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李义山诗集》的赏析
《李义山诗集》
《李义山诗集》共三卷,存诗约六百首。其中,有相当数量的作品,直接触及时政,表明了诗人鲜明的政治态度和不同寻常的胆识。
【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2或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李商隐为开成二年(837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县尉、秘书省正字等职。当时牛、李党争激烈,李商隐被卷入旋涡,在政治上受到排挤。晚年的李商隐,先后三次在桂州、徐州、梓州随人作幕僚,抑郁不得志,死于荥阳。
李商隐为晚唐诗人,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李商隐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中排行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有二十二首,数量位列第四。
【书籍简介】《李义山诗集》共三卷,存诗约六百首。其中,有相当数量的作品,直接触及时政,表明了诗人鲜明的政治态度和不同寻常的胆识。如《有感》、《重有感》等,有力地抨击了控制朝政的宦官;《寿安公主出降》等,直斥祸国殃民的藩镇,并讽刺了朝廷姑息强藩的行为。尤其是《行次西郊作一百韵》,诗人以途中见闻,展现了甘露事变后灾难深重、民不聊生的社会实况,并追溯唐王朝治乱盛衰的历史变化,从今昔对比中,指出祸乱的根源。
李商隐的咏史诗,也有很高的成就。它们记录历史教训,并希望当政者以此为戒,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如《富平少侯》、《南朝》、《北齐》等,鞭挞了历史上封建帝王的骄奢荒淫;《瑶池》、《贾生》等,讽刺帝王追求神仙的虚妄,并显露出诗人的胸襟抱负;《马嵬》、《龙池》、《华清官》等,更是直接把矛头指向本朝皇帝,具有很强的震撼力。
李商隐最有特色的,是标为“无题”或取作品中个别词语作为题目的爱情诗。这些诗,用华美的词藻、和谐的音调,构成优美的形象,传达出真挚婉转的情思,极富感染力。但它们意蕴含蓄,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说,这些注解“大抵刻意推求,务为深解,以为一字一句皆属寓言,而无题诸篇穿凿尤甚”。这些诗,除了少数可能别有寄托外,大部分交织着诗人对生活、爱情、身世等,种种复杂感受的言情之作。“昨夜星辰昨夜风”,“相见时难别亦难”等,表达了对爱情的希望和矢志不渝的追求,脍炙人口,极具代表性。
李商隐以近体诗成就最高,他继承杜甫锤炼严谨、沉郁顿挫的特色,糅合齐梁诗的浓艳色彩,又受李贺诗中幻想象征等的影响,形成了情致深蕴、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这是艺术上的独辟蹊径,对唐诗的发展具有重要贡献,并对晚唐、宋初乃至清代的一部分诗人,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李商隐的诗,也存在用事用典过多,意义晦涩难懂的缺点。宋代的西昆体作家,片面地发展了这一缺点,使诗歌创作中的形式主义趋于严重。
【版本】关于《李义山诗集》,有明汲古阁刻本和《唐诗百名家全集》本,均为三卷;又有影印明嘉靖间毗陵蒋氏刻六卷本,和明姜道生刊《唐三家集》本七卷。
《李义山诗集》主要注本,有清初朱鹤龄《李义山诗注》三卷。这是现存刊行中,最早的李诗笺本。此外,还有沈厚塽将何焯、朱彝尊、纪昀三家评语,辑入朱注本中,编成《李义山诗集辑评》。清代冯浩《玉谿生诗集笺注》,所注详备,最受称道,有上海古籍出版社校点本。
第二篇:《释秘演诗集序》赏析
原文
予少以进士游京师,因得尽交当世之贤豪。然犹以谓国家臣一四海,休兵革,养息天下以无事者四十年,而智谋雄伟非常之士,无所用其能者,往往伏而不出,山林屠贩,必有老死而世莫见者,欲从而求之不可得。其后得吾亡友石曼卿。
曼卿为人,廓然有大志,时人不能用其材,曼卿亦不屈以求合。无所放其意,则往往从布衣野老酣嬉,淋漓颠倒而不厌。予疑所谓伏而不见者,庶几狎而得之,故尝喜从曼卿游,欲因以阴求天下奇士。
浮屠秘演者,与曼卿交最久,亦能遗外世俗,以气节相高。二人欢然无所间。曼卿隐于酒,秘演隐于浮屠,皆奇男子也。然喜为歌诗以自娱,当其极饮大醉,歌吟笑呼,以适天下之乐,何其壮也!一时贤士,皆愿从其游,予亦时至其室。十年之间,秘演北渡河,东之济、郓,无所合,困而归,曼卿已死,秘演亦老病。嗟夫!二人者,予乃见其盛衰,则予亦将老矣!
夫曼卿诗辞清绝,尤称秘演之作,以为雅健有诗人之意。秘演状貌雄杰,其胸中浩然。既习于佛,无所用,独其诗可行于世。而懒不自惜,已老,胠其橐,尚得三、四百篇,皆可喜者。
曼卿死,秘演漠然无所向。闻东南多山水,其巅崖崛峍,江涛汹涌,甚可壮也,欲往游焉。足以知其老而志在也。于其将行,为叙其诗,因道其盛时以悲其衰。
庆历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庐陵欧阳修序。
译文
我年轻时因考进士寄居京城,因而有机会遍交当时的贤者豪杰。不过我还认为:国家臣服统一了四方,停止了战争,休养生息以至天下太平了四十年,那些无处发挥才能的智谋雄伟不寻常之人,就往往蛰伏不出,隐居山林,从事屠宰贩运的人,必定有老死其间而不被世人发现的,想要跟从访求他们,与之结交而不可得。后来却认识了我那亡友石曼卿。
曼卿的为人,胸怀开阔而有大志,今人不能用他的才能,曼卿也不肯委屈自己迁就别人。没有施展志向的地方,就往往跟布衣村民饮酒嬉戏,闹得痛快颠狂也不满足。因此我怀疑所谓蛰伏而不被发现的人,或许会在亲的玩乐中得到。所以常常喜欢跟从曼卿游玩,想借此暗中访求天下奇士。
和尚秘演和曼卿交往最久,也能够将自己遗弃在世俗之外,以崇尚气节为高。两个人相处融合毫无嫌隙。曼卿在酒中隐身,秘演则在佛教中隐身,所以都是奇男子。然而又都喜欢做自我娱乐。当他们狂饮大醉之时,又唱又吟,又笑又叫,以共享天下的乐趣,这是多么豪迈啊!当时的贤士,都愿意跟从他们交游,我也常常上他们家。十年间,秘演北渡黄河,东到济州、郓州,没有遇上知己朋友,困顿而归。这时曼卿已经死了,秘演也是又老又病。唉!这两个人,我竟看到了他们从壮年而至衰老,那么我自己也将衰老了吧!
曼卿的诗清妙绝伦,可他更称道秘演的作品,以为典雅劲健,真有诗人的意趣。秘演相貌雄伟杰出,他的胸中又存有浩然正气。然而已经学了佛,也就没有可用之处了,只有他的诗歌能够流传于世。可是他自己又懒散而不爱惜,已经老了,打开他的箱子,还能得到三、四百首,都是值得玩味的好作品。
曼卿死后,秘演寂寞无处可去。听说东南地区多山水美景,那儿高峰悬崖峭拔险峻,长江波涛汹涌,很是壮观。便想到那儿去游玩。这就足以了解他人虽老了可是志气尚在。在他临行之时,我为他的诗集写了序言,借此称道他的壮年并为他的衰老而悲哀。
赏析
《释秘演诗集序》是欧阳修为自己的友人、北宋诗人秘演和尚的诗集所作的一篇序文,作于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欧阳修一生力辟佛老,认为“礼义者,胜佛之本也”。但是他对才学出众的和尚却十分敬重,交了不少佛门的朋友,秘演便是其中的一个。作者在此文中重介绍了秘演和石曼卿这两位诗坛奇士,特别是秘演这样一位怀才不遇、隐身佛门的“奇男子”形象。文章通过记述秘演轩昂磊落却不为时用,潦倒困顿的不幸经历及盛衰变化,抒发了作者对秘演身世、际遇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当时众多人才被埋没的无限感慨。文章写得慷慨呜咽,充满人生悲凉之感。
第三篇:李义杰心得
读《学生会规范守则》的感想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每一个团体和组织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而加入了学生会,就应该遵守《学生会规范守则》,以此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进入学生会,我成为了其中的一员,我就应该更严格的要求自己,认识到学生会工作的重要性,时时刻刻规范自己的行为,增强自己的责任心和集体意识,要积极配合各部之间进行的工作,主动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学会与其他干事进行合作,各部之间相互学习,让我们的工作更加完善。要想我们这个组织更有纪律性和凝聚力,就需要我们无论是领导还是干事的共同努力,都要以《规范守则》来规范自己,提高道德修养,加强自身的建设。在安排工作时分工明确,把责任落实到个人,奖罚分明,努力把我们学生会建设成一支有组织、有纪律的队伍。
加入了学生会,我对我们学生会组织又有了更深的认识。学生会不仅可以锻炼我们的组织能力和处事能力,更主要的是它为我们的学习乃至生活提供了更广阔、更方便的帮助。虽然在学生会中工作比较辛苦,比较忙,但能够在这里和大家一起为同学们服务是一件很愉快的事。
第四篇:大学语文 山鬼赏析
屈原《山鬼》赏析
学习完《山鬼》我总结出了这样一句话,山鬼等待着爱情,屈原期待着明君,千里马希翼着伯乐。《山鬼》是一个有关等待的故事,山鬼,在这里并不是指山中的鬼,而是指山中的女神。古代往往鬼神不分,不管是写人还是写鬼,此处表达的始终是人的思想情感。而这篇诗歌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前前后后山鬼的情感变化。
诗歌的开头,诗人分别从远观和近望的视角对山鬼的形象做出了刻画。从山鬼一身如草如树的打扮,以及她那灵动的眼波、亮丽的笑容,无不体现出即将和情人约会的山鬼,内心无比的兴奋与激动,为此,美丽的女神山鬼不怕山路难行,采集来了美丽的香草野花,要献给自己的心上人。但是,四处眺望始终不见心上人的影子,她懊恼、哀愁,同时又怀着一线希冀,开始在山林间寻找。诗中正是运用不断转换的画面,生动地表现了女巫的这一寻找过程及其微妙心理。
等啊等,渴了就喝山间的泉水,累了就在松柏树下休息,虽然,等不到心上人令她十分烦忧,但她依然不气馁,山间的风声、天上的雷声、夜间猿狖的啼声,这些都无法停止她对情人的思念。当她孤零零立在山顶上向下望时,眼前却是一片茫茫升腾的云雾,什么也看不见。回头再望望幽暗的山林,古木森森,昏暗如夜,山风夹着阵雨,噼里啪啦的飘来。等啊等,等来的却是失望,于是在风雨凄迷中无奈的离去。
整首诗中,诗人对主人公的等待爱人的整个过程中情感变化的描写,十分细腻、传神。这首诗情感线索清晰,情景交融,同时,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充分烘托渲染了主人公的心情。
一直以来,这首诗歌给我的映像就十分深刻,它让我看到了山鬼对爱情的执着追求,让我看到了山鬼作为一个女神的痴情。诗中的山鬼是大度的,自始至终她都没有发怒,只是暗自沉吟,默默苦叹。
在我看来,这首诗歌最大的艺术魅力表现在,它给人留有了足够大的想象空间,供人思考,山鬼最后是否等到了心上人,山鬼最后是否真的放弃了,等待山鬼的又会是什么?以及,山鬼的心上人到底是什么样的?虽然,整个过程中他都没有露面,但山鬼这么美好的女神,会爱上什么样的男子,这让我十分好奇……
第五篇:《山行》诗歌赏析
诗歌通过诗人的感情倾向,以枫林为主景,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山行》诗歌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翻译/译文
深秋时节,我沿山上蜿蜒的山路而行.云雾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我不由自主地停车靠边,是因为这傍晚枫林的美景着实吸引了我(亦可译为直到夜幕降临),那被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花儿还要红。
注释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3、石径:石子的小路。
4、斜:此字读xiá,为倾斜的意思。
5、深:另有版本作“生”。
6、坐:因为。
7、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8、远上:登上远处的。
9、山:高山。
10、车:轿子。
11、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12、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13、晚:晚上,通常指夕阳落下的傍晚。
赏析/鉴赏
诗歌通过诗人的感情倾向,以枫林为主景,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远上秋山的石头小路,首先给读者一个远视。山路的顶端是白云缭绕的地方。路是人走出来的,因此白云缭绕而不虚无飘缈,寒山蕴含着生气,“白云深处有人家”一句就自然成章。然而这只是在为后两句蓄势,接下来诗人明确地告诉读者,那么晚了,我还在山前停车,只是因为眼前这满山如火如荼,胜于春花的枫叶。与远处的白云和并不一定看得见的人家相比,枫林更充满了生命的纯美和活力。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深秋时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第二句:“白云深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
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深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这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会有另一种景色吧?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旳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旳“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旳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旳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旳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旳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旳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旳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旳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难能可贵旳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旳生命力使秋天旳山林呈现一种热烈旳、生机勃勃旳景象。
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旳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旳是大自然旳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旳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旳才气,也表现了诗人旳见地。这是一首秋色旳赞歌。
第四句是全诗旳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旳。不仅前两句疏淡旳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旳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旳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旳诗人,也成了景色旳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旳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