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正解宝玉的母亲杂文随笔
今天是母亲节,我的母亲去年腊月已经离开了人世,一生在同辈人中活得也算有滋有味,老来皈依佛门。可是老境太过惨淡,脑梗引起的全身瘫痪,两年后离开了这个她十分留恋的世界,享寿七十三平岁,在这个节日里,想起母亲,心情极度不好。千言万语,无从说起,还是留在心里吧!
我是个红迷,还是来说一说红楼一号男主角贾宝玉的母亲吧,也许天下的母亲有共同点,也有各自的不同点。
《红楼梦》中的王夫人,是小说《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她是贾宝玉的母亲,也是金陵十二钗之一的皇妃贾元春之母,贾政之妻,是荣国府的大家长。同时她又是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之妹,与薛姨妈是一母所生的姐妹。仔细分析,那真是出身好,嫁得又好,生的女儿又是皇妃,又是这个大家族的实权派,那是相当地风光无限。但谁都知道,豪门的门不是好进的,贵族之家,规矩多,礼数繁,家族复杂,很难处理好各种关系。不过王夫人也出身豪门,当然知道这里面的行行道道。
她虽是贾母的二儿媳,不太说话,但深得贾母的信任,这是她作为实权派的前提和基础。需像林黛玉一样“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太说话,她是在贾母面前,她深知“腿长扩露水,话多惹是非”的道理。
王夫人出身名门又嫁入诗书礼仪的贾家,贾母是她的婆婆,她深知恪守孝道和妇道的重要性,王夫人对贾母不仅耐心陪伴,伺候吃饭,还事事让老祖宗顺心。黛玉初进贾府的第一次吃饭,贾母正面榻上独坐,王夫人进羹,这是大族人家的规矩,一直得站着,贾母允许才能就坐,“贾母命王夫人坐了。”吃完饭后,贾母便说:“你们去罢,让我们自在说话儿。”王夫人听了,忙起身,又说了两句闲话,方引凤、李二人去了。也是懂得规矩,回答长辈的话要起身,而不能直接走,还得说两句闲话,走的要从容一些,可见王夫人的礼数十分周全。
读《红楼梦》给人的感觉,贾家荣国府实际的管家好像一直是王夫人的内侄女王熙凤。十分不解,就是王夫人不想大权独揽,也应该交给她的长媳李纨。可她没有,个中原因可能是她的长子贾珠死得早,李纨根本就靠不住,李纨的才能也不能胜任吧!其实,谁当这个管家,还得看娘家人的实力或者势力。李纨的娘家根本没有能力扶持她当这个管家。虽然王熙凤是贾赦的儿媳妇,贾赦也好像另立了门户,可还是让王熙凤当了管家。实际上也是《红楼梦》的一个谜团。不过,一些大事凤姐仍须向王夫人请示汇报。似乎有点王夫人是董事长而王熙凤是总经理的意思。
红学爱好者认为王夫人是个假善人,虽然时常吃斋念佛,可是她心并不善,甚至很恶,也有点残酷。她的丫环金钏和宝玉的一句玩笑话,就被她一个巴掌“打得半边脸火热”,还把她撵了出去,致使金钏儿投井身亡。金钏儿死后,她却流下伪善的眼泪,并向宝钗说,金钏儿前日把她的一件东西弄坏了,一时生气,打了她两下子而已。宝玉的丫环晴雯,只因她蔑视王夫人为笼络丫头们所施的小恩小惠,又遭到她的残酷报复,在晴雯“病得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的情况下,硬把她“从炕上拉了下来”,撵出大观园,当夜就悲惨地死去。但王夫人向贾母回话时却说晴雯又懒又淘气,且得了女儿痨,才把她送出大观园的。仅小小的绣春囊事件,她就指使抄检大观园,结果害死司棋、潘又安,逼走入画,赶走四儿,迁散芳官等十二个小戏子,王夫人实是元凶。
其实,王夫人做这一切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她的儿子宝玉。长子去世得早,宝玉是她将来唯一的依靠。她所做的一切,都是爱子太切的缘故。事实上,世界上男女有别,女人是感性的动物,男人是理性的动物。还有人断言,女人思考判断问题只凭感觉,而不经过大脑理性的思考。还有人说,家里不是讲理的地方。实际上都是男女有别,女人不讲理只讲情的结果。当然有个案,有普遍性还有特殊性。对于王夫人,宝玉一切都是对的,如果有不对,那都是别人的错。
《红楼梦》如果真如红学研究者所说是带有自传体性质的小说,那宝玉的母亲原型当然就是曹雪芹的母亲,我想曹雪芹一定是想把她现实中的母亲完整地再现给读者。
在封建贵族之家,有那样一个爱子如命且不讲理的母亲。为了儿子,她可以做出一切,那管错与对。我们说母亲伟大,王夫人在这一点上又何尝不是一个伟大的母亲。
第二篇:母亲哭了杂文随笔
那年七月,读大二的我和读大一的弟弟放假在家。正值盛夏,水稻正是生长的季节,田畈里自然没什么活儿。偶尔需要打农药,母亲亲自上阵,我们并不擅长。
天气干旱,菜园子里的活儿倒是不少。拔草、浇菜园更是常事儿。可弟弟向来对这些活比较抵触,干不了多久就跑回屋里去了。那是他的一方天地。有时,他在废报纸上练习毛笔字。有时,他坐在桌前看书。我们谁喊,他也不理睬。
我常跟了母亲,去菜园子里帮忙。母亲浇菜园,我负责拔水。水井里的水,需要用绳子一桶桶拔上来,费时还费力。有我帮衬着,母亲倒是省下了不少时间,可以腾出空来挖菜地、锄草什么的。母亲打菜药时,我坐在边菜地埂上择第二天要卖的菜。我们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张家长李家短,一寸寸的时光倒也平和安然。
天天如此,我便觉得有些乏味无趣了。但着实舍不得见母亲太劳累,只得去了。如今回想起来,关于故乡最美的回忆,还是跟着母亲干活的那些时光呢。可当时,却单单觉得无聊地透顶。
那时,父亲刚离开一年多,我和弟弟又都远在外地读书,家里的开销太大。母亲没有收入,只得靠种菜卖菜。夏天的蔬菜品种很多,母亲终日忙碌,一刻也不得清闲,只想着种出更多的菜。母亲几乎每天都是挑着满满当当的两大篮子菜去街上。但是,别人家菜地里的各类蔬菜也都长出来了,所以不见得每天都能卖完。多余的菜也吃不完。母亲便想送些给姥姥家。
姥姥家菜园子面积小,菜品种少之又少。平常,当季的蔬菜多了,母亲便捆一蛇皮袋,骑着自行车,送到姥姥家。往往是蛇皮袋一卸,就调转车头往回走。姥姥喊也没用,母亲想早点回去浇菜园呢,园子里的菜旱不起。那是一家收入的来源啊,任谁都晓得那片菜园对于我们仨的重要性。
那天,行情不好,母亲卖完菜回来,篮子里还剩下了一大堆长豇豆、瓠子和荆芥。母亲想让弟弟给姥姥送去。弟弟当时正和同学聊着天。他似乎不情愿,记不起母亲说了什么,他们起了争执。弟弟的原话我想不起来了,大致是抱怨母亲能力太低。因为我们读大学期间的所有学费,都需要申请助学贷款,还要申请学校的助学金来补贴生活费。
忽然,站在一旁的母亲失声痛哭起来,大滴大滴的眼泪从母亲沧桑的脸上滑落,落在脚边的菜篮子里,滚到篮子里的豇豆上。母亲一边大声地哭着,一边说着什么。说到伤心处,一度哽咽。我听得出,母亲的哭声里,满满的,都是难言的无助和悲伤。
那两年,父亲患病,离开,家里家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生活的艰难真是无法想象。母亲一人扛起了全家的重担,终日省吃俭用辛劳不已。我想,母亲的心当真是被伤得透透的了。在那样无情刻薄的批判前,母亲平素里费尽心力撑起来的坚强轰然坍塌。母亲也有撑不住的时候啊,那样瘦弱的身体,怎能经受住那样超负荷的重压呢?
正在择菜的我忙站起身,不知道该说什么安慰的话,心里非常不是滋味。弟弟的同学也忙着打圆场,可弟弟那刺耳的话已经深深地伤害了母亲的心,母亲的眼泪仍旧哗哗地往下流,止也止不住。
弟弟少不更事,完全不顾及母亲的感受,一句话惹出了母亲的眼泪。时至今日,已为人母且历经种种的我已懂得了母亲。母亲累啊,苦啊,一个人,用一双手,一副扁担,两个菜篮子,两个水桶,两个粪桶,完完全全地扛起了这个贫寒的家。生活的重担压在她瘦弱的双肩,她没有退缩。
她怎能退缩呢?一双儿女还在学校里读书,她说什么也不会让我们辍学的。即便我们生活拮据,但每每返校,母亲总能给我们拿出一部分的生活费。常年的挑菜,挑水,挑粪,母亲被一副扁担压得更加矮小了,身体也一日不如一日。顾不得弟弟同学站在边上,母亲的眼泪簌簌地落,我清楚地知道,她心里的委屈,太多太多了。
弟弟生性执拗,不愿干的活,任谁劝都没用。在乡下,大多人是不善表达的,我始终不知该如何安慰母亲,只得把手胡乱地在抹布上擦了几下,跟母亲说:“我去送。”慢慢地,母亲止住了眼泪,帮着我捆蛇皮袋。我站在她身后,看到她的肩膀还在一耸一耸的,心里感到非常难过。
那时已近中午,明晃晃的太阳肆无忌惮地照着,我毫不犹豫地骑着自行车往姥姥家赶去。姥姥家离我家十几里地,上坡下坡很是费力。七八里的水泥路,有两个五六十度的斜坡,路两旁稀疏地植了青杨树,我却丝毫感受不到阴凉。还有三四里的土路,来来往往拉煤的大卡车一过,尘土飞扬,我的鼻子上、脸上全是灰尘。最后是一段山路,走在蓊蓊郁郁的松树林间,阵阵山风吹来,凉快了很多。但忽然看到一个个坟茔,我还是有些害怕,但是想到母亲那簌簌落的眼泪,便顾不得擦去脸上的汗珠,硬着头皮赶着车,急急地走。
到了姥姥家,快到十二点了,热得满脸通红的我直接跑到电风扇下,调了最大档,可劲儿地吹。那天中午,我也不记不清有不有在姥姥家吃饭,那天真是太热了。只知道姥姥心疼地切西瓜给我吃,我也顾不上,只愿待在电扇旁吹风。那一刻,心里是说不出的轻松。
人这一生,最易伤害的便是最爱的人啊。因为他们对我们毫不设防,我们却将他们伤得最深。每每回想起母亲的眼泪,总觉得万分的愧疚。母亲的眼泪,流进了我的眼里,也流进了我的心里。一年年地,我都记得清清楚楚的。像拂去了我内心的尘埃,让我更加懂得珍惜,珍惜这份无价的亲情。
今生有幸做了母亲的女儿,我很欣慰。只是,我亏欠她太多太多。与母亲隔了山,隔了水,但挂念彼此的这份心,像老家门前的急流涧河里的水流啊流一样,一直都在。都好好地呢,我便觉得很知足了。
第三篇:母亲的杂文随笔
人与人之前复杂的社会关系,在母亲这里烟消云散;与身边人的爱恨情仇,在母亲这里唯独剩下第一个字;任何反对你的声音,在母亲这里,绝缘。
小时候最不会写的作文题就是关于母亲的,为此还经常被母上叨叨:怎么连我都不会写……
但即使是现在,要表达对母亲的情感,我还是……写不出来。就是再优美的辞藻,也配不上,配不上。
我不想去谈那些特例,我宁愿相信天下的母亲都爱着自己的孩子——哪怕只有一天。我还知道大恩不言谢,对于母亲把我带到这世上的恩,只有一个谢谢还是永远不够。
我的母亲背负了太多,从家庭到工作,而我能做的却很少——恐怕现在的我想要体会到她的感受,还远远不够。我只能给予我所能给予的爱,以及微笑着,面对未来的人生。
这种细微的情感说多了反而显得做作,不过对于母亲,我还能写很多很多,我还能写一辈子。
不知道未来当我过上这样的节日又会怎样呢……
第四篇:亲爱的母亲杂文随笔
亲爱的母亲,不经意间看到了你已白的双鬓,岁月吻过的脸颊,“天人永隔”这个词浮出脑海。
我迷茫、无措、心慌,此时的我意识到了岁月无情,我拼命的成长,拼命的茁壮;却,仍赶不上你衰老的速度;你的衰老在做加速运动,而我的成长、阅历却仍做着匀速运动。在你怀中撒娇的情景似在眼前,你如墨的发丝却已枯黄。曾经高大的你迅速萎缩,迅速到我猝不及防,看到弱小的你;我彷徨、恐惧、无奈。我自知,现在还不具备保护你的能力,我深知,现在的我无法让你放心,无法让你任性!
我是个任性的孩子,我想让岁月为你停留,让你见证我的幸福快乐,让你与我共享成功的喜悦。我是个任性的孩子,我想纵容你所有的任性。我是个任性的孩子,我想让你永远陪伴我。
我亲爱的母亲!
第五篇:母亲去世了杂文随笔
2016年9月底,母亲终于坚持不住了,每一天翻个身就听见“咔吧”一声,胸骨肋骨已经全都脆了。
10月,她向她孙子透露了绝食的想法。待我又一次赶到她身边时,她又老了许多。我曾经身强力壮的母亲,老得实在是不行了。她还没满七十呀!她说她想回老屋,然而她的小儿子和儿媳坚决不同意。权衡之后,我让妻子在镇上医院找了一个一楼的单间,购置了必需的生活用品,就在医院开火了。每天妻子和她的同事交替给她检查诊治,我一下班就赶往医院,按部就班地给她换洗尿盆,三天两头换洗衣服。
就这样,坚持到了过年。腊月三十这一天,我和女儿,忙忙碌碌,准备了一大桌。然而,母亲并没吃多少(平常的饭量蛮好的),我感觉不妙,就开始在晚上看护,一晚上起来下楼看几遍。整整一个星期,正月初七早上困得实在不行正迷糊,忽听妻子电话打来说“老妈不行了,像走了。”我赶紧下楼,却不敢看她最后一眼,妈妈永远离我而去了,和我老爹(患肝癌)一样在病床上苦苦挣扎了几些年,但还是,还是去了。
我的母亲结束了困扰好多年的痛苦,悄悄地去了。