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学计数法教 教学设计包金荣
21.5.零指数幂与负整数指数幂(2)
科学计数法———教学设计
2011.2
作者:包金荣,大连市37中教师,获辽宁省优秀教师,省数学骨干教师,大连市优秀班主任,平日是贵刊的忠实读者,看到贵刊的教学案例,也愿参与,浪费编者宝贵的时间,谢谢诚意。
21.5.零指数幂与负整数指数幂(2)
科学计数法———教学设计
大连37中 包金荣
本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华东师大版.初三数学21.5这一节的第二课内容.一、教学目标的设计过程
1、明确课程目标
我们知道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不可少的工具。《新课标》的理念又告诉我们:数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因此,这节课的学习将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
2、分析教学内容
“数学学习的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本节课内容是在上一节学习了零指数幂和负整数指数幂的基础上,把绝对值小于1的数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出来,这是对以前学过的正整数指数幂的推广、扩充和完善,通过同学们比较异同,弄清新旧知识的区别和联系,进一步把它们统一起来,形成规律去用。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有了更高的立足点。
3、学情分析
在学生已有对绝对值大于1的数的科学计数法表示的经验的基础上,学生又刚刚学完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及运算互化,进一步分析初三学生已初步学会了对数学知识的总结、观察、处理和思考,因此,要多给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自觉探索、归纳、总结规律、方法、形成技能,获得更广泛的学习经验,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此基础上关注他们的学习水平及表现出的情感、价值观,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由以上原因确定出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1)在了解零指数幂和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及性质的基础上,会用科学计数法来表示绝对值小于1的数。
(2)理解用正指数幂及负指数幂表示绝对值大于1和绝对值小于1的数的区别和联系,认识它们的统一性。
(3)掌握科学计数法表示数的方法。灵活运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
2、教学思考目标
(1)经历怎样将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绝对值小于1的数用科学计数法表示的过程。
(2)针对科学计数法的扩充,统一认识,体会应用科学计数法表示数的简洁性
(3)历经对科学计数法表示数时规律的总结归纳。
(4)历经观察、思考、体验、交流与教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学会归纳阐述自己的观点。
3、解决问题目标
(1)学生会用科学计数法表示绝对值大于1和绝对值小于1的数。不同程度地获得解决他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观察、归纳出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及方法。
(3)初步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的思维过程。(4)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意识。
4、情感与态度
(1)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学习,激发探索科学计数法表示数的规律中,产生好奇心、求知欲。
(2)学生归纳出规律后,产生一种成功的体验,并自觉养成仔细、认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和独立思考提出质疑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探究绝对值小于1的数的科学计数法表示的方法。难点:科学计数法中的指数与小数点后面零的个数的关系。关键:通过观察、探索得出规律。
四、教学方法:发现、探索的教学方法。
五、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交流,指导学生学生对提出的问题分组讨论,调动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探索科学计数法的本质特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浓厚兴趣。
六、教学工具:投影仪
七、教学过程
问题情境——知识解释——探索交流——形成规律——应用解决问题——理解拓展与反思。
1、创设情境:
师:人们常说“丢西瓜,拣芝麻”是说有些人办事只抓无关紧要的一些小事。却忽视具有重要意义的大事,据测算5万粒芝麻才200克,那么一粒芝麻多少千克呢?(对这个数学问题,学生跃跃欲试,产生强烈的好奇心)。
生:列出计算式: 200÷50000000=0.00000004(千克)
师:这的结果太小啦,表示起来不太方便,由此我们想起了曾经用用科学计数法表示过绝对值大于1的数了,例如: 3780000000=3.78×10(提问学生回答)
这很简洁方便,特别是适用于计算器,计算机的计算。
由此我们就想到,能不能用科学计数法表示绝对值小于1的数呢?
2、用知识解释
师:好我们先来计算下面问题:
9110=4= 0.0001
1041 2.1×10=2.1×5=2.1×0.00001=0.000021
105 反过来 0.0001=10 0.000021=2.1×10
由此可见,绝对值小于1的数可以怎样来表示。学生:用10的负指数幂来表示,师 大家接着把下列数写成如上面表示的形式。
生:动笔表示 0.0000000051=
54 0.0000301= 师:我们把绝对值小于1的数写成a×10n(n为负整数,│a│<1 形式也叫科学计数法。
它与以前学过绝对值大于1的数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为a×10n(n为正整数)形式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生:a的绝对值大于1的数,n为正整数;a的绝对值小于1时n为负整数。
3、探索交流
师:把下列各数用科学计数法表示:
0.00002;0.000707;0.000122;-0.000056.学生做完后,师 :4人一组讨论,发现有什么规律,│a│这部分有什么特点,10的指数与小数点位数的关系
教师作为合作者、参与引导。
生:0.00002=2×10,我们发现指数-5中的5与2前面零的个数相同;
0.000707=7.07×10的指数-4中的4与有效数字前面零的个数相同;
„„。
师:大家总结的很好,事实上它的规律与绝对值大于1的数表示的方法类似,在37200000=3.72×10中7与整数的位数有关,它们都是有规律的,按它的规律去做,我们可以节约大量时间,进而提高阶题速度和准确性。
4、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学生:练习教材20页例3; 20页练习1、2、3、4、做完后分组互评、互议,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师:指导、个别辅导、评价。补充练习:
①、太阳质量约为2×10吨,地球质量约为6×10千克,则太阳质量是地球质量的多少倍?(结果保留两个有效数字)。
47-4
-5②、下列各数是用科学计数法表示的数是()
A.-2×10-2 B.0.12×103 C.12.3×10-4 D.541×10-2
③、用科学计数法表示0.0000432的结果为()
A.4.32×10 B.4.32×10 C.0.432×10 D.0.432×10
5、拓展与小结
师:本节你有什么收获?
生:学会了科学计数法表示绝对值小于1的数,理解了它的规律。
6、作业:教材22页第3题
补充作业: ①
②近似数0.000583精确到_________位;保留一位有效数字,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为_______________.八、教学反思
走出课堂,感触颇深,我感觉以学生为本,兼顾个体差异为原则,实施以分组探究,合作学习为基础的教学,使学生感受到学习乐趣会使我的教学有更广阔的发展。在用科学计数法表示数,不仅让学生养成了仔细认真的学习习惯,还保护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实现了齐头并进,有课内实现了潜移默化的团队优势和互帮互学的爱心教育,学生参与率高,它们愿意在这种心情愉悦的气氛中学习,从而顺利学会了解决现实生活中数学的不同特点用科学计数法表示的知识技能教学任务。甲种细菌的半径为4×10m,乙种细菌的半径为5×10m,那种细菌的半径大?
-4-4
第二篇:科学计数法教学设计
科学计数法教案
三溪中学 魏俊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进一步感受大数,再次认识到可以利用身边熟悉的事物对大数进行描述,并能够利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大数,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数感。
它是上一节课内容的继续,又是以后学习较小的数的科学记数法的基础,因此本小节的重点是科学记数法的概念,难点是如何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较大的数。
二、学情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方,100万有多大等内容,这节课进一步学习大数的表示——科学记数法。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数据搜集体验活动,感受到了大数据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科学记数法的意义;
2、学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
3、对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进行简单的运算。过程与方法目标:
1、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感;
2、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
情感与态度目标:
2、通过用科学记数法方便、简洁地表示大数,感受数学的简洁美。
3、让学生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大数的背景知识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与培养节约、环保等意识。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借助于生活中熟悉的实例认识了100万有多大.那么生活中还有没有比100万更大的数呢?我们看下面几个数据.
(1)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中国人口约为1300000000人.(2)太阳半径约为696000000米.(3)光的速度约为300000000米/秒(4)地球离太阳约有1亿五千万千米.
1、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5)地球上煤的储量估计15万亿吨以上
我们注意到上面这几个数比100万还大.我们知道生活中比100万大的数还很多.但我们发现要表示这些较大的数非常麻烦.例如(5)中15万亿吨=***000吨,这些较大的数写起来很麻烦,有没有简单的表示方法呢?
[教学意图]:此情景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故事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是对乘方知识的复习,又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了大数,让学生读读、看看这些数,引起学生强烈的认知上的冲突,形成一种心理上的想读、想写的求知欲望。从一系列的数据中体会大数“读”“写”的困难,从而导出课题。
(二)探索新知,解析问题
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遇到了几个很大的数,看起来、读起来、写起来都不方便,有没有简单的表示法呢?(1)提出以下问题。
问题
1、回顾有理数的乘方运算,算一算:
10= 10= 10= 10= 请学生讨论回答(1)10表示什么?
(2)指数与运算结果中的0的个数有什么关系?(3)指数与运算结果的数位有什么关系? 问题
2、把下列各数写成10的幂的形式: 1、100,1000,10000,能写成10()2、300=3×100=3×10()3000=3×1000=3×10()30000=3×10000=3×10()
3、再由学生完成上面4个例子中的数的表示。(学生对160 000 000 000这个数可能表示为、16×1010,教师要利用学生这种错误,强调a的范围)
4、科学记数法的的定义:
我们把大于10的数记成a×10n 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即1≤a<10,n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224810[教学意图]:通过层层递进的探究设计,启发学生成功地发现“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同时又通过学生示错,让学生记住a的范围,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探究式教学。
小组讨论交流得出科学记数法的概念:可以借助10的幂的形式来示大数。比如:1300000000=1.3×109 69600000000=6.96×1010 300000000=3×108 98000000=9.8×107
10100000000=1.01×1010 61000000=6.1×107
(板书)科学记数法: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表示成a × 10n的形式(其中1≤a<10,n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教学意图]:通过层层递进的探究设计,启发学生成功地发现“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同时又通过学生示错,让学生记住a的范围,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探究式教学。
(三)感受应用、领悟新知
1、将下列大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1)地球表面积约为510 000 000 000 000平方米,地球上陆地的面积大约为149000000平方米;
(2)2002年,中国有劳动力约为720000000人,失业下岗人员约为14000000人;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0000人,进城找工的农民约120000000人。
2、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原来各是什么数:
(1)2003年10月15日,中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神舟五号飞船绕地球飞行了14圈,行程约为6×105千米;
(2)一套《辞海》大约有1.7×107个字。
(3)1972年3月发射的“先驱者十号”是人类发往太阳系外的第一艘人造太空探测器,至2003年2 月人们最后一次收到它发回的信号时,它离地球1.22×1011千米。
①以上内容由学生先自己完成,然后互相纠错。
②教师提问:大家都已学会了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数,现在请大家观察一下原数整数的位数与指数n之间的关系,有没有什么发现? ③总结规律:原数整数的位数减去1就是n.[教学意图]:本环节设计了正反两个方面,不仅是及时巩固了科学记数法,同时为学生提供了n与整数位个数之间的关系“窍门”,加快了表示的速度,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四)巩固提高、体验成功
1.科学记数法就是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_____的形式.其中_____,_____. 2.用科学记数法记出下列各数. 1000 80000 56000000 7400000 3.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记出的数,原来各是什么数?
1×107 4×103 8.5×106 7.04×105 3.96×104
4.一天有8.64×104秒,一年如果按365天计算,一年有多少秒?(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5.一个正常人的平均心跳速率约为每分70次,一年大约跳多少次?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这个结果,一个正常人一生心跳次数能达到1亿次吗? [教学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科学记数法的理解。
(五)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以下问题: ⑴.什么叫做科学记数法?
⑵.灵活运用科学记数法,注意解题技巧,总结解题规律 ⑶.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 1≤a<10. ② 当大数是大于10的整数时,n为整数位减去1.[教学意图]让学生通过说一说感受,谈一谈学习体会,从而在知识、技能、情感方面进一步提高,学生个性得到进一步张扬。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效果:师生合作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进一步升华,更能体现师生平等合作交流的精神。
(六)布置作业.课本第45页练习
(七)板书设计
科学计数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四、巩固提高、体验成功
二、探索新知,解析问题
五、课堂小结
科学计数法:
三、感受应用、领悟新知
六、布置作业
例题
第三篇:科学计数法教学设计
科学计数法教学设计
潘营中学:裴小艳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进一步感受大数,再次认识到可以利用身边熟悉的事物对大数进行描述,并能够利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大数,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数感。它是上一节课内容的继续,又是以后学习较小的数的科学记数法的基础,因此本小节的重点是科学记数法的概念,难点是如何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较大的数。
二、学情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方,100万有多大等内容,这节课进一步学习大数的表示——科学记数法。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数据搜集体验活动,感受到了大数据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科学记数法的意义;
2、学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
3、对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进行简单的运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感;
2、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
感 情感与态度目标:
1、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通过用科学记数法方便、简洁地表示大数,感受数学的简洁美。
3、让学生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大数的背景知识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与培养节约、环保等意识。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导入问题
上一节课我们借助于生活中熟悉的实例认识了100万有多大.那么生活中还有没有比100万更大的数呢?我们看下面几个数据.
出示投影片(1)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中国人口约为1300000000人.(2)太阳半径约为696000000米.(3)光的速度约为300000000米/秒(4)地球离太阳约有1亿五千万千米.(5)地球上煤的储量估计15万亿吨以上
我们注意到上面这几个数比100万还大.我们知道生活中比100万大的数还很多.但我们发现要表示这些较大的数非常麻烦.例如(5)中15万亿吨=***000吨,这些较大的数写起来很麻烦,有没有简单的表示方法呢? [设计说明]:此情景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故事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是对乘方知识的复习,又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了大数,让学生读读、看看这些数,引起学生强烈的认知上的冲突,形成一种心理上的想读、想写的求知欲望。从一系列的数据中体会大数“读”“写”的困难,从而导出课题。
(二)探索新知,解析问题
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遇到了几个很大的数,看起来、读起来、写起来都不方便,有没有简单的表示法呢?(1)提出以下问题。
问题
1、回顾有理数的乘方运算,算一算:
10= 10= 10= 10= 24810请学生讨论回答(1)10表示什么?
(2)指数与运算结果中的0的个数有什么关系?(3)与运算结果的数位有什么关系? 问题
2、把下列各数写成10的幂的形式: 1、100,1000,10000,能写成10()
2、300=3×100=3×10()
3000=3×1000=3×10()30000=3×10000=3×10()
3、再由学生完成上面4个例子中的数的表示。(学生对160 000 000 000这个数可能表示为、16×1010,教师要利用学生这种错误,强调a的范围)
4、科学记数法的的定义:我们把大于10的数记成a×10n 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即1≤a<10),n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设计说明]:通过层层递进的探究设计,启发学生成功地发现“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同时又通过学生示错,让学生记住a的范围,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探究式教学。
21小组讨论交流得出科学记数法的概念:可以借助10的幂的形式来表示大数。
比如:1300000000=1.3×109,69600000000=6.96×1010,300000000=3×108 98000000=9.8×107,10100000000=1.01×1010,61000000=6.1×107
(板书)科学记数法: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表示成a × 10n的形式,其中1≤a<10,n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scientific notation)。
[设计说明]:通过层层递进的探究设计,启发学生成功地发现“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同时又通过学生示错,让学生记住a的范围,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探究式教学。效果: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问题的探讨,学生能积极思考、交流,学会了从特殊到一般转化问题的方法,提升了概括问题的能力。
(三)感受应用、领悟新知
1、将下列大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1)、地球表面积约为510 000 000 000 000平方米,地球上陆地的面积大约为149000000平方米;
(2)、2002年,中国有劳动力约为720000000人,失业下岗人员约为14000000人;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0000人,进城找工的农民约120000000人。
2、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原来各是什么数:
(1)、2003年10月15日,中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神舟五号飞船绕地球飞行了14圈,行程约为6×105千米;
(2)、一套《辞海》大约有1.7×107个字。
(3)、1972年3月发射的“先驱者十号”是人类发往太阳系外的第一艘人造太空探测器,至2003年2 月人们最后一次收到它发回的信号时,它离地球1.22×1011千米。
①以上内容由学生先自己完成,然后互相纠错。②教师提问:大家都已学会了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数,现在请大家观察一下原数整数的位数与指数n之间的关系,有没有什么发现?③总结规律:原数整数的位数减去1就是n.[设计说明]:本环节设计了正反两个方面,不仅是及时巩固了科学记数法,同时为学生提供了n与整数位个数之间的关系“窍门”,加快了表示的速度,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四)巩固提高、体验成功
1.科学记数法就是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_____的形式.其中_____,_____.
2.用科学记数法记出下列各数. 1000 80000 56000000 7400000 3.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记出的数,原来各是什么数? 1×107 4×103 8.5×106 7.04×105 3.96×104
4.一天有8.64×104秒,一年如果按365天计算,一年有多少秒?(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5.一个正常人的平均心跳速率约为每分70次,一年大约跳多少次?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这个结果,一个正常人一生心跳次数能达到1亿次吗? 设计说明: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科学记数法的理解。
(五)课后调查、应用数学
1、神舟六号已于2005年成功地完成了它的科研任务,同学们可以通过网络或其它方法,查查它总共在太空中飞行了多少千米及相关数据。
2、记录你家一周内产生垃圾袋的数字,计算一年的数字,如果本地有100万户家庭,一年内大约产生多少个垃圾袋?(以上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设计说明]:课后调查是本节课的延伸,学生通过调查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可以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通过亲身实践去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增加民族自豪感与环保意识。
(六)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以下问题: ⑴.什么叫做科学记数法?
⑵.灵活运用科学记数法,注意解题技巧,总结解题规律 ⑶.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 1≤a<10.
② 当大数是大于10的整数时,n为整数位减去1.设计说明:让学生通过说一说感受,谈一谈学习体会,从而在知识、技能、情感方面进一步提高,学生个性得到进一步张扬。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效果:师生合作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进一步升华,更能体现师生平等合作交流的精神。
(七)布置作业 内容: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以下问题: ⑴.什么叫做科学记数法?
⑵.灵活运用科学记数法,注意解题技巧,总结解题规律 ⑶.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 1≤a<10.
② 当大数是大于10的整数时,n为整数位减去1.作业:习题6.2习题6.2
(八)板书设计
科学记数法
科学记数法: 例题: 数据展示
1.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 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 数位只有一位的数(1≤a<10,n是正整数)2.10的指数与整数位的关系: 指数=整数位-1 设计意图:展现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用彩色增加信息的强度,突出重点.(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建立在“学生是数学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教育理念上的。教师力图通过情景创设使新课程成为数学活动的场所,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渗透德育,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生动活泼地、自主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争取学生的知识技能得到全面发展。当然课堂教学是生成的课堂,我们只能在教学中去善于捕捉课堂信息,作出灵活的选择,才能真正地达到课堂的高效,也真正地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第四篇:科学计数法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1、能了解科学记数法的意义
2、能掌握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比较大的数
一、能力目标:
1、借助身边所熟悉的事物进一步体会、感受生活中的大数,增强数感,积累数学经验。
2、会用简便的方法——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
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有创意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实践,再与他人交流学习方法,并从中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战胜困难的勇气。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
难点:正确掌握10n的特征,探索归纳出科学记数法中指数与整数位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自主交流——探索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
师:上节课我们借助于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认识了100万有多大,下面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书写下面的数据:(用阿拉伯数字)
(1)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中国人口约为1300000000人
(2)太阳半径约为696000000米
(3)地球离太阳约为150000000千米
(4)光的速度约为300000000米/秒
师:你想到了什么?
(生:这些数太大了,不好记。比100万都大。这些数据读和写都比较困难…)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书写这些较大数据的科学的方法,(引出课题)
师:现在我们不知道怎样写这些数简便,那我们寻求一下计算器的帮助。计算器就算是容纳的数字再多,也得有个极限是吧?平时我们用的计算器最多能容纳多少位?
生:8位或10位
师:当计算器计算到大于8位或10位的数时,它是怎么显示的?你们试试看,你是怎样操作的?(学生自己操作,汇报结果。老师写出最后形式,讲评后,举出课本上小明用计算器表示大数的方法。最后计算器显示出1×的形式。这一部分用课件展示)
师:1×是小明通过怎样的运算得到的呢?
(生:可能回答是1000经过两次平方得到的。师:实际上就是1000的几次方?生:1000的4次方。那么1×应该表示什么数?生:1000即1000000000000)
师:计算器显示屏上的“12”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表示10的指数
师:这里出现了指数的概念,我们曾经在‥哪一部分学到了指数?
生:乘方运算
师:先来回顾一下什么是乘方。
生: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回答不出具体概念可以举例说明,老师再总结)
师:下面我们再来回顾一下10的n次幂的规律和意义:课件展示
10=10
100=10×10=10(10的2次幂等于1后面带2个0)
1000=10×10×10=10(10的3次幂等于1后面带3个0
10000=10×10×10×10=10(10的4次幂等于1后面带4个0)
‥‥‥‥‥
1000…000=.=10(10的n次幂等于1后面带n个0)
师:你能发现什么规律?10的指数和0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生:容易发现指数的大小就是0的个数。
规律一:幂指数等于零的个数
师:再观察幂指数与整数的数位有什么关系
生:幂指数比整数的数位小
1规律二:幂的指数比整数的数位少1
师:我们用10的n次幂的形式表示出了像这样1后面有很多0的形式的大数,那么,我们怎么来表示一般的大数呢?投影一些大数的图片,问刚才投影的图片中的大数能这样表示吗?是怎样表示的?有什么规律?:课件展示
300000000=3×100000000=3×108
150000000=1.5×100000000=1.5×10
696000=6.96×100000=6.96×10
5学生可讨论后回答,有一定的难度,老师可以给与一定的启示。培养学生归纳叙述的能力。(观察n与位数的关系。还可能出现有学生质疑可不可以表示成300000000=30×10。老师答:可以,但为了统一标准,规定了前面一个因数的范围)
师:像上面那样表示大数的方法,我们叫科学记数法:课件展示:
一般地,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表示成a×10的形式,其中1<10,n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其中n的值是比原数的整数位数少1的数)
师:下面我们就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表示下列各数:课件展示
例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1000000;(2)574000000;(3)80700000;
(5)30030;(6)127.43.
解:
(1)1000000=106;
(2)574000000=5.74×108;
(3)80700000=8.07×107;
(5)30030=3.003×104;
(6)127.43=1.2743×102.
例题2、3、4
5.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记出的数,原来的数各是什么数?
(1)8.5×106;(2)7.04×105;(3)3.96×104;
课标剖析(教材全解333页)
课后调查,课件展示:
课本201页的做一做,分小组调查。
读一读:课本202页的读一读,并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它们。
小结
师:这节课你都掌握了那些本领呢?
(学生自由发言,最后强调a的取值范围,n的值的确定)
第五篇:《科学计数法》的教学设计
《科学计数法》的教学设计
苗桂玲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了解科学记数法的意义
2、能掌握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比较大的数
(二)能力目标:
1、借助身边所熟悉的事物进一步体会、感受生活 中的大数,增强数感,积累数学经验。
2、会用简便的方法——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
(三)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有创意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实践,再与他人交流学习方法,并从中产生对 数学的兴趣和战胜困难的勇气。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
难点:正确掌握10n的特征,探索归纳出科学记数法中指数与整数位 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自主交流——探索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
师:上节课我们借助于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认识了100万有多大,下面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书写下面的数据:(用阿拉伯数字)
(1)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中国人口约为1300 000 000人
(2)太阳半径约为696 000 000米
(3)地球离太阳约为150 000 000千米
(4)光的速度约为300 000 000米/秒
师:你想到了什么?
(生:这些数太大了,不好记。比100万都大。这些数据读和写都比较困难…)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书写这些较大数据的科学的方法,(引出课题)
师:现在我们不知道怎样写这些数简便,那我们寻求一下计算器的帮助。计算器就算是容纳的数字再多,也得有个极限是吧?平时我们用的计算器最多能容纳多少位?
生:8位或10位
师:当计算器计算到大于8位或10位的数时,它是怎么显示的?你们试试看,你是怎样操作的?(学生自己操作,汇报结果。老师写出最后形式,讲评后,举出课本上小明用计算器表示大数的方法。最后计算器显示出1× 的形式。这一部分用课件展示)
师:1× 是小明通过怎样的运算得到的呢?
(生:可能回答是1000经过两次平方得到的。师:实际上就是1000的几次方?生:1000的4次方。那么1× 应该表示什么数?生:1000 即1000 000 000 000)师:计算器显示屏上的“12”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表示10的指数
师:这里出现了指数的概念,我们曾经在‥哪一部分学到了指数?
生:乘方运算
师:先来回顾一下什么是乘方。
生: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回答不出具体概念可以举例说明,老师再总结)
师:下面我们再来回顾一下10的n次幂的规律和意义:课件展示
10=10 100=10×10=10(10的2次幂等于1后面带2个0)1000=10×10×10=10(10的3次幂等于1后面带3个0 10000=10×10×10×10=10(10的4次幂等于1后面带4个0)‥‥‥‥‥
1000…000=.=10(10的n次幂等于1后面带n个0)
师:你能发现什么规律?10的指数和0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生:容易发现指数的大小就是0的个数。
规律一:幂指数等于零的个数
师:再观察幂指数与整数的数位有什么关系
生:幂指数比整数的数位小1
规律二:幂的指数比整数的数位少1
师:我们用10的n次幂的形式表示出了像这样1后面有很多0的形式的大数,那么,我们怎么来表示一般的大数呢?投影一些大数的图片,问刚才投影的图片中的大数能这样表示吗?是怎样表示的?有什么规律?:课件展示
300 000 000=3×100 000 000=3×108 150 000 000=1.5×100 000 000=1.5×10
696 000=6.96×100 000=6.96×105
学生可讨论后回答,有一定的难度,老师可以给与一定的启示。培养学生归纳叙述的能力。(观察n与位数的关系。还可能出现有学生质疑可不可以表示成300 000 000=30×10。老师答:可以,但为了统一标准,规定了前面一个因数的范围)
师:像上面那样表示大数的方法,我们叫科学记数法:课件展示:
一般地,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表示成a×10 的形式,其中1 <10 , n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其中n的值是比原数的整数位数少1的数)
师:下面我们就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表示下列各数:课件展示
例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1000000;(2)574000000;(3)80700000;
(5)30030;(6)127.43.
解:
(1)1000000=106;(2)574000000=5.74×108;(3)80700000=8.07×107;(5)30030=3.003×104;(6)127.43=1.2743×102.
例题2、3、4
5.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记出的数,原来的数各是什么数?
(1)8.5×106;(2)7.04×105;(3)3.96×104; 课标剖析(教材全解333页)
课后调查,课件展示:
课本做一做,分小组调查。
读一读:课本的读一读,并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它们。
五、小结 师:这节课你都掌握了那些本领呢?
(学生自由发言,最后强调a的取值范围,n的值的确定)
(1)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读、写都有困难的较大的数,我们可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它们;任何一个在于10的数都可记成 的形式,其中,n为自然数.
(2)科学计数法中,n与数位的关系是:
n=整数位数减1,利用这一关系可以将一个较大的数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出来,也可以把科学计数法表示的数的原数写出来.
六、作业
1、习题1、2、32、收集报刊杂志上较大的数据,并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它们。
3、从报刊杂志上收集统计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