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发展旱作高效农业的建议论文5篇

时间:2019-05-15 12:18: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探究发展旱作高效农业的建议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探究发展旱作高效农业的建议论文》。

第一篇:探究发展旱作高效农业的建议论文

1具体做法

1.1健全机制

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抽调县乡两级技术人员开展技术指导,抓示范点建设、技术培训、物资配套和入户指导、跟踪服务等工作,为农民提供全程的技术指导与服务。县上实行了分片联系制度,每一个示范点至少派一名技术干部长期蹲点,从规划、建设、引种、育苗等各个环节开展全程技术指导,解决企业和农户在发展旱作农业,特别是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的技术难题。技术人员、驻村干部驻村包点、苦干实干,形成了上下同心、协力共抓旱作高效农业的良好局面。

1.2规划、引进、示范相结合结合县情实际制定了“全县旱作农业十二五规划”和“蔬菜产业十二五规划”,明确了今后几年要在山坪区重点发展以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为主的旱作高效节水农业,在水资源相对富足的区域重点发展设施农业和高效节水农业。根据全县不同自然区域、种植条件,农业技术部门开展玉米、马铃薯新品种选育和各类试验示范98项,共选育出了27个适宜品种并进行大力推广。先后从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引进了10多个优质蔬菜品种,及时更新了临洮县蔬菜品种退化等问题。示范推广了有机无土栽培、秸秆生物反应堆、沼液综合利用等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10项,有效提高了设施农业生产效益。2009年以来,在适宜区域和群众接受程度高的地方规划建设了一批规模化日光温室示范小区,在洮阳、辛店、峡口、玉井等乡(镇)建立旱作高效农业示范点或片带37个(千亩以上示范点25个),示范面积0.54万hm2,集中示范规范起垄、良种选用、配方施肥、适期播种、合理密植、顶凌覆膜、一膜两用、抗旱播种等配套技术。

1.3宣传引导

坚持把宣传引导作为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通过效益算账对比、能人现身说法等多种方式,对旱作高效农业推广工作进行了广泛宣讲,并在县电视台开辟了“现代农业建设”宣传专栏。同时,由县上领导带队,组织乡镇及部门领导、技术人员和大户,先后多次赴宁夏、河西、靖远等地进行了专题考察学习。县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和各乡(镇)把技术指导作为发展旱作高效农业的基础,先后采取参观学习、观摩交流、发放技术“明白卡”等形式,分批、分层次的开展技术宣传培训,培养了一大批乡村技术骨干和土专家。

1.4资金、农机扶持

为了有效缓解农户资金困难,从2008年开始,县上共列支557万元扶持发展旱作农业。县直单位积极向联系乡(镇)筹集资金、化肥、地膜、棚膜等开展帮扶,各项目乡(镇)也积极筹资对项目农户实行了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补贴。采取招商引资、大户投资、政府补助、银行信贷等方式,努力破解设施农业建设资金筹措难题。全县累计共投入旱作农业农机具1914台,根据覆膜面积大小、示范点建设情况将旱作机械分解发放到了乡(镇),委托乡镇政府代管并调配使用。

2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临洮县旱作高效农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全县水资源和农业发展面临的形势看,加速农业结构转型,发展高效农业、设施农业和节水农业的任务还非常艰巨而且十分紧迫,工作中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扶持力度有待加强。旱作高效农业发展整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各项技术组装配套程度还不够高,农膜、农机具等物资配套还需再加强。二是技术指导不够到位。随着技术推广力度的不断加大,旱作农业、设施农业面积逐年扩大,技术服务和推广任务繁重,现有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很难对每家每户进行直接跟踪指导,部分农户仍然沿用传统的种植方式,规范化、标准化程度较低。三是生态保护工作有待加强。旱作高效农业在产生高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废残地膜和棚膜,县内基本没有正规废残膜回收企业来专门的回收,造成农残膜的二次污染。由于秸秆转化利用率不高,仍有大量的作物秸秆不能及时青贮氨化而废弃于田间地埂,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生态环境。四是旱作高效农业适用区域尚需拓宽。

3几点建议

3.1进一步加大节水高效旱作农业技术推广力度

一是以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为主推核心技术,组装配套推广高效作物优良品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深松深耕等技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使全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面积保持在2.0万~3.0万hm2,进一步提高旱作农业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二是要通过试验示范,将旱作节水高效农业技术推广面从玉米、马铃薯进一步扩大到瓜类、蔬菜、中药材等经济作物上,实现旱作农业技术的综合利用;要结合全县草食畜扩群工作,积极发展千家万户舍饲养殖,进一步加大玉米秸秆青贮转化利用水平,到“十二五”末,使全县玉米秸秆转化利用率达到90%以上。通过招商引资,积极引进建设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企业,从根本上杜绝废旧农膜造成的面源污染,实现生态良性发展。三是以优化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为主线,以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为重点,围绕马铃薯、蔬菜等特色优势产业,在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在水川区主要做好设施农业和各类间、套,带、复的优质高效种植模式,使各类间套复种高效模式种植面积每年稳定在5.3万hm2左右。

3.2加快设施农业建设步伐

要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扬长避短,稳中求进,多渠道增加投入,不断加强和提高设施装备水平。大力提升设施农业发展的规模、质量和生产效益,逐步实现设施农业生产种类丰富、生产区域优化布局、生产技术先进完善、生产过程标准规范和生产产品均衡供应的良好态势。力争每年新发展高效日光温室20.0hm2、塑料大棚66.7hm2,年新建蔬菜专业化生产基地(园区)5个,年发展蔬菜专业村10个。到“十二五”末,基本建成50km、1.3万hm2无公害蔬菜产业长廊(基地),设施农业生产面积达到0.2万hm2。

3.3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一是有关部门应继续加大对旱作高效农业技术项目的扶持力度,在保持现有物资补助标准的情况下,将残膜回收、秸秆氨化、适宜农机具研发列入旱作高效农业项目推广内容,进一步提高技术组装配套水平,有效延伸产业链条。二是农机具管理部门应根据旱作高效农业技术操作实际,鼓励研发企业加大新型起垄覆膜农机具的设计和研发,改进生产一批适宜不同区域和立地条件的农机具,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三是政府给予废旧膜回收企业一定的财政补贴,鼓励废旧膜回收加工企业的回收行为,将供膜企业供膜量与其相应的回收量结合起来,力争形成“谁供膜,谁回收”的格局,以最大程度的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第二篇:设施农业发展对策建议论文

1朝阳市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的挑战

1.1市场体系建设滞后

朝阳市设施农业虽然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是与高产高效要求还有差距,特别是在开拓市场方面,外贸型龙头企业少,对市场信息掌握不够,出口产品品种单一,出口量低。特别是很多农户没有摆脱传统的单独作战,分散经营,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信息技术限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自发性,影响了设施农业的收益,同时抗击风险能力不足,一些专业化合作组织缺乏,制约发展。

1.2经营管理粗放

朝阳发展设施农业多以家族传统管理运作,现代高效设施农业要求进行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也需要管理经营者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生产组织、日常销售、技术更新、资金周转有一定的经营管理手段,更加促进设施农业发展,而当前朝阳在这些方面仍采取传统的粗放形式,不利于设施农业发展。

1.3缺乏专业的人才技术

设施农业对于作物生长的温湿度控制、病虫害的防治以及田间管理等需要有经验丰富、技术水平高的专业人员指导和帮助。朝阳属于欠发达地区,各类人才缺乏,特别是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不足。

2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的对策建议

2.1科学编制发展规划

朝阳要结合本地发展的基础条件和优势制定长期推进设施农业的整体规划,根据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产业布局规划和生态文明规划形成高标准、高起点、多点融合的设施农业规划体系。同时按照规划确定的具体措施,循序渐进落实推动本地设施农业发展。

2.2注重培育特色产业

要依托朝阳丰富的农业资源,坚持高效、错位生产,不断尝试栽植具有新颖、奇特的有机绿色高效品种。培育农业产业基地,与农产品加工企业签订订单,不断扩大农业产业基地规模,逐渐提升产品档次,打造具有朝阳特色的品牌,争创在全省、全国闻名的有机、无公害、绿色品种和品牌;依托城镇化和新市镇建设,根据本地不同的发展基础,打造一批特色农业村镇,推进生态农业建设,加强工厂育苗,实现与蔬菜基地的横向强强联合,不断建设一批特色采摘、观光休闲、体验参与等有特点的产业基地。

2.3积极开拓市场渠道

加大对农产品交易流通市场建设的扶持力度,促进农产品销售,避免渠道不畅,影响农民受益;政府要加强市场监测,及时掌握农产品行情,为设施农业服务。不断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展特色农产品保护和认证工作,建立农产品网络销售渠道,拓宽销售平台,让朝阳的设施农产品走出去。

2.4逐步完善服务体系

经常组织设施农业专业生产技术培训和指导等活动,尽快让生产者掌握技术要领和经营管理技能。鼓励引导农民与农业龙头企业的对接和联合,完善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利益分配和风险保障等问题,为农户提供多种信息服务,解决他们在生产过程中消息闭塞的实际情况,加强村镇信息服务点建设,搭建农民交流沟通的信息平台,实现共同发展。

第三篇:科技兴农跨越发展--发展梯田旱作农业纪实

科技兴农跨越发展

——甘肃省庄浪县“强科技促发展”的实践与成效调查

庄浪县是甘肃省18个贫困县之一,现有18个乡镇,293个村民委员会,8.6万农户,农业人口41.19万人,占总人口的92.3%,耕地面积91.66万亩,人均2.2亩,人口密度287人/平方公里。

本县地处陇中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山大沟深,干旱少雨,自然条件严酷。这里曾经是山荒岭秃,坡塌屲陡,万物萧疏,满目疮痍,广种薄收,缺衣少食,民不聊生,苦甲天下,一方水土养育不了一方人的贫瘠土地。由于人多地少,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下,资源紧缺,掠夺性经营,农业生产面貌十分落后,山穷水尽!

这里也是创造奇迹的地方,如今,梯田如画,绿树成荫,柳暗花明,土壤肥沃,禾苗茁壮,是陇上粮仓。

穷则思变„„,面对生存与发展,庄浪县自矢不愈,充分发扬庄浪精神,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实施“科技兴农,富民强县”战略,依靠科技进步,不断研发、引进新技术,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加速发展现代农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庄浪县自始自终以“高效生产、集约生产、清洁生产、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健全农业技术体系,创新、集成运用综合技术,发挥综合增产作用。整合坡改梯、土壤培肥、全膜覆盖栽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优良品种、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建立“梯田+全膜+集雨+保墒+良种+良法”的旱作农业技术模式,围绕关键农业技术开展试验研究300多项,取得了20多项技术创新,增加了50多项技术储备,组织推广实用新技术93项,实施部、省、市、县重大农业科技项目70项,实现了大幅度增产和旱地高产稳产,推动了深刻的技术革命,粮食产量一路攀升,实现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宏伟目标,庄浪人民的千古遗梦化为美好现实。开展改土造田,建设高产农田

庄浪县自1964年起,始终坚定不移地把梯田建设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数十年如一日,锲而不舍,艰苦奋斗,愚公移山,改造自然,坚持改土造田。经过40多年的梯田建设,累计移动土石方3.8亿立方米,建成水平梯田96.3万亩。

梯田建设标本兼治,使农业生产面貌和人民生活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功处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结束了“穷山恶水,苦甲天下”,“一方水土养育不了一方人”的历史悲剧,迈走了生态脆弱区长期困扰“三农”问题的艰难境地,奠定了“生态、粮食、经济、民生”四大领域和“农业、农村、农民”三农范畴和谐发展的基础,实现了县域粮食自给,取得了整县解决温饱的历史性跨越,为黄土高原乃至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经验。庄浪

1人民梯田建设的伟大壮举,惊天地,泣鬼神,谱写了人与自然抗争的壮丽诗篇,铸就了“实事求是、崇尚科学,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庄浪精神。梯田建设,利在当代,功在千秋,举世瞩目。1998年被水利部授予首个“全国梯田建设模范县”的光荣称号。

1.1 大幅度提高了农田生产水平

梯田建设,坡地变平畴,使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变为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彻底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使土壤养分、水分等土壤理化状况均显著优于坡地,粮食产量得以大幅度提高。据调查,梯田(5年)较坡地土壤有机质提高1.37%,速效氮增加25.6%,有效磷增长17.9%,速效钾增加19.3%,0-100厘米土壤水分提高7%-12%,产量增加40%以上。粮食产量由五六十年代的50公斤/亩以下,提高到2011年的250公斤/亩。特别在1997年,本县发生了5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全年降雨量仅272.2mm,比正常年份减少50%,在坡耕地绝收的情况下,梯田仍保持了160公斤/亩的产量。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梯田的增产力不断增长。80-90年代,单位面积增产50公斤/亩,每年增产粮食5.20万吨;现阶段,单位面积增产量达到150公斤/亩,每年增产粮食13.74万吨。梯田建设,实现了粮食全面增产,一举摆解决了温饱问题,并由粮食输入县份转变为商品粮大县,粮食商品化程度达到50%以上。

1.2 有效控制了水、土、肥的流失

通过梯田建设,全县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90.7%,建成治沟骨干坝和淤地坝33座,各类小型拦蓄工程1700多处,总库容1200万立方米,控制水土流失面积101平方公里,发展集雨节灌工程7.48万眼。多点调查表明,水平梯田可以减少坡地径流量的92-96%,拦泥效率和蓄水效率分别为92.8%和90.5%,梯田每年减少土壤侵蚀量约433万吨,拦水总量2500万立方米,保住了233万吨有机质、17万吨氮素、33万吨磷素、45万吨钾素等土壤养分。土壤蓄水和工程蓄水量,相当于25座库容百万方水库的蓄水量,节约水利工程投资约3亿元,为稳产高产创造了条件。

1.3 奠定了发展生态农业的基础

梯田建设基本上实现了“水不出田,土不下山”的目标,收到了“大雨难下山,暴雨不成灾”的良好效果,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尤其是有效地拦蓄了降雨,显著地增强了抗旱能力,遏止了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为大自然的“自我修复”和人工生态再建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广旱农技术,实现高产稳产

庄浪县年均降雨量498毫米,10毫米以下的小雨和无效降雨占总降雨量的42%,且时空分布不匀。蒸发量是降水量的2.6倍,干燥度1.55,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气候。旱灾发

生历史规律是,五年一特大干旱,两年一大旱,无旱年仅十年一遇。为此,把降雨的高效利用作为抗御干旱,发展粮食生产的主要技术对策和工作内容,大力组织推广综合运用以地膜覆盖、抗旱良种、土肥水为核心旱农技术,推动粮食生产跨越式发展。

2.1全膜覆盖栽培引发旱农技术革命

庄浪县狠抓以地膜覆盖集雨保墒为核心的田间雨水集蓄利用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先后成功地推广普及了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小麦全膜覆土穴播、马铃薯全膜侧播等重大旱作节水新技术,从而使无效降雨变为有效降雨,实现了集雨、保墒、增温的有效统一,显示了突出的集雨节水效果和抗旱增产的巨大威力。经多年多点试验示范,作物采用全膜覆盖技术,平水年增产幅度40%以上,干旱年份增产在50%以上,使旱地达到了水地的产量,使山地达到了川地的产量,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由每公顷每毫米15公斤,提高到35公斤,降雨的利用率由35%提高到70%,降水利用效率提高了45.36%,降雨的保蓄率提高20%,土壤0-2m的贮水量增加120毫米,全县耕地每年因之增加保蓄土壤水分超过7000万立方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示范推广,实现了旱地粮食生产的高产稳产,促进粮食产量迈向新的台阶,困扰多年的旱灾问题,终于得到了有效解决,引发了新的旱作农业科技革命,树立了新的里程碑,实现了以“集雨抗旱”为核心内容的旱作农业建设的历史性跨越,迎来了主动抗旱的新时期,开创了旱作农业的新局面。2005年以来的6年间,全县玉米仅全双垄沟播一项技术增产粮食12万吨以上,相当于增加30万人口1年的口粮,实现了粮食生产的又一次跨越式发展。

从露地栽培到半膜覆盖栽培,再到今天的全膜双垄沟播集雨栽培,全县旱作农业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变化,大旱面前从容增收。从玉米到马铃薯、蔬菜、豆类、油葵等作物和果树,步步深入,不断地完善的技术体系,把全膜双垄沟播栽培由玉米推广到由稀植作物向密植作物延伸,覆盖主要作物。从播前覆膜到秋覆膜和春季顶凌覆膜,徐徐渐进,秋雨和冬雪集蓄春用,实现了最大程度的纳雨保墒。从一膜一年用到覆一用二,在栽培模式上,推广少耕免耕,增墒节本增效。从人工覆膜到机械覆膜,加快了现代农业的到步伐,提高了农业的效益。通过一次次技术革新,农业生产的面貌发生了质的飞跃,促进了传统的生产方式向现代生产方式的转变。农业抗旱能力抗御由一年一遇的小旱,提高到抗御2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农业的生产效益翻了一番。

2.2 良种引进提升旱农水平

粮食增产,良种先行。2000年以来,庄浪先后选育、引进农作物新品种40多个,实现了农作物品种的五次大规模更新换代,累计示范推广1199万亩,总增产粮食36万吨,帮农民增加纯收入3.9亿元。本县先后培育出了庄浪13个小麦新品系,累计推广150万亩以上。引种方面,先后引进的中梁系列、兰天系列冬小麦新品种的种植面积累计达到48万亩,总增产量2400吨,总增产值336万元;引进推广种植的玉米新品种富农、金凯等系列等新品

种已占到全县玉米面积的98%以上。

2.3土肥水技术奠定旱农基础

庄浪县先后推广了“新修梯田快速培肥技术”、“秸秆还田”、“复种绿肥”、“农肥集造”等一系列的土壤培肥技术,使土壤养分得到迅速提高,目前土壤养分和1982年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有机质提高2.81克/公斤,全氮增加0.04克/公斤,速效磷提高21.89毫克/公斤,速效钾增加27毫克/公斤。至2011年,依托“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共完成测土配方施肥总面积477.35万亩,增产粮食12.183万吨,油料0.1824万吨,瓜果5.678万吨,总节本增收53344.59万元,并建立了“县域耕地信息管理系统”,对土壤养分、配方施肥实现电子化管理。依托“旱作节水项目”,安装了自动气象仪,对降雨量、气温、土壤水分等要素实时监测。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富民强县

按照“立足梯田,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培育产业”的发展思路,运用“梯田+科技+节水+产业”的综合开发模式,近年确定果品为全县的主导产业,马铃薯、畜牧、蔬菜为三大助农增收区域特色产业。充分利用光热资源丰富,海拔较高,病虫害较少,且无工矿业污染源的自然优势,发展无公害农产品。

3.1做大苹果产业

庄浪苹果色泽鲜艳,品质上乘,风味独特。农业部把庄浪县认定为全国苹果优势产区。“十二五”把苹果产业打造成庄浪县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和标志性产业,以5万亩的年增速扩张规模,在现在27.2万亩的基础上达到50万亩,基本全覆盖全县最佳适生区。果园建设上,高起点规划,标准化生产。全县已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苹果)标准化生产基地”、“国家标准果园”等国家级果品基地12万亩。大力推广无毒苗木、配方施肥、物理杀虫等绿色、环保、安全生产技术。果品储藏上,扶持果品经销大户建成10个苹果保鲜库,总贮藏能力5.5万吨,全县50%以上的鲜果可以就地贮藏,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能力。2011年,全县苹果产量10.5万吨,农民人均果品收入596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3%。

3.2 做强马铃薯产业

庄浪县建立了从种薯选育、组织培养、繁殖供种、商品薯生产和加工一条龙的的马铃薯产业。县农技中心成先后功选育出7个马铃薯新品种,尤其是“庄薯3号”新品种,在全省区域试验和全国区域试验中产量位居第一,于2005年、2011年分别通过甘肃省和国家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马铃薯新品种庄薯3号选育与示范推广》项目2011年经甘肃省科技厅鉴定验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甘肃省财政厅、农牧厅把庄薯3号作为马铃薯良种补贴项目重点补贴品种,甘肃省农技总站将庄薯3号作为高产创建示范田主推品种,在全省推广。

庄薯3号在甘肃省39个马铃薯生产重点县及外省区累计推广647.52万亩,平均增产26.7%以上,总增产量296.27万吨,总增加产值19.49亿元。在《甘肃省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的支持下,建成了年生产“脱毒瓶苗500万株、原原种1000万粒、原种扩繁网棚基地750亩、一级种薯基地3000亩、二级种薯基地3万亩”的脱毒种薯生产规模,不但实现了全县马铃薯脱毒种薯全覆盖,而且还供种于周边地区,促进本县形成了陇东地区最大的脱毒种薯生产供应基地和甘肃省四大供种基地之一的核心地位。2011年全县马铃薯面积达到26.77万亩,农民人均从马铃薯产业中获纯收入达350元,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13.5%,并创建了全国绿色食品原料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10万亩,认定“绿色马铃薯”13万吨,“绿色粉条”450吨。同时,大力发展商品薯营销和淀粉、粉条加工。全县建成了3个马铃薯销售市场,组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个,培育贩运大户30户。建成以庄浪县陇源薯业有限责任公司、银海淀粉有限公司等6家大中型龙头企业的龙头企业,年生产原原种512万粒,加工马铃薯10万吨左右,生产精淀粉6000吨、粉条和粉皮6500吨,实现销售收入2102万元。

3.3壮大畜牧产业

庄浪县按照“加快发展肉牛、做大做强猪鸡、配套现代科技、完善产业体系”的要求,建成了标准化养殖小区13处,建成省级标准化肉牛养殖示范场和育肥小区1处,带动全县新建标准化肉牛养殖小区5处,肉牛饲养量达到15万头,跻身全省肉牛产业大县;全县发展各类养殖大户9050户,牛、猪、鸡饲养量分别达到15万头、60万头和220万只,出栏量分别达到5万头、30万头和140万只;全县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2.5万吨、1.1万吨和0.17万吨。以建设绿色畜牧基地为目标,大力发展标准化养殖,大力推广“同源引种、四良配套、整进整出、分段饲养”的现代饲养模式,并配套的现代综合养殖技术及先进生产工艺,推进标准化生产水平,保障畜产品生态安全。

4结束语

庄浪县崇尚科学,运用科技,实现了农业经济跨越式发展。平田整地,使荒坡陡屲化为平畴沃野;建设旱农,使旱薄之地变成殷实粮仓;发展产业,富民强县。科技兴农,扭转乾坤,科技创造奇迹,科技改变命运。科技之花常开,命运之神永驻!

第四篇:发展高效农业 提供优质服务

发展高效农业

提供优质服务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居为了积极响应镇党委、镇政府的号召,立足高起点规划,高目标定位,高规格实施,全力打造长三角森林生态旅游第一站,发展现代高效旅游观光设施农业,我居借助于镇党委、镇政府在我居搭建的平台,主要做了这样几点服务,在此,向各位领导、同志们做个回报。

一、搞好土地流转服务。我居农业户 531户,农业人口 1284人,土地总面积3115亩,其中耕地面积2880亩,我们在位于江界河南,富康路两侧共流转土地面积400亩,涉及农户46户,每年每亩土地流转金1000元。针对农民土地流出后,劳动力何去何从,我居一是通过劳务输出,动员一些有能力的劳动力外出打工,经过动员已输出劳动力110人;二是利用我们的区位优势,动员一些劳力到就近企业打工,已输出劳力350人;三是无能力外出或不愿外出打工的我居主动与招引来的老板衍接,按排他们就近打工,这样使土地流出的农民失地不失业,有事做;同时让这些劳力在自家门口就可打工,在眼前就可学到现代高效设施农业技术。我们通过算帐对比。如:四组金元存家原有土地面积18.4亩流出,流转金得18400元,加上夫妇外出打工可收入30000元,合计可收入48400元。

二、搞好“三通”服务。在现代农业园区内,共投入资金500万元,一是修建了道路长400米,确保园区内机械作业、农副产品运输车辆、旅游观光游客能进能出,出入方便,畅通无阻;二是修筑沟渠长400米,确保旱能灌,涝能排;三是拉建线路长450米,确保用电需求;四是打造现代农业园区周边环境,提升品味,营造绿化带长1000米。

三、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一是产前基础设施到位和市场预测服务;二是产中技术上门服务,作为园区在我居,我们就有责任,有义务为招引老板负责,我们将会根据老板需要主动邀请农业技术部门的技术人员,随时上门服务。三是产后销售服务。我们将根据园区行业发展需求,一是利用我居自身农民经纪人,提供信息;二是成立相应的合作社,开办网站,制作网页,在互联网上发布信息,将信息进行筛选,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给老板,让他们有求必应,确保老板招得来,留得住,让老板在我们这块希望的田野上,大有希望,大有作为。

以上回报,如有不当,敬请领导批评指正。

第五篇:旱作农业与节水灌溉发展调研报告

xx管理区属典型的农牧交错地带,缺水非常严重,素有“十有九旱”之称,农牧业生产频频遭灾,农业经济脆弱,环境恶化,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饲草短缺,严重制约了项目区农业、畜牧业的发展。

一、基本情况

xx管理区土地总面积34万亩。其中耕地16万亩,草场12.9万亩,林地3.4万亩。下辖四个管理处,24个自然村,总人口2.4万人。

区内地上水系主要有闪电河和沙井子河两条河流:闪电河南北贯穿全区,沙井子河东南、西北向流经小城子管理处大梁底草滩,汇入闪电河。浅层含水层系指处于地层最上部的孔隙潜水含水层。榆树沟管理处和小城子管理处位于闪电河两岸。以闪电河冲积成因为主,含水层连续性较好。闪电河两岸地下水水位埋深多为1—2m,其余地带地下水水位埋深一般在2—7m之间。含水层底板的埋深一般不超过20m,局部地段达30—40m,黄土湾东北部的含水层底板埋深只有10m左右。深层含水层为孔隙承压含水层,水量丰富。单井出水量普遍在100m3/h至200m3/h之间,属富水性强的含水层,为人畜集中供水及农田供水的理想含水层。当水位降深为10m时,各富水等级区的单井抽水影响半径均为387m。深层含水层的岩性为含泥质砂砾石,且泥质含量较高,透水性能相对较差,富水性属较贫水区。当含水层厚度为29m,水位降深值为10m,单井出水量为76m3/h。其单井抽水影响半径为274m。根据张市地质第三大队钻井记录和我区资料记载,项目区承压水含水层埋藏深度一般为150-175m之间,含水层厚度一般在20-65m左右,最大厚度为75.23m。根据资料计算,总补给量8278万立方米/年,调节储量6923万立方米/年,动储量1355万立方米/年,静储量15558万立方米。

二、节水灌溉发展情况

为改善管理区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经济效益,自2003年以来,我区大力实施节水灌溉。其节水灌溉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998-2000年采用铝合金管道式全移动喷灌机,该灌溉方式较渠灌节水,但费时费力劳动强度较大;2001-2002年采用铺设地下防渗管道,地面建出水栓,利用卷盘喷灌机进行浇灌,该灌溉方式虽然节约人力物力,达到了节水的目的,但该喷灌机要求压力较高,需配套大功率高扬程潜水泵,因此该灌溉方式耗能较高;2003后以后采取铺设地下防渗管道利用指针式喷灌机进行浇灌,该灌溉方式达到了节水、节能、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前两种灌溉方式无论从节水、节能和工作效率上都与后种灌溉方式相差悬殊,其唯独优点是不受地块限制,而后种灌溉方式受地块限制,一是要求面积要大,二是其浇灌范围内不能有障碍物。但我管理区大部分土地还属管理区支配,因此该灌溉方式目前在我管理区还是比较适宜的,是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的节水灌溉方式。节水(!)灌溉的建成使我区广大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喷灌机技术的先进性,以及带来的良好的经济效益。我们充分体会到它具有节地、节水、高产、高效等突出优点。农业基础设施的改善大大推进了我区种植业招商引资工作进展,截止目前来我区租赁承包土地的公司和个人11家,租赁承包土地19610亩,每年交纳承包费235万元。另外,租赁承包土地的公司和个人2006年种植马铃薯16000亩,具统计每亩马铃薯需人工费150元,16000亩马铃薯可为我区职工群众创利240万元。不但解决了我区剩余劳动力,同时也拉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旱作与节水推广应用状况

xx管理区土地面积34万亩,其中耕地12.7万亩,2009年总播面积为11.7万亩,主要作物品种有:莜(燕)麦、马铃薯、经济作物、青玉米及青饲草等。莜(燕)麦占总播面积的30%,马铃薯占总播面积的14%,油料占总播面积的8%,青玉米占总播面积的48%。据统计数据表明莜(燕)麦水平年亩产量为62公斤,马铃薯亩产量旱地1000公斤,亚麻亩产量37公斤,青玉米亩产(青体)2500公斤。

在xx管理区水资源的短缺,常年处于干旱情况下,区领导高瞻远瞩,多渠道筹集资金并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近几年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中,我区初见成效。我局对小城子管理处的井灌区进行调查,水浇地主要种植多年生牧草、马铃薯和青玉米。根据调查数据表明,种植多年生牧草,第一年投入174元(含种子费60元,肥料费24元,机械作业费35元,农药费10元,浇水费45元);第二年产草籽,利用期5年,每年亩费用145元(包括浇水费45元,收割费10元,折旧费90元),平均每年成本150.8元,多年生牧草生产期平均产草籽20kg,单价16元/kg,亩产值320元,青干草产量300kg/亩,亩产值120元,亩总产值440元,亩纯利润289.2元。种植马铃薯亩产量为2500kg,按每公斤1.0元计,亩产值2500元,扣除成本1800元,亩利润700元。种植马铃薯的土地第二年种植青玉米,平均亩产量4000kg,每公斤按0.22元计,亩产值880元,扣除成本560元,亩利润320元,其效益是旱田的4-10倍。

通过和种植大户座谈,普遍希望从国家到地方要加大发展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和投资力度,扩大节水灌溉面积满足他们的种植要求,带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现在的节水灌溉补助政策希望再优惠一些,发展方向应向大型的、节水、节能、增效程度高一些的工程倾斜。对于工程中的自筹资金设置比较满意,这样可以确保工程的质量,使工程的效益长久发挥,达到良性循环的目的。

四、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存在的问题

1、水利资金投入不足。由于国家投资政策的规定,国家水利项目资金投入有限,自筹集资部分到位困难,建设经费缺口大。

2、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主要是节水灌溉面积占耕地的比例小,加上原有水利工程老化失修,运行效益差等。

3、水利建设新技术推广力度不够,需逐步加大科技含量。

4、对旱作节水农业的认识还存在一定得差距。

5、对旱作节水新品种、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成功经验的推广力度不够。

今后发展建议措施

(一)、认识推广节水灌溉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感

贯彻农业部《关于推进农田节水工作的意见》精神,充分认识旱作与节水灌溉农业的重要性,把推广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明确节水思路,制定节水政策,创新节水机制,把发展节水灌溉农业作为稳定和发展粮食生产的重要措施来抓,努力提高水的利用率,促进本区农牧业可持续发展。

(二)、抓好节水灌溉示范点建设工作,以点带面,推动全面发展

搞示范点建设首先要加大资金投入,出台配套政策,既要考虑技术上的先进性和超前性,也要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和实用性。让农民学得到,用得上,推得开。

(三)、加强农田节水设施建设

田间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农田节水灌溉的关键性措施。特别是在灌溉区开展田间微型节水工程建设,配置田间输水管、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系列配套设备,提高农田节水灌溉的调控能力。在旱作农业区修建配套集雨的蓄水窖(池)等,提高田间集雨蓄水利用能力和效益。

(四)、科学采用各种节水农业模式

确定节水农业模式应针对水资源缺乏,生态环境脆弱,干旱灾害频繁等特点,适当压缩高耗水农作物种植面积,发展一些特色经济作物。应重点推广集雨节灌、覆盖集雨种植技术;膜下滴灌技术;围绕玉米、马铃薯生产,应重点推广深松蓄水保墒技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少耕或免耕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选用节水高产良种,因地制宜调整种植结构等一系列旱作农业节水技术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确保旱作节水农业可持续发展。

下载探究发展旱作高效农业的建议论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探究发展旱作高效农业的建议论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旱作节水农业发展情况的汇报

    关于旱作节水农业发展情况的汇报**人民政府 (2011年7月15日)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旱作节水农业发展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现......

    农业发展论文

    一、农产品市场营销理论与方法的全面导入和不断创新(一)在于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体地位和产业化经营目的的认识问题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产业的一次伟大的革命,而从微观角......

    农业发展论文

    农村发展研究所2002年论文题录 论 文 题 目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挑战的应对 作 者 杜晓山 发 表 刊 物 俄罗斯、中俄经济学家研讨会 “中国农村经济” 《林业经济》 《......

    农业产业化发展建议

    农业产业化发展建议 纵观今年全国各地的白菜烂市、果农滞销、我县莲藕伤农等事件,特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要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必须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2009年旱作农业工作总结20090419

    古浪县旱作农业项目工作总结 为了加大旱作农业综合技术推广力度,根据省上对我县旱作农业项目安排,县委、县政府决定2009年在全县扩大推广以马铃薯全膜垄侧栽培、玉米全膜覆盖......

    论临夏州的旱作农业

    论临夏州的旱作农业 裴晓明 临夏州土壤肥料工作站(731100) 摘要:旱作农业在临夏州农业生产中占居重要地位。由于生产中突出了一个水字,采用的旱作农业技术可以归纳为:干旱区发展......

    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径探究

    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径探究 ———以安徽临泉县为例 农业产业化是件带全局性、方向性大事。发展农业产业化,对于保持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扩大内需,开拓农产品市场至关重要,是扩......

    澳大利亚旱作节水农业发展现状及启示五篇范文

    澳大利亚旱作节水农业发展现状及启示 一、澳大利亚农业与水资源概况 澳大利亚国土面积768万km2,其中天然草场4.4亿hm2,耕地面积0.5亿hm2,澳大利亚农牧业已成为主要经济支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