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灵谷塔诗歌
你站在高高的山岗
用几世的光阴守望
不畏雨雪风霜
只等知心的爱人
——相伴一生的时光
我来了
远远地
看见了你的俏模样
飞转的车轮
一圈圈的缩短心的向往
步入你的闺房
曾经谁家姑娘
托你与纤细的手掌
永恒的形象定格于闪光
来到你的身旁
你用碧绿的面纱
遮着脸庞
却从缝隙中娇羞地将我打量
走进你的心房
盘旋的阶梯拾级而上
脚步踉跄
眩晕是你给予的爱的迷魂汤
二
九层塔楼
拾级而走
双腿颤抖
是你给予的温柔
等了那么久
终于能邂逅
肩并着肩,手挽着手
享受风儿的轻抚
苍松翠竹
在你的四周钦佩的真情流露
是他们那高昂的头
远山悠悠
存托你的清秀
城市高楼
不及你的玲珑剔透
你要抓紧我的手呀
脚下的路我已不敢注目
我扯着你的衣袖呀
发丝遮住了我的眼眸
水东流
一日的机缘
几世的相守
你的胸怀我心永留
第二篇:灵谷寺导游词
灵谷寺
各位团友,大家好!我是来自南京阳光旅行社的导游王静茹。大家可以叫我小王。这位呢是我们的司机徐师傅。南京素有六朝古都之称,今天就由我带领大家参观这个六朝古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灵谷寺。
景点概况: 1.灵谷寺的历史沿革 2.御赐“天下第一禅林”
3.“国民革命阵亡将士公墓”的由来(1分钟)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东郊三大风景区之一的灵谷寺风景区。可能大家并不知道,灵谷寺原来的地址并不在这里,而是在今天明孝陵所在地。南朝时,梁武帝买下了那块地,为高僧宝志修建了一所开善寺,也就是最初的灵谷寺。后来朱元璋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下旨把寺迁到了这里。
朱元璋赐名为“灵谷禅寺”,并且亲自书写了“天下第一禅林”的匾额悬于寺门之上。当时灵谷寺寺僧千余名,占地五百亩,可谓盛极一时。
1928年,北伐战争胜利后,为纪念北伐牺牲的将士,蒋介石成立了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筹备委员会,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在原本已经面目全非的寺庙上建立阵亡将士公墓。新中国成立后改名为灵谷公园。
万工池、文武方门、大仁大义坊:
1.“万工池”名称及由来
2.文武方门的建筑特点、门匾和题者、以及门前石狮的由来
3.大仁大义坊的建筑特点、正面和北面的匾额、貔貅的作用和来历(2分钟)
现在入口处的这座牌坊,是仿南朝时期的样式,前面的小桥名为迎驾桥,(是清朝时众僧迎接乾隆圣驾的地方)。大家可以看到迎驾桥旁这个半圆型的水池,原为寺庙的“放生池”,供香客行善放生之用。相传是朱元璋建寺时看到这里有山景无水景,下令一万军工在此筑池,所以也叫“万工池”。
绕过万公池,前面是原阵亡将士公墓入口的正门,这是1928年用钢筋水泥筑起的一座三拱文武方门,门墙为红色,故名红山门。上面施以彩绘,顶上盖有绿色琉璃瓦。下辟三个拱门,花岗岩基座。原来门额上是蒋介石手题“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现改为著名书画家钱松喦(yan第二声)先生书写的“灵谷胜境”。门外一对石狮是北平军分会所赠。(方门两边还各开亦拱门供车辆通过,东侧门额上提松涛,西侧门额上提泉韵。)
一路前行,我们来到了纪念牌楼前。纪念牌楼为一座五门十一脊的钢精水泥仿古牌楼,是仿北京十三陵入口大牌楼的形式修造的。斗拱托顶,上覆绿色琉璃瓦正中横额上刻有“大仁大义”四字,背面刻“救国救民”四字,都是国民党元老张静江题写的。左右门额上均装饰有瓷制国民党党徽,中间夹坊刻有四朵梅花图案。牌坊前有一对石兽,名为貔貅。传说中是黄帝作战时冲锋在前的石兽,是勇猛的化身。这对石兽是陆军第十七军赠送。(放在牌坊前有三层含义:一是形容革命烈士像貔貅一样勇猛;二是用这样的神兽来为革命烈士守灵;三是纪念北伐时成立的貔貅团)
无梁殿:1.建造时间、规模和特色
2.内部陈设:中拱佛台、四壁所嵌的110块青石碑及辛亥革命名人蜡像的内容
(2分30秒)
过了牌坊,我们便要去灵谷寺最著名的景点无梁殿。经过这一道花木扶疏的小径,眼前的这座建筑便是无梁殿。无梁殿建于明朝洪武十四年,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古老的一座无量殿。
殿内原供奉无量寿佛而得名无量殿,由于这座殿是砖石拱券结构,不用寸木根钉,也无梁椽,所以又俗称“无梁殿”。现殿东西长54米,宽38米,高22米,重檐九脊,正脊上置有三座复钵式喇嘛塔。
现在我们进入正殿参观,正殿原来供奉着无量寿佛居中的西方三圣(西边大势至菩萨,中为无量寿佛,东为观音菩萨)。我们眼前看到的券龛里镶嵌的是三块石碑,正中是国民革命烈士之灵位,左侧是民国国歌,右侧是民国国父遗嘱。顶上直至屋脊有一亮孔,有人说是升天孔。其实,设计的初衷可能一方面是造成顶上佛光的效果,一方面是用于通风采光。
四周墙壁嵌有110块青石碑,上面刻着北伐阵亡将士的姓名。采用的“代表葬”的方法,以师为单位,从每一军阶的阵亡将士中抽签选出一名代表入葬,经各师的呈报名册,共计60个师,共有阵亡将士33224人。
九十年代初,这里开辟了“辛亥革命名人蜡像馆” 馆名由前国民党要人陈立夫书写,展出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27年北伐成功共22组场景,塑造了孙中山、宋庆龄、黄兴、周恩来、蒋介石等57位人物,真实地再现了辛亥革命时期的人物和历史事件。展现了中国一幅近代史画卷。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最终推翻了封建满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对中国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号公墓、松风阁:1.一号公墓的位置
2.公墓的主人
3.墓地的建造特点及周边的绿化 4.松风阁的建筑特点和名(1分钟30秒)从无梁殿后门出来,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半圆形的花坛草坪,这里就是阵亡将士公墓的一号公墓。大小墓穴共1624个,其中入葬了淞沪抗战中128位烈士,暗喻淞沪抗战的时间是1932年1月28日。草坪中间有一个圆形花坛,中植一棵大桂树,俗称桂花王。圆形花坛及十二根放射形的砖格象征着国民党党徽;草坪一道围墙象征着国民党青天白日旗的旗边,靠北强有一对碑柱,分别是地十九路军和第五军淞沪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整个图案设计成青天白日旗覆盖下的公墓。这种设计独具匠心。
现在我们面前的松风阁是1931年建造的,屋顶为重檐庑殿式,琉璃瓦顶,重檐间悬挂有“松风阁”的匾额。松风阁外有回廊,内为走马楼式的楼梯,(登楼临轩,能够听见万株黑松发出的阵阵松涛声,所以得名“松风”,可谓是名副其实)。明代这里是寺庙的律堂,清代是观音殿,民国时期改建为“阵亡将士纪念馆”,由蒋介石亲题馆名。1937年南京沦陷后,烈士的遗物遭到破坏,之后无法恢复,现在已变成茶室和小卖部。(前方广场上还有一座石鼎,鼎上有“铭鼎垂勋”四个大字,是当时安徽省主席刘振华所赠送。)
灵谷塔:1.原塔和现塔的用途
2.现塔的建筑时间、层数、高度 3.塔基座的简介
4.塔内二至九层石碑及内容(2分30秒)
在公墓中轴线的顶端,就是造型精美的灵谷塔。前方在广场的中央还有一座石鼎,鼎身上有“铭鼎垂勋”四个字,是当时安徽省主席刘振华赠送给公墓的。原来这里就是明代灵谷寺修建的宝公塔原址,民国时期造公墓时,因不合时宜,便将宝公遗骨与塔迁移到西侧的密林中。
现在的灵谷塔是1931—-1933年建造的,塔为钢筋水泥结构,仿照古典楼阁式建造,优美典雅,富有民族特色,塔身九层八面,高61米,在塔的四个门楣上,前门有(陵园管理处的第一任处长高艺林所题)“灵谷塔”三个金字,后门题有(30年代陵园园林组主任傅焕光所书写的)“有志竟成”以及东西门上分别题有“成功”、“成仁”的篆字。底层外壁上刻的“精忠报国”四个楷书大字,是蒋介石所书。塔基是直径30.4米的八角形平台,台基上的丹陛石,雕有“日照山河”图。
下面请各位团友朋友跟随我一起登上塔顶,欣赏钟山美景,感受灵谷松风。塔内正中有钢筋水泥螺旋扶梯,直上九层,共有台阶252级。在塔内2到8层,每层都有四方石碑,内部共有28块碑,2到4层的内壁上刻有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的草书,内容为孙中山先生在黄埔军校北上时的告别辞;5到8层的内壁上,是国民党元老吴稚辉的篆书,内容为孙中山先生在黄埔军校的开学训词。(于右任和吴敬恒都是民国时期的四大书法家之一(另二人是谭延闿,楷书;胡汉民,隶书))。登临九层,没有碑刻,供游人登高赏景,有高瞻远瞩之意。在此凭栏远眺,心旷神怡,可以尽情欣赏远山苍翠景色,充分领略灵谷胜景“万松参天”的旨趣。
1.灵谷寺及玄奘顶骨舍利、八功德水
东线(其他)2.邓演达墓(二号公墓址)
3.谭延闿墓及墓园(2分钟)
下面请团友朋友们随我一同参观灵谷寺东线景区。
景区的东侧是今天的灵谷寺寺庙所在地,庙前大照壁上书“普济圣师应化真身道场”,普济圣师是元文宗皇帝赐给宝志大师的封号,表明了灵谷寺与宝志的源脉关系。庙门横额上是于右任所书“灵谷寺”三个字。
寺内有大雄宝殿,大遍觉堂等建筑,里面有玄奘法师纪念堂,堂内有一尊玄奘法师的半身像,还有一座十三层的木制密檐塔,塔内藏有唐玄奘的顶骨舍利,被奉为佛家至宝。1988年台湾玄奘大学了中法师向大陆申请分供,取出了2.8863克一粒,用水晶匣盛放,由两岸僧众,护送台湾,是两岸交流促进统一的盛事。
各位团友,除了我们刚刚参观的那些主体建筑外,在灵谷寺的东侧景区还有八功德水,据说此泉水有八种功能,人饮用后可驱除百病,延年益寿。
正背面是谭延恺墓碑,他曾任原国民政府主席,首任行政院院长,死后蒋介石为他举行了国葬。陵区是融墓园和山水亭台为一体,具有浓厚的江南山水园林风格。
在原第二公墓旧址上,我们看到的是邓演达烈士墓,邓演达是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创始人。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过辛亥革命、北伐战争等。蒋介石发动“4。12”反革命政变后倒蒋,1931年被蒋介石秘密杀害。解放后由农工民主党在这里举行了安葬典礼。
灵谷寺景区,历史渊源深远,山水形胜优美,希望通过我的介绍,能给您留下美好的印象!谢谢!
西线(其他)
1.宝公塔及三绝碑 2.志公殿及宝志简介 3.西部的三号墓址等(2分钟)
接下来,请大家随我一同参观灵谷寺的西线景区。灵谷寺西侧有宝公塔,志公殿,志公殿为三间,青砖青瓦,建于 1934年,殿内供奉宝志像,所以也称像堂。近年来,志公殿经过多次维修,现为工艺品销售部。(在志公殿的前面有蟠龙石和飞来剪,据考证均为明代的遗物。蟠龙石实为碑帽,上刻两条巨龙盘绕,生动精美。飞来剪是起重的铁件,成叉状。)志公殿内有宝志大师的塑像,这位才是当年灵谷寺真正的主人。宝志是什么人呢?很多朋友不一定熟悉,但是说起济公和尚,大家就都不陌生了吧。相传宝志大师就是济公和尚的原型,宝志大师生于南朝,除了精研佛法,据说还能预知凶吉,通晓未来,这样一个神通广大的人物自然受到了世人的推崇。梁代号称菩萨皇帝的梁武帝将大师奉为上宾,梁武帝的女儿永定公主更是拜大师为师。大师圆寂后,梁武帝把他安葬在今天明孝陵的风水宝地上,永定公主捐钱修了一座宝公塔,来安放灵骨。由于历经辗转迁移,此刻我们眼前的这座宝公塔已非当年原物,是后来修建的,让人不禁感叹世事沧桑!
(在志公殿的前面有蟠龙石和飞来剪,据考证均为明代的遗物。蟠龙石实为碑帽,上刻两条巨龙盘绕,生动精美。飞来剪是起重的铁件,成叉状。)
志公殿后的这座覆钵式小塔,就是南朝时期的宝公塔,历经转迁与破坏,现在仅为一象征物。塔前原有一块石碑,上有吴道子所画的宝志像,李白题的赞词,颜真卿的书法,人称三绝碑。此碑四毁四刻,在第三次复制时,乾隆皇帝也来凑热闹,在碑额上写了“净土指南”四个字。现在此碑被置于志公殿。
从志公殿向西就是民国时第三公墓旧址,当年戴笠飞机失事后就被国民党埋葬于此,今天这里已成为一片草木茂盛的密林。
灵谷寺景区,历史渊源深远,山水形胜优美,希望通过我的介绍,能给您留下美好的印象!谢谢!
第三篇:南京灵谷寺导游词
灵谷寺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便来到了灵谷寺,灵谷寺的原址位于现在的明孝陵所在地。它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十五年(515年),梁武帝女儿永定公主在高僧宝志和尚圆寂后,在墓前建造了五层琉璃宝塔,称“志公塔”。此后不久,就改为开善寺。南朝时期叫“开善道场”,唐代称为“宝公院”,明初称为蒋山寺。1381年,朱元璋为建明孝陵,降旨迁寺,并亲自赐名“灵谷禅寺”,书写“天下第一禅林”匾额悬于寺门。当时寺僧千余人,占地500余亩,可谓盛极一时。灵谷寺建成之后,遭到了数次较大的破坏。1928年,当时的灵谷寺早已变得面目全非。北伐胜利后为纪念牺牲的战士,选定灵谷寺旧址建阵亡将士公墓。新中国成立之后,改为灵谷公园。
现在,我们来到了灵谷寺的入口。前方有一面积数亩的水池,叫放生池。初建时,朱元璋曾前来巡视,他觉得这地方太空旷,缺少景致,于是派了万名军工挖成了这座水池,所以又名万工池。
万工池北侧便是灵谷寺的山门,山门是寺庙大门的通称。这山门也就是灵谷公园的大门,叫文武方门。各位请看:这座仿古建筑的山门是30年代重建的,其形式为三拱门,绿色琉璃瓦庑殿顶,外墙为红色,所以也叫红山门。门额上原是蒋介石手书的“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现改成了“灵谷胜境”四字,是现代书法家钱松咢先生的手笔。门外的一对石狮,是建造阵亡将士公墓的北平军分会赠送的,原是肃顺墓遗物。
进入红山门,我们走上了一条青石铺就的两道。而道的尽头,矗立着一座高大的阵亡将士牌坊。牌坊由钢筋水泥构筑,顶覆绿色琉璃瓦。牌坊前中门门额上横刻“大仁大义”四字,北面刻“救国救民”四字,都是国民党元老张静江题写的。匾额两边刻有梅花图案,嵌有瓷制国民党党徽图案,瓦当上同样有国民党党徽图案。牌坊前有一对汉白玉雕刻的石兽,名叫貔貅。貔貅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异常凶猛,每至阵前,一往无前,所向披靡,此物放在这里象征阵亡将士的忠勇威武,是陆军第十七军所赠。
各位游客,前方这座巍峨的殿宇就是闻名中外的无梁殿。它是明代灵谷寺仅存的一座建筑,因殿内供奉无量寿佛而得名。由于这座殿是砖石拱券结构,不用梁木,所以俗称“无梁殿”。
无梁殿建于明朝洪武十四年(138年),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大殿的东西长54米,面阔5间,进深3间。虽然经过多次重修,但其结构始终没变。殿顶是重檐九脊琉璃瓦,屋脊上的3个琉璃瓦塔是喇嘛塔。其建筑结构改变了我国古建筑梁柱结合框架式的建筑传统。整座建筑找不到梁柱,全部用砖砌造而成。殿内还有砖砌的券洞,五间三进。
游客们,看了无梁殿的外观,接着随我进殿内参观。据史料记载:无梁殿自明代兴建后,供奉着无量寿佛等大小佛像。1928年,国民党政府花了12 万元工程费用,把它改为阵亡将士公墓的祭堂。原来的佛龛被改成3个大砖台,作陈放祭器用的祭坛,每座祭台都有一方石碑。请看:中碑为“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之灵位”,左碑为“国歌”,右碑为“国父遗嘱”。祭堂四周壁上,嵌有110块太湖青石碑,镌刻这北伐阵亡将士姓名。采用“代表葬”的办法,以师为单位,从每一军阶的阵亡将士中,抽选出一名代表入葬。经各师呈报名册,计60个师,共有阵亡将士33224名。
殿内还设有辛亥革命名人蜡像馆。这里展出了辛亥革命前后57位名人的蜡像,这些蜡像是依据当时的历史照片、资料,参照人物各种角度的镜头,按真人大小1:1制作的,共组成22组带有故事情节的动态画面,蜡像造型形态逼真,栩栩如生,再现了革命先驱叱咤风云的生动场面。
参观完无梁殿,我们来到了半圆形的花坛草坪前,这里原为五方殿遗址,供奉五方五智佛,民国时期为阵亡将士第一公墓的墓地。主要安葬北伐战争及1932年上海淞沪抗战的第十九路军和第五军的阵亡将士,共有大小墓穴1624个。现这两座碑已成为南京市的抗日战争纪念地之一,作为向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建造这座公墓时,采用了西式的背向数百米长的半圆形围墙,弧形起伏,类似于中国的太师椅形状,颇有中西合璧的风格。原公墓现改为花圃,种植银杏、桂花、牡丹、月季、腊梅等,中间有一株金陵桂花王。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看到这座建筑叫松风阁。松风阁是一座依山而建的仿走马楼式建筑,面阔9间,屋顶为重檐式,铺以绿色琉璃瓦。登楼远望,视野开阔,微风过处,松风阵阵。这座建筑也是“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的纪念馆。纪念馆于1931年起建造,由美国建筑师茂非按中国传统的民族建筑形式设计,造价21.5万元。1933年完工后正式定名“革命纪念馆”。这幢二层楼建筑,东西长41.7米,南北宽19.7米,为钢筋水泥仿木结构。外有回廊,楼下为9间,中为穿堂,上面是走马楼式的楼屋。原供陈列阵亡将士遗物或举办展览,现为茶室和小卖部。穿过松风阁,可以看到一只石鼎,是当时的安徽省主席刘镇华赠送的,鼎壁四周刻有“铭鼎垂勋”四字,意为烈士功绩流芳千古。
各位,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石塔,是公墓中轴线上的终点,名灵谷塔。灵谷塔原名阵亡将士纪念塔,是阵亡将士公墓的主要建筑之一。建于1931—1933年,造价35.5万元。塔为钢筋水泥结构,仿古典楼阁式建造,塔高61米,平面为八角形,外侧围以雕花石栏杆。塔的正面有石阶,石阶正中有石雕“日照山河”图案。塔身九层八面,绿色琉璃瓦楼檐,每层回廊围以石栏,便于游人凭栏赏景。
现在就让我们登塔参观,大家请看,正门横楣上的“灵谷塔”3个字是解放后陵园管理处第一任处长高艺林所书。后门额刻的“有志竟成”四字为30年代陵园园林组主任傅焕光所书,在外壁四周,还有蒋介石题的“精忠报国”4字。塔内二至四层是国民党元老于右任草书的孙中山先生北上时向黄埔军校的告别辞,共12块。五至八层是国民党另一位元老吴敬恒篆书的孙中山先生在黄埔军校的开学训词,共16块。
沿着钢筋水泥螺旋扶梯走完了252级台阶,就来到了塔的顶层。在此登高远眺,可以尽情欣赏远山共长天一色的苍翠景色。
(东线):
过了灵谷塔,我们便来到了灵谷寺。灵谷寺是在原明灵谷寺龙王殿旧址上重建的,规模较小。庙前迎面立有大照壁,上有“普济圣师应化真身道场”和“南无阿弥陀佛”的字样。大门门楣上有于右任写的“灵谷寺”三字。殿后院的“大遍觉堂”中供奉着三藏法师的顶骨舍利,是我国佛教界的至宝。
灵谷寺的东侧有八功德水,古书记载刺水有八种功效,故由此而得名。水池正北路边是一座“灵谷深松”碑,这座碑是谭延闿的墓碑。谭延闿,曾任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也是民国四大书法家之一。墓由著名建筑师杨廷宝等人设计,借原有山水地势,倚山构筑曲折幽深的墓道,并布置具有江南园林风味的墓园,具有独特的风格。
在八功德水东北面,坐落着邓演达墓,这里原是二号公墓旧址。邓演达,著名的国民党左派领袖,1957年11月29日邓演达殉难二十六周年,中国农工民主党及江苏省各界人士为烈士举行了安葬公祭典礼。邓演达墓坐北朝南,墓包为半球形,墓前竖有一块花岗石墓碑,整座墓园异常庄严肃穆,环境十分幽静。
好了,各位游客,灵谷寺的讲解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西线):
在灵谷塔的西面,还有一座宝公塔。宝公塔是南朝梁武帝用来安葬宝志和尚舍利的搭,当时建塔耗资20万银两。后因朱元津建明孝陵,将塔与寺一起迁往这里,改名叫灵谷塔。塔初建时为5层,可惜原塔早已毁尽。宝志和尚是南京栖霞东阳人,7岁出家,死于梁天监十三年,是梁武帝最敬仰的和尚之一。宝公塔前嵌有一块黑色的石碑,碑上刻有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所画的宝志和尚像,左侧刻有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的像赞,字为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所书,因此碑集唐代三位名家之绝技,所以称为“三绝碑”。但是原碑早在明宣德三年(1428年)损坏殆尽,现在我们所见到的,是清乾隆年间法守和尚根据旧藏拓本摹刻的。
在宝公塔的南面,有一三开间小屋,叫作志公殿。原来殿内供奉着宝志像,所以也称像堂。近年来,志公殿经多次维修,现已成为工艺品销售部。志公殿前的地上有一块叉形铸铁,名“飞来剪”,它是明代建塔时的起重之物。另一件双龙石,现已不知所踪。
在志公殿的西南处,原是第三公墓墓址,原有墓穴2268个,现在已经废弃,种植了大量桂花。
游客们,灵谷寺的讲解到此结束,下面请大家自由参观。
第四篇:南京灵谷寺导游词
南京灵谷寺导游词
南京灵谷寺是金陵三大寺之一,灵谷寺由寺庙建筑、国民革命阵亡将士公墓和灵谷公园组成,笼统地将这片地区称为灵谷寺。下面是南京灵谷寺导游词,仅供大家参考。
篇一:南京灵谷寺导游词
各位游客:灵谷寺,这是一个由寺庙建筑、国民革命阵亡将士公墓和灵谷公园组成的风景名胜区。由于历史的原因,人们还是笼统地称它为灵谷寺。我们的车正在行驶,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车窗两侧,沿途玉兰挺立,林木茂密,曲径通幽,我们仿佛置身于仙灵境地。我先来介绍一下灵谷寺的创建历史。
灵谷寺——地处紫金山东南麓,为明代佛教三大寺院之一。紫金山早在六朝时就已是佛教圣地,梁武帝时,其周围大小寺院已达70多所。到了明代,这些寺院历经沧桑,大部分被毁,只有南麓独龙岗一带的蒋山寺、定林寺、宋熙寺等少数几座保存完好。灵谷寺前身就是处于独龙岗的开善寺,南朝天监十三年(514年)梁武帝为埋葬宝志和尚,在独龙岗建开善精舍和志公塔。唐代改称宝公院,北宋大中祥符年间,改称太平兴国禅寺,明初改为蒋山寺。朱元津为建明孝陵,命人选中独龙岗这块风水宝地,于是就下令将这一带包括蒋山寺在内的所有寺院都迁往紫金山东麓,合为一寺。因为灵谷寺的地形是“左群山右峻岭”之间的一片谷地,所以命名为“灵各专”。灵谷寺初建时,规模宏大,殿宇林立,佛塔矗立,从山门到大殿,长2.5公里,占地约500亩,僧人上千。难怪朱元津将它看成杰作,并御笔题额“第一禅林”。可惜后来因遭兵火劫难,只有无梁殿得以幸存。到清同治年间重修灵谷寺,规模已远不如当年,然而红墙黄瓦、松翠林茂、鸟语花香、环境幽静,仍不失“灵谷深秋”的佳景。
红山门——阵亡将士牌坊,无梁殿——阵亡将士纪念碑
各位游客:我们已来到了灵谷寺的山门前,山门是寺庙大门的通称。这山门也就是灵谷公园的大门。各位请看:这座仿古建筑的山门是30年代重建的,其形式为三拱门,绿色琉璃瓦檐顶,外墙为红色,所以也叫红山门。门额上有“灵谷胜境”四字,是现代书法家钱松岳先生的手笔。门外的一对石狮,是建造阵亡将士公墓的北平军分会赠送的。
进入红山门,我们走上了一条青石铺就的两道。而道的尽头,矗立着一座高大的阵亡将士牌坊。牌坊的台基长32.7米,宽16.6米,高10米,共五间,全部用钢筋水泥构筑,座基外镶花岗岩,绿色琉璃瓦覆顶。牌坊前中门门额上横刻“大仁大义”四字,背面刻“救国救民”四字,“都是国民党元老张静江题写的。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灵谷寺最著名的景点无梁殿。无梁殿是明代灵谷寺仅存的一座建筑,因殿内供奉无量寿佛而得名。由于这座殿是砖石拱券结构,不用梁木,所以俗称”无梁殿“。
无梁殿——建于明朝洪武十四年(138年),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大殿的东西长53.8米,殿前露台宽敞,面阔5间,进深3间。虽然经过多次重修,但其结构始终没变。殿顶是重檐九脊琉璃瓦,屋脊上的3个琉璃瓦塔是喇嘛塔。其建筑结构改变了我国古建筑梁柱结合框架式的建筑传统。整座建筑找不到梁柱,全部用砖砌造而成。它采用了中国古代石拱桥的建造方法,由基层用砖先砌5个洞,合缝后叠成一个大型的拱形殿顶。我们看到这5个开门的每一间就是一券,每排为5券,正中一间券洞最大,宽11.4米,高14米。内部虽为券洞结构,外部却仍以仿木结构的形式出现,檐下有出挑的斗拱,正面还设有门窗,是一座采用多样券法,错综连接后构成的建筑。其结构之坚固,气势之宏伟,技法之精湛,堪称一绝。虽说在我国其他的地方也有类似的无梁殿建筑,如浙江宁波保国寺。山西五台山显通寺、太原水作寺、四川峨眉山万年寺及苏州开元寺等,但在建筑结构和技法上,灵谷寺的无梁殿更显独特、完善。它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超建筑艺术。
游客们:看了无梁殿的外观,接着随我进殿内参观。据史料记载:无梁殿自明代兴建后,供奉着无量寿佛等大小佛像。1928年,国民党政府花了12万元工程费用,把它改为阵亡将士公墓的祭堂。原来的佛龛被改成3个大砖台,作陈放祭器用的祭坛,每座祭台都有一方石碑。请看:中碑为”国民革命烈士之灵位“,左碑为”国歌“,右碑为”国父遗嘱“。祭堂四周壁上,嵌有有110块太湖青石碑,镌刻阵亡将士姓名,全部碑文共165000字,祭堂修复竣工后,定名”正气堂“。
下面我们绕堂一周,参观一下辛亥革命名人蜡像馆。这里展出了辛亥革命前后57位名人的蜡像,这些蜡像是依据当时的历史照片、资料,参照人物各种角度的镜头,按真人大小1:1制作的,共组成22组带有故事情节的动态画面,蜡像造型形态逼真,栩栩如生,再现了革命先驱叱咤风云的生动场面。
阵亡将士纪念碑。参观完无梁殿,我们来到了半圆形的花坛草坪前,这里已成为阵亡将士公墓第一公墓的墓地。现在请大家来参观一下这座公墓,其实这里有3座墓,这是居中的一座,还有两座分别处于免梁殿东西两侧的山坡上。当时由于阵亡将士之多,公墓没能全部容纳,采取以师为单位,用抽签方法,从每一军阶将士中抽一名代表安葬。墓地北侧墓墙东、西两端各有一碑柱,分别是第十九路军和第五军微沪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这两座碑已成为南京市的抗日战争纪念地之一,作为向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松风阁—灵谷塔—宝公塔与三绝碑—琵琶街
松风阁——墓园后的那座建筑叫松风阁。松风阁是一座依山而建的仿走马楼式建筑,面阔9间,屋顶为重檐式,铺以蓝色琉璃瓦。登楼远望,视野开阔,微风过处,松涛阵阵,真有”南富萧瑟松风起,细听山泉汩汩来“的美妙情景。这座建筑也是”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的纪念馆。纪念馆于1931年起建造,由美国建筑师茂非按中国传统的民族建筑形式设计,造价21.5万元。1933年完工后正式定名”革命纪念馆“。这幢二层楼建筑,东西长41.7米,南北宽19.7米,为钢筋水泥仿木结构。外有回廊,楼下为9间,中为穿堂,上面是走马楼式的楼屋。上下遍设架柜,供陈列阵亡将士遗物或举办展览。
松风阁后100多米处,是一座造型完美的现代宝塔——灵谷塔。
灵谷塔——原名阵亡将士纪念塔,是阵亡将士公墓的主要建筑之一。建于1931~1933年,造价35.5万元。塔的设计者是美国著名建筑师茂非和中国建筑师董大酉。
现在我们来到了灵谷塔前,只见塔基是一个大平台,直径为30.4米,平面八角形,外侧围以雕花石栏。塔的正面有石阶,石阶正中是一幅高5.8米,宽2.8米的白色花岗石浮雕”日照山河图“。再请看,塔高60米,九层人面,用钢筋水泥和苏州花岗石构筑。底层直径14米,向上逐层缩小,顶层直径9米,每层都以绿色琉璃瓦做披檐,外有走廊,围以石栏,便于游人凭栏赏景。塔顶覆盖着绿色琉璃瓦,飞檐翘角,正中塔尖上竖有塔刹,金光闪闪。
登塔参观:正门横帽上的”灵谷塔“3个字是解放后陵园管理处第一任处长高艺林所书。塔内二至四层是国民党元老于右任草书的孙中山先生北上时向黄埔军校的告别辞。五至八层是国民党另一位元老吴敬恒篆书的孙中山先生在黄埔军校的开学训词。
沿着钢筋水泥螺旋扶梯走完了252级台阶,就来到了塔的顶层。在此登高远眺,可以尽情欣赏远山共长天一色的苍翠景色,充分领略灵谷胜景那”万松参天,一径幽深“的旨趣。
在灵谷塔的西面,还有一座宝公塔。
宝公塔——是南朝梁武帝用来安葬宝志和尚舍利的塔,当时建塔耗资20万银两。后因朱元璋建明孝陵,将塔与寺一起迁往这里,改名叫灵谷塔。塔初建时为5层,可惜原塔早已毁尽。宝志和尚是南京栖霞东阳人,7岁出家,死于梁大监十三年,是梁武帝最敬仰的和尚之一。
三绝碑——宝公塔前嵌有一块黑色的石碑,碑上刻有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所画的宝志和尚像,左侧刻有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的像赞,字为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所书,因此碑集唐代三位名家之绝技,所以称为”三绝碑“。但是原碑早在明宣德三年(1428年)损坏殆尽,现在我们所见到的,是清乾隆年间法守和尚根据旧藏拓本摹刻的。
各位游客:灵谷寺的主要建筑我们已基本参观完毕。其实,明代灵谷寺的规模远大于现在,除我们所见到的外,还有金刚殿、天王殿、五方殿、毗卢殿、观音阁、禅堂、客室、方丈室等。清代中叶的灵谷寺,又恢复了昔日的盛貌。除殿宇修复外,并有”灵各八景“著称。这八景是:钟阜晴云,浮图秋月,古殿钟声,苍池松影,银杏栖霞,清泉咽竹,空衍应掌,曲水流筋。这些景观饱经沧桑,特别是在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军与清军曾把这里当作战场,所以寺内建筑被严重毁坏,只有无梁殿是砖砌建筑,得以完整保留下来。
各位游客:出了灵谷寺,现在我们行走的这条路,名叫”琵琶街“。
琵琶街——为什么叫琵琶街呢?相传,人们在此踏地能听到清脆的回声,击一下掌能听到与弹奏琴弦一样美妙的回音,这就是被称为灵谷人景之一的”空街应掌“。不信?您可试一下。但愿我的导游讲解也能给你们留下记忆的音符。谢谢大家!
篇二:南京灵谷寺游记
哇!灵谷寺的树多的像海洋!灵谷寺绿的可以用这几个词形容了:花红柳绿、绿肥红瘦、绿树成荫、一碧千里、青枝绿叶、青山绿水、绿草如茵!
真是山清水秀的灵谷寺呀!
”咦,这个台子好奇怪呀!“台子的每一面都很像莲花的花瓣。哦!原来这就是美丽的莲花台呀!
再往前走,哇!好高的一座塔呀!我沿着旋转楼梯往上爬,总共九层,252阶台阶,我费了好大劲才坚持爬到顶层,真是站的高看的远啊!这里的风景可真美呀!简直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
在塔上看到一个亭子,一个身子两顶帽子,到了扬州我和爸爸说:”在南京我看到这个亭子来!“爸爸笑着说:”你是千里眼啊!100公里啊!“我们都笑了!
灵谷寺简介:灵谷寺是一个寺庙建筑,514年建的。1928——1935年,做为国民党将士的公墓。灵谷寺是有国民党将士的公墓和灵谷公园组成的风景名胜区。灵谷塔九层八面,66米高,塔中建有螺旋转梯,共252阶。
寺内有一座无梁殿,是明代建的。整个大殿没有一木一梁,东西长50米,南北宽34米,高22米,距今600年了。殿内陈列着辛亥革命名人蜡像,57位和真人一样大小。我把他们当成真人了!
我做的简介详细吧?就是灵谷寺!真是山清水秀的灵谷寺呀!
革命烈士我真敬佩你们呀!
篇三:南京灵谷寺游记
灵谷寺风景区位于钟山东麓,总面积两千余亩,是六朝名胜古迹荟萃之地,六朝古刹开善寺始建于梁天监十四年,明朱元璋建孝陵时迁寿于此,更名灵谷寺,号称天下第一禅林。这里万斛松涛,取经通幽,古称”灵谷深松“,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来到灵古寺门前,映入我们眼帘的是红山门,前面两只老虎十分逼真,仿佛在跟我打招呼说:”欢迎你来到灵谷寺风景区来游玩和参观!"
过了红山门,就是无梁殿腊像馆,里面许许多多的腊像:如孙中山、林则徐、周恩来......这时候,看着少年时,青年时,中年时孙中山,仿佛他在我们面前展示着他的一生,林则徐威风凛地站在我面前,仿佛一场虎门销烟即将开始了。还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时的情景,使我们成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走过无梁殿蜡像馆,我们又来到了灵谷塔,我们一口气爬到了9楼,拿着军用高倍望远镜眺望南京,一切尽收眼底,真是太棒了!
接下来,我们还参观了松风阁、灵谷寺庙......不知不觉,一天一晃就过去了,我却意犹未尽,直至现在我还沉浸在欢乐之中,真希望能经常出去走走,这一天可真开心啊!
第五篇:南京导游词灵谷寺B
灵谷寺B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古都南京,我是来自**旅行社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在我身边的便是司机王师傅,有王师傅在,大家可以放心、安心、开心的随我游览。最后希望大家有一段愉快的旅程,我们现在要游览的是南京东郊三大景区之一的灵谷寺。
灵谷寺原坐落在紫金山天堡山的独龙阜,也就是现在明孝陵的所在地,最初是南朝时宝志和尚的指定墓址。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为自己选择墓址,相中灵谷寺这块风水保宝地,于是降旨迁寺。而现在的灵谷寺的所在地是明初太师李善长所选定的。洪武十四年九月动工,洪武十五年九月完工,动用5万禁卫军参与搬迁。朱元璋赦封“灵谷禅寺”,山门亲书“第一禅林”。灵谷寺自从建成后,屡次遭受毁坏。1928年11月,当时的灵谷寺已变得面目全非。国民党成立了以蒋介石为主任委员的国民革命阵亡将士筹备委员会,改灵谷寺废址为“阵亡将士公墓”,用以纪念阵亡将士。新中国成立后,改为灵谷寺公园,1981年称灵谷寺。
各位游客,我们面前的半圆形,面积数亩的水池,叫放生池,也叫万工池,相传朱元璋见这里有景无水,一声令下,动用上万军工,一夜间挖掘而成,并栽植白莲。现在岸边残留石条上还有刻字,可为佐证。
前方我们看到的大门就是灵谷寺的正门---红山门。原是寺庙金刚殿的旧址,民国时是“阵亡将士公墓”入口的正门。这是一座钢筋水泥、仿古三拱文武方门,两边是红色的围墙,墙脊为绿色的琉璃瓦,瓦当为蓝色,嵌有国民党党徽。在方门的门额上原为蒋介石手书的“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现改为钱松喦所书的“灵谷胜境”。方门两边各开有一拱门,供车辆通过。东侧门额上题“松涛”,西侧门额上题“泉韵”。门前的一对汉白玉坐狮是从北平运来的肃顺墓遗物,由北平军分会赠送的。东为雄狮,利爪扶在石球之上,象征“寰宇一统”;西为母狮,与一幼狮亲昵玩耍,象征“子嗣昌盛”。
过了文武方门,这个5门11脊的钢筋水泥仿古牌楼便是阵亡将士公墓牌坊。它是仿照北京十三陵入口牌楼的形式而建的,上覆绿色的琉璃瓦,瓦当上有国民党党徽的。正中的横额上南向是“大仁大义”,北向是“救国救民”(国民元老张静江所书)。匾额图案两边刻有梅花图案,同样嵌有国民党党徽。在牌坊前面的这对神兽叫做貔貅,是由陆军十七军赠送的。把貔貅放在这里象征着国民革命军的能征惯战。
纪念牌坊的后面,就是灵谷寺唯一保存下来的明代建筑——无量殿。它因为供奉无量寿佛而得名;又因为它通体是砖石拱券结构,不用一寸梁木,所以又称为无梁殿。殿檐高大,为重檐九脊,大屋脊正中有三个琉璃制喇叭塔,外部仿木结构,檐下挑出斗拱,立面设有门窗。无梁殿正面五开间,室内进深三间,两侧的山墙用砖垛出挑,逐层上升。进入无梁殿,可以看到正面中拱券(xuàn)的佛台上有三个券龛,因为灵谷寺是一座禅净双修的寺庙,所以这三个拱券高台最早是佛龛,分别供奉着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和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西方三圣。后佛像搬走,改为北伐阵亡将士公墓祭堂。它里面的中碑原为张静江书写的“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之灵位”,左碑刻蒋介石所书的北伐
像。至公殿前有两个明朝时期的文物--飞来剪、双龙石。
说了这么多有关宝志和尚的东西,大家一定对此人很好奇吧,宝志生于南朝,圆寂于梁天监十三年。《南史》记载说他生于树上的鹰巢。手如鹰爪,被一姓朱的女子所收养,所以俗姓朱。7岁出家,修得道行。传说他的锡杖上悬着刀、尺、拂、镜,预示刘宋后在南京建都的梁、齐、陈。
此外在宝公殿的西南,是第三号公墓址,原有墓穴2268个。1946年军统首领戴笠空难摔死,蒋介石亲选第三公墓为戴笠入葬。1950年被炸成废墟,仅有园路成了痕迹。
灵谷寺景区游览到此即将结束,希望各位能在此次游览后得到许多的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