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与谁共鸣诗歌
如果
你是春天里的一朵小花
我愿用一片绿叶
来衬托你的轻盈
在一场酣畅淋漓的雨里
与你共沐爱河
把美好的未来憧憬
如果
你是盛夏里的一朵静莲
我愿用一泓碧水与你相互交映
让我用夜夜私语
来抚慰你的寂寞
用我奔腾不息的情怀
去抚慰你的三世凄清
如果
你是秋天里的一枚落叶
我愿用一方深情的厚土
把你包容
只待他年的一场春风化雨
你定会
在我温暖的怀抱里
微笑着
绽开满树的葱茏
如果
你是冬天里的一片飞雪
我愿是那缕追随你的劲风
无论天涯海角
都会为你扬起希望的征帆
为这迟来的邂逅
共舞一程
第二篇:相思许君与谁爱情诗歌
许君嫣嫣语语
道不出曾经的君君唔唔
哪些些许许轻轻慢慢的誓言
君与谁许?唔颓伤悲
千千红条,系尽相思
允谁许与,唔心君心
唔有明珠,愿君取之
君有明月,意授唔私
叹一方地久天遥之思忆
饮一曲相思醉酒之匹歌
怎奈落花坠流水,丝丝空酝恨
唯有满腹千殇,断恨离肠
轻启凌乱的际遇
空垒满腹惆恨,合枕无緣
唔想几几夕下,栖栖同眠
召唤古今,风世同日
唔唔难言,语语缠心
尺迟天涯,难栖唔身
事事能双,唔事难君
君若不言,唔等君心
唔可剩也,奈何君也
君不举腔,唔何垂帘
空空好梦,慰唔芳心
举君同悦,君心唔心
君驰唔驰,唔驰君驰
君不在倾世春秋
唔不在风华茂年
君也天涯,唔也天涯
第三篇:与谁浪费时间美文
一个人的成熟,大概是从发现了时间的珍贵开始的。开始珍惜每个转瞬即逝的清晨。流连地观望一树繁花但不沉溺,因为知道了自己还有更重要的事做。匆匆的脚步踩着暮色疲惫归来,看见一地凄艳落花,亦只能马不停蹄地黯然掠过,悄悄搁置心中那份风花雪月的柔软。
赤裸裸的物质时代,遍地繁华美人如林,穿梭其中常常让人眼花缭乱神思恍惚,迫不及待而又无所适从。只觉耳旁时光滚滚,梦想却不见踪影。我很忙,我没空,我们真诚地表白。
然而,有一天遇见一个人。从此,一切都变了。
那是怎样一种莫名难测的力量,在彼此目光碰触的刹那,每一寸空气似乎都开了花。一种心醉的芬芳扑面而来,将人催眠。
任何时候都有空,只要是与你在一起。逛街、吃饭、买东西、上医院,毫无目的地骑车兜风,一起坐在六月花园的鹅卵石小径上,有说不完的废话。每次分别,站在深夜行人稀落的小巷里,迟迟拖延着,直至目送你凛冽的背影消失在拐角,才缓缓转身。
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了一个常常抬头仰望夜空的人?在喧嚣的人群里,你曾轻轻牵着我的手,安静地对我说,昨夜在阳台上凝望星辰明月,你在想我。在每个白天和夜晚,在每分每秒流失的缝隙里,在每处与你一起印下标记的地点,在每曲音乐回旋耳边的时候。在某个冬天清晨醒来,清冷光线照在脸上,泪水浸透发际,发现自己在微笑里无声哭泣。
太阳升起又落下,夜晚来临又消退。时间在欢聚里越发急速与贵重。同时被剧烈的想念无限度地透支与荒废,并一意沉沦无心悔改。
那些彼此互赠的礼物,都可折算金钱成本。而唯有这无日不续的惦念,这以时间与灵魂为成本的最大投入,无法计算与评估。深不可测的东西,往往是我们有意无意忽略过滤掉的,因为生命无法承受这份爱恋之重。
一拨拨匆匆赶路的旅人,流水般不断擦肩而过,互相消逝。在时间与空间的某个坐标点上,彼此偶然交集,蓦然动容。不曾海誓山盟许下诺言,却每日只想与你一起浪费时间。无须猜测考证,它意味着什么,它厚重的质地不容置疑,你懂的。
第四篇:我合掌问佛今生我与谁结缘诗歌
我合掌问佛
今生我与谁结缘?
佛说:缘来缘去,缘如流水,谁能留住,与谁结缘
我说:我愿用我三生换今生一次痴恋,永不后悔
遥望浩穹,浮云如烟,繁星点点,我穿越时空,袭一缕青纱,飘落红尘
去追寻前世与我结缘之人,佛说:痴痴恋恋最后成伤,痛一万年,你可愿意?
我说:痛心痛骨,义无反顾,永不回头
佛哭道:世间的情太重,红尘的孽债太深,谁渡,谁渡?
问世间:“情为何物,叫人如此难舍难分”?
我合掌问佛
今生我与谁结缘?
佛说:缘来是苦,缘去成伤
尘缘未尽,我降落红尘,去寻觅那一世与我结缘之人
去体会那如烟如梦,如痴如醉魔幻般的痴情
当我一身疲惫,无力挣扎的时候
当我心力憔悴,欲罢不能的时候
我才知道,佛的眼泪是多么慈悲
无尽的思念让我欲生欲死
此刻我才真正体会到彻骨剜心般的疼
难道前世欠下的情今生也难还?
真想找孟婆买碗“忘魂汤”喝下,忘了前世的纠葛重回今生。
我合掌问佛
红尘谁与我结缘?
佛说:缘即是情,为情醉,为爱伤
你是书生前世荷塘种下的一株素莲
今生化作素心女子与他为伴,演绎那场永不落幕的爱恋
他的深情触动了我,横溢的才华早已摄走了我的魂魄
从此,只为他一人绣妆,渡口只为他一人停靠
我知道,这一世,我将会与他
结一段三生三世万劫不复的情缘
尽管,只能遥遥相望,于心相守,也总被丝丝缕缕的苦甜羁绊,甜蜜过后就是无尽的忧怨
是今生注定的悲戚,还是前世欠他太多
这一世只能用以泪偿还。
我合掌问佛
红尘谁与我结缘?
我知道这是前世培植的情蛊未完
缘来如此美妙,那就张开双臂真情拥抱
只想在暗香浮动的疏篱月下,与你把酒和诗
只想在缠绵如水的春风中同赏红尘烟火
假如秋水可以玩望穿,我愿在优美的湖边静待流年,与你相伴
假如秋水可以望穿,就让我们用悠婉缠绵的文字抒写前世未了的情缘
在遁去的时空里追寻刻骨铭心的眷恋,柔绵如絮的情怀
红尘中我将与你演绎这段永不落幕的前世今生
今生你敲开了心门,点燃了心灯
那就让它一生长明,永世相伴!
第五篇:心音共鸣教案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课堂教学实录(一课时)
人教版必修一《表达与交流•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一. 课前导入
师:人生是一条浪花飞溅的长河,时光的流逝淡化了过去的记忆,但总有一些人和事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划下不可磨灭的痕迹,时时触动我们心灵的琴弦,激起心灵的阵阵涟漪。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六十秒,回顾一下,在你的生活当中,有那些人和事在你的心灵深处划下不可磨灭的痕迹,时时触动着你心灵的琴弦?六十秒后,请同学说出来让我们大家共同分享。
二. 话题探讨:
师:那位同学先说说,让我们大家分享分享?
生1:在我一生中最让我难忘的是我的一个初中同学。我以前学习很槽糕的,是他给了我很大的学习帮助,在他的监督故里下,我才考到这里来。我和他一起的好多事让我感动,比如有一次把我从网巴里逮出来,我发火了„„
生2:前段时间和妈妈去看好来坞的大片《金刚》,电影里的大猩猩爱那个美女(生笑),最后被枪杀,它从高塔上掉下来的那一瞬间,看着自己心爱的姑娘那绝望痛苦的表情最让我感动。生3:生活中最让我感动的是我妈妈,我长这么大了还从来没有发现她骂我打过我,当我犯错的时候,她也没有生气,都是温和地教育我,给我讲一些相关的故事来启发我认识自己的错误。
师:刚才我们大家一起分享了这几个同学的最感动的人和事。其实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是,大家作文时却常常感到生活平平淡淡,没有什么东西可写。同学们想没有想过这是什么原因呢? 生:(摇头)„„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答这个“谜”。请同学们打开书79页,我们一起来学习和讨论〈〈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多媒体出示标题)三. 文本探谜
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话题探讨〉〉,看哪个同学最先找出这个“谜底”?(学生边阅读边勾画)
生1:我们之所以觉得没有东西可写的原因是缺少对生活的敏感。
师:你对“敏感”这个词是怎么理解的呢? 生2:我觉得应该是一种观察力吧!
师:你的理解非常好!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我们缺少一种发现美的眼光。生3:我认为除了他刚才讲的要“要对生活敏感”外,还应该有一颗对生活感恩的心。我们有时候觉得没有东西可以写,可能是我们对生活中的事情司空见惯了,正如书中说的一样“面对一个生活场景,一句真情的话,一个善意的微笑„„只要我们的心灵不麻木,就会激起涟漪。” 生4:我和他的观点一样。但我认为敏感和感恩这两个因素来说,感恩更重要。有了感恩,我们才能具备对生活的敏感。就象这个中学生写他的哑巴母亲一样,是从母亲沉默和蓄满泪水的眼睛来理解对母亲无声的教育和感恩。读到这样的文章,真的很感动。(众生鼓掌)
师:说的特别好!俗话说“唯有真情好文章”,只要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我们的生活时候,就一定能发现我们身边中的真情、人性中的闪光点,就有一种冲动想把这些美的东西、感人的东西给写出来。那么同学们谈论一下,我们该怎样去把我们感动的东西写出来呢? 生:(窃窃私语)四. 交流切磋
师:同学们,我和你们一样,同样有很多生活当中的人和事在我心灵的深处划过难于磨灭的痕迹,时时触动着我的心灵,让我有一种感恩的幸福和疼痛。昨晚在备课时,情不自禁现写了一篇关于母亲的文章——〈〈月亮桥〉〉,现在发给大家,供大家一起欣赏和讨论。师:(多媒体播放钢琴曲〈〈懂你〉〉,朗诵。)月 亮 桥 柏启平
我站在桥上看母亲,母亲站在桥上看我。明月装饰了母亲的窗子,我装饰了母亲的梦。——题记
故乡叫月亮湾,清水江流到此处划了一个大大的问号,轻轻地绕过村子,奔向山外的世界。清水江上有座桥,母亲叫她月亮桥。
月亮桥苍翠欲滴的古树旁,月亮桥下咿咿呀呀的水磨房,月亮桥边蜿蜒如练的大山路都是我今生今世寻找最美风景的证据。
月亮湾距离小镇有几十里山路,父亲在小镇里开了一家铁匠铺子。我六岁时父亲拽着又哭又跳的我跨过月亮桥,沿着蜿蜒的山路去小镇里读书。一哭二闹三回头,那月亮桥总深情地凝望着我小小抽泣的背影,还有我回头时幼稚惘然的泪光,月亮桥总揪扯着我稚嫩的心。因为桥上站着我那不同于其他母亲气质的母亲。
每逢放假,我就撒开脚板往月亮湾的方向奔,临近家居之地,爬上山坳。便竭力向竹幽林密的月亮桥望去,月亮湾铺排得大大方方,古朴淡雅,月亮桥亲切地扑入我的心,因为桥上站着一个我时时眷恋的母亲。夕阳西下无限好,半江瑟瑟半江红。母亲那爱和希冀的目光揉碎在月亮桥下的波光里。我老远就不断地大声呼喊着母亲。站在桥上的母亲,像月亮桥,饱经风霜的脸上绽露出不同于一般母亲微笑的气质。月牙儿轻挂在月亮桥的古树梢上,少儿只识贪玩滋味的我在青藤重挂的月亮桥上和同伴们跳龙门、捉迷藏。玩累了便给坐在桥上的老祖母捶背,时不时好奇地用小手摸一摸老祖母的小小脚。远处田野的蛙声,月亮桥下的河水声,月儿下我们的欢笑声,母亲月光似的呼儿声,连成了一片。在这美丽的月亮桥上,母亲月亮似的目光看着我尽情地释放着儿时的情趣和轻松。还有她那我根本无法解读的不同于其他母亲气质的企盼、柔和的眼神。
晨曦初露,竹林中鸟儿翻飞,啼声婉转悦耳,山鸠咕咕,叫声不迭。噼噼啪啪、噗噗簌簌,振翅高飞,散落在月亮桥的古树上。站在月亮桥上,极目四望,山川相缭,湿润清馨,绵长漫溢,诗意清新。远处星星点点的草垛,挺拔的秀木佳树,吱呀吱呀如歌如诉的桥下水磨,与月亮桥和谐地融为一体,酿造出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江水的田园香气,如痴如醉而又迷茫自失。母亲轻抚着我的头,凝望着山的那边,慈声励语:“去吧,儿,好好读书!读到你书上画的地方去。” 我似懂非懂的点着头,背着书包,在母亲余音缭绕的凝视下,跨过月亮桥,踏上那蜿蜒如练的山路。回头一望,月亮桥上的风景让我心悸——母亲雕塑般的身影和月亮桥构成了我今生今世深深的记忆。母亲告诉我,叮嘱我,要好好读书,读到我书中那美丽画儿的地方中去,那儿才有更美更美的风景。我知道,月亮桥是月亮湾唯一通向山外的彩虹桥。我那时不知道母亲何以知道我每次回月亮湾的时辰,上苍也许可怜做母亲的人,赐予了她一种心灵的感应吧。她每次都站在桥上凝望着从山那边求学归来的我飞向她的身边,无论是寒暑易节,还是飞雪风雨。在我七色的梦境中,总是固执地认为月亮湾、月亮桥是我长大后最终归宿的风景,然而母亲总是坚决地摇着头,说我必须属于比月亮桥、月亮湾更美丽的风景——那就是母亲从我书包里小心翼翼地捧出书来,指着书中的画儿慈声而不失严厉的叮嘱:“读到书中这画儿的地方去,那儿才是你最美的风景。”年少的我似懂非懂。真的不理解为什么书中的“哪儿”才是我最美的风景?为什么每次返校,母亲总要把我送上月亮桥,柔和的目光久久地注视着我迈向曲曲折折的山路,直到我翻上山坳变成了小黑点?我只知道我的背后有月亮桥,月亮桥上有我母亲不同于其他母亲月亮般的目光。
我从月亮桥上走过了春夏,迈过了秋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每一次的回归,都定格了一幅月亮桥的永恒迎送风景画。自从父亲用他那有力的布满老茧的手拽着泪流满面的我跨过月亮桥,就注定了母亲不同于一般母亲更希冀严厉的目光。母亲和月亮桥是我梦想的起点,也是我希望的终点。月亮湾、月亮桥和母亲组合的风景是我生命点缀的鞭策和精神的家园。从此,我为了寻找比月亮桥更美的风景而跋涉在人生曲折坎坷的求学寻“画”之路上,读书读到了母亲千叮万嘱的画儿里去了。母亲用微笑的泣语告诉我,她是从风景如画的城市来到月亮湾的月亮桥上。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嫁给了月亮桥上的父亲。月亮桥装饰了母亲的窗子,我装饰了母亲的梦。仰视母亲泣语微笑的慈容,我才读懂了母亲不同于月亮桥上其他母亲月亮般柔和的目光和气质。母亲于1997年8月13日突然离我而去了,故乡只剩下了月亮湾的月亮桥。如今独自到了天涯海角,今朝的思情陪伴着往昔的记忆,往昔的记忆萦绕着今朝的思情。散落我风景馨香的月亮桥,时时在我脑海中划过。桥上那幅恬静淳朴、至纯至善的母子四季迎来送往图,时时掠起我思念的浓浓愁绪,定格着我人生最美的风景。
故乡叫月亮湾,月亮湾里有清水江,清水江上还有月亮桥,月亮桥上再也没有了母亲,母亲眼里却永远有着儿子寻找书中最美风景的背影。
师:(朗读毕,我的眼眶湿润了,有的学生也感动得眼眶噙满泪水。短暂的沉默之后,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谢谢同学们的掌声和鼓励!前面是老师向你们提问,老师跟着分享了你们的观点和想法。你们看了老师写的文章,你们肯定有很多的想法和思考,同学们再阅读思考一下,我们来一个答记者问的形式,你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问什么尽管问什么,我来回答,让你们分享一下老师的写作感受,好不好? 生:(掌声)好!
生1:老师,刚才听了你朗读,我真的很感动。我母亲是一个非常好的母亲,我很想把母亲的事写出来,但一提起笔就不知道该怎么写了。母亲让我们感动的事情很多,老师也是一样的,你怎么就想到用月亮桥来写母亲呢?谢谢。(生鼓掌)
师:你问得非常好!的确母亲让我们感动的事情很多,想写的东西太多,我们不可能样样都写,否则就变成记流水帐了。这就需要选好角度,找准一个切入点,做到以小见大。我是从农村长大的孩子,母亲是从城市来到偏僻的故乡月亮湾,在哪个特殊的年代嫁给了我的父亲,生下了我们兄弟姊妹四人。母亲有和其他孩子母亲不同的气质和思想意识,她督促我们学习,逼迫我父亲给我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我每次求学后回家,翻越几座大山后,看到月亮桥,母亲似乎知道我那一刻要回来一样,她都在月亮桥上注视着我回家的方向。她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我们兄弟姊妹读书求学上,期望我们能走出大山,到外面的世界去。所以无论是寒暑易节,还是春夏秋冬对我们是迎来送往,千叮嘱万叮咛。母亲在这一点上是最触动我的心,也是我最感动的点,多少年来,我一直难于忘怀。也就是刚才我们讨论的,只要有一颗感恩和敏感的心去对待生活,就有写不完的素材。月亮桥是母亲鼓励我求学的见证,是触动我心灵人和事的见证,这样我就明确了用月亮桥做线索组织材料来怀念母亲。因此,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注意(板书): 意犹帅也——写什么
生2:读了你的文章,说实在的我很感动,这是我第一次读语文老师写的文章。我特别喜欢你改编卞之林的《断章》作为题记,我写作文的时候,也想到写题记,但老是不知道怎么写,老师,你在写《月亮桥》的时候,是怎么想到改写这首诗来做题记呢?谢谢。
师:呵呵,你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开头的题记,是我们前段时间学习的第一单元〈〈中外短诗五首〉〉中卞之林的《断章》。这首短诗我们学习的时候讨论过,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这首诗的意味。昨晚我在构思写母亲的时候,就想到家乡那座母亲给命名的月亮桥,母亲多次在这个桥上一个一个地送我们兄弟姊妹去大山外求学,也在桥上等我们一个一个的学成归来。我们是母亲在桥上最美丽的风景,也是母亲今生最美的梦。所以就一下子就想到了卞之琳的〈〈断章〉〉,改造一下他的这首诗,用来作为自己的题记。很多同学作文时,喜欢在开头写一个题记之类的,但题记必须是为文章主题服务的,也可以说是文章的一个引子。我的这篇文章可以说是围绕题记来进行选材和构思的,题记含蓄的揭示了我写这篇文章的中心。其实,我们学的课文,有用之不尽的资源,我们的课文大部分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有丰富的语言材料,有闪耀着的哲学观点,有震古烁今的典型事例,有光照千秋的诗文名句,都是我们作文的最好宝典,就看我们如何进行迁移、改造和创新。所以善用课本,巧用名著是两个重要的选择作文材料的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精读课本和一些名著,情随意到,信手拈来,否则,你想巧也“巧”不起来哟。(板书):善用课本,巧于运用。
生3:老师,我感觉你文章的第四自然段写景虽然写得挺美的,但我老感觉没有第二自然段写的几句景来得自然。老师,你是怎样看的呢?(众生惊讶,然后鼓掌)
师:呵呵,能挑出老师文章的毛病真是难能可贵之处,非常高兴你能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文章中的写景不是为了写景而写景。第二自然段的景物描写,是点点勾勒几笔,第四自然段是细致描写,我这样写的目的是用景物来渲染和烘托母亲那美好的形象,都是景语,你这么一说,我也有这种感觉,似乎有堆砌之嫌。好的文章还得来源于反复的修改,古人有“推敲”之佳话,老师非常高兴接受你的意见,下去之后,我再去反复读读,力求把它“推敲”得更美。(学生鼓掌)刚才这个同学提出的问题给了我们大家一个启示:(板书)景物是为主题服务的,行文要自然。
生4:我最喜欢你文章中的抒情语言,特别是“今朝的思情陪伴着往昔的记忆,往昔的记忆萦绕着今朝的思情”和“故乡叫月亮湾,月亮湾里有清水江,清水江上还有月亮桥,月亮桥上再也没有了母亲,母亲眼里却永远有着儿子寻找书中最美风景的背影”的句子。有时我回忆到自己感动的人和事,很想用很美的语言表达出来,可是一提起笔,又不知写什么了,很郁闷的(生笑),老师,你说怎样才能做到你这样呢?(生笑鼓掌)
师:哈哈„„谢谢你的欣赏和鼓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你们想要超过老师太容易!也是我希望和最高兴的事情。杜甫说“语不惊人死不休”,情感是文章的灵魂,语言是文章的衣裳,因此我们要注意感情的积累和语言的积累。就是刚才我们讨论的要有一颗感恩和敏感的心去感悟生活,在生活中直接积累;在就是要博览群书,养成一个好读书的习惯,从书本中间接积累。宋代理学家朱熹在白鹿洞讲学时,有一个叫黄干的学生看到朱熹读过的书页边摸成了黑色,不禁惊叹:“先生哪里是在读书,分明是在‘吃’书啊!”朱熹点头说:“对,白鹿洞的第一条学习规定,就是讲究‘吃’书。通常的‘吃’法有两种,一种是人‘吃’法,一种是‘牛吃法’,‘牛吃’,大嚼大咽,然后反刍;人‘吃’,细嚼慢咽,才见滋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读书既要博览群书,又要精读。博览群书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活跃我们的思维。精读甚至背诵重点诗文,可以吸收精华的东西,化在我们思想中,才能笔到随来。我在文章中写“故乡叫月亮湾,月亮湾里有清水江,清水江上有月亮桥,月亮桥上再也没有了母亲,母亲眼里却永远有着儿子寻找书中最美风景的背影”等句子,这都是我情感油然而生的,这源于平日阅读和做读书笔记的结果。所以一开始教你们,就给大家推荐好的文章和作品,要求大家学会写生活札记和读书笔记。当然老师也没有达到朱熹说的那种境界,只要我们大家一起努力,能说做不到吗?(生笑而鼓掌)所以啊就要(板书)阅读、积累、应用 生5:刚才听了你读完《月亮桥》,被你文章中的情感所打动,你在评点同学的作文时常说“这是一篇构思非常新颖的文章”,老师你能谈谈你的文章构思吗?(生鼓掌)师:好!说实在的,刚才给大家朗诵时,我也非常激动。我刚才说了,母亲给我感动的东西太多,要想写的东西太多,月亮桥就是我感情的切入点,也是我想写母亲的线索。所以我选择的材料都是围绕着与月亮桥有关的材料来进行的。以时间为顺序,以月亮桥为线索,把我去求学时母亲送和迎的画面串起来,就象我们平日里看到的冰糖葫芦是用一根细棒把糖葫芦串起来买的,细棒就是线索,糖葫芦就是母亲送和迎的材料,母亲反复说的那句话“读到你书上画的地方去”就是一个细节,以此来展现母亲对我深深的期望。不知道同学们注意到没有,我在文章中有五次写到母亲不同于其他母亲微笑的气质和眼光,当你第一次在第三自然段读到“因为桥上站着我那不同于其他母亲气质的母亲”时,你也许会产生一种纳闷,为什么他的母亲不同于其他母亲的气质呢?难道仅仅是要孩子读书吗?天下的母亲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好读书的呀!我这样在文章中四次写到,都没有揭示原因,直到第五次—也就是文章快要结束时,才道明原因,目的是引起读者读下去,“文是看山不喜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波澜,同时这也是一个细节描写。因此在动笔之前,要想好写的是一件什么事,写的是怎样一个人?想抓住哪一点来展开叙述?所以动笔之前要做到(板书)怎么写:构思、剪裁、细节描写。谢谢这个同学非常有深度的提问。(学生鼓掌)生6:老师,听了你朗读《月亮桥》,的确很感动。文章的题目很美,月亮桥就是一个很有诗意的名字;题记很美,带有一种朦胧的意味;情感很美,有打动我的原因为证。但我又仔细看过几遍后,总感觉文章的语言有过分追求华丽之嫌,没有《金岳霖先生》的语言来得朴素自然,对不起,老师,这只是我的感觉而已,不知老师是否也有这种感觉呢?(生鼓掌)
师:你能提出这样挑战性的问题我自豪!同学们请再次给她掌声鼓励。(掌声)呵呵,这个问题使我高兴的同时,也的确难住了我。把老师和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的作品作对比,实在是给老师一个最大的鼓励。(生笑)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文章的好与不好,不是作者自己来评论的,而是由读者来决定的。对于这个问题,老师的确没有注意,也许她的感觉是对的,我在写文章时,可能有意和无意识中有这种倾向,不瞒你们说,在读中学的时候写作文,语文老师也曾给我的作文作过“追求辞藻华丽”的评语,可能是涛声依旧的病又犯了而自己没有发现,(生笑)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我下去后一定字斟句酌,把它好好的“装修”得自然大方些,再给大家汇报。(生笑鼓掌)
五、写作布置:
师:谢谢同学们和我一道共同分享了写作的感受,古人云:“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老师写这篇文章供大家参考和评点只是想抛砖引玉,从你们的提问中我很受启发。我想大家心里一定有很很多多触动你心灵的人和事,有亲情,有同学情,有朋友情,有师生情„„那么下节课就让我们提起笔来,以“感动”为话题,一展你的才情,尽情抒写你心中那动人的往事。下课,(生起立)谢谢大家!(生鼓掌)
[教学评析] 《新课标》明确了高中阶段作文教学的目标: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并能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
本教学实录是在重点班上写作指导课时的第一课时,落实了《新课标》高中阶段作文教学目标的要求,具有以下两大特色:
一、嫁接作文教学中教与学的桥梁,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是落实《新课标》高中作文教学目标最佳切入点的主体性原则。几乎我们所有一线的语文老师都痛感于学生作文能力提高之艰难,各家语文教学杂志在《新课标》高中阶段作文教学目标,展开过热烈的讨论,专家们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理论云集。我想,无论那一家的观点都不能能离开老师的指导。我比较赞成这样的观点:“语文教师教作文必须自己先能写一点,就象数学老师不可能不会做题一样,这是语文老师的看家本领。只有对写作有了亲身体验,积累一些感性的东西,指导学生才具体、切实、有针对性。”可以说是一语道破了《新课标》高中作文教学目标实施的切入点。课程改革要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教师在此过程中主导作用只能加强不能 削弱。因此,本次《表达交流: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作文教学,我与其给学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不如自己写一篇文章给学生看,用作文教作文,以实践教理论。这节课学生被打动了,引起了他们感情的共鸣,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深远的意义在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作用,从而引导学生去“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并能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同时也嫁接了教材和学生之间、写作理论和写作实践之间、教师的教和学生写之间的一座桥梁,这座桥梁点燃了学生主体的浓厚兴趣和强烈激情,是此次作文指导课的特色。
二、由教师的问题设计转变为学生的阅读后的思考提问,创造了平等、民主、互动的氛围,尊重学生,以平等的态度与他们探讨,恰到好处地启发指导,落实《新课标》高中作文教学目标的人本性原则。老一辈语文教育家吕叔湘说:“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学生作文时最直接的模仿对象一是课本,二是老师。但课本往往对于他们是阳春白雪,太高雅了,老师虽是下里巴人,但又往往是君子动口不动手,面对干瘪的理论,学生茫然丛生,无所适从。而教师的写作素养直接影响到学生写作质量。这节课,学生听了我自己用配乐朗诵了自己的文章,我朗诵的文章打动了他们,有的学生还眼含泪花,他们面对老师的这种做法,他们感动的同时是充满新奇的,针对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我知道这是对学生进行引导的千栽难逢的好机会,一反自己来讲写作的感受,而是让学生来评价老师的作文,提出他们心中想问的问题,学生反应的积极性是非常高的,他们提出的问题,也是他们在写作中遇到的难题,比如学生提的“你在评点同学的作文时常说‘这是一篇构思非常新颖的文章’,老师你能谈谈你的文章构思吗?”“我最喜欢你文章中的抒情语言,特别是‘今朝的思情陪伴着往昔的记忆,往昔的记忆萦绕着今朝的思情’和‘故乡叫月亮湾,月亮湾里有清水江,清水江上还有月亮桥,月亮桥上再也没有了母亲,母亲眼里却永远有着儿子寻找书中最美风景的背影’的句子。有时我回忆到自己感动的人和事,很想用很美的语言表达出来,可是一提起笔,又不知写什么了,很郁闷的(生笑),老师,你说怎样才能做到你这样呢?(生笑鼓掌)”,这些问题的确是我们语文教学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在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时,有针对性的和学生切磋一些阅读和写作方法的指导,也指导他们作文时要想好写什么,感动的是什么,怎么写的问题,这些是我自己的写作感受,而不是纸上谈兵,学生兴趣浓而易于接受,培养了师生间切磋交流的习惯。说实在的,学生能否进行自主作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写作动机和对写作的情感,在第二节的写作课上就证明了这一点的成功,学生们都写出了许多感人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