微笑,到底取材于何处?
博物学家的意外发现
公元1861年雨季,法国博物学家亨利·穆奥跋涉于柬埔寨中部的密林中。他此行是来考察鸟类与昆虫的。他徒步行进了5天,最终来到一片人迹罕至的地方。当最后一丛茂密的枝叶被拨开,映入眼帘的情景令远道而来的欧洲人惊呆了:一排壮丽的建筑矗立在大地上,仿佛是从这片古老的密林中自行生长出来的。
发现这座了不起的遗迹,对于穆奥而言,与其说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倒更像是“众里寻他千百度”。他虽然不是考古学家,却从小就对东方的历史深深着迷。穆奥笃信,就在东南亚的密林中,隐藏着一座失落的“所罗门神殿”。让他萌生此念的是一部中国人的著作——元朝人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真腊”是中国史籍对古柬埔寨王国的称呼。13世纪末,此书作者出使那个神秘国度,见识了无数美轮美奂的建筑。斯时斯地,那曾经活在纸上的城池,亦真亦幻地坐落在眼前。穆奥猜得不错:它确是“真腊”首都“吴哥”,这座城市被遗忘在这里,已经超过400年了。
吴哥城的辉煌与衰落
“吴哥”本意是“都市”。这不是柬埔寨语,而是印度北方的梵语。缔造这座城市的文明,自古就与印度有着千丝万缕的亲缘联系。早在公元1世纪,柬埔寨女王与一个印度贵族结为夫妻,开创了柬埔寨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此后在历代统治者的大力弘扬下,印度的宗教、习俗成为这个国家的文化主流。
到了9世纪初的高棉王国时代,善战的国王不断扩大疆土,膨胀着高棉人的雄心。伴随着国力走向巅峰,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也开始了。一代代国王用巨石建起陵墓,堆砌出王国权力与财富的中心——吴哥。这些建筑同时又是神庙,供奉的都是印度教的神。
12世纪初“日护王”苏耶跋摩二世统治的时期,高棉的实力如日中天,连今天泰国、马来半岛、越南的大片土地都被并入版图。在大兴土木方面,武功卓著的“日护王”自然不愿甘居人后。然而,此时的吴哥已然被历代先王的巨石建筑填满,没有空地供他施展拳脚了。于是,他将这座只属于自己的陵墓选在城外。数以千计的石匠、彩绘师、建筑师,辛劳工作了37年才将其完成。整座建筑用大石一块块砌成,没用上石灰水泥,更没用上钉子梁柱,充分展示出古柬埔寨人的建筑巧思。尽管苏耶跋摩二世没有活着见到陵墓竣工,但他的愿望毕竟实现了——这座今天被称作吴哥窟的工程,成为整个吴哥建筑群中最恢宏的组成部分。
“日护王”的继任者苏耶跋摩七世同样也没有停下扩张城市的脚步。由于国王是一名虔诚的佛教徒,这一时期的高棉王国也摒弃了印度教而改信佛教。也正因如此,吴哥伟大的“收官”之作被献给了佛——壮观的巴云寺。寺庙的石塔四面,苏耶跋摩七世的面孔都按照佛陀的表情刻成,它被后世尊称为“高棉的微笑”。
公元15世纪暹罗(泰国)入侵高棉,打垮了财匮民乏的吴哥王朝。高棉人放弃了经营数个世纪的吴哥,将首都迁往位置更为险要的金边。古城被彻底荒弃,无情的丛林从四面八方涌来,成为这里的主人。
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柬埔寨吴哥窟寺庙群周围是一个个分散的居民点。近年来,考古学家用高科技绘制的新地图显示,吴哥窟地区包含的不只是分散的寺庙,它是一座占地1000多平方千米的古城遗址。吴哥是9世纪到16世纪之间的一座大城市,大约是一般古城规模的10倍,拥有一套先进的灌溉系统。这里曾是柬埔寨王朝的政治中心,曾经是东南亚历史上最宏伟的一座都城,也曾经是工业革命前世界最大的城市。都城内,宝塔、王宫等建筑精美,雕饰华丽。据估算,这座城市鼎盛时拥有人口上百万,规模之大,超过罗马城,经济发达,商业繁荣。
曾经拥有世界上
最先进的水利设施
考古学家通过对吴哥窟建筑结构的研究,发现吴哥寺内铺设有合理、完整的排水系统。许多水利专家感到难以置信,他们认为这些河塘相间的水利灌溉系统简直就是一个人间奇迹,完全可以同柬埔寨那精美的浮雕和宏大的宗教建筑相媲美。柬埔寨属热带气候区,雨季降水量较大,为了使雨季的大量降水能迅速排到护城河或寺内的蓄水池里,建筑者们从顶到底,在寺内各个部分都设立了明暗相通、纵横交错的排水管道。更奇特的是,这套排水系统把雨水引至寺内4个大蓄水池,供祭祀者在朝拜之前洁身用,可谓一举两得。吴哥城纵横交错的排水沟渠,以及星罗棋布的人工池塘或储水池相连而构成庞大的水利系统,不仅是柬埔寨人生存、繁衍的力量源泉,而且与吴哥的诞生、帝国的强盛与衰亡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
史上最大的一桩失踪案
在15世纪初,吴哥突然人去城空。在此后的几个世纪,这座豪华壮丽的古城被莫名其妙地遗弃,变成了树木和杂草丛生的林莽与荒原,只留下一片废墟,隐匿在丛林之中。可是,为什么这样一个有雄伟的王宫、庄严的庙宇以及图书馆和蓄水池,有强大的军队和政权,繁荣昌盛的都城,竟然被丛生的莽草所淹没了呢?按说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应有它的延续性,何况吴哥是一个曾经繁荣过600年的王朝,但它的文化竟一下子就忽然中断、忽然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吴哥到底遇到了什么灭顶之灾,历史没有记载,考古学家也有不同的观点,现代学者则众说纷纭。
有人猜测,吴哥城流行了一场瘟疫,导致了城市的毁灭。但瘟疫不可能使全城居民无一幸免地全部死去。还有人认为是因吴哥后期国王营造寺庙过甚,民众不堪忍受导致起义,奴隶们杀死贵族之后逃离了这座城市。
也有人把这归于外敌入侵,并明确地指出它是被暹罗军队攻占所致。粮食收成的减少和人口的日渐稀少,加速了高棉王国军事力量的衰落,导致暹罗人逐渐侵入。在1351年和1431年,吴哥遭到暹罗两次入侵。在经过两次致命的打击后,国王考虑吴哥离泰国太近,吴哥迟早还会在新的战争中遭到袭击,不得不将首都从吴哥迁移到金边,部分居民跟随国王去了金边。暹罗人进入吴哥的目的只是为了劫掠。为了达此目的,需要消除抵抗,对留下的人大开杀戒、大肆屠杀。劫匪们满载而归,丢下大量的尸体,在热带的气候条件下腐烂后,饮用水和空气受到严重污染,很快就疫病流行,刀下幸存的少数人也就不能幸免,吴哥地区成了无人区。附近的人则传说丛林里有一座“会吃人的古城”,人们因害怕吴哥有鬼魅瘴气而不敢进入,久而久之,吴哥被丛林所包围,世人遗忘了它的存在。
还有考古学家认为吴哥消失可能与气候突变有关。考古学家认为,这座柬埔寨古都的灭亡很可能是由600年前的一场大干旱造成的。他们的依据是对当地树木年轮的分析,树木年轮的密度可以为他们提供有关地区气候的历史记录。潮湿季节可以促进大树的生长,年轮也就相对密集,而遇到干旱季节,年轮就会相对稀疏。在过去16年里,科学家一直在东南亚地区采集树木年轮的样本,以建立这一地区在过去几百年中的气候记录。通过得到的数据,他们发现在过去700多年的时间里,东南亚至少发生了4次特大干旱灾害。其中一场旷日持久的特大干旱灾害发生在1415年到1439年期间,这与许多考古学家得出的吴哥城灭亡的时间段正好吻合。吴哥得以作为一支强大的势力在中世纪崛起,全仗着一套高明的蓄水系统,在干旱季节帮助古城储蓄水源,在雨季时又可发挥泄洪的作用。然而,几百年不遇的大旱使这套蓄水系统运作失灵,农业因之荒废。再加上年复一年无止境地建造神庙,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面的人民早已不胜负荷。
几百年后的今天,当旅游者慕名来到这里时,再也无法想象当年城市的繁华景象,只剩下石头的废墟记载着曾经的荣耀与衰落,也许只有它们才知道这个城市的文明是如何突然中断的。
第三篇:微笑的橙子纪实故事
当大水忽然涌来的时候,他知道煤矿透水了。
他被水流冲着,急速下滑,不知道要滑到哪里去。他的思想,也如同这水流,飞速地旋转着。老家的房子,慈祥的父母,儿时的伙伴,还有那个可爱的姑娘……如快放的电影镜头,在脑海里闪过。他想,他可能不行了。
忽然,他被矿壁上的什么东西挂住了,他一喜,觉得有了希望。挣扎着,让自己稍微固定了下来。然后,他看见了一样被挂着的工友。
水无情地在每个人身上流过,浸泡着肌肤嗖嗖地凉。他招呼着相近的工友们,用腰带、衣物等将自己在矿壁上挂牢,慢慢靠近,拥抱着相互取暖。他知道,呼喊只能白白耗费能量,于是,他说,我们要安静,耐心等待,会有人来的。没有任何争议,每个人都异常安静地听取了他的意见。他把每个人的矿灯收集起来,每隔一段时间开一次灯,好让救援人员在到来的时候,第一时间发现他们。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呼吸着矿道里难得的空气,每一分钟都像在炼狱,考验着每一个人。渐渐地,有人要支撑不住了,他说,咱们学长征路上吧,吃树皮,吃草根,喝尿吧,说不定咱们也能炼成钢筋铁骨呢!于是,他和工友们开始吃松树皮,吃纸,吃煤块,喝用挖矿时戴的头盔沉淀的井内的积水,甚至喝尿……当他们在水里浸泡了三天三夜后,爬上了漂来的两辆矿车,漂到高处。
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四周仍然一片漆黑。有人开始动摇,开始灰心,开始丧气。这时候,他说,不会的,咱这才过了多长时间啊,一定会出去的,你放心好了。别说话,别乱动,保持体力,待会儿啊,说不定就来人带咱出井了!他说,知道汶川地震吧,有个人在矿下待了25天呢,最后硬是挺了过来,和他比比,咱这希望不是还很大的吗!听的人又都安静了下来,黑暗中似乎有一种无形的美好的东西慢慢蔓延开来。
可是,他明白,他根本不知道那个25天的故事,那是他信口编出来的,而且他也不能确定救援的人什么时候能到。他只是觉得这样说,会让人振奋的。
冷、饿,一次比一次凶猛地袭来,相拥着的人中有人精神开始萎靡。
于是,他开始给他们讲故事,讲他自己的故事。他说自己刚和邻村的杏儿定了婚,等他挣了钱,就回家结婚。他说,他今年也和杏儿浪漫了一回,过了一回情人节。那是大年初一,他去拜年,杏儿送他一个橙子,用漂亮的纸包着,她在上面画了一个可爱的笑脸,说他俩一定会成的,一定会幸福的。然后,还亲了他一下呢。说到这里,他憨憨地笑了。
他伸出手,在每个人的手心画了一个橙子,橙子中间画了眼睛,嘴巴,嘴角是上翘的,微笑着。他说,咱们也一定会成功的。
也许他并不知道,当救援队发现他们矿灯灯光的时候,他们已经在井下度过了八天八夜。
他们的相互鼓励和支持,他们的智慧,还有整个救援的不放弃不抛弃,让他们成为第一批获救的人员。
当他们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他们都笑了,为生命的重生。而他们手心里那个可人的微笑橙子,成了他们圣洁的福,绵长绵长的。
几天后,当他们摘下眼罩,第一眼看到的,居然是每个人床头都挂着个金黄金黄的橙子,上面画着可爱的脸,灿烂地笑着。那是他的杏儿,知道了他的事情,从几百公里之外匆匆赶来,焦急而耐心地等待着。在等待的日子里,她将一个个橙子画好,拜托护士们挂在他们床头,为他们祈福,然后,和他们一起迎接新的太阳。
这个世界变化多端,但总是有希望,有奇迹的,而生命的奇迹在于,即使四面楚歌,也要努力地活,微笑着走过。
第四篇:在美国体验微笑葬礼的纪实故事
康妮是我在美国的邻居也是我的同事,一个开朗幽默的金发大婶,是我来美国后的第一个房东兼口语老师。从她那里我得到了许多帮助也学会了许多东西,包括她那典型的美国式的乐观。但不幸的是,去年六月份,因为突发而至的脑梗,康妮突然离开了我们。
康妮的葬礼,是在附近的小教堂里举行的。葬礼的那天,当我怀着沉痛的心情来到教堂门口的时候,却听见里面传出了阵阵欢快的乐曲声,难道是我走错地方了,葬礼不是都要放哀乐的吗?正在我倍感诧异的时候,恰巧见到了乔。乔是我和康妮共同的朋友,也是今天第一个要在葬礼上致词的人。我把心中的疑惑告之乔,希望能从他那里得到答案,乔解释说:这是康妮生前最喜爱的一首歌,我们都希望康妮能快快乐乐地进入天国。
我沉默了一会儿,心里暗想,康妮生前喜爱的歌可不止这一首,难道就不能选择一首平淡,能和葬礼气氛相吻合的歌吗?但看看周围康妮的朋友和亲属们凝神细听的神情,又觉得了然了许多,也许这样一首康妮活着时曾经无比喜爱的歌,尽管欢快的曲调和葬礼的气氛不相称,但却让所有来参加葬礼的人,都在这首能代表康妮风格的歌里,仿佛又感受到了康妮熟悉的音容笑貌。
乔在致词上回忆最多的,是康妮平时的幽默搞笑的往事。听到熟悉的康妮的趣事,我忍不住和他人一起笑了起来,笑到一半,想起了这是应该充满伤心的葬礼,别人去世了,你却在葬礼上笑,这不是对死者的大不敬吗?于是急忙闭上笑到一半的嘴,并赶紧偷眼看康妮的亲属,担心他们因为我刚才的不敬的笑声而恼怒,却发现,康妮的家属也在,和大家一起会心地微笑着。
接下来,亲友们陆续上台回顾了康妮生前许多令人难忘的片段。绝大多数的片段都幽默有趣,不禁令人想起康妮平时的风趣,和因此给大家带来的欢乐。听到趣处,参加葬礼的人群中不时发出阵阵的笑声,大家都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中,每个人的内心都对康妮充满了愉悦的回忆和由衷的敬重。
葬礼上回忆往事的笑声,冲淡了大家因失去康妮而压抑悲伤的心情,也冲淡了我对葬礼和死亡的恐惧,依稀之间,好像康妮不是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而只是即将进行一场远途的旅行。笑声里我更深刻地记住了康妮生前的音容笑貌,也记下了康妮留给我的更多的美好回忆。
事后,我就此请教一位美国的民俗学者,微笑葬礼是否是对逝者的一种不尊重。学者说:失去亲人,所有人内心同样都很哀伤,但美国人生性幽默乐观,他们心中的哀伤,并不仅仅只是通过外在的形式表现出来,逝者已逝,最好的怀念就是生者快乐地生活,这才是逝者希望看到的,也是对逝者最好的缅怀和尊重,表现在葬礼上,就是典型的美国式的微笑葬礼。
第五篇:别为打翻了的牛奶哭泣的纪实故事
几年前,朋友和老公在京城开着一家大公司。其事业鼎盛时期,在北三环拥有一套高级别墅,家中光佣人就有十个之多,孩子在贵族学校就读,夫妻二人开着宝马和奔驰。那段时间,朋友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着实风光,令人艳羡。
然而,正所谓世事难料,朋友的老公一不小心牵扯进一桩跨国诈骗案,锒铛入狱,公司破产。昔日生意上的伙伴一个个避之惟恐不及,无奈之下,朋友卖掉了豪宅、名车,处理完债务,带着儿子回到了家乡。
一天,面对我的安慰,她说:“难道我不够悲惨吗?”
我笑了,“你的经历怎么能算得上悲惨呢?我从未住过豪宅,家中连一个佣人也雇不起,五星级宾馆的门都不曾进过,更别说入住了。”
“当然了。只是无论多么辉煌灿烂还是灰暗委顿的过去,过去的毕竟过去了,人不能活在过去,而要着眼在现在。”我收敛了笑意,正色道。
“现在?你是说要活在当下?”朋友有些疑惑不解。
“是的。不要让过去的荣耀和失败像绳索一样捆绑住你的手脚,像强盗一样抢走你现在的幸福和快乐。不然,你不仅输掉了现在,而且连将来也会输掉的。”
看到朋友若有所思的样子,我的内心也像抖落了沉甸甸的包袱一样,陡然轻松了许多。
西方有一句谚语:不要为打翻了的牛奶哭泣。往事不可追,不论昨天的牛奶多么甜蜜,但既然打翻了,无可挽回,就要勇敢地让它成为过去。泰戈尔说,如果你因为失去了太阳而哭泣,你也将失去星星。说的是同样的道理,我们不要沉湎于过去,也不要幻想未来,而要集中心神于此刻,珍惜现在,活在当下,全力以赴做好今天的每一件事,相信不经意间,拐弯处就会遇见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