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师大版《地名》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地名是各个历史时代人类活动的产物,也是人们工作、生活、交往不可缺少的工具。
2、让学生在读地图、调查访问、收集资料等活动中,透过地名,了解历史文化知识,学会整理资料、提取信息、撰写调查报告,体会其中的文化,提升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3、通过丁丁、冬冬等人物的吐白,启发学生发现地名的由来,鼓励学生找本地的地图,经过读图的活动,发现地名的特点,帮助学生了解地名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
1、课前让学生充分做好资料的收集工作。
2、让学生通过了解地名的来历及变化,懂得地名中蕴涵的文化。
3、以“地名”为主线,开展一系列语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的能力。
教学难点
1、地名的变化与历史、社会制度的变化与发展有密切的关系,这些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距离,让他们了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教学前,师生都应做充分的准备,学生要收集资料,教师要为学生的语文活动做动员、鼓励和示范,并教学生写好活动计划。
3、教学生写调查报告。
课前准备
1、家乡的地图一幅。
2、布置学生收集本地的地名、全国其他地区的地名及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
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居住的城市叫什么名字?(长沙)长沙的哪些地方是我们熟悉的?(学生自由发言)
想不想知道我们的好朋友丁丁的家乡有些什么地方?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二)看丁丁家乡的地图
1、引导学生读图,找一找地名,感受地名的特点,如春华胡同、秋实胡同,中山西路,刘家堡,山东大街、银川大街、拉萨大街,正义西路等等。
2、联系家乡的地名,启发学生思考、猜测图中地名的由来。
例如“中山路”,我们这儿也有,是为了纪念伟大的革命者孙中山。
(三)看自己家乡的地图
1、说说家乡熟悉的地名及由来。
2、你知道哪些地名有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你有何感想?
第二篇:《地名》课时3教案
《地名》教案(第三课时)
一、单元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明白地名是各个历史时代人类活动的产物,也是人们工作、生活、交往不可缺少的工具。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丁丁、冬冬等人物的吐白,启发学生发现地名的由来,鼓励学生找本地的地图,经过读图的活动,发现地名的特点,帮助学生了解地名的文化内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读地图、调查访问、收集资料等活动中,透过地名,了解历史文化知识,学会整理资料、提取信息、撰写调查报告,体会其中的文化,提升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一)课前让学生充分做好资料的收集工作。
(二)让学生通过了解地名的来历及变化,懂得地名中蕴涵的文化。
(三)以“地名”为主线,开展一系列语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一)地名的变化与历史、社会制度的变化与发展有密切的关系,这些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距离,让他们了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二)教学前,师生都应做充分的准备,学生要收集资料,教师要为学生的语文活动做动员、鼓励和示范,并教学生写好活动计划。
四、课前准备
(一)家乡的地图一幅。
(二)布置学生收集本地的地名、全国其他地区的地名及有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很多地名谜语和跟地名有关的诗歌,今天我们将一起去边欣赏风景,边体味地名的文化,积累更多有关地名的知识,现在请大家翻开课本的“开卷有益”部分,我们今天将一起来学习开卷有益中的两篇文章。
(二)学习“开卷有益”
1、学习《趵突泉》
(1)揭示课题,简介趵突泉和作者
①介绍写作背景。
《趵突泉》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很著名的散文。文中描绘了趵突泉的美丽景色。趵突泉位居济南“七十二名泉”之首,号称是“天下第一泉”,趵突泉水清澈透明,味道甘美,是十分理想的饮用水。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出京时带的是北京玉泉水,到济南品尝了趵突泉水后,便立即改带趵突泉水,并封趵突泉为“天下第一泉”。趵突泉是泉城济南的象征与标志,与千佛山、大明湖并称为济南“三大名胜”。
②大家来看题目“趵突泉”,据说这是北宋文学家曾巩在济南任职时,以其卓异才思为这泓名泉起了这个日后四海传扬的名字。“趵”是跳跃的 意思,“突”是突出的样子,“趵突’二字传神地表达了泉水日夜喷涌跳跃而出的景象。“趵突”不仅字面古雅,而且音义兼顾。不仅以“趵突”形容泉水“跳跃”
之状、喷腾不息之势;同时又以“趵突”摹拟泉水喷涌时“卜嘟”、“卜嘟”之声,可谓绝妙绝佳。
③(点击图片)同学们看,这就是历史悠久、闻名于世的山东济南的趵突泉。
④为了更真切的了解趵突泉,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详细的资料,大家一起看一看。(点击视频)
看了视频,趵突泉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美丽、奇妙、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哪!)
(2)学习课文《趵突泉》第1自然段
请同学们走进课本,轻声地读一读“开卷有益”中的课文趵突泉,看看是不是和你刚才了解到的趵突泉一样呢?
①我们先来看第一自然段,一齐读一读这一段。(点击)
②“名胜”一词在这里怎样理解?对,就是有古迹或优美风景的著名的地方。
③现在单讲趵突泉是什么意思?本篇课文只介绍趵突泉,不讲别的内容。
④这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它是文章的总起句。
(3)课文从哪几方面描写趵突泉的?(点击)请同学们默读2.3.4自然段。
(趵突泉的溪水、大泉的样子,小泉的样子)
(4)讲读第2自然段(点击)
①什么样的水叫活水?(点击)对,我们把流动的水叫做活水。
②作者在什么地方?看到怎样的一溪活水?(在西门外的桥上,看到了一溪清浅、鲜活的水。)
“清浅”“鲜活”是什么意思?(清澈而不深,鲜灵而活泼。)作者抓住泉水活,清浅,鲜活这三个特点,写出趵突泉的水很美。
老舍为什么说“设若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了一半的美。”是啊,泉水是济南的灵魂,是济南的眼睛,是号称“泉城”的主要意义所在!所以,没有了泉,济南就好象没有了灵魂,没有了生机活力!也就不会叫做泉城了!而泉水之中,趵突泉数天下第一泉,没了它,济南的泉会逊色大半!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呢?它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5)讲读第3自然段
①(点击)指名朗读本段,这一段哪一句是中心句?
②下面的内容又写了什么?先讲了泉池,再讲泉水,最后讲了作者的感受和联想。
③泉池是什么样子的?
④找出写泉水的句子读一读。
作者抓住泉水的什么特点来写的?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⑤看到了这样的泉水,作者有什么感受呢?你立定呆呆地看三分钟,你便觉出自然的伟大,使你不敢再正眼去看。
又由此产生什么样的联想呢?(点击)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永不疲乏,永不退缩,只是自然有这样的力量!(指名读)这句话什么意思?因为大自然的力量永远不会枯竭,让你觉得那么的伟大。与人类比起来人类的力量是那么的微不足道!而且,大自然的活力是无穷无尽的,所以使你不敢正眼去看!
⑥齐读这段最后一句。(点击)
冬天的泉更美,表现在哪里?泉上起了一片热气,白而轻软,在深绿的长的水藻上飘荡着。
谁能说说自己最欣赏的词语是哪些?白而轻软,形象地写出了热气升腾的样子。
我最欣赏的是“飘荡”,它让我想到了热气白而轻软的样子。(6)讲读第4自然段
①谁来读一读课文?(点击)
②这一自然段描写了几种形态的小泉?5种小泉的特点是什么?(轻快;到中途又歪下去;大,扁一点;碎了;好几串小碎珠一齐挤上来。)
③作者是怎样描写小泉的不同形态的?作者运用了排比的句式向我们展现了姿态万千的小泉,使我们感受到了小泉的动态美。
④指导朗读,注意描写小泉动态美的词语。
⑤现在知道为什么济南叫泉城了吧?好了,现在老师带大家去游览一下美丽的泉城济南,怎么样?(点击)
⑥朗读课文
2、略读《秦皇岛的来历》
领略了泉城济南的迷人景色,让我们再走进美丽的秦皇岛。关于秦皇岛的名字还有一段历史传说呢!(点击视频)
我们再来看看课文是如何向我们介绍的。(点击题目)
(1)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本文通过叙述秦皇岛名字由来的故事,赞美了秦皇岛美丽的风景)(点击图片)
(2)你从文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3)我们知道了这篇文章的内容,现在有谁愿意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下这个故事。
(4)(点击图片)秦皇求仙入海处,浓缩了战国时代重大历史事件和传说,突出了秦始皇拜海求仙的壮观场面。这是求仙路祭坛,这座高6米,重80吨的秦始皇立体雕像堪称全国之最。
(三)查找资料,介绍地名
同学们,刚才我们从欣赏风景的过程中还知道了泉城和秦皇岛名称的由来。现在老师也想给同学介绍个地名的来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孝感巷呢?今天老师来跟大家分享下它的由来啊。据民俗专家黄炳元介绍,孝感巷有一个美丽而动人的关于孝道的传说。那是在明朝时期,泉州西街的一条小巷里,住着一对相依为命的母子。母亲为了让儿子朱鉴读书求学,每天帮人缝缝补补,省吃俭用。朱鉴没有辜负母亲的苦心,十年寒窗,终于在18岁那年考取了泉州府秀才。邻居有一位美丽贤惠的姑娘,爱上了朱鉴,并与其结为连理,一起侍奉老母亲。天有不测风云,朱老太太不幸得了一场大病,双目失明。朱鉴夫妇为了给母亲看病,把家里的东西能卖的卖,能当的当,最终竟一贫如洗,只能靠借钱度日。为了不让母亲担心,夫妇二人瞒着母亲,借来米煮饭给她吃,而自己只喝稀饭,每次母亲问起是否还有米,儿媳妇就把装米的碗倒过来,盛了一碗米让老太太摸,老太太信以为真。有一日老太太与邻居坐在一起聊天,邻居直夸其儿媳妇孝顺,将儿媳妇的做法告诉了老太太,老太太听完后伤心欲绝,认为自己是个累赘,竟绝食求死。儿媳妇很着急,到庙里去烧香,路过的天神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就送了一块金锭给朱家,帮他们渡过难关。朱鉴最终也考取了进士,夫妇二人的孝顺美德,从此传开。后人将这段故事称为“孝感动天”,他们居住的巷子,就命名为“孝感巷”。
(四)小结
今天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呢?请位同学来说说你都有哪些收获?地名拾趣我国幅员辽阔,地名丰富多彩,有的形象生动,有的风趣雅致,实在耐人寻味。希望同学们能积极地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去感受我们祖国的各种文化,从地名及地名的变迁中感受我们生活的变化,社会的进步。
第三篇:《地名》课时二教案
《地名》教案(第二课时)
一、单元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明白地名是各个历史时代人类活动的产物,也是人们工作、生活、交往不可缺少的工具。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丁丁、冬冬等人物的吐白,启发学生发现地名的由来,鼓励学生找本地的地图,经过读图的活动,发现地名的特点,帮助学生了解地名的文化内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读地图、调查访问、收集资料等活动中,透过地名,了解历史文化知识,学会整理资料、提取信息、撰写调查报告,体会其中的文化,提升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一)课前让学生充分做好资料的收集工作。
(二)让学生通过了解地名的来历及变化,懂得地名中蕴涵的文化。
(三)以“地名”为主线,开展一系列语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一)地名的变化与历史、社会制度的变化与发展有密切的关系,这些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距离,让他们了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二)教学前,师生都应做充分的准备,学生要收集资料,教师要为学生的语文活动做动员、鼓励和示范,并教学生写好活动计划。
四、课前准备
(一)家乡的地图一幅。
(二)布置学生收集本地的地名、全国其他地区的地名及有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导入师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地名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也是一门大学问。今天,老师想趁此机会来开展一次地名游艺会,看看大家对地名了解多少。首先,让你们先猜几个谜语来热热身,为下面的闯关做好准备。不知大家敢不敢接受挑战啊?现在看看谁坐的最好,反应又快。
(出示谜语)请看大屏幕:两个胖子合着睡,猜一个城市名。(生:合肥)
真厉害!再来一个:鸡蛋心。猜一个城市名
真聪明!接下来最后猜一个:东、西、北都不通(生:南通)恭喜你们,回答正确。大家在热身活动中顺利过关,不知下面的闯关环节你们是否也能这样轻易过关呢?
(二)闯关环节
1.第一关:猜城市名,编地名谜语(1)(出示)书中谜面猜谜语:
金银铜铁(无锡)倾盆大雨(天水)四季温暖(长春)双喜临门(重庆)风平浪静(宁波、海宁)(2)(出示)补充课外的一些地名谜语,增长见识:
飞流直下三千尺——银川 天无三日晴——贵阳 水边人家——沪 戈壁滩——长沙 夸夸其谈——海口 船出长江口——上海 银河渡口——天津 带枪男子——武汉 相差无几——大同 久雨初晴——贵阳 拆信——开封 春城无处不飞花日——锦州 刚建成的村庄——新乡 萤火虫,亮晶晶——昆明 觉醒了的地方——苏州 一望无际的大地——广州
大家都笑你——齐齐哈尔 不冷不热的地方——温州 2.第二关:找一找诗里的地名。
(1)同学们,在刚才的这些环节中,大家表现都很好,让我们继续保持这种斗志,来把下面的几道关卡突破,最终到达胜利的顶峰好不好啊?(好)那睁大睁亮你们的眼睛咯,看谁最早找到诗歌中的地名,并能告诉老师那个地名具体在那个省市啊?最好是能把诗句也补全了,现在开始啊,大家做好准备了没?(准备好了)
出示:
①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泗水:河名,在山东省。出自南宋朱熹《春日》一诗。)
后两句为: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②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黄鹤楼:故址在现在的湖北武昌。广陵:现在的江苏扬州。出自唐代诗人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
后两句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③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天门:指天门山,在今安徽省当涂县与和县境内,又名梁山。楚江:流经安徽省境内的一段长江,因战国时期为楚国的地域,故取名楚江。出自李白《望天门山》一诗。)后两句为: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④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白帝城:今四川省奉节县。江陵:今属湖北。出自李白《早发白帝城》一诗。)后两句为: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⑤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玉门关:俗称小方盘城,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境内。出自唐王之涣《凉州词》)
前两句是: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阳关,就在敦煌的南湖,因在玉门关之阳而得名。出自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一诗,)
前两句是: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⑦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出自唐王之涣《登鹳雀楼》)后两句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西岭:泛指岷山,在四川省成都市以西出自唐杜甫《绝句》)
前两句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⑨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京口:江苏镇江。瓜洲:江苏扬州。中山:南京。出自王安石《泊船瓜洲》)
后两句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⑩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香炉:指香炉峰,在庐山。出自:李白《望庐山瀑布》)
后两句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除了诗歌中含有地名,你们能告诉老师,你还知道含有地名的成语吗?最好是一个成语里面就包含有地名。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长安米贵,居大不易;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虎落平阳,火烧赤壁; 邯郸学步,高阳酒徒; 桂林一枝;洛阳纸贵
3.第三关:命题谜语说城市名
(1)说出三条以城市命名的路名:中山路、北京路、南京路、大同道、成都道、杭州道等。
(2)说出三个以少数民族命名的城市名:拉萨、乌鲁木齐、呼和浩特、吐鲁番、二连浩特。
(3)说出带“阳”字的三个城市名:洛阳、贵阳、沈阳、安阳、辽阳、岳阳、衡阳、揭阳、阳西、阳春、信阳、阳江、邵阳、阳泉等。
(4)说出带“州”字的三个城市名:福州、泉州、漳州、温州、苏州、广州、扬州、柳州、兰州、郑州、株洲、赣州、常州、湖州、台州、徽州、凉州、亳州
(5)说出带“海”字的三个城市名:珠海、东海、黄海、海口(6)说出三个以数字为首的地名:零陵墓、一平浪、二连、三明、四平、五台、六安、七星台、八达岭、九江(7)说出三个以食品为首的地名:盐城、酒泉、茶陵、蚌埠、谷城、鱼台、枣庄、米脂、乳山等。
(8)说出三个以动物为首的地名:龙泉、虎林、鹿港、鹰潭、狼山、鸡西、鹤岗等。
(9)说出三个以花果树木为首的地名:兰溪、梨树、桃源、荔枝、榆次、莲花、梅县、柳州、桐芦等。
(三)小结
1.同学们,闯了这么多关卡,相信你们也学到了不少东西了吧,地名的相关文化内涵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那有谁能告诉老师,你们这节课都有哪些收获呢?我是小记者,想采访我们这些学习的主人,今天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感到最得意的是什么?
2.通过活动,我们又增长了知识,拓宽了视野,喜欢吗?语文活动就是这么精彩,这么有趣。
3.摘录今天的收获。
第四篇:第一课时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课文内容,认识本课生字,懂得爱听奉承话,就容易上当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在大森林里,住着这样一对邻居,一只长得很丑,叫声又难听,但喜欢听奉承话的乌鸦。
一只好吃懒做,而又狡猾的狐狸。这一天,在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个有意思的小故事,就让我们来看一看:
出示课题
5狐狸和乌鸦(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朗读,标出有几个自段,再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回答。
三、学习课文1∽3自然段。
1、请小朋友们自己大声读1—3自然段,等会儿请你们说说:你学懂了什么?
2、出示幻灯片。
3、指名说说学懂了什么?
4、提问:(1)有一天,乌鸦给孩子们找到一片肉它是怎样做的?心情怎样?你能读出它当时那种高兴的
语气吗?有感情地朗读第2 自然段。
(2)狐狸这时也出来找吃的,当它一抬头看见乌鸦嘴里的肉,它是怎样表现的? 出示“直流口水”(齐读,并理解)
这个“直流口水”说明了什么?你能有感情地读这段话吗?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
(3)此时,狐狸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4)狐狸会用什么办法去得到这片肉呢?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一下。
汇报。并讨论这些方法是否可行。
5、狐狸究竟作什么方法呢?我们来学习4—7自然段。
四、学习4—8自然段。
1、自由读4—8自然段,思考:狐狸对乌鸦说了几次话?说了些什么?用“——”画出来。
每一次乌鸦是怎么表现的?用“
”画出来。
2、集体讨论:
(1)第一次。狐狸说了什么?
狐狸的话是随口说的吗?你从哪个词里看出来? “想了想”说明了什么?
狐狸这么热情地和乌鸦打招呼,目的是什么? 你能不能学着狐狸的语气读一读这句话?
乌鸦这时怎么表现?说明了什么?(出示“不作声”,理解)
(2)第二次。第一次骗成功,狐狸不甘心,又说了什么?
狐狸真的关心乌鸦的孩子吗?它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狐狸的话该怎么读呢?
乌鸦的反应与第一次一样吗?有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呢?
(3)第三次。狐狸一计不成又生一计,第三次,狐狸又说了什么呢?小朋友们齐读狐狸说的话。这次狐狸在夸乌鸦的什么?(羽毛真漂亮,嗓子真好)
狐狸说的是真的吗?可它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再用赞美的语气来读一读狐狸说的话。
乌鸦从来没有听到过有谁如此赞美它,这时它有什么反应?结果怎么样了?(打出幻灯片)(出示“得意”,理解)
一起有感情地朗读7、8自然。
3、分角色朗读4—8自然段。
五、小结课文内容。
1、大家想一想,乌鸦为什么会上了狐狸的当呢?
2、你想对这只狐狸或乌鸦说些什么吗?
六、表演这个故事。板书设计:
26、狐狸和乌鸦
狐狸(说)——
乌鸦(做)
第一次
您好,亲爱的乌鸦!
不作声 第二次
您的孩子好吗?
看了一眼,还是不作声
第三次
羽毛真漂亮,嗓子真好
得意极了
大海
苏教版
二年级(上)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童话,讲一只狐狸用奉承话骗取乌鸦一片肉的故事,说明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
课文共6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狐狸看到乌鸦嘴里叼着一片肉,馋得直流口水。第二至五自然段具体讲
狐狸是如何一次又一次地奉承乌鸦,使乌鸦一步步地失去警惕,最后受骗上当的。第六自然段,讲狐狸
骗到肉后跑掉了。课文通过三次对话,形象地表现了狐狸的狡猾和乌鸦的轻信。对话时狐狸和乌鸦的神
态生动地表现了它们的心理变化。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懂得喜欢听奉承话容易受骗上当的道理。
教学准备:乌鸦、狐狸的头饰、大树、乌鸦、狐狸的图片。识字卡片。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老师请来了两位小客人,是谁呀?(出示乌鸦和狐狸的图片)
生:(齐答)狐狸、乌鸦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狐狸和乌鸦》这篇童话故事。请齐读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评:导入利用直观形象的图片,让学生明确故事的主要角色。这样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有利于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故事内容的欲望。]
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生1:我想知道乌鸦和狐狸是好朋友吗?
生2:我想知道乌鸦和狐狸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师:这几个问题,老师都可以给你们解答。你们是想让我告诉你们呢,还是你们自己到书里去找答案?
生:自己从书里找答案。
[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书。听清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好各自然段的序号。
(学生自己读书)
[评:明确读的要求,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 阅读习惯。]
师: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
学生跃跃欲试。老师指名读书。
师:现在老师还想请同学们看着书上的插图,边读课文,边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读的还不 熟的同学,只要继续练习把课文读会就可以了。
(学生自由读书)
师:通过读书你知道了什么?
生:老师我知道了狐狸和乌鸦不是好朋友。
生:老师我知道了乌鸦上了狐狸的当。„„
师:同学们书读的不错,并且也有了不少的收获。现在老师“考考你,你认识这些字吗?”
请你先自己读一读,把你不熟悉的字词找出来,多读几遍。(大屏幕出示字词)
学生认字、读词。
采用男女生对读、开火车读、抢读等形式识记生字。
[评:识字是低年级语文课的教学重点,采取多种形式掌握生字词,扫除学生语言的障碍,巩固学生 的基础知识。]
(出示狐狸的图片)
师:同学们,你们看谁来了?
生:狐狸。
师:通过读书我们已经知道狐狸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生:狐狸在树林里找吃的。
师:狐狸来到大树下(在黑板上事先贴好大树的图片),看到了谁?
生:看到了乌鸦。
生:看到了一只叼着肉的乌鸦。
师:这只狐狸已经好几天没有吃东西了。它看到乌鸦叼的肉时,会怎样想?
生:这下可好了,省得我出去找东西吃了。
生:好香的肉,我一定要弄到手。
生:我饿的肚子咕噜咕噜直叫。这么香的肉,可不能让乌鸦吃了,我一定要把肉骗来。
[评:通过创设情境,扩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师:狐狸心里是这样想的,又有什么样的反应呢?
生:馋的直流口水。
师:(指狐狸的图片)这只狐狸流口水了吗?
生:没有。
师:谁来帮着添画口水呀?
(一生添画)
师:谁来把狐狸馋嘴的样子读出来?
(生读)
师:请同学们看着图片,齐读最后一句话。“狐狸馋的直流口水。”
[评:
师:狐狸那么想吃这片肉,后来是怎样弄到肉的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2、3、4、5自然段。读的时候,可以用“——”划出狐狸说的话。用“~~~”划出乌鸦的反应。
[评: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同一阅读内容,不同的学生会运用不同的方式去阅读,有的学生喜欢独立思考,而有的学生喜欢与他人合作,一边读书,一边讨论。生:一开口说话肉就掉了。
师:第一次不说话,第二次为什么看了狐狸一眼呀?
生:因为狐狸说的话一次比一次好听。
生:狐狸说的话太好听了,要不是叼着肉,早就跟他说话了。„„ 在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中,学生的个体差异得到尊重。
(生自由读书划句子)
师:小组讨论一下,狐狸说了几次话?分别是怎么说的?乌鸦有什么反映?
(学生分组讨论)
师:狐狸说了几次话?
生:3次。
师:第一次狐狸是怎么说的?
生:亲爱的乌鸦,您好吗?
师:乌鸦有什么反应?
生:乌鸦没有回答。
师:狐狸第二次是怎么说的? 生: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
师:狐狸说话时是什么样的神情?为什么要这样?
生:狐狸赔着笑脸,想讨好乌鸦,骗乌鸦开口说话。
师:乌鸦有什么样的反应?
生:看了狐狸一眼,还是没有回答。
师:同学们,想不想跟老师一起演一演这两次对话?
生:想。
师:现在你们就是叼着一片肉的乌鸦,叼起肉来吧!老师来演那只馋狐狸。
(师生共同表演)
[评:师生互动,教师用形象的语言、逼真的动作,把学生带入了课文的情境中,使教师极具亲和力,营造了融洽的学习氛围,使学习充满了乐趣。]
师:请你们把肉放下,你们为什么不说话?
师:狐狸看乌鸦有点心动了,于是又说了第三次话。他是怎样说的?谁来用甜甜的声音读一读。
(教师指名,学生读。)
师:同学们还想不想演狐狸和乌鸦的话?
生:想!
师:请左边的同学叼起肉做乌鸦。
请右边的同学演又馋又狡猾的狐狸。
老师读作者的话,看谁演的好。
学生表演第四、五自然段。
[评:教师引导学生演一演,说一说,评一评,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 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师:狐狸说的话是真是假?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狐狸说的话是假的。狐狸叼起肉一溜烟跑掉了。
生:乌鸦没有麻雀漂亮。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乌鸦和麻雀的图片)乌鸦和麻雀谁的羽毛好看?
生:麻雀的好看。
师:想一想,麻雀怎样叫?学一学。乌鸦怎样叫?学一学。
(学生学麻雀和乌鸦的叫声。)
师:谁的叫声好听?
生:麻雀的好听。
师:狐狸为什么要说这么多好听的话?
生:为了骗乌鸦开口说话。
生:乌鸦开口说话,肉就掉下来,狐狸就吃到肉了。
师:乌鸦上当受骗了,心情怎样? 生:难过、后悔、伤心„„
师:乌鸦因为听什么样的话上了狐狸的当 ?请看大屏幕,谁来说说这句话。乌鸦喜欢听
,[评:加强学生的情感培养,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提升学生的思想素养。]
上了狐狸的当。
生:乌鸦喜欢听奉承的话,上了狐狸的当。
生:乌鸦喜欢听好话,上了狐狸的当。
生:乌鸦喜欢听赞扬的话,上了狐狸的当。
[评: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个个都投入思考,人人都奉献思维结果。
师:老师今天请来的这只乌鸦,就是被狐狸骗去肉的那只乌鸦。你想对它说点什么?
生:乌鸦,你以后不要光听奉承话了,那样你会饿死的。
生:小乌鸦,你听过这句话吗?“闪光的东西并不都是金子,动听的语言并不都是好话。”
生:乌鸦,遇到事情要多动脑筋呀,不要光听好话而上当受骗。
[评:此处设计了一个看似简单实则很有价值的问题,激发了学生说的欲望,发散了学生思维。学生们各抒
己见,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积累了语感;既丰富了课文内容,同时还培养了思
维的广阔性和创新精神。]
(老师把乌鸦的头饰拿到耳边,做说话状。)
师:同学们,小乌鸦对老师说,以后它再也不会上当了。谁愿意来演不上当的小乌鸦?谁愿意来演狡猾的狐 狸?
师:我们来当评委,评评谁演的好。
(学生戴头饰非常投入地表演。无论狐狸说什么动听的话,乌鸦都没有上当。)
师:同学们,狐狸说了那么多奉承的话,乌鸦也没有上当。你们在生活中会不会上当?
生:不会。
师:如果有陌生人给你好吃的,要领你出去玩,你怎么做?
生:不理他。
生:到人多的地方,告诉大人,告诉同学。„„ 师:看来,同学们是不会上当受骗了。老师很高兴!快下课了,我想知道同学们今天学习了《狐狸和乌鸦》
这一课后,回家想做点什么?
生:我把这个故事讲给小弟弟、小妹妹听,教育他们别上坏人的当。
生:我要和爸爸、妈妈一起演一演这个故事。
生:我要回家做头饰,跟老师做的一样好。
师:同学们,除了自己想做的事情外,我们今天共同的作业是(大屏幕出示):发挥想象,以
《肉被骗走以后》为题编一个小故事。相信你编的故事最有趣!
[评:拓展学习,进一步领悟本故事的思想意义,同时在学习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编写故事的能力,加强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达到巩固学习内容的目的。]
.创设情境,初读课文。
师:童话王国的大门又向小朋友们打开了。我们看看今天的主角是谁?(出示动物贴图并板书:狐狸、乌鸦)
师:在你的印象中,狐狸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生:狐狸非常狡猾,一肚子的坏主意。师:乌鸦又有什么特点呢?
生;乌鸦的羽毛乌黑乌黑的,叫声又粗又难听。师:狐狸和乌鸦凑在一块儿,会发生什么事儿呢?让我们读读课文吧。(初读正音,了解大意。略)二.进入情境,学习课文。1.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请大家自读本段,读懂内容。(老师板画大树,占据整个黑板)
师:(出示狐狸和乌鸦的贴图)狐狸和乌鸦的家在哪里?请把它们送回家,并向大家介绍一下。
生:(贴图)狐狸的家在大树底下的树洞里。乌鸦的家在大树上。
生:乌鸦住在楼上,狐狸住在楼下。(众笑)
师:那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生齐答:邻居)师:这对邻居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往下读课文。
2.学习第二自然段:(生自由读这一段)
师:她找到一片肉,叼了回来。这里为什么不用“拿”、“取”,而用“找”? 生:用“拿”、“取”都不好。如果用“拿”和“取”,说明乌鸦已经知道这片肉在那里,就用不着 “找”了。
生:我从“找”字看出,乌鸦肯定是东瞧西看才发现这片肉的。生:“找”字说明这片肉来之不易。
师:乌鸦妈妈好不容易才找到一片肉却不肯吃,要留给自己的孩子。读到这里,你是怎么想的? 生:她真是一位好妈妈!3.学习第三自然段;(生齐读本段)
师:这时狐狸出来了。(贴图)他“谗得直流口水”,吧!
生:(边读边画、讨论、交流)
师:同学们读的真认真,快,把书拿起来,把你读懂的内容告诉大家。
生:(汇报“肉、站、流、高兴”三字一词。从字形、音、义及句子方面来说。)
生:听到你们出色的回答,老师真高兴。
生:我读懂了狐狸为什么骗乌鸦。狐狸看到乌鸦嘴里的肉谗了,于是就想骗乌鸦。
生:(生分别模仿乌鸦和狐狸的样子读这段课那谁能画一画狐狸的口水?(生板画,在狐狸的 嘴巴下画了很多滴口水)
师:你为什么要画那么多滴口水?
生:因为狐狸谗得一个劲地流口水,口水都掉到地上了。师:(赞许地)画得好,想得也好。真是一只嘴谗的狐狸呀。读读这一段,读出狐狸的谗。(生练读,略)
4.学习四——八自然段
师:嘴谗的狐狸“想了想”,仔细读书,联系下文猜猜看,他会想些什么?(出示句式:狐狸想: —————————。)
生:狐狸想:多肥的一片肉啊!如果能当我的午餐就好了。
生:狐狸想:呵呵,一顿美餐来得全不费工夫!生:狐狸想:对!有办法了,如果我能让乌鸦张嘴,那块肉就是我的了。„„
师:狐狸只“想了想”,就想出了这么个坏主意。说明——
生:狐狸太狡猾了!„„„„„„
各抒己见 灵活理解——《狐狸和乌鸦》教学片断实录与评析
师: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乌鸦和狐狸也是邻居,他们这对邻居相处的怎么样呢?
让我们看看录像就知道了。(观看录像)
师:刚才,同学们看的那么认真,那么投入,可以看出同学们喜欢这篇课文,好,让我们带着喜爱之情
读课文的2至6自然段,看看你能提出那些问题?
生:(边读课文边思考)
师:你们想带着那些问题来学习?
生:我想知道狐狸为什么骗乌鸦?
生:我想知道狐狸是怎样骗乌鸦的?
师:(板书问题)会提问题也是一种本领,你们小小的年纪就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真了不起!
老师相信你们能提出问题也能解决问题。你们有信心吗?
师:你最想解决哪个问题?
生:第一个问题(生迫不及待地回答)。
师:那就尊重你们的选择,请你们边读边思考,然后,找你喜欢的伙伴一同来解决这个问题,开始
文)
生:老师,我还能把他们当时情形表演出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表演)
师:同学们用自己的智慧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真是太聪明了。那么你们想对乌鸦和狐狸说点什么吗?
生:我想对狐狸说:“狐狸你太谗了!”
生:我想对乌鸦说:‘千万别上狐狸的当!“
生:我想对狐狸说:“你做坏事,不会有人和你做朋友的。”
师:你们说得真棒!我们把这部分内容读一读好吗?
生:(齐读)
……
师:听了你们的读,看了你们的表演,老师也想试试。如果觉得老师读的好就配合老师表演一下小乌鸦。
如果不好给老师指点一下好吗?
师:(读课文第6自然段)
师:谁能读的比老师还好?
生:(读课文)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夸夸乌鸦好不好?
生:(齐读)
师:狐狸一共说了三次讨好乌鸦的话。一次比一次动听,下面让我们分角色读读好不好?
生:(分角色读)
师:嗯,读的真好,狐狸骗乌鸦是说尽了好话,想尽了办法,结果怎样呢?下面让我们学习最后两个
自然段。
生:(读课文)
师: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生:(用自己的话说说)
生:乌鸦得意极了,竟然唱起歌来。
师:对,“得意极了”又可以怎么说?
生:得意忘形。
师:“得意忘形”是一句成语,为什么不用成语而用得意极了?
生:这样写表现得更生动,更形象。
师:对,一个“极”字传神地写出了乌鸦忘形的样子。同学们在以后写作文时要注意用词准确。
生:肉掉下来了,狐狸叼走了。
师:肉掉下来了,狐狸可再没有心情听乌鸦唱歌了。没有了观众的乌鸦心情会怎样?它会怎么想?
怎么做?这时狐狸会怎么想?怎么做?下面我们以最后一句为开头,续编故事。
……
第五篇:第一课时 教案
三亚落日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较好地结合课文理解。
2、初步感知课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达到有一定的情感。
3、精读第1、2自然段,体会三亚迷人的风光以及作者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搜集材料。
1、说到看落日,最值得去的地方当数三亚了。你知道三亚吗?
2、学生交流,教师出示图片补充。(有一首歌曾唱到:请到天涯海角来,这里四季春常在。三亚被称为东方夏威夷,她以以碧蓝的海水,洁白的沙滩著称于世。今天,我们将跟随作者,通过美妙的文字感受这富有诗意的三亚落日。
5、读题——三亚落日。
二、初读指导
1、这篇文章实在是太美了,相信很多同学课前已经读过了,能给大家展示一下吗?选择你拿手的一段就行了。指名读,及时纠正读错的字音、读破的句子。
2、在初读这篇课文时,很多同学一定有这样的感受,这篇文章写得很美,要想读好,哪怕只是读流利了都很难。难读的是什么?
(1)出示词语:
赤朱丹彤溅出收敛光芒硕大无朋玫瑰涨溢
一盏蘸椰子树摇曳搔着醉醺醺软软
(2)指名读,注意多音字:树冠悄无声息
(3)自主交流感兴趣的词语意思,教师视情况点拨:
3、再次指名读。
4、默读课文,理清层次。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景? 其他各段分别写了什么? 板书
5、小结: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是一篇好文章首先应该具备的。
三、再读感知,精读第一段
1、文章要为我们介绍三亚落日,在一开头就写到——出示第一段。像这种在文章开头就点明题旨,总体概括全文意思的方法,就叫“开门见山”。
2、指名读,评价。在指名读
3、理解诗意。非常富有诗情画意,具有诗的韵味,让人产生非常美好的想象。
3、该怎样读出这种诗意。多种形式朗读重点读好:“真有诗意”“美妙绝伦”“一点、儿也不… 试想作者再说这句话时,心情怎样?(要求读出喜爱、赞美之情。)
四、精读第二段
1、作者在开篇就用极具诱惑力的笔触将我们的心吸引到了美丽的三亚。三亚究竟是座怎样的城市呢?让我们先来看一个短片,领略三亚的热带风情。
2、欣赏完了摄像机记录的三亚风情,再让我们走进文字,细细品味作者笔下的三亚风情。自由细读第二段,读个两三遍,再告诉老师你读出了什么?
3、集体交流。(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很美;作者非常喜爱三亚
(1)【美】
作者具体写了三亚什么美?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她们的美?在有关语句上作记号。交流:
①“蓝透了”“碧玉般”“玉屑银末般”“金灿灿”等词语写出了海、椰子树、细沙的色彩美和形态美。“挺拔俊秀”等词语突出了椰子树的姿态美。“低翔”和“摇曳”等写出了白鸥、椰子树的动态美。
②置身于如此美景中,我不禁想把他永远印刻在脑海中。
(2)【喜爱】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的喜爱之情?(如:“浓浓”、“金灿灿”“软软”等叠词的运用。“蘸”“搔”拟人手法的运用。“真让人担心”“谁都想”等心理描写。
(3)指导朗读,读出喜爱之情。
(4)文章中大量使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和活灵活现的动词描写,就是想表达一种愉悦欢快的情感!哦,描写手法原来是一种形式,它是为情感的表达服务的!哦,境由心生,言由心生。假如,作者观落日的心境是落寞孤寂的,那么,语言的表现可能就会变成另外一番味道了
五、总结:三亚,真是个有诗意的地方。在这里看落日一定是更有诗意。
六、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