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论文
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简言之,开展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富有创造性,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成了幼儿园素质教育的关键。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已越来越清楚地看到,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就是民族素质的竞争,教育是因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素质教育就必然成了当今教育的根本方向。幼儿园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而幼儿期所获得的最基本的素质培养,对于人的一生发展将会产生事半功倍的影响。
一、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好奇心
想象是创造的前提,好奇是创新的动力,我们要抓住幼儿身边发生的每个能激发幼儿思考与想象的机会。“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情、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我们在安排课程时一定要注意研究教学内容是否渗透了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应尽可能使用科学探索教学模式和发现式教学法,激发幼儿求知探索的欲望;尽量为幼儿提供能引起观察和探求行为的情景,并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寻求答案。如在活动室中布置自然角,在园内开辟饲养角、种植园等,常带幼儿去户外散步,并经常向孩子提出一些难度适中而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以供参考,以启发幼儿的创新意识。
二、保护和发展幼儿的好奇心与想象力
好奇心是幼儿心理的一个特点,它是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是展开创造性思维的内部动因。幼儿刚接触外面的世界不久,他们对外界有太多的好奇,常常会因为一个小小的问题而打破砂锅问到底,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保护幼儿这种积极的探索心态,支持他们因好奇而提出的问题,对他们所提出的问题不能置之不理,更不能因嫌麻烦而责怪孩子啰嗦。在孩子心中,老师具有绝对的权威,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往往会因为老师的一句话而扼杀幼儿的求知欲与创造意识。幼儿最爱想象,他们的脑中还没有任何框框。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为幼儿提供想象的空间,对于幼儿的奇思怪想绝不一概否定。在引导幼儿进行想象活动时,允许幼儿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和体会,鼓励他们异想天开,相信没有胡思乱想,就没有创造性的成就出现。
三、正确对待幼儿的疑问
质疑也是幼儿的天性之一,是孕育创造力的摇篮。在幼儿创造力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善待幼儿的质疑,妥善地解决他们心中的疑问,并以质疑为突破口,捕捉幼儿创造的火花。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位老师正在帮男孩家树做“老鼠关在笼子里的”手工,女孩希希在离他们不远的图书角看书。在老师对家树讲到:“你用黑色的蜡笔画一只小老鼠就可以了”的时候,希希放下书跑过去说:“老师,老鼠也有白颜色的。”那位老师听了后没有搭理她,希希继续说:“老鼠也有白颜色的。”老师却说:“我们现在不说这个,你先去看你的书吧!”希希悻悻地走开了。而其实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希希只不过是希望老师对她的认识做出肯定,但老师却没有能满足她。如果老师能灵活应对,不仅能开启创新活动,还能丰富两位幼儿的认识。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有责任给幼儿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幼儿是民族未来的希望,我们要保护幼儿与生俱来的好奇本能,为好奇心和创新思维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和条件,从而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只有培养了幼儿的创造性,推动幼儿的素质教育,我们的民族才能称雄于世界。
第二篇:区域游戏中幼儿创造性的培养策略
区域游戏中幼儿创造性的培养策略
□北京市朝阳区垡头幼儿园柏阳分园 张静 现教传媒网现代教育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作为幼儿一日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游戏活动,因其具有宽松自由的游戏氛围,充分的自主选择机会,调动幼儿自由发现探索,满足幼儿个性化发展需求,是幼儿真正感兴趣、易投入、能持久、有发展的最喜欢的活动,对促进幼儿创造性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如何有效利用区域游戏活动,最大限度激发幼儿的创造性呢?
一、给幼儿创设一个勇于探索的空间是幼儿进行探索创造的前提条件
适宜的区域游戏物质环境是开展创造性活动的前提条件,它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调动幼儿的创造意识和动力。合理的区域布局,自由的活动氛围、和谐的师生关系,都能激发幼儿创造的欲望。
创设区域环境应注意的原则:
1.安全性: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一个有准备的、丰富的、精心设计的、有序的、安全的环境,要充分注意玩具材料的年龄适宜性,符合相关的卫生标准,这样才能保证幼儿充分活动。
2.动静分开:依据不同的游戏内容将区域进行动静功能划分,既有利于区域之间的互动,又以免相互打扰。
3.动态性:区域的空间分隔是动态的,经常变换区域的位置,引起幼儿的新异刺激,激发幼儿的游戏愿望。
4.互动性:首先,鼓励幼儿参与环境的创设,师幼共同收集材料,为活动提供开放式的环境。其次,鼓励幼儿制定规则,通过研究讨论,幼儿和教师一起寻找答案,共同制定游戏的规则。再次,让材料具有动态性。教师及时更换操作材料,从而使幼儿对操作始终怀有兴趣。
互动性原则既体现在操作过程中幼儿相互交往与合作,体现在区域之间的互动;另外从创造性培养的角度来讲,更加鼓励幼儿与材料充分互动。
二、给幼儿提供丰富、不同层次的操作性强的游戏材料是幼儿进行创造的物质基础
在区域活动中,要依据幼儿各年龄班的发展目标,为提供丰富的、不同层次的玩具材料,从而调动和引发幼儿丰富的思维活动。
1.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投放材料是幼儿开展创造性操作的前提。
活动的材料应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相符,能引起幼儿创造的兴趣。如在小班创设娃娃家,幼儿会创造性地模仿给娃娃做饭、照顾娃娃等一系列内容,并且乐此不疲。
2.提供具有启发性、操作性、探索性、层次性的材料便于不同层次幼儿操作。
游戏材料是否能够吸引幼儿决定了其教育价值。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每一种玩具材料的探索性,注重半成品材料对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同时一种材料也要注重其层次性,满足幼儿不同发展水平,有助于帮助幼儿保持持久的兴趣。
3.要结合近期的教育目标来创设环境、投放材料,让创造教育更具目标性。
教师要把目标变成玩具,通过操作使幼儿获得相关能力、经验。如在进行“小脚丫走天下”的主题活动中,设计了认识了解北京特色小吃的活动。由于幼儿兴趣浓厚,课堂的集体教学还不能满足幼儿的创作欲望,教师把活动延伸到区域游戏中,在班级的角色区中开展了一个“老北京涮羊肉”的饭馆,这样幼儿们每天都会制作不同的北京小吃,创造性思维处处体现。通过为幼儿创设与教学相关活动区的形式,促进幼儿通过游戏和自由交往获得集体教学中不能满足的经验和能力。
4.大自然是最好的创造课堂。
要在班级中积极为幼儿创设自然角,引导幼儿自己去观察、探索植物生长的奥秘。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因地制宜为幼儿开辟种植园地,鼓励教师和幼儿一起动手,学种青菜、萝卜,播撒蚕豆种子等,平时还组织幼儿去浇水、拔草,待丰收的时刻共享丰硕的果实„„通过这些活动,幼儿的创造才能在大自然中得到充分的演绎。
三、适当的游戏指导与评价是幼儿创造性思维提升的阶梯
在活动中教师要始终关注幼儿的活动,不要急于介入,而应给予一定的等待时间,让幼儿
通过充分的操作、探索,尽可能自己解决问题。教师要做到既不干预太多,又不错失任何一个具有创造教育价值的引导时机。在区域游戏中,教师可以通过适时的介入幼儿活动,帮助幼儿提升经验,有意识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
1.教师要以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和指导区域游戏活动。并要支持幼儿的大胆设想,鼓励他们按自己的想法试一试,在必要时给予一定的合作和帮助,引导幼儿探知事物的奥秘、培养幼儿的联想思维和创造思维。
2.教师要经常加入幼儿的探索过程,成为幼儿探索、发现过程的目击者和共同参与者。引导幼儿对游戏中的行为进行评价,并让幼儿提出下次怎样玩得更好的办法,促进幼儿的创造力在游戏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提高游戏的水平。
3.实施以鼓励为主,开放式的评价,教师根据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进行不同的适当评价。对于能力强的幼儿,评价是为了下次更高层次的活动。因此,需要教师多激励其创造性的发挥,促进其继续创新。对于能力弱的幼儿,评价是为了其自信心与积极性的建立与提高。在指导区域活动时,教师要观察每位幼儿的操作,及时对幼儿创造性的发现予以肯定,引导他们对其做出总结和升华。
在幼儿园的区域游戏中,通过以上途径和方法实践,不仅发展了幼儿的游戏水平,促进了幼儿的合作水平,增进了师幼之间的情感,更为重要的是幼儿的创造性得以充分发展。
第三篇:幼儿美术教育中幼儿创造性的开发和培养
幼儿美术教育中幼儿创造性的开发和培养
二十一世纪中国,高速发展的知识经济社会需要大量人才,特别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的人才,对整个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基于这种趋势,我国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问题的认识已提到了空前的高度。这也直接影响到幼儿教育,作为幼儿教师的培训者,近年来,我努力探索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区域活动是幼儿园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我从如何在区域活动中促进幼儿的创造性发展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由此可见,提高民族创新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代的首要任务。创新是一种旨在提高全民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思想和行为。只要明白了这一点,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承担起创新的使命,才能把创新教育主阵地定位于课堂,才会有让创新教育落实到每节课的想法和具体行为。
我认为:一流的老师既教书又育人,二流的老师教书不育人,三流的老师误人。教师具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就决定了他怎么教学。新时期教育的宗旨应放在培养有能力、有优良品质、有高素养的现代人--二十一世纪所需要的开拓型人才这个基点上。我想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供合适的材料,为幼儿的创造性发展提供物质载体黑格尔说:“说到本领,我认为最重要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美术课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激发引导学生们的想象力,学生们最大的乐趣也在于幻想,每一个的心都是一个充满幻想和想象的神奇世界。教师的教学应着眼于内心的释放,鼓励学生好奇心的张扬,如自由自在的野外写生,随心所欲的泼墨赋彩、绘声绘色的形象思维启动等,都能激发学生们用自己的画将神奇的内心世界表现出来,使想象力得到发展。
要发展幼儿的创造性,首先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幼儿的探究质量受材料的制约教师为幼儿准备材料时,要精心考虑,材料能引起幼儿什么样的探索,能否为幼儿提供创造机会等,因此,在材料提供上,我注意到:
1.提供可操作较强、便于体现幼儿想法的材料在实践中,教师要教学生会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着名科学家爱因斯但曾经深有感触他说过:“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问罢了。”当我们的学生已经有了对问题思考和分析的习惯后,指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触发新的问题……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进一步得到发展,问题意识才会变得更有创新意义,更趋向于创造,更接近于发明。
幼儿的认识和能力都是在操作和活动过程中建构的,通过动手操作可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有利于幼儿进行自主地探索学习,通过探索、探究,幼儿自己寻找操作材料的方法、步骤、自己来归纳总结,从中发现什么,找出原因,还可以怎么做,通过试误,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由此可见,幼儿的大胆探究也是一种创造性表现。因此我们尽量为幼儿提供有助于检验幼儿各种想法或假设的材料,使幼儿的假设能马上被可见的实验结果验证,不管是证实或证伪,老师要根据孩子可能会提出的假设来准备各种需求的材料,这样有利于鼓励和推动幼儿的创造性发展。
2.为幼儿提供多层次、富有创造空间的材料教师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要注意幼儿能力发展的个别差异,使材料呈现层次性、具有不同的难度,并且多为幼儿准备未加工的或半加工的材料,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需求,充分发挥材料的教育功能,这样的材料也能给幼儿留有充分想象创造的余地,如我在“动手试试”活动区投放材料时,一开始提供一个范样,半成品和未加工的各种材料。这样,能力差的幼儿可以模仿范例进行制作,能力一般的幼儿在模仿的基础上利用半成品进行创造,能力强的幼儿可利用未加工的材料自由想象,大胆创造。
3.变废为宝,不断增换新的活动材料新材料本身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和兴趣,激起幼儿创造的火花。教师要不断的给幼儿增添更换新的活动材料,注意材料的新颖性和趣味性,吸引幼儿,让幼儿感到更富挑战性,促使幼儿在其中尽情的创造、发挥。在这方面,我注意挖掘资源,充分利用废旧材料,让这些生活废品成为挖掘幼儿创造潜力的宝贝,真正变废为宝。
二、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为幼儿创造性的发展提供帮助幼儿生活在一个开放的、高科技的信息时代。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应丰富多采,让他们接触人物、动物、花鸟、山水、建筑、民风民俗、影视动画等大千世界所有的美好西,扩展他们的视野;在风格技法上,应接受传统和现代的各种流派,可运用毛笔、水彩笔、油画笔、刻刀,甚至计算机等各种可接受手段;使之形成一种开放的意识,塑造开放的人格。所以,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目标直接影响着孩子们的认知水平和创造性的发展。教师应及时给予孩子们必要的引导和指引。
要指导幼儿,首先要了解幼儿,要了解幼儿,就要首先进行观察,教师进行观察的目的,是为了准确地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需要和表现,并进行分析,向幼儿提出有效的建议,帮助幼儿发挥创造,实现设想,在观察过程中,要注意幼儿做了什么,怎么做的,注意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并进行记录。
教师要明确活动目标,对不同的幼儿给予具体指导,再面向全体幼儿的同时,要有重点地指导个别幼儿,促进幼儿创造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对探究中出现失误的幼儿,教师要引导其探索最佳方法,对水平较高的幼儿,要提高要求,幼儿在探究新材料时,指导幼儿有新发现,玩旧材料的幼儿要鼓励其玩出新花样,另外还可注意调控偏区幼儿的全面发展。教师在指导时方法也可多种多样:教师可用设问的方式进行指导;可以让幼儿摆弄实物进行指导;可以利用提示性语言对需求帮助的幼儿进行指导;可以通过情绪感染进行指导;也可以以幼儿玩伴身份直接进行指导;可以利用体势暗示进行指导等。
三、活动评价可以为幼儿创造性的发展指出导向幼儿特别在乎教师的肯定和鼓励,所以,科学的评价体系和方式教育教学质量的升华环节,评价的结果也往往影响到幼儿以后活动的情况,评价对幼儿进一步发展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要注意重视幼儿创造性的发展。评价方式有很多,不论何种形式的评价,都不应只侧重于结果,而更应侧重于活动的过程,如孩子们在活动中学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新方法等。教师要抓住幼儿的闪光点特别是有创新精神应进行重点讲评,加以鼓励,或指出幼儿在创新方面应努力的方向;也可就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困难大家提出讨论,让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商量解决问题等。
二十一世纪中国,高速发展的知识经济社会需要大量人才,特别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的人才,对整个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基于这种趋势,我国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问题的认识已提到了空前的高度。这也直接影响到幼儿教育,作为幼儿教师的培训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探索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这项课题,为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幼儿美术教师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浅谈幼儿数学活动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幼儿数学活动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是一门创造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本文从更新数学教学观念,学习兴趣的培养,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优化教学过程等方面论述了在幼儿数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法国数学家文森•拉弗格16岁时曾以中幼儿的身份参加过北京举行的第31届国际中幼儿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并获得金牌,我们国家代表队也有5名人获金牌。10年之后,文森•拉弗格成为誉满全球的数学家,而当时与他一同获金牌的中国幼儿又有几个成为国际知名的数学家呢?这是一个令人觉得很尴尬的疑问,但要应该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反思。
21世纪需要开拓型、创造型的人才,创造性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是人们完成创造性活动的基础。众所周知,教育能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数学是一门创造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数学教育不仅能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还可以培养其创造思维。这些年我在大班通过数学领域中开展各种创造性的活动,尝试来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独特性、培养幼儿探索发现的积极性,从而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力。
为此,我在现行的各种数学教育途径中渗透创造教育的精神与做法,在实践中探索促进创造力发展的教法。
一、教师必须要更新数学教学观念
幼儿的数学活动实际是一种准备性的学习,是幼儿初步建立数概念、形成逻辑思维循序渐进的过程。实验表明,幼儿期特别是4.5"6岁 阶段是幼儿认知发展的一个关键期,幼儿就是在这个时期建立和形成数概念,萌发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积极性的,此时孩子的数学思维异常活跃。我们应该正确地把握这个关键期,提供适合其学习特点的数学教育。
幼儿数学学习能力表现在数学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数学活动的创造性、数学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其中的核心是数学活动的创造性。也许有人会说数学需要什么创造吗?3加2等于5,还能创造出别的吗?不错,这个结果是等于5,然而3加2等于5的问题情景为幼儿创造性活动提供了条件。面临不同的问题情景,幼儿不仅要回忆、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还要对当前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判断、比较,灵活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操作方法。幼儿数学学习的创造性与积极性就是在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的。所以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数学教育:重逻辑思维能力、重计算,轻创造、轻应用的培养人的观念和倾向。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树立既不失去创造性,也不削弱基础知识的学习;幼儿不仅要理解基础知识,也要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观念,重视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创造性培养,幼儿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才会得到有效的培养,教学质量才能不断提高,为我国培养更多的数学创新人才,而不是数学工匠而做出努力。
二、幼儿对数学兴趣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关键
教育学家乌申说:“没有丝毫兴趣的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幼儿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动力。
首先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恰如其分地出示问题,让幼儿有“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感觉,问题难易应适度,可以激发幼儿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幼儿有了兴趣,就会积极思维,并提出新的质疑,自觉地去解决,从而培养了创新思维的能力。
其次,幼儿期的孩子可以说是个个好奇、好闻、好探索,他们生机勃勃,精力充沛、不知疲倦的探索周围世界。他们什么都想知道、他们的问题没完没了,幼儿天生就有调查和探索的本能,探索是儿童的本能冲动,好奇、好问、好探索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但如果在学习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屡试屡败,就会对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幼儿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有必要的。组织一些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活动,如开展几何图形设计比赛、逻辑推理故事演说、生活数学游戏活动等,让他们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体会数学给幼儿带来成功的机会和快乐,进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另外,通过充分利用数学中的图形的美,在教学中尽量把实际生活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设计中,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积极思维,勇于创造,从而使创造性思维能力得以提高。
三、培养幼儿发现问题的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创造性思维本身就是一个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过程。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真正的进步。”对于幼儿来讲,探索的过程远比很快得出结果重要的多,因为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体会和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的过程,正是促进幼儿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幼儿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与发挥的表现。
培养幼儿发现问题的能力,首先要鼓励他们敢于置疑和善于置疑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好奇心便会逐渐淡漠。好奇心的淡漠是对问题的淡化的重要原因。爱因斯坦回忆自己的幼儿时代时,曾批评强迫式的灌注教学方法。:“无论多好的食物强迫吃下去,总有一天会把胃口和肚子搞坏的。纯真的好奇心的火花会渐渐地熄灭。”之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扬民主,给幼儿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爱护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鼓励幼儿敢于置疑,善于提问,从而增强他们的问题意识。
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不置疑,就无问题可言。思维的创造性主要表在同中见异、异中见同和平中见奇,能从一般人不易觉察的地方看问题。如果说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端,那么置疑就是发现问题的起点。因此要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必须积极鼓励他们敢于置疑,培养他们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四、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品质
每个幼儿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同,无论这些方式是否有效,他都使幼儿智力活动方式的体现。但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求幼儿按教师和书本之导向去记忆和吸纳知识,所以从小学到中学,幼儿的学习几乎完全依赖教师。幼儿既没有创造性思维的压力,也没有相应的训练。所以要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品质。首先,应培养幼儿独立思维的品质。要培养幼儿独立思维的品质,在教学过程中应强化三方面的心理意识:
(1)大胆而合理的怀疑;
(2)增加不盲从于大多数的抗压心理;
(3)培养他们不断否定自己的心理。
其次,要培养幼儿发散思维的品质。培养幼儿发散思维的品质就是要培养幼儿的思维速度,使其在短时间内表达较多的概念、列举较多的解决问题方案;从不同的角度灵活考虑问题的良好品质;大胆突破常规,敢于创新的精神。即应逐渐培养幼儿的流畅性、变通性、新颖性。另外,要注重幼儿想象力的培养。创造性思维一般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有意识的想象产生出以前尚不存在的事物,因而想象是创造心理的起点和必经过程。事实上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是完善其创造心理品质的重要环节,正如哲学家康德所说:“想象力是一股强大的创造力量,它能够从实际自然所提供的材料中创造出第二自然。”因此,想象力的培养应落在以下两个方面:
(1)保持和发展好奇心;
(2)拓宽知识面
五、重视幼儿日常生活中的数学学习,培养幼儿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过程中,我们以模拟的方式再现生活情境,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让幼儿在假想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使得幼儿学习起来更感轻松、自然和真实。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形、量无处不在,生活中的数学是鲜活的,是具体的,贴近幼儿的,非常适合孩子的学习特点,所以幼儿学数学的主要源泉在生活中。在中班“学习顺数、倒数”的活动中,我们通过幼儿“搭建楼梯”的操作活动,让其感知楼梯从低到高和从高到低的变化规律;通过 “小老鼠米里上楼梯”的情节,让幼儿在操作摆弄中动手动口,达到手口一致地顺数、倒数;通过生活中的“红绿灯”、“倒计时”联想,形象地感知并发现顺数、倒数时的数序规律。又如主题活动《美丽的秋天》中,我们以“秋游”为主线,设计“乘公交车去公园”的情节,引导幼儿学看“路线图”,比较线段的长短、叠加结果的多少,找出最近又最合适的线路;由于活动内容来自生活,活动情节丰富有趣,激起了幼儿参与活动的极大兴趣,满足了幼儿自我探索的愿望。幼儿在大量的生活活动中感知、发现周围世界中的各种数量和空间形式,这样的经验积累过程对幼儿理解各种简单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大有裨益。幼儿在大量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对事物现象的简单规律进行思考与提升,以获得思维层次上的发展。
六、通过教学过程的优化,为激发幼儿积极思维创造有利条件
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切条件、环境、手段和管理都对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直接相关。因此,我们的整个教学过程应符合幼儿的思维规律,因势利导,富有启发性,使幼儿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要优化教学过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改进数学教学的方法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落实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重要因素。传统的教育方法显然不能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只有通过发现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幼儿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多采用启发、引导、积极参与等方法,指导幼儿勇敢大胆地探究问题。培养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应从幼儿园实际出发,根据数学教学中的不同内容、不同教学目标、幼儿的个性差异,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优的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灵活多变。如:教幼儿学习三者以上的测量或比较时,用笔测量瓶子和杯子的高度,从杯子比笔矮,瓶子比笔高,就能知道瓶子比杯子高等等给幼儿自己思考的时空,才能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我们在发扬自己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要吸收和借鉴国外教学方法的优点,取长补短。
(二)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
提供一个愉快、和谐、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幼儿通过实际的操作与体验来学习。如:教“果汁吧”活动中,课前在数学角里布置一个果汁店的情景,店里摆满了空果汁瓶数个、白开水和蜂蜜或橙汁、同样大小的纸杯10个、彩色笔等等。老师当果汁店的老板。选教室的另一角安排果汁吧,让幼儿轮流当老板和客人。这样使幼儿在愉快、宽松的环境中学会了瓶子和杯子之间的容量关系,从而又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和大家分享了开果汁吧的乐趣,使数学知识原本比较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提供操作材料的多变性
操作材料对于幼儿学习数学有特别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幼儿动作的发展影响并决定着思维的发展,动作方式越多样,思维的内容就越丰富。因此我供给他们多变的操作材料,促使幼儿在操作中进行多变的探索。如:在计算区,摆放许多颜色、大小、形状、厚薄各不相同的几何图形。教师有意识地启发幼儿摆出多种有规律的几何图形接龙。有的按大小规律去摆,有的按颜色规律去摆,有的按数量规律去摆,有的按图形顺序去摆。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的思维更加活跃,敏捷,更富有创造性。
(四)引导幼儿在探索中自我发现
“发现”和创造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教学方法的特点是让学习者自身去“探讨”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种于形成创造的态度和培养创造的能力。这是因为:探索的过程有种于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因此在幼儿数学的创造性活动中,我积极为幼儿创设探索的环境,提供发现的机会,促使幼儿在探索中通过发现进行学习。
例如:“学习用自然物测量”。过去的教法是让幼儿都用一样的测量工具模仿都是的作法,而我在分组活动中为幼儿准备了许多粗细不同的饮料瓶,里面放入等量的水。在活动中,幼儿没有强烈的目的性没有固定的行为模式,不受规范、习惯的约束,思维空间较大,他们可以真实、自由、无修饰的表现自己的创造力。有的幼儿仅通过目测就盲目地说出结果;有的幼儿找来两个完全一样的瓶子,将两瓶水分别倒进去量一量,发现它他一样多;还有的幼儿仅找来一个与其中一个完全一亲的瓶子,将另一瓶子里的水倒进去,比一比它们的液面是不是一样高。在探索中幼儿发现:不能只看哪个瓶子里的水高,就说哪瓶水多,也不能只看哪个瓶子粗,就说这个瓶子里的水多,要把水放进两个一样的瓶子后再比较它们的多少。
这们做不仅使幼儿学习了测量,还能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渗透了守恒的概念。同时,在这创造过程中,既满足了幼儿好奇的欲望,又使幼儿在自我发现的创造过程中获得愉悦的体验。
实践证明,在数学这个领域中开展创造性的活动是可行的,它不仅有利于幼儿掌握数学的概念,有利于幼儿创造性思维3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幼儿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同时也正如德国心理学家戈特弗里德 海纳特指出的“倘若把创造力作为教育的目标,那么实现的前提就是创造型的教师”。因为教师是落实教育目标的执行者和实践者,所以我们只有先使自己富于创造精神,在教育中不断有新设想、新追求、新探索,才能充分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第五篇:结合实际教学谈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结合实际教学谈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一般是以游戏为主,寓教于游戏之中,所以我想谈谈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一、营造创造氛围,形成创造心态
所谓创造的心态,就是自由开放,独立思考的心态,不畏首畏尾,不怕说错做错,能无所顾忌地开展思维活动,敢于表现自己的独创性。这些有利于幼儿的创造心态,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形成的,需要教师在游戏过程中进行长期的引导。开始时,我班幼儿在游戏时总是怕说错话,做错动作,演一下,看一下老师,就怕没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这样做并没达到真正的游戏目的,游戏应该是幼儿自发的内心活动的反映,而不是机械地背台词,做几个固定的动作。因此,我鼓励幼儿大胆自由地按自己表演的方式来表演各种角色的语言、动作、表情,只要主题意思对就行,同时教师要做一名观众退到一边,来欣赏幼儿的表演,并在幼儿表演后,给予积极的鼓励。
二、选用合适乐曲,激发创造灵感
表演游戏中不同的角色,根据不同的性格、形象、特点等可配以不同的音乐,让幼儿通过听音乐的旋律、节奏、音乐等来感受,表演创造各种角色所表现的不同表情、动作及内心活动,启发幼儿创造的灵感。如《小羊和狼》中,表现狼的音乐给人以非常阴险、凶猛狡猾的感觉,当幼儿听到这一音乐后,立刻会感到狼来了,并通过想象和教师的启发创造性地表现出狼的阴险、狡猾的动作。当幼儿听到非常欢快,嗒嗒嗒,咚咚咚的一段音乐,知道欢快的是小猫来了,嗒嗒嗒是小白马来了,咚咚咚是大象沉重的脚步声,因而会创造性地把小动物的形象表现出来。所以表演游戏中配以合适的音乐可以渲染气氛,引起幼儿情感共鸣,使他们情为之而动,联想为之而生。
三、恰当运用导语,拓宽创造思路
从游戏过程产生来看,儿童渴望摹仿成人的活动,要求在行动中表演出自己的印象和体验。但儿童受知识、能力和体力的限制,不可能开阔思维,所以教师的导语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金色的房子》小动物每次见到小姑娘的房子,都会说:“让我到你家玩玩好吗?”却难以转换思路向更深层发展。这时教师可启发幼儿说:“除了上小姑娘家玩还可以干什么?”幼儿马上得到启发说:“让我到你家一起看书好吗?”或“咱们一起到你家下棋吧!”这样引导了幼儿对原型进行加工、改造、模仿,实现了推陈出新的创造,思路也越来越开阔了。
四、创造游戏环境,丰富幼儿的创造力
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觉行动性和具体形象性,因此,表演游戏需要在直接感知具体事物或依靠表演(即事物的具体形象)的联想中进行。游戏中布置合适的场景道具能营造主题气氛,使幼儿迅速进入主题特定的游戏场景之中,并促进了幼儿的积极探索和创造性。如《金色的房子》设置一个鲜明的房子,幼儿立刻会感到这是一个漂亮温暖的家,并利用它发挥创造性表演。
五、运用多种形式,保持创造兴趣
幼儿对不变化的东西久而久之就不感兴趣,为了不断激发幼儿的表演兴趣,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尝试让幼儿运用多种形式进行表演。如:沙盘、手指偶、木偶等。总之,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获得经验进行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