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意义[模版]

时间:2019-05-12 13:07: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意义[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意义[模版]》。

第一篇: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意义[模版]

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意义

2015级特岗教育硕士 孙 婷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音乐教材的编写中加大了民族音乐的比例。“学校的音乐应牢固建立在民族音乐的基础上。”我国本是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有着56种不同风格的民族音乐文化,这是别的国家所没有的,也是我们引以为豪的民族瑰宝。但受外来文化、市场经济的影响,网络的盛行,西方、日韩音乐的冲击,港台流行音乐的推波助澜,使得很大一部分大中小学生趋之若鹜。致使我们成长起来的青少年一代追星与成立“粉丝团”的越来越多,而民族音乐的爱好者却越来越少;中小学生迷恋超级女生,快乐男生,却对我们民族音乐知识知之甚少;这样的情形下,小学的音乐教育就被赋予了更为重要的意义,对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等方面的教育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民族精神教育作用。民族精神是维系一个国家的精神纽带,它大则关乎国家命运,小则影响个人的言谈举止、喜乐好恶。因此要弘扬民族精神,就必须重视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继承和发展他。而民族文化的精粹之一就是民族音乐,它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气质、心理素质、风土人情和审美情趣等,具有非常鲜明民族特征,是一个民族优良传统得以传承的重要媒介。通过民族音乐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它是一种伟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建设和保卫国家的巨大的精神力量。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欣赏,演唱或演奏民族音乐作品,更重要的是通过一些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培养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且在潜移默化的教学中从小树立学生民族荣辱感,形成民族凝聚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如在小学的音乐课本中,无论是高年级还是低年级,音乐课本的首课都必须有宣传爱国情怀的歌曲,而且要求每个学生必须会唱。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让学生充分了解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及音乐本身的创作特点,引导学生自豪、严肃、情感真挚的演唱,并呼唤起他们爱国主义的感情。小学阶段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而且当代的小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还比较肤浅,对中国的历史,传统文化的了解大多来自父辈和老师的传授。由于现在网络技术的发达,不同文化的冲击,难免会给他们造成歪曲的认识。我们可以通过欣赏《苏武牧羊》、《满江红》等古曲让学生了解历朝历代以来许多仁人志士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关怀民生的忧国忧民精神。音乐是不仅是听觉的艺术,而且比起直白的言语它更能起到激奋人心的作用,所以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因此在音乐教育中加强小学生的民族精神的培养是我们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的责任。

二、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作用。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师要明确知道我们的教育任务是让学生在掌握一定音乐知识的基础上使其具有理解音乐的基本能力,从而使精神受到陶冶,心理素质得到提高,而不是专业教育。而且,我们必须清楚的意识到当代小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存在过分追求自我价值、集体观念淡漠等问题,所以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注重通过民族音乐的深层内涵来影响学生的品德素质,从而提升学生的品格和思想境界。卡尔奥尔夫认为,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培养人才是目的。所以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例如教师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可以选择一些欣赏的曲目进行教学,在欣赏的基础上,教师对乐曲的乐段进行讲解分析,学生通过聆听,然后可以运用语言,文字,绘画等途径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教师要加以鼓励和给予客观评价,并借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在民族音乐教学中,通过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另外,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有很多,如开设合唱队、民乐队、舞蹈队等艺术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民族音乐的兴趣爱好,而且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能更好的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同时,实践也证明了一些以民乐办学特色的小学校发现参加民乐团的学生在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文化学习方面都向着良好方向发展。由此可见,通过用陶冶、隐性、深入学生灵魂深处的方式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优于直接采用灌输、显性、表面化的方式。而且,也充分发挥了民族音乐情感教育艺术的优势。

三、通过民族音乐教育,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及民族音乐感情。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柯达伊认为,如果没有自己本民族的音乐文化,所有的音乐教育就毫无意义,就只能是为外国音乐提供一个“容器”而已。众所周知,中国是个泱泱大国,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内容丰富、源远流长。而在小学音乐教育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是教师,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必须具有驾驭中华民族音乐教材又能脱离教材形成自己教学风格的教学能力,且本身必须热爱民族音乐,熟悉民族音乐,具备丰富的民族音乐理论知识和强烈的弘扬民族音乐精神的使命和热情,才能保证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正常进行。

在现行的音乐教材中,民族音乐的内容也占了很大的比例,各地音乐教材中也都增加了乡土教材的内容,这表明编写教材的基本方针是正确的,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就是要从小学音乐教育做起。所以在小学的音乐课堂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等途径让学生了解各个民族的音乐特点,通过了解各个民族的歌舞、器乐等知识来了解我国的各个民族的文化,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随着年级的增长,教师应试着让学生大量演唱如《茉莉花》,《鄂伦春族小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等耳熟能详民族歌曲,然后通过学习、了解、分析各个民族音乐的旋律特征、调式特征、结构特征和音乐材料发展的基本手法等等,引导学生进行二次创作,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锻炼学生会使用他们所熟悉的音乐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中国古语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善于利用国外优秀的音乐教学法如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进行教学,比如欣赏《春节序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律动,声响,身势等去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最后让学生通过打击乐器有感情的表演。在民族音乐教学中如《高山流水》、《梅花三弄》、《潇湘水云》、《阳关三叠》、《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十面埋伏》等优秀作品是中小学生必须了解和熟悉的音乐常识,不仅可以扩大了他们的人文知识,而且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养成了浓厚的民族音乐感情。但是,学生在欣赏这类乐曲时,由于生活阅历较浅,加上对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不熟悉,因此难免在短时间内很难理解作品的内涵,无法产生共鸣。音乐是情感艺术,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欣赏的最终目的是要锻炼学生正确理解作品的主题、表达的情感及内容。如在讲授《二泉映月》的欣赏课时,首先应该向学生介绍乐曲的时代背景和作者阿炳的生平,让学生了解到在那世态炎凉的时代里阿炳一生极为悲惨,4岁丧母,自幼随父当道士并学习音乐,在创作《二泉映月》时已双目失明,流落街头,以卖艺乞讨为生。这首乐曲作者运用了“鱼咬尾”连环扣的创作手法,体现出民族音乐的特色,旋律悲怆、跌宕、委婉,曲调忧伤、凄凉、缓慢,表达了作者的辛酸、苦痛、不平与怨愤。通过让学生充分了解了这首乐曲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中去体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去理解和感受音乐,从而达到把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融入到学习民族音乐艺术的过程中。

四、通过民族音乐教育,培养小学生认识美,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

随着社会上一些“选秀活动”的盛行,“快男超女”成为了中小学生的追捧对象。由于网络的发达,网络歌手应运而生,铺天盖地的网络歌曲也迎面而来,另外外来音乐和流行音乐的冲击,也使受现代教育的青年一代沉迷其中,调查显示,目前中小学校园甚至幼儿园的学生几乎都会唱《老鼠爱大米》、《有没有人告诉你我很爱你》、《好姑娘》、《东风破》、《香水有毒》等爱情流行歌曲。可当问及我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曲作者是谁时,却很多人都不知道。现在许多中小学生觉得唱民族歌曲,跳民族舞蹈很老土,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当然,我们也不能全盘否定流行歌曲,它的旋律优美,歌词通俗易懂,但是流行音乐大多以渲染爱情为主题,而小学正处于生理,心理的发育阶段,还不能很好的去分辨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如果引导不正确的话容易对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造成负面影响,如早熟,早恋等。柯达伊认为,好的鉴赏力不是靠遗传获得的,而需要认真培养。中小学阶段正是人的成长的敏感时期,也是艺术情感、态度、审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我认为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该通过大量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来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等能力。如通过欣赏古曲《春江花月夜》让学生感受美的意境,也可以让学生欣赏我国的各种地方戏曲,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不同地方戏曲的风格特点,更重要的是通过戏曲中生动的角色表演等提高学生分辨美的能力,如京剧被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中,并在已修订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增加了有关京剧教学的内容,确定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智斗》等15首京剧经典唱段作为中小学音乐课的教学内容。从将京剧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举措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对当前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民族文化艺术鉴赏能力降低的问题感到焦虑,因此这一决议的出台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北京京剧院院长在接受《中国教育报》的采访时说:“京剧是中华民族戏曲表演艺术的代表,是立于世界之林的民族艺术。教育部在中小学开展京剧进课堂试点工作,体现了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学习京剧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学生欣赏能力。”教师还可以把歌词意境深邃、深情而富有朝气,旋律优美动听、琅琅上口的《长江之歌》、《爱我中华》等艺术歌曲与消沉悲叹、曲调过于缠绵的《东风破》《香水有毒》等流行歌曲进行比较,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流行歌曲中某些表现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和爱情至上的低级庸俗的艺术价值是对人有消极影响的,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

总之,在民族音乐教育过程中,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开发和利用各种音乐课程资源,突出民族特色的音乐教学,为学生搭建一条理解、掌握民族音乐风格的便捷之路,这是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和任务。

第二篇:浅谈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浅谈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浅谈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中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中华民族音乐不仅成为世界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世界各国音乐爱好者的赞赏。它在中国小学音乐教育中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当然在教育的过程中也存在了某些难以避免的问题。本文就从民族音乐对当代中小学生的民族精神、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素养等方面的教育作用进行论述,以期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关键词】民族音乐;小学音乐教育;民族精神;美育;德育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有着56种不同风格的民族音乐文化,这是别的国家所没有的也是我们引以为豪的民族瑰宝。但受外来文化、市场经济的影响,网络的盛行,西方、日韩音乐的冲击,港台流行音乐的推波助澜,使得很大一部分大中小学生趋之若鹜。致使我们成长起来的青少年一代追星与成立“粉丝团”的越来越多,而民族音乐的爱好者却越来越少;中小学生迷恋超级女生,快乐男生,却对我们民族音乐知识知之甚少;这样的情形下我们的民族音乐教育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犹如在夹缝中生存。李岚清在《李岚清教育访谈录》中说:“中华民族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珍贵的财富”。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她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艺术精华,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意志、力量和追求。在小学的音乐教育中,它被赋予了更为重要的意义,对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等方面的教育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民族精神教育作用。民族精神是维系一个国家的精神纽带,它大则关乎国家命运,小则影响个人的言谈举止、喜乐好恶。因此要弘扬民族精神,就必须重视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继承和发展他。而民族文化的精粹之一就是民族音乐,它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气质、心理素质、风土人情和审美情趣等,具有非常鲜明民族特征,是一个民族优良传统得以传承的重要媒介。

通过民族音乐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它是一种伟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建设和保卫国家的巨大的精神力量。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小学中开展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教育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欣赏,演唱或演奏民族音乐作品,更重要的是通过一些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培养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且在潜移默化的教学中从小树立学生民族荣辱感,形成民族凝聚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如在小学的音乐课本中,无论是高年级还是低年级,音乐课本的首课都必须有我宣传爱国情怀的歌曲,而且要求每个学生必须会唱。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让学生充分了解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及音乐本身的创作特点,引导学生自豪、严肃、情感真挚的演唱,并呼唤起他们爱国主义的感情。

小学阶段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而且当代的小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还比较肤浅,对中国的历史,传统文化的了解大多来自父辈和老师的传授。由于现在网络技术的发达,不同文化的冲击,难免会给他们造成歪曲的认识。我们可以通过欣赏《苏武牧羊》、《满江红》等古曲让学生了解历朝历代以来许多仁人志士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关怀民生的忧国忧民精神。音乐是不仅是听觉的艺术,而且比起直白的言语它更能起到激奋人心的作用,所以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因此在音乐教育中加强小学生的民族精神的培养是我们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的责任。

二、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作用。在小学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师要明确知道我们的教育任务是让学生在掌握一定音乐知识的基础上使其具有理解音乐的基本能力,从而使精神受到陶冶,心理素质得到提高,而不是专业教育。而且,我们必须清楚的意识到当代小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存在过分追求自我价值、集体观念淡漠等问题,所以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注重通过民族音乐的深层内涵来影响学生的品德素质,从而提升学生的品格和思想境界。卡尔奥尔夫认为,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培养人才是目的。[2]所以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例如教师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可以选择一些欣赏的曲目进行教学,在欣赏的基础上,教师对乐曲的乐段进行讲解分析,学生通过聆听,然后可以运用语言,文字,绘画等途径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教师要加以鼓励和给予客观评价,并借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

在民族音乐教学中,通过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如小学五年级音乐课本中歌曲《小熊过桥》的教学,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团结合作,去感受不同的音乐情绪及形象,体验小熊勇敢战胜自己的精神。在音乐课通过歌曲艺术形象激发学生的情感,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体现了思想教育与民族音乐艺术的统一性。另外,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有很多,如开设合唱队、民乐队、舞蹈队等艺术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民族音乐的兴趣爱好,而且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能更好的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同时,实践也证明了一些以民乐办学特色的小学校发现参加民乐团的学生在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文化学习方面都向着良好方向发展,如东莞市莞城中心小学。由此可见,通过用陶冶、隐性、深入学生灵魂深处的方式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优于直接采用灌输、显性、表面化的方式。而且,也充分发挥了民族音乐情感教育艺术的优势。

三、通过民族音乐教育,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及民族音乐感情。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柯达伊认为,如果没有自己本民族的音乐文化,所有的音乐教育就毫无意义,就只能是为外国音乐提供一个“容器”而已。[3]众所周知,中国是个泱泱大国,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内容丰富、源远流长。而在小学音乐教育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是教师,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必须具有驾驭中华民族音乐教材又能脱离教材形成自己教学风格的教学能力,且本身必须热爱民族音乐,熟悉民族音乐,具备丰富的民族音乐理论知识和强烈的弘扬民族音乐精神的使命和热情,才能保证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正常进行。

在现行的音乐教材中,民族音乐的内容也占了很大的比例,各地音乐教材中也都增加了乡土教材的内容,这表明编写教材的基本方针是正确的,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就是要从小学音乐教育做起。所以在小学的音乐课堂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等途径让学生了解各个民族的音乐特点,通过了解各个民族的歌舞、器乐等知识来了解我国的各个民族的文化,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随着年级的增长,教师应试着让学生大量演唱如《茉莉花》,《鄂伦春族小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等耳熟能详民族歌曲,然后通过学习、了解、分析各个民族音乐的旋律特征、调式特征、结构特征和音乐材料发展的基本手法等等,引导学生进行二次创作,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锻炼学生会使用他们所熟悉的音乐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中国古语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善于利用国外优秀的音乐教学法如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进行教学,比如欣赏《春节序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律动,声响,身势等去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最后让学生通过打击乐器有感情的表演。在民族音乐教学中如《高山流水》、《梅花三弄》、《潇湘水云》、《阳关三叠》、《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十面埋伏》等优秀作品是中小学生必须了解和熟悉的音乐常识,不仅可以扩大了他们的人文知识,而且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养成了浓厚的民族音乐感情。但是,学生在欣赏这类乐曲时,由于生活阅历较浅,加上对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不熟悉,因此难免在短时间内很难理解作品的内涵,无法产生共鸣。音乐是情感艺术,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欣赏的最终目的是要锻炼学生正确理解作品的主题、表达的情感及内容。如在讲授《二泉映月》的欣赏课时,首先应该向学生介绍乐曲的时代背景和作者阿炳的生平,让学生了解到在那世态炎凉的时代里阿炳一生极为悲惨,4岁丧母,自幼随父当道士并学习音乐,在创作《二泉映月》时已双目失明,流落街头,以卖艺乞讨为生。这首乐曲作者运用了“鱼咬尾”连环扣的创作手法,体现出民族音乐的特色,旋律悲怆、跌宕、委婉,曲调忧伤、凄凉、缓慢,表达了作者的辛酸、苦痛、不平与怨愤。通过让学生充分了解了这首乐曲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中去体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去理解和感受音乐,从而达到把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融入到学习民族音乐艺术的过程中。

四、通过民族音乐教育,培养小学生认识美,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

随着社会上一些“选秀活动”的盛行,“快男超女”成为了中小学生的追捧对象。由于网络的发达,网络歌手应运而生,铺天盖地的网络歌曲也迎面而来,另外外来音乐和流行音乐的冲击,也使受现代教育的青年一代沉迷其中,调查显示,目前中小学校园甚至幼儿园的学生几乎都会唱《老鼠爱大米》、《有没有人告诉你我很爱你》、《好姑娘》、《东风破》、《香水有毒》等爱情流行歌曲。可当问及我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曲作者是谁时,却很多人都不知道。现在许多中小学生觉得唱民族歌曲,跳民族舞蹈很老土,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当然,我们也不能全盘否定流行歌曲,它的旋律优美,歌词通俗易懂,但是流行音乐大多以渲染爱情为主题,而小学正处于生理,心理的发育阶段,还不能很好的去分辨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如果引导不正确的话容易对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造成负面影响,如早熟,早恋等。柯达伊认为,好的鉴赏力不是靠遗传获得的,而需要认真培养。[4]中小学阶段正是人的成长的敏感时期,也是艺术情感、态度、审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笔者认为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该通过大量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来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等能力。如通过欣赏古曲《春江花月夜》让学生感受美的意境,也可以让学生欣赏我国的各种地方戏曲,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不同地方戏曲的风格特点,更重要的是通过戏曲中生动的角色表演等提高学生分辨美的能力,如京剧被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中,并在已修订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增加了有关京剧教学的内容,确定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智斗》、《儿行千里母担忧》等15首京剧经典唱段作为中小学音乐课的教学内容。从将京剧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举措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对当前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民族文化艺术鉴赏能力降低的问题感到焦虑,因此这一决议的出台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北京京剧院院长王XX在接受《中国教育报》的采访时说:“京剧是中华民族戏曲表演艺术的代表,是立于世界之林的民族艺术。教育部在中小学开展京剧进课堂试点工作,体现了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学习京剧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学生欣赏能力。”[5]教师还可以把歌词意境深邃、深情而富有朝气,旋律优美动听、琅琅上口的《长江之歌》、《爱我中华》等艺术歌曲与消沉悲叹、曲调过于缠绵的《东风破》《香水有毒》等流行歌曲进行比较,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流行歌曲中某些表现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和爱情至上的低级庸俗的艺术价值是对人有消极影响的;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加强民族音乐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不仅要在小学中加大力度弘扬民族音乐,让民族音乐的音符真正嵌入学生艺术修养的体系中,而且还要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向社会各界大力宣传民族音乐,让民族音乐的精髓融入到我们的社会生活,也使更多的社会群体接触到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音乐作品。同时,通过民族音乐的熏陶,增强全体国民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使全社会都意识到民族精神对下一代孩子的影响并通过民众的力量大力推广民族音乐,这样不仅使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具有强大动力,也促使民族音乐对小学生的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参考文献: [1]李岚清:《李岚清教育访谈录》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年第376页 [2] 杨立梅:《以素质教育的观透析国外音乐教育》中国音乐教育2004年04期第42页 [3] 杨立梅:《以素质教育的观透析国外音乐教育》高校理论战线1999年10期第58页 [4] 杨立梅:《以素质教育的观透析国外音乐教育》中国音乐教育2004年04期第43页 [5]《各地热议京剧进课堂》中国音乐教育2008年4月总第166期第5页

第三篇:浅析合唱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意义2

浅析合唱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意义

艾杰

摘 要:合唱具有调剂人的情绪,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等功能,也就是说合唱具有很强的社会功能和人文功能。因此,合唱艺术对于提高学生审美情操,培养其健全人格、以及培养其创造力和想象力,都将有着其它学科所无法企及的作用。目前我国中小学音乐中的合唱教育还存在众多问题,甚至对于合唱教育不予重视。而这对审美教育任务的完成,将会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缺失。因此,对于加强合唱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普及和改善合唱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不被重视的现状,是相当具有挑战的。关键词:合唱;中小学;教育;音乐

目前我国素质教育内容逐步丰富,形式日趋多样。近些年来,合唱团体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合唱赛事促生了众多不同种类型的合唱团,在一定的程度上呈现了合唱艺术的广泛群众性,但冷静地思考后不难发现,在中小学中,由于种种因素合唱艺术并不像我们想象那样拥有令人欣喜的局面,在普及效果和普及手段上都有很多的不足,合唱作为声乐艺术的一种特殊形式,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合唱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意义,以及目前合唱在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现状来阐释。合唱在不同的教育阶段具有不同的意义,通过在合唱教育中,弘扬爱国主义、培养学生集体主义和锻炼团队意识、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加强学生情感交流等几个方面,来探讨合唱艺术在我国素质教育中的职能。

一、合唱在小学音乐教育阶段对于其音乐基础技能与培养的重要性

从学生角度看,如果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合唱训练,不仅有利于对小学生进行听觉和乐感的培养,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并且,合唱是一种集体的艺术活动,在合唱的训练和演出过程中,教师必定要求学生的声音和谐、统一,这又是一个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的过程,是一个渗透统一指挥、严于律己的思想过程。所以,有条件的学校,都应有反应自己校风、校貌的合唱队。那么,如何造就一支较好的合唱队呢?笔者认为在不同的教育阶段应该有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方法与要求,所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合唱队员的物色。

考虑到小学生身心正处于发展阶段,其声带、嗓音等各方面条件都还没有成熟,所以我们应该从身体健康及音准好、音色较美的学生中选择。这两个条件中则以音准好为主要条件。为了有利于选拔,合唱队主要辅导老师可由二、四年级 的科任老师担任,在了解学生们的音准、乐感和表现能力的同时进行挑选,并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注意这方面的训练。其次,还可用听唱法来选拔。对于初选的队员先进行预备训练,在训练中再观察、再筛选。

而中学合唱队员的选择与小学合唱队员的选择有所不同,中学生的条件要比小学生条件较为优越,对音乐的理解也要丰富。所以笔者提议在合唱队选队员方面可采用唱歌方法,教一首在平常电视等媒体上极少可能听到的歌曲,在教唱三遍以后,请学生进行独唱,不给予伴奏,只给起音。歌曲的选择也很重要,难易要适中,音域要适中。如果选择电视上一些耳熟能详的名歌,如《让我们荡起双桨》《歌声与微笑》等,效果就不太好,容易掩盖很多很多问题,而且每个学生对歌曲的起点就不一样,所以歌曲选择很重要。在人员确定后,根据其音色和音域来划分声部。音色细腻,柔美的为高声部,音色丰满、厚实为低音部。通过这些不同的训练方法以此来达到检验目的,这样能很好的观察到学生自身的音域,也可以考察检查到学生的音准、节奏、音乐理解力等综合的音乐感觉,从而做到合理的选择好合唱队员。

(二)合唱意识的培养。

对于小学生来言,合唱意识极其陌生,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欣赏童声合唱,使学生们提早感受完整和弦的和声效果,从而使他们接受和声美的熏陶,增强合唱美的欲望。不同年龄的儿童存在心理上的差异,比如低幼儿爱节奏鲜明的音乐,小学中、高年级的儿童喜爱艺术形象美的音乐,而中学阶段的学生则更偏爱感情深厚、丰满的音乐等等。开始练习时,可唱一些简单的二部合唱曲,即而唱三个声部的和声结构比较规范、整齐的合唱曲。这样逐渐深入,经过一段时间的规范训练,学生们好的合唱意识将逐步养成。训练一支较为有素的合唱队,不是件容易、简单的事情。教师可以在排练间隙,让学生多欣赏我国优秀的童声合唱曲目,或著名指挥家,如田晓宝老师指导的天空合唱团的优秀合唱作品及它的演出资料。让他们细心聆听各声部的旋律,训练学生音乐的耳朵,提高合唱的听觉能力,让他们从音乐本身的旋律中体会合唱艺术的美,以此来培养学生合唱的兴趣。对于合唱团的成长,教师不仅要有相当的事业心和责任心,而且还要付出具大的努力和劳动,要多方面地充实自己,给学生树立一个榜样,并在排练时,更注重对学生得鼓励与表扬,激发学生内心对合唱艺术的热爱。

(三)合唱队员的训练。

首先进行音准训练。良好的音准是使合唱队的演唱做到和谐、统一的重要保证之一。教师从一开始就要抓音准的训练,可以从听入手,听唱结合。这其中,切不可忽视音阶音准的练习。音准训练应先从中声区开始,再逐渐向高音区和低音区两边扩展。在发声练习中,采用自然音阶法让学生接触固定音高,为以后合唱曲中音调的变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排练场一定要有一个音准好的钢琴作助手,让学生借助钢琴来辨别音准。其次是辨别音色。音色是受发声方法影响的,合唱队要求有统一的音色。教师应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训练、指导学生歌唱,用“轻唱法”使学生的音色和谐、统一,也需要分辨“横”与“纵”两方面的音准训练。对于合唱团出现在“横”(旋律)与“纵”(和声)两方面的音准问题,要区别对待,分别训练。对于合唱队员的训练,笔者认为开始训练时,可用元音进行发声练习,对气息的支持、音色的统一、声音位置的确定很有益处。如“u”能使声音集中,利用口腔和后鼻腔的共鸣促使声音放松及高位置歌唱,由于口形收拢,能够改变叫喊、紧压的声音习惯;“yu”能使气息下沉而把声音位置提高到头部的后上方,并能促使喉部的放松。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轻唱法”应该是

在有良好气息支持下的有控制的“轻唱”,而绝对不应是漏气式“虚唱”。最后控制好音量。

控制好合唱队音量的大小。主要体现在演唱时的力度表现上。教师应在学生用“轻唱法”将音色统一的前提下,训练学生扩展音域、发展头声。这其中,也同样在进行力度的训练。在跳音练习时也可指导学生做“f”“p”的练习,即而再把这种感觉带到歌曲的强弱处理中去,使学生们的声音表现力逐步加强。

加强队员咬字和吐字训练。歌唱要求字正腔圆,声情并茂,正确的咬字和吐字是歌唱技巧中的一个重要基本功。在排练中多进行词语朗读,特别是歌词的朗读,一方面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另一方面练习吐字,另外可以用绕口令这一形式进行练习,以达到口齿清晰伶俐。总的说来,合唱是一门非常严谨而又精深的艺术,要求音色统一,声部协调,音量均衡,更必须经过严格而科学的教学训练,才能取得良好的艺术效果。通过这些训练,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对音乐的乐感,及增强合唱队员的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

通过在合唱队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齐心协力的集体意识,合唱是集体艺术活动,以集体的音响来表达音乐内容,每个人都为这个目的而做出贡献。合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等具有重大意义。下面笔者将探讨合唱对于中小学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二、合唱对于中学音乐教育综合素质的培养

(一)合唱在中小学生成长成材中的意义

首先,我觉得合唱是培养团队精神最好的方式之一。作为一种群体性艺术,追求的最终目的是一种集音色、表情、力度、速度、气息、感情等方面的高度统一的艺术,达到这种统一,要求队员之间相互配合、聆听、默契,更需要队员拥有细腻的内心情感和较强的自控力,长期的合唱训练,可以使合唱队员潜移默化的理解了合作的重要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其次,合唱也是培养想象力的最好形式之一。事物的进步来源于诸多的假设,这种假设更多是基于一种想象,日本著名音乐教育家林木镇一说“一个离开想象力的人,他将一事无成。”爱因斯坦说:“我的成就得益于我童年的音乐教育。”合唱作为音乐教育重要的载体之一,“想象”是其理解作品的重要手段,如合唱曲《雪花》,需要演唱者想象雪花飘落的情景,又如合唱曲《故乡的亲人》,需要想象生活中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才能把握好演唱效果。学生通过长期的合唱训练和理解,想象力也必然得到很大的提高。

再次,合唱更是思想教育的良好载体之一。合唱艺术传入我国已有百年,在这百年的进程中,都处于中国进现代历史上政治斗争,社会变动最激烈时期,作为同中国人民政治生活联系密切的中国合唱音乐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讲,正是这种社会政治变革的曲折反映。演唱和学习中国合唱音乐作品,能让演唱者更加生动的了解我国革命历史,例如《长征组歌》《黄河大合唱》等套曲,生动的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的革命和抵御外敌的情况,这样的作品数不胜数,演唱这类作品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激发学生爱国热情的很好途径。

(二)积极创新,唱响普及合唱艺术的三部曲

首先是:积极引导,感悦于耳

合唱艺术作为听觉艺术,音响是其惟一的表现。合唱作为音乐艺术重要的组

成部分,它的普及,首先要改变中小学生对合唱音响的一贯思维,由于中小学生对合唱艺术认识的缺乏,对合唱音响接触比较少并且单一,往往会把合唱音响局限的想象成某一种固定的模式,丰富的合唱艺术内容因为种种原因而不被学生所知,阻碍了其学习或探索合唱艺术的积极性,这也是现在很多学生为什么不愿参加合唱的原因之一。从某种程度上讲,合唱艺术课程的开设既是学校向学生传达一个倡导高雅艺术的信息,更有利于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在一定程度上扫除学生对于合唱音响上的盲区,让学生从听觉上感受到合唱音响之美。

其次是:逐步升华,理解于心

在学生对合唱的丰富音响有一定了解后,应该进一步创造条件和机会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一批合唱艺术的合格欣赏者和组织者。一是通过课堂帮助学生增进对合唱艺术历史及优秀合唱作品的了解,掌握欣赏合唱艺术的要领和方法,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合唱艺术爱好课,没有条件开设的学校,可以借鉴多媒体欣赏的模式来实现,现在高校相对集中,这样做既可以整合资源,更有利于学生群体的串联,形成氛围。二是可以通过一些群众性较强的歌咏比赛为契机开设指挥培训班。除此,还可以邀请相关专家来学校进行合唱普及讲座,集中欣赏一些经典合唱曲目,阐述合唱艺术在中小学生成长中的作用,鼓励学生参与合唱艺术实践。

再次是:精心组织,哼唱于口

合唱实践是中小学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最好载体之一,是实现合唱艺术在中小学学生成才中意义的重要途径,因此,精心为学生搭建平台,实现最广泛的合唱普及十分重要,也是关键。如下参考:

由学校组织,以同一年级的学生为对象,进行班级歌咏比赛。目标:通过一次集体的创作和表演,促进班级的凝聚力形成,使学生了解一定的合唱基础知识。手段:以奖促进,突出班级合唱节目的创意和集体参与,在演唱技巧和内容不为重点,内容健康,体现一般的演唱即可。效果:学生参与热情高,班级同学间感情融洽,体验到歌咏的快乐和意义,掌握了一定的合唱技巧和知识,为许多学校所推广和欢迎。其次,由学校团委组织,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主题合唱汇演。目标:进行主题教育,让学生体验一次有一定难度的合唱实践,掌握合唱的形式和理解合唱的内容,同时营造全校良好合唱的氛围。下拨经费,要求学校团委精心组队,并要求聘请相关专业指导教师进行排练,规定演唱曲目,要求一个月的时间跨度,确保整个过程是一次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的过程。效果:学生熟悉了合唱艺术的基础知识和要求,感受到了一次专业式的训练,掌握了一定的演唱技巧,加强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合唱艺术成为学校的一大特色。最后,由学生团体组织,以全校学生为对象,组建学校学生合唱团。目标:打造一支相对比较专业的业余合唱团,培养一批良好素质的合唱队员,对内起示范和辐射作用,对外代表学校学生的精神风貌。手段:进行日常训练,每周2次训练,专业指导,严格管理。

三、合唱目前在我国中小学校音乐教育的现状

(一)中小学生对合唱艺术认知偏低,实践比较少

由于传统艺术教育的薄弱和社会大的文化环境背景等因素的影响下,学生对音乐艺术知识的了解可谓知之甚少,合唱艺术更入其列,笔者通过对实习学校中小学生的问卷调查,在300份问卷中了解到,有96.9%的学生没有现场看过一

场合唱音乐会,只有10.2%的学生在校期间过合唱活动,97.2%的学生从来没有接受任何合唱艺术的理论知识的教育;走访中大多学生认为合唱形式就是一群人规矩的站在舞台上齐唱歌,少部分学生能提到合唱有声部,论及作品时几乎只有极个别能谈到《在太行山上》、《黄河大合唱》为止,合唱的发展历史更是一无所知,谈到合唱的作用时,更有不少学生认为合唱是一种政治工作的需要,合唱艺术原有的面貌受到扭曲,其间不禁令人深思。

(二)中小学生对合唱艺术的潜在需求较大

在同上问卷中统计得出,有99.5%的学生选择喜欢音乐艺术,其中选择酷爱音乐的学生占20.7%;96%的学生认为中小学生开展艺术教育非常必要,有83.9%的同学认为合唱有利于团队精神培养和提高艺术修养等作用,有66.5%的同学选择愿意参加各类形式的合唱艺术活动。这些数据在一定的程度上客观的反映了学生对合唱艺术的作用有一定的认识和表达出乐于参与合唱艺术活动的意愿,合唱作为声乐交响体裁,作为音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合理的引导和倡导,定将受到学生的欢迎。

(三)中小学学生参与合唱艺术活动的现状不容乐观

中小学学生学习合唱艺术的途径一般有选修合唱艺术课程、参加合唱团等方式,然而,据笔者所了解的中小学合唱音乐教育,特别是在乡镇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情况却不乐观,一是基本没有开设合唱艺术方面的选修课程;二是长期坚持训练的合唱团不多,往往有比赛就进行突击训练;三是校内合唱活动不多、活动质量不高,为军训拉歌、纪念一二九活动等歌咏形式开展的居多。综上三点也是导致了学生对合唱艺术的认识缺乏、实践偏少的重要原因,这些现象的背后同时也反映出我国中小学中一些比较普遍的问题,其间既有学生的流动性大,音乐基础知识薄弱,师资缺乏等实际困难因素也有我国教育部门及学校本身对艺术教育的重视不够等大环境因素。

学生应该是人类文明主要的继承者和传播者,更是人类文明的受益者,合唱艺术作为人们近千年的文明积淀,承载着人类近千年的智慧结晶,是一本涵养丰富的教科书,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社会需要和谐,人们需要合作,作为人才熔炉的学校里需要合唱艺术,艺术教师们应该努力倡导合唱艺术,从普及做起,合唱艺术的唱响必将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构建呐喊助威。在此,笔者将通过论文来提出自己的观点与见解,希望能为合唱艺术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发展贡献出自己微薄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钟维国.童声合唱的训练和指挥[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47-85 [2]孟大鹏.童声合唱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37 [3] 修林海,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3-42.[4]孙从音.合唱艺术手册[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4-50.[5]余开基.声乐卷[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4-16.

第四篇:打击乐在民族音乐中的运用探讨

打击乐在民族音乐中的运用探讨

作为中国最古老的音乐艺术之一,打击乐在我国音乐发展历史中具有重要地位,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打击乐从未被深埋在历史河床底部,而是随着时代的流逝不断发展出各种种类和演奏形式,直到今天打击乐仍然深受人们喜爱,从历史考证可知,在人类历史发展初期打击乐就已经萌芽,《尚书》这一先秦典籍中已经出现打击乐的记载,於!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可以看出当时的打击乐器还仅仅是新石器时代的湿透,打击乐在当时的演奏方法主要为敲击石头和抚摸石头,这也是打击乐的原形。与打击乐一样,我国民族音乐也经历了悠长的发展历史,是我国艺术领域中一颗耀眼的明珠。从音乐归属来说,打击乐属于民族音乐的一部分,在民族音乐中,我们不经意间便能瞥见打击乐的影子,打击乐在民族音乐中的运用古已有之。而在探讨打击乐在民族音乐中的运用前,我们首先应对打击乐本身及其种类等有一定了解。

一、打击乐种类及渊源

打击乐器的种类比较多,根据制作材料不同可将其分为为金属类、竹木类、皮革类、石类,根据音高的不同则又可以将其分为定音的和不定音两种。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打击乐器基本都是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流传下来的,很多古老的打击乐器都已被历史所淹没,留下来的常见的主要为大鼓、编钟、编磬、云锣、铙等。

若论最早的打击乐器,应该属于钟。钟最早的起源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晚期,最早的演奏方法为用手拿着敲击或者将其安放在座上进行敲击。之后出现的编钟则是钟的发展,也是最为人所熟知的打击乐器中的一种。编钟在先秦时期是重要的乐器之一,无论文化、艺术还是科学技术水平都已经达到极高的水准,反映先秦时期我国民族音乐的辉煌。

鼓是现代常见的打击乐器,也是最古老的打击乐器之一,我国鼓的历史源远流长,在远古传说中鼓为黄帝发明,为鼓舞士气、震慑敌军。最早的鼓是木鼓,后出现铜足鼓、皮鼓等。

磬这种打击乐器,早在尧舜时代的乐舞中已经开始频繁出现其身影。磬音最早被古人发现是通过石质打击而得,商代的石磬都是用石头加工磨制而成的,并在其上刻精美的饰纹和铭文,声音清脆悦耳,被广泛应用于古今民族音乐中。钹这种打击乐器属于外来器,在我国最早见于公元350年左右,跟随天竺乐从印度传入我国,在北魏时期钹尤为流行。钹的制作材料为铜,长度大约在30-50厘米之间,中间隆起部分入水泡形,每幅钹有来两片,演奏者左右手各执一片,相互拍击即可发声,钹的隆起部分较大,发声较浑厚。

二、打击乐在民族音乐中的运用

随着打击乐的不断发展,音乐中随处可见打击乐,可以说其运用几乎渗透到了各个领域中。不管是古典音乐还是流行音乐中都有打击乐的位置,尤其是民族音乐中,打击乐的运用尤其广泛,从而形成了各自的演奏风格和特点。

(一)在江南丝竹乐中的运用

江南丝竹乐是我国特有的民族音乐,风格淡雅秀丽,在江南丝竹乐中对打击乐的运用主要体现在鼓、板、木鱼及碰铃等方面。广东汉乐最大的特点为苏锣的使用,除苏锣外,梆子、摇板、小锣钱等击乐器也经常出现在广东汉乐中;福建南曲又被称为南音、南乐,在这类音乐中响盏、小挡锣、铜铃等打击乐器十分常见;河南板头曲因演奏手法灵活多变、演奏风格与众不同而深受人们喜欢,其演奏亦离不开打击乐,板、八角鼓、月鼓都是河南板头曲中常用的打击乐器;二人台牌子曲这种富有地方特色的丝竹乐中也运用了打击乐,且是独具特点的打击乐器四块瓦。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民间丝竹乐中包含着打击乐,这些打击乐主要起到调节节奏和色彩的作用。

(二)在民间鼓吹乐、吹打乐中的运用

打击乐在民间鼓吹乐、吹打乐中的使用更加丰富多彩,它在其中的运用已经超出在其他应用领域中节奏与色彩的范围,而是一种与其它乐器的合奏来完成音乐程式的运用,同时能够独立构成音响的画面,在演奏形式上甚至已经形成某些规范。民间鼓吹乐、吹打乐是丝竹乐(管弦乐)与锣鼓乐综合的产物乐种,主要用于民俗场合,气氛热烈,多具喜庆色彩。如江南一带流行的十番锣鼓便是该乐种的典型,是吹奏乐器、弦乐器与锣鼓等打击乐器组合演奏的一种乐种。该乐种在演奏形式上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清锣鼓(亦称素锣鼓),一类是丝竹锣鼓。清锣鼓的乐队组合又有粗细之分,对打击乐器的运用也有一些区别。粗锣鼓在演奏中通常会运用云锣、拍板、喜锣、拔等,细锣鼓演奏则是在粗锣鼓的基础上加用小拔。十番锣鼓中一、三、五、七句式是其击乐的节奏型,各种锣鼓牌子都由顺列句、逆列句、倒列句等组合而成。在长期的演奏实践中,十番锣鼓已经开始形成自己的一些规律,具有足以令人惊呆的演奏效果。

(三)在传统戏曲中的运用

中国戏曲是我国民族音乐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是中国民歌、说唱、器乐、歌舞音乐等高度发展的统一体。我国传统戏曲最基本的特点,就是通过歌舞说故事,虽然传统戏曲讲究的是多种手段的综合表演,但在其发展历史中,音乐始终占据主导性地位。中国传统戏曲中的音乐有两个重要因素构成:一是演员的演唱,二是器乐演奏。另外,戏曲的念白、唱诗也带有不可忽视的音乐性。

中国人往往习惯将看戏说成听戏,也可以见得传统戏曲中音乐部分的重要性,而作为所有戏曲乐队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打击乐的作用自然是不可或缺的。

第五篇:流行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流行音乐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黄巧

摘 要:学生喜欢流行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对课本上的内容不感兴趣。教师应以社会发展为背景,以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为前提,紧跟时代步伐,和上时代节拍,大方地把流行音乐引进课堂,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关键词:流行音乐;中学音乐教育;应用

两个月的实习经历,让我真正用一个教育者的身份、角度去体会、去看待中学的音乐教育。当我是一个高中生的时候的种种关于音乐课的情节又浮现在脑海。“古典音乐太深奥了,听不懂”、“民歌不好听”、“老师,给我们听几首流行歌曲吧?”。我们传统的教材大多数是艺术音乐或古典乐曲,几乎没有涉及到流行音乐,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感受。仅仅学习课本的内容学生感觉枯燥,学习兴趣不高,形成一种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课的矛盾现象。

“流行音乐”一词是根据英语 “popular music”(有时简称为 POP music)翻译过来的。对流行音乐的解释, 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与不同的研究者那里经常各不相同。我国一般把“popular music” 翻译为“流行音乐”或“通俗音乐”。通俗音乐(popular music)泛指一种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易于流传, 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它有别于严肃音乐、古典音乐和传统的民间音乐,亦称“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的听众包括了各个文化阶层,中学生也是其中一个部分。但由于种种原因,在中学音乐教育界,人们对流行音乐的态度并不一致。比较普遍的一种看法是,“流行音乐不能作为教育的内容”,因此不能进课堂。上述观点表露的慎重态度可以理解,但是,从当前中学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和中学音乐教育所担负的职责来看,上述观点无论在实践上还是在理论上都还值得思考。

据调查学生们普遍喜爱音乐,但偏爱流行音乐。

在一份调查报告第1题 “你喜欢音乐吗?”的选择中,选择非常喜欢和比较喜欢的占87.1%,选择不喜欢的不到1%,但是大多数同学倾向于喜欢流行歌曲,从第3题“你喜欢哪一类型的音乐”的多项选择中可以看出,喜欢流行歌曲的占83.68%,喜欢古典音乐的占33.05%,喜欢民族音乐的占19.36%。在第11题中设计了一个可以自由作答的问题“你喜欢流行音乐的原因是:请简单写几句话”,不少同学写道“大家都听我也听”、“好听、好玩”、“流行歌手动感时尚,是我们的偶像”等等。

由上可以看出,目前我国中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较浓厚,但偏爱流行音乐。造

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流行音乐本身具有时尚动感、情绪鲜明、通俗易懂的特点,贴近高中生特定年龄段的心理特征;其次,流行音乐已发展成为社会的主流音乐,在大众传媒的引导下辐射到社会各个角落,并逐渐融入校园;再次,音乐教材自身的不足以及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使得学校音乐教育在学生音乐兴趣的引导上丧失了主动权;最后,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高中生的音乐兴趣具有受支配性,从众意识较浓,在流行音乐及其文化的强势传播中,学生们还缺乏独立辨别和理性思考的能力。

新音乐课程中课程目标是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 三个维度来进行表述的,体现了“以人为本”理念,强调了学生是课程的核心。而教育部新近颁布的《基础教育改革纲要》 指出:“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马克思辨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决定外因。所以学生有无学习内部动力是能否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的根本原因。而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为此,把流行音乐引进课堂,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是适应新课改要求的。其次,把流行音乐引进课堂有它的优越性和可行性:

1、流行音乐的内容贴近生活实际,歌词简单,语言生动形象,直白表达情感,学生容易理解,容易接受。如:歌曲《同桌的你》、《祝你平安》、《永远是朋友》等歌曲反映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唱出了同学们的心声,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2、大多流行歌曲音域窄,旋律简单,易传唱,真声为主,比较简单,容易学,不必追求民族、美声那样高难度的演唱技巧。

3、流行音乐风格多种多样,如:轻柔自然的、说唱叙事的、民谣风格的、高亢有力的、进行曲式的等。为同学们学习音乐、追求个性的音乐风格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为表现音乐提供了平台,从而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最终让更多的学生能够表现和创造音乐。

4、流行音乐娱乐性强,将优秀的流行音乐引入课堂,能增强学生的节奏感、旋律感和律动感。

把流行音乐大方的引进中学音乐教育中去,首先是音乐教育者要有正确的意识。目前大部分音乐教师主要接受中外民族民间音乐,大多数是艺术歌曲和内涵较深的古典乐曲,几乎没有涉及到流行音乐。强调民族、美声两种唱法,没有学习通俗唱法,更没有认真仔细地研究流行音乐。有的教师认为流行音乐艺术性不强,演唱方法简单且不规范,在教学中不提倡流行音乐,甚至有的教师鄙视流行音乐,坚决不允许学生唱流行歌曲。显而易见,教师的这种状况是与学生实际不相符的,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音乐情境感受,是与时代发展脱轨的。单会唱几嗓美声、民族,会弹几首钢琴曲,并不代表你就是一个真正的音乐教师。一个真正的音乐教师应该以社会发展为背景,走进学生生活实际,紧跟时代步伐,和上时代节拍,积极主动地探索和接受新鲜事物,不断更新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

构。对音乐内容有深刻的体验,对音乐历史有全面的了解,对音乐发展有辩证的思考。

流行歌曲词曲创作的水平优劣各异,良莠不齐,商业味道浓重,多数作品反映了当前歌坛追求刺激的浮躁心态,近来更有不少从港台传过来的诉说直白情爱和宣扬宿命论的作品,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很大。所以并不是所有的流行音乐都能引进音乐课堂。教师在创编教材时必须严格把好质量关,给学生推荐作品内容健康,技艺上乘的作品。让流行音乐辅助音乐教学,流行歌曲只要内容健康向上,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曲调源于民间素材、富于生活气息,都可以选录给同学们听。我们常说: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音乐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表达,对生活气息的一种传递。一首经典的歌曲,表现的是一个故事、一段岁月、一段历史,甚至是一个时代。流行音乐中有不少这样的歌曲,它们紧跟时代步伐,充满生命力和时代感,我们能从歌曲中感受到时代脉搏的跳动。比如反映体育健儿们拼搏奋进的歌曲,如零点乐队的《相信自己》等,这些歌曲或意味深远、坚定有力,或积极进取、催人奋进,让学生可以在音乐中联想到运动健儿的执着和努力,赛场上的激情与英姿;一些反映校园生活的歌曲材料,符合学生的审美心理,曲风清新,旋律动听,歌词淡雅,如老狼的《 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罗大佑的《光阴的故事》何炅的《桅子花开》,歌曲中弥漫着对校园生活的依恋,对学生生活的回味及对时光飞逝的感慨。学生在演唱这些歌曲时,能从中受到好的熏陶和感染,得到良好的审美体验和感受,从而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

把好了选材这关,我们就可以大胆创新的引用流行音乐了。

一 让流行音乐为古典音乐开道

例如,在欣赏莫扎特的作品之前,介绍 S.H.E 的《不想长大》,并说明此曲的主旋律来自莫扎特的《第四十号交响曲》。让学生明白流行音乐的创作也会以古典音乐作为素材,并打着这些世界著名音乐家的旗号,作为自己作品的最大卖点,为自己的作品做宣传。由此向学生以事实说明古典音乐你们所认为的过时的不时髦的音乐,而是真正价值连城的“古董”。此类的作品很多,韩国组合的《组曲》引用的就是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主题改编的,介绍肖邦时就可以引用周杰伦的《夜曲》。在欣赏歌舞音乐时,可以先唱起《大中国》,因为熟悉,很快学生就和了进来,激发起了学生的兴趣。然后,再将其中秧歌的音乐介绍给学生。欣赏《彝族舞曲》 时,先唱起《九百九十九朵枚瑰》,让学生明白流行音乐的创作也会以民族音乐作为素材。在欣赏民歌时,可以将腾格尔、彝人制造、阿里郎组合等一些少数民族歌手的音乐引进课堂,同他们的民族——蒙古、彝族、朝鲜族的民歌放在一起,让学生欣赏,并启发他们从中找出不同民族民歌的特点。在讲到民族乐器时,播放周杰伦的《东风破》,利用其中二胡的音乐来介绍二胡

丰富的音乐表现力。从而得出“民族音乐是精华,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二 利用偶像效应

周杰伦自出道至今,一直是大多数学生追捧的偶像,堪称流行乐坛的典范。平时可以有意收集一些相关资料,深入了解周杰伦,之后像介绍贝多芬或者莫扎特的教学方法来讲解周杰伦,布置学生事先了解周杰伦的生平经历,性格,教育情况,主要作品风格特征,作品价值等。而对这些情况学生平时都有所了解,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学生就会主动去查阅相关资料,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学习的方法和学习途径。同时,介绍周杰伦的音乐风格就可以让学生了解一系列音乐知识及相关文化,比如最为主要的风格就是RAP说唱,及节奏布鲁斯等。学生如饥似渴想知道什么是RAP说唱,及节奏布鲁斯,则又可以展开一系列课题:如黑人文化的起源与形成;黑人节奏和节奏创作课等。近年来周杰伦音乐风格略有转变,将西方音乐和中华民族音乐结合起来,又可以展开一堂关于中西音乐的辩论课。所以,在完成教材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教师要拓宽自己的思路和联想,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与流行音乐内在和外在的联系,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并以之为载体,将流行音乐有机地渗透到我们音乐课堂中,让学生在充满兴趣的过程中完成教师预定的教学目标。让流行音乐为古典音乐开道,利用偶像效应,采用时尚的教法,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三 让流行音乐走进欣赏课

以器乐欣赏的方式引入课堂,辅助教学。流行音乐是一种非常开放、自由、包容的音乐形式,它突破了一切规则束缚,表现手法多样,音乐风格迥异,融入了古今中外各具特色的表现形式。在流行歌曲中,有许多别具一格的配器手法,这些器乐参与在歌曲表现当中,使学生在欣赏歌曲的同时,很自然地接受和了解了其中器乐方面的知识,感受到了器乐不同的音色与特点。朴树的《白桦林》中洋溢着俄罗斯音乐风格,尤其能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了解吉它与手风琴的运用。经典的萨克斯演奏曲目《回家》,很好地为歌曲渲染了气氛,学生在欣赏时,能对西洋乐器产生极大的兴趣。还比如学生喜欢的周杰伦的歌曲中也有许多民族乐器的运用,如笛子、二胡、琵琶等,老师在向学生们介绍民族乐器时,适当地引入周杰伦的歌曲片段,不仅能体现民族乐器的表现力和生命力,学生也会从中领略其独特的魅力效果,从而对民族乐器产生好感。如果老师善于将流行音乐中的积极效应挖掘出来,将它们引入课堂当中,将会是音乐教育的一笔财富。

20世纪初,德国音乐教育界对美国爵士乐涌入表现出惶恐和不安,并与“美国文化入侵”展开过无情的斗争。年代中期,以劳尔和吉斯勒为主的教育家认为教育不能把爵士、摇滚乐以及其他娱乐音乐排斥在外。当今,德国音乐教育界尽管对流行音乐看法仍有分歧,但一贯以保守著称的德国人也最终顺理成章地把流

行音乐纳入了学生的音乐教学内容。我在《德国音乐教育概论》得知,德国福特学校音乐课的基本准则之一就是培养学生从电台、电视、录像、激光唱片等媒体中挑选音乐的能力,以便音乐融入个人的生活世界中„„我才感慨学生这种可贵的能力不但从未得到过承认甚至从没有人去留意。而我们忽视的恰恰就是为学生将来一辈子学会与音乐打交道的本领,忽视了提高国民审美意识和艺术修养以兴趣作为基点的原动力。大众媒体不仅仅为我国中小学生每周45分钟的有限音乐课堂提供了更多接触音乐的机会,更为学生将来离开校园后,承担起他们终身享用音乐的最主要途径。流行音乐质量的参差不齐,我们的流行音乐的应用不仅仅能丰富教学还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流行音乐,提高学生鉴别好音乐的能力。

流行歌曲走进课堂完全应该是切实可行的,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有效手段和途径,它让学生感到老师已经注意到了他们的兴趣和爱好,而且能以平等的态度和他们一起共同探讨优劣,辨别美丑,在互动中无形就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他们自然而然就会对音乐课产生兴趣,愿意和老师一起共同探索流行歌曲之外的音乐艺术领域,不断提高自己对学习音乐的信心和对音乐的审美能力,享受到音乐艺术所带来的无限乐趣。虽然流行音乐良莠不齐,这是流行音乐的性质所决定。但我明白一个道理,任何事物任何现象都有两面,流行音乐有着他自身的优势和无法阻挡的冲击力。我们利用它的这些优势和冲击力来丰富我们的音乐课堂,解决一些存在已久的现象,只要我们在选材上把好关,把握好度,就不会动摇古典音乐和传统音乐的教学地位。

注释:

① 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 ,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9 年, 644 页。

参考文献:

[1] 尹爱青.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9)

[2] 廖乃雄.音乐教学法[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7

[3] 陶辛.流行音乐手册[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4] 薛小利.让流行音乐服务于中小学音乐教学[N].音乐天地,2008.[5] 谢嘉辛、杨燕宜、孙海编.德国音乐教育概况[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6] 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9.[7] 王思琦“流行音乐”的概念及其文化特征.音乐艺术, 2003 年第 3 期

[8] 吴跃跃,李平平.高中生音乐学习心理调查[N].音教园地,2009 5

[9] 姚姚.借助流行音乐增强课堂教学效果[J].湖南教育,2007.[10]资利萍.重论流行音乐进课堂[N].中国音乐教育,2009

下载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意义[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意义[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音乐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音乐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张博 音乐教育着重培养人的道德感、审美情趣、意志和创造力等基本素质,通过心理疏导和音乐治疗等方式促进个体全面发展。随着人们对音乐教育......

    有关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来源:教育论文网http://www.xiexiebang.com/ 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和初步的鉴赏能力,教会学生如何认识、感受生活并在一定意义上......

    音乐教育心理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育心理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是发展儿童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阶段,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教育心理学慢慢受到关注。在教学中应用音乐教育心理学,不仅......

    民族音乐在群众文化建议中的应用论文(最终定稿)

    摘要:民间传统文化是民族音乐大发源地,主要是通过音乐的手段表现各个民族或者地区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特点。民间文化寝室就是群众文化,而民族音乐是群众文化的只要表现形式之一。......

    论高校音乐教育中“奥尔夫”教学法的实践意义

    论高校音乐教育中“奥尔夫”教学法的实践意义 [摘 要] 本文从高等院校音乐表演专业音乐课教学视角对奥尔夫音乐教育进行研究,着重分析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实践性,这对于加深我......

    如何看待音乐教育在高校中的作用

    如何看待音乐教育在高校中的作用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发展素质教育,对于处在中国教育第一线的各高等院校,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可谓是其工作的重中之重。关于素质教育的内涵,致力......

    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论文

    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教育科学学院 艺术教育(音乐) 2007级 刘静 指导老师 程娟 摘要: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的基础教育。素质教育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在音乐教育中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元素培育

    在音乐教育中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元素培育 在音乐教育中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元素培育 香坊小学 张 宏近年来,改革开放带来的深刻的社会变革,促使一部分国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