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文《夹竹桃》教案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纪传体的喜爱之情。
第四、五自然段写纪传体的韧性及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作者许多幻想是课文的重点,而理解夹竹桃可贵的韧性是文章的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不、无不造句。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课前准备:
有关夹竹桃的资料,写有生字的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清课文脉络。
一、导入
1、板书课题:
17、夹竹桃,齐读
2、简介夹竹桃:这是我国各地常见的栽培观赏植物。它的叶、皮、根、花均有毒。
二、自读课文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新词。
(2)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指名读后集体朗读。
(2)说说词语意思
融洽:彼此感情好,没有抵触。
乍起:刚刚开始。
韧性:柔软而结实。
(3)指名读课文
三、理清课文脉络
1、自由读课文,想想如何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总写夹竹桃是作者最值得留恋和回忆的花。
第二段(2)写作者家中的夹竹桃开花时红白相映,景象奇妙有趣。
第三段(35)写夹竹桃的可贵以及引起作者的幻想。
第四段(6)写作者爱上了夹竹桃。
四、作业
1、课作:描红
2、家作:抄词、默词、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指名朗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题是夹竹桃,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的呢?哪些自然段直接描述夹竹桃的呢?(2、4、5)
2、课文的2、4、5自然段分别介绍了夹竹桃的什么内容?请同学们边读边想,努力把课文读好。
学习第2自然段
1、默读,思考:我为什么觉得这景象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2、讨论,交流:
(1)这是什么景象?(两盆夹竹桃,一盆红色的,一盆白色的)
(2)为什么觉得这景象十分奇妙,十分有趣?(火与雪:不相容融洽)
3、轻声读,体味这奇妙有趣的景象。
学习第5自然段
1、轻声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讨论:
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了作者的幻想。
3、默读,思考:
(1)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什么引起作者的幻想?
(2)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了作者哪些幻想?
4、月光下的夹竹桃有什么特点》读第5自然段,试着完成填空练习:
我想它是地图()。()是亚洲,()是非洲,()是大海。(),()是远渡重洋的海轮。
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地展现出()。(),()就是游鱼。
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5、小结:
月光下的夹竹桃香气袭人,叶影参差,花影迷离,我把它幻想成地图,幻想成荇藻,幻想成一幅墨竹让我领略了无限的妙处。
6、练习朗读。
学习第4、3自然段
1、那么第4自然段又写了夹竹桃的什么呢?轻声朗读
2、讨论:写了夹竹桃的韧性。
3、默读,画出最能表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
自由读,交流,出示:
(1)
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2)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①这两句话主要讲了什么?
(主要讲了无论是季节的变更,还是气候的变化,只有夹竹桃始终如一,没有哪一天不是迎风开放;它的花期之长,没有哪一种季节性的花可以与之相比。)
②体味无不、无不的作用。
③练习用无不、无不造句。
4、读第4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把它改为陈述句。
5、课文重点写夹竹桃,为什么要用一个自然段来描写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的景象呢?(反衬)
6、指导朗读
7、小结:
这两个自然段通过一年三季、花开花落的衬托和夹竹桃花期之长,始终如一写出了夹竹桃的韧性。
8、练习背诵
学习第1、6自然段
1、自由读第1、6自然段,联系全文想想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
2、课文的最后一节在全文起了什么作用?(前后呼应,总结全文)
三、作业
1、抄写词语
2、造句:
无不(无时不,无日不,无人不,无法不)
无不
附板书:
韧性
17、夹竹桃
值得留恋和回忆
爱上了夹竹桃
幻想
第二篇:小学课文夹竹桃原文
《夹竹桃》(Nerium indicum),是一篇被读者称为“具有史诗性质”散文,作者为季羡林,先选入苏教版语文六(下)第19课课文。下面是小学课文夹竹桃原文,请参考!
小学课文夹竹桃原文
夹竹桃不是名贵得花,也不是最美丽得花;但是,对我来说,她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得花。
不知道由于什么缘故,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在我故乡得那个城市里,几乎家家都种上几盆夹竹桃,而且都摆在大门内影壁墙下,正对着大门口。客人一走进大门,扑鼻得是一阵幽香,入目得是绿蜡似得叶子和红霞或白雪似得花朵,立刻就感觉到仿佛走进自己得家门口,大有宾至如归之感了。
我们家大门内也有两盆,一盆是红色得,一盆是白色得。我小得时候,天天都要从这下面走出走进。红色得花朵让我想到火,白色得花朵让我想到雪。火与雪是不相容得;但是,这两盆花却融洽地开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我顾而乐之,小小得心灵里觉得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只有一墙之隔,转过影壁,就是院子。我们家里一向是喜欢花得;虽然没有什么非常名贵得花,但是常见得花却是应有尽有。每年春天,迎春花首先开出黄色得小花,报告春得消息。以后接着来得是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香等等,院子里开得花团锦簇。到了夏天,更是满院葳蕤。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五色梅、江西腊等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夜来香得香气熏透了整个得夏夜得庭院,是我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得。一到秋天,玉簪花带来凄清得寒意,菊花报告花事得结束。总之,一年三季,花开花落,没有间歇;情景虽美,变化亦多。
然而,在一墙之隔得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静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在和煦得春风里,在盛夏得暴雨里,在深秋得清冷里,看不出什么特别茂盛得时候,也看不出什么特别衰败得时候,无日不迎风弄姿,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形成一个强烈得对照吗?
但是夹竹桃得妙处还不止于此。我特别喜欢月光下得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得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得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得荇藻,我眼前就真得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得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有这样得韧性,能这样引起我得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好多好多年,我就在这样得夹竹桃下面走出走进。最初我得个儿矮,必须仰头才能看到花朵。后来,我逐渐长高了,夹竹桃在我眼中也就逐渐矮了起来。等到我眼睛平视就可以看到花得时候,我离开了家。
我离开了家,过了许多年,走过许多地方。我曾在不同得地方看到过夹竹桃,但是都没有留下深刻得印象。
两年前,我访问了缅甸。在仰光开过几天会以后,缅甸得许多朋友们热情地陪我们到缅甸北部古都蒲甘去游览。这地方以佛塔著名,有“万塔之城”得称号。据说,当年确有万塔。到了今天,数目虽然没有那样多了,但是,纵目四望,嶙嶙峋峋,群塔簇天,一个个从地里涌出,宛如阳朔群山,又像是云南得石林,用“雨后春笋”这一句老话,差堪比拟。虽然花草树木都还是绿得,但是时令究竟是冬天了,一片萧瑟荒寒气象。
然而就在这地方,在我们住得大楼前,我却意外地发现了老朋友夹竹桃。一株株都跟一层楼差不多高,以至我最初竟没有认出它们来。花色比国内得要多,除了红色得和白色得以外,记得还有黄色得。叶子比我以前看到得更绿得像绿蜡,花朵开在高高得枝头,更像片片得红霞、团团得白雪、朵朵得黄云。苍郁繁茂,浓翠逼人,同荒寒得古城形成了强烈得对比。
我每天就在这样得夹竹桃下走出走进。晚上同缅甸朋友们在楼上凭栏闲眺,畅谈各种各样得问题,谈蒲甘得历史,谈中缅文化得交流,谈中缅两国人民得胞波(兄弟)得友谊。在这时候,远处得古塔渐渐隐入暮霭中,近处得几个古塔上却给电灯照得通明,望之如灵山幻境。我伸手到栏外,就可以抓到夹竹桃得顶枝。花香也一阵一阵地从下面飘上楼来,仿佛把中缅友谊熏得更加芬芳。
就这样,在对于夹竹桃得婉美动人得回忆里,又涂上了一层绚烂夺目得中缅人民友谊得色彩。我从此更爱夹竹桃。
第三篇:夹竹桃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夹竹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响水县南河中心小学 杜海芹 邮政编码:224633 【教材分析】
《夹竹桃》是季羡林老先生写的一篇散文的节选。在这篇散文中,季先生选择了既不名贵、又不娇艳的夹竹桃作为吟咏对象,按总—分—总的顺序,形象细致地描述了夹竹桃常开不败的特点和它特有的欣赏价值。通过对夹竹桃的描写,表达了对默默无闻、兢兢业业的品格的赞美,也寄寓了作者的趣味和追求。【目标预设】
1、自读自悟,感受夹竹桃的韧性和作者所产生的幻想。
2、感受意境,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能喜欢夹竹桃。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品读语言文字,从字里行间感受夹竹桃的特点,以及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进而感受大师的淡定、谦和、求真的品格 【设计理念】:
作为高年级学生,更多要注重对语段的感悟,而不是去肢解课文中的句子、段落,回到一个个词。在课堂中要激发他们的兴趣,指导读书的方法,培养阅读的能力。所以在课堂中我不会过多地讲解,而是把更多体会、理解的空间让给学生。因为只有学生自己从书中读出感受,读出收获,哪怕是一点,这样的读书才能说是真正有效的。要不然就是念字,而不是真正的自主读书。【设计思路】
《夹竹桃》一课人的教学重点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夹竹桃的妙处,理解夹竹桃的韧性及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作者的许多幻想。教学难点是读懂课文,在读中想象夹竹桃花开的经过,想象夹竹桃月影下的迷离多姿,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夹竹桃》的相关教学材料,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在网上找到夹竹桃的视频,课堂上放给学生看,使学生在感观上认识夹竹桃,用百度网上搜索下载《夹竹桃》的示图,做成PPT,课堂给同学们演示,使学生在具体观察中感受到夹竹桃的美丽可爱。【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种很美丽的植物,请看大屏幕。仔细观察这种植物的叶和花,看哪位细心的同学能有所发现。(叶子像竹子的叶子.板:竹;花像桃花,板:桃)人们根据它叶和花的特征,给它取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夹竹桃。(板:夹)强调“夹”的读音是“jiā”
2、交流课前查阅的夹竹桃的资料。
3、我国当代著名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对夹竹桃情有独钟,他为这美丽而高雅的夹竹桃写下了这篇美文。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着当代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一同走进他家的夹竹桃世界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l)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2)划出生字新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1)出示生字新词。
榆叶梅 熏透 凄清 荇藻 飞蛾 微风乍起
(2)指读、正音后齐读。(3)说说生字新词的意思。
3.指名读课文、正音。“参差”——“cen ci”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过渡语:掌握了生字词,学习课文就更没问题了。请同学们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在季羡林老爷爷心中,夹竹桃是怎样的花?
预设:奇妙的花、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有韧性的花、引人幻想的花等等。
2、问:季羡林老爷爷对夹竹桃的感情怎样?(出示第一段。)
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3、为什么夹竹桃对季先生来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呢?文中有一句话简练告诉了我们,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把它找出来。(出示第六段)
“这样的韧性,又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1)问:季先生爱上夹竹桃的原因有哪两个呢?
(2)学生交流。(教师板书:可贵韧性
引起幻想)
4、通过预习,你知道“韧性”是什么意思吗?(物体结实、一种精神品质)请看大屏幕上的这两个小节,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都是抒情,这在写法上叫做首尾呼应。)
四、精读第四小节。
师:作者喜爱夹竹桃的韧性,写它有韧性的是在第几自然段?(第4自然段)
1、出示自读要求:
默读第四小节,画出写夹竹桃的相关语句,想想你是通过哪些字词感受到夹竹桃的哪些韧性的?边读边做旁批。
【学生自读思考、批注,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之后集体交流。】
2、学生交流预设:
1).“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的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投影显示](①从两个“又”感受到夹竹桃的持之以恒、生生不息、生命力顽强。②从“悄悄地一声不响”,默默无闻的韧性。它默默无闻,却又生生不息。这难道不是一种可贵的韧性吗?能用你的朗读表现出夹竹桃的韧性吗?(指名读,齐读)【指导朗读:一声不响,缓慢;又开出、又长出要重读。】
2):“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①看出它长得旺盛。
教师讲解:吐艳,换一个同义词:盛开、绽放。无日不迎风吐艳就是每天都绽放。作者为什么不写“每天都绽放”呢?(感受双重否定句,语气更加强烈,更能突出对夹竹桃的赞美之情。)
同学们,想一下,在和煦的春风里,许多花(用词语描述)——(竞相开放、争奇斗艳),而夹竹桃——指名说,看不出有什么,也看不出有什么,无日不迎风吐艳;在盛夏的暴雨里, 许多花——(东倒西歪、枝折花落)而夹竹桃——;在深秋的清冷里,许多花——(纷纷凋谢、枯黄了),而夹竹桃——
②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夹竹桃的可贵韧性?
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从“无不奉陪”我感受到夹竹桃的韧性。(“无不奉陪”就是没有不陪伴,全都相陪。)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也能说明它“无不奉陪”?(一直)
两个“一直”,令你想到了哪些词语?(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这难道不是可贵的韧性吗?
指导朗读,读出夹竹桃可贵的韧性。
③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3、院子里的那些话是哪些花呢?
学生交流(迎春花、桃花、杏花、海棠„„)季先生院子里的花可真多呀!真是——应有尽有。
1、季先生小院的花不仅多,还很美呢!播放图片。
能用书中的一些词语来形容一下这种美吗?(花团锦簇、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美不胜收„„)
4、同学们,季先生小院里的花这么多,这么美,看得我们都眼花缭乱了。可是,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自问,学生回答:课文题为“夹竹桃”,季先生洋洋洒洒用了200多字,一口气介绍了14种夹竹桃以外的花,这不是多余?
依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对比烘托
5.师:其实作者喜欢夹竹桃的韧性,还有另一个原因,想了解吗?
季羡林,1930年考上清华大学,1934年前往德国深造。1946年,他回到阔别11年的祖国,任北大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在文革的十年浩劫中遭受迫害,惨挨批斗,还被关过牛棚并下乡劳改。当时许多同志都不堪忍受这种非人的生活,但他不抱怨,不自弃,最终挺了过来。文革后他重见天日,恢复了北大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职位,还当过北大副校长,且笔耕不辍,著作丰硕。
师:从中你读懂了什么吗?
生:我读懂了季羡林先生就像夹竹桃一样充满韧性。
生:季羡林先生没有在文革中倒下,是因为他有着夹竹桃般的韧性。
师:同学们,正是夹竹桃般的韧性,支撑着他一步步走向成功。从这平凡的夹竹桃身上,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借夹竹桃他道出了自己的情怀。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板书(状物咏怀)以后看到写竹子、菊花、松树······你都要考虑是不是“咏物抒情、托物言志”。
所以,我们就不难理解文章开头作者的情感了。齐读第一小节。
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五、总结:夹竹桃的花期之长,韧性可贵,读到这你们是不是也喜欢上了这夹竹桃?告诉大家,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别有一番情趣,让我们下节课再接着去领略她月下的扑朔迷离的花影吧!
六、板书:
可贵韧性
(对比烘托)
19.夹竹桃
引人幻想
(状物咏怀)
第四篇:夹竹桃教案
《夹竹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文本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
情感:感悟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奇幻动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
感悟夹竹桃花期所呈现出的可贵韧性。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文本对比、映衬手法的作用,从中感悟夹竹桃可贵的韧性。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季羡林老先生的《夹竹桃》。(板 书课题,读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夹竹桃花色的什么特点?
二、引导质疑
1、那么,夹竹桃是季老先生最留恋的花,仅仅是因为它的花色奇妙吗?
2、学生反馈。(板书:韧性可贵)
三、交流感悟
(一)学习第4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画出表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
2、交流:(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内容)
(1)课件出示句子: 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悄悄地”、“一声不响”可以看出夹竹桃的默默奉献; “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看出夹竹桃顽强的生命力;)
(2)课件出示句子: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无日不迎风吐艳。”看出夹竹桃的顽强;)
(3)课件出示句子: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看出夹竹桃的始终如一和坚持不懈)。
3、相机出示两个双重否定句,理解它们的作用。
4、练习用“无不”,“无„„不”造句。
5、指导读好这两个双重否定句,读出季老先生对夹竹桃的赞叹之情。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夹竹桃都奉陪了哪些花呢?自读第3自然段。(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内容)
2、从哪儿看出花多?(应有尽有)课件出示十四种花让学生欣赏。
3、分季节指名读,其他同学圈出四字词语。
4、齐读四字词语并抄写。
5、一百多字,十四种花,却没有一个字是写夹竹桃的,季老先生是不是写跑题了?(理解这一段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
6、在对比和朗读中突出夹竹桃的特点和韧性:
7、在朗读中进一步感悟夹竹桃的韧性。
无论从春到夏,从夏到秋;无论艳阳高照,还是暴雨倾盆,夹竹桃——无日不迎风吐艳。
无不奉陪。
所以,我们这样赞叹它——(课件出示)“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8、齐读第四自然段。
9、补充作者资料,进一步感受韧性。(课件出示季羡林生平相关内容)
10、小练笔。
11、练习背诵。四.作业
1、背诵第四自然段。
2、造句。
板书设计
花色
奇妙有趣
19、夹竹桃
花期
韧性可贵
《夹竹桃》教学反思
蔡丽英
《夹竹桃》一文节选自季羡林先生的散文《夹竹桃》。朴实的语言,严谨的结构,厚重的神韵,一如先生之品格。反复阅读此文,更有一种人即是文,文即是人的通感。文中对于夹竹桃“韧性”特征的描写,可谓是状物言志类课文中的精品段落。这节课我把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夹竹桃可贵的韧性,并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作为学习的目标。
教学伊始,抓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以作者的感情为主线,以最后一个自然段为突破口——夹竹桃的韧性是“我”爱上夹竹桃的原因之一,直奔中心。紧接着讲读第四自然段。第四自然段主要讲的就是夹竹桃可贵的韧性。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由此可见,文本在整个阅读教学中仍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因此在课堂上,我始终紧扣文本,让学生紧扣文本中的关键字句进行自主研读,并以此为突破口,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在教学夹竹桃“韧性”这一重点段时,首先紧扣“韧性”一词,让学生默读,圈划出有关词句,还可以在旁边写写自己的体会。在引导学生交流的过程中,紧扣句中的两个“又”、“悄悄地一声不响”、“无„不„”、“无不”等关键词展开思考,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夹竹桃的韧性。通过这种环环相扣,逐层推进的方法,再加上情感朗读,进而理解作者为什么说夹竹桃这一韧性显得非常可贵。在其中,我又穿插了比较双重否定句与肯定句的区别,学生通过朗读理解了课文通过运用双重否定句使表达的效果更为强烈。
第三自然段对于第四自然段而言,所起的是对比衬托的作用。这一自然段通过对比朗读的方式,将春、夏、秋三季的花与夹竹桃进行对比,学生不难体会到夹竹桃默默无闻、可贵的韧性,体会这一自然段所起的对比衬托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因此学完“韧性”,让学生联系季羡林先生的一生来谈,懂得“花似人生”,懂得季羡林先生也正像那坚韧的夹竹桃一样,懂得我们也要具有这种“韧性”,让这种“韧性”扎根在学生的心灵深处。
不足之处:
1、六年级学生的课堂有些冷,课堂上对学生的启发、鼓励还不够。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还显得比较稚嫩,不够老练、自然。
2、因为是公开课的原因,课堂上必须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所以在设计上没能放开手脚,提出比较具有思考价值的大问题,让学生自主讨论、交流,课堂上亦步亦趋,“牵”的痕迹比较重。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教无止境,学无止境,真正静下心来研读课文,真正实实在在走进课堂,真正以一个批判者的角度来进行教学反思,才会发现有许多精彩之处还在等着我们挖掘,才会发现还有很多遗憾留着我们在将来的课堂中去弥补。
第五篇:夹竹桃第一课时教案
《夹竹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三品夹竹桃的“韧性”,体会作者喜欢夹竹桃的原因,学习认识事物特点和描写事物特点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读准课题(1)出示“夹竹桃”,谁能把这个课题读正确?(2)“夹”有两种读音,在课题中究竟读哪种音呢?
出示字义:jiā: ①从两旁同时向同一个对象用力;②夹子;③从两旁限制住;④掺杂。jiá: 里外两层的。
“夹竹桃”中的“夹”字应该选择哪个字义? 2.明白其理,总结学法
一个字有多种读音时,拿不准读什么音,可以根据字义选择。3.猜测题意,阅读资料
(1)请你根据字义和这个花名猜测一下,“夹竹桃”是一种什么样的花呢?(2)夹竹桃给你留下了一个怎样的印象?(3)补充 “夹竹桃”相关资料。(4)了解作者
(二)初读课文 1.检查字词
(1)读准生字。(2)读准词语。
2.自读课文找出课文的中心句
(三)质疑提问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夹竹桃? 2.本段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3.指导读好这一节 4.课题叫“夹竹桃”,课文中是怎样具体描写它的呢?哪些自然段直接描述夹竹桃的呢?读。
(四)默读第二自然段并思考:(1)这是什么景象?(2)为什么觉得这景象十分奇妙,十分有趣?(3)看图感受
2.抓侧面描写,二品“韧性”(1)自读课文的第三小节。(2)读了这节,你有什么问题?
(3)看图,作者的小院里的花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 文章的题目叫“夹竹桃”,那作者为什么要将小院的其它花写得如此美,这样写用意是什么?
(形成对比。这些花虽然开得艳,但花期短,和夹竹桃相比缺少韧性,这样更能衬托出夹竹桃的韧性。)(4)小结
作业:1.熟读课文。2.写一种花,突出你最喜欢的那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