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群文阅读之感受诗歌的魅力
群文阅读之感受诗歌的魅力
设计理念:
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古今中外的诗人们,用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篇,经过时间的筛选,优秀诗歌已成为超越民族、超越国界、超越时空的不朽经典,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给人们以艺术的享受和熏陶。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课程目标中提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本组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通过搜集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朗诵诗歌、写作童诗等活动,进一步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以知识树为主线,实现教材内容与课外阅读的知识对应,整合课内外知识,指引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古诗词,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在交流吟诵中熏陶情感,发展思维,进一步学习古诗词写作特点。
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及诗人的情感。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引导谈话:
同学们,诗歌一路走来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浩瀚的诗海里,有无数的珍宝熠熠生辉。出示《诗经.采薇》《春夜喜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思》今天,我们就到这诗歌的海洋里去捡拾那颗颗闪闪发光的贝壳吧!
主题回顾
前几节课中,我们轻叩诗歌的大门,在诗的百花园中徜徉,采撷了一路馨香。学习了书中的四首古诗词你感受到了什么?
《诗经.采薇》艰苦思乡
《春夜喜雨》及时喜悦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恬静热爱
《天净沙.秋》游子思乡
阅读概览
(一)初读诗歌
出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1.组内合作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合作解决,读通顺诗句。2.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词典理解诗歌大意。
3.比一比谁读得流利,有节奏,优美,并能读出古诗词的韵味来。
(二)学生汇报
1.这四首古诗词你最喜欢的是哪一首?先读一读,再说说体会。
引导学生总结回顾诗歌特点:
a、凝练的语言
b、和谐的音韵
c、鲜明的节奏
d、丰富的情感和想象(板书)
2.结合学生汇报引出主题。
《秋登兰山寄张五》诗人怀故友而登高,望飞雁而孤寂,临薄暮而惆怅,处清秋而发兴,希望挚友到来一起共度佳节。表明了对张五的思念,从而显示出友情的真挚。
《晚晴》晚晴美丽,然而短暂,人们常在赞赏流连的同时对它的匆匆即逝感到惋惜与怅惘。然而诗人并不顾它的短暂,而只强调重晚晴。从这里,可以体味到一种分外珍重美好而短暂的事物的感情,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四时》诗人借助景物赞美自然,渲染气氛,抒发个人情怀,揭露社会黑暗,充分展示了诗歌言志、言情的功能,运用自然质朴的语言创造出自然美好与社会动荡及命运多舛不同的意境.名句分享与精彩赏析
通过提前诵读,小组合作学习,老师相信你有了很多收获,在这些千古流传的诗词中定有一些让你印象深刻的词句,通过他们你能体会到诗人当时的情感,看到诗人眼前的景象,你能和大家一起来分享吗?
要求:先吟诵诗词句,再说感悟。
主题拓展
通过刚才的吟诵,我们进一步感悟和理解了古诗词,走进诗人内心去再现当时的场景。诗词,用凝练的语言,传递了无限的情感,留给我们遐想的空间;吟诵着这些音韵和谐的句子,我们感受到祖国文字的魅力。同学们,泛舟诗歌的海洋,你还有那些体会呢?生自由交流。
总结: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中,诗歌就是那一朵朵奇葩,相信与这些奇妙的文字相伴,穿越千年与诗人对话,你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板书设计 诗海拾贝
凝练的语言
和谐的音韵
鲜明的节奏
丰富的情感和想象
晚晴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秋登兰山寄张五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四时 【晋】陶渊明
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晖,冬岭秀寒松。
第二篇:感受诗歌的魅力
感受诗歌的魅力
对我而言,那是一个神灭而美丽的字眼。从“床前明月光”开始,我结识了它——“诗歌”。那月夜下诵读《唐诗三百首》的画面依旧历历在目……
小时候喜爱诗歌,确切的说是钟爱背诗。每当一首诗脱口而出时,总能听到大人们的赞许声,眼见小朋友们投来的羡慕的目光,心里便对李白,杜甫,王昌龄充满了感恩。即使我并不理解,但我爱诗——一个孩子纯粹的骄傲,诗歌曾带给我荣誉。从泰戈尔开始,原来是个不一定非要如此整齐,才明白原来不只有唐代才盛产诗人。《园丁集》《新月集》,泰戈尔的简约教会我深刻,而他飞扬的文字让我真正学会感受。还记得那首诗:
“哪儿有一种执著,超过岸对海的痴情——以同一种姿势环抱大海。”
我为他精妙的设计而折服,各位那份执著,那份静默着的深沉的永恒所打动。于是我开始认识莎士比亚,认识席勒,认识普希金,试着读懂《欢乐颂》,读懂《船长》,更试着去发现美,去汲取思想,去感受,去成长……席勒的《欢乐颂》可以让长期浸在忧郁中,为面包而贱价出卖作品的贝多芬动容,在黑夜里汲取到阳光的温暖,用一曲《欢乐颂》唤醒了整个维也纳沉睡的心。这难道不应归功于诗歌的魅力?因为成长,诗歌带给我的不再是骄傲,荣誉,而是充满洞察力的双眸和一颗日益丰富的心。事实上,我并不清楚,是成长让我懂得诗歌,还是因为诗歌,我成长……
诗的韵味教会我欣赏,诗的意境教会我妄想,诗的含蓄教会我深刻,诗的永恒教会我呵护……他唯独没有教会我创作。只是因为在我心里那是一片“处女地”,不容办点玷污。直到我读了名人传记。毕加索酷爱作诗,而他的文字不曾为人所接受,人们的评价是:画你的画去吧!而米开朗基罗由于一生工作于教皇的枷锁下,他的诗歌更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然而他们都不曾放弃过诗歌创作,因为挚爱,也因为那是一种心灵的释放,一封邮给生活也寄给自己的信件。在发现原来诗歌也是一种随性的艺术而非诗人的特权。于是,我开始尝试创作,不介意指责,而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最深刻的体验:“那是天空的音符”,真正的诗歌并非这首《雪》而是那天空的精灵。于是是个不再只是平铺的纸页,美的载体和随性的艺术,他不再抽象,因为它是立体的,是斑斓的,依旧美丽而神秘。
原来,生活本身就是一首读不完的诗……
第三篇:感受生本之魅力
感受生本之魅力
--------参加首期全国生本教育指导教师培养班之心得
初二 吴淑兰
本学期开学前夕,我们一行5人再次奔赴广州,参加生本教育理论培训班,再次聆听了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讲座,并与全国多名在生本研究领域取得骄人成绩的学校校长、专家、同行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虽然学习的时间很短,对我的触动却很大,郭教授的报告让我对生本教育理论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一线教师专家的经验介绍,让我豁然开朗,不得不认真反思我的教学实践。这次学习,似乎在前面点亮了一盏灯,让我看到了前进的方向。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这次学习的感受。
一、教者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而是生命的牧者
这是郭思乐教授在生本教育理论里阐明的教师观,他说,我们的使命不是让自己聪明起来,而是让学生聪明起来。生本教育的教指的是教者帮着学生学起来,让学生学得好,自动地喜欢学,然后进入良性循环。郭教授把教育比作园丁和树木的关系,不可否认,对于树木,人的作用很大,但很有限,采取的培育措施完全被树木之天性所规定,所以,整个事情只能是在人的帮助下,使树自己更好地成长。教师在教学中“不见自我”,因为只有站在太阳的下面才能托起明天的太阳。
二、从人的需要和可能出发,去确定教什么和怎么教
当了父母的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孩子处于不同年龄段时,对玩具的需求是不同的,还没有学会走路时,一个手摇鼓,一个小铃铛可能会让他乐此不疲,当他能在地上熟练走路时,一辆能跑的小汽车可能会更吸引他的眼球,甚至会把它大卸八块,看看里面到底藏了什么,对玩过的手摇鼓、小铃铛会不屑一顾,慢慢地,孩子的年龄在增长,他们的动手能力、认识世界的能力会让我们刮目相看,刺激我们思考:我们该给孩子什么样的玩具才能满足他的需要。我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一点----以学定教,这是生本教育理论中提出的“教皈依学”的教学观。
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把学生视作教育的主体,要让学生好学,不是简简单单地遵循“课前先学、课上小组讨论、班级交流”这三步曲,仅仅在形式上实现自主还远远不够,生本教育提倡的是把核心性的学习还给学生,要让学生走向学习的核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核心性的学习”这个概念对许多老师来说可能比较陌生,我也是在这次学习中才接触到,我自己认为它应该是生本教育的灵魂。生本教育给“核心性的学习”下的定义是这样的:我们要给学生的核心性的学习,指的是使学生能实现自身发展的根本处:他们的思想发生处,知识形成处,素养凝聚处,能力成长处,情感涵育处。要在这些方面做文章,只要找到所学与人的心灵和生活接壤之处。老师们都知道,一个优秀的演员要创作出一个好角色,他要去体验生活,把剧本中的人物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结合起来,这样的角色才容易令观众接受,才有生命力。再有,读者不喜欢这样的作家写出来的故事:整天闷在房间里,与现实生活隔绝,凭空想象捏造。直接来源于人的生活和心灵的东西,要无比精妙和充满活力。如果我们把孩子们的学习变成心灵和生活活动的一部分,知识从此充满了心血和感情。作为一个教师都知道,传授知识不是教育的全部,特别是只重视知识的陈列,缺乏对人的相关的基本素养的培养更是与教育的本质背道而驰。作为一个数学老师,如果只让学生记住了某些题目的解法、侧重结论的记忆,忽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无从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只知道思维的 最终产物,没有一点再思维的意义和含量,就像生活中,我们把自己咀嚼过的食物喂给孩子吃,长此以往下去,不仅会导致孩子营养不良,而且会让孩子慢慢失去对食物的兴趣,味觉越来越不灵敏,所以,生本教育倡导“粗料精做”,而不是“精料精做”,在“粗料精做”中,学生去粗取精,也就是形成思想的能力,而“精料精做”中,无法形成这种能力,因为一开始就是“精”,已经是别人的加工物。作为数学学科来说,把知识点转向思维点应该是一种研究的策略。
三、真正去做生本,把生本本土化----互相学习,取人之长为我用。
荆志强老师、龚雄飞校长、胡首双校长„„一个个鲜活、耀眼的例子,让我感叹他们的作为、他们的思想、他们的执着。(下面我只列举其中的三位)
许多老师听过荆志强老师的报告,“我阳光,我快乐,我奋斗”是他对教育工作的信念,“愉快地工作,成就了学生,发展了自己”是他的奋斗目标,有人评价荆老师上课,像王小丫主持“开心辞典“,做的好有奖励,不好的就有罚。他捆绑考核,经常“挑动群众斗群众”,让学生自己写试卷分析,错误分享,把错误变成教育的资源。向学生讲清道理,落实措施,与学生做真心朋友,用学科内在魅力打动学生,经常把枯燥的数学语言变为生动的生活语言,用各种形式引导学生进行生本教学。他说他有四“幸”:喜欢读书、学生喜欢、领导推崇、结缘生本,这也许是他成绩取得的重要原因吧。
四川重庆凤鸣山中学打造的“情境自学、合作互学、展示激学、提升领学”新课程 “魅力课堂”模式让原本枯燥无味的“讲堂”先升级为“学堂”再升级为学生充分展示、大胆表演的“殿堂”,就像这所学校的龚雄飞校长所说:魅力课堂上,老师就像一个演奏家,忘我投入;学生则成了一个个可爱的音符,无论轻拨哪一个,都会奏出动听的乐曲。这时候,不论为师为学,都感到成功与陶醉。魅力课堂正是在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条件下,通过充分的展示和互动交流,“促使学生从内部产生一种自动的力量,而不是从外部施加压力”,使教学充满吸引力和责任感,使课堂洋溢着生命激情和充盈着幸福体验,是有“温度”的课堂。“请不要告诉我,让我先试一试”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方法,“先学后教、学生主教;先练后讲,学生主讲”体现学生真正的自主学习。学生学习的 “七字”要求被该校老师谱成了“魅力课堂学习之歌”,从铿锵有力的旋律和短小精悍的文字中,老师们或许能发现什么:
魅力课堂我做主,快乐学习聚众智;
情境自学多思考,保持安静严自;
合作互学都参与,难点问题才展示;
走上讲台最重要,不急不慢高声语;
面向全班能脱稿,抬头挺胸讲姿势;
台上台下多呼应,质疑对抗有深度;
提升领学找规律,智慧求知有雅趣;
人人发言都主动,成长进步每一日。
广州增城市港桥中学的胡首双校长给我们做报告的标题是“原来当教师可以如此幸福”。他的“幸福”有三层含义:首先是健康,再者工作要有一个轻松的环境,最后是活的要有尊严,这样幸福才有意义。针对第三层的意义,他举了一个例子,他们学校的老师和他说,以前外出学习听课的时候,都是围着人家请教这、咨询那,现在不一样了,出去,只要一听说是港桥中学来的老师,都会被围上来,问这问那,向他们取经,那种自豪感就甭说了,这就是有尊严
胡校长在谈到教学改革时说,引用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报告中的一段话:如果教学改革不能引起学习者积极主动亲自参加活动那么,这种改革充其量只能取得微小的成功。胡校长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少教多学,不教而教”的观点,特别强调这里的 “先会后学”与“先做后学”是伴生的,“会”是“领会、意会”的意思,把生本教育的理论又具体化、本土化。(举例:用其他教师的班上公开课)
我们不能光仰望灿烂的星空,追寻耀眼的明星,还要低下头来,看看我们的脚下,自己的路将怎样走。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下一步的学习实践中,着重在以下方面深入探索:
1、适当进行课程整合和教材重构,以便真正适应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形成“大感受,小认识,勤熟悉”的格局。
2、相信和依靠学生,处处凸显学生学习中的生长点、思维点、创造点。
3、因为成功和安逸不可兼得,学生学习的动力要看老师如何去调动,不管是合作学习还是探究学习,其前提都是学生的自主学习。
一个理论不管多么丰富,如果缺少实践的检验和支持,那么它是空洞的、毫无价值可言的。
教不严,师之惰
生本教育创造了一种快乐、和谐、宽松的课堂环境,学生喜欢,老师轻松。
但,近来发现有些学生产生了误会,以为只要上课,就会展开讨论,就可以随便有说有笑,纪律有些混乱;有的组长责任心不强,有的组员不服从组长安排,滥竽充数,上课效率不高。检测阶段,百分之七十的出错率,有不少学生作业极不认真,偷工减料,家庭作业尤其严重。
反思这些现象,感觉首先是近来自己对学生要求不甚严格,总觉孩子们各科作业加起来挺多,就让他们少写点,谁料有些学生得寸进尺,比如要求至少写两页(一页两百多字的方格笔记本)读书笔记,很多只写一页半。就是不能心太软!
下一步,要进一步培养好组长,讲方法,讲策略;加强小组建设;规范小组展示语言;扎实搞好学生基本训练;加强检测、反馈力度。加大阅读、写作力度。加强指导和点评。真正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根据学情扎扎实实搞好生本语文教学。
孩子们就像一张白纸,你在上面画什么,他就显现什么。只要要求到位,他们大部分就会有令人满意的表现。发现了学生的很多弱点后,及时采取了一些措施,很多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比如作文写作的书写和容量都有另人高兴的表现。
生本教学尊重学生,欣赏学生,宽容学生。以生为本,为学生成长负责,更需严格要求学生,教不严,师之惰!
第四篇:走进群文阅读 感悟书香魅力
走进群文阅读
感悟书香魅力
语文课标中明确指出:“教师应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群文阅读,赋予了普通一线教师“编者”的身份,让其拥有了“选择”的自由和责任,教师研究群文阅读,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以自己对语文的认识和理解,组合起一定数量的群文,实践自己心中理想的语文课堂。因此,群文阅读的实施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孟庄小学的阅读推进工作中,具体实施如下:
1、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书籍来源)
(1)课堂补充的篇目,需要教师广泛阅读,通过书籍、报刊、杂志、网络等方面进行补充。
(2)每月一本书的阅读,我们则结合课标以及教材内容,由中心校统一协调,学校出资购买图书。
(3)学校图书室的图书和教室图书角的图书。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如何读)(1)读书时间的把握
①首先在课堂的阅读,有语文老师把握,通过教材和补充材料的整合,进行在老师的引导下有目的阅读。
②每天课外读书一小时,是我们对学生的最低要求。按照“晨诵——午读——暮省”的思路,做实“221”阅读模式。早晨、放学路队一起诵读诗歌、名言警句、优美片段,课堂在教师指导下阅读,中午饭间时间静静地素读,晚上回家可以结合亲子阅读,反思感悟读过的文章书籍。
(2)群文阅读的开展
①结合书香校园活动抓学生阅读习惯
通过“建设书香校园”的活动,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全面提升师生的整体素质,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具体实施办法:营造书香氛围熏陶,指导阅读方法促进,榜样引领示范带动,活动开展丰富生活。
②结合课堂教学增量阅读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这样说:建议课堂教学和儿童阅读两手抓,要千方百计把儿童阅读的指导、展示、交流、激励挤进课堂,如果课堂教学、儿童阅读这两手常抓不懈,语文教学定会前程似锦。所以,我们可以从“课堂瘦身”开始,为课外阅读提供充足的时间。学习一篇教材内容,补充多篇阅读材料,横向纵向阅读学习,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高。比如:五年级学习的《猴王出世》这篇课文,它出自古典名著《西游记》,课堂我们可以补充《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偷吃人参果》,对孙悟空这个角色有更深的了解,对课文中所描写的“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suì)有灵通之意。”就会有不同的感悟。在学习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最后一头战象》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们可以增添沈石溪其他动物小说《第七条猎狗》《鸟奴》《狼王梦》这些书籍梗概,引导学生阅读原著,感受动物情怀。
③利用好学校的图书为阅读服务
学校图书室的开放,教室图书角的建立,个人捐书、图书漂流等无疑都是学生最好的阅读资源,我们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丰富我们的阅读生活。
④整合教研活动,开展专项研讨
通过每周一的教研活动,发挥集体的智慧,先说说自己本周要讲的课文,大家来推荐补充的阅读篇目。
结合教研活动,开展研讨交流活动,可以谈感受,可以谈困惑,也可以提出建议;每学期开展一次群文阅读展示课例活动。
⑤研发群文阅读课程资源为今后教学奠定基础
3、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督查与评价)①结合教研,实施每周一反思活动
②注重过程性评价,结合学生成长档案,实施阅读等级制度。通过“一日一反省”“一周一记录”“一月一展评”“一期一评选”评价策略,引导学生多读书。
③加强阅读课的督查与指导
开学初将阅读课表专门打印出来,领导对照课表推门听阅读课,加强平时的监督与指导。
④开展师生阅读活动
通过讲故事比赛、读书笔记展评、诵读比赛、演讲活动等,丰富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
⑤举行课外阅读抽测
通过调查问卷形式,表格汇总形式,以及现场答辩等方式对教师以及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抽测。⑥结合教体局举办的“双十”“三百”活动,评选校级书香班级、书香教师、阅读之星、书香家庭。
坚持阅读,我们一直在路上。只要对孩子有益,我们就乐此不疲。让我们的教学闪耀创意的星光,阅读会使学生的心灵丰富多彩,姹紫嫣红,我相信,坚持阅读,会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春色满园!
第五篇:把握诗歌情感感受古诗魅力
把握诗歌情感感受古诗魅力
摘要:古诗文鉴赏作为高考语文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在高中学习中也有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如何高效的开展古诗词鉴赏的教学工作,对于学校来说,也是一直探索的方向。笔者这篇文章从古诗情感的把握上,浅谈自己在实践中总结出的教学经验,并对高考答题技巧进行了相关探讨。
关键词:古诗文鉴赏;高中语文;教学实践
引言:
在高中阶段,古诗文鉴赏主要考查的是一个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所以高考题型往往分为以下两种形式,一是对于技巧的考量,如人物的形象特征、艺术的表现手法、语言的表达技巧等;二是对于诗歌情感的把握,如作者的思想心境、观点态度等,技巧可以以条论说,是学习的基础,而作者情感的把握对于学生来说,却是一个需要漫长积累的过程。所以本篇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具体阐述诗歌的鉴赏方法。
一、加强阅读能力,赋予古诗意境与美感
有言之曰,于学习,听与读,并重之。诵读文学作品,往往可以调动人身上的多个感官,使得人的大脑处于一个高度集中的状态,不仅增强记忆,让大脑中留下深刻印象,这样的一种全身上下协调统一的状态下,对于作者情感的把握也可以更加准确。《死亡诗社》中基延教授让同学们用大声朗读的方式,跟随他进入了一个酣畅淋漓的世界,让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感受融入他们的生活,这其实就是给我们传统的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即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知不觉的积累过程慢慢增强的是学生的语感,提高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那么该怎样读好诗歌,笔者认为大致应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音准必须恪守,方可深究其意
学生在上课前,需预习次日学习的内容,利用工具书等辅助工具,查找学习文章相关材料,熟悉每一个字的发音和释义。老师则需在课堂上强调通假字、重音字等一些重点理解的内容,让同学们对是个有一个初期的了解,对于历史的诗句,弄清典故的渊源和出处[1]。让学生在学习之初,就确定好诗歌的发音及文意,否则在后期的大量阅读后,改变错误的读音就会变得难上加难。
(二)节奏则为关键,美感从中体现
古诗词讲究的是韵味与节奏,培养的是学生对于美的一种感觉。所以在节奏的划分中,分句停顿就显得格外关键。如《诗经》中五言名篇往往采取的就会二二一的读法,而四言则喜欢从中句断开,比如“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就读做“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样的一种划分方式是源自于人们的阅读习惯,让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可以说诗歌的美就是靠着朗读的形式体现出来的。
(三)融入自身感情,达到情感共鸣
诗歌这样一种题材,事实上最开始就是用来抒发情感的,最开始没有成为一种体裁的时候,表情达意才是诗歌创作的最初目的。所以在朗读时,走进作者,了解他的诗歌特色与风格,才是阅读最重要的部分。如边塞诗人的诗歌往往沉郁顿挫,或者慷慨激昂,就不可以婉约惆怅之语表达。
二、全面了解作者,知人则可论世
有过教学经验的老师往往知道,在开始讲述一篇古诗文的时候,一定要先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以及本首古诗文创作于这个作者的哪个时期。因为一个作者创作风格的形成和他所处的时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谓知人则可论世,就是此道理。我们从作者的其它作品出发,深入探索作家的创作之路,可以在拿到一个陌生的古诗文时,快速进入赏析。比如杜甫一生坎坷,他的诗歌往往包含报国无门,忧国思家之情,而李白则家境相对优越,诗歌风格也主要以豪放为主。著名的南唐后主李煜在乱世沦为阶下囚,深感无助与悲哀,创造下的《虞美人》自然也有肝肠寸断的悲伤。这些或念或思,或悲或喜的感情,正是诗歌的精华,也是真正能引起读者共鸣的地方,所以认真研究作者生平,对于古诗文情感的把握会有一个很大的帮助。
但是,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学生也不可出现惯性思维,看到作者的名字就决定了这篇文章本身的感情基调。一个人的一生是一个跌宕起伏的过程,诗人把这种起伏会表达在古诗文中,所以注意区分诗歌创作的时期也是赏析的重点,比如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前期诗歌写的是少女情窦初开,透着轻快之意,而后期历经坎坷,只剩下了惆怅,哀愁成了诗歌的主要基调。这些都需要学生仔细把握,避免出现理解偏差过大的问题。
三、意象与意境的体悟,是诗歌情感把握的突破口
古代诗歌的形象分为意境与意象两个部分。意象是指带有作者思想感情的人物事物?c景物,意境则是诗人思想感情与客观存在事物结合而产生的艺术境界[2]。在古诗文鉴赏教学中,不仅需要一定的表达技巧,更多的还需要走进作者与作品本身,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才能引起最大程度的共鸣。古诗文这样一种以语言的极度精炼著称的文学体裁,深究其背后丰富的含义才是学习的重点[3]。
作者的感情往往融入在客观存在的景物里,因为经过数千年的文化积累,许多自然界中的事物被赋予了它独特的意义,莲花象征一种纯洁,而松、竹、梅被借代为君子;也有许多作者把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运用在诗歌中,《山海经》中曾提到一种白猿,它的鸣叫有着悲伤之意,所以有了“猿鸣三声泪沾裳”,有了“杜鹃啼血猿哀鸣”。在阅读中,这些固有的形象背后的意思必须要熟练掌握,才可以对于作者的感情有一个精准的把握,而不会偏离主题[4]。
四、结束语
具体的教学中,老师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按照作者的铺陈叙述展开联想与想象,这样有助于学生对于古诗文的理解,也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课堂活跃度。语文试卷中的诗歌鉴赏题是语文考试中比较重要的简答类题,虽然分值不多,但也是拉开考生分数差距的关键,需要受到学生和老师的一并重视。古诗文阅读与鉴赏中,对于精准把握诗歌情感感受的探索,依然是任重而道远,往往大量平时工作的积累,才能真正从质变转为量变,“诗眼”的抓取等也不做过多的渗透,灵活运用答题技巧,若有兴趣,可以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
参考文献:
[1]邓小莲.高中古诗词阅读与鉴赏的方法[J].2015(8):222-223.[2]许华忠.浅谈在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J].2015(2):68-69.[3]熊诒鑫.浅析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与策略[J].长江丛刊,2016(27):110-110.[4]屈怀志.浅析如何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诗歌鉴赏[J].祖国:教育版,2013(6):116-116.作者简介:王叶??(2000-)女,浙江舟山人,民族:汉,学生,学校:浙江舟山普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