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夹竹桃教案1
《夹竹桃》教案
第二课时
叶县昆阳镇四小 于 丽
教材分析:
课文写出了夹竹桃婉美、有韧性,引起了作者许多神奇的想象,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和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之情。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已喜欢的段落。
2、了解夹竹桃的物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方法。教学重点:
1、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方法。
2、借助画面,感受意境,指点朗读。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进入情境:
学生朗诵古诗进入课堂 春天桃花争艳-----,生: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夏天荷花怒放-----,生: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秋天丹桂飘香-----,生: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冬天梅花傲雪-----。
生: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师:一年四季,花开花落,他们装点着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二、导入新课,质疑激趣: 1.俗话说:“开卷有益”,通过我们不断的阅读积累,相信我们的语文素养一定会有所提高。前段时间老师闲来无事,阅读了季羡林老先生的《读书有用》,真是受益匪浅。
2.季羡林简介
季羡林: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翻译家,散 文家,精通十二国语言.曾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被誉为“国学大师、学术泰斗”。3.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学习过季老先生的一篇文章(《花是种给别人看的》)。我们已经初步领略了季老先生高深的文学素养和厚重的人文修养。
今天,我们将要拜读这文被誉为“国学大师、学术泰斗”的另一篇文章《夹竹桃》。板书课题,指导读音及书写。对于夹竹桃,上节课我们已经做过了解,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对作者来说,它却是最值得留念、最值得回忆的花。
引导学生回答:留念、回忆
三、品读重点,深入感悟
1.整体感受1、5段
(1)、作者是如何评价夹竹桃的呢?作者又为什么会这么说呢?请同学们自由快速的阅读课文,在文中找出答案。生读
(2)、汇报:
课文第一自然段: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对作者来说,它却是最值得留念、最值得回忆的花。(板书:留念、回忆)
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如此婉美,有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的想象,我爱上了夹竹桃。(板书:婉美、韧性、引起我的想象)
课文一首一尾,一呼一应,在习作中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首尾呼应。在平时的习作中我们可以运用这种写作方法。(指名举例)
2、研读2自然段,感悟“婉美”
(1)、文章那个段落重点描写了夹竹桃的婉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把最能体现夹竹桃婉美的句子勾画出来。(生读、画)
(2)、生汇报:指名读,(3)、指导朗读:
提起“火”,你会想到那些词?有什么感受?(激情、热烈……)是啊,这是燃烧着的激情的火,这是红红火火的生命之花啊!(再次指导朗读)
白色的如雪的花朵又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呢?(宁静、淡雅……)是啊,这洁净的花朵让我们的心变得宁静,这是素洁高雅之花啊!(指导读)透过这如花的文字,我们再次感受作者的喜爱。再次在读中感悟。
3、研读3自然段,感悟“韧性”
(1)出示提示,明确重点
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在你有感触的句子下面画上横线,然后反复地读上几遍,品一品,悟一悟,并在书上空白处写下自己读后的感受。
(2)品味感悟,美读升华 默读,交流,指名学生说自已读后的体会。品味感悟:
①、然而,一墙之隔,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开,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②、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
这两句话主要讲了什么特点?
(主要讲了无论是季节的变更,还是气候的变化,只有夹竹桃始终如一,没有哪一天不是迎风开放;它的花期之长,没有哪一种季节性的花可以与之相比,有韧性。)
通过你的朗读把这种感觉表达出来。男女生分读
这样优美的句子,像诗一样,读出它的韵律。试着背诵优美语句
出示第3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把它改为陈述句。通过对比,体会反问句表达特点。
4、研读4自然段,感悟“想象”
过渡,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1)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什么引起作者的想象?从文中找出相应句子,品一品,悟一悟。
(2)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了作者哪些想象? 默读后交流 指名说问题1.2 动静结合,展现了想象的神奇画面。师范读,生想象画面,体会意境美。
指名生读自已喜欢的句子并说出原因,交流感受。从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样的婉美,这样的韧性,皎洁的月光下,沁人心脾的花香向我们袭来,引起了作者无数想象也引发了我们的想象,仿写:任意选择其中的一个,展开想象,写下来:
(1)我想象它是……,它居然就是……
(2)我想象它是……,我眼前……
(3)我想象它是……,我就真看到……
生写后交流展示,及时鼓励!
5、情感升华
月光下的夹竹桃香气袭人,叶影参差,花影迷离,“我”把它幻想成地图,幻想成水藻,幻想成一幅墨竹……让我领略了无限的妙处。
季老先生情不自禁的说:如此婉美,有这样的……我爱上了夹竹桃。皎洁的月光下,花香袭来,我们不禁赞叹:如此婉美,有这样的……我爱上了夹竹桃。
让我们大声的从心底由衷的赞美夹竹桃:如此婉美,有这样的……我爱上了夹竹桃。(前后呼应,总结全文)
三、小结
在一片朗读声中结束课堂。
第二篇:夹竹桃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夹竹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响水县南河中心小学 杜海芹 邮政编码:224633 【教材分析】
《夹竹桃》是季羡林老先生写的一篇散文的节选。在这篇散文中,季先生选择了既不名贵、又不娇艳的夹竹桃作为吟咏对象,按总—分—总的顺序,形象细致地描述了夹竹桃常开不败的特点和它特有的欣赏价值。通过对夹竹桃的描写,表达了对默默无闻、兢兢业业的品格的赞美,也寄寓了作者的趣味和追求。【目标预设】
1、自读自悟,感受夹竹桃的韧性和作者所产生的幻想。
2、感受意境,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能喜欢夹竹桃。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品读语言文字,从字里行间感受夹竹桃的特点,以及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进而感受大师的淡定、谦和、求真的品格 【设计理念】:
作为高年级学生,更多要注重对语段的感悟,而不是去肢解课文中的句子、段落,回到一个个词。在课堂中要激发他们的兴趣,指导读书的方法,培养阅读的能力。所以在课堂中我不会过多地讲解,而是把更多体会、理解的空间让给学生。因为只有学生自己从书中读出感受,读出收获,哪怕是一点,这样的读书才能说是真正有效的。要不然就是念字,而不是真正的自主读书。【设计思路】
《夹竹桃》一课人的教学重点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夹竹桃的妙处,理解夹竹桃的韧性及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作者的许多幻想。教学难点是读懂课文,在读中想象夹竹桃花开的经过,想象夹竹桃月影下的迷离多姿,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夹竹桃》的相关教学材料,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在网上找到夹竹桃的视频,课堂上放给学生看,使学生在感观上认识夹竹桃,用百度网上搜索下载《夹竹桃》的示图,做成PPT,课堂给同学们演示,使学生在具体观察中感受到夹竹桃的美丽可爱。【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种很美丽的植物,请看大屏幕。仔细观察这种植物的叶和花,看哪位细心的同学能有所发现。(叶子像竹子的叶子.板:竹;花像桃花,板:桃)人们根据它叶和花的特征,给它取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夹竹桃。(板:夹)强调“夹”的读音是“jiā”
2、交流课前查阅的夹竹桃的资料。
3、我国当代著名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对夹竹桃情有独钟,他为这美丽而高雅的夹竹桃写下了这篇美文。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着当代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一同走进他家的夹竹桃世界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l)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2)划出生字新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1)出示生字新词。
榆叶梅 熏透 凄清 荇藻 飞蛾 微风乍起
(2)指读、正音后齐读。(3)说说生字新词的意思。
3.指名读课文、正音。“参差”——“cen ci”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过渡语:掌握了生字词,学习课文就更没问题了。请同学们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在季羡林老爷爷心中,夹竹桃是怎样的花?
预设:奇妙的花、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有韧性的花、引人幻想的花等等。
2、问:季羡林老爷爷对夹竹桃的感情怎样?(出示第一段。)
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3、为什么夹竹桃对季先生来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呢?文中有一句话简练告诉了我们,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把它找出来。(出示第六段)
“这样的韧性,又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1)问:季先生爱上夹竹桃的原因有哪两个呢?
(2)学生交流。(教师板书:可贵韧性
引起幻想)
4、通过预习,你知道“韧性”是什么意思吗?(物体结实、一种精神品质)请看大屏幕上的这两个小节,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都是抒情,这在写法上叫做首尾呼应。)
四、精读第四小节。
师:作者喜爱夹竹桃的韧性,写它有韧性的是在第几自然段?(第4自然段)
1、出示自读要求:
默读第四小节,画出写夹竹桃的相关语句,想想你是通过哪些字词感受到夹竹桃的哪些韧性的?边读边做旁批。
【学生自读思考、批注,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之后集体交流。】
2、学生交流预设:
1).“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的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投影显示](①从两个“又”感受到夹竹桃的持之以恒、生生不息、生命力顽强。②从“悄悄地一声不响”,默默无闻的韧性。它默默无闻,却又生生不息。这难道不是一种可贵的韧性吗?能用你的朗读表现出夹竹桃的韧性吗?(指名读,齐读)【指导朗读:一声不响,缓慢;又开出、又长出要重读。】
2):“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①看出它长得旺盛。
教师讲解:吐艳,换一个同义词:盛开、绽放。无日不迎风吐艳就是每天都绽放。作者为什么不写“每天都绽放”呢?(感受双重否定句,语气更加强烈,更能突出对夹竹桃的赞美之情。)
同学们,想一下,在和煦的春风里,许多花(用词语描述)——(竞相开放、争奇斗艳),而夹竹桃——指名说,看不出有什么,也看不出有什么,无日不迎风吐艳;在盛夏的暴雨里, 许多花——(东倒西歪、枝折花落)而夹竹桃——;在深秋的清冷里,许多花——(纷纷凋谢、枯黄了),而夹竹桃——
②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夹竹桃的可贵韧性?
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从“无不奉陪”我感受到夹竹桃的韧性。(“无不奉陪”就是没有不陪伴,全都相陪。)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也能说明它“无不奉陪”?(一直)
两个“一直”,令你想到了哪些词语?(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这难道不是可贵的韧性吗?
指导朗读,读出夹竹桃可贵的韧性。
③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3、院子里的那些话是哪些花呢?
学生交流(迎春花、桃花、杏花、海棠„„)季先生院子里的花可真多呀!真是——应有尽有。
1、季先生小院的花不仅多,还很美呢!播放图片。
能用书中的一些词语来形容一下这种美吗?(花团锦簇、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美不胜收„„)
4、同学们,季先生小院里的花这么多,这么美,看得我们都眼花缭乱了。可是,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自问,学生回答:课文题为“夹竹桃”,季先生洋洋洒洒用了200多字,一口气介绍了14种夹竹桃以外的花,这不是多余?
依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对比烘托
5.师:其实作者喜欢夹竹桃的韧性,还有另一个原因,想了解吗?
季羡林,1930年考上清华大学,1934年前往德国深造。1946年,他回到阔别11年的祖国,任北大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在文革的十年浩劫中遭受迫害,惨挨批斗,还被关过牛棚并下乡劳改。当时许多同志都不堪忍受这种非人的生活,但他不抱怨,不自弃,最终挺了过来。文革后他重见天日,恢复了北大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职位,还当过北大副校长,且笔耕不辍,著作丰硕。
师:从中你读懂了什么吗?
生:我读懂了季羡林先生就像夹竹桃一样充满韧性。
生:季羡林先生没有在文革中倒下,是因为他有着夹竹桃般的韧性。
师:同学们,正是夹竹桃般的韧性,支撑着他一步步走向成功。从这平凡的夹竹桃身上,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借夹竹桃他道出了自己的情怀。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板书(状物咏怀)以后看到写竹子、菊花、松树······你都要考虑是不是“咏物抒情、托物言志”。
所以,我们就不难理解文章开头作者的情感了。齐读第一小节。
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五、总结:夹竹桃的花期之长,韧性可贵,读到这你们是不是也喜欢上了这夹竹桃?告诉大家,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别有一番情趣,让我们下节课再接着去领略她月下的扑朔迷离的花影吧!
六、板书:
可贵韧性
(对比烘托)
19.夹竹桃
引人幻想
(状物咏怀)
第三篇:夹竹桃教案
《夹竹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文本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
情感:感悟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奇幻动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
感悟夹竹桃花期所呈现出的可贵韧性。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文本对比、映衬手法的作用,从中感悟夹竹桃可贵的韧性。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季羡林老先生的《夹竹桃》。(板 书课题,读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夹竹桃花色的什么特点?
二、引导质疑
1、那么,夹竹桃是季老先生最留恋的花,仅仅是因为它的花色奇妙吗?
2、学生反馈。(板书:韧性可贵)
三、交流感悟
(一)学习第4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画出表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
2、交流:(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内容)
(1)课件出示句子: 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悄悄地”、“一声不响”可以看出夹竹桃的默默奉献; “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看出夹竹桃顽强的生命力;)
(2)课件出示句子: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无日不迎风吐艳。”看出夹竹桃的顽强;)
(3)课件出示句子: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看出夹竹桃的始终如一和坚持不懈)。
3、相机出示两个双重否定句,理解它们的作用。
4、练习用“无不”,“无„„不”造句。
5、指导读好这两个双重否定句,读出季老先生对夹竹桃的赞叹之情。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夹竹桃都奉陪了哪些花呢?自读第3自然段。(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内容)
2、从哪儿看出花多?(应有尽有)课件出示十四种花让学生欣赏。
3、分季节指名读,其他同学圈出四字词语。
4、齐读四字词语并抄写。
5、一百多字,十四种花,却没有一个字是写夹竹桃的,季老先生是不是写跑题了?(理解这一段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
6、在对比和朗读中突出夹竹桃的特点和韧性:
7、在朗读中进一步感悟夹竹桃的韧性。
无论从春到夏,从夏到秋;无论艳阳高照,还是暴雨倾盆,夹竹桃——无日不迎风吐艳。
无不奉陪。
所以,我们这样赞叹它——(课件出示)“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8、齐读第四自然段。
9、补充作者资料,进一步感受韧性。(课件出示季羡林生平相关内容)
10、小练笔。
11、练习背诵。四.作业
1、背诵第四自然段。
2、造句。
板书设计
花色
奇妙有趣
19、夹竹桃
花期
韧性可贵
《夹竹桃》教学反思
蔡丽英
《夹竹桃》一文节选自季羡林先生的散文《夹竹桃》。朴实的语言,严谨的结构,厚重的神韵,一如先生之品格。反复阅读此文,更有一种人即是文,文即是人的通感。文中对于夹竹桃“韧性”特征的描写,可谓是状物言志类课文中的精品段落。这节课我把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夹竹桃可贵的韧性,并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作为学习的目标。
教学伊始,抓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以作者的感情为主线,以最后一个自然段为突破口——夹竹桃的韧性是“我”爱上夹竹桃的原因之一,直奔中心。紧接着讲读第四自然段。第四自然段主要讲的就是夹竹桃可贵的韧性。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由此可见,文本在整个阅读教学中仍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因此在课堂上,我始终紧扣文本,让学生紧扣文本中的关键字句进行自主研读,并以此为突破口,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在教学夹竹桃“韧性”这一重点段时,首先紧扣“韧性”一词,让学生默读,圈划出有关词句,还可以在旁边写写自己的体会。在引导学生交流的过程中,紧扣句中的两个“又”、“悄悄地一声不响”、“无„不„”、“无不”等关键词展开思考,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夹竹桃的韧性。通过这种环环相扣,逐层推进的方法,再加上情感朗读,进而理解作者为什么说夹竹桃这一韧性显得非常可贵。在其中,我又穿插了比较双重否定句与肯定句的区别,学生通过朗读理解了课文通过运用双重否定句使表达的效果更为强烈。
第三自然段对于第四自然段而言,所起的是对比衬托的作用。这一自然段通过对比朗读的方式,将春、夏、秋三季的花与夹竹桃进行对比,学生不难体会到夹竹桃默默无闻、可贵的韧性,体会这一自然段所起的对比衬托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因此学完“韧性”,让学生联系季羡林先生的一生来谈,懂得“花似人生”,懂得季羡林先生也正像那坚韧的夹竹桃一样,懂得我们也要具有这种“韧性”,让这种“韧性”扎根在学生的心灵深处。
不足之处:
1、六年级学生的课堂有些冷,课堂上对学生的启发、鼓励还不够。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还显得比较稚嫩,不够老练、自然。
2、因为是公开课的原因,课堂上必须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所以在设计上没能放开手脚,提出比较具有思考价值的大问题,让学生自主讨论、交流,课堂上亦步亦趋,“牵”的痕迹比较重。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教无止境,学无止境,真正静下心来研读课文,真正实实在在走进课堂,真正以一个批判者的角度来进行教学反思,才会发现有许多精彩之处还在等着我们挖掘,才会发现还有很多遗憾留着我们在将来的课堂中去弥补。
第四篇:《夹竹桃》教学设计1
《夹竹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无„„不„„”、“无不”造句。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较好的想像力,学习作者对比、联想的写作方法。
3、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文本对比、映衬手法的运用是为了突出夹竹桃的特点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感悟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奇幻动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感悟夹竹桃花期和花影所呈现出的可贵韧性和奇幻动人。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文本对比、映衬手法的作用,从中感悟夹竹桃可贵的韧性。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解题,激起期待
1、同学们,能说说你们喜欢什么花儿吗?喜欢它什么?(师:其实,喜欢并不需要理由。)今天李老师给同学们带来很美丽的植物,请大家看大屏幕,仔细观察它的叶子和花,看看哪位同学能有所发现。(出示课件)
2、的确,这种植物的叶片像竹,花朵如桃,如果请你结合它的特征,给它取个名字的话,你会给它取什么名呢?
3、这美丽而高雅的植物受到人们的垂爱,人们根据它叶和花的特征,给它取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夹竹桃。(板书:夹竹桃)
4、齐读题目。(“夹”应念“jiā”第一声)
5、那么,季羡林老爷爷笔下的夹竹桃是什么样子的?又有些什么独到的妙处?课文《夹竹桃》为我们作了最好的解答。
二、接触文本,整体感知
1、结合题解和设疑,布置自学:带着心中想弄清的问题,自读课文,可在相应的地方做些批注;力求将课文读通读顺,读准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
2、学生反馈初读感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情况。在这个过程中,师相机要求说说文中直接写夹竹桃的段落有哪些,分别都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并适时点拨学生理解“融洽、衰败、韧性、参差、迷离、微风乍起”等词。
3、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再次组织学生熟读课文,并梳理文脉: 第一部分:(1)总写夹竹桃是作者最值得留恋和回忆的花。第二部分:(2)写作者家中夹竹桃开花时红白相融,奇妙有趣。第三部分:(3~5)描写夹竹桃的可贵以及引起作者的幻想。第四部分:(6)点示了作者爱上夹竹桃的原因。
4、指导学生读悟夹竹桃花色的奇妙有趣。
(1)要求学生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夹竹桃花色的奇妙有趣表现在哪些地方?(2)组织交流。在学生充分表达自读收获的过程中,适时作如下点拨:
引导学生扣住“容”和“融”二字,感悟夹竹桃花色的奇妙有趣,不仅在于“水火也能相容”,而且红、白花色彼此间更是相互映衬的融和之美,和谐之美——这就是此番景象的奇妙有趣之处。
(3)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体会夹竹桃非同一般的奇妙有趣。
5、要求学生再次整体关注文本,想想文中的夹竹桃还有哪些妙处,并完成生字书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再次关注
板书课题后,组织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并用一个词说说自己读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
二、总览全文,引出话题
1、要求学生在总览全文的基础上,找出文中强烈表达作者对夹竹桃情感的一句话——“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的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2、出示并组织读该句。
3、在上述基础上构建阅读话题:用心读课文,想想课文哪些地方道出了夹竹桃的韧性和能给人许多的幻想。划出相应的句子,在最让你的内心很不平静的语句旁,写上一两句自己的感受。
三、抓住重点,感悟妙处
组织交流时,先给学生充分说的机会。当学生交流到相关内容的时候,适时点拨读悟。
(一)对比“万紫千红,花开花落”,感悟“花期之长,韧性可贵”。
1、学生自读第四自然段,圈划出表现夹竹桃可贵韧性的词句,对所找句子作小组交流。
2、要求学生结合所找句子,仔细读读第三自然段,想想:夹竹桃与这一段中所描写的十四种花有什么不同?点拨学生结合自读收获交流所感受到的夹竹桃的可贵韧性:
(1)抓住“悄悄的”、“一声不响”等词语,对比“花团锦簇”、“满院生辉”、“怒放”等词,感受夹竹桃不事张扬的谦逊;
(2)抓住“一嘟噜”、“又一嘟噜”等词句体会夹竹桃顽强旺盛的生命力;
(3)抓住“无不”、“无„„不„„”点拨学生体味这种双重否定的表达方式,所传达的正是作者对夹竹桃花期长、特别能坚持的由衷赞誉,并组织学生结合文本语言,对“无不”、“无„„不„„”这两种表达方式进行训练。
3、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体会夹竹桃的可贵韧性。
4、小结夹竹桃的可贵韧性,点拨学生理解第三自然段虽不在直接写夹竹桃,却对衬了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并感受这种对比衬托在文中的的作用。
(二)想象“叶影花影,神奇幻化”,感悟“参差迷离,充满幻想”。
1、学生自读第五自然段,圈画描写月下夹竹桃的句子,看看月下夹竹桃能引发怎样的幻想。
2、要求学生结合所找句子,仔细读读第五自然段,想想:月下夹竹桃为什么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
A、读悟月下引发幻想的特定情景。
抓住“参差”、“迷离”点拨学生感受月下夹竹桃花叶投影的错落有致和扑簌迷离,感受这种特定情景弥漫出的幻化不定,正是文中作者说“我最喜欢月下的夹竹桃”的原因。
B、解读神奇幻想。
(1)点拨学生关注这段写幻想的句子,其内容的展开都是启动了丰富的合理想象,这是将事物写具体的一个重要方法。
(2)指导学生感受这段话中排比的运用,以磅礴的语言气势,渲染了月下夹竹桃花叶影子扑簌迷离,幻化不定的神奇境界。并要求读出这种幻化无穷的气势。
(3)仿照课文描写幻想的句子,再写一两句话描述月下夹竹桃的花影迷离,充满幻想。
3、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并尝试背诵。
四、回归整体,感悟赞美
1、涵咏中心句,深化主题。
反复吟哦“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的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夹竹桃”,领会这一句是如此鲜明地揭示了夹竹桃的可贵之处,从而自然体会到季老先生对夹竹桃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在此基础上,上溯课文第一自然段,让学生说说此时再读句子“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的感受,从而进一步提升夹竹桃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2、回归文题,升华情感。
引领学生关注文题,结合对文本的再次总览,领会作者不仅仅在向我们介绍一种植物,更是因有感于夹竹桃的可贵妙处而在传达自己的特定情感,从而使学生对夹竹桃的韧性和神奇有个心灵内化的过程,文本情感也能得以升华。
第五篇:19夹竹桃优秀教案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9、《夹竹桃》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2、会用“无„„不„„”和“无不”等词语造句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夹竹桃。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二: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2、感受夹竹桃的花期之长“韧性可贵”的特点,品味文本的语言。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读词语、读课文、汇报、交流等形式了解学生独立识字、写字、读书及对课文内容掌握情况,以学定教。
2.在初读感知环节,通过概括课文每部分内容,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旨在提升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3.在精读感悟环节,采用默读、圈画、批注、交流、汇报等形式,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
四、教与学的准备:
夹竹桃叶片和夹竹桃相关图片、教学课件。
五、教学课时:2 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
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谈话导入: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十九课,板书课题,谁来读一下课题。生:夹竹桃(jia第二声)
师:是读第二声吗?同意吗?快速查字典,有三种读音应该读一声。齐读课题
请看大屏幕.仔细观察这种植物的叶和花,看哪位细心的同学能有所发现.(叶子像竹子的叶子.花像桃花)。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跟随当代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一同走进他家的那方夹竹桃世界。
二、自读课文:
轻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新词,并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告诉老师,是什么原因令作者爱上夹竹桃的?
三、检查自学
1、读准下列字音:
玉簪花 荇藻 参差不齐 鸡冠花
奉陪
榆叶 梅 江西 腊海棠
花团锦簇 菊花飞 蛾 乍起
2、交流: 是什么原因令作者爱上夹竹桃的?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告诉老师。
3、生答后出示:“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4、指读,齐读。
5、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吗?(一、夹竹桃的韧性体现在哪里?
二、月光下的夹竹桃给人带来哪些幻想?)(生边提问题师边板书:韧性?幻想?)你们刚才提的这两个问题很有价值,让我们先来见识一下夹竹桃的韧性。同时理解“韧性”这个词。环节
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四、品读课文:
(一)韧性
1、课文哪一自然段具体写了夹竹桃的韧性?(第四自然段)细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你能从哪些词句中品出夹竹桃的韧性?(可以圈、划、批注)。
2、交流
第一句:“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感悟:默默绽放,不张扬,不起眼,从不与白花争艳,常年不败,坚持开放。)
·该怎样读好这句话呢?练读,指名读。
·指导朗读后齐读。(“悄悄地一声不响”要读得轻柔些,而“又开出、又长出”要读得重些。)
第二句:“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从这句话里又能体会到什么呢?(生命力顽强,一年三季充满生机,花期长。)
·“无日不迎风吐艳”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说每天都迎风土艳?(双重否定,语气更加强烈,更能体现夹竹桃可贵的韧性。)
·不管怎样的季节,怎样的环境,夹竹桃都始终如一,迎风吐艳。多么顽强的生命力!你能读好它吗?(要读出不同季节不同环境的坚强)各自练读,男女生分读。
·师引导后齐读:春天到了,暖风习习,夹竹桃——(迎风吐艳);夏天到了,赤日炎炎,大雨倾盆,夹竹桃——(迎风吐艳);秋天到了,凄清寒冷,夹竹桃——(迎风吐艳)。
第三句:“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从这句话里你又品出了什么?
·“无不奉陪”“无不”是什么意思?“无不奉陪”呢?(又一次用了双重否定,强调了不管什么季节夹竹桃都一一奉陪,突出了花期之长,没有哪一种季节性的花可以与之相比,又一次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韧性的赞美。)
·指读,齐读。
·练习用“无„„不„„”和“无不”分别说个句子。
小结过渡:夹竹桃的花期真长呀,所以在作者的心理又有什么新感受呢?
第四句:“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的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能不用问号换种说法吗?哪种效果好?一起读。
3、夹竹桃的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的确显得非常可贵。(板:可贵)文中哪一小节写了院子里的花?(生:第三小节)
·同学们有没有注意第四自然段开头的词语“然而”,用“然而”过渡到夹竹桃,就说明第三自然段写了其他花。
·请同学们读读第三自然段,看看写了多少花,有没有写夹竹桃?
(一百几十个字,写了十四种花,却没有一个字写夹竹桃的。)
·课文重点写夹竹桃,那作者为什么要把小院里的花写得这么美呢?是不是离题了?老师让你们看一看院子里的花。(课件展示十四种花)(这样写,其实是将其他的花跟夹竹桃作对比,衬托夹竹桃的花期之长。)
4、让我们再读一读这句反问句。
5、细细品味,我们不得不佩服季老先生的独具匠心:写百花,只为一花。同学们,我们描写一种事物,可以象第四节那样直接描写,也可以像第三节那样衬托描写。
6、对比读。老师看到大家学得这么认真,老师也想参与进来,可以吗?我们一起来对比着读读课文的三四小节,好吗?
7、师领读:院子里的花虽然一年三季,万紫千红,却(只在一个季节开放)唯有夹竹桃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开出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无日不迎风吐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第二课时
(二)幻想
1、过渡: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就像一剂催化剂,引发了作者许多幻想。默读第五自然段,思考:
(1)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何能引起“我”的幻想?(2)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我”哪些幻想?
2、讨论问题一(1)相机示句:“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他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2)这是怎样一种景象呢?再次轻轻读读这段话,边读边想像当时的情景?这么美的意境,老师也忍不住要读了,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播放音乐)范读。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请用朗读将我们领入情境中去。自练——指名读——齐读。
3、讨论问题二
过渡:朦胧的月色下,夹竹桃花影迷离,叶影参差,浓浓烈烈的花香毫不含糊地袭来,作者顿时恍惚了,产生了许多的幻想。作者把夹竹桃幻想成哪些东西呢?(1)交流。(地图、荇藻、墨竹)
(2)你最喜欢哪一次幻想?有感情地朗读。(3)指名读。相机示句:“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一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地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4)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美妙的幻想中。配乐齐读。(5)走进作者美妙幻想的同学请举手,老师要考考你。(6)完成填空:
我幻想它是地图„„碰巧„„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夜蛾„„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微风„„
自练——指名——齐读
四、总结:
既不名贵,又非最艳丽的夹竹桃,因为它有——,它能——所以成了最令人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让作者和我们深深爱上了它。让我们记住它可贵的韧性,记住它给我们带来的美好幻想。
环节
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五、拓展延伸:
小练笔:
1、你最喜欢哪种植物?请仿照课文的写法赞美一种你喜欢的植物。
2、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
六、板书设计:
夹竹桃花
花 影
期可贵韧性 美妙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