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族音乐在群众文化建议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民间传统文化是民族音乐大发源地,主要是通过音乐的手段表现各个民族或者地区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特点。民间文化寝室就是群众文化,而民族音乐是群众文化的只要表现形式之一。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本文主要对民族音乐在群众文化建议中的应用分析,阐述民民族音乐对群众文化发展的意义和应用。
关键词:民族音乐;群众文化;意义;形式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日益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物质水平逐渐提高,人民群众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开始追求精神生活。群众的文化水平也逐渐提高,民族音乐成了群众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群众文化成为了民族音乐的发展源泉。
一、群众文化建议是民族音乐创作的源泉
群众文化是民族音乐创作的源泉,群众文化的建议对民族音乐的发展有积极意义。群众文化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这是一种社会发展的历史现象,同时也是是人类子历史进步中的外在体现。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的精神寄托,在群众文化的发展背景下,民族音乐产生,这种艺术的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群众文化的特色。在艺术产生的源头,人们最开始敲击树木、石块等抒发情绪,这种原始的方法逐渐发展成语言加上一定的旋律,到最后的发展现在的民族音乐,所以说群众文化是民族音乐的创作发展源泉。
二、民族音乐在群众文化中应用的形式
(一)宣传形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所以,人民群众开始最求精神生活的享受,各种科技产品应运而生,比如电视机、电脑、手机等。这些媒介工具成为民族音乐的主要传播载体。民族音乐具有带表民族活区域的特色的艺术形式,得到了迅速的传播,民族音乐的发展实际上是为群众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宣传作用。在民族的忌日和活聚会活动中更能体现群众民族音乐对群众文化起到的宣传作用。在任何时间或者空间都进行,在人民群众中具有强大的号召力。
(二)凝聚形式
因为文化可以对人的思想意识、行为习惯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人民群众在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形成了一定的思维模式,在人的心理会产生共鸣,形成一定的凝聚力。民族音乐在群众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民族音乐具有文化凝聚力。在节日活动中,民族音乐引起人们内心的民族认同精神,体现了民俗的特色和风俗习惯,这种民族音乐产生的凝聚力有利于民族音乐的发展,也有利于群众文化的繁荣。在价值观念上相同的群众就会形成组织,这是文化和音乐发展的基础。
三、民族音乐在群众文化中应用的意义
民族音乐在群众文化建议中的应用,就有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作用。民族音乐起源于民族文化的发展中,是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民族音乐的发展和传承具有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民族音乐在群众文化中传播,对群众文化的生活产生了积极地意义,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展现民族的特色。文化的集群效应使得人民群众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这使得民族音乐的发展具有凝聚的作用。民族音乐的传播对群众文化起到宣传作用,有效的推动精神的建设,使得社会发展更加和谐稳定。民族音乐在内容上是积极巷巷的对于群众有一定的而教育意义,这种教化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综合素质。
四、群众文化对民族音乐审美与欣赏
民族音乐在审美功能上是指在欣赏民族音乐的过程中对音乐文化的评价,民族音乐的审美是群众对自我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净化,这是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对于民族音乐的审美可以促进群众文化的发展,对群众来讲,可以建立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在民族音乐的审美上是具有多种标准的,符合群众的需要,根据不同民族本身的特色和习惯,体现出不同的审美标准。群众文化是民族音乐审美和创造的艺术源泉,民族音乐的审美也体现了群众文化的在不同阶段的观念和内容。从一定角度分析民族音乐的审美,它可以进化群众的心灵,引导人认识世界的动力,有利于促进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
五、结语
民族音乐在群众文化建议中的应用具有很强烈的积极意义。民族音乐产生群众文化,民族文化的发展给民族音乐提供了创作的素材和灵感。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民族音乐体现了群众文化的内容和民族的特色。民族音乐的表现群众文化的主要形式之一,所以民族音乐对于群众文化有一的宣传作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技产品成为传播群众文化的媒介,这些媒体成为民族音乐传播的载体。用民族音乐来宣传群众文化,具有明显的优势。民族音乐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此外,民族音乐对群众文化有一定的凝聚作用,有利于人民群众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民族音乐的凝聚力使得具有相同价值观的人形成一定的组织作为整体,为群众文化的发展提供保障。民族音乐和群众文化是相互促进的,相辅相成的。群众文化对民族音乐的审美,是通过民族音乐在表现的过程,人民群众根据对自己接触到的民族音乐进行判断。这可以丰富人民群众的内心世界,净化心灵。民族音乐是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对民族音乐的审美和欣赏有多种标准。在我国精神文明的建设中,群众文化和民族音乐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2]林珠萍.民族音乐与群众文化的渊源及发展思考[J].科学中国人,2015(10X).[4]李琳,武春荣.乘着音乐的翅膀飞翔——李安明民族音乐和群众文化之路[J].民族音乐,2010(6):52-54.
第二篇:民族音乐发展现状及建议论文
摘 要:中国一个悠久的国度,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饱经沧桑的日子里依旧用歌声记录着岁月变迁,如今随着我国经济脚步的发展,对于政治和文化的影响日益深远,而民族音乐做为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内容和情感状态也不断升华,烙印上社会生活的影子,这是
关键词:民族音乐赏析论文发表
中国一个悠久的国度,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饱经沧桑的日子里依旧用歌声记录着岁月变迁,如今随着我国经济脚步的发展,对于政治和文化的影响日益深远,而民族音乐做为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内容和情感状态也不断升华,烙印上社会生活的影子,这是我国各民族共同拥有的宝贵财富。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不仅仅要将民族音乐传承下来,更要将其发扬光大,站在世界的角度以开放的心态去审视民族音乐,不断对其进行创新和发展。
一、民族音乐的发展现状
有人把音乐比作清泉,可以滋润心灵,带给人美的享受。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每个民族的音乐也别具风情,正是这样的差异才有了内容丰富的民族音乐,从夏商周时期,对声律的重视就可见一斑,至唐朝音乐更是达到一定高度,时至今日民族音乐依旧活跃,依旧洋溢着鲜明的艺术生命力。但是随着“地球村”的不断扩大和发展,外来文化的出现对民族音乐的冲击也不断加大,外来音乐的独特风格逐渐吸引人们的注意,一些“爵士乐”“架子鼓”等多样的音乐风格和乐器开始在国内市场打开一片天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忽略民族音乐,各种选秀节目也是充斥着艺术市场,使得几千年来的民族音乐正受着流行音乐的冲击,这是不得不让人觉得遗憾的,也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改变的。只有将民族音乐放在正确的位置上,重新去认识其中的精神内涵,赋予新的时代解读,才能让其焕发生机。
二、发展民族音乐建议
(一)强化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我国的音乐历史悠远,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产生的,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的社会意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特殊符号,是艺术表现形式的特殊载体,要想让这种精神文化继续传承下去需要我们加强对民族音乐的保护,通过深入对民族音乐的研究和学习,重新去诠释音乐内涵,让其符合现代审美趋势,去鼓励人们主动积极的了解民族音乐,让其更具有生活气息,可以通过不同的民歌下乡活动,不同的民族音乐研讨会,加强对民族音乐的传承,让民族音乐在社会生活中有新的活力。
(二)强化民族音乐的弘扬
民族音乐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绚丽的一笔,可以说随着时间的发展没有被淘汰反而沉淀下更深厚的底蕴是有一定理由的,他有着自己独特的一套发展体系,有着独特音质、语言结构内容,在认识到这些的基础上,我们在对待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不可去全盘否定民族音乐,音乐具有多元化,无论哪种音乐文化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只有正确的认识我国音乐上存在的不足,不断去改进民族音乐才能使民族音乐得以继续发展。要想使民族音乐不断发展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可以由上而下,由学校到社会共同宣传,例如在校举办歌友会,鼓励学生接触不同的音乐类型,在比较中感受民族音乐特殊韵味,也可以在社区展开各种活动,让孩子、家长多些接触民族音乐的机会,让音乐走进生活中,这样才能起到一个弘扬的作用,但对于民族音乐的继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都要坚持做下去,当把宣传变成一种习惯,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碰撞,用开放接纳的心态来看待民族音乐,那民族音乐也会在世界舞台上走的更远更久。
(三)强化民族音乐资源创新
要想使民族音乐始终保持活力,必须要进行不断的创新,在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对于音乐资源的重新整合和创新也必不可少,随着人们对审美需求的不断提升,在音乐欣赏上的需求也不断扩大,很多时候我们将视觉和听觉分开了,其实这是统一的,在现如今可以学习流行音乐的变达方式,结合音乐背景,在保持民族音乐的原汁原味同时丰富其表现形式,或者将民族音乐在保持原生态基础上进行改编,运用多重的变达方式去展示。很长一段时间里,在传统的民族音乐教学中只重视其音乐这一本体,但忽视其表达载体乐器,做为传输音乐的主要载体,其重要性不可忽略,不同的乐器可以表达不同的音律和情感,不同的音律也可以带给人们不同的审美体验,在我国民族器乐形式多样,各具特色,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去运用,不是单单靠某一种乐器去表情达意,而是运用多种手段让学生,或者听众可以感受到这些民族乐器的不同和魅力,充分去开发和利用民族音乐的资源,让他们发挥出自身的魅力,为民族音乐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结语
音乐是没有国界的,要想使中华民族音乐得以不断发展,必须要在立足本土的基础上突破创新,走向世界。这是需要我们共同去努力的,这样才能使民族音乐永立世界之林。
第三篇:世界民族音乐论文
浅谈世界民族音乐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很多人忙忙碌碌为生活而奔波,很少人能静下心来喝一杯茶听一首音乐,更不要提世界民族音乐了。我们能够有这样一个机会跟着老师欣赏一下世界上很多民族的音乐,聆听一下老师的演唱,真的是一个很难的机会。
在选课时见到“世界民族音乐”这一课,当时并没有想过这究竟是讲什么的,也没有想民族音乐究竟是属于音乐的的哪一范畴,只是纯粹地以为是欣赏世界各地的音乐。虽然上了这么多节《世界民族音乐》,但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走马观灯,像一个好奇的孩子看看新鲜,所以我也无法系统地对其作出一个总结,也觉得没有必要,前人已经有过十分丰富,系统,深刻的总结,我就不班门弄斧了。我就说一下一些让我印象比较深刻,能够触动我内心那根疲软不堪的弦的东西,算是一种分享吧!
说到世界民族音乐就不得不谈到世界民族的乐器。不同的民族,各式各样的乐器,在这堂课上,我算是长眼界了。有爱尔兰的风笛和竖笛,有蒙古的马头琴,有我国的古筝,琵琶.......真是数不胜数。而我最喜欢的就是非洲手鼓,它不仅是个非常好听的乐器,而且是个非常有激情的鼓.当你熟练打出一小段一小段时,你会发现你的鼓在深情的说话.当你和朋友们共同演奏同一个速度节奏的时候,你会发现你融入了其中,在和你的朋友们没有语言的沟通交流.这些感觉真的都是妙不可言。
世界民族音乐,重要的是“民族”二字。民族音乐就是祖祖辈辈生活、繁衍在一片土地上的一个民族,从古到今在悠久历史文化传统上创造的具有民族特色,能体现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音乐。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民族,每一个民族之间或许会有相似的文化,但是无论它们多么相似,总有那么几点是只有本民族才具有的,体现了一个民族独有的特色文化和精神。通过学习“世界民族音乐”,不仅仅欣赏了不同民族特有的音乐,同时也从它们传承民族音乐的过程中学到了如何继承传统,发扬民族音乐,使其在全球化的当今时代仍具有不老的魅力,对世界民族音乐也有了重新的认识。
一个很深的感触就是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世界上有众多的民族,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世界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民族的也就没有世界的。音乐是有其特性的,这是人类各民族文化的共同点。音乐有其特性,才有生命力,才有其独立存在,否则何以立足于世界?在经济呈现全球化趋势的潮流中,音乐包含于文化,而世界文化仍然多元化地存在着。大哲学家罗素说过:多种多样才是美丽的。民族特色产生了多种多样的美丽。
女子十二乐坊是中国大陆一个以流行音乐形式来演奏中国音乐的乐团,正所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如今生活中充斥着各种流行音乐,女子十二乐坊的成立为世界带来了清新的民族风。河南日报曾报道:“近年来红遍东瀛的中国民乐组合“女子十二乐坊”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她们在东京武道馆的现场演出造成万人空巷。一时之间,日本乐器店内二胡等中国乐器供不应求,学习中国民乐乃至从此倾心中国文化的日本民乐迷也大有人在。” 能如此将优秀的中华文化推广到世界,乐坊本身就可以称为“伟大”。这就是世界民族音乐的魅力。
民族音乐总是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在它们背后,抑或是神秘古老的传说,抑或是坚定不移的宗教信仰。无论如何,正是这种独一无二的奇特意义,民族音乐才会各有千秋,各具特色。实际上,在这个物欲横流,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社会,传统文化以及民族特色正在逐渐流失。这是十分令人心痛的事情。那些可都是老祖宗们酝酿上千年,将一个民族的一切浓缩而成的宝贵遗产啊!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去感受一个民族背后博大精深的文化力量,就像品一杯清茗,你不能兴致冲冲地一饮而尽,而是得一点一点地将其融入心中,才能体会到它的苦涩与清甜。
世界民族音乐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一学期的学习仅仅只是了解到了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想要更深刻地认识世界民族音乐,不但需要时间,还需要有对各民族文化的浓厚兴趣。只有民族与现代完美结合,民族音乐才会在未来拥有永恒的生命力。虽然我不是这个专业的,不会对世界民族音乐有深入 的研究,但我想我会多听一听民族的东西,整天都是流行爵士什么的,真的没有民族音乐有内涵有韵味。这可能是吕老师这门课带给我的最多的东西—世界民族音乐的魅力,让我想去感受这种美。
第四篇:蒙古民族音乐论文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蒙古民族几个主要传统节日的介绍了解其中特有的音乐风俗文化。
关键词: 蒙古 节日 长调 短调 舞蹈 乐器
“蒙古”是蒙古族的自称。原为蒙古诸部落中一个部落的名称,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演变逐渐成为这些部落的共同名称。蒙古族是一个酷爱音乐的能歌善舞的民族,素有“音乐民族”、“诗歌民族”之称。蒙古人自古以来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蒙古人用自己的智慧和艺术天才创造了丰富而宝贵的音乐财富。蒙古民歌具有民族声乐的独有风格,不论高吭嘹亮,还是低吟回荡,都充分表现了蒙古族人民质朴、爽朗、热情、豪放的性格,深受人们的欢迎和喜爱。蒙古族音乐既有全民族的共同风格,又有各个地区的独特风格,堪称绚丽多姿,异彩纷呈,很多艺术家在草原的歌海里采风,使蒙古族民歌得到进一步的整理、保护、传播。蒙古族民歌以声音宏大雄厉,曲调高亢悠扬而闻名。其内容非常丰富,有描写爱情和娶亲嫁女的,有赞颂马、草原、山川、河流的,也有歌颂草原英雄人物的等等,这些民歌生动地反映蒙古社会的风土人情。
蒙古民族一向能歌善舞著称。尤其表现在本民族的宴会,庆祝节日上,那歌声常常一个接一个。他们唱古老的民歌,聊聊民间传说的故事,唱草原富饶美丽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蒙古族比较重要的节日有那达慕、白节、马奶节、燃灯节等等。当然在这些节日上也充分体现出蒙古民族用自己的智慧和艺术天才创造了丰富而宝贵的音乐财富。以下为蒙古族主要几个传统节日的风俗文化介绍。
那达慕:“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蒙古族人民物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那达慕”,蒙语的意思是娱乐或游戏。“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大会召开前,男女老少乘车骑马,穿着节日的盛装,不顾路途遥远,都来参加比赛和参观。大会第一项一般是摔跤比赛,摔跤手脚登高筒马靴,下身穿宽大的绸缎摔跤裤,上身穿“昭得格”(一种皮革制的坎肩),在脖颈上围有五彩缤纷的饰物“江戈”,仿古代骑士跨着大步,绕场一周。赛马也是大会上重要的活动之一。比赛开始,骑手们一字排开,个个扎着彩色腰带,头缠彩巾,洋溢着青春的活力。赛马的起点和终点插着各种鲜艳的彩旗,只等号角长鸣,骑手们便纷纷飞身上鞍,扬鞭策马,一时红巾飞舞,如箭矢齐发。先到达终点者,成为草原上最受人赞誉的健儿。射箭比赛也吸引着众多牧民。技艺高超者可百发百中,赢得观众的阵阵喝彩。“那达慕”大会又是农牧物资交易会。除了工业和农副产品外,还有具有民族特色的饮食,如牛羊肉及其熏干制品、奶酪、奶干、奶油、奶疙瘩、奶豆腐、酸奶。
白节:过春节,蒙古族人民叫做“大年”。古时候,将春节称为“白节”。如今,人们将农历正月叫做“白月”。原来,蒙古族人以“白”为吉祥。据说与日常饮用洁白的奶食有关,包含着恭贺新春、吉祥如意之意。“白月”也是人们相互交往聚会的时节。节前,人们要做件好看的蒙古袍,备下羊肉和各种奶制品,加上几坛上好的美酒,然后开始“调马”。除夕,合家席地坐在蒙古包中央,午夜,开始饮酒进餐,按常规要多吃多喝一些。除夕人们还纷纷地向长辈人敬“辞岁酒”,围坐吃饺子,俗称“黄馍馍”或“扁食”,耍“嘎拉卡”(下棋),还要听艺人说书,通宵不眠,沉醉在欢乐之中。初一,一大早身着各色服装的男女,跨上早已调好的骏马,三五成群奔向“浩特”(村镇),挨个地串蒙古包。串包中,先要给长辈叩头祝愿,接着主人家的女婿为前来串包的客人敬酒,习惯上这种敬酒每敬必喝,有的还边歌边舞,串包男女利用这个机会赛马,尤其是青年男女各不相让,他们大都以“浩特”之间距离为比赛距离,开始男女追逐。
马奶节:蒙古族传统节日,以喝马奶酒为主要内容,故名。流行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和鄂尔多斯的部分牧区。通常在农历八月下旬举行,日期不固定,为期一天。为欢庆丰收,彼此祝福,除准备足够的马奶酒外,还以“手扒肉”款待宾客,并举行赛马活动、请民间歌手演唱祝词、向老蒙医献礼等。据传,那达慕盛会即源于此。燃灯节: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待夜幕降临,家家点燃酥油灯以示欢庆。今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额敏县多数蒙古族已不过燃灯节;乌苏市蒙古族在燃灯节的一天多不燃灯,代之以各种娱乐形式。娱乐活动蒙古族传统的娱乐活动有赛马、赛骆驼、摔跤、射箭射击、拔河、民间歌手弹唱,马头琴演奏《江格尔》演唱、民间舞蹈。土尔扈特蒙古族舞蹈有群舞、独舞、男女对舞,还有随歌伴舞,舞姿飘逸豪放,显示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色。
每当这些节日的到来,蒙古人民都会情不自禁地唱起本民族的歌曲,蒙古歌曲尾声悠长而高亢,音调多而激昂。蒙古音乐按照音乐形式可分为长调,短调,呼麦,潮尔,民歌,说唱形式的乌力格尔、叙事歌、好来宝等等。按照音乐内容可分为猎歌、牧歌、赞歌、思乡曲、礼俗歌等等。
长调民歌
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和蒙古国境内,除联合“申遗”外,中蒙两国已经承诺将尽快作出蒙古族长调民歌十年行动计划采取保护措施。用蒙古语歌唱,字少腔长、高亢悠远、舒缓自由,宜于叙事,又长于抒情,表达了草原儿女独有的深情。长调民歌由马头琴伴奏更具草原文化的韵味。长调一般为上、下各两句歌词,演唱者根据生活积累和对自然的感悟来发挥,演唱的节律各不相同。长调歌词绝大多数内容是描写草原、骏马、骆驼、牛羊、蓝天、白云、江河、湖泊等。在用蒙古语歌唱,其节奏舒缓自由,字少腔长,且因地区不同而风格各异。锡林郭勒草原的长调民歌,声音嘹亮悠长,流行有《小黄马》、《走马》等。呼伦贝尔草原的长调民歌则热情奔放,有《辽阔草原》、《盗马姑娘》等。阿拉善地区的民歌节奏缓慢,流行有《富饶辽阔的阿拉善》、《辞行》等。科尔沁草原的民歌以抒情为主,流行的有《思乡曲》、《威风矫健的马》等。昭乌达草原民歌流行的有《翠玲》、《孟阳》等。
以上是长调《盗马姑娘》的谱例。长调民歌在一些长音的演唱上,可以根据演唱者的情绪自由延长,从旋律风格及唱腔上具有辽阔、豪爽、粗犷的草原民歌特色。长调民歌的衬词均以“嗒咿”、“咿哟”、“咿哟”等。高音的衬词一般为开口音或半开口音;中音的衬词较灵活,结尾处的衬词一般是半开口音或闭口音。
短调民歌
短调是最早发展起来的一种民歌体裁。在沃野千里的河套平原。土默川平原及自治区其他农业和半农半牧区的民歌,都是短调民歌。短调民歌也叫爬山调,山曲儿,多用汉语演唱。所以,不仅内蒙古西部地区的蒙古人喜欢唱,汉族和其他民族的人也喜欢唱这种山曲儿。与长调民歌明显不同的是,短调一般是两行,有韵的两句式或四句式,节拍比较固定。歌词简单,但不呆板,其特点在音韵上广泛运用叠字。往往是即兴歌唱,灵活性很强。爱情歌曲在短调民歌中占有极大的比重。如《森吉德玛》、《达古拉》、《小情人》等,深刻地反映了蒙古族男女青年追求自由、幸福的美好愿望。其次,反映蒙古族人民反抗侵略,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行径,以及在革命斗争中产生的革命民歌,如《独贵龙》、《引狼入室的李鸿章》、《反日歌》等,都是这类短歌的代表作。下面是短调《达古拉》的谱例:
好来宝
好来宝是蒙古民间独特的曲艺形式,是一种说唱艺术。它有固定的曲调和唱词。一般是两人拉着四胡对唱或一人自问自答。说唱演员不但能拉会唱,而且有触景生情的灵感,有随编随唱的本领,民族风格,地方特色较浓,如今在锡林浩特市有时舞台上演出的新式“好来宝”人数不等,有自编、自拉、自演,典调动听,形式多样且好看。
呼麦
呼麦也是蒙古人民在节日中最常出现的歌曲形式,它是蒙古族人创造的一种神奇的歌唱艺术:一个歌手纯粹用自己的发声器官,在同一时间里唱出两个声部。呼麦声部关系的基本结构为一个持续低音和它上面流动的旋律相结合。又可以分为“泛音呼麦”、“震音呼麦”、“复合呼麦”等。在中国各民族民歌中,它是独一无二的。作为一种特殊的民间歌唱形式,呼麦是蒙古族杰出的创造。它传达着蒙古族人民对自然宇宙和世界万物深层的哲学思考和体悟,表达了蒙古民族追求和谐生存发展的理念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可见蒙古民歌是一种“曲调性强、风格性强、节奏性弱”的音乐。另外蒙古人民歌唱时更多的都运用本民族的乐器加以伴奏。常用的乐器是马头琴、火不思、四胡、三弦、蒙古筝、蒙古琵琶、胡笳、兴隆笙以及笛子等。蒙古器乐的特点是柔和、安静。上述乐器中马头琴是最有代表性的乐器,音色低沉柔美,音量不大,表现力丰富。除了为民歌与说唱伴奏外,还常用于独奏与合奏;不仅演奏旋律,而且适宜于表现马匹的奔跑与嘶叫。蒙古的器乐曲多半是民歌旋律的器乐化。下图分别是火不思、雅托克、马头琴。
喜迎节日时除了高歌自然少不了舞蹈了。蒙古民族在欢度节日时更多是边歌边舞。传统的舞蹈有“安代舞”、“顶碗舞”、“筷子舞”、“马刀舞”、“鄂尔多斯舞”、“萨吾尔登”等。顶碗舞
鄂尔多斯蒙古族从元代承传下来的传统民间舞蹈。能歌善舞的鄂尔多斯蒙古人在婚宴和喜庆佳节的聚会上1人或2人头顶茶杯或碗状小油灯或碗,碗里盛满清水或奶酒;双手各拿两个酒盅或一束竹筷在歌声和乐声中翩翩起舞。顶灯、顶碗舞的动作没有固定的套数、掌握好基本动作和击盅、打筷子的规律之后,舞者现场即兴发挥,情绪越激昂,动作、舞姿的变化越丰富多彩,充分展现出舞者的技艺、智慧和民间舞蹈丰富、灵活、多变的特性。
安代舞
流行于内蒙古哲里木盟地区以及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和黑龙江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等地区。由古代“踏歌顿足”、“连臂而舞”、“绕树而舞”等集体舞形式演变而来。每人手持一条手巾或彩带,一人领唱,众人相和,载歌载舞,节奏多为□拍,无乐器伴奏。最初舞蹈动作简单,主要以歌为主,所以也称“唱安代”。现已发展到曲调有三十多种,舞蹈动作也达二十几个。
筷子舞
筷子舞多为男子独舞。舞者右手执一把筷子,打手、肩、腰、腿等部位,有时旋转,有时跪下,敲击地面,节奏由慢渐快。伴奏乐器有三弦、四胡、扬琴、笛子等。现也有男女共同表演的集体舞。
此时我似乎看到了草原上放任不羁的脱缰野马,热情奔放的姑娘小伙,和那驰骋在草原上豪放热情的蒙古人。广大牧民和一代又一代优秀的民间歌手在在对于中不知蒙古族音乐倾注了多少的感情,发挥了多少创造力。其价值和魅力是永恒的。民族的便是世界的,我一直信仰这句话,让我们继续传承少数民族的风俗文化、探索其特有的音乐风格元素。作为同是蒙古人的我,无比自豪!
第五篇:打击乐在民族音乐中的运用探讨
打击乐在民族音乐中的运用探讨
作为中国最古老的音乐艺术之一,打击乐在我国音乐发展历史中具有重要地位,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打击乐从未被深埋在历史河床底部,而是随着时代的流逝不断发展出各种种类和演奏形式,直到今天打击乐仍然深受人们喜爱,从历史考证可知,在人类历史发展初期打击乐就已经萌芽,《尚书》这一先秦典籍中已经出现打击乐的记载,於!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可以看出当时的打击乐器还仅仅是新石器时代的湿透,打击乐在当时的演奏方法主要为敲击石头和抚摸石头,这也是打击乐的原形。与打击乐一样,我国民族音乐也经历了悠长的发展历史,是我国艺术领域中一颗耀眼的明珠。从音乐归属来说,打击乐属于民族音乐的一部分,在民族音乐中,我们不经意间便能瞥见打击乐的影子,打击乐在民族音乐中的运用古已有之。而在探讨打击乐在民族音乐中的运用前,我们首先应对打击乐本身及其种类等有一定了解。
一、打击乐种类及渊源
打击乐器的种类比较多,根据制作材料不同可将其分为为金属类、竹木类、皮革类、石类,根据音高的不同则又可以将其分为定音的和不定音两种。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打击乐器基本都是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流传下来的,很多古老的打击乐器都已被历史所淹没,留下来的常见的主要为大鼓、编钟、编磬、云锣、铙等。
若论最早的打击乐器,应该属于钟。钟最早的起源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晚期,最早的演奏方法为用手拿着敲击或者将其安放在座上进行敲击。之后出现的编钟则是钟的发展,也是最为人所熟知的打击乐器中的一种。编钟在先秦时期是重要的乐器之一,无论文化、艺术还是科学技术水平都已经达到极高的水准,反映先秦时期我国民族音乐的辉煌。
鼓是现代常见的打击乐器,也是最古老的打击乐器之一,我国鼓的历史源远流长,在远古传说中鼓为黄帝发明,为鼓舞士气、震慑敌军。最早的鼓是木鼓,后出现铜足鼓、皮鼓等。
磬这种打击乐器,早在尧舜时代的乐舞中已经开始频繁出现其身影。磬音最早被古人发现是通过石质打击而得,商代的石磬都是用石头加工磨制而成的,并在其上刻精美的饰纹和铭文,声音清脆悦耳,被广泛应用于古今民族音乐中。钹这种打击乐器属于外来器,在我国最早见于公元350年左右,跟随天竺乐从印度传入我国,在北魏时期钹尤为流行。钹的制作材料为铜,长度大约在30-50厘米之间,中间隆起部分入水泡形,每幅钹有来两片,演奏者左右手各执一片,相互拍击即可发声,钹的隆起部分较大,发声较浑厚。
二、打击乐在民族音乐中的运用
随着打击乐的不断发展,音乐中随处可见打击乐,可以说其运用几乎渗透到了各个领域中。不管是古典音乐还是流行音乐中都有打击乐的位置,尤其是民族音乐中,打击乐的运用尤其广泛,从而形成了各自的演奏风格和特点。
(一)在江南丝竹乐中的运用
江南丝竹乐是我国特有的民族音乐,风格淡雅秀丽,在江南丝竹乐中对打击乐的运用主要体现在鼓、板、木鱼及碰铃等方面。广东汉乐最大的特点为苏锣的使用,除苏锣外,梆子、摇板、小锣钱等击乐器也经常出现在广东汉乐中;福建南曲又被称为南音、南乐,在这类音乐中响盏、小挡锣、铜铃等打击乐器十分常见;河南板头曲因演奏手法灵活多变、演奏风格与众不同而深受人们喜欢,其演奏亦离不开打击乐,板、八角鼓、月鼓都是河南板头曲中常用的打击乐器;二人台牌子曲这种富有地方特色的丝竹乐中也运用了打击乐,且是独具特点的打击乐器四块瓦。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民间丝竹乐中包含着打击乐,这些打击乐主要起到调节节奏和色彩的作用。
(二)在民间鼓吹乐、吹打乐中的运用
打击乐在民间鼓吹乐、吹打乐中的使用更加丰富多彩,它在其中的运用已经超出在其他应用领域中节奏与色彩的范围,而是一种与其它乐器的合奏来完成音乐程式的运用,同时能够独立构成音响的画面,在演奏形式上甚至已经形成某些规范。民间鼓吹乐、吹打乐是丝竹乐(管弦乐)与锣鼓乐综合的产物乐种,主要用于民俗场合,气氛热烈,多具喜庆色彩。如江南一带流行的十番锣鼓便是该乐种的典型,是吹奏乐器、弦乐器与锣鼓等打击乐器组合演奏的一种乐种。该乐种在演奏形式上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清锣鼓(亦称素锣鼓),一类是丝竹锣鼓。清锣鼓的乐队组合又有粗细之分,对打击乐器的运用也有一些区别。粗锣鼓在演奏中通常会运用云锣、拍板、喜锣、拔等,细锣鼓演奏则是在粗锣鼓的基础上加用小拔。十番锣鼓中一、三、五、七句式是其击乐的节奏型,各种锣鼓牌子都由顺列句、逆列句、倒列句等组合而成。在长期的演奏实践中,十番锣鼓已经开始形成自己的一些规律,具有足以令人惊呆的演奏效果。
(三)在传统戏曲中的运用
中国戏曲是我国民族音乐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是中国民歌、说唱、器乐、歌舞音乐等高度发展的统一体。我国传统戏曲最基本的特点,就是通过歌舞说故事,虽然传统戏曲讲究的是多种手段的综合表演,但在其发展历史中,音乐始终占据主导性地位。中国传统戏曲中的音乐有两个重要因素构成:一是演员的演唱,二是器乐演奏。另外,戏曲的念白、唱诗也带有不可忽视的音乐性。
中国人往往习惯将看戏说成听戏,也可以见得传统戏曲中音乐部分的重要性,而作为所有戏曲乐队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打击乐的作用自然是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