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穷人的格局美文
梁山泊第一任大头领,白衣秀士王伦,心胸狭小,容不下人,虽然打下了一座山寨,统领了几百人马,但终因格局太小,成不了大事,不了了之。
象王伦这样位高而器小的人,有格局,但格局终会促狭。一旦遇到挑战,就会一塌糊涂。
反过来看,一个草民百姓,坐不了椅子,领导不了几个人,但却心底里能装下他人,心底无私,你能说他小情小调,没有格局吗?
徐州好人张广之,是个穷人,一生务农,识字不多,一日三餐仅靠杏儿一般大的土豆,和蚕豆一般大的大蒜为炊,一块饼,一碗汤,一头蒜就是他的幸福生活。但他却把一辈子省吃俭用赞下的几万块钱,都用在了义务修路建桥上。
张广之老人居住的睢宁县张集村,紧临一条老濉河,对岸是安徽省的小宋庄。一条大河隔阻了苏皖两岸百姓的往来。张广之一没有权,二没有钱,但他却想给两岸百姓办点好事,怎么办?他卖掉家里的羊和树,买了一条小木船。在老濉河上义务摆渡,有人过河。一喊就到,风雨无阻,没有节假日,一干就是几十年。有人要给他过河钱,张广之说,那不管,俺是做好事,一分钱也不要。
好事做了几十年,随着年老体弱,摇船摆渡有点力不从心了。张广之不想放弃,还想把好事做下去。他想在村边的老濉河上修一座能通拖拉机的水泥桥。几万块的建桥费,对于这个一贫如洗的老农民无疑天文数字。张广之把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都变卖了,又向五个儿子和两个女儿要,把儿女们孝敬他的养老钱全部都拿出来还不够,又东挪西借了一万多块,欠了一屁股的债。
桥修好了,看着往来两岸的百姓方便了,张广之高兴得笑了。有人劝他向高速公路学习,设一个收费点,每天也能挣几个花花。张广之说,那不管。
县、乡领导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把他评为徐州好人,奖励给他二十万。张广之一转手又分不少地花光了。他一不买车,二不去港澳台旅游,而是把村里一条土路修成了水泥路。有人问他,也不是有钱人,有一分钱就拿出来,到底图个啥呢?张广之说,做好事也不分学问大小,官有多高,钱有多少,图个高兴,想做就做。话平实无华,这就是穷人的格局。
记得批林批孔时,林彪说过一句话,工人农民只关心妻子儿女,柴米油盐。大概意思是上智下愚,官贵民贱,所以受到大批判。老百姓虽然不能倚仗体制的力量,耀武扬威,跑到外国为子女办绿卡,也不能倚仗权势把公家银子划拉进自己腰包。但他们却能分辨出是非曲直,知道谁在做好事,谁是好人,无论你官有多大,钱有多多,怎么摆谱作秀都无济于是。
上个礼拜到平顶山香山寺旅玩,只见大雄宝殿门前停了几辆小汽车,有皇冠,有奔驰,还有捍马,直觉告诉我,又有大领导来视察了。只且从车上跳下来十几个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还有三个八、九岁的孩子,走在中间的中年汉子,有点面熟,是安副市长,电视里常见。
这一行人径直走进大雄宝殿,面朝佛象扑通下跑,又作揖,又瞌头,旁边十几个黄衣和尚,高声诵经,诵的什么,一个字也听不懂,只是旋律很美,男中音。大约过了十几分钟,诵经停了,这一伙人也走出了大殿,只见安副市长顺手往功德心箱里塞了一个红包,一个年青女子从手提包里掏出一叠子红包,逐一发给念经的和尚。那和尚都双手合十,口念阿弥陀佛,然后恭敬收下了,一个小和尚从外边跑过来,也念了一句佛,要去了一个。
安副市长一行人,也不闲逛径直钻进车内,绝尘而去。念经的和尚也散了。游人开始叽叽喳喳,有说是大官还愿的,有说是有钱人来祈福保平安的。
安副市长主管城建工作十几年了,不少重点工程都从他手中走过。有人说他在外国银行身价过亿。但由于他在电视里表情严肃,从不戴名表,也不抽名烟,情人也不闹事,小偷也未光顾。所以,至今还是一个清官,在电视里经常做共产党人核心价值的报告,说要权为民用,很是生动感人。
金钱和权力也有跪倒的时候,这也叫格局吧,和徐州好人张广之比起来孰轻孰重呢!一个跪倒在泥塑面前的权贵,无论谱有多大,势有多高,在百姓心中又有几斤几两呢?其实作威作福,与格局是有距离的。
穷人也有格局,象好人张广之那样,真的。
第二篇:富人和穷人美文
从前,有一个富人。
他很有钱,他本可以拥有很多小汽车,但他却宁愿开一辆福特牌汽车;
他本可以拥有许多计算机,但他只用一台苹果电脑;
他本可以拥有许多住宅,甚至在比佛利山有一些住宅,但他却选择在洛杉矶东区。
因为这个人很有钱,他住的街区里有许多人都认识他。
因为这个人很有钱,他住的街区以外也有很多人认识也。
他的门铃经常被按响,站在他门口的常常是一些来要求捐赠的人。
有时按门铃的是遭遇不幸的邻居。这位有钱人会面带微笑地拥抱他的邻居,给他们不少钱。
有时按门铃的是提华纳市饥饿的孩子慈善机构的代表。这位有钱人会再次面带微笑地拥抱慈善工作者,慷慨地开出一张支票。
有时按门铃的是耶和华见证会的人。如果这个有钱人像我们一样,他最初的反应就应该是迅速地踢他们的屁股,把他们推回大街上。然而,他又一次面带微笑,像拥抱来到他门口的任何一个客人那样拥抱耶和华的证人。
一天傍晚,这个有钱人的门铃安静得出奇,他决定出去走走。他从家里出来,沿着道路散步。周围是他邻居的住宅,他走过停车场边五颜六色的墙向前走去。
突然一辆汽车开了过去,车内轰然传出了最新的说唱流行曲。很快,他发现自己吹着一首简单易上口的调子。他沉迷在歌声中,突然无意中发现一个无家可归的乞丐正躺在人行道中间。乞丐穿着破毛衣和破裤子,还有两只不相配的鞋。
乞丐看到了这位有钱人,认出了他。“肯定是他,”乞丐自言自语地说,“他是住在这个区的有钱人。他肯定会帮助我,因为他可以自由支配他的钱。”然而,乞丐突然感到一阵羞愧,藏起了他的脸,没有伸手讨要。
有钱人站在穿着破烂的乞丐的面前。他向下伸手摸了摸乞丐的脸,但乞丐往后缩得离他更远。富人的眼睛蒙上一丝阴霾,哑着嗓子虚弱地笑了一下。他忘记刚才还在吹的口哨,慢慢地转过身,走回家中。
听到有钱人离开街角,乞丐睁开眼睛坐了起来。他脚边放着一张100美元的新钞票。
乞丐抓住钱,直奔最近的7/11小店。像所有的乞丐一样,他的第一个想法就是用钱买伏特加酒。
在他走进7/11之前,他想起了有钱人触摸他时的怜悯表情。这感动了他,乞丐当即决定重新做人。他立刻向一位妇人乞讨了两个硬币(付电话费不需要百元钞票)。
妇女答道:“可以,你不要用这钱买酒喝!”乞丐摇了摇头,把钱投进了电话的投币口。
经纪人接了电话,乞丐说:“100美元。把它全部投资到那位看起来讨厌的CEO的公司――微软公司!”
像人们看到的那样,那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那以后没过多久股票就开始飞涨了。是的,毕竟富人也是由穷人变来的――尤其是当你正在炒股票的时候――不久乞丐发现自己真的变富裕了。
岁月荏苒。在洛杉矶东区,慷慨的有钱人过着和平常一样的生活――吹着说唱乐的调子,在傍晚散步,打发上门的人。
一天,他的门铃特别响,在他门前站着一位穿着三件套装的优雅的先生。富人想,是耶和华见证会的人吧。但他还没来得及做什么,来者开腔了。
“你是那位有钱人,是吗?”来者问。
“你想要什么?”有钱人无意识地回答,他太习惯于别人跟他要东西了。
“我不是向你要东西,”来者说,“你已经给过我了。”
“我给了你什么了?”有钱人吃惊地问。
“你给了我生命中第二次机会。原因是,由于你慷慨的赠予,我能够用钱进行投资,使自己摆脱了贫困。我不再生活在污垢和贫民窟当中,我能昂首走在拥挤的人行道上。这一切都要感谢你。”
突然,有钱人认出了来者――正是那位曾经躺在大街上穿得破烂的乞丐。
有钱人说:“我给了你东西,可你真的没有向我要。我给你施舍是因为我看见你在那里,因为爱你。我会给那种处境中的任何人以施舍。”
“有更多的理由来谢谢你。”来者说。
“但我是有钱人,”有钱人说,“我施舍了很多人。我没想得到任何回报。”
“太好了,”来者点着头说,“因为我没有能作回报的东西――我有的,是你给我的。我想做的,就是来谢谢你。”
有钱人看见他的客人伸了双手给他一个拥抱。这拥抱和他经常在门口拥抱别人的拥抱是一样的,竟然这是第一次有人回来拥抱他。
当这位曾是乞丐的客人拥抱着他,将他包围在这最令人满足的拥抱之中的时候,富人的眼中泪水充溢了。
第三篇:穷人的大学的励志美文
王教授是电脑编程界的泰斗,最近,受几家著名的IT公司委托,他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青年编程比赛,获胜者不仅有一笔可观的奖金,还有望直接被这几家企业录用,诱惑力实在不小。
赛事通知发出后,王教授直接给自己的学生李大海打了个电话。
王教授向来是个举贤不避亲的人,这李大海是他的研究生,刻苦加上天分,年纪轻轻,已在编程界小有声誉。王教授给他的指示是:只能拿第一。
李大海哪里敢含糊,连忙动手准备参加比赛,每天大把大把的时间都耗在电脑前。谁知人算不如天算,就在比赛前一周,李大海在和几个同学去溜冰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右手骨折,左手软组织严重挫伤,双手全打上了绷带。这件事把王教授气得脸发青,他痛骂了李大海一通,又心疼地让李大海赶紧住院治疗,尽快恢复健康。
没了李大海,这比赛还得继续,王教授就集中注意力,想看看能否有别的青年才俊从中脱颖而出。
比赛这一天,王教授早早来到考场,这是个很大的机房,足足能够容纳二百多人同时上机操作。这“编程”,说得高深点,就是人和计算机交流的过程,王教授凭着多年的经验,几乎能够从人操作电脑的神态、动作,判断出一个人编程水平的高低。
比赛开始后,王教授在二百多人的考场中不断巡视着,很快,他发现了一个不错的选手,那选手编程的速度以及神态、举止都能充分证明,他比其他人的水平高出一大截。
果然,规定的时间刚过一半,这个年轻人站了起来,举手示意自己已经完成了任务。王教授来到那年轻人操作的电脑前,认真看了看,惊讶地发现他编程的指令准确、清晰、高效、简捷,看来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啊,李大海没能参加比赛,却冒出了这么个百里挑一的佼佼者!
王教授把这个年轻人叫到隔壁的办公室,问他是从哪个学校毕业的,那年轻人支吾了半天才说:“老师,对不起,我没上过大学。”
王教授十分惊讶,正在这时,助手匆忙进了屋,凑到王教授耳朵边耳语了半天,从王教授的表情来看,助手告诉他的事很不一般。果然,等助手走出屋子后,王教授的脸就严肃起来了:“你要实话告诉我,你是不是还有个弟弟,不过今天没来参加比赛?”
年轻人点点头,接着不安地把头低了下来。
王教授的语气这才缓下来:“你叫李大江,我有个学生叫李大海,你们是不是亲兄弟?”
见王教授已经猜到了,那年轻人也没遮掩,点头称是。
王教授疑惑地问:“可你说你没上过大学,那这编程是谁教的?李大海?”
年轻人连声说“是”,接着娓娓道来,这一说,就把王教授给惊呆了。原来,弟兄俩差了一岁,当年哥哥上学晚了一年,结果两人同一年参加高考,而且都考上了大学。可他们家地处西北,缺水少地,穷得叮当响,怎么可能两人都上大学呢?最后商量来商量去,决定让弟弟去上学,哥哥做点牺牲。
穷人家的孩子有时是没有什么选择余地的,弟弟李大海就背着一捆破被来到了学校。新学期开始后,李大海突发奇想:难道一定要坐在教室里头才叫上大学吗?难道在家里好好学习就不是上大学吗?有了这个想法,他就认真听课,笔记做得十分详细,每隔一个月,他都会坐上那趟最便宜的绿皮火车回到小山村,然后赶紧给哥哥讲课,就这样,四年大学他火车票攒了厚厚的一摞。哥哥李大江一边在家务农,一边认真听课。大二那年,李大海用奖学金给哥哥买了台二手电脑,哥哥就可以在电脑上编程了。兄弟俩就这样一路坚持,共同完成了大学学业。
听到这里,王教授感慨万分,问:“你怎么会想到来参加比赛的?”
李大江神情有些黯然,他说:“虽然我没上过大学,但我相信自己比大部分在校大学生学得还要投入,但来到城里才发现,没有文凭,我连份像样的工作都找不到。有些单位电脑都舍不得让我碰,说我不懂,别给弄坏了。这次,正好有推荐工作的机会,我弟弟说无论如何也要让我来参加比赛,说不定会有个好工作的。”
王教授动情地点点头:“你虽然没有文凭,但你毕业于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大学。放心,你的工作推荐我来写,凭你的实力,没问题的。”
有了教授的许诺,李大江开心极了,连忙起身,说是要去医院看大海去,王教授站起来,主动给他开了门。
在一个安静的病房里,李大海正在焦急地等待着,突然,门开了,哥哥满脸喜色地跑了进来,李大海顿时一激灵:“是不是成功了?”
哥哥李大江激动地点点头。
李大海这才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气,不急不慢地说:“哼,你要是没考个第一回来,怎么对得起我这两只手?咱老家缺水,挑着水桶在冰上走,我从来没滑倒过,那天我故意去摔了一跤,才摔出一个右手骨折、左手软组织挫伤啊!”
这时,哥哥李大江轻轻握住了李大海受伤的胳膊,两双充满青春活力的眼睛,全都蒙上了一层晶莹的泪花……
第四篇:精神世界里的穷人美文
中國人喜欢看热闹由来已久。物质生活贫瘠的时候,看看热闹,是一种的点缀和补充,可以暂时忘掉饥肠辘辘。过不了嘴瘾,退而求其次过个眼瘾,也是可以理解的。但,生活丰裕以后,吃不愁穿不愁了,似乎还热衷于看热闹。这说明,好多人在自我的精神世界里,始终是个穷人。
而且,还有继续一穷二白下去的可能。
你让他挤出五分钟去看一本书很难,拿出几个钟头看一场热闹却很容易。在无聊的事里徜徉得太久的人,在有意义的事那里就会表现得贫乏。
尤其是在公共场合,哪怕只是个小纠纷,也会里三层外三层围满了人,还一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样子。鲁迅先生曾经刻画过这样的面孔,看客的冷,以及看热闹的热。围观不是为了解劝,而是要看看当事的双方如何斗。副作用相当明显,好多时候,小事围观成了大事,动嘴的最后上了手。而看客们才不管这些,只看到鱼死网破水落石出,才肯四散了去。
看热闹的本质是看别人的笑话。这是中国人最大的陋习。人在这个层面上,绝无高尚可言,有的,只是人性的猥琐和冷漠。根子里还是自私,只要自己没事,哪管别人那里洪水滔天。
市井的热闹爱看,宫廷的热闹更爱看。当然了,大人物的热闹不能直接看到,只好道听途说,捕风捉影,四处搜罗和打探。于是,在这样一个国度,正史卷帙浩繁,野史一样浩瀚无边。王公贵族的逸事,帝王将相的风流,殿堂上,宫闱间,那么遥远,那么神秘,愈发逗引人的好奇心。
有一个人的亲戚给皇帝当御厨,他从这位御厨亲戚那里听到过皇宫内的一些内幕,于是,逢人便讲皇帝大臣以及妃子们的掌故,那种亲切,仿佛皇宫的发生事情就是他们家的事情似的。自然,听故事的人,都仰望着他,觉得他有一门朝廷亲戚,厉害得很。
窥见了大人物的隐私和秘密,仿佛自己就是大人物。跟权贵能说上几句话,仿佛从此就攀附上了权贵。此前,还是一颗纯粹看热闹的心,一旦跟这样的热闹沾上了边,一种更古怪的心理便开始作祟。中国人历来尊崇个人身后的背景,你有钱有权不说,还得有人,有后台。如果有一个这样的大人物用来吹嘘,就会胜出别人许多。
只要能比别人强,就是荣耀——这便是我们的生活哲学。
不仅是生活哲学,在这样的热闹里,还汲取着生存哲学。王权思想统治了中国几千年,也在精神上压制了几千年,于是,自上而下地影响了中国人的人心。宫廷内的尔虞我诈和钩心斗角,官僚间的明争暗斗和互相倾轧,在权力崇拜的引领下,衍生着诡计崇拜和厚黑崇拜。反正“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不管是以何种方式取得的。王权的权威性、正统性,会让一切不合理成为合理,会把所有的肮脏阴暗洗成正大光明。既然大人物都能这么做,自己为什么不可以呢?于是,上行下效,潜移默化,几千年的权谋史,渐次熏染,形成了厚重而难以根除的权谋文化。
后来,读《三国演义》,读《水浒传》,就会读得自然而又陶醉,从来没觉得其中所宣扬的暴力和权谋有什么不妥,从来没觉得设个陷阱和耍个心计有什么错误,因为,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以丑为美,以狡诈为灵动,以坑人为聪明,在邪恶的人性之路上越走越远,却似乎走得正大光明,义无反顾。
我们沉陷在热闹中,也在这样的热闹中毁掉了自己。
第五篇:穷人最缺少什么美文摘抄
他出生在马萨诸塞州一个偏远山村的贫苦农民家庭。父母为了维持这个家庭的温饱,不得不同时兼做好几份工作。即使这样,一家人也依然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他向母亲要一片面包,可母亲的手中却什么也没有。他的家里确实穷极了,但他不甘心。他要改变这种状况,决不愿像父母这样贫穷地生活一辈子。
为了生活,在10岁那年,他离家谋生,在外面干了11年的学徒工,每年只能到学校接受一个月的教育。
在21岁生日后的第一个月,他带着一队人马开进了人迹罕至的大森林,每天起早贪黑地采伐原木。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他抓紧利用零星的时间坚持学习,不让一分一秒的时间白白地流走。他经常在下工后往返奔跑十几里的崎岖山路,到镇上的图书馆里借书攻读。就这样,他一边劳动,一边坚持读书学习。日积月累,他竟读完了上千本好书。
有一天,他得知伐木厂附近的政府机关要招聘书记员。他心中有数,以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完全可以胜任书记员这一职务。但在申请报名时,一位负责人轻蔑地告诉他:“要想成为政府机关的书记员,首先要有正规的高等学校的学历,其次还要有当地有钱人的担保。”这些他都做不到,也无法做到。但他并没有灰心,仍然认真地工作,刻苦地学习。
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几乎完全依靠自学获得知识的农家孩子,竟然在40岁的时候以绝对优势打败竞争对手进入了美国国会。后来,他又因为政绩出色而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优秀的副总统之一。也许你已经知道了,他就是亨利·威尔逊。
威尔逊在自传中写道:“无论面临怎样的艰难困苦,我从来没有抱怨过任何人和任何事。饱受贫困煎熬的生活,使我从小就下定决心,决不做贫穷的俘虏,非改变贫穷的处境不可。一切都在变,只有我那颗渴望改变贫穷的雄心没有变。”
威尔逊在自传中用一句话总结了自己之所以能改变命运的原因:“我一生所有的成就,都要归功于我这颗不甘贫穷的雄心。”
法国有个人叫巴拉昂,也曾经是个穷人,后来靠推销装饰画起家,最终成为法国的50大富翁之一。他在临终前说:“我不想把自己成为富人的秘诀带走。”他立下遗嘱:“谁若能答对‘穷人最缺少什么’这个问题,就可以得到我留下的100万法郎的专项资金。”
消息通过媒体传出后,有近5万人给出了答案。这些答案包括:金钱、机会、技能、帮助、关爱等等。
在律师和公证部门的监督下,代理人打开了巴拉昂的保险箱,人们发现答案上只有两个字:雄心。
巴拉昂的谜底见报后,在法国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而且波及英国和美国。一些好莱坞的新贵和其他行业的富翁接受了媒体的采访,尽管他们各自的经历不同,但都充分肯定了树立雄心对人生的重要意义。
他们说:
“雄心,只有雄心,才是改变贫穷的持久动力。”
“雄心,只有雄心,才是摆脱贫穷的腾飞翅膀。”
“雄心,只有雄心,才是点燃奇迹的神奇火种。”
“雄心,只有雄心,才是现实梦想的伟大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