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工商部门企业信用监管需处理的关系论文

时间:2019-05-15 12:32: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简论工商部门企业信用监管需处理的关系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简论工商部门企业信用监管需处理的关系论文》。

第一篇:简论工商部门企业信用监管需处理的关系论文

一、与工商部门自身职能的关系。

实施企业信用监管是提高工商管理论文“ target=”_blank">行政管理执法效能的重要途径,是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基础工作的必要手段。企业信用监管应是工商职能的重要组成内容,同时能体现出现代工商行政管理的新理念、新发展。从工作内容上看,一方面是对工商职能的充实、深化,通过信用监管,利用现代化手段使依法监管更为到位。如对法定代表人的任职资格的合法性审查,法定代表人的信用数据库的建立,将提供查询功能; 另一方面是对工商职能的提升、拓展,在依法监管的基础上,体现以德监管,从处罚到处罚与激励结合,从他律到他律与自律结合,从打击到打击与教育结合,从行政管理到行政管理与社会监督结合。

从实施形式上看,一方面在现有职能中相对突出、强化信用的要求,显示出信用监管的特色; 另一方面,更是与现有职能的有机融合,将信用监管渗透在对市场主体监管的全过程,并通过工商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加以施行,如信用信息的采集,就是在登记、年检、各个专项治理、办案等过程中同时完成的,分类监管就体现在基层工商所的日常巡查中。从战略意义上看,一方面彰显了服务型工商的本质要求,突出了公共服务型政府职能的再造,通过企业信用监管,促进企业信用建设乃至诚信、和谐社会建设,另一方面工商部门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着力制度创新,推进职能整合,实现全程监管,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企业监管机制,确保企业准入“优生”,存续“优育”,退出“善终”。

二、与管理信息化的关系。

工商部门企业信用监管工作是以工商系统自身信息化建设为基础,同时又对工商系统自身信息化建设产生强大推动力。工商部门企业信用监管,是一个对企业的信用信息进行征集、存储、加工并使用的循环反复的过程,这一过程的顺利实现,要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运用为前提,没有信息化的基本条件,没有强大的数据库,没有高智能的软件,没有互通互联的信息网络,企业信用监管的实施是难以想象的。因此,应以“金信工程”为契机,努力创造工商部门管理信息化的条件,加快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同时,由于企业信用监管对工商系统的信息化要求高,它也成为加快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进程的催化剂。首先,它促使计算机软件的编写、采用,促使在各项业务中运用信息化管理,以保证企业信用信息能够在业务流程中实现自然输入、交换、处理、共享; 其次,它促使计算机硬件的配置,由于企业信用监管将级别管辖与属地管理相结合,最终通过基层工商所实现监管,这要求工商系统内部上下、横向之间必须实现信息交换,对外必须实现全方位地信息输入,促使基层工商所、窗口受理单位都具备接收、发送信息的条件,以保证对企业的信用监管工作落实到位。工商部门企业信用监管体系的建设,要利用与信息化共同发展的过程,搭建好技术平台。

同时,要加大人员、财力投入,加强计算机人员培训和专业人员的选聘,使电脑、人脑有机地结合。

三、与法律环境的关系。

加强企业信用监管作为工商职能的一个新探索,要努力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监管。首先,必须遵循行政执法的基本原则。一是行为法定原则,即企业信用监管的对象、内容、范围和方式,要依法进行并对行为后果承担责任; 二是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即对企业信用监管的依据、程序和形式,应当公平、公正、公开地开展监管,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三是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即对违法行为依法制裁的同时,要进行警示教育,从正面引导规范,不搞不教而诛,做到攻大奸戒小过。其次,必须依法运作。一要充分利用已有的法律法规。法律、法规、规章赋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企业法人及法定代表人的监管职责、已在工作中运用的文件、报表等,是开展企业信用信息征集的基本依据和资料。二要创造条件规避法律问题。如信用等级评定结果的公开,最有影响的是等级好的、等级差的两端。对等级好的,可以通过征求意见的程序,以自愿方式进行公示、提供查询; 而对信用等级差的,因其一般都因违法违规受到行政处罚,则采取公布其违法违规事实的方式,对其进行公示。三要注意内外有别。信用监管中的评估标准、等级、公示等,法律条件尚不充分,可作为内部监督措施实施并注意内部保密性,以避免引起法律诉讼。同时,要积极着手研究开发,为企业信用监管提供法律保障。可探索在立足内部管理后再依法、有序地向社会公开,从行政规章、法规最后到法律的立法过程。当前工作的重点,在于充分利用制定工商行政规章的空间,为企业信用监管创造条件。

如对一些报表的设计上,按照企业信用监管的要求,增加栏目,明确内容,便于信息的处理; 对企业信用评估,可采取全系统统一指标体系、评估模型,但分地区分级统一参数的方式,以使评估既具有权威性,又能更切合各地实际; 对分类监管,可将企业的信用等级与工商系统内部已有的监管措施进行重新整合,使之配套一致。

四、与社会信用体系的关系。

工商部门企业信用监管体系,其特点是: 一是基础性。企业信用是社会信用建设的三大主体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部分,对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工商部门企业信用监管体系所涵盖的企业信用,是收集、整合、存储企业基础的、动态的、全过程的信用,以及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的相关信用信息,将为今后社会信用中介机构定性定量评估奠定坚实的信息基础,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资料。二是先行性。社会信用体系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一系列方方面面的环境条件,建设也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工商部门企业信用监管体系能够成为一个有力的切入点,做到先行一步,能够依托已有工商部门对企业的信息优势、计算机网络优势、执法监管职能优势,在较短时间不用更多的额外投入,就能实现对企业信用监管的全过程及全覆盖,有利于较大范围、较强力度地在全社会营造信用氛围,同时也可在实践中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信用体系的理论、立法等

进行具体的探索。建立一个与企业监管相关部门参与的政府企业信用监管体系,使政府对市场主体的各类监管信息,实行有效的集中、互通、共享,将会既有助于提高政府自身对企业的监管水平,又能促进企业信用建设。

第二篇:目标考核科学化需处理好几个关系

目标考核科学化需处理好几个关系

实行目标量化考核是落实绩效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有效避免考核工作主观化的一项重要手段。但“物极必反”的道理告诉我们过度的量化将走向“数据决定论”的极端。实现目标考核工作科学化需科学处理四个方面的关系。

一、“年终考核”与“日常管理”的关系

年终考核是对全年的工作的一个整体的认定和评价,客观上来说是必要的,为全面掌握情况,更应该加大对日常工作的考核比重。在具体考核工作中,我们往往重年终考核而忽视对日常工作的管理和考核,出现年终“一考定音”的现象,比如某些单位平时没有认真抓好工作,但集中全部力量花一两天时间把材料补得巴巴适适,考核结果往往优秀,而有些单位平时工作落实得很好,但年底材料准备得不完善,考核结果往往比较差。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日常的工作多而杂,活动多、指标多、材料多,操作起来相当繁琐,也难以形成统一的标准;二是有畏难情绪怕麻烦,对某项工作落实情况的跟踪督查和记录的长期性保持得不好,导致年终缺乏有效依据。所以只有克服畏难情绪,建立完善一套日常考核标准,并按标准一抓到底,才能真正凸显日常工作的价值。

二、“材料印证”与“工作实绩”的关系 开展了工作、形成了经验的确需要用材料来反映和印证,材料的意义也仅此而已,虽然我们都清楚工作实绩比材料更重要,应该作为考核结果的核心依据,但是对工作实绩的评价往往又缺乏一个客观的标准和量化的指标,导致又不得不用材料来印证,材料的数量和全面性往往成了考核某一项工作的唯一标准,“材料印证”变成了“印证材料”,走进了一个怪圈。比如上级制定部署某项活动,在考核中我们往往不去关注活动本身有没有认真开展,有没有实际效果,而单纯去检查材料中成没成立领导小组、有没有详细分工、开没开动员大会等等,缺一项就扣分。建议在考核中能否适当加入一些“人为因素”,比如考核党员发展工作可不可以让考核对象脱稿介绍,如果对发展党员的基本程序或某村今年发展了多少名党员都说不清楚,试问,材料再完善,能够说明工作开展得好吗?

三、“统一标准”与“分类分批”的关系

考核工作要确保公平公正就必然要求适当地统一标准、同等考核,但在实际中,往往将“统一标准”、“同等考核”简单化为“同一标准”、“同步考核”。比如领导要求某项工作要尽可能的让部门和干部参与,考核组往往将标准“一刀切”为所有部门和干部必须全部参与,漏一个就要扣分。比如有些乡镇部门由于底子较差即使付出120%努力还不如一些实力强的乡镇部门付出80%努力的成绩好,再如,甲部门有20名退休干部,乙部门没有退休干部,甲做了大量服务工作,在服务好其中19名的同时,忽略了1名,考核的结果往往是甲扣分,乙由于材料完善加分,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的积极性。建议从分类分批上做足功课,比如将县委主要部门与其他群团单位分开单独竞争,基础的好的乡镇与基础差的乡镇分批考核,农口部门、金融财税、教育、卫生等按系统归口分类考核。另外考核组还要注意收集基层意见和建议,对基层实际和工作特点细致分析,完善标准。

四、“量化考核”与“质量并重”的关系

“量”与“质”是辩证统一的矛盾结合体,两者不可偏废,为提高考核工作的科学化、避免过多主观因素,引入了量化指标。但在实际考核工作中,“量化考核”有可能异化为“数量化考核”的极端。比如在材料和信息报送方面,为了提高积极性,便于考核评比,上级部门往往采取报送量进行排名,导致基层在材料、信息工作上“以量取胜”,形成了一些网络下载、东裁西剪、随意乱编材料信息的恶习。比如某单位全年报送200条信息,其中只有10余条有参考价值,另一单位全年只报送20条,但几乎每一条都是精品,该鼓励谁?在科学考核中,我们建议弱化“量”的因素,加强对“质”的考核评比,材料信息不求全责备,更加注重材料的质量和参考价值。

第三篇:班主任需处理的关系-班主任工作艺术

班主任需处理的关系

文/哥们干杯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教育者和组织者,是学校领导进行教导工作的得力助手和骨干力量。学校的校风取决于各个班的班风,而班风关键在于班主任工作态度的好环、工作方法的优劣、教育艺术水平的高低、组织管理能力的强弱。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必须正确处理好下面十种关系。

1、班主任的素质与教育教学工作的关系。

班主任是学生的带头人,是学生的榜样,有怎样的班主任,就会有怎样的学生。孔子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有才无德,无法对学生施行思想教育活动,也会使学生染上老师的不良习惯,进而影响到整个班集体。很难想像,在一个纪律松散、学风不正、道德低下的混乱班集体中,学生能搞好学习的。因此。良好的道德修养,渊博的文化知识,配以恰当的教育教学方法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2、班主任与学生家长的关系。

对学生的教育主要有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班主任是联系学校与家庭的纽带,争取和依靠家长配合学校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班主任要通过家访、家长会、家庭联系卡等形式,沟通与家长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家表现状况,以便有的放矢地实施教育活动,防止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脱节,消除个别家长认为学生教育是学校单方面的事的错误观点。班主任也有指导家长如何教育学生的义务。

3、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关系。

班主任工作对任课教师的教学工作起着促进作用,任课教师教学工作中的德育渗透是对班主任工作强有力的补充。

班主任同其他任课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应当保持高度一致。班主任要主动与任课教师取得联系,互通情况,共同研究,制定措施,分工合作,指导学生开展各项有益的活动,同时,班主任还应及时地了解学生对各科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反馈信息,以便搞好本班的教与学。

4、班主任与班干部的关系。

班干部是班主任的有力助手,班主任必须重视培养一批有组织能力、有威信、乐于为集体服务的干部队伍,组成班集体的核心。班主任应支持班干部的工作,维护他们的威信,充分肯定他们的成绩,但不掩饰他们的缺点。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班主任要主动承担责任,并帮助他们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研究改进方法,通过工作得以锻炼和提高。

5、班主任与差生的关系。

老师一般喜欢好学生、厌烦双差生,这种现象必须纠正。一个班级中,大部分学生都是积极向上的,双差生总是少数。班主任思想教育工作的重心应放在双差生的转化上。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双差生身上的发光点,因势利导,促其转化。

班主任切忌以文化课成绩的高低作为衡量一个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对各类学生应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使各类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6、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班主任应正确引导学生处理好干部与同学之间,优、中、差生之间,男女同学之间的关系,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友谊与爱情、友谊与哥儿们义气的关系,防止早恋现象的发生,杜绝小团伙的形成,养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要教育优生不歧视中差生,中等生不满足现状,差生不能自暴自弃。

7、文化课与课外活动的关系。

在部分学生和家长中有一种错误观念: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均无关紧要。

学校开展的一切活动都是有益于学生健康成长的。集体活动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共产主义风格和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能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有益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8、班干部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班主任应引导、教育班干部以身作则,处处起带头作用,团结同学,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力与义务,为班级服务。学生对干部的工作起监督和促进作用,他们有权对干部的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同时,对干部的工作要大力支持。充分发扬民主,不搞“三年一贯制”,要始终保持干部队伍旺盛的生机。提高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9、全面提高学生的各种素质与发展智育的关系。

一个合格的中学生,应该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不是有德无才,或有才无德的畸型人才。班主任应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一个关系。要引导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多参加课外活动、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多注意改进方法,迎头赶上。要重视发展学生的特长与爱好,不拘一格,培养多种人才。要防止“一好代百好”的偏向。

10、个人、班级、学校三者利益间的关系。

学生是生活在班级这个集体之中,而班级又是学校大集体的组成部分。班主任要注意引导学生热爱学校,爱护班级荣誉,开展“为学校、为班级添光彩”的有益活动。如三者利益发生冲突,要教育学生自觉服从班组利益和学校利益,提倡自我牺牲精神和奉献精神。

第四篇:新一轮对口援疆需处理好几种关系

新一轮对口援疆需处理好几种关系

2012-05-11 14:23:13 来源:学习时报查看评论 进入文化论坛 手机看新闻2010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新疆工作座谈会,中央作出了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新的战略部署,开始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更加注重把加快发展作为解决新疆问题的根本途径;二是更加注重以人为本,集中力量保障和改善民生;三是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四是更加注重统筹兼顾,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补短与跨越、阶段性任务与长远目标等方方面面的关系。为此,笔者认为当前还需要注意处理好八个关系。

“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关系。“硬件”是生产发展和生活改善的基础和条件。对口援疆,首先要建成一批基础设施与产业项目等“硬件”工程,让新疆各族群众真实感受到援疆所带来的实惠。但“硬件”建设是为广大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改善和精神境界提高这个“软件”服务的,“硬件”是表面的东西,而“软件”则是深层次的东西,“硬件”建设容易做成,而“软件”的提升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因此,在援疆工作当中,既注重抓工程上项目,也要注重搞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把硬件建设与软件服务结合起来,把产业发展与精神培育结合起来,高起点、高质量建设现代化的新疆。

“输血”功能与“造血”功能的关系。如果把对口援疆工作比作一个人的肌体,通过援助方直接给钱给物,是一个“输血”过程,而通过援助方物质与精神、资金与项目、人才与技术全方位援助,着力培育受援地自我发展能力,则是一个“造血”过程。“输血”是对口援助所必经的阶段,想要把发展做大做强做久,终究需要形成自己的“造血”功能。坚持“输血”与“造血”功能的统一,就会使援受双方眼界更加开阔,避免短期行为,自觉把有限的支援资

金用的更合理,重点投入民生服务、基础建设、智力支持和产业发展等领域;就可以引导当地干部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练内功增添自我发展后劲;就可以将解决短期突出困难同夯实长远发展基础结合起来,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统一。

建设速度与建设质量的关系。速度和质量,是发展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对关系。处理好援疆工作中的速度和质量问题意义重大。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中央给予新疆的优惠政策,抓紧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让各族干部群众尽快感受到援疆工作成效。另一方面,发展速度必须服从于发展质量,必须做到建设速度与建设质量的有机统一。没有一定的速度体现不出大发展、大建设、大跨越,但不顾客观因素一味强调“新疆速度”也不可取。必须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循序渐进,切实把解决短期突出困难同夯实经济长远发展基础结合起来,实现政治意义、经济发展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统一规划与“点对点”对接的关系。科学规划是实现新疆经济社会科学跨越和后发赶超的重要途径。援疆项目要强调规划的整体性,树立“一盘棋”和“整体战”思想,按照国家发展战略和自治区“十二五”规划纲要,综合中央和地方“点对点”援建计划,统筹作出自治区受援十年建设整体规划方案,明确区域发展目标,合理分布援建项目,整合各类援建资源,分步有序组织实施,防止资源浪费,要强调规划的严肃性,规划一经确定就要严格执行,确保规划得到贯彻实施。

依靠外援与自力更生的关系。由于历史、自然、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新疆同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较大。实现科学跨越和后发赶超,新疆需要得到中央支持和兄弟省市支援,依靠全国之力。但新疆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终究要靠新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才能实现。新疆要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和后发

优势,充分调动各族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树立“新疆观念”,锤炼“新疆精神”,发扬“老边疆”、“老屯垦”传统,提升“新疆效率”,打造“新疆品牌”,切实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展示新疆发展的良好局面。

对口支援与互利互惠的关系。各省市必须按照中央要求,把对口援疆当作不仅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也是服务保障西部大开发战略、统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推动资源优势转化、加快产业升级改造、加强边疆与内地联系、锻炼干部人才成长等重要责任,双方要坚持互利互惠的原则,才能使对口援疆工作永葆活力。一方面,援助方舍得拿出人财物,加大民生服务投入力度,切实提高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另一方,受援地要积极为支援方来疆投资援建、创业置产、干部人才成长锻炼等创造条件,特别是发挥好新疆资源优势,为内地来疆开发创造条件。

发挥援疆干部作用与调动当地干部积极性的关系。援疆干部来自中央大机关和东部发达地区,具有思想观念新、创新意识强和所派出单位支持的优势,他们珍惜机会,工作积极性很高,作用发挥很好。但援疆干部不管从数量还是实际作用上看,与新疆干部比还是非常有限的。新疆干部长期在新疆工作,更了解和热爱新疆,新疆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要以新疆的广大干部群众为根本依靠。因此,新疆干部要强化大局意识,切实发挥主体作用,处理好“主”“客”关系。援疆干部也要摆正角色定位,既要大胆创新奉献,更要谦虚谨慎,自觉树立援疆干部良好形象。

推动新疆后发赶超与确保廉洁援疆的关系。目前,新疆区包括援疆反腐倡廉建设,既存在“三个并存、两个依然”、“四大考验”、“四大危险”等一些共性情况,同时,还存在与兄弟省市不一样的情况,因此,必须充分认清反

腐倡廉建设对于确保中央支持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政策落实的重要意义。在实施对口援疆的整个过程中始终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坚持预防为主,经常教育,及时提醒,防微杜渐,确保项目、资金和干部安全,谱写援助新疆和廉洁援疆两篇壮美篇章。

(姚雪 作者系中央和国家机关第七批援疆干部、新疆区纪委执法室副主任)

[责任编辑:刘冰雅]

第五篇:素质教育论文--实施素质教育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素质教育论文

题目:实施素质教育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姓名:赵金勇

单位:临漳镇学区

摘要:我国的教育改革就是在对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教育思想特征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来的。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发布。素质教育实施到今天,还有一些学校和教师对素质教育的内涵认识不深,以致在实施过程中割裂了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评价与考试、减负与增质、课堂教学与课校外活动、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与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及社会关系,影响了素质教育的效果,摆在我们面前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来解决,还有很多之间的关系要我们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去处理协调,很多的学校和老师需要进一步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因此,要确保素质教育顺利进行并取得成效,必须处理好上述各种关系。

关键词:素质教育;误区;协调处理;关系

目录

一、摘要--------------------------Ⅰ

二、普通教育和专长教育的关系----------------------------1

三、教育教学评价和文化素质考试的关系----------------------3

四、减轻学业负担与增强学生素质的关系----------------------6

五、主要教育渠道与辅助教育渠道的关系----------------------7

六、主导性与主体性的关系---------8

七、学校与家庭、社会之间的关系------------------------------10

素质教育的宗旨是提高全民素质;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素质教育的灵魂是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以成为全新的教育模式进入了教育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素质教育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从教育观念更新,到教材体系、课程设置、教育方法、考评方式和管理模式的改革,以及家庭、社会的评价和态度的改变等诸多方面。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就会步入新的误区,影响素质教育的落实。通过对实施素质教育的经验和教训,可以看到一些学校和教师对素质教育的内涵认识不够透彻,采取的措施方法也有不当之处,在实施时出现了一些偏差:往往只注重全面学生教育,否定了英才培养的重要性,淡化了考试的功能,曲解了减负的含义,过分强调学生的重要性,削弱了教学的作用,降低了教师的主导地位;有的弱化了学校与家庭共教和社会的联系等。这些误区,导致了学生学习文化成绩下降,教育质量降低,家长闹意见,社会不满意。长此以往,会使素质教育归于失败。走出素质教育的误区,势在必行,每个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对党的教育方针的学习,全面深刻地领会素质教育的内涵,切实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和办学思想,确保素质教育健康发展。在具体实施时务必要认真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普通教育和专长教育的关系

传统教育是应试教育,也就是注重英才教育而忽视通才教育,对

成绩优秀的孩子倍加呵护和培养,大多数学生则不被重视。这种错误的人才观和做法否定了人才的普遍性,实质是埋没人才。结果不能适应当今社会职业多样化和人才通适化的实际,造成诸多领域尤其是第三产业人才匮乏,影响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后,对人才有了正确的认识和重新界定,人才培养从专门型转向了通适型,这一举措无疑是正确的。遗憾的是,一些教育工作者由于没有正确认识培养专才和通才的关系而走上了另一个极端,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培养通才,培养专才就是应试教育。因而在教育实践中忽视发现和培养尖子,认为人人都有能适应社会和自身需要的适用知识、技能就是实施了素质教育,这无疑是歪曲了素质教育。尖子人才的培养和专家学者的造就,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文化进步的重要保障。综合国力强大的国家,除了政府等因素外,无一不是依靠英才和专家来提高综合国力的。日本近现代史上的三次“远航”,仅用50年的时间就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用200年时间才走完的路,并挤进了世界强国的行列,其重要举措之一就是加强了“英才教育”,培养了大批具有较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和优质劳动力[1]。美国科技和经济一直遥居世界之首,就是因其有庞大的专家学者队伍,英、德、法、俄也是如此。新中国成立后不长的时间里就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改革开放以来始终能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科技在某些领域赶上乃至超过了一些发达国家,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我国高度重视培养专家学者。可见专家学者的造就举足轻重,英才教育仍不可 少。自20世纪以来,各国都十分重视超常儿童的培养,设特别班、加快班等[2]。比如美国的一些实验中学就把学生分成强、中、弱三班,按不同的水平和大纲进行教学[2]。印度的教育改革也把重点施在发展标兵学校方面,使有特殊才能的儿童有机会通过高质量的教育更快地成长[3]。素质教育不仅仅在我国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潮流的今天,各国在注重培养通适型人才的同时也加强了英才教育。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没有雄厚的人才资本是不行的,因为“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专才始终是人才的主要方面。我国目前科技水平还不高,专家学者远比发达国家少,若不加强培养造就大批的专家学者型人才,科技、经济领域就会缺乏骨干力量和生力军。我们都知道列宁认为 “没有具备不同知识、技术和经验的各种专家学者的指导,[4]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不能的”。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是缺乏专家学者,则会拉大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影响我们的宏伟大业。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注重专才教育,加大加快注意发现、选拔英才,与此同时要采取有效施加速度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学者、专家和各个领域的拔尖人才。邓小平同志说:“要办好重点小学、重点中学、重点大学,要经过严格考试,把最优秀的人集中在重点中学和大学。”[5]问题的关键是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既不能因注重通才而否定专才,也不能以牺牲通才为代价去培养专才。

二、教育教学评价和文化素质考试的关系

应试教育的弊端之二,就是把考试作为甄别、选拔学生和衡量教 师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惟一标准,导致“惟分数论”盛行,学生以获取高分作为自己智力高、能耐大的标志,教师以追求学生的高分作为自己教学水平高的尺度,学校更是把统考成绩、升学率作为评价、奖惩教师的最主要的依据,结果严重偏离了党的教育方针,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实施素质教育后,改革了教育评价体系和标准,考试的甄别、选拔功能被弱化,检查、评价功能得到加强。但是一些学校和教师在否定传统考试的小合理性时,对考试的基本功能也予以漠视甚至全盘否定。有的教师根本不进行平时检测,期末考试也是随心所欲地胡乱出几道题敷衍了事,并不进行必要的评价。有的甚至追捧“考试取消论”,这些做法违背教育规律,不仅影响了教学质量,也极大地削弱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积极性。因此.没有评价、没有比较,没有竞争,自然就没有动力。众所周知,考试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检查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同检查产品质量是保证工厂生产水平的必要制度一样” [5],其作用是巨大的且是不可或缺的。综观古今中外,不论是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检查还是社会选用人才,没有不将考试作为主要测评手段的。从社会选用人才看,我国从隋朝以来都以考试为选拔手段,不平等的世袭制和虚伪的选士制也因此而寿终正寝。中世纪西欧大学的硕士、博士等学位也是通过严格的公开考试才获得的[6],拜占庭最高的教会学校——主教学校的教师也需要经过严格的考试来选拔[6]。当今无论中外,从招收清洁工到公务员,无一不是以考试为主要手段、以考试成绩为主要标。各部门招工用人,都要采用德智体全面考核的方法,择优录取 [5]。从学校工作看,考试历来为各国所重视。当代美、英、法、德等国的中小学虽不经考试直升,但学习期间仍进行严格的号试,毕业考试更严格。美国1989年提出的教改目标之一,就是中学的最后四年,要学

[3]四年英语,三年数学,三年科学,三年“社会研究”,并通过考试”。而一些特殊学校如英国的文法学校和公学、德国的文科学校等,从招,七到毕业都要经过严格的考试。苏联则从来都重视考试。美、日、苏的大学都是通过考试选拔学生,英、法、德等国虽然大学是中学的自然延伸,但学生也必须通过严格的毕业考试,获得高中毕业证及其他有关证件后方能人学,而在大学阶段则普遍实行严格的考试制度,尤其是欧美一些实行学分制的大学更是如

此。有的国家对考试舞弊行为予以重罚,甚至卜升到法律的高度。比如:中国古代科举考万方数据试中舞弊的考生数年内不能参考,在会试尤其是殿试中舞弊被视为欺君,还可能掉脑袋。2002年5月7日,美国执法部门在13个州和华盛顿逮捕了58名在托福考试中作弊的外国留学生,如果“阴谋欺诈罪”的指控成立,将被处以最高5年的监禁并罚款25万美金[7]。可见考试作为一种测评教学效果的手段和选用人才的重要标准,其功能是永恒的。因此实施素质教育不是不要孝 试,而是要加强和改进考试。关键是要废除其中的不合理成分,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要认真研究、实验,改进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使它的作用完善起来[5]。在目的上变以甄别、选拔为主为检查.评价为主,在内容上变以记忆为主为理解、运用为主,在方式上变以终结性评价 为主为以形成性评价为主。

三、减轻学业负担与增强学生素质的关系

应试教育的弊端之二,就是学生的负担重。学校为了达到狭隘的培养专才的目的,不惜以牺牲众多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教师甲.纯地进行强行灌输和机械训练,学生整天在书山题海里疲于奔命,甚至连课外活动和必要的休闲娱乐时间都搭了进去。学生背负着沉重的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不少学生情感障碍严重,情感性违纪违法和自戕行为时有发生。素质教育的实旅极大地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健全人格的培养,效果是显著的。但一些学校和教师却曲解了减负的含义,错误地把减负与无负、减学生的负担与减教师的负担等同起来,导致在减负的同时减了“质”。正如一位中学校长所言:“他们不仅减掉了认真抓好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减掉了必要的指导和管理,也减掉了自己的责任心和进取心,使自己有更多的时问和精力用于娱乐嬉戏和从事第二职职业。同时也减掉了学生应有的适宜的压力,不少学生似乎整天无所事事,把大量的时问用来从事无聊的甚至有害的活动,有的还与社会不法分子混在一起违法犯罪。这样的减负实际是减掉了教育质量。”邓小平同志也主张减负,但他是把减轻学生负担与提高学生的科技文化水平有机结合起来的。他告诫我们:“没有‘三老四严’的作风,没有从难从严的要求,没有严格的训练,也不能达到目的”;

“首先要提高中小学教育的质 量”;要“用先进的科学知识来充实中小学的教育内容” [5]。邓小平同志的教导为我们正确实施减负指明了方向,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就是要正确处理减负与增质的关系,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在课堂教学结构上要突出“优”,在教学内容上要突出“精”,在教学方法卜要突出“巧”,在学生学习上要突出“乐”;对学生的要求要适宜,对其业余生活耍加强指导。对教师来说要加强责任心和进取心,认真研究教育规律和学生的心理,以保证既能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和质量”,又能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对学校来说,要认真探索新的办学思路,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确保减负不减质。

四、主要教育渠道与辅助教育渠道的关系

应试教育的弊端之四,就是过分注重教掌而忽视课外活动,甚至以教学取代了其他一切活动,实质就是重视智育而轻视其他各育,这是造成学生高分低能、高分低德和综合素质低的主要原因之一。素质教育非常重视发挥课外活动的功能,将其视为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培养能力和特长、初步了解和适应社会的重要途径,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十分重要的。素质教育从不轻视教学,始终将其视为培养学生的主渠道,并将其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互相促进。但有的教师却错误地将它们对立起来,过分夸大课外活动的作用而轻视教学,甚至错误地认为加强课外活动就是素质教育,重视教学就是应试教育。似乎学生会捏几下泥巴,会拍几张照片,或当几次小交警 就是实施了素质教育。有的教师即使在课外活动中也没有认真组织领

导,没有认真挖掘其中的教育因素,只将其作为娱乐嬉戏活动而已。有的则把“特长教育”与素质教育等同,对“兴趣组”、特长班”之类推崇备至。这些做法无疑也尾对素质教育的歪曲。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开展课外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措施但不等于就是素 质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票道但不是主渠道。主渠道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且只能是教学,宅的育人功能是其他任何途径都无法取代的。鲁宾斯坦说:“儿童活动的基本形式就是系统的学习,与学习一起而保留着的游戏已经是一种附带的活动形式。”[8]因此,我们耍保证素质教育的正确实施,就必须根除割裂教学与课外活动 关系的弊端,正确处理它们的关系。一方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不动摇,但又要改变应试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做列精讲多练、注重启发,创造一个宽松的、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愿学乐学,从学中得到发展;另一方面,需大力开展课外活动,充分挖掘其中的教育因素,增强其益德益智和促体美、促个性发展的功能,使之成为对教学有益的必要补充。但必须与教学紧密配合,防止步入。活动中心”、“特长至上”的误区。正如韦钰所言:“应该防止矫枉过正,小能向莱些西 方国家那样涣散,无一定纪律,甚至校园内出现严重犯规和犯罪的失控局面。”[9]

五、主导性与主体性的关系

应试教育的弊端之五,就是过分夸大教师的作用,一切以教师为中心,一切活动都按教师精心设计的模式和方案进行,学生学得机械 刻板、消极被动,扼杀了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影响了他们独立人格的形成。素质教育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和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陴低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是因为 一方面教师对学生来说是多知者或先知者,而学生是少知者或后知者,学习时空的局限决定了他们只能以“接受学习”为主;另一方面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有较大的可塑性、依附性和向师性,各方面的发展都离不开教师的教育与指导。这就决定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起主导作用。然而有的教师却错误地认为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了,自己就可以少管或不管了,甚至将学生“放羊”了。他们在教学时随便交代几句就让学生自学,或出一两道题让学生做,自己就袖手旁观了;组织活动时也不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实际能力,盲目地让学生自己去做,还美其名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结果大大降低了教育质量,影响了学生的发展。这种把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与以教师为中心等同、把将主动权交给学生与放任自漉等同的观点,也是违背素质教育精神的。在教膏实践中,不论古今中外,理智的、成功的教育无一不 是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的。在许多教育质量高的国家,除了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外,还特别注重教师对学生的辅导作用。

邓小平同志说:“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5]。这肯定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对教师提出了要求。

六、学校与家庭、社会之间的关系

高效达到教育教学目标,落实素质教育,必须搞好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有效配合,这是整个教育界的共识。我们要保证素质教育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三方的联系要更加紧密。但在实践中,有的学校和教师由于没有把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意义、措施和方法向学生家长和社会作充分的宣传、解释,导致他们对这一重大举措不理解或误解,进而产生了反感、抵触甚至反对的情绪。比如:有的家长认为减负后学生的作业和训练少了,学校对学生的要求降低了,教师的责任心削弱了,教育质量下降了。他们在对素质教育有意见、对学校不满之余,为了“弥补损失”而着力为子女请家教,或送孩子进各类补习班、强化班等,对子女也提出了更严格乃至苛刻的要求,结果反而增添了学生的负担。社会上的许多用人单位也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尤其是减负影响了教育质量,降低了人才标准,因此在用人时更注重文凭,结果助长了“文凭决定论”。为此,我们要在坚定地宾施素质教育、大刀嘲斧地进行教育改革、进一步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和方式(如召开家长会、各方人员座谈会,利用新闻媒体和学校的宣传工具等).向家长和社会宣传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和作用,介绍采取的措施和方法,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只有三方的力量配合起来,才能取得素质教育的实 效。

参考文献

【1】刘北鲁.日鲞麓育现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128。

【2】王承绪.等.比较教育教学【M】,北京:人民麓育出版社,1985:128,145。

【3】吴文侃,杨汉清.比较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9;411,495 【4】列宁教育论【M】.北京:人民麓育出版社.1978.10305-09. 【8】赞可夫,教学与发晨【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牡.1980.9;86。

【9】郝克明,我的教育观【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73.11

下载简论工商部门企业信用监管需处理的关系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简论工商部门企业信用监管需处理的关系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