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迎春曲文诗歌
【迎春曲文】
碧草春色处处生,点点绿意写春情。
桃杏争艳闹春意,蜂飞蝶舞恋桃杏。
杨柳依依迎春至,春情绵绵处处行。
人面桃花相映红,桃杏依旧笑春风。
年年岁岁春来到,岁岁年年人不同。
春色不退青不老,人间那有不老情?
吟诵一首迎春曲,人间正道是沧桑。
【春思文】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迎春至。
杨柳依依染春绿,吾心悠悠伊人边。
只闻燕归筑新巢,不见春桃碧流年。
一首相思点春意,万种心绪笔尖生。
一语难拨伊人笑,唯有真意寄春梦。
今春寄情诗一首,愿得一人之一心。
梦里不知身是客,倒叫春色恋春行。
【春行文】
碧桃树下感流年,红黄绿粉争奇艳。
春风惹得桃杏笑,蝶飞凤舞把春恋。
一曲春歌写不尽,万种情怀落笔端。
今为流年吟一曲,不枉红梅遇春晚。
博得红颜一声笑,独教行人喜满天。
第二篇:文刀诗歌欣赏
有人说我的文字如刀,
抽出来发出森冷森冷的光芒,令人看后很晕眩
有人说是我是天生对文字有着某种激情与爱好的人
其实,我很朴素
是人群中万千里的一个而已
在平实的背后,跳动的是死亡之舞,文字为枪,以污垢为靶,行进在文思泉涌的江湖,筑梦历史与未来
在千疮百孔的历史里勾勒人生的真谛
在如梦如幻的年华追寻文明的真知
用尖刀的眼神冷看风月
用文字的匕首肢解时代
这就是源源不断的动力
望着残碑断垣
看着墓草久衰
最后留下那些石破字漏的墓志铭
心里不免感到唏嘘
于文字蹊径里踩着未来于过去的两极
感悟传说寓言在历史的**里浮沉,感悟那些被车裂后历史的身体,也用文字呐喊
还原一个历史的真实
而这些背后
令人心酸与惆怅令人围着历史的尘烟
驻足感想流连
久久不忍离去
于是便开始拿着笔图画世界
和时代一起脉动
才有文字冷艳的美丽!
好的文字是天马行空的文笔
是纸和笔探戈舞蹈
是笔对纸的深情倾述
有浑圆的线条也有转角的美丽
文字可以如刀但也有冷艳的美
好的文字原来
在北方的天空下
在南国的夜色里
第三篇:毕业论(白居易诗歌述评)文
陕西理工学院毕业论文
白居易诗歌理论述评
[摘要]白居易的文学成就表现在诗歌创作和诗歌理论方面。他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自我要求,主张文学创作要有明确的政治目的。形式上要通俗易懂,内容上要“直书其事”达到“救济人病,裨补时阙”的目的。为此白居易创作了大量的讽喻诗。他的诗歌理论针对中唐时期的社会矛盾而发起,在与朋友的书信中得以阐释。本文先简单的介绍白居易的生平,进而从诗歌的创作及功用的角度对白居易诗歌理论进行评述。体现白居易诗歌理论在今天的意义。
[关键词]白居易;诗歌理论;思想内容;创作原则
白居易是中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所作的讽喻诗,在相当的广度上和深度上揭露了中唐社会的黑暗和下层人面的疾苦。在总结我国自《诗经》以来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现实主义的诗歌理论。在《与元九书》、《新乐府序》、《读张籍古乐府诗》、《采诗以补察时政》等文章中,表达了他的诗歌理论思想。这其中既讨论了诗歌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又强调了诗歌的现实功用。诗歌必须为政治服务。
一、白居易的生平与思想
文学植根于现实生活,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作家的创作既表现社会现实又表达个体思想。白居易作为一位现实主义的诗人,他的诗歌大量反映社会疾苦,这与其生活的时代特点以及白居易自身的经历是密不可分的。
中唐时期,唐朝由盛转衰。特别是经过安史之乱后,社会矛盾重重,战乱不断民生凋敝。政治上腐败加深,对老百姓的盘剥也加重了,整个社会日渐动荡不安。面对这样的现实状况,文人们的创作题材和主题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例如从边塞田园诗的写作转向关心人民疾苦的文学创作,这其中的重要诗人就有白居易。
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基础
白居易祖籍山西太原,其父白季庚是明经出身,做过彭城县令等官职。白居易的母亲善良贤惠。这样的家庭环境让白居易从小就有了一个学习的良好氛围培养了白居易良好的学识修养。
白居易的少年时代,由于藩镇**的影响、父亲任所的变动,辗转各地。这样的经历使白居易从小就感受了百姓的疾苦,为他现实主义的诗歌创作打下基础。他从小聪明过人,想通过考进士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刻苦攻读而通过宣州府的乡试、后又一举登进士
陕西理工学院毕业论文
间,他们悲歌哀吟,抒忧泄愤,抒发各种各样的感受,文学作品是生活和情感的产物。因此丰富
[]多彩的贬谪生涯,对他们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157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白居易所坚持的儒家思想。白居易的一生也因此分为前后两期,而被贬为江州司马对白居易的创作态度和创作方向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由“兼济天下”转为“独善其身”。结交的朋友中有了僧人和道人,诗歌也开始恬静恬淡。关心人民疾苦,具有强烈现实意义的讽喻诗少了。而侧重于表达个体感情的闲适诗与感伤诗多了。
在这之后,白居易也改任过别的官职。甚至在唐文宗大和元年(827)改任秘书监回到长安。但他还是选择了隐退,远离政治争斗。
二、“根情、苗言、华声、实义”诗歌本质论
关于诗歌本质,白居易之前已有源远流长的“诗言志”说和“诗源情”说。而白居易对诗歌本质的看法为这种说法提供了理论依据。在《与元九书》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2423 《策林六十九》说:“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矣”。白居易对诗歌本质的认识,是建立在诗歌创作发生原理的理论基础之上以及人的感情具有相同共通性的心理规律上。
对于诗歌的内容与形式白居易有自己独到的观点,既重内容又看着形式,反对脱离内容流于形式的文学作品,对后人的创作及诗歌发展产生了导向作用。他的诗歌理论主要体现在他的《策林•议文章》、《策林•采诗》、《新乐府序》、《与元九书》及诗作《采诗官》、《寄唐生》等作品中。这些理论集中表现了白居易四十四岁被贬为江州司马之前积极进取坚持讽喻美刺的诗学思想。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把诗比作果树,把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感情比作“根”和“实”,把艺术形式比作“苗”和“花”。“情”和“义”,属于诗歌的内容方面,“言”和“声”属于诗歌的形式方面。“系于意,不系于文”。这体现了白居易对诗歌本质内容的见解,诗歌的根本是表现思想感情,反对脱离内容的唯美主义的形式追求。“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是白居易对诗歌本质特征的揭示。其过程是感于事,动于情,形于诗。整个创作过程以“情”为核心,诗不是对客观之事的简单描写而是对人的感情的抒发。“情”是诗歌创作的关键。对“诗言志”的传统观点做了继承又有了新的发展。在作品的题材上,人批判梁陈时期“嘲风雪,弄花草”的诗风。
1.为“时”为“事”的创作原则
白居易坚持“为时”“为事”的创作原则。这一原则也是新乐府运动的理论纲领。它要求诗歌反映现实,为政治时事服务,反对诗歌空有形式而无内容。“时”和“事”主要指国家的兴衰,朝政的得失,人民的疾苦等。为时为事而做不为文而作的创作原则,突出了诗歌创作的思想性,加强了诗歌与政治的联系。他在《读张籍古乐府》中写道:“为诗意如何?六义互铺陈。风雅比兴外,未尝著空文”。对张籍的乐府诗进行了称赞。
联系唐诗的发展来看,这是对以杜甫为代表的关心国计民生,表现社会政治内容诗歌的经验总结。在白居易之前,一些理论家谈到创作要反映现实之物。如陆机提出“遵四时以叹逝,瞻万
[]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3170 多指自然之物。对比之下,白居易要求诗歌描写的“事”是指带有强权政治内容的事,特别是指能反映民声疾苦的事。超过了之前的诗歌理论水平。在我国封建社会前期代表着一种进步的文学创作思想。
2.创作方法上体现“直书其事”的“实录”精神
在诗歌创作中,“情”是出发点,“义”是落脚点。白居易不仅理论上提倡,创作上也坚持这样做。内容与形式较好的结合,反对使用过于华丽的文辞而忽略了诗歌的思想内容。
表现在自己的创作中,体现的是一种“直书其事”的“实录”精神。实录是就方法,而直笔更侧重作者的写作态度。白居易强调“直歌其事”,并不注重比兴。用白描的手法记录下客观现
陕西理工学院毕业论文
实。这不仅是创作的要求,而且与白居易为官兼济天下的要求是统一的。
首先要求诗歌要真实的反映现实,不虚美不粉饰太平,客观公正的“直歌其事”。儒家的民本思想在白居易的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写民生的诗篇占有重要地位。其次是反映真实即“写什么”的问题。为事不为文要求诗歌关注、反映、影响现实。
在白居易看来,诗歌是有着现实意义的创作活动,诗歌要反映社会中的现实和人生。因此对人民的疾苦必须要“直书”要“实录”。白居易在《秦中吟序》中写道:“贞元、元和之际,予在长安,闻见之间有足悲者,因直歌其事,命为《秦中吟》焉”。“秦中吟”,一吟悲一事。这些诗歌真实的揭露了社会的黑暗。
与“直笔”和“实录”的创作原则相对应,在方法上则有了相同的要求。首先要有严格的真实性,诗中所写的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件,以及作者自己的亲身经历。其次要有一定的政治性,诗歌反映生活体现社会问题。针对弊政进行讽喻,“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再次要有一定的典型性,白居易要求诗歌所描写的具体生活内容,应当有某种普遍的社会意义。
白居易提出“情者系于政”,诗歌要体现兴利除弊的政治目的,这样才有社会价值。而直笔、实录便是白居易诗歌功能追求的体现、是想实性与人民性的表达。
3.尚实、尚俗、务尽的艺术主张
为时为事而做的创作原则,要求诗歌在艺术上要尚实、尚俗。即诗歌要真实而又通俗,这样易于接受也才能真正发挥讽刺批判的作用。白居易在《新乐府序》中说:“篇无定句,句无定字;系于意,不系于文。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诗三百之义也。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戒也;其实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提出了尚实尚俗的艺术主张。
新乐府的形式自由,要求诗歌在内容上做到真实可信。在《策林六十八》中说:“褒贬之文无核实,则惩劝之道缺矣”,白居易的《秦中吟》十首,采用一诗议一事真实而又富有批评效果。在语言上提出“质而径”、“直而切”的主张要求浅显易懂,而不注重委婉含蓄,突破了儒家诗学的一些诗歌主张。例如“微而婉”的要求。在形式格律方面,白居易要求做到音节和谐,文字流畅,容易吟诵,便于传唱。使诗歌通俗百姓易懂,这是其诗歌具有人民性的表现之一是对古代文学和诗论的一个贡献。
4.诗歌通俗化的意义
白居易的诗歌具有清新明了,通俗易懂的特点。这非常有利于百姓的接受与诗歌传播。白居易曾指出写作诗文的通病是追求繁多的形式,与社会需求相去甚远,没有达到写文做诗的目的。为了诗歌的通俗易懂,白居易不断进行修改和锤炼。这样的创作态度使得白居易的诗日渐成为通俗易懂的典范。如我们熟知的《卖炭翁》等。
内容的现实性与人民性与形式的明了性与通俗性,一方面体现了白居易诗歌的特点,另一方也是白居易诗歌理论的核心。针砭时弊而又通俗易懂,诗歌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引起了百姓的共鸣,在民间大量流传。“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便是最好的体现。
白居易在《新乐府序》中说道:“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益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这样的诗歌理论连同白居易的诗歌创作深刻的影响了后来的诗人。
三、“救济人病,裨补时阙”——诗歌的历史使命
在白居易看来,诗歌不但可以“感人心”,而且具有多种作用。如可与反映社会生活,反映民生疾苦,具有认识作用;也可以抒写诗人内心的欢娱之情、闲适之情,具有愉悦作用。在《与元九书》中说:“与足下小通则以诗相戒,小穷则以诗相勉”,索居则以诗相慰,同处则以诗相娱。”这表明诗歌具有多种作用。
虽然诗歌具有多种作用,但是作为现实主义诗人的白居易更强调诗歌的政治功利作用。其诗歌理论的进步意义直接表现在关于诗歌创作的目的与任务的论述方面。他继承了儒家的诗教传统,[]并给以发展。提出了“补察时政、泄导人情、救济人病、裨补时阙” 4110等口号。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做。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做、不
陕西理工学院毕业论文
为文而作也”。诗在内容上既可赞美君王,以诗为政治道德说教,也可以表现社会的黑暗,人民的不满和苦难。白居易“救济人病,裨补时阙”的诗歌创作主张和“不惧权豪怒,亦任亲朋讥”的创作态度,即是对儒家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同时也是对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的重大突破。
“救济人病”是要求诗歌能反映人民疾苦,使百姓的“病痛”让最高统治者有所了解。“裨补时阙”是要求诗歌能揭露时政的弊端,引起统治者的注意,促使他们进行必要改革。白居易的这种主张,表现了文学创作应充分反映社会生活,积极的干预现实,充分发挥发挥作用。
1.美刺
“美刺”即美善刺恶,属于作品的思想内容范畴。白居论诗,接受了美刺的观点但更加强调“刺”的作用。唐代诗坛自大历以来,君主听见的都是庙堂之音,白居易践行自己的诗歌理论主张,用诗歌来美刺现实,使诗歌能反映社会的面貌、体现百姓的心声抨击现实,以使下闻于上。同时,他还主张恢复采诗制度,通过古代诗歌的美刺内容来考察当时的政治理论情况。
2.讽喻诗
白居易的大量讽喻诗,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去体现人民的思想、情感和愿望。表现社会现实。如《观刈麦》、《卖炭翁》、《上阳白发人》、《杜陵叟》等。写了百姓的辛苦、赋税的沉重、妇女的悲惨命运。汉儒论诗,强调诗歌的社会教化功能,白居易则进行了突破,用诗歌反映人民疾苦,表现出鲜明的感情倾向。虽触怒权势,但亦无所惧。白居易要求讽喻诗的写作要意见尖锐并且语言质朴。读者可明白领会,收到良好效果。
总的看来,白居易对诗歌作用的阐述与他自身的经历,对人民的疾苦的了解密切相关。诗歌有很多作用,不但可以“感人心”,而且具有认识的作用,愉悦的作用。白居易作为一个现实主义的诗人,强调了诗歌的政治功利作用。
四、对历代诗歌的批评
白居易根据自己对诗歌的见解和创作要求在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的时候,把内容放在首位。将那些于时于事没有关系的诗文看的毫无价值。
为了发挥诗歌的政治作用,要求诗歌反映现实。白居易秉持诗歌为政教服务的目的,坚持“风”、“雅”反映现实的传统,对历代的诗歌用六义的尺度进行了衡量评述,充满了批判的态度。对于历史上的诗歌,白居易对《诗经》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与元九书》中写道:“以康乐之奥博,多溺于山水;以渊明之高古,偏放于田园。江、鲍之流又狭于此。至于梁、陈间,率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已。唐兴三百年,其间诗人不可胜数。所可举者,陈子昂有《感遇诗》二十首,鲍方有《感兴诗》十五首。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李之作,才矣奇发,人不逮矣,索其风雅比兴,[]十无一焉,杜诗最多,可传者千余首。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句,亦不过三四十首” 497。白居易认为杜甫的现实主义诗歌太少。其余的则给予了很多的批评。认为屈原“归于怨思”,陶渊明“偏放于田园”。当然,这与白居易人生前期积极进取兼济天下的人生态度有关。
白居易继承了我国古代现实主义诗歌理论,对儒家诗歌理论进行了继承与发展,对诗歌的本质特征、创作原理、艺术形式、功能作用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建立了一个理论体系。对诗歌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这是需要肯定与学习的。
此外受时代的局限性,以及作者自身的一些因素影响。使得白居易的诗歌理论在一些观点方面有所不足,这就需要辩证的认识。白居易的诗歌观点是作为他的政治观点的一个部分提出来的。继承了关风知政的思想传统,但有把诗歌当做谏书的倾向。从而减弱了诗歌的感染力,造成诗意淡化。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在内容上,诗歌题材的通俗化扩大了诗歌的表现内容,通俗易懂的形式和内容让诗歌的鉴赏范围也扩大了。白居易强调诗歌内容的真实性,却没有区分生活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使一些诗歌流于平淡。诗歌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其中的文学形象可以在读者的二次阅读中进行再创造并从中认识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在诗歌评论上,白居易根据自己的诗歌理论对诗歌发展进行了评论,但是他的这种评论有失
陕西理工学院毕业论文
偏颇走向了极端。在白居易看来,南北朝的诗几乎没有好诗,李白的佳作也不过十分之一,这样的评论以实用功利的标准作为唯一的标准,忽略了诗歌的审美特征。
在语言上,一味通俗,致使一些诗歌缺乏魅力。缺乏一唱三叹的艺术韵味,难以引起读者想象。甚至作者自己也认为:“诗成淡无味,多被人所嗤”。
这些不足之处,是白居易对文学和政治关系的认识简单化和片面化的表现。白居易将文学的社会功能局限在直接干预政治的狭小范围,没有看见文学社会功能的广阔性和多面性。文学教育的审美方式的实现,白居易也没有正确的认识,轻视了诗歌的艺术美,忽略了艺术形式的相对独立性。
总的来看,白居易诗论及讽喻诗的创作实践,既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又有一定的片面性。不能盲目的加以肯定也不能全面给予否定。白居易从其济世的个人信念出发,用诗歌来言得失、陈利弊、纵论天下事。从而强调诗歌内容的真实性、情感倾向的鲜明性、语义的通俗性。对诗歌的审美特征和艺术修炼被淡化。但不可否认的是白居易继承了我国古代现实主义诗歌理论,从自己进步的政治主张出发,在诗歌的本质特征、创作发生原理、诗歌的功能作用、创作原则、艺术形式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主张诗歌批判现实,具有强烈的战斗性;主张诗歌反映人民疾苦,[]具有鲜明的人民性;主张诗歌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具有可贵的进步性” 523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是现实主义诗歌理论的集大成者。其中的一些理论主张,在今天依然具有意义。
[参考文献]
[1]吴在庄.唐代文士与唐诗考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 [2]白居易集[M].长沙:岳麓书社,1992 [3]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
第四篇:黑夜如影的诗歌文
黑夜如影
黑夜是所有人的影子,包裹着世界,笼罩着自己,它虽神秘但却寂寞,它的故事就像它的存在,用自己的孤独换取所有人的静眠。
靠近它除了寒意,便只剩下熟悉,那凄凉等待,那纯粹的痴情,那无助的守候,还有千言万语诉不尽的衷肠。
其实在它的心里,有太多的往事,看见的是记忆,看不见的便是痛苦,只不过它把记忆放在了心口,把痛苦埋在了心底。
黑夜像极了一本书,隐藏了多少心事,便收录了千言万语,它是精髓,但它更是心事,亦是人生。
黑夜还在继续,它用自己的不离不弃,诠释着存在的意义,日夜交替,一日便是一个轮回,看惯了悲欢离合,听懂了喜怒哀乐,也许只剩下默然从之。
黑夜的世界充满未知,闭上眼睛的时候,能够听见它的召唤,因而它是恐惧的,也许它不曾留意,但是它的出现,确实给了世界一种色彩,心的色彩,除了干净的白昼,便只剩下浑浊的黑夜,但其实人生都选择了浑浊,在黑夜里休整,却在白昼里劳作,对黑夜是松懈,对白昼却是紧张,夜的故事,如天涯之声,静默才会清晰,夜的倩影,如记忆流觞,经过才是真实。
第五篇:该怎么卸妆的诗歌文
我总是不满意自己的长相
于是,我开始妆饰自己
抹上厚厚的粉底,撒上淡淡的胭脂
涂上靓丽的彩妆
没有人,没有人能看见我真正的脸庞
自此,我难过的哭了
别人也以为只是睫毛掉在了眼睛里
自此,我疲惫了
别人也无法从精致的装容里看出我的累
自此,我开心的笑了
别人也无法感受到那份真挚的欢乐
可是,我爱上了脸上的妆饰
它让我变得神秘诱人
它让我成为别人眼里最坚强的人
也让我成为别人眼里最绝情的人
可我爱,爱这妆饰遮挡我的弱点
爱它庇护着我最柔弱的地方
有一天,我终于也累了
妆饰累了,心也累了
于是,我告诉你我爱你
可是,你却看不见我的真诚
你说:别开玩笑了,看你的脸就知道
我开始疯狂的卸妆
把厚厚的胭粉擦掉
也擦掉镜子上的胭粉
哪里有那张可爱的脸庞
我无助的看着自己
她到底是谁
我愤怒的砸着镜子里的人
她开始残缺不全
却依旧一层不变
我对着镜子,用利刀刮掉
刮掉那胭粉,红了水槽
我看见镜子砸碎的痕迹
镜子里的她已经卸完妆
我来到你的面前
你却视而不见
我找出镜子
满脸的血迹染红痕迹
于是,我又开始妆饰自己
那丑陋的脸庞
已经离不开了妆饰
胭粉又一次堆满
比上次还多
甚至,甚至是无法形容的多
我又来到你身边
你笑着说:这张脸还真是如昨天
我要怎么说我爱你
你才能信
是我把自己妆饰的太严实
忘记了真正的自己
我转身离开的时候
请千万别看我的背影
因为我的背影没有妆饰
请看我的脸
它依旧笑靥如花
我,该怎么卸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