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计数机课的教学设计
第一课 文件操作
学习目标:
1、了解文件夹的作用和基本概念;
2、学会建立文件夹;
3、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复制、移动和重命名操作。
教学重点:
1、学会建立文件夹;
2、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复制、移动和重命名操作。
教学难点:
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复制、移动和重命名操作
教学过程:
小明想要在计算机中建立起自己的文件夹,这样使用起来就方便多了。
一、建立新文件夹
在C盘中创建一个新文件夹。
1、双击“我的电脑”图标,打开“我的电脑”窗口;
2、在“我的电脑”窗口双击(C:),打开“WIN98C:”窗口;
3、单击“文件”菜单,将指针指向“新建”,在出现的子菜单中单击“文件夹”命令;窗口中出现一个“新建文件夹图标”。
二、文件夹的重命名
1、选定“新建文件夹”;
2、单击“文件”菜单中的“重命名”命令;
3、在“新建文件夹”框中输入“小明文件夹”,并按回车键。
三、移动文件夹
小明想把保存在“我的文档”中的“房子”文件移动到“小明文件夹”中。
1、选定“房子”文件;
2、单击“编辑”菜单中的“剪切”命令;
3、打开“小明文件夹”窗口,单击“编辑”菜单中的“粘贴”命令;窗口中显示“房子”文件,表明文件已被移动。
四、复制文件
1、选定要复制的文件“房子”;
2、单击“编辑”菜单中的“复制”命令;
3、将软盘插入软盘驱动器,打开“我的电脑”窗口,再双击软盘驱动器;
4、单击“编辑”菜单中的“粘贴”命令,窗口中显示复制的文件。
议一议:
文件的复制和移动操作有什么区别?
练一练:
在E:盘建立一个“我的作业”文件夹,然后把C盘上的“小明文件夹”移到里面;
将保存在磁盘中的画图文件复制到“我的作业”文件夹中。
文献摘抄:
如果需要同时选取多个文件,可以按住键盘上的CTRL键,再依次单击所要选取的文件,这些文件反色显示,表示都被选取。
要选取连续排列的多个文件,可以先单击么一个文件,然后按住SHIFT,再单击最后一个文件,松开SHIFT键。
如果要撤消选取的文件,可单击选取的文件旁边的空白处。
第二课 认识WORD2000
学习目标:
1、掌握启动和退出WORD的方法;
2、了解WORD窗口的组成;
3、学会显示和隐藏工具栏;
教学重点:
1、掌握启动和退出WORD的方法;
2、学会显示和隐藏工具栏。
教学难点:
显示和隐藏工具栏
教学过程:
一、展示一份由WORD制作的电脑小报
二、启动WORD1、单击“开始”按钮,将指针指向“程序”,单击“WORD”命令,启动WORD。
2、在桌面上创建WORD的快捷方式。双击创建好的快捷方式,启动WORD。
三、认识WORD窗口
WORD窗口中有标题栏、菜单栏、常用工具栏、格式工具栏、水平标尺、垂直标尺、水平滚动条、垂直滚动条、状态栏等。
四、显示和隐藏工具栏
使用WORD时,用得最多的是常用工具栏和格式工具栏。为了便于操作,WORD还提供了别的工具栏。例如:绘图时用绘图工具栏,制作表格用表格和边框工具栏。根据需要,可以使某个工具栏显示或隐藏。
将表格和边框工具栏显示出来。
1、单击“视图”菜单;
2、将指针指向“工具栏”,选择“表格和边框”命令。
此时表格和边框工具栏就显示在屏幕上,再次按上面的步骤操作可以隐藏表格和边框工具。
议一议:
比较操作前和操作后,屏幕显示,发现了什么?能将常用工具栏隐藏起来吗?
五、退出WORD
单击“文件”菜单中的“退出”命令或单击窗口右上角的“关闭”按钮,可以退出WORD。
试一试:
单击WORD窗口中标题栏右端的“关闭”按钮,退出WORD;
同时按下ALT+F4键,也可以退出WORD。
文献摘抄:
格式栏上的按钮是进行文字编排的捷径。使用这些按钮,您可以轻松处理文字的格式,如用粗体显示文字、加下划线或更改段落样式。要编排文字,请先选定它,然后单击格式栏上的相应按钮。
第三课 做个小小打字员
教学目标:
1、掌握用“智能ABC输入法”输入单字和词组;
2、学会造词;
3、学会保存文件。
教学重点:
1、掌握用“智能ABC输入法”输入单字和词组;
2、学会造词。
3.学会造词
一、智能ABC输入法
1、简拼输入
简拼输入方式只需要输入词组中各个字的声母,例如:“小学”的简拼只需要输入“XX”。
单击“EN”按钮,选择“智能ABC输入法”;
输入“XX”按下空格键;
选择9:小学。
练一练:
用“智能ABC输入法”的简拼方式输入下列词组:
社会 茶花 高昂 蛋糕 身高 智慧 中华
最后 学校 自动 学习操作 纪律 方式
2、混拼输入
简拼输入方式虽然方便,但重码很多,混拼可以随意地组合使用全拼方式和简拼方式,这样能极大地减少重码。例如:小学,可以输入XIAOX,也可以输入XXUE。
单击“EN”按钮,选择“智能ABC输入法”;
输入“XIAOX”,按一下空格键;
选择“3:小学”
3、自动构词
有些词在输入时常常会碰到,但“智能ABC输入法”的词库中却没有,这时可以把这个词造出来,存入词库中,以后再输入这个词的时候就方便了。
输入“shifanfuxiao”,按一下空格键,字符框显示为“师范拂晓”;按一下空格键;选择“2:附小”;此时,“师范附小”就被存到了词库中,以后再使用时只需要输入sffx就可以了。
试一试:
将你所在学校的学校名和好朋友的姓名存到词库中.练一练:
输入下面这篇文章
东方之珠
香港是我国通向世界的南大门,那里有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
香港的海洋公园举世闻名。那里的海洋剧场,经常聚集着许多观赏海豚、海狮精彩表演的游客。在碧波荡漾的人工湖上,几只海豚和海狮正在表演节目。它们有的在顶球,有的举重,有的嬉水,游客不时被逗得开怀大笑。
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二、保存文件
将已输入的《东方之珠》保存到“四年级”文件夹中,文件取名为“香港”。
1、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保存”按钮,弹出“另存为”对话框;
2、在“文件名”框中输入“香港”;
3、单击“保存位置”框右端的三角,选择列表中的“四年级”文件夹;
4、单击“保存”按钮。
试一试:
单击“保存”按钮后,WORD窗口中的标题栏会发生什么变化?
文献摘抄:
家长们对孩子的过份关心,很多家长认为“陪做功课”一方面可以提高孩子的专心程度,不去做小动作;另一方面孩子遇到不懂问题,能及时发现、讲解,一举两得。然而,这种“陪读”不仅造成孩子思维上的依赖,看到孩子迟疑就将答案脱口而出,使孩子通过做功课进行知识巩固的时间成了家长“温故而知新”、孩子动手不动脑的过程。另外还表现在情感上的依赖。
教后小记:
第四课 改错小能手
学习目标:
1、学会打开文件;
2、学会插入和删除文字;
3、学会查找和替换文字。
教学重点:
1、学会插入和删除文字;
2、学会查找和替换文字。
教学难点:
1、学会插入和删除文字;
2、学会查找和替换文字。
教学过程:
一、打开文件
打开“四年级”文件夹中的“香港”文件。
1、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打开”按钮,弹出“打开”对话框;
2、单击“查找范围”框右端的下拉按钮,选择“四年级”文件夹;
3、单击文件名为“香港”,再单击“打开”按钮。
试一试:
双击“打开”对话框中的“香港”文件,打开这个文件。
二、修改文章
1、定位插入点
窗口中的插入点是一个不断闪烁的、呈I形状的光标。它的作用很重要,当文章中某一位置需要进行插入、删除等操作,都必须先将它移到这个位置。
移动插入点通常有两种方法:一,将指针指向文档中的某一位置单击,插入点就移到了该位置;二,利用键盘上的光标控制区中的光标移动键来移动插入点。
2、修改文章中的错误
(1)删除字符
按退格键或删除键,删除文章中错误的字符。
(2)添加字符
首先定位插入点,然后输入要添加的字。
(3)查找与替换
将《东方之珠》一文中出现的词组“香港”全部替换成“Hong Kong”。
A、单击“编辑”菜单中的“替换”命令,弹出“查找和替换”对话框;
B、在“查找内容”框中输入要查找的文字“香港”,在“替换为”框中输入替换的文字“Hong Kong”;
C、单击“全部替换”按钮,弹出下面的窗口,表明文档中国共产党有3处“香港”,并且都已被替换成“Hong Kong”;
D、单击“确定”按钮,关闭“查找和替换”对话框。
试一试:
将《东方之珠》文章中出现的“海洋”一词替换为“sea”。
第五课 美化小天使
学习目标:
1、学会选定文本块;
2、掌握文字修饰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学会选定文本块;
2、掌握文字修饰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学会选定文本块;
2、掌握文字修饰的方法。
教学过程:
在准确地输入一篇文章之后,小明发现全篇从头到尾文字大小、字体都是一样的,显得单调。他想用WORD提供的格式工具栏来美化文字。
一、选定内容
选中《东方之珠》一文中的“海洋公园举世闻名”几个字:
1、将指针移动到“海洋公园举世闻名”的“海”字前面;
2、按下左键,拖动到“举世闻名”的“名”字后面,这几个字就呈反白显示,表示它们已被选中。
练一练:
使用选择条选中《东方之珠》第二段
二、改变文字的字号、字体及颜色
将《东方之珠》一文的标题设置成“黑体、二号、深红色”。
1、选中标题“东方之珠”;
2、单击格式工具栏上的“字体“框右端的下拉按钮,选择“黑体”;
3、单击“字号”框右端的下拉按钮,选择“二号”;
4、单击“字体颜色”框按钮,右端的下拉按钮,选择“深红”。
试一试:
单击格式菜单中的“字体”命令,利用字体对话框设置文字的、字号及颜色。
三、简单修饰文字
将《东方之珠》的最后一段文字设置成“加粗、倾斜、字符加框”。
1、选中文章的最后一段;
2、依次单击格式工具栏上的“加粗、倾斜、字符加框按钮;
练一练:
将《东方之珠》正文文字格式设置成“仿宋、深蓝色,并给最后一段加底纹。
文献摘抄:
在文本的左侧有一个空白区域,称为选择条。当指针移到这一区域时,指针会变成箭头形状,此时单击可以选定光标所在的行;双击,可以选定光标所在的段;三击,可以选定整个文档;在选择条上拖动,可以选定多行可多段文本。
第六课 调整段落的内容
学习目标:
掌握复制、移动和删除段落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掌握复制、移动和删除段落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段落的复制
将《东方之珠》的第一段复制到第三段的后面
1、选中文章的第一段;
2、单击常用工具栏的“复制”按钮;
3、将插入点移到第三段句号的后面;
4、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粘贴”按钮。
练一练:
将《东方之珠》第二段的第二句话复制到文章的最后。
二、段落的移动
将《东方之珠》第三段两句话的位置颠倒过来。
1、选中第三段的第一句;
2、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剪切”按钮;
3、将插入点移到第三段句号的最后;
4、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粘贴”按钮。
三、段落的删除
删除《东方之珠》第三段的第一句话
1、选中第三段第一句;
2、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剪切”按钮。
有时,在删除了某些内容后又后悔了。碰到这种情况,可以使用常用工具栏上的“撤消”按钮来撤消前面所做的操作,还可以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恢复”按钮,恢复原来的样子。
试一试:
利用“编辑”菜单所提供的命令,完成段落的复制、移动和删除等操作。
文献摘抄:
从家庭教育方面来讲,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对孩子教育的松紧不一,是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造成第一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家长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另一方面是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而对孩子的学习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忽略了对孩子心理上的正确引导。
第七课 简单的排版
学习目标:
1、学会设置段落的对齐方式和首行缩进;
2、学会改变行距和字距。
教学重点:
1、学会设置段落的对齐方式和首行缩进.教学难点:
1、学会设置段落的对齐方式和首行缩进.教学过程:
一、出示一篇排版好的文章
标题一般都放在中间,每个段落的开头要空两格,我们对段落的格式进行调整,就能达到所要的效果。
二、段落对齐
将《东方之珠》一文的标题居中
1、选中标题“东方之珠”;
2、单击格式工具栏上的“居中”按钮。
三、首行缩进
在WORD中,把设置每段开头空两格的形式叫首行缩进。
将《东方之珠》整篇文章的各段设置成首行缩进
1、选中《东方之珠》整篇文章;
2、单击“格式”菜单中的“段落”命令,弹出“段落”对话框;
3、单击“缩进和间距”标签中的“特殊格式”框右端的下拉箭头,选择“首行缩进”;在“度量值”框中选择或输入“2字符”。
4、单击“确定”按钮。
试一试:
拖动水平标尺上的缩进标记,设置段落的首行缩进。
四、行距的调整
将《东方之珠》全文行距设为“1.5倍行距”。
1、选中全文行距设为
2、单击“格式”菜单中的“段落”命令,弹出“段落”对话框;
3、单击“缩进和间距”标签中的“行距”框右端的下拉箭头,选择“1.5倍行距”;
4、单击“确定”按钮。
练一练:
将《东方之珠》一文的行距设为“2倍行距”。
五、字距的调整
将《东方之珠》第一段的字距设为“加宽、2磅”。
1、选中第一段;
2、单击“格式”菜单中的“字体”命令,弹出“字体”对话框;
3、单击“字符间距”标签,在“间距”下拉框中选择“加宽”,将“磅值”框中的值调整为“2磅”;
4、单击“确定”。
练一练:
将《东方之珠》全文的字间距设置为“加宽、1磅”。
文献摘抄:
自我管理能力较差,无法将”学“与”玩“合理分配。做功课时不 能集中精神,总要弄一些”玩"的小插曲,白白浪费时间,使得自己学不好,玩不好。时间长了,容易造成孩子注意力的稳定性、持久性差,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形成做事拖拉、无长性,精神易分散等不良惯。
第二篇:《古人计数》教学设计
《古人计数》教学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数数活动中,会认、读、写11-20各数。
2,结合数小棒、拨计数器等活动,掌握11-20各数的顺序和大小。
3,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感受以“十”为单位的计数方法。【教学重点】:11-20这些数的个位和十位上各数的含义。【教学难点】:对“数位”的理解。【教
具】:PPT课件,磁性小棒,及时贴,拨数器 【教
具】: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师:之前我们已经认识了0-10这些数,谁能大声的数出来,(生数完后)今天我们还要认识一些新的数。(师板书:11-20各数的认识)。
师:谁说说11-20中间这个横线都表示哪些数? 生:12,13„„19 师:看老师变魔术,(师出示11-20所有的数,并将其贴在黑板上,请学生齐读)生齐读。
师:看来同学们对这些数并不陌生,你们读的真棒!为了奖励你们,接下来我讲一个和数有关的小故事,你们愿意听吗?
生:愿意。
二、听故事,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师:古时候,数字还没发明出来前,人们还不会今天的计数方法,牧羊人并不知道他养了多少只羊,但是这并不影响他管理好羊群。牧羊人是这们记录他的羊群数量的:牧羊人坐在羊圈门口,每出去一只羊,牧羊人就在地上摆一个石子,出去一只再摆一个„„我们也学着牧羊人用小棒来记录羊的只数。这些羊都关在羊圈里,为了让大家能摆出小棒,邱老师放出一只羊,你们就摆一根小棒,那我又放出一只,你们又摆一根。现在请准备好小棒,我可要放羊了,我想请一名同学上讲台来摆。现在你们的小手准备好小棒,眼睛看着我的羊。准备,一只羊,又一只羊,„„
生摆小棒。
师:牧羊人到底有多少只羊?让杨惜沅带着大家一起数。生:一只羊,两只羊„„11只羊
师:孩子们,快数数你记录的是不是11只羊。感谢他为我们数出了羊的只数,接下来老师有个问题要考大家,请看黑板,谁知道这些是几根小棒?
生:10根。
师:10根小棒是几个一? 生:10个一。
师:好我们一个一,一个一的来数。(出示课件)
生:一个一,两个一,三个一„„十个一(生数完后师板书:10个一)师:10个1是多少? 生:10个1是10。师:现在我把这10个1捆在一起,看好了。(师:出示课件捆的过程)捆了几捆? 生:1捆。
师:这10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生:10 师:几个十? 生:一个十,师:(手指黑板上的10个1)请回想一下刚才这是10个1,老师把这10个1怎么了? 生:捆起来了。
师:来,请你帮我把这10个1捆起来。(生帮师捆黑板上的小棒)师:谁知道我们把10个1捆成了什么? 生:一个十,(师板书一个十)
师:10个1是十,一个十也是十,想想:10个一和一个十相不相等? 生:相等。
师:所以我们说10个一就是一个十,(师板书就是后请学生齐读)师:你们想不想试着把10个一变成一个十? 生:想。
师:老师采访一下:你打算先数出几个一? 生:10个一,师:然后怎么办? 生:捆起来?
师:请用皮筋捆出一个十,(生动手捆)举起你们的一个十。(让学生收起小棒)师:刚才我们用小棒捆出了一个十,现在谁能用计数器拨出一个10? 生试着拨。
师:他就放了一个珠子就能表示一个十?快给我讲讲怎么一个珠子就能表示一个十? 生:因为它放在了十位上。
师:你真棒还认识十位这两个字,这个十位叫数位,(师出示自制的计数器)我们把从右边起的第一位叫着个位,第二位叫着十位。
师:谁来说说从右边起第一位叫什么? 生: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叫十位。师:这个珠子放在十位上就能表示一个十,现在请一位同学用磁铁表示珠子来表示一个十,生摆完后师追问:你摆了几个十? 生:一个十,师:刚才我们数了11只羊,我请一个学生在计数器上摆出来,(生摆后师提问):我有问题,为什么要把它放在个位? 生:因为它是一个一个的,师:哦,个位上的就表示几个一,那合起来是多少? 生:11。
师:那11这两个1,它们的意思一样吗?
生;不一样,一个表示一个十,一个表示一个一,师:这两个珠子长的一样,怎么一个就能表示一个十,一个就能表示一个一呢? 生:一个是放在十位,一个是放在个位。
师:我明白了,不是珠子神奇,而是这个数位不同,那10+1=11。
三、尝试应用,加深认识
师:接下来我们从10开始数,(师再摆出五根)是几根 生:15,师:(师拿走两根)生:12 师:现在从12开始数,13,13„„19 师:谁能在计数器上拨出19? 一生 拨,全班齐数
师:19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生:一个十,9个`1。师出示做一做第一题,那10+9=? 生:19。
师:那19再加1是多少? 生:20 师:现在又满10根了,要怎么办? 生:捆起来。
师;来我们一起捆起来,来谁说说这是几个十? 生:两个。
师:2个十是多少/ 生:20。
师板书:2个十,是20。谁能在计数器上拨出20。
师出示:10+10=? 生:20。
四、课堂小结,巩固新知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生:
师:看来同学们掌握了这么多新知识,现在老师想请你们动笔写一写,请打开课本翻到第75页,完成练一练的1、2两题。
板书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
10个一就是1个十
10+1=11 2个十,是20
第三篇:古人计数教学设计
《古人计数》
教学内容: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加减法
(二)教材分析:
《古人计数》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10以内数的认识和1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在具体的操作中,让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认识20以内的数首先要理解两位数的数位及其位值。一个大于10的数的表示方式是逐步进化的:从用小棒(算筹)表示,到用计数器(算珠)表示(实际上计数器表示数的方法是摆小棒表示数的方法的简化和抽象:计数器上的“十位”与“捆”对应,“个位”与“根”对应),再到两位数(符号)表示,这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让学生经历这个抽象过程,两位数才会成为学生思维中具体的存在物,其中记数的位值原理才会在今后认识更大的数时起积极迁移的作用。理解11~20这些数的个位和十位上各数的含义是本小节的教学重点,对“数位”的理解是本小节的教学难点。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以及形式多样的练习,加深学生对“数位”的理解。学生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和通过幼儿园的学习,已经具有了一些关于20以内的数的经验,这一节课又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10以内数的认识和1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这节课的知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有些孩子可能也对数位的理解还是会有些困难。所以本节课我想通过捆一捆、摆一摆等学生感兴趣的动手操作活动,引导学生探究新知。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2、培养学生用准确地数学语言对概念进行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与同桌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善于倾听的良好学习习惯。
3、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在逐一计数的基础上,体会一一对应的思想和从“实物图片—小棒模型—用数字计数”的抽象过程,积累十进制概念活动经验。教学重点:
理解11~20这些数的个位和十位上各数的含义。教学难点:
对“数位”的理解。教具准备:
课件、磁铁、剪刀、胶带、小棒、计数器、纸条、学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复习10以内的数。
2、通过数小组的人数,引出课题。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建立数学模型
(一)活动一:感知11~20各数的顺序。
1、有谁知道11~20各数指的是哪些数吗?
2、顺着、倒着数数。
3、你知道19的前面是那个数字是几吗?19的后面呢? 和13相邻的两个数是几和几呢?
4、谁还能像老师这样提出问题问问同学?
(二)活动二:数小棒初步感悟数位和数的组成
1、通过数鱼,初步感悟数的组成和数位
(1)引入:很早很早之前,也就是在原始社会,人们还没发明数字,不会用数字表示多少,他们只能通过结绳、石头或木棍来表示多少。想不想知道他们是怎么数数的吗?比如古人数捕到的鱼有多少条时,每数一条鱼,就会用1根木棍表示,放出2只羊呢,就用2根木棍表示。(师在黑板上摆小棒示范)(2)老师放鱼,同学们来用小棒来表示。(3)初步感知数的组成和数位顺序。
2、再次感知15和19的组成和数位顺序。
3、探究20的组成。
三、巩固练习,解释与应用
(见学案)
四、师生合作总结,完善知识结构
1、你在这节数学课上有什么收获呢?
2、觉得自己表现得很好的给自己鼓鼓掌,认为同桌表现很好的给同桌鼓鼓掌。
第四篇:《古人计数》教学设计
《古人计数》教学设计
马莉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2、培养学生能够准确地用数学语言对概念进行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和勤于动口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11~20这些数的个位和十位上各数的含义是重点;对“数位”的理解是难点。
教学方法 实物演示法。
课前准备小棒,计数器。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师: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0—10这些数。今天,我们还要认识一些新的数:(11—20各数的认识),谁说说,11到20中间都有哪些数?
生:(1)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数。(2)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倒数。总结:我们都是一个一个数的。
2、数第一组的人数。
师:和刚才你数的10以内的数比,你发现了什么? 生:第一组的人数超过了10。
师:生活中经常会用到比10大的数,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
二、活动一:建立数位概念.
1、“古人计数的故事”
为了奖励大家,接下来,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和数学有关的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古时候,人们并不认识数,他是这样记录他的羊群数量的:牧羊人坐在羊圈门口,每出去1只羊,就在地上摆1个石子···我们来学学古人,用1根小棒代替1只羊,摆一摆,数一数。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只小羊。(不能一个个出声数出来,每出现1只羊,只能对应摆1根小棒。)
牧羊人到底有多少只羊?(用刚学过的数数的知识数一数。如:1根1根数;2根2根数···数到10根。
2、一根一根数,有10根小棒,也就是10个1.现在我们把它捆成一捆,它就成了1个十.
3.学生自己数出10根小棒,并将10根捆成一捆,体会10个一就是1个十.
4.让学生再拿出1根小棒.
(1)现在是几根小棒?
(2)它是由什么组成的?(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
(3)它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它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 10+1=11
(二)介绍计数器及数位
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十位上的1就表
示是10.
2.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11.
一边拨一边说:“在个位上拨几,在十位上拨几.”
11这两个1,它的意义一样吗?
学生探究(一个表示1个十,一个表示1个一,因为数位不同。)3.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数、认、读、写12~20各数. 用计数器表示出19,说说是怎么拨的。课件显示19根小棒,说说它的组成。那如果再加上一根是多少?19+1=?
你能在计数器上也加上这个珠子吗?生自己拨,上台展示。个位上又满十了,10个一就是1个十,那么在十位拨一个珠子就能表示1个十,现在十位上有几个珠子?
十位上两个珠子就是2个十,2个十就是20.那这些小棒又满10了,把它们捆起来,捆成一捆,就是1个十,现在有几个十?(2十就是20)10+10=20
三、活动二:快速拨数.
(一)师生互练
1.教师说数,学生快速在计数器上拨出.
2.说一说它的含义及是怎么拨的(生上台展示,边说边拨。).
(二)生生互练
一人说数,另一人拨出,并说一说.两人互换再练.
四、活动三:对口令.
(一)师生互对
例:教师说16,学生对1个十和6个一.
教师说1个十和7个一,学生对17.
(二)生生互对
五、活动四:填、读尺子上的数.
(一)出示图片:写一写
师生一起将尺子上的数补充完整.
(二)教师提问
1.比15小比11大的数有那些?
2.17的前面是几?后面是几?
„„
3.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六、活动五:
找一找,说一说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见到或用到了11~20各数.
七、小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五篇:科学计数法教学设计
科学计数法教案
三溪中学 魏俊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进一步感受大数,再次认识到可以利用身边熟悉的事物对大数进行描述,并能够利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大数,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数感。
它是上一节课内容的继续,又是以后学习较小的数的科学记数法的基础,因此本小节的重点是科学记数法的概念,难点是如何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较大的数。
二、学情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方,100万有多大等内容,这节课进一步学习大数的表示——科学记数法。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数据搜集体验活动,感受到了大数据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科学记数法的意义;
2、学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
3、对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进行简单的运算。过程与方法目标:
1、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感;
2、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
情感与态度目标:
2、通过用科学记数法方便、简洁地表示大数,感受数学的简洁美。
3、让学生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大数的背景知识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与培养节约、环保等意识。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借助于生活中熟悉的实例认识了100万有多大.那么生活中还有没有比100万更大的数呢?我们看下面几个数据.
(1)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中国人口约为1300000000人.(2)太阳半径约为696000000米.(3)光的速度约为300000000米/秒(4)地球离太阳约有1亿五千万千米.
1、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5)地球上煤的储量估计15万亿吨以上
我们注意到上面这几个数比100万还大.我们知道生活中比100万大的数还很多.但我们发现要表示这些较大的数非常麻烦.例如(5)中15万亿吨=***000吨,这些较大的数写起来很麻烦,有没有简单的表示方法呢?
[教学意图]:此情景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故事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是对乘方知识的复习,又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了大数,让学生读读、看看这些数,引起学生强烈的认知上的冲突,形成一种心理上的想读、想写的求知欲望。从一系列的数据中体会大数“读”“写”的困难,从而导出课题。
(二)探索新知,解析问题
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遇到了几个很大的数,看起来、读起来、写起来都不方便,有没有简单的表示法呢?(1)提出以下问题。
问题
1、回顾有理数的乘方运算,算一算:
10= 10= 10= 10= 请学生讨论回答(1)10表示什么?
(2)指数与运算结果中的0的个数有什么关系?(3)指数与运算结果的数位有什么关系? 问题
2、把下列各数写成10的幂的形式: 1、100,1000,10000,能写成10()2、300=3×100=3×10()3000=3×1000=3×10()30000=3×10000=3×10()
3、再由学生完成上面4个例子中的数的表示。(学生对160 000 000 000这个数可能表示为、16×1010,教师要利用学生这种错误,强调a的范围)
4、科学记数法的的定义:
我们把大于10的数记成a×10n 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即1≤a<10,n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224810[教学意图]:通过层层递进的探究设计,启发学生成功地发现“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同时又通过学生示错,让学生记住a的范围,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探究式教学。
小组讨论交流得出科学记数法的概念:可以借助10的幂的形式来示大数。比如:1300000000=1.3×109 69600000000=6.96×1010 300000000=3×108 98000000=9.8×107
10100000000=1.01×1010 61000000=6.1×107
(板书)科学记数法: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表示成a × 10n的形式(其中1≤a<10,n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教学意图]:通过层层递进的探究设计,启发学生成功地发现“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同时又通过学生示错,让学生记住a的范围,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探究式教学。
(三)感受应用、领悟新知
1、将下列大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1)地球表面积约为510 000 000 000 000平方米,地球上陆地的面积大约为149000000平方米;
(2)2002年,中国有劳动力约为720000000人,失业下岗人员约为14000000人;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0000人,进城找工的农民约120000000人。
2、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原来各是什么数:
(1)2003年10月15日,中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神舟五号飞船绕地球飞行了14圈,行程约为6×105千米;
(2)一套《辞海》大约有1.7×107个字。
(3)1972年3月发射的“先驱者十号”是人类发往太阳系外的第一艘人造太空探测器,至2003年2 月人们最后一次收到它发回的信号时,它离地球1.22×1011千米。
①以上内容由学生先自己完成,然后互相纠错。
②教师提问:大家都已学会了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数,现在请大家观察一下原数整数的位数与指数n之间的关系,有没有什么发现? ③总结规律:原数整数的位数减去1就是n.[教学意图]:本环节设计了正反两个方面,不仅是及时巩固了科学记数法,同时为学生提供了n与整数位个数之间的关系“窍门”,加快了表示的速度,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四)巩固提高、体验成功
1.科学记数法就是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_____的形式.其中_____,_____. 2.用科学记数法记出下列各数. 1000 80000 56000000 7400000 3.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记出的数,原来各是什么数?
1×107 4×103 8.5×106 7.04×105 3.96×104
4.一天有8.64×104秒,一年如果按365天计算,一年有多少秒?(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5.一个正常人的平均心跳速率约为每分70次,一年大约跳多少次?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这个结果,一个正常人一生心跳次数能达到1亿次吗? [教学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科学记数法的理解。
(五)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以下问题: ⑴.什么叫做科学记数法?
⑵.灵活运用科学记数法,注意解题技巧,总结解题规律 ⑶.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 1≤a<10. ② 当大数是大于10的整数时,n为整数位减去1.[教学意图]让学生通过说一说感受,谈一谈学习体会,从而在知识、技能、情感方面进一步提高,学生个性得到进一步张扬。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效果:师生合作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进一步升华,更能体现师生平等合作交流的精神。
(六)布置作业.课本第45页练习
(七)板书设计
科学计数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四、巩固提高、体验成功
二、探索新知,解析问题
五、课堂小结
科学计数法:
三、感受应用、领悟新知
六、布置作业
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