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不好好工作才是最大的自私美文摘抄
我与杜林读的是我们老家地级市的一所普通高校。
杜林的父亲是老家白酒厂的工人,白酒厂效益不好,尽管很辛苦,杜林父亲的工资却比较低。杜林母亲在超市里做保洁,超市每天晚上10点才下班,杜林母亲每天回家很晚,很辛苦。杜林的家我去过几次,与他父母的聊天中,我能理解他们是如何拼命供他读书的。
大学毕业后,我和杜林一起进京找工作。
如今人才济济,我们忙碌了很久,才在一家刚成立的公司找到工作。公司刚成立,待遇低,愿意去的人不多,于是招人只能降低门槛。就这样,我和杜林算是找到了工作。
杜林对这份工作非常不满意,回到我们合租的小小的地下室,他很恼火地说道:“等到我找到新的工作后,我一定第一时间把这个工作踹了!”
我劝他“既来之,则安之”,杜林却说道:“就这份工资,每个月交房租和吃饭后,根本就不剩什么钱了……”
公司是生产和销售医疗器械的,在郊区租的有厂房,我和杜林就是在工厂里当工人。
因为工作认真,我负责的产品合格率非常高,杜林工作消极,老是出次品。我们的底薪比较低,主要是按件计资的。由于生产的成品合格率高,我的计件工资就比较多。开始的时候,我每月的工资基本上是杜林的一倍半,到后来,我的技术越来越好,成了生产骨干,杜林却破罐子破摔,生产的次品越来越多,每月,我的工资基本是他的两倍。我明白杜林的破罐子破摔,他是不甘心一个大学生当工人。但是,我的想法和他不一样,我觉得生存最重要,先把工作干好了,把自己的生存问题解决了,让父母安心。等自己有能力了,就可以在经济上孝敬父母一些,这才是最现实的。
我每个月都给父母寄去2000元。我的父亲是个小学老师,母亲身体不好,多年不上班,父亲一个人挣工资确实很辛苦。我每个月给父母寄去2000元,能看到儿子寄钱,说明儿子工作稳定饭碗捧得牢并且很有孝心,父母非常高兴。
杜林挣的钱基本上勉强够他花的。由于工作消极,半年后,他被公司辞掉,与此同时,我被公司提拔为车间主任。
眼高手低的杜林不甘心当工人,他去找写字楼白领的工作却屡屡碰壁,吃饭都成问题的他先后向我借了3次钱共7000元。失业4个月后,他依然没有找到工作,黯然回了老家。
又过了半年,因为我有文凭,更重要的是我工作勤奋、踏实,我被公司提拔为生产厂长。
前段时间,我利用休年假的机会回老家看望父母,顺便去杜林家看看。杜林如今在一所私立小学当老师,因为“怀才不遇”对工作消极,教学成绩一塌糊涂,杜林愁眉苦脸地说自己也许很快就会被学校辞退。看着杜林身旁满头白发、低头叹气的父母,听着积劳成疾的杜林父亲的咳嗽声,我心里很不是滋味。面对提前衰老的父母,杜林一直强调自己以后会好好孝敬父母。听了杜林的话,我在心里连连叹息:一个不好好工作的人如何孝敬父母?拿什么孝敬?
作为父母,最揪心的就是儿女的工作问题也就是儿女的饭碗问题。如果儿女的饭碗朝不保夕,父母寝食难安!只有好好地工作,能长期端稳饭碗,父母才会心安,才会欣慰。工作认真了,才会工作稳定,工作稳定了,才会从工资里拿出钱寄给父母尽孝。孝心是很具体的事情,不是红口白牙地说说就算是尽孝心了。
不好好工作,就会经常丢饭碗,就会让父母很揪心,就会让父母寝食难安。经常丢饭碗,不但自己没有钱孝敬父母,还需要去啃老。
一个不好好工作的人,根本不顾及开始迈向老年或者已经进入老年的父母的感受。不好好工作才是最大的自私!
第二篇:时间才是最大的奢侈的美文摘抄
许多年前,家父出差北京,一天和同事在街头见到羊肉泡馍的招牌,于是进门以慰思乡之胃。没想到馍掰到一半,已经惊动后面的大师傅出来殷殷询问:你们是从陕西来的吧?据说这馆子开张数月,还没见到一份合格的掰馍。
羊肉泡馍是食客和大师傅合作出来的小吃,只有内行食客,才会把那两个半发酵半熟的硬面饼耐心地细细掰到碎如黄豆且颗粒均匀。传说大师傅会视掰馍的水平决定煮馍的用心程度,馍掰得好,大师傅才会以“老吃家”相待,尽心去煮。
西安人习惯于把掰馍时间用作谈天交流,边聊边掰,两不耽搁。馍掰好了,桌上有成对的牌子,一个夹在碗边让服务员端走煮馍,另一个号码相同的自己保存,这是为了保证自己吃到的馍一定是自己掰的,不必担心领略别人的手泽。而等肉烂汤浓香气扑鼻的泡馍端上来,上面摆着雪白的粉丝、翠绿的香菜、鲜嫩的肉片,这时候哪儿还顾得上聊天,人人都闷声吃起来。
吃泡馍之前,先要耗十几二十分钟亲自掰馍,若没掰惯的,一个馍掰出来已经手指酸痛,这种食品显然和“时间就是金钱”的论调背道而驰,倒合了时髦的“慢生活”理论。也有人试图提高吃羊肉泡馍的效率,遂发明了掰馍机。这种馍丁煮起来肯定没有手撕的入味,但不太挑剔的话还算能吃,又省时省事,不是没有捧场的。西安的羊肉泡馍馆遂分为“机械”和“手工”两派。
前几天接待几个外地友人,人家提出想吃羊肉泡馍,并专门强调要吃最正宗的。在电视台供职的朋友赶忙打电话给美食节目编辑,得到“正宗泡馍馆”的权威推荐后,一行人才杀将过去。门面不甚起眼,古老的厚重木桌,地面角落是陈年油腻,还没到饭口上,已经坐满了人,在二楼角落里才找到一张空台子。
开票交钱,送到桌上的大海碗里是两个面饼,看到这两个饼我就放下心来,盖因真正讲究的羊肉泡馍馆,是没有掰馍机的。花半个钟头指导着每个人碗里的馍都够小够均匀了,煮好上桌,果然不同凡响。
快餐厅遍地开花的时代,便利和效率其实带走了很多东西,比如花很多时间很多工夫之后获得的那种额外的满足感。什么是奢侈?说到底,对时间的奢侈才是最大的奢侈。
第三篇:善良才是最大的力量美文摘抄
有一次,我去录一个节目,节目组派了一个实习生来接待我,我问他以前接待过哪些明星,有哪些好玩的事。
他说今天是第一次来跟一个明星。我当时一点儿都不介意,反而觉得挺好的,给他一次锻炼的机会。
后来,节目第一个环节结束以后,大家都在换衣服时,我突然发现找不到那个实习生了,就呆呆站在空地上,觉得有些无助。
后来的录制过程中,有一个长时间休息,我就去找他,想用一下自己的手机。他把我拉到一分角落里说,对不起,手机被摔坏了。
我说没事,摔了就摔了吧,你肯定也不是故意的。
他说要赔我一个新的,我不可能让他这么做,我劝他不要总想着这件事。
下午进行到另一个环节的时候,我想喝口水,结果他递给我的杯子里装的是开水,我被烫到了舌头。我被身边的伙伴照顾得太好了,保温杯里从来都是温水,自己也基本上不用试温度就喝了。
我被烫得舌头很麻,嘴也很疼。
他说这是好久以前灌的开水,觉得可以慢慢凉下来,但是那是很好的保温杯。
中间回到酒店休息的时候,我还是因为嘴被烫了很不舒服,我的工作人员想要找电视台反映这个情况,我说还是别了。
我想到这很可能会改变他接下来的职业生涯。
何必为了解气,影响这个男孩的未来呢?
为什么不能换个角度想,反映问题才能帮助他成长?
很多人都把投诉别人当作帮助别人成长的方式,但我认为所有帮助成长的前提是不让人受伤害。
如果接待我的不是实习生,是一个很老练的人,你当然可以投诉,但对一个实习生来说,你让他留住,再给他这个机会就是帮他。
我想他会懂得这份善意。
类似的事,还发生在《煎饼侠》的剧组中,我第一次做导演,特别羡慕别的导演都有监制。监制会提出很专业的意见,帮助导演完成作品。
这一点上,我觉得自己很悲情。
导演团队是我自己组建的。其中有一个年轻人,之前投过简历给我,对电影毫无经验,但是非常有热情,肯做最脏最累的活儿。我还远赴香港,找到一位在业界帮助过很多人的专业人士,他自己已经是成熟的导演,已经很久不做副导演了,我求他帮我。他来了。
电影开拍之后,可能是因为地域文化差异,香港导演的工作开展得并不如预期顺利,有工作伙伴很心疼我。
他们让我把自己从香港请来的副导演换掉。但是作为我这样性格的人,是没有办法面对这件事的。
那个时刻,我突然觉得自己变成了一座孤岛。所有的人都心明眼亮,让我必须做出这个决定,我觉得自己被孤立了。
我的工作团队先于我,和香港的导演沟通说,请您回去吧。香港导演给我发了一条长长的微信,要和我再好好聊聊,我握着手机看着这条微信,很想回他说:好,我们聊聊。
但我周围的人说你不要回,你一回就一定要聊,一聊你就一定会心软。
我没有回他,那个副导演从北京回了香港,我的这一举动在大家看来是一种霸气,是敢于对不合适的人说不,被所有人称赞。接下来的工作气氛又重新回到了正轨。但那几晚我是持续失眠的。
我到现在都觉得对不起那位导演,他也同样为《煎饼侠》做出了很大贡献,只不过是否适合是更重要的事。
写这个故事,并不是为了说我曾经历过多么纠结的时刻。
而是我想起,我可以狠下心请香港导演离开,但团队中有个第一次做电影、一腔热情多于工作经验的年轻人,他陪我走到了最后。
他的能力肯定是不及香港导演的,但我认为应该给他一个机会,完整地接触一次电影拍摄,否则,他接下来的职业生涯都会产生变化。
你是否被别人恶意对待过?我不太能觉察到一些不好的东西。
很多事情都是照镜子,你付出了别人也会回馈。你想别人坏,别人就是坏;你想他好,他就是好。
每个人对事情的理解都不一样,我知道世界一定有恶,也不是每个人对我都是喜欢和善意的。
但我似乎从来都没有察觉过,我在心里总给一些人留台阶,为他们找到最合适的理由。
例如我去录一个节目,是一个实习生来接待我,我不会偏激地去想,剧组就是看我好欺负才给我安排了实习生吧?而是我觉得真的就这么巧,我去的时候,正好有一个实习生来了,正好安排给我了。我觉得这样才是正面积极去思考问题的方式。
看不见伤害,就没有伤害。做一只鸵鸟挺好的。
善良的人容易心软,心软的人容易软弱,没有力量,你怎么看?我不这么看。我并不认可这个公式,善良、心软等同于软弱和没有力量?
恰恰相反。
不一定声音大就一定是有力量的。
就拿飞机晚点来说,我看到很多人为飞机晚点闹,向航空公司投诉,非常激烈地争吵,但是我认为这没有什么力量,也一点用都没有,当满足了起飞条件之后,航班自然就会飞了。不如平和地与人沟通,问清楚具体原因,掌握了信息,心平气和地接受,如果可以,再给辛苦工作的人一个理解的微笑,我觉得他们会感激你,还会帮助你。
善良,才是最大的力量。
第四篇:成长之后才是成功美文摘抄
什么是成功?就是个人在生活中取得自己想要的成就的过程。它有两层含义:一是社会对个人价值的认可;二是自己对自我价值的认可。但大多数人,比较看重前一种,而不是个人对自身的衡量。
那么成长呢?现在有句流行的话:成功要趁早。其实,教育以德为先,即成长,成功只是副产品。
如果以老师的说法,于智博离成功差得很远,他非常同意老师对他的评价,他不认为自己是成功,但他坚持认为自己成长了。成长与成功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于智博现在是世界五百强企业总裁高级助理。他是80后,被媒体喻为输在起跑线上哈佛男孩儿。他这人小学留级、中学排名倒数。16岁赴美留学后,就读学校只有50名学生的乡村中学。然而他却在21岁时,被当时全球最大的电脑公司聘用,2009年毕业于哈佛大学商学院,成为全球领袖计划成员之一。
现在有些家长在孩子刚开始会跑,就进钢琴班、美术班、音乐班……孩子是不愿意去学的。特长班是发现你有这方面特长,然后进行挖掘、延伸,把特长最大化发挥出来,可是多数家长把这个特长班弄成个必需班,不管孩子是不是这块料,人家学就得跟着学,要不然就落后了。于智博小时候,也曾在少年宫学手风琴,去了两三次后,回家的路上把手风琴扔了。回家后,对爸爸说,手风琴丢了。爸爸说手风琴那么大个东西你怎么能丢呢?知道是儿子骗他,也没打也没骂,知道儿子不是这块料。后来发现他喜欢打球、爱跑步,于是培养儿子体育方面的兴趣。于智博说他的成长过程要感谢父母的宽容。没把这些强加给他,而是说你去试试,不行换一个。
他从小跟家长学到的是德,比如他奶奶从小教他做人要厚道,先想别人的好,后想别人的不好。这点不是老师能教的,考试能考的,得用心去体会,通过无数次事件的发生,吸收到这些养分。这也是情商的一部分。这些事反映到孩子先人为主,如果这个孩子已经是18岁、20岁、甚至30岁了、你再去教他,已经晚了。
成长的特征是不仅智商高,而且还要情商高。在任何领域里面,情商的重要性都是智商的两倍,在管理层当中,情商要比智商高9倍。于智博35岁去管理40多岁的或者比他更大的人,这个情况不是很多见。有人曾经问他,你职位这么高、年龄这么轻,手下人服不服你?他说,我并不是这个领域里的专家,但我的专长在于我了解他们做什么,我能把这几位专家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这几位专家拧成一股绳,让他们集体发挥出最大的能力。我不见得比他们每个人都聪明,但是我能把他们每个人最聪明之处都引发出来。于智博真的“成长”了,这就是成功的管理者,这就是情商比智商高9倍的原因。
但,有些孩子的情商教育是欠缺的,有些研究的人说,其实这是情商发挥作用,你快乐地开心地解每道题,会很快找到答案;往往那些背着很沉重的包袱,带着爸妈的期许考到清华北大,目标压着他就发挥不出来。这也是情商的一种表现。
成功是做成某件事的过程,而实现这个过程需要“成长”的支撑,对个人来说可以简化成寻找到自己的最佳匹配,把你的所长、所好发挥到极致,就达到了那个阶段的成功。而且这个成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与时俱进的,是阶段性成功,往往可能是下段的起点。很多年轻人也许在同龄人当中是走得比较靠前的一位,但对于他自己来说,只能说是阶段性目标。下一步怎么走,距另外的成功还有很长的路。成功是一瞬间,而成长是相对漫长的过程,真正享受人生的过程,享受成长的过程,享受人生快乐时光会变得更有意义。
第五篇:什么样的工作才是好工作
什么样的工作才是好工作
我自己也曾经是一个频繁跳槽的人。之所以频繁跳槽,经常是因为在更换工作的时候不慎重,不知道什么样的工作是适合自己的工作。千辛万苦找到一份工作之后,兴高采烈地去上班,不到半年,就逐渐觉得这份工作不好,不适合自己,而是又开始踏上辛苦的找工作之路。
我开始考虑是否是因为自己的问题,首先,跳槽是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不开心,如果这种不开心,在现在这个公司不能解决,那么在下一个公司多半也解决不掉。其次,总觉得拿的薪水少了,享受的福利待遇差了,其实是因为自己总是觉得不好就更换工作,等不到自己在公司的价值体现就离开。再者,频繁跳槽会给自己一种错觉,工作不好做再跳就是了,不会想起找工作时的艰辛。
问题摆在我的面前,我开始考虑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自己追求的到底是什么?
我想要找到一份稳定的好工作,那什么才是一份好的工作呢?有一个好上司,有一个好的前程,有一个好的工作氛围,有一份好的薪水。
什么是好上司?一个会领导善管理的上司,能帮助我不断提升能力,能公平对待下属。和这样的上司在一起工作,不会感到不公平,不会感到没有成长和进步,不会感到英雄无用武之地。
什么是一个好的前程?未来自己地发展空间,公司的发展速度,未来的规划,有没有好的晋升制度,有没有晋升通道。
好的工作氛围就简单一些了,人际关系良好,协作顺畅。大家互相之间友好相助,没有勾心斗角,没有互相推诿。员工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领导对员工充分尊重。
好的薪水不一定要高,差不多就行。只要能在公司可以接受到系统的培训和职业化的熏陶,对于将来的发展有利。而待遇高的小企业往往并不一定能提供这样的培训机会和锻炼机会。
经过慎重考虑,我进入了金碧公司,在七年的工作中我也遇过挫折,低潮,也有不被人理解的时候,这些时候是人生最关键的时候,因为人都会碰到挫折,而大多数人过不了这个门槛,我过了,我就成功的跨出了一大步。因为我相信生活不会放弃我,机会总会来的。比我不幸的人远远多过比我幸运的人,我还怕什么?路要一步步走,虽然达到终点的那一步很让人激动,但大部分的脚步是平凡甚至枯燥的,但没有这些脚步,又或者耐不住这些平凡枯燥,人始终是无法迎来最后的那些激动。大家也要知道逆境,是上帝帮你淘汰竞争者的地方。你不好受,别人也不好受,你坚持不下去了,别人也一样,胜利属于有耐心的人。
现在的我思考的问题更多的是:如何使我们的管理更趋规范化?如果把握工作中的细节?如何最大限度的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如何使一个团队更有激情,更有创造力?如何在伴随公司发展的同时,使个人的职业也有长足的发展?其实这些问题并非只有公司管理层才应该想,才可以想。作为金碧公司的一份子,我们每一个员工都有义务为金碧公司的明天出谋划策,都有权利为金碧公司的明天添砖加瓦。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到彩虹?尽管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荆棘丛生,但我在这里没有退缩,只有像经营自己的事业一样经营工作,才可在人生的旅途中越走越远,越飞越高;唯有如此,才可笑逐颜开。
马钰玲
2011年10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