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华南虎》教学反思
《华南虎》是我参加“武安市第四届初中名师评选”活动时,被要求必须准备的课题借着这一机会,我再次将我正在研究的个人小课题《初中语文新授课创设情境的导入方式研究》运用到了其中,名师虽未选上,但却为我课题研究提供了良好的资源。
面对别校别班完全不认识的一群孩子们,我斟酌再三不再像往常一样仅仅只用图片来导入新课,而是让孩子们看着这些老虎的图片说一说有关老虎的成语和歇后语,这不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检查他们的知识储备、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而且从他们的回答中我可以很迅速地判断孩子们的优劣和性格,使我后面的教学更有把握。
从孩子们上课伊始的表现,可以看出我的小策略很是成功,孩子们情绪高涨,都积极地举手回答问题,当我告诉他们:历来被人们称为“兽中之王”高贵威武的老虎,在诗人牛汉的笔下却不是这样的。孩子们安静了下来,迫不及待地想要探究它不一样的内心世界,顺利将学生带进了文本。
第二篇:《华南虎》教学设计
华南虎
牛汉
【教学设想】
诗人超越了一般人的认知定势,对笼中的华南虎作出了独特的、诗意的抒写。因此,本诗比较适合于从主题方面进行解读教学。诗人对华南虎的形象塑造,实际上只是写了一只老虎的背影,通过背影来揣写其内心世界,虚实描写巧妙地进行了结合,设计A便从这一角度进入。诗歌对我们的启发性意义,特别是老虎在笼中的无为之为对我们的启发,值得我们学习借鉴,设计B 以“困境”为主题,引导学生对“困境”进行系统思考,提高应对困境的方法水平和实际能力,针对这一点开展教学,开掘诗歌蕴涵的普遍意义,希望对学生的个性成长起到一些引领作用。
【教学设计A】
虚实之间见真实 ——华南虎形象解析
教学目标:
1、能从诗人观察思考的视角入手,从诗句的实写和虚写中,感悟诗句背后华南虎形象的象征意义。
2、能在不同文体、类似题材的诗文的比较阅读中,深层思考自由与生命的内涵。教学步骤:
一、生活化导入
素来生性刚烈威猛、笑傲山林的华南虎,却也被囚禁于狭小的铁笼,供人赏玩。我们在参观动物园时,何曾触动于类似情景?我们是否该随同摩肩接踵的看客一样,观之赏之,嬉之笑之而已?诗人的思绪走向,对我们或许是一种启示。
二、整体呈现问题
熟练地、带着强烈感情地朗读诗歌,感悟“我”的情感倾向和华南虎的内心世界。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以一个游客的身份,从何处实写老虎,从何处虚写老虎,进而提出问题,集中归纳:
1、在诗中,“我”实际看见、听见的是什么?
2、在诗中,“我”实际并没有看见听见可又仿佛“看见”“听见”的是什么?
3、第1、2题所写内容有什么区别?从实写走向虚写,你觉得有道理吗?
4、虚实之中,你觉得是否有一种真实的存在?如有,它是什么?
三、解决修正问题
结合上述问题,自主朗读课文,思考并写出自己的理解,再在小组内或请教老师,解决疑难问题,自主进行修正。
问题解决参考:
1、“我”实际看见的是:老虎安详的背姿,悠悠拂动的尾巴,健壮的腿,破碎凝血的趾爪,墙壁上血淋淋的沟壑。
听见的是:人群的叽叽喳喳,观众的厉声呵斥和苦苦劝诱。(没有听见老虎的声响,反衬出老虎对人群举动的蔑视,以无声的举动展现自己高贵的灵魂。)
2、“我”实际并没有看见可又仿佛“看见” 的是:火焰似的斑纹,火焰似的眼睛。并没有听见可又仿佛“听见”的是: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
3、实写的老虎让人看不见它的面目、眼睛,听不见它的咆哮(而这些最能彰显老虎的力量与威严),显得沉稳、安详。
虚写的老虎(最后一节)让“我”“看见”了,也让“我”“听见”了,“我”在“我”的想象世界中“见”到了老虎的本来面目。
从实写到虚写,是作者根据实际所见所闻(老虎安详的背姿,以及其它的肢体语言)作出的合理推想,是根据老虎在笼中的身体存在姿态而揣摩出的精神存在状态,符合逻辑。
4、不论是在虚写中还是实写中,一直真实存在的是老虎“不羁的灵魂”。正因为老虎有一颗不肯屈辱的高贵的灵魂,一种不甘命运摆布的顽强的生命意志,一种对独立人格、自由与尊严的极度渴求。
四、主题阅读
老虎如此,其它动物呢?请阅读下文,并思考文后问题。
一件小事的震动
[美]索尔•贝娄 著 小玉 译
八月的一天下午,天气很热。我住处的前面有一群孩子正在起劲地捉那些五彩缤纷的蝴蝶,这使我想起了我小时侯的一件往事。
那时候我住在南卡罗来纳州,12岁的我常常把一些野生的活物捉来关到笼子里玩,乐此不疲。我家住在树林边上,每到黄昏很多画眉鸟回到林中休息和唱歌,那歌声悦耳动听,没有一件人间的什么乐器能奏出这么优美的乐曲。我当机立断,决心捉一只小画眉放到我的笼子里,让它为我一个人唱歌。果然我成功了。那鸟先是不安地拍打着翅膀,在笼中飞来扑去十分的恐惧。后来就安静下来,承认了这个新家。站在笼子前,我听着小音乐家美妙的歌声,兴高采烈,真是喜从天降。
我把鸟笼放到我家后院。第二天我发现有一只成年的画眉在专心致志地喂小画眉,不用说这定是小画眉的母亲,果然在她的呵护下,小画眉一口一口地吃了很多类似梅子的东西。我高兴极了,因为由它自己的母亲来照料,肯定比我这个外人要好多了,真不错,我竟找到了一个免费的保姆。
次日,我又去看我的小俘虏在干什么,我大惊失色的是,小鸟竟已经死了,怎么会呢?小鸟难道不是得到了最精心的照料了吗?我对此迷惑不解。
后来著名鸟类学家阿瑟•威利来看望家父,在我家小住。我找到一个机会,把事情说给他听。他听后做了解释。他说,当一只美洲画眉发现她的孩子被关在笼子里之后,就一定要喂小画眉足以致死的毒梅,她似乎坚信,孩子死了总比活着做囚徒好些。
这话犹如雷鸣似的给我巨大的震动,我好像一下长大了。原来这小小的生物对自由的理解竟是这样的深刻。从此,我再也不把任何活物关进鸟笼,一直到现在,我的孩子也是这样。
思考:
1、你如何看待华南虎和笼中小画眉各自的处境?
2、文中的小画眉在不能选择和不知情的情况下,接受了大画眉的喂食。假如你就是大画眉,你会这样做吗?为什么?
3、在自由与生命之间,你觉得什么最重要?请你替已经死去的小画眉鸟说一说心里话。
五、实践性作业
模仿《华南虎》,根据你自己的理解,自选角度,将《一件小事的震动》改写成一首诗。
【教学设计B】
超越困境
——关于困境的心灵对话
教学目标:
1、能综合类似文章,整体提炼、思考,感受人人都有身陷困境的可能。
2、思考困境与心境的关系,学会调控超越困境的心态,锻炼走出困境的能力。教学步骤:
导入:生活难免坎坷曲折,不时陷入困境在所难免。面对困境,我们何以应对?《华南虎》为我们引出的是一个十分深远的话题。
一、面临困境
面临困境,不仅人类有,动物同样也会遇到。请朗读诗歌,并参阅下列篇目的文章(部分附后,可课前印发),看看你能从《华南虎》中、从下列文章中感知到什么?华南虎和其它文章中的角色各自面临了怎样的困境?学生整体思考,自由思考,自由谈。附:参阅文章篇目:
1、《走一步再走一步》。
2、《地震中的父与子》(“资料平台”选文1)。
3、《珍珠鸟》。
4、《斑羚飞渡》。
5、《马里安的盲眼》(“资料平台”选文2)。
二、困境与心境 进一步思考,讨论:
1、华南虎陷入笼中这一困境,但你觉得华南虎的态度与行为能真正有助于它走出这一困境吗?为什么?
2、在我们看来,同样陷入困境的“我”(《走一步再走一步》)、阿曼达(《地震中的父与子》)、大小珍珠鸟、镰刀头羊、马里安,他们是否都认为自己也是陷入困境中吗?他们在“困境”中的心境与华南虎是一样的吗?
3、请整理你的看法:困境与心境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教师提示:困境可以是身体的困境,也可以是心灵的困境。在困境中,调整好自己的心境,便能变困境为挑战,焕发起挑战的勇气,获得心灵的超越,以致超越困境。即使身体自由,如果心灵陷入困境,不得超越,无疑比身体的禁锢更加束缚人。)
三、超越困境
《华南虎》及上述文章中的角色,都有各自不同的走出(身体的走出或心灵的走出)困境的方法。请你思考:
1、你觉得在困境中,最需要的是什么?
2、你觉得怎样才算是真正走出困境,超越困境?
四、亲历困境
你有过感到走投无路的困难时候吗?你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你当时心情是怎么样的?又是怎样解决的呢?请你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一写。字数500字以上。
【资料平台】
1、《地震中的父与子》。
2、高立学《马里安的盲眼》。
第三篇:华南虎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⒈能饱含感情的朗读诗歌,通过鉴赏关键语句体悟诗歌蕴含的悲愤和激愤的感情。⒉在朗读中感悟诗中老虎不羁、不屈的形象。
⒊联系自己的体验,能从多个角度理解诗歌所蕴涵的现实意义。二.鉴赏现代诗的方法:
⒈知人论世⒉把握形象⒊理解情感 ⒋品味语言⒌分析技巧⒍重视诵读 三.教学过程: 导入语:
多媒体展示老虎的图片,学生谈谈看到的老虎形象。
(自由自在的。生活在大森林中的。威风凛凛的、威猛的、斑斓的。)
有这么一只威猛的原本自由自在地生活在苍苍莽莽的大森林中的老虎,它不幸被人类关进动物园的铁笼里,它有哪些遭遇呢?它有没有失去它作为老虎的精神特质呢?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桂林一小小动物园,让我们走进一只能震撼人们心灵的华南虎的内心世界。
展示学习目标。
(一)反复诵读,品味语言,把握形象,体会情感
Ⅱ、第二遍:欣赏范读。
1、请同学们思考:诗歌刻画了一只怎样的华南虎。从诗歌中,我看到了一只 的老虎。
2、你从哪些诗句里看出来。
3、从这些诗句的哪些关键词中看出来?
4、能不能读出老虎的个性来?
5、圈画出要重读的词。
笼里的老虎 /背对胆怯而绝望的观众,/安详地卧在一个角落,它都一概不理!/又长又粗的尾巴 /悠悠地在拂动。——高傲不羁,维护自己的尊严。
背对、安详、悠悠的:表现出老虎对人的厌恶和不屑,也同样表现了老虎的高傲和高贵。人们使尽办法也拿它无可奈何,说明人们尽管可以关起老虎,但是,不能让老虎屈服。一动不动——一概不理:一动不动好像是没有生命力的样子,是外表上的行为上的体现,而一概不理是一种内心的憎恨和蔑视的体现,更体现出老虎高傲的王者之风。
哦,老虎,笼中的老虎,/你是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吗? 是屈辱的心灵在抽搐吗? /还是想用尾巴鞭打那些可怜而可笑的观众? 受伤——屈辱:受伤只是写到了老虎的心灵受到了伤害,程度比较轻,而屈辱是老虎为自己作为一个万兽之王被关在笼子里,失去了自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成为人们观赏和谈笑,甚至羞辱的对象而感到耻辱。
抽搐——抽泣:抽泣是弱者是行为,是一种外在的行为,而抽搐是一种心理的感受,是强者的内心痛苦。男儿有泪不轻弹,老虎也一样。
——向往自由、追求独立,不为威逼利诱所动。
灰灰的水泥墙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像闪电那般耀眼刺目!——追求自由,不屈服于压迫,勇于抗争。
6、齐读,感受老虎的个性。Ⅲ、第三遍:自由选读。
1、请大家自由地选读诗中的相关诗句,探讨:
从诗歌中,我看到了一群 的观众;我看到了一个 的铁笼.你从哪些诗句中看出来。从这些诗句的哪些关键词中看出来?能不能通过朗读体现出观众、铁笼特点?
我挤在叽叽喳喳的人群中/隔着两道铁栅栏/向笼里的老虎张望
有人用石块砸它/有人向它厉声呵斥/有人还苦苦劝诱砸、厉声呵斥、苦苦劝诱:人们为了看到老虎的正面,看到老虎发怒的样子软硬兼施,使尽了一切手段,都不能满足自己的愿望。这些言行体现了人们的粗暴、冷漠,无聊。
——粗暴、冷漠,无聊
背对胆怯而绝望的观众/可怜而可笑的观众
可怜:想看老虎的正面但是使尽办法都不能让老虎有所改变。心情被老虎控制。可笑:在老虎面前软硬兼施,又是威逼又是利诱,像个小丑般滑稽可笑。胆怯:老虎的尖牙和利爪都已被锯掉铰掉了,人们仍隔着两道铁栅栏才敢看。绝望: 对老虎无可奈何,竟会因为从生活中找不到“谈资”和“好戏”而“绝望”。——可怜、可笑、胆怯、绝望
2、面对着这样一群观众、这样一个铁笼,试想,如果笼中的老虎会说话,他会对这群观众说些什么?
笼中的老虎 地说:“。”
不屑 我不会向你们屈服的,你们关不住我的心。悲愤 放我回山林吧,我的家不在这里。Ⅳ、第四遍:揣摩品读。
从诗中,你读出了诗人对华南虎怀着什么样的情感?诗人和其他的观众对老虎的态度一样吗?
你从哪些关键词中感受到? 能不能通过朗读传达出诗人的情感。
哦,老虎,笼中的老虎,/你是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吗? /是屈辱的心灵在抽搐吗? /还是想用尾巴鞭打那些可怜而可笑的观众?
——同情老虎的不幸遭遇
我看见你的每个趾爪 /全都是破碎的,/凝结着浓浓的鲜血!/你的趾爪 /是被人捆绑着/活活地铰掉的吗? /还是由于悲愤 /你用同样破碎的牙齿 //把它们和着热血咬掉……
——同情老虎的失去自由
我终于明白……/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恍惚之中听见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有一个不羁的灵魂/掠过我的头顶/腾空而去/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还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
——崇敬老虎高傲不羁及在困境中不懈斗争的个性
明白:是“像闪电那般耀眼刺目”的“血淋淋的沟壑”唤醒了“我”的内心,迫使“我”作一场灵魂的追问。
“我”明白了被人类囚禁在笼中的不只是一只老虎,而且是一个不屈服、不苟活的高尚的生命;
“我”明白了在这个“不羁的灵魂”面前人类的庸俗、猥琐和无知;
“我”明白了在悲怆和困厄中,人应该超越苦难,拒绝庸俗,保持独立健全的人格,奋然前行。我匆匆地离开了动物园,(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
匆匆:只写出了时间的短促,而羞愧能反映出诗人的内心的转变过程中,能和上面的“我终于明白”相照应。我为自己也和其他的可笑可怜可悲的观众一样来观赏困在笼中的老虎而感到羞愧。在“不羁的灵魂”面前,感到了自己人格的卑微、心灵的堕落。
“让滴血的趾爪掠空而过,让虎爪受伤的血,一滴一滴,像灼热的熔浆,灼痛那些沉闷而麻痹的灵魂!”如果没有这最后一笔,就无法突出主题,只突出了老虎的威猛,而不能突出老虎在困境中仍然不放弃心灵的高贵和对自由的追求,仍然拒绝庸俗,抵抗堕落。
Ⅴ、第五遍:探讨悟读。
对这首诗,你还有什么疑问吗?诗人写的仅仅是一只困境中的虎吗?联系作者经历及时代背景考虑。请大家读一读,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来。
1、我明白了什么?
明白:是“像闪电那般耀眼刺目”的“血淋淋的沟壑”唤醒了“我”的内心,迫使“我”作一场灵魂的追问。
“我”明白了被人类囚禁在笼中的不只是一只老虎,而且是一个不屈服、不苟活的高尚的生命;
“我”明白了在这个“不羁的灵魂”面前人类的庸俗、猥琐和无知;
“我”明白了在悲怆和困厄中,人应该超越苦难,拒绝庸俗,保持独立健全的人格,奋然前行。
2、我为什么羞愧地离开? 以我观物,万物皆着我色彩。
牛汉曾是七月派诗人,他曾经因写诗而受尽了磨难,经历了入狱、管制、劳役,被剥夺个人自由达二十多年。1970年,诗人被关进牛棚,在文化部的湖北咸宁干校从事强制性劳动改造。绝大多数的学员经过一段劳动改造后,都陆续回到北京。牛汉却被留下来,继续接受惩罚,继续从事劳动改造,处在一种绝望的生存状态,因此,诗人的情绪非常沉重。1973年6月诗人由遥远的湖北来到桂林,原只想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解脱一下,可是,却在动物园里看到这只老虎。他看到老虎用破碎的趾爪愤怒地把水泥墙壁刨出一道一道深深浅浅的血痕,在老虎不驯的气魄面前,诗人感到深深的羞愧,回去后就写下了这首诗。
Ⅵ、第六遍:深情诵读:
下面让我们带着对老虎的崇敬之情,再一次读这一首诗,读出华南虎高傲不羁的个性,读出诗人既同情又崇敬的感情,读出困境中诗人的人生感悟。试着给《华南虎》加副标题,更明晰地体现出华南虎的象征意义。
华南虎——不羁的灵魂 华南虎——困境中的勇者
一个人处在困境中的时候,不能向困境和苦难屈服,应该进行不屈的斗争,不能低下高贵的头颅,要保持灵魂的高尚。
我们一起来看看画面中这不羁的灵魂为了自由为了尊严作了怎样的抗争。——播放视频。
(二)超越文本,拓展延伸,驻足现实,畅谈启示,你知道有哪些像华南虎一样不屈服于命运,为尊严、自由、气节抗争的人们,他们给了你怎样的人生启示?
屈原投江;苏武牧羊;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于谦:粉身碎骨何所俱,留得青白在人间。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 陈然、方志敏、刘胡兰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四、教师寄语:
鸟的精神家园在天空,它们渴望自由地飞翔; 鱼的精神家园在海洋,它们渴望自在地遨游; 虎的精神家园在森林,它们渴望尽情地驰骋…… 无论我们的生活是喜是悲,遇福遇祸,让我们牢牢地记住华南虎给我们的启示:(齐读)生命,不要羁绊;自由,不需束缚; 尊严,不容亵渎;灵魂,不能囚禁!
第四篇:华南虎教学设计
华南虎教学设计
滨州实验学校
邓颖
华南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诗歌,把握老虎高傲的形象
2、通过学习诗歌掌握品读诗歌的方法
3、让学生了解牛汉情景诗的特点,走进牛汉
4、学习牛汉面对挫折不屈服的精神 【重难点】
重点:
1、通过反复朗读诗歌,把握老虎高傲的形象
2、通过学习诗歌掌握品读诗歌的方法 难点:
1、让学生了解牛汉情景诗的特点,走进牛汉 【教学过程】
一、作者介绍,导入诗歌。
说起中国当代诗坛,不得不提这样一个诗人,他获得过马其顿“文学节杖奖”,这个奖主要奖励与马其顿有密切文化交流的国家中的重要作家和诗人。2004年,诗歌研究机构发起“新诗界国际诗歌奖”,在世界范围内遴选三位仍然健在的杰出诗人,他名列其中。在中国诗歌网络读者普查中,被68万网友推选而出的“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诗人”中,他排名第五。他的不少诗作早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名篇。《华南虎》、《悼念一棵枫树》等诗歌与散文,更是被收入中学语文教科书中,成为代代学子的精神食粮。这就是中国当代著名诗人牛汉。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牛汉的代表作——《华南虎》。
二、朗诵诗歌,整体感知。
1、首先请同学们大声的自由朗读诗歌。出示要求:不动笔墨不读书,标出你读不准的字词。找出你有疑问的地方。
2、正音:栅栏、斑斓、苍苍莽莽、抽搐、铰掉、和着、沟壑、不羁(不受束缚)、趾爪
3、解决疑难
三、品读诗歌,把握形象。
诗人来到风景甲天下的桂林,没有写漓江水,也没有象鼻山,而是被一只老虎所吸引,那么这是一只怎样的老虎呢?让我们跟随诗人的笔触一起慢慢走近它。
(一)初见老虎
1、诗人说他没有见到老虎斑斓的面孔和火焰似的眼睛,那么他瞧见了什么?
2、这是一只怎样的老虎?(教给大家一个小技巧,鉴赏诗歌时可以运用抓关键词的方法来赏析)
3、哪里看出高傲?当我们去分析形象的时候,不仅从它的形中体会,更可以通过它的神来分析。
(二)叩问心灵
1、那么此时的老虎在想些什么呢?
2、诗人连用了三个反问句?假如你就是这只老虎,你会怎么回答? 是的,自由自在的山林才是我的家园。是的,感到屈辱,为什么屈辱?因为本应是虎啸山林,洒脱野性的,如今却被囚禁在铁笼里。本应是兽中之王,如今却任人欺辱,践踏尊严。是的,高傲的灵魂容不得尊严被践踏。冷漠的人类是不会理解这种高贵的灵魂的。
3、通过对心灵的叩问,让我们再次感受这向往自由的高傲的生命。生读:试试能不能用你的朗读把这种高傲表达出来? 分析:三个句子语气是不一样的,第一句是向往之情,第二句低沉的声音读出老虎的屈辱和痛苦,第三句读出对人类的嘲讽。范读,有时读文章是可以用 多层次的朗读方法的。分层读。
(三)感受灵魂
1、是的,这是一只有着斑斓面孔,有着火焰似的眼睛,有着高傲的灵魂的老虎,可是它面对的却是怎样的遭遇呢?
2、大家看看这一小节一共有几句话?每一句的结尾处标点是什么?
请各小组选择一个感受最深刻的句子,把握情感,朗读展示,然后说说为什么这样比把句末的标点改为句号更好?
四、知人论世,走进牛汉。
1、在这首诗歌中,诗人为什么看到一只被困于笼中的老虎心灵受到如此大的触动?(情景诗)
2、我们要深入的理解一首诗歌,需要了解哪些要素?
出示歌德的话:每首诗都应当写明创作的时间,这对了解诗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这首诗写于1973年,那是个什么年代?
3、出示时代背景: 为什么感情这么强烈?
4、是的,身处困厄的境遇中的诗人当这一天,见到一只趾爪破碎、鲜血淋漓被囚禁的老虎在与命运做着不屈的抗争时,感情一下子被点爆了起来。他渴望着一声怒吼,一声石破天惊的拼出全生命血气的怒吼,让屈辱的生命冲破牢笼,腾空而去。让我们齐读最后一节,体会诗人感情的爆发点。
5、在这里他把老虎的形象定格在最后三行,老虎的形象就是诗人灵魂的化身。在结尾处印象最深的词语是哪一个? 牛汉说过:“我的性格是顽强而不驯服的,越打击我,越要抗争,越要写有血性的诗歌。”
这样的性格与人生的经历有关,出示牛汉人生经历。从中你读到了什么?
6、出示牛汉同样写于1973年的《根》。从中,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
7、小结:牛汉曾说,“我的诗里都有,血泪,愤怒,控诉„„但是,我没有向苦难低头。”
《华南虎》之所以感动了我们,是因为在华南虎这一不屈生命的背后,隐藏了一个知识分子的艰危处境和坚韧不屈的精神。齐读最后一小节,感受牛汉这一诗坛硬汉不屈的灵魂。
五、感悟情怀,升华主题。
相信大家在学习了这节课后有了自己的感动,可以在课下写下来教给语文老师,也可以发给我,我一定会好好拜读。老师也写了一首小诗,想要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同学们在面对困难与挫折的时候,能记起这只在逆境中充满炽热生命力的华南虎,学习它的精神,不迷失,不放弃,超越困难,勇敢的大步向前!
第五篇:《华南虎》教学案例
《华南虎》教学案例
张桂菊
教前构思
本文是一首诗,既然是一首诗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朗读和理解课文。于是我就确定了一个原则:以朗读促理解,以理解促朗读。
关于朗读,我设计了三个层次: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悟,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以朗读促理解。
关于理解,我准备从三个角度入手:老虎的形象、观众的形象、诗人的形象。抓住一个关键点“我终于明白„„”,以这个关键点作为突破口,让学生初步理解文章的主题,在学生把握有误的情况下,抛出文章的背景及作者的遭遇,对照老虎的遭遇,这时学生就会恍然大悟:原来老虎的形象中有诗人的影子;原来本文采用的象征的手法;原来本文是告诉我们在悲怆和困厄中人应该超越苦难,拒绝庸俗,抵抗堕落,奋然前行的。这时主题的理解就水到渠成。在感悟老虎、观众、诗人形象的时候,学生能品析出很多感情,比如对老虎的同情、敬佩,对观众鄙夷。主题理解到位,感情感悟深刻,这时学生朗读就会更上一个层次,能达到以理解促朗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
老虎历来被人们称为“兽中之王”,虎的形象成为古今中外人们描绘、书写的素材。虎,以它的威猛,高贵的气质震撼了人们的心灵。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只华南虎的内心世界,感受这种震撼。
二、呈现目标(1分钟)
生阅读目标,解读目标。
三、展示学习(10分钟)
1、汇报作者。
2、汇报字词。
3、朗读诗歌。科学评价。
四、释疑探究(20分钟)
1、小组代表生成问题,板书有价值的问题。
2、小组内讨论以上问题,师参与有效指导。
3、师生互动,研讨解决以上问题,科学有效评价。
问题:华南虎的处境,个性,观众的态度,本文的象征意义。明确:这是一只美丽而强健的华南虎,但被囚禁于人类的牢笼之中,远离了山林。它高傲不羁,虽身陷囹圄,骨子里却蕴藏着涌动的威严,反而压迫、威逼着囚困它的人们。它不屈服于压迫,勇于反抗,破碎的趾爪在“灰灰的水泥墙壁上”抓出了“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它向往苍苍莽莽的山林,追求自由独立。“观众”对华南虎“砸”“呵斥”“劝诱”,冷漠粗暴;“我”良知未泯,从华南虎身上,我感到一种沉寂在内心深处的精神力量,灵魂被震撼而觉醒。(对学生合理的评价给以肯定)
诗中的“观众”冷漠无聊,灵魂麻痹,是一个没有独立人格和自我意识的群体,有时还会助纣为虐。被冰冷无情的“铁笼”囚禁的华南虎是一个不屈灵魂的象征,它的追求是高尚的。“石破天惊的咆哮”拼出了生命的血气,发自“我”的灵魂深处。在这个不羁的灵魂面前,“我”为人类的庸俗、猥琐和无知而羞愧。那滴血的趾爪,那腾空而去的具有动感的形象,既是“我”对华南虎不屈灵魂的膜拜,也是“我”屈辱灵魂的觉醒,它让“我”看见了人类的希望。五.拓展延伸。(6)
交流小练笔。六.趁热打铁。(7)
做训练单。
整个教学过程的处理能让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分析,由浅入深,层层剖析,尤其是写作背景及作者生平的合理、恰当的引入,使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主题,这是本次教学过程中,我觉得比较得意的地方。
教前确定的一个原则:以朗读促理解,以理解促朗读。理解主题结束再引导学生把握文章蕴含的各种各样的感情。但在教学过程中朗读的方式比较单调,合读的次数有两次,如果能以同学组合的形式来读,可能更能体现诗歌的个性。这是本次教学中我觉得遗憾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