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未名湖是个海洋美文
7月份我开始看北大数院的招生简章,上面赫然写着“每年有数十位学子赴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深造”。这是一句改变我一生的话,它让我知道美国除了哈佛和耶鲁之外还有两所学校,也让我知道“出国深造”是可以写在招生简章里的体面事情,它让我在高考之后稀里糊涂地找到了下一个人生目标。一个月后哈尔滨一家报纸采访我,问我四年之后的打算。“去麻省理工学院深造”,我装作一副了然于胸的样子脱口而出了那个我刚刚听说一个月的名字。就这样我的北大生活开始了,带着出国深造的梦想。
来到数院之后我很快清楚了出国留学的要素和步骤,并且建立了一套简单的逻辑学好数学分析等于拥有好的成绩等于去好学校。所以我大学前两年的学术生活就是踏踏实实的学分析。后来深感院里竞争激烈,光学好分析是不够的。于是我又剑走偏锋,开始学看起来跟分析很相近而其他同学很少关注的概率论方向。对出国的憧憬让我有了高三复习时的动力,一直埋头困干,现在回想起来这段有些愚蠢的经历除了可笑之外,毕竟帮助我打下了扎实的数学功底。
但是光学分析和概率是不足以打发时间的,于是我决定睁眼看看这个世界。就这样未名湖成了一片海洋,让我在其中任意遨游。每周听四到五场讲座听于丹讲段子,听陈丹青骂人,听贾樟柯谈电影,听饶毅抒发智识理想;学各种各样课程研究六方会谈背后的东亚博弈,思考休谟、康德、福柯的哲学思想;每周都去听数学报告,印象最深的有夏志宏、严加安、堵丁柱、Smale、王诗宬、陈木法、孔良等人的报告,他们告诉我数学里除了我每天专注的分析和概率外还有很多有意思的东西;在图书馆乱翻书最重要的罗素和弗洛姆的书,我的世界观中最核心的一部分来自他们;听胡涛老师的经济学原理和刘旭峰老师的数理经济,他们让我开始尊重一个学科;听朱青生老师的艺术史,他向我们讲解蒙娜丽莎的微笑和王羲之书法的精妙之处,并借助一部艺术史来阐释世界史;听马伯强老师的理论物理导论,物理学的精彩让我兴奋,这份兴奋最终决定了我未来五到十年的研究方向。剩下的时间我在未名湖畔胡思乱想。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些随性的探索是值得的,自己最深刻的变化就在这个过程中酝酿,而北大给了一个随性探索的人以最好的资源。
数院的讨论班文化也深刻的影响着我。大二时候参加柳智宇师兄的讨论班,柳智宇博大的胸怀和对世界对他人的热忱深深感染了我,他让我知道自己是个多么自私狭隘的人。大三我和余越、张龑、沈才力三位同学组成了一个数学讨论班,多才多艺,见多识广而又特别贪玩的余越、在考GRE前一天还在研究《诸葛亮集》最后GRE660分的张龑(没办法,他貌似懂希腊语和拉丁语,它们是英语的祖先)、拿过两块IMO但讨论班上经常不听你讲话而是笑嘻嘻看着你的沈才力,他们向我呈现了大学之前从未见到,难以想象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模式,他们让我知道自己是个多么庸俗和功利的人。
在这些探索和交流过程中一些思想被建立,另一些被颠覆。可以说四年的生活颠覆了我入学以前的所有赖以生活的观念。其中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游泳。我大三开始学习蛙泳,由于自己的笨拙、懦弱和不虚心,我是班上唯一一个没有学会的同学。老师说我很“笨”,这个字深深地刺痛了我,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学会。终于又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在28次课之后学会了蛙泳。后来我又找泳协的同学学自由泳,我在三次之后就游得有模有样了,教练夸我“你水性真好,这么大年纪还学这么快。”我顿时不知如何回答,我承认我水性很好,因为我现在确有如鱼得水的感觉,但我又仿佛听到了蛙泳老师的笑声。我意识到多年来一直相信的“天赋”概念是虚假的,一个人一开始由于某种原因被一个东西吸引,在那里浸淫长了自然就有了“天赋”。游泳是我四年里最重要的一项成就,除了让我历经艰辛做成了一件事外,它让我从一种状态中解脱出来从小到大,和身边的每一个同龄人在一起时我都会不自觉地问自己“他的天赋是不是比我好。”而在旁落无人的时候,我也时常问自己“我有没有做这个事的天赋。”原来自己一直执念于一个虚假的概念!
2009年4月,抱着进则一篇论文,退则一封推荐信的目标,我开始在王正栋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科研。没想到这一单纯为了出国而进行的工作竟成了北大四年中对我影响最深远的事。最初的一年里我和刘党政博士合作解决了随机Toeplitz矩阵的中心极限定理,这是平生第一次解答一个未知的问题,也是平生第一次感受到儿时起就一直幻想的发现和创造的喜悦。后来我开始关注李一霆硕士在研究的一个计数问题,06级的郑骋师兄令人惊讶地将它和曲面的拓扑联系在一起,顿时打开一片天地。随后我发展了郑骋师兄的拓扑观点,并加入了自己的群论想法,与李一霆硕士的组合技巧结合,将这一计数问题逐步推进,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我开始发现曾经望而却步的拓扑和代数并没有那么恐怖,兴趣激发出来之后它们反而可以成为有力的工具,相反自己学了那么多的分析和概率却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然而就在我和李准备撰写论文的时候刘党政博士发现我们的结果已在04年被人得到而且就是用和我相近的群论方法。但与此同时刘又发现计数代数几何中的一个结果可以帮助完全理解这个计数问题,从而得到我们一直想要计算的一个概率密度的表达式。于是我们没有气馁,继续沿着这条路,刘展现了强大的计算功力,几乎算出了这个表达式,后来他远走智利,这个任务落到我的头上。
11年元旦那天我带着好奇心搜索与问题相关的关键词,结果一幅令我震惊的壮丽图景展示了出来。原来那个计数问题以及郑骋师兄的拓扑想法70年代已被物理学家在研究量子引力时发现,弦论诞生之后这个问题又成了弦论和量子引力之间的一条通道,而弦论和计数代数几何息息相关,Witten(90年Fields)沿着这个思路提出这个领域著名的Witten猜想,被Kontsevich(98年Fields)发展其中的技巧解决,后来沿着这条路Okounkov(06年Fields)解决了BDJ猜想,而这一切又与自然界中许多生长现象以及数论中鹤立鸡群的黎曼假设联系在一起。数学的统一性和自然界精致的和谐彻底震撼了一个青年的心灵。原来对科学的探索就是在朦胧的水汽中游向那片神秘的美丽境界。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王羲之通神的书法不也是使人通向这般境界吗?科学像太阳一样辐射她的能量,照到农田里就长出庄稼,即使照到岩石上也反射出光芒。我想这就是科学对于为她耕耘的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意义。
这个科研对于我的意义还不止于让我从卧薪尝胆于分析和概率的学习中、从殚精竭虑于成绩中解脱出来从而看到科学真正的美妙之处,它更从根本上改变了我的人生观。从小到大我一直认为只有科学研究是崇高的事业,当不上科学家就是人生的失败。而这次经历让我明白好的生活不是当科学家或不当科学家就能实现的,好的生活应该这般度过一个人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投入到他心灵所选择的那个事业中,不断地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永远没有终点。这是我在科研中体会到的真切感觉,它最值得一个人去追求。而这种感觉必然在人类活动中普遍存在,奋勇拼搏的运动员,有胆有识的商人,日理万机的政治家都能以自己的方式达到这个状态。而这一事业也未必是做科学研究,它可以是哺育一个婴儿,烹饪一桌菜肴,攀登一座山峰。我想正因为这种超越和实现的感觉是相通的,所以一个奥运冠军可以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一个技艺精湛的魔术师可以成为一个统计学家,一个出色的几何学家可以成为一个顶尖的基金经理。这正是罗素和弗洛姆人本主义思想的核心。
最后一件不得不提的事是申请出国的过程中师长的帮助。为了能成功出国,我想尽办法寻求师长们的帮助,他们包括北大的王正栋老师、陈大岳老师、王保祥老师,西北大学的徐佩教授、布朗大学的郭岩教授和舒其望教授、密歇根大学的邬似珏教授和Smoller教授、科朗所的Chatterjee教授、斯坦福大学的Dembo教授、麻省理工学院的Borodin教授和Strook教授、哈佛大学的姚鸿泽教授等。每次面谈都恨不得打一百遍腹稿,每封邮件都恨不得打20遍草稿,而每一次的交流都证明我在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和他们的交流如沐春风,他们教我如何做一名真正的学者,他们让我明白是困窘滋长了邪恶的念头,一个人在从容淡定的状态下总是坦然地帮助他人。国门对于我来说像是一堵要努力翻越的高墙,而高墙之后到底是桃花源还是万丈深渊,我一无所知。正是这些师长们的指引结合我自己在未名湖这片海洋里的折腾,逐渐把这堵高墙变成了透明的玻璃墙,透过这层玻璃我看到了墙的另一面的真实图景。“出国”不再是那个最能吸引我的光纤字眼,而变成了为“深造”而不得不承受之重。
回想四年的大学生活,脑海里唯一的画面是一个人在未名湖里游泳,在水中成长、实现和超越。如今他要游出未名湖,经由北极穿过大西洋,进入波士顿的查尔斯河,那片新的水域等着他去探索。他多么希望自己多年之后能按原路返回未名湖,因为那里是他精神的故乡。
第二篇:你是个拖沓的人吗的美文
一个公司的白领说:“一个星期前就接到了出差的任务,有大把的时间做准备工作,却迟迟不肯行动,眼看到了deadline(最后期限),才通宵达旦地忙了一晚,在最后一秒搞定了所有的事情。一颗悬着的心也终于可以放下了。”
一个中学生说:“当天应该完成的作业总是要拖到明天、后天,甚至下個星期,有时候直到老师说要检查了,才匆匆忙忙地写上几笔,草草了事。”
一位客户经理说:“广告合同马上就要到期了,需要提前联络客户,重新洽谈合作条件,签订新的广告合同。心里清楚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却迟迟不肯行动,拖到老板来催为止。”
……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拖沓成为了很多人的生活状态。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是职员还是经理,不管是学习、工作、看病还是亲朋聚会,凡事都要拖到最后一刻才行动。不到最后一刻就积极不起来,不被逼到份上就没有做事情的动力。这种拖沓可能尚未构成病态,却在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在高强度、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拖沓无疑会成为我们高效工作的绊脚石。
绮丽是公司市场部的活动主管,主要负责公司产品的区域展示和促销活动。毫无疑问,她每天的生活都应该是快节奏且忙碌的。在别人看来,这位主管也是行事利落,雷厉风行,总是能在最关键的时刻顺利解决问题。只有绮丽自己知道,她做事情从来都是一拖再拖,不到最后一刻绝对不会行动。
国庆假日,公司打算在整个北区进行产品促销,而所有促销的事宜都由她负责。经理清楚地交代好要求后,给了她十天的时间做准备工作。转眼一个星期过去了,绮丽一直处于心不在焉的状态。看着日期一点点临近,她却始终找不到工作的激情,不是在博客上晒一些搞怪的照片,就是在办公室里闲逛。每天下班之后,她又会责备自己:“这么没有效率,简直无可救药了!”第二天依旧如此。
还剩最后三天时,她才开始联络北区的各大商场,开始选择场地,存储货物,安排工作人员。疯狂地忙碌三天后,她终于在节日开始前的最后一秒钟搞定了所有的事情。在同事眼中,她再一次轻松搞定重大活动,释放着职场女金刚的能量。只有她自己清楚,这么多天自己受着什么样的煎熬。
其实,并非所有做事拖沓的人都有拖延症。只有当做事拖沓影响到情绪状态,导致当事人出现自责、负罪感、不断地自我否定和自我贬低,并且伴有焦虑感、强迫行为等症状时,才能称之为“拖延症”。到目前为止,拖延症尚未在精神医学的标准诊断中出现,绝大部分有“拖延症”的人也未达到心理问题的程度。不过,做事拖沓作为一种坏习惯,的确会影响到身体健康和正常的生活。
心理学家研究了一套测量方法,专门用来研究做事拖沓对健康的影响。研究者将编好的量表发给学生,同时布置了一份期末论文。在量表上,学生需要分别报告学期初和学期末的身体状况,包括哪里生病、哪里不适,等等。
研究结果证明,在学期初,拖沓者的不适状况比不拖沓者略少;在学期末时,拖沓者报告的身体不适状况明显比不拖沓者高出了很多。大多数拖沓者都出现失眠、肠胃不适、感冒发烧等状况。
从研究中可以看出,不拖沓者喜欢在接受任务后,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因此他们会在学期初出现一段焦虑、紧张的心理状态。拖沓者为了躲避压力,将论文作业留在了学期的最后,这时,他们需要承受更大的时间压力、更大的出错概率和更短的修正时间,同时,他们也在经受着更多的生理病痛。
另外,德国的心理研究表明,做事拖沓的人往往自律性比较差,习惯晚睡,抽烟喝酒没有节制,即使做出戒烟、运动、减肥等决定,也很难做出实质的行动。长期的拖沓行为还暗示着潜在的生理紊乱,因为拖沓的毛病往往会让一些人错过体检以及治疗疾病的最佳时机。
第三篇:我的男友是个相亲专业户情感美文
竟和我老公“相亲”
倾诉人:蒋韶华,45岁,退休
精彩导读:丧偶多年的蒋韶华想摆脱孤独,她在报纸的征婚栏里看见了条件还可以的刘振。这个40多岁未婚的让她不大满意,但为了晚年生活,他们还是走到了一起。先是要“试婚”,然后是想要个“孩子”,刘振总在给她出难题,当她为了安宁生活而一次次妥协时,发现他更过分的欺骗……(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记者印象:蒋韶华在电话里很大声地说她的故事,绝望,很是愤慨。越说到最后,声音越低,最后是隐约的啜泣声。除了倾诉,她还想找律师咨询,想知道爱人的背叛是否能受到法律的惩罚。当她明白这只能是道德谴责之后,不停叹气,悲叹人生难觅幸福。
1.相亲相到个“专业户”
如果不是寂寞把人逼到绝境,我不会想去相亲的。
我们家老王走得早,1998年就丢下了我和女儿姗姗走了。曾经我们多恩爱啊,他上班勤勤恳恳,我持家干净清爽,小区的邻居都羡慕。我想,老天爷一定是一口气把这辈子所有的幸福都给我了,所以才突然让老王从我身边离开。从幸福,到绝望,只有一瞬间。
那时,我才34岁。
这些年,我怎么熬过来的呢?只有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姗姗身上。03年秋天,女儿还是很争气的,考上了重点高中,寄宿在学校。这对她来说是好事,对我来说,是凸显了这份寂寞。
一个人在家,叹气声也只有自己消化,做十分钟的饭,五分钟就吃完。伤感又慢慢地席卷而来。家里的经济条件不算差,有几套房子,都在出租,但为了让生活充实一点,我还是去了附近的中百仓储做促销员。很累,但是能用疲惫冲淡一点心里的痛。
有劝我,去找个伴吧,试试也好。反正你也不损失什么。
我想了很久,也给自己做了很长的思想斗争,翻开了报纸上相亲那栏。看了半天,觉得刘振的资料还让人满意。他比我大7岁,公务员,未婚,有房子。
其实,我不需要对方经济条件多么好,只要他的子女不反对,能够独立生活就可以了。这个刘振,40多岁了还未婚,我猜测这个人肯定“很难招呼”。犹豫之中,我还是试着拨通他的电话,他态度倒是很诚恳。“我们出来聊聊吧。”
刘振找到了我工作的地方,他看起来像个老实。话不多,有点木讷,长得一般。我和他聊天,才知道一些真相。报上说的是没错,他是公务员,可他是没有编制的城管,每个月也就两千块钱。他是有住房,很破旧,四十平米。唯一没掺水分的是他的身份,他说,你可以去我家看户口,我真是单身。
为了知根知底,我真的去了他家。简单的一居室,家里很朴素。他说,这些年来,他曾经眼光高,挑三拣四,后来错过了年龄,也就一直没有刻意寻找。既然他坦诚,我也直说了我的条件,只想找个伴,过日子。这一点,我们相同。
来往了几次,我有一天在他家发现了奇怪的东西。一个笔记本,里面夹的都是剪报,还有一些笔记。一翻开,妈呀,吓死人,全部都是他的征婚信息!
有多少呢?我数不清,反正全国各地的大小报纸杂志,都有他的信息。笔记本里记录的是应征者的条件和电话,我看傻了,莫不是碰到一个相亲“专业户”?
2.只“试婚”但不?
刘振说,你看到也就看到了,这就是我这些年来的相亲过程,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
我心里暗暗吃了一惊,难道我就这幸运啊?就成为他千挑万选的?我觉得,过去的事情追究也没意思,我们说好,以后的日子好好过就行。
我和他很快就住在了一起,过日子才发现,刘振是个非常小气的。
不管他赚了多少钱,他每个月只给我一千块钱过生活。一千块,我们两个人肯定是不够的,所以我常常要自己贴钱。一想,也算了,两个人一起,何必计较那么多呢。家里的大小事务,他从不插手,连洗一双袜子,也是我来,哪怕是我白天工作再忙,他也不会帮我一把。我总在自我安慰,不惑之年再寻觅伴侣,怎么可能那么贴心呢,凑合着过吧。
不久后,一次意外,刘振被车撞了,大腿骨折。他年纪大了,恢复得很不好,躺在医院动弹不得。刘振在武汉没什么亲戚,全靠我一个人照顾。我想办法给他煨汤,做好吃的,一趟趟地往医院跑。我想,人心总是肉长的,我对他好,他也会对我好。
可是他出院之后,我们之间的关系还是淡淡的,没有太多交流。而那时候,我们已经在一起两年了。我心里不舒服,我又不是小姑娘伢了,跟人家住在一起还只能算是谈,我想有个家,想有个伴,这样不清不白地同居,我很介意。
刘振反而说我老土,“这叫做‘试婚’你知不知道?两个人在一起,何必在乎那张纸呢?”可我一大把年纪了,玩什么“试婚”?难道有一天我们“试”得不好再散伙?那何必现在在一起呢?
见我有情绪,刘振妥协了,他说好,我们。
虽然这个证拿得有些勉强,但我心理上的确好过多了。好歹这是个家,以后是安身立命的地方了。他却有个强烈的想法:想要个孩子。
他的想法,我能理解。一个,谁不想有个后代呢?虽然高龄生产是有点危险,但我想,有个孩子,也许对于这个家庭的维护更有好处。我同意了。
我也没想到,我那么快就怀孕了。我很高兴,这么顺利的事情,求之不得。但刘振并不高兴,而且主张我去医院把孩子做掉。我百思不得其解,他的解释是,“那段我喝了酒,会对孩子不好。”他的担心有道理,但我建议,去检查后听听医生的意见,如果医生说孩子不健康,我们就再商量。
刘振不听我的建议,他像发疯一样坚决要我打掉孩子。那也是我第一次看见他发很大的脾气,他很大声音地吼叫,把我吓坏了。他脾气这么坏,仿佛变了一个人。
我拗不过他,稀里糊涂去医院做了手术。我们约定好,再有孩子,一定要好好保护。
大半年过后,我终于又怀孕了。这让我们都很欣喜,但老天爷仿佛在惩罚我上次对宝宝的残忍,不到四个月,这个孩子自动流产了。住院的时候,我和刘振做了个身体检查,得出的结果让我们都低落不已:我的卵子需要用药物来保养,而他的精子成活率不高。如果需要孩子,最好的办法是做试管婴儿。
躺在医院里,我很,但我并没有放弃希望,决定等身体好了之后,跟老刘一起好好做试管。他却显得心事重重,很失望的模样。
我为什么要付出这么多,拿自己的身体做实验,弄得身心俱痛?我想,不用对老刘说,他也应该明白,这都是为了他,为了这个家。我甚至天真地想,这一次我们一起面对挫折,让我们的更加坚固。老刘的真实想法是什么呢?我不得而知。
但我去医院做各种检查,老刘再也不愿意陪我,他总是显得很烦躁,有时候因为一点小事就在家暴怒,跟我争吵。检查繁琐而昂贵,谁不心烦呢,我一再地体谅他。
上个月,医生终于告诉我,我的卵子经过调养,质量应该达标了,可以做试管婴儿了。我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老刘,他的反应却是很平淡。
9月初,我接到了老街坊商姐的电话。她和我的境况很像,也是丧偶多年,一直想找个老伴。她总是说羡慕我,一找就找到个好的。我每次听了都要苦笑,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她哪晓得我和老刘也过得磕磕碰碰呢?
商姐神秘兮兮地说,我在报纸上看见一个征婚信息,还打了电话过去的……那个条件,那个身高、年龄,怎么越看越像你老公啊?关键是声音也蛮像啊!我要是感觉错了,你莫怪我咧!
听到这里,我脑袋一嗡,连忙买回了报纸,看见那则征婚信息,那描述,和老刘真像!我拨电话过去,一声“喂”,我心跳都停了。
老刘出现在我面前,我还没发火,他脸色铁青。他丢了一句话,把我怄死了:你又不能生!
你能吗?我脱口而出,你就算找别人,也要做试管婴儿。这婚还没离呢,居然就开始征婚,这个的心太狠了,好歹也过了六年,怎么这么没良心。
他的如意算盘真残忍啊,先找好下家,然后再跟我分手,和别人过!
我们吵得不可开交,他动起手来。抓住我的头发,往桌子上推,我被撞得头昏眼花,却已不觉得疼,只觉得巨大的悲哀像潮水一样把我淹没,无法呼吸。,明天就去!喊的人不是我,我躺在地上没有力气,老刘比谁都狠,他说要离。
我还会跟他过吗?肯定不会。是肯定的,但我要好好跟他算算账,这些年来我是怎么对他的,医院里的照顾,生活的开支——而他是怎么对我的?六年来,连一双手套他也没给我买过,即使吃半块西瓜,也是他吃了几口,剩下的给我。
我图什么,不就是图晚年的清净生活,然而现在我付出了那么多,收获的却是欺骗和屈辱。
第二天,我直接去法院,我要起诉老刘,而法院告诉我,他已经先起诉我了,原因是“破裂,不能生育”。
我没有回家,在外面晃悠了很久。这么大一个人,在马路上流眼泪,我克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脸上还有伤疤,心里的伤更深,我不甘心就这样放过他。面对即将分崩离析的婚姻,我不知道怎样做才能给自己争取最大利益——我甚至连老刘的工资卡放在哪里都不知道。
付出,就能换回幸福?我惨笑。突然好想念我们家老王。他走了,把我的幸福和期待也都带走了。从此,我真的没有快乐过。
记者 马梦娅
爱是付出,爱是无条件地投入,同时,爱要付给值得的人,对方有回应两个人相互体恤,才能更好地维系。
再婚,更要看准正确的人。选择什么样的对象,就注定得到怎样的生活。他懒惰、他不懂得心疼人,他小气,他家庭暴力……他所有的毛病你都清楚,他这样的个性不是你今天才发现,他在你们共同生活中就透露着种种“他不适合跟你生活”的信息——而你拼了命地想改变,幻想“也许能感动他吧?”有幻想的,不如好好认清现实。勉强自己,永远妥协,最后还是委屈了自己。
好在与这样的人分手,也不是坏事,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相反是最好的解脱,尤其是你还没有为他生孩子之前。别为了一个自私无情的人而否定幸福,摆脱他,也许才是幸福的开始。明白自己想要怎样的婚姻,理性去付出,让付出的有回应,才能爱得快乐。
第四篇:“冷处理”是个好办法
“冷处理”是个好办法
班主任工作复杂琐碎,学生千差万别。一个班几十个学生,各有不同个性,在成长的过程中,闹点小矛盾,发生小冲突是常有的事,这些都少不了班主任操心。如果班主任不讲点方法、技巧,总为之纠缠不休的话,浪费时间不说,还会被琐事所累,直至筋疲力尽。担任班主任工作这么多年来,我发现把自己的心态调节好是非常重要的。我觉得班主任工作不仅仅靠勤劳,更多的是靠智慧。所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方式去解决。我管理学生的方式也从以前常用的“暴风骤雨” 变成了更多的“和风细雨”。特别是对一些个性偏激、容易冲动、自我控制力比较的差的学生来说,用“和风细雨”的方式能更好解决问题,理智的“冷处理”是一个好办法!
我班有一个叫ⅹⅹⅹ的学生,刚开始接到这个班的时候,我就已经见识过他的“厉害”——嘴巴多多,手脚多多,作业偷工减料,上课出洋相,常听到同学们甚至是家长对他的投诉。他就是属于那种个性偏激、容易冲动、自我控制力比较差的学生,我对他的行为曾一度感到头痛。刚开始那段时间,对于经常违纪犯错的他,我会毫不留情地把他叫到面前,狠狠地教训他一番。一批评,他就低下头哭,表面上他答应改正,但实际上他还是老样子,总是管不住自己。随着和他相处的时间长了,我发现“暴风骤雨”这种办法对他来说是不起作用的,他早已习以为常了。是的,如果批评有用的话,那他的批评已经够多的了,按理说缺点应该改了不少,但事实并非如此。该用什么
办法来镇住他改变他呢?我也在不断摸索和尝试。实践证明,“冷处理”对于ⅹⅹⅹ来说是个有效的办法,目前效果良好。现在对于他的违纪,只要不是什么原则性的大错误,我多数采用的是“不生气、不理睬、装糊涂”等办法来对待。说来也怪,没有像以前“猫盯老鼠”那样盯着他了,他反而有所收敛了。
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一次,ⅹⅹⅹ听到背后一同学在议论他,他以为同学在说他的坏话,他就和同学吵起来。当时我也很生气,但我这次并没有不分青红皂白去训斥他,而是让自己先冷静下来,平静地把他带到办公室,先让他站在一旁,我自己则照样改我的作业,一段时间都没有去理他。我就想给他时间和空间,让他自己去好好反省,自己去调节心态,进行自我批评。等半小时候过去了,看他的火气已经下去了,我才把他叫过来了解事情的经过,然后指出他的不足,教他该怎样克制自己的情绪,直到把他说得心服口服。下课后两个人都向对方认了错,道了歉,还诚恳地在班上作了检讨,请同学们来监督他的行为。这件事就这样用“冷处理”的方式和平地解决了。
在实际工作中,班主任需要调节好自己平和的心态,做到因材施教,带着智慧和爱心、带着责任感来灵活使用“冷处理”的这一好办法,做好本职工作。我想,今后还需不断地探索,多学育人之道,在塑造学生的同时也修炼自己!
第五篇:工作经验是个无稽之谈
工作经验是个无稽之谈
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一届比一届难找工作,大学剩越来越多。同学们在学校期间还逍遥自在,不知愁滋味,信心满满地憧憬着未来,可是一等到了毕业可就两眼一抹黑喽,想找个给和谐社会做点贡献的机会都难似登天,更不要谈什么安身立命了。
突然有一天,小白的父母开始提醒道:“隔壁小强今年毕业,工作还没有着落,天天在家闲着,还不学好,一根接一根地抽烟。原来他不这样啊,以前多开朗的孩子,学习又好。小白,你千万别学他啊,你也快毕业了,抓紧点时间,别耽误了找工作哦。
还有对门小芳今年研究生毕业,还没毕业就结婚了,从参加她婚礼到现在满打满算才六个多月嘛,怎么就回娘家来坐月子来了,啧啧啧……羞死个人了!工作事业也落下了,读书二十年了,就学会个生孩子,你千万不敢学她胡来,要不打断你的狗腿!还有咱们隔壁单元老李家孩子……”
小白妈妈不辞辛劳,夜以继日地把真实生活中的各类鲜活实例总结成宝贵经验以后加以升华,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苦口婆心传授给小白,并且是日复一日专拣吃饭时间向小白灌输,希望小白能够把她的光辉思想领悟透彻,和美味的食物一起消化。
然而,小白妈妈忽视了一点,再美味的食物也是要排异滴,同样,话语也是如此。俗话说得好,好话重三遍,鸡狗不待见。
终于有一天,小白也即将面临毕业找工作了,此时小白妈妈的唠叨简直就是一种躲也躲不开的梦魇,又是一个午饭时间,听着你妈妈那绵绵不绝如春日柳絮般的用餐感言,找工作、找工作、找工作……
小白突然大嗓门高音量呐喊:“妈……够了,烦死了!”
然后,小白把筷子往桌子上一扔,转身摔门而去。背后又闷声传出小白妈妈歇斯底里的叫声:“小兔崽子,你给我回来……,越来越出息了你,气死我了,白眼狼,白养你这么大了……快回来把饭吃完。”
找工作、找工作、找工作……
小白的左眼在找工作,小白的右眼也在找工作,白天睁眼小白就找工作,晚上闭眼小白就只能梦见自己在找工作,就是看不到,找不见!
尤其是到了临近毕业的几个月,小白天天上招聘网站,向全国范围内有关单位发简历,低声下气写一些莫名其妙的信。有些单位的招聘信息明明已经过期一年多了,还是鬼使神差地把简历发送过去,希望幸运之神能够奇迹般地眷顾自己。以前是一上网就兴奋,恨不得一天二十四小时不下线。如今,却是满眼苍茫心慌慌,只想把电脑砸掉。
此时的小白还苦恼的发现,很多的用人单位都在逐年的提高就业门槛,基本上所有的薪酬待遇相对不错的好单位、好岗位都要求应聘者具有三年、五年甚至是更长的工作经验,这么一项要求把千千万万的小白们挡在了入职的大门之外,摧残着他们的职业梦想,打击了他们的生活激情,延迟了他们发挥最有创造力的青春时光。
其实,工作经验是个无稽之谈,是在当今用工市场上兴起的又一股歪风邪气。现在的用工市场太过于缺乏政府监管,父母训导,无组织,无纪律。用人单位坐地起价的狠劲胜似房地产商,在日益严重的买方市场环境下,他们就表现的更加傲慢,跋扈,甚至是不可理喻。
几年前,用人单位招聘时,要求仅仅是应届毕业生。而现如今,各个单位一起哄基本都要求应聘者是孩他爸、孩他妈了。
这哪里是招工,分明是在扰乱生命规律,挖社会主义墙角的“绝后”行为。其实,这些用人单位是在社会上公然制造一种不安定的社会气氛,那就是“敲行”,引诱并鼓励同行业佼佼者频繁跳槽。
这与公开跟人家媳妇调情一样可耻,靠利益诱惑而来的感情是不可靠的,也只能用利益来维系,双方发生再次分手的可能性也更大,也就更不要谈什么忠诚度了。对于跳槽者来说,三顾茅庐请来的诸葛亮跟有奶便是娘频繁跳槽的吕布绝对是不同档次嘛。
对于用人单位来说,我可以提醒他们一下:懂得什么是企业长青之道吗?懂得什么是企业用人之术吗?懂得如何留住人才吗?
一旦敲行的伎俩盛行,大家就会互相拆台,你方拆罢,我方拆。大家都不用把精力放在自身人才的培养上了,需要什么人社会上挖来就是。
然而,这样的企业要小心自己用五年时间辛苦培养起来,又颇有能力的人事主管在“挖墙脚”的时候,被别的企业用高薪诱拐而去!
有统计表明,首次跳槽者的心理阻力主要来自于跳槽者本身的忧虑,跳槽带来的心理压力会很大。一旦首次跳槽成功,今后几年内跳槽的可能性也就更大,甚至会陷入随意跳槽,频繁换工的怪圈。企业要想留住这样的员工也就更加困难,付出的成本也要比较企业自身培养起来的员工更大。
总之,这种用人之术太过浮躁,太过粗暴,太过短见,太过幼稚,太过势力……
孔子曰过,没见谁家的闺女先在闺房里练习好了生孩子再去嫁人的。多么深刻,多么睿智的发言!
要是按照现在这种招聘逻辑,小白们要在家好好的锻炼几年相关工作经验,然后再去找工作哦,否则没有单位会搭理你的啊。
于是,十年后,中国青年们,基本都成为了厅长,主管范围:客厅,个个都是标准的“宅爸”、“宅妈”的范儿。
多么可喜,多么可贺,多么和谐,多么安逸。
大量的有志青年报国无门,施展无道,他们之中不乏佼佼者。就业歧视使得他们的青春年华白白浪费在低端行业,在重复劳动的简单行业里迅速遗忘着用二十年教育培养起来的各种知识,挥霍着如火的青春,直到不惑之年时突然失业,被社会抛弃。
成功的企业一定要有大量自身培养起来的优秀员工作为基础,要有大量的“铁杆”拥护者。企业下大力气从新人之中遴选优秀人才,加以雕琢,提拔重用,使其成长成为优秀员工,优秀的管理者。危难当头,对员工不离不弃;企业经营不善,不轻言裁员。
只有这样的企业才可能打造出 “精锐之师”“敢死之士”。
从本质上讲,对于小白们来说,不存在任何一个绝对没有经验的工种,只要这个工种是属于人世间的。只是由于没有机会深入了解,没有机会接触,使得小白们产生了怯场的心理。
然而,我要告诉小白们的是,只要你在心态上接受了自我,不断正面强化自信心。时刻提醒自己,通过努力学习,自己完全能够胜任如今的工作。
事实上确实如此,现在所有的工作都是我们的前人发明创造出来的,就算我们很笨,萧规曹随总还是可以的,墨守成规还是可以的。虽然我们反对毫
无建树的随波逐流,提倡创造性工作,但是对于大多数一般人来说,我们只需要执行。
我们小白们都是寒窗苦读十数年,并且具有很好学习能力的好学生。我们所阅读的经典书籍有好几本,我们学习过的教条式的资料和试卷却有等身高。
小白们可以说是知识广博,什么都略知一二,虽然什么都不精通,但是我们连原子弹、氢弹的基本原理都是了解一些的,我们还知道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等等天文知识。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仅仅如此,我们每一个小白都有比诸葛亮同学还高深的知识水平。在我们入大学之前,我们学习的知识几乎涉及所有的科学领域,数理化,文史哲,音体美,德育劳,政经军等等等等,你什么没有接触过!我们连原子弹都懂一点!
或许我们刚一接触一个陌生领域时,我们一片茫然,不知所措,产生了退却气馁的恐惧情绪。
然而,我要告诉你的是,小白,其实这个领域并不是你想象的那么难,其实你是被陌生本身所吓倒了,你的恐惧只来源于恐惧本身。
简单点说就是,因为我们在做这个事情之前的自我否定,关闭了自己智慧的大门,当然就会降低学习新鲜事物的速度和兴趣。
我们一旦斩断忧虑的源头,用开放包容的心态去拥抱陌生事物,让自己对陌生事物充满兴趣,让自己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让自己面对新世界时兴奋不已,我们就会进入犹如天马行空般的臻美状态,处理起新工作或者接触新领域时,就会犹如庖丁解牛一般游刃有余。
我们几乎所有人都是生存于一个“不”的世界,做人要中规中矩,不偏不倚,做事要循规蹈矩,墨守成规。
儿时,每当我们对于新事物产生一些躁动,父母一般会脱口而出“不”。或许我们的躁动暗示了我们长大成人时事业发展的方向,甚至是社会的希望。然而,却不幸地被家长扼杀,这种不幸是由于父母担心我们会不安全,这种不幸还由于我们的父母习惯了“不”的世界。
读书时,我们的“不”就更多了,而且都用鲜红的符号“X”表征我们的智商,“X”越多我们就越弱智。老师还时常会用简单粗暴的态度对待我们奇思妙想,任何教科书之外的东西都是与我们自动绝缘的,要主动划清界限,甚至教科书之间也有三六九等之分。
音体美好,不叫好,数理化好,才叫好。尤其越到临近高考冲刺时刻,音体美越碰不得。音体美是差学生的代名词,他们已经在高三之前已经被淘汰出局,被另外编班。数理化好的同学被老师们告诫,不要和音体美来往,那是一群没有希望的人。
多么可怕的思维,多么不人道的歧视隔离,简直比得上二十世纪中期美国、南非等过种族歧视了,所不同的是我们在歧视我们的同类。
这种歧视的直接影响就是,它割裂了我们民族完整的思维体系,生生扼杀着我们民族的未来,斩断了一代人完善自身人格发展的道路,制造了一代又一代有着懦弱、偏执、冷漠、僵硬性格的“半拉人”。
这样的人都有着一个属于自己的“不”的世界,我们大多数人在任何时候面对任何事时都要先说“不”,尤其是我们对于受过长久正规教育的小白们来说更是如此。我们经常会服帖地服从于我们身边“不”的世界,而不敢与对这个世界说“不”。
这个“不”就如一条链锁拴在我们的脖子上,最初,链锁是世界强加于我们的,而后来链锁确实我们主动戴上的。
对于自己的奇思妙想说“不”,对于自己奋发的勇气说“不”,对于自己变革的勇气说“不”,对于自己突破的激情说“不”……
这是“不”病,是个顽疾,难以治愈。然而,我们可以改善,从改变自己的思维习惯做起,从琐碎小事做起,多多静下来听听自己灵魂的声音,问一问真实自我的实际需要,挖掘深埋在内心深处的直觉,并且相信想象的力量。
少谈空淡的意义,多点实际行动;少谈飘渺的主义,多点踏实付出;少谈禁锢的价值,多点真诚的奉献;少谈纠结的是非,多点静默的沉思。
只能给这个病开出这么多药,其余的我也在尝试,无从可知。
经过深思熟虑和长久的适应之后,我们或许会以崭新的面貌示人,小白们也就会更加理解为什么说工作经验是个无稽之谈。
最通俗的一句话:没吃过猪肉,还能没见过猪跑!告诉过我们工作经验是什么,工作是头猪,经验不过是否见过它跑而已,很简单嘛。
未必什么事情都要亲身经历才叫经验,虽然我们都没有被原子弹炸过,但是我们都清楚要彻底避免这种不幸的发生。为什么呢?因为有人被炸过,小日本就代表全世界人民尝试过一回,搞得现在都回味悠长。
这就是经验,未必来自于自身,更多来源于人类共同的探索和认知,大家再通过学习模仿,从而提高自身能力,促进人类整体的进化。
总之,不要让所谓的工作经验所吓倒,我们一定要相信自己,工作经验是个很扯淡的玩意!我们千万不要总是暗示自己没有经验,而是应该更多地提醒自己我可以学会,我那个胜任。
我们基本人人没有可能当上省部级以上高干,只能艳羡。但是我可以说,我们都有这种潜质和能力当高干。
工作时间大小会,摆正姿态站好队。
知识水平无所谓,政绩决策秘书吹。
都是些庸俗到极致的政棍,一群没有什么真才实学的草包饭桶,只要你敢于放弃一切尊严、理想和创造,用虚伪、贪婪和狡诈来武装自己,融入到这个团体之中,你就是高干!
因此,面对用人单位的歧视性条款,我们小白最应该做的就是:包装自己。
如果企业需要二年工作经验,那么我建议小白就从大三或者研二时开始的一切相关社会实践写进简历,跟用人单位打“空手道”,把学到的前人经验拿来对这些人进行一下再教育。
如果企业需要五年以上工作经验,那么我建议小白把人生中一切相关经验写进邮件,跟用人单位打“太极拳”,把你爸爸的经验拿来对这些人进行一下说服,说不定也会有效果。
如果仍然无效,就只能用绝招了:向劳动部门告他就业歧视;向公安告他扰乱劳动力市场秩序;向法院起诉他剥夺公民劳动权;向政府告他破坏“大学剩”的就业政策。
种种手段用尽,如果仍然无效,那么你就只能“家里蹲”了!
可惜,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