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第二课时网络课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⑴ 通过在网络上查找资料,知道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⑵ 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要词语。
⑶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⑷ 通过网络知识的扩充,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
2、动作技能目标:
通过网络教学,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培养他们通过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⑴ 激发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的情感。
⑵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精神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分析】
本文通过介绍北京的古迹、现代化建筑、交通、绿化等方面的情况,让人感到北京是一座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浓郁现代气息的城市。第一自然段是本文的中心句。第二至四自然段围绕第一自然段,具体地描述了北京的美丽。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表达了作者对首都的热爱及赞美之情。
引导学生了解、感受北京的美是本文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时可利用虚拟网络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
【教学策略和教法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本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构建信息环境下“主体参与”教学模式。设计以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利用虚拟网络,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学习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自主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在合作中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对学习的兴趣。
【教学媒体设计】
近代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本课采用多媒体网络站为学生创设了自主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各类情感因素,促使学生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从而积极、有效地投入学习。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
1、把握兴奋点,谈话导入:
师:我们从小就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祖国的心脏。记得语文课上老师教过“我爱北京,我爱天安门”,还记得一首歌里唱过“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从北京传出来的声音,响遍神州大地。世界各国人民的眼睛,也越来越多地聚集于北京。
2、创设情景导入:(展示北京)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北京,去看看北京。看完后谈谈你都看到了什么,你认识其中的哪些景点?
学生活动:点击上的“先去看看”。看完后发言。
二、自主探究,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⑴ 学生自读课文,认读生字:
师:刚才同学们游览了一下北京,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北京的?请你们一起来读课题。
师:请你们自由小声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
学生活动:点击上的“学习课文”,进入“自读课文,学习生字”的环节。自己借助拼音认读生字,朗读课文。
⑵ 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师:请同学做小老师带大家认读生字。(师注意正音)
师: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课文欣赏:
师:同学们刚才读得都很好。下面请大家来欣赏课文。一定要仔细听,想想这篇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你们进入“课文欣赏”。要用心去听。
学生活动:点击上的“课文欣赏”,自行欣赏。
3、理解课文:
⑴ 找到中心句:
师:你们听完后,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指名回答)你们真是一群聪明的小学生,让我们齐读第一自然段的这一句话。
⑵ 再读课文:
师:课文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北京的美呢?请你找出相应的自然段。(指名回答)
师:你喜欢课文中介绍的哪个景点?你就点击相应的段落,自由读。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的?
学生活动:点击自己想看的段落,自主学习。
⑶ 根据学生的回答学习课文:
①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这段都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景物?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② 第三自然段:这段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景物?你为什么喜欢?谁想读就站起来读。
③ 第四自然段:这段又是从哪些方面说了北京的美?
⑷ 北京多美啊!让我们带着赞美的心情来朗读第五自然段。
⑸ 就让我们带着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和赞美之情来齐读这篇课文。
三、课后延伸
师:大家读的都很好。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北京的新面貌。
学生活动:点击上的“古都新貌”,看看北京的新变化。
四、自由探索
师:刚刚我们从图片上看到了北京的新变化。下面我们就来换个视角,上网感受一下北京日新月异的发展。
学生活动:点击上的“换个视角”,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浏览网站。
五、总结
师:北京是一本厚厚的线装书,在里面我们读到了很多很多;北京又是一幅多彩的油画,通过她我们领略到古都非凡的魅力。仅仅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我们还不能完全了解北京的全部,因此老师希望你们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知道怎样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了解你们在书本上所学不到的知识。
【教学效果】
本课因为教师采用了多媒体网络课的教学形式,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再是浮于课文的表面,而是有了一个比较形象的、直观的印象。课堂气氛活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起到了预期的效果。
【教学反思】
虽然教学效果很好,但尚存在不足之处。例如:因为学生年级较低,对电脑接触不多,特别是第一次接触到网络课,在电脑的操作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
第二篇:《北京》第二课时网络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⑴通过在网络上查找资料,知道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⑵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要词语。
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⑷通过网络知识的扩充,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
2、动作技能目标:
通过网络教学,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培养他们通过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⑴激发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的情感。
⑵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精神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分析】
本文通过介绍北京的古迹、现代化建筑、交通、绿化等方面的情况,让人感到北京是一座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浓郁现代气息的城市。第一自然段是本文的中心句。第二至四自然段围绕第一自然段,具体地描述了北京的美丽。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表达了作者对首都的热爱及赞美之情。
引导学生了解、感受北京的美是本文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时可利用虚拟网络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
【教学策略和教法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本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构建信息环境下主体参与教学模式。设计以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利用虚拟网络,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学习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自主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在合作中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对学习的兴趣。
【教学媒体设计】
近代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本课采用多媒体网络站为学生创设了自主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各类情感因素,促使学生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从而积极、有效地投入学习。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
1、把握兴奋点,谈话导入:
师:我们从小就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祖国的心脏。记得语文课上老师教过我爱北京,我爱天安门,还记得一首歌里唱过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从北京传出来的声音,响遍神州大地。世界各国人民的眼睛,也越来越多地聚集于北京。
2、创设情景导入:(展示北京)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北京,去看看北京。看完后谈谈你都看到了什么,你认识其中的哪些景点?
学生活动:点击上的先去看看。看完后发言。
第三篇:北京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北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
3、有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背诵自已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丽巨大变化,有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生词,指名读,齐读。
二、指导写字
1、师:词语大家都读得那么好了,相信你们也一定能把字写好。看看,今天我们要写的生字是什么?大屏幕出示“坛”“城”两个字。
2、指导观察生字。师:这是什么结构的字?有什么特点?(左窄右宽,左短右长)
3、师范写,学生书空。师:请伸出食指跟着老师一起写这两个字。我们先写提土旁,第一笔短横在横中线上一点,要写短一些。竖起笔要高。最后土的一横改为提。右边云的第一笔短横从竖中线起笔,第二笔横穿插在提土旁中间,写在横中线上。城字的左边提土旁也是像刚才一样写。右边短横在横中线上一点起笔。斜钩要写弯一些,像一把弓,最后点在斜钩的右上方。
4、学生描红,临写。(在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写完后对照书上的范字看看自己有哪些地方没有写好可以擦掉写过)
5、投影,评价。师:看看这个同学写的字,有什么优点?还有哪些地方可以写得更好?
6、再写一遍。请大家把这两个字再写一遍,相信你们写得一次比一次好。写完后自己评一评,如果写得好就在字的旁边画一面小红旗。
三、感知课文内容,走进文本。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知道北京是一个怎样的城市?大屏幕出示第一段,齐读。(板书:首都 美丽)
2、认真读课文,看看北京有哪些美丽的地方,一边读一边用铅笔做上记号。(学生自由读)
3、生汇报。(学生读句子,教师相机贴出“天安门”等贴条)
四、品读课文,理解词句 天安门
1、我们先来到天安门。出示句子,谁来读读这句话?问:你从哪个地方看出天安门非常庄严?自由读一读,读出天安门的庄严和美丽。谁来试一试?指名读,评价。
2、我们再看:(大屏幕出示:天安门前面是宽阔的广场。)宽阔是什么意思?我们学校的操场能容纳那么多同学升旗集会,很宽吧?可是天安门广场有一百多个实验小学的操场那么宽,能容纳一百多万人集会呢!(大屏幕出示:广场中间矗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你有哪个词不理解吗?“矗立”看,这个“矗”字是由三个什么字组成的?对了,矗立就是高高地直直地挺立的意思。在这句话中,形容人民英雄纪念碑又高又直,非常神圣的样子。
3、齐读第二段,读出庄严美丽神圣的感觉。柏油马路和立交桥
1、现在老师把你们带到北京的柏油马路和立交桥去看看。看,马路两旁的树非常——(茂盛)枝叶又绿又密,像一把把大伞挡住了阳光,这就叫——(绿树成荫),你们还看到什么(鲜花盛开)。美吗?那么你们自由读读这句话,你觉得最重要的是读好哪个词语?师带读(又宽又长 绿树成阴 鲜花盛开)男女生比赛读这句话。
2、读得真不错!瞧,这是什么,你们见过吗?(立交桥)立交桥的周围有什么?草地,草坪上长满绿茵茵的小草,真像一块绿色的地毯。还有这些圆形的花坛里还用不同颜色的花草拼成了不同的图案呢,看,这像彩带,这些图案像——花,足球,还有像龙,真是构思巧妙啊!嗯,立交桥上还有各种车辆——来来往往,川流不息,川,就是河的意思,川流不息是形容车辆像河水流动一样连续不断地来来往往。
3、让我们再读读这两句话,赞美赞美我们美丽的立交桥。齐读。名胜古迹 公园 高楼大厦
1读得真美啊,北京的名胜古迹和公园可就更美了,每年还吸引了许许多多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旅游,孩子们,你们想去看看吗?
2你知道北京有哪些名胜古迹吗?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都,名胜古迹可多了,这是故宫,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这是皇帝祭天的天坛,这是闻名世界的八达岭长城。北京不光名胜古迹多,风景优美的公园也不少。学生看课件,欣赏美丽的公园。老师同时作介绍。这是皇家林园颐和园、这是历史悠久的北海公园、香山公园种了许多枫树,一到秋天,枫树的叶子变红了,让我们想起一句古诗,霜叶红于二月花。北京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有着那么多名胜古迹。北京又是一座现代化的都市,这是在高处拍的北京照片,你看到了什么?(高楼大厦 绿树)。同桌互相读读这段话,一边读一边想像刚才看到的画面。我们一起合作读这段话。
3、古老的北京,每天都发生巨大的变化(北京新建了许多非常有特色的建筑。北京第一高楼国贸大厦有80层楼,北京电视塔有二十多个教学楼那么高,在上面可以看到整个北京城,水立方是2008北京奥运会游泳比赛的地方,国家体育馆的样子真像个鸟巢,在这里举办过奥运会等很多比赛呢)深化感情,赞美首都
欣赏了那么多北京的美景,你真想说——(北京真美啊)你真想说——(我们爱北京,我们爱祖国的首都)我们大家一起赞叹——(读最后一段)
四、再读课文,升华情感
1、师:北京真美啊,祖国的首都真美啊!就让我们再欣赏一下北京优美的风光吧!再次回放整堂课的图片。
2、北京这么多美景,你们想去看看吗?让我们一边想像一边再读读课文,把我们对祖国首都赞美、热爱和向往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吧。
五、课后实践
第四篇:《北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最终版)
人教版新课标语文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
《北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北京》是人教版新课标语文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的课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为读者介绍了首都北京的美景,这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
【设计理念】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课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多种方法调动学生听、说、读、写的多感官参与,全面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合理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注重教师的指导交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实现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努力达到省时高效的教学理想。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能力目标: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
【教学准备】
课件、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关于北京的资料。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导语(课件出示中国地图)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她像一只雄鸡屹立在世界东方!这儿就是美丽的首都——北京(课件突现北京),她就像祖国的心脏,和祖国的山山水水紧密相连。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北京,走进祖国的首都。1
(二)复习:老师准备了一些飞往北京的飞机票,谁能把上面的生词读出来,老师就把机票送给他。(出示生词卡片,指名读)
同学们可真棒,老师决定带上所有的同学去北京旅游,让我们坐上飞机出发吧(课件出示飞机,伴随飞机起飞与降落的声音)!
(三)北京到啦!看,那是谁(出示喜羊羊等卡通形象,喜羊羊说:“北京是美丽的城市,我们羊村也搬到这里来了,就让我们带你游一游北京吧!)就让我们在可爱的小羊们的带领下去了解北京,感受北京„„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巩固了本课的生字,检查了上节课的教学效果,调动了课堂气氛。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带我们游北京的情境,激发同学们对北京的探究热情。】
(四)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感知,走进文本
(一)播放动画朗读,思考: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二)汇报交流。(板书:美丽)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朗读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初 步感知北京的美。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的欲望,为学习课文打下
基础。】
过渡:北京是一个著名的国际旅游城市,那里有许多名胜古迹和
风景优美的公园,特别在2008年奥运会后她更以无穷的魅力吸引着
无数中外游客。今天,可爱的羊们想带同学们上北京去玩一玩,大家喜欢吗?
三、品读课文,领悟情感
(一)游天安门(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课件出示天安门、动画喜羊羊:同学们,请看,我们已经来到哪里?(板书:天安门)
2、出示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等图片,领会天安门的美。
3、出示第二自然段,学生读,用“△”标出方位词,用“—”标出景物。找到后,同桌互相说一说,哪个方位有什么景物。
4、出示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等图片,请学生上台摆一摆它们的位置。
5、再读质疑:自由读第二自然段,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看图理解 “中央、矗立”,联系实际理解“宽阔”,创设情景理解“庄严”:你见过哪些庄严的场面?如每个星期一的升旗仪式,奥运会或亚运会上奏起国歌,升起国旗的时候都很庄严„„)
【设计意图:能过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使课堂教学更注重双基;而“学”贵于问,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随机出示课外资料:天安门,再自由读三、四自然段,把看到的景物用“——”画出来。
2、学生交流汇报,相机板书。
(1)(课件出示柏油马路图)北京的马路美吗?书上用了哪些优美的词来形容?(积累词语:绿树成阴、鲜花盛开)
(2)比较句子,看看有什么不同?
① 北京有柏油马路。
②北京有许多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
(通过读来比较,明白第二句的“许多”、“又宽又长”说明了北京马路多,街道宽阔平坦,交通很方便。)
3、北京的立交桥更美,看(出示立交桥图片,理解“绿毯似的、川流不息)
4、直升飞机继续往前飞,你看到了什么?(出示万里长城、故宫图片)这些很久以前的建筑就叫——(名胜古迹)。
5、北京的名胜古迹和公园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一些呢?(学生说说自己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随机板书:风景优美、名胜古迹)
6、美读课文:在上空看到的北京可真美啊!让我们比一比,看谁能把这种美读出来。(个别读,小组读,齐读,读出赞美之情。)
【设计意图:通过生动的风光短片和各种形式的读,强化了学生对课文的感知,让学生在看、听、说、读中感悟文本,分享学习的快乐,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7.课文为什么能把北京写得这么好呢?因为它用了很多优美的词语。
(出示三、四自然段出现的优美词语,齐读,并说几句话,尽量用上这些词。)
【设计意图:《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在读中积累和运用优美词语,可以培养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三)小结:北京是一本厚厚的线装书,书里有数百年来的帝王将相,有世世代代劳动人民伟大的创造。北京是一幅多彩的油画。从这幅画上,我们能读到高耸的大厦,彩虹似的立交桥。古老的北京,在不停地书写着新的一页,不停地画着新的图画。此时此刻,你最想对北京说:——(让学生接读第五段)“北京真美啊!我们爱北京,我们爱祖国的首都!”(板书:爱北京)
(四)激情朗读最后一段,读出自豪,读出向往之情
(五)配乐美读:北京的景色实在太美了,下面让我们在音乐的伴随下,再把课文美美地读一读。读出喜爱、赞美之情。
【设计意图:配乐有感情地朗读,既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又使全体学生沉浸在北京美丽的景色当中,再次受到美的熏陶。】
四.拓展介绍北京,释放情感
出示动画沸羊羊:同学们,自从2008年奥运会后,北京变得更美了,你知道有些什么变化吗?
(一)互相交流收集的关于北京新变化如鸟巢、水立方等资料。
(二)当小导游
1、出示动画懒羊羊: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北京的景点,谁愿意当一回导游,把你课外收集的有关资料介绍给同学们听,可以是名胜古迹,也可以是公园和新建筑。要清楚、响亮地说出来,你们能做到吗?先四人小组练一练,轮流当导游,其他三人当游客。
2、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课前培养学学生搜集资料、动手操作的能力。课堂上,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资料,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实现资源共享,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北京。创设当小导游的情境,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你喜欢北京的什么地方,找出这一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或背诵,读出赞美与喜爱的情感。
【设计意图:通过读来释放学生的情怀,使热爱北京之情溢满心胸,在此基础上熟读成诵,有效分散难点。】
五.总结课文,升华情感
(1)同学们,今天的旅程已经结束了,你们有什么收获呢!(让学生谈收获)
(2)总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师生共唱《我爱北京天安门》)。
【设计意图:通过谈收获和唱歌,给学生创设展示能力与表达情感的机会,让热爱祖国的情感在歌声中再一次升华。】
六.课外延伸,布置作业:
(1)摘抄文中优美生动的词句,并熟读成诵。
(2)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处北京风景绘画,写上文字,制成明信片,送给你最喜欢的人。
【设计意图:摘抄、背诵能丰富学生的积累,给图片配文便于培养学生学语文和用语文的能力。】
【板书设计】北京庄严柏油马路又宽又长
美丽立交桥川流不息名胜古迹风景优美 爱北京
此板书言简意赅,高度浓缩了教学内容,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教学反思】
北京是一座闻名中外的古都,又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是全国人民向往的地方。本文用简洁、浅显、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北京的风貌,表达了对首都北京的赞美之情和热爱之情。根据教材的特点,我对本课时的教学反思如下:
一、在上课前经过了解,我班没有一个学生去过北京,对北京的理解仅限于知道有个天安门,于是我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在执教之前安排学生收集与“北京”有关的资料。如历史资料、名胜古迹、2008年奥运会后北京的变化等。结果学生兴趣昂然,每个孩子都通过电脑了解了北京。
经过课前搜集资料,学生对北京已有了许多认识和了解。并创设了五福娃做导游的情境使学生置身于浏览观光的氛围中,我们一会儿游览景物,一会儿又回到优美的文字中,在诗情画意中完成了这一课的学习。
二、理解词语,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
本课的语文优美简洁,有些词语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在课堂上我运用了多种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如“庄严”一次从字面上解释就是庄重严肃。但是这样解释,孩子们还是不理解。所以,我让他们回顾升旗仪式、入队仪式时他们的表现,理解“庄严”的意境。又如“矗立”一词的理解,我是引导他们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形状,明白高高地立着,就是“矗立”。还有不少的四字词语,也是通过观看图片,理解词语表达的意境。
三、扩充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
课文的第四自然介绍了北京的全景风貌,可是都只是点到为止,并没有详细阐述。所以,我安排了“说北京”这一环节,让学生做小导游展示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既对文本进行了补充,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经过看图片和听介绍,学生都发出阵阵惊叹,从内心觉得北京太美了,所以,在朗读的时候也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可是,这节课还是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说话练习,老师还需要对学生的说话作具体的指导,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学生的说话练习才会更有成效。
第五篇:《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北京的春节(第二课时)
崔 征
(课件播放歌谣《过了腊八就是年》))
导入:刚才那首俏皮的歌谣,让我们不禁想起了老舍先生笔下的《北京的春节》。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分别介绍了北京春节的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指名回答)上节课我们感受了北京腊月的忙碌,这节课让我们走进除夕、正月初一和正月十五,看一看又是怎样的一番热闹景象。
一、精读课文,了解风俗
A、除夕
1.自读课文第7自然段,找出除夕的特点。(热闹)。你从哪里看出“热闹”?
2.用课本上的句子回答。写香味的是:指名读:你能把这香味读出来吗?评价:你们闻到这酒肉的香味了吗?再读-男生齐读师:这就是浓浓的年的香味呀!写颜色的是:写了哪些颜色?这色彩、这景象让人一下感受到过年的—喜庆。指名读:能通过朗读把喜庆传递出来好吗?多喜庆呀!女生一起读 写声音的是:引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联系你们的除夕夜,在这灯火通宵的夜晚除了鞭炮声还可能有什么声音?(歌声、笑声、谈话声等)写团圆的是:指名读。“在外面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除非、必定,说明什么?说明人们很重视春节这个传统节日。
写团圆的是:指名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谁知道什么是守岁?(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传说„„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团圆饭也好,守岁也罢,这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年的人情味儿所在。
3.闭上眼,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这热闹团圆的除夕之夜吧!过年喽,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播放《恭喜恭喜》,听着这喜庆的爆竹声,听着这欢快的音乐声,你似乎看见了什么样的除夕场景?回忆起怎样的除夕画面?(指名发言,说说除夕的场景)
4.是呀 除夕真热闹啊!让我们再来体会体会。
除夕是一种普天同庆的热闹,因为„„(指名答)“家家„„年画。” 除夕是一种通宵达旦的热闹,因为„„(指名答)“除夕夜„„日夜不绝。”“这一天,„„守岁。”
除夕还是一种团团圆圆的热闹,因为„„(指名答)“在外边„„团圆饭。” 师:一句话一番景,老舍的语言就是简炼。
5.齐读课文,用声音和表情把除夕的热闹表现出来。
B、正月初一
除夕就这样热热闹闹的过完了,接下来便是初一。
1、自读第8自然段,找出正月初一的特点:“悠闲”
2、课文中都写了正月初一有哪些快乐的事?指名答。
最快乐的是?(逛庙会)逛庙会,这也是北京老百姓过年的一个传统风俗。谁知道什么叫庙会?(早期庙会仅是一种隆重的祭祀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交流的需要,庙会就在保持祭祀活动的同时,逐渐融入集市交易活动。这时的庙会又得名为“庙市”,成为中国市集的一种重要形式。随着人们的需要,又在庙会上增加娱乐性活动。于是过年逛庙会成了人们不可缺少的过年内容。)
3、下面,我们就请一位同学读一读庙会的部分,带我们逛一逛北京的庙会。
4、正月初一的人们休闲的逛庙会,除夕时人们忙碌而热闹的准备着,这让我们感到正月初一的景象和除夕-----截然不同。你们的感受和老舍先生的一样。
5、让我们齐读8、9自然段,让我们把自己和老舍先生的感受读出来。
C、正月十五元宵节
如果说除夕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热闹,那么元宵节的灯会则是全民同庆的狂欢。
1.自读课文11、12自然段,找出元宵节的特点?红火而美丽
2.找出描写灯的句子用横线画下来。(指名读)自由读读这些句子,说说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了什么?
1)灯的数量多:从“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等词句就可以感受到。
2)灯的种类多:从“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灯”可以感受到。
师(出示课文插图)引读——同学们看课文的插图,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
让我们回到课文,再读读这些句子,读出元宵的红火、美丽,读出这浓浓的年味。
3.老舍先生用“有的„„有的„„有的„„”这样的排比句式写了各形各色的花灯。你能用“有的„„有的„„有的„„”这样的句式写写你看到到的花灯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评,强调句子的完整性。)
在这红火而美丽的元宵节,家家户户、男女老少观灯赏月品元宵,心情多么舒畅,怪不得老舍先生由衷赞叹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二、读想写说,升华感受
今天,我们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重温那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到北京的春节那浓浓的年味。在老师看来,这年味就是全家团圆的喜乐气氛;就是屋外烟花闪耀飘进鼻内的一股幽香;就是„„在你看来,这年味是什么呢?同学们,拿出你的笔,把你的感受用一句话表达出来吧!(全班好句子接龙)教师点评:通过你们的表达,老师知道你们每个人已经对课文有了自己的理解„„
三、比较阅读,领悟写法
从腊八到正月十九,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却被作家仅仅用了一千多字就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作者正是抓住每个节日最突出的特点,用极其凝练的语言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幅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春节画卷。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去用心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1.快速浏览课文,从哪儿能体会到作者对年文化的热爱。(引导学生从
具体语句中,感受老舍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平易简约而又颇有些幽默的“口语化”语言之中)
如:(“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整条大街都像办喜事”“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等。)
2.作者是怎样使春节这一民俗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
(一是按时间顺序来有条理地写春节,二是有详有略,对于春节中的高潮部分进行详细描写,而其他部分则简略介绍,使我们对通宵达旦的除夕和张灯结彩的元宵节,留下了非常深刻地的印象。)
3.对比写法
阅读课后28-29页的《阅读链接》中两段关于春节习俗的描写,与课文的相关部分比较一下,看看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对你的习作有什么启发。(第一段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年的忙碌与热闹,将各种风俗习惯融于其中,表达了作者对过年的特殊感受——不特别喜欢过年。同样是写过年习俗,本文与课文中老舍先生笔下的北京的春节感受截然不同。
第二段作何通过回忆的方式,以较浓的抒情色彩写出闽南老家除夕的喜庆与热闹的气氛,展示了老家过除夕的风俗习惯。同样是写除夕,老舍先生各用了一句话写“做年饭”“吃团圆饭”,本文和上一篇短文却对此进行了生动、详尽的描写。)
假如此时再请你写春节,你打算怎样写?
(引导学生借鉴学到的写法谈,如:选材要详略得当、描写节日要抓最主要的特点、可以加入自己的感受夹叙夹议等。在以后的习作中,要善于灵
活运用不同的写法,写出个性,写出特色。)
四、布置作业
完成课本P27课后练习题1.2.3题。
五、板书
北京的春节
除夕——热闹
正月初一 ——悠闲
正月十五 —— 红火而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